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美术观察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中的素描训练
摘要: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在当前社会的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美术教学除了培养纯艺术的专业人才外,还应该培养具备美术基础的实用型设计人才。不管是哪一种发展方向的人才培养,都离不开绘画的基础训练——素描。基于此,该文探讨了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中各阶段的素描训练。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素描训练
素描起源于西方美术中对造型能力的培养,具体指代一切单色的绘画。素描呈现的艺术形式是艺术家对观察的事物进行造型、思考、信息反馈的综合结果,其实质是一种对物象认识思维方式的形象表现。初学者通过对这种艺术形式的学习和训练,能够获得对自然对象的形态体验,从而形成对绘画造型的初步认识,建立基础的绘画理论体系。当前,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中常见的素描训练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写实素描训练和构想能力素描训练。如何更好地进行素描训练是当前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写实素描训练
写实,顾名思义就是对现实事物的再现和反映。写实素描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学生观察事物本来面貌,运用透视原理等绘画基础理论描绘出事物的根本状态,包括形状、造型、体态等具体的外在现实。写实素描训练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层次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1.整体观察
素描造型过程中最根本的法则就是对整体的观察。美术教育家契斯恰科夫曾说过,绘画造型的关键不在于运笔、线条,而在于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的整体形态表现和动态关系。这意味着整体观察是素描基本造型的灵魂。如果写实的对象失去整体的统一性,就会破坏事物内在的有机联系,从而失去写实的内在意蕴,违背了写实素描训练的教学初衷。
图形创意思维在中学美术教学的运用
摘要:在中学美术教学体系中,图形创意思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思维方式,其将重点集中在锻炼学生大脑反应速度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思维活跃是中学生的典型特征,因此,将图形创意引入美术教学,对于更好地激发中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有积极帮助,能够保障中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不受其他因素的限制,自由完成美术创作,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锻炼自身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该文分析图形创意思维在中学美术中的具体运用,希望为中学美术教师今后更好地开展图形创意思维活动提供借鉴。
关键词:图形创意思维;中学美术教学;运用
进入21世纪以来,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主流,力求通过多样化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创新,这也是新时期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美术教育凭借自身特有的思维方式与较强的实践性创作过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可以开展“以生为本”的创新理念实践活动,力求打造一个富有特点的中学美术课堂。新美术课程标准在“设计•应用”领域中明确指出,学生应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多种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与制作方法,开展创意设计和工艺制作,改善环境与生活,初步形成设计意识。通过以上论述能够清楚看到,要想真正提高中学美术学科整体教学质量,利用多种形式原理开展图形创意训练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图形创意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图形创意在20世纪末期被引入我国,作为高校艺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随着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逐渐得到相关教育部门、机构的重视。对于中学美术教学来说,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培养其创造力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与成年后相比,在学生时代培养人的创造力更有优势。将图形创意理念融入初中美术课堂,能够在短时间内被学生接受。中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有趣的创意图形更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图片与文字相比,有说服力与感染力,而创意图形与一般图片相比趣味性更强,更能够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愉悦。图形兼有可视性、生动性、准确性等特点,能够直观地将想要表达的信息展现在人们面前,因此,将其作为工具辅助中学美术教学十分适合。中学生处于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具象的图形引发创意更加有效。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图形创意已经不仅仅存在于艺术作品中,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随处看到各式各样的创新图形,如广告、超市宣传语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到了多样化的创意图形,也受到了引导,被调动起兴趣,这为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图形创意课程奠定了基础。图形创意的最终目的是使用创造性思维表达创新思想,因此其对于培养中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图形创意思维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途径
1.以生活化的设计内容激发创意思维
美术学院中艺用人体解剖学
中国近代自有了正规美术院校以来,课程中也开始注重传授人体结构知识,开设艺术解剖学作为美术专业的必修科目。在传统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携带幻灯片、人体模具和挂图等进入课堂,这些教学资料一部分可以购买到,一部分需要教师自己制作,资源极其有限。教师在课堂上还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黑板上绘图和板书,课程进展缓慢,效率太低,传统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使教师讲授很费力,学生学得也费神,教学手段的单一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对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普通高等美术院校在讲授技法理论课,如艺用人体解剖学、透视学课程的发展趋势,教师不仅仅是携带幻灯片、模具和挂图等进入课堂,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要。计算机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便捷,为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支持和帮助,大大推动了其学科教学方法的进步。如数码高清图片、视频和三维动画技术都可以应用到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并有机结合这些资料和技术组合成完美的课件。 笔者在多年从事艺用人体解剖学的实践研究和教学中,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艺用人体解剖学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的教学现状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在理论和实践经验并重的前提下,曾主持大学生科技立项“艺用人体解剖学对艺术创作应用研究”的研究工作。并发表相关论文《人体造型解剖学与艺术创作》在艺术教育杂志上出版。以佳木斯大学解剖研究基地为依托,同时在佳木斯大学图书馆、佳木斯市图书馆以及佳木斯大学附属医院收集了大量的有关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并在学术期刊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论文,来研究艺用人体解剖学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现状分析,逐步在艺用解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使课程讲授具有直观性、高效性、生动性和互动性等特点,目的是在高校教学中探寻更好的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将成为今后课程教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采取趣味性教学方式。查阅资料、整理调查资料,通过分析调研资料,提炼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理论体系,并在从中反思,实验教法改革教学的总结。艺用人体解剖多媒体教学中不管是高清图片和3D展示,还是视频播放,都能使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形象逼真立体感强的人体肌肉、骨骼的动态和形态特征,使学生对人体解剖结构有着全面、正确、完整的认识和理解。多媒体教学把图形、动画和声音等有机结合,屏幕上的形象不断变化,使教学变得极为生动。用不同的视角观察人体结构,打破了单一的思维定式和视觉习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为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给出比较专业的材料和论证。 通过对艺用人体解剖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现状研究,为尽可能地加固学生在解剖学方面的记忆,通过手脑并用、“翻箱倒柜”的方式,将这门枯燥的课程转化成一门很有趣味的课程,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我国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艺用人体解剖教学理论提供材料。 人体造型解剖学是从造型艺术出发,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一门科学。我国普通高等美术院对艺用人体解剖学的这样一门理论技法的基础课程,应不应该加强?应该加强到何种程度? 对普通高等美术院校,绘画专业教学如何更好地将人体造型解剖结构,运用到实践的绘画中,不仅仅只是为基础知识而基础知识,基础之所以是基础,就是因为它是为艺术创作的更高层次服务的。没有人体造型基本知识、造型的训练,所谓更高层次的艺术创作就是空中楼阁,这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三、把艺用人体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绘画创作中,真正地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严格地以人体结构的科学理论为依托,并善于利用人体构造的理论知识,才能较为深入、真实地描绘和造型,解决人体造型中的诸多问题。人体造型解剖学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美术基础教学的必要,而不是医用解剖学。二者对人体生物特性的观察及探索是一致的,差异是研究和探索的方向不同。所以,用艺术家的眼光对解剖学的认知,提高对绘画创作活动和教学实践指导,不断锤炼学生们绘画作品的艺术语言,提高艺术表现力,用艺术家的眼光对解剖学的认知,提高对艺术创作活动和教学实践指导,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人体造型解剖学对高等美术教学实践的当代意义,增加普通高等美术院校绘画技法的厚度、审美深度。在课堂和绘画创作中,自觉运用人体解剖学知识。通过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不同种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跟踪考查学生在学习了艺用人体解剖学课程后,能否将理论知识真正的运用到绘画作品当中,分别对素描课堂、油画课堂学科考察,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对比教学效果。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西方后现代主义“反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等等一些思潮的强烈冲击下,人们变得疯狂起来,以前所未有的自信“表现着自己的艺术价值”,很多绘画作品削弱甚至完全没有了具体的造型。很多普通高等美术院的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没有了具体的形,曾经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绘画基础训练方法被弃之不用,如人体造型解剖学,这种科学的方法,她的作用在哪里?如何看待这二者之间的关系?目前美术专业基础教学正面临冲击,如不很好地对待这个问题,势必影响到普通高等美术院美术专业的教学质量。 通过艺用人体解剖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现状研究,将人体这一个非常复杂的有机形体,通过长时间的研究与实践,对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给出较全面的论证。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于专业美术刊物,为有关学者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在不断增加教学容量与质量的前提下,在提高学养与技法的过程中,认真搞好艺用解剖学的教学工作。
设计素描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分析
摘要:设计素描不仅包含传统素描的造型方法,而且包含许多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随着美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趋势日益凸显,同时,学生的绘画创作也需要包含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基础课程提供指导。该文以周至禹的《设计素描》教材为例,从五个方面论述设计素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对绘画创作的指导性和启发性。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训练;绘画创作;设计素描
在美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基础课程一般包括素描、色彩、装饰画等课程。很多基础课程以写实造型训练为主,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主的基础课程较少。虽然课程作业强调学生的创造性,但是部分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在毕业创作时往往半写生半模仿。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设计素描不仅包含传统素描的造型方法,而且包含许多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在经过设计素描的学习之后,学生对于创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方法,也对基础课程和其他课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包括当代艺术的发展和美术理论。美术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基础,而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因此,二者完美结合才能实现美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设计素描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训练在美术学专业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第一,美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体系中缺少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的课程,大多基础课程以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如,素描课以全因素素描表现方法训练为主。学生长期以造型能力为训练目标,缺少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不利于之后的绘画创作。学生如何创作、创新是绘画创作课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应在立足本专业的基础上,借鉴一些创造性思维专项训练课程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绘画创作,为学生的毕业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创造性思维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是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多角度、多层次、多结构地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学生需要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探索和选择。因此,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独特性、灵活性等特点。设计素描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贯穿于设计素描训练的每个环节。设计素描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也因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各类设计、绘画创作。第三,设计不仅是一种创作活动,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设计素描课程是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需求而发展形成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早期的设计素描课以结构的分析为主要教学内容,后来随着有关创造性思维教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设计素描已经发展为融合了创造性思维的一门综合分析的基础课程。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周至禹的《设计素描》为例,这本教材中不仅包含造型能力的写生训练、观察方法的写生训练、结构分析的写生训练,而且包含解构、重构的方法训练,材料的表现方法的训练,等等。这些内容丰富了素描的语言表现力,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为绘画创作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训练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素描》这本书展现的不是狭义上的只为设计专业服务的设计素描,而是具有表现性的绘画素描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设计素描的结合。正如周至禹提出的“大素描”概念:“在一个‘大素描’概念下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选择,这样的素描就会对当代真正的艺术和设计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为,现代设计与现代艺术的联系在当今是前所未有的。”
二、设计素描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训练对绘画创作的启示
1.表象的训练
思维导图优化初中美术教学研究
摘要:创新与创造已经成为现代化教育时代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创新教育新时代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的教学方法、理念与目标需要与时俱进。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工具运用于初中美术教学,对于初中生的美术创造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该文从思维导图的概念入手,研究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有效应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旨在优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促进初中生在美术学习中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以及逻辑思维的形成。
关键词:初中美术;思维导图;教学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提出,也被人们称为“心智图”。思维导图是在对信息组织进行层级分类的前提下,以主题为核心,通过主题与分支之间的联系构建而形成的具备放射性思维特点的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更加侧重于图文并茂的方式,以主题为中线,将各级主题关系通过图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建立记忆链接,加深记忆深度。思维导图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可以用在学生的大脑信息加工、知识处理以及知识学习的各个阶段,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联系性,避免碎片化知识导致学生难以提高学习效果。思维导图在美术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其一,易学易懂、实用性强、自然有趣,有一定学习基础与生活经验的人均可以使用。其二,思维导图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思维特点,具有较强的个性化色彩,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思维多样化的显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其三,制作方法简单灵活,满足个体的思维导图制作需求即可,在开放性的思维导图构建中促进了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美术教学优化中的有效应用
1.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在以往的初中美术教学设计中,部分教师突然迸发灵感但难以及时运用于教学设计,导致教学设计思维零散,缺乏具体性、系统性,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美术课堂教学停滞不前。在美术教学设计中应用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与层级关联性特点,将原本零散的知识点、碎片化的设计灵感体现在思维导图中,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教学设计全景图,这种教学设计紧密度高、关联性强,让人一目了然。如,在人教版初中美术《凝练的视觉符号》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就可以思维导图作为工具。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点,包括意义、特点、构成要素、类型以及不同的表达形式等。如,我们在购物时可以通过图标辨认品牌,在看电视时可以根据图标辨认电视频道,等等。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这些图标就是标志,是专门为某一产品设计的,具有特殊性。在学生了解常用标志的基础上,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以体育类标志为思维导图的核心,从体育类标志中分别发散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然后让学生观察三种奥运会会徽分别表现了哪些运动。以北京奥运会会徽为例,其通过图文组合的抽象表达方式,既体现了奥运会举办的地点,又体现了中国汉字文化,突出了奥林匹克精神,会徽中的红色代表了热情、希望、喜庆。通过对“京”字演变过程的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标志设计的步骤,具体为收集设计信息—设计元素综合—设计图形确立—信息准确传达—信息整合应用。在学生掌握标志设计步骤的前提下,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设计尝试。如,根据班级特点、班级文化设计出具有代表性的班徽,要求表意准确、构图凝练、色彩醒目。
精微素描在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的创新
摘要:精微素描训练方式是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延伸教学方式,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创作设计意识,提高学生对园林植物的分析能力,加深学生对园林植物配景的理解,锻炼学生的素材使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与艺术感悟力。把精微素描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美术基础课程的训练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风景园林美学元素的敏感性,为风景园林设计积累素材。教师在推行精微素描训练和教学的过程中,要强调观察的环节和融合创新的引导。
关键词:教学实践;素描基础;精微素描
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基础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教师对完成教学任务感到棘手。部分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重心存在偏差,其教学方向在于让学生接触到该领域尽可能多的内容,虽然增加了专业课程的课时,但主次仍然不是很明显。这导致部分学生毕业后专业能力不足,难以适应社会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要求。尤其是在风景园林专业的美术基础课程教学中,部分学生的造型能力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符合设计类专业要求的水平。教师应积极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基于此,改革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日益迫切。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必须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因人而异。而部分高校现行的教学体系难以满足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因此,如何通过改进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和提升,是该学科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教学的特点与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固有的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教学框架与多数设计类课程教学框架类似,学生先学习设计元素,再模仿优秀的样本,之后进行设计创作。然而,风景园林设计不同于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等学科,在风景园林设计元素中,植物元素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对植物及其群落构成的观察和积累至关重要。园林设计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因此,观察和模仿形态美观的自然植物构成,对于学习风景园林美术基础课程意义重大。风景园林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造型训练离不开再现与表现两种形式。再现是反映客观现实的真实性,表现是强调主观的个人感受。然而,再现中蕴含着对主体主观情感的表现,表现中体现出对客体的再现。因此,再现与表现是两条“平行的相交线”,在造型教学与训练中,教师不能将二者割裂。对于风景园林专业的造型训练,“再现”的部分尤其重要,其相当于练习书法时的临摹,强调学生不断强化观察力和对园林植物美学的敏感性。学生充分掌握自然状态下植物的美感,以此为基础,再综合个人审美,是创作园林作品的重要过程。
二、精微素描在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素描是风景园林专业重要的美术基础课程,重点在于强化学生再现的能力。在风景园林专业的美术基础课教学中,教师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因此,寻求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至关重要。精微素描是一种写实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绘画技法和各方面能力、素养有重要作用,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小学科学课与语文课整合
一、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设计科学课程
比如一位科学老师在讲授科学课《它们都是鸟》时。教师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老师首先让学生背诵语文课文《燕子》的第一段: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又让学生背诵《翠鸟》第一自然段: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接下来老师的导语,引入了正题,我们学过的这两篇课文,描写了什么?燕子和翠鸟。那么它们都是什么?它们都是鸟。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鸟,引入课题。
二、语文课科学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科学课资源
《我是什么》是一篇拟人的科学短文,课文以谜语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对于水的变化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于是,教师提前开展了一次《水和我们的生活》主题活动,设计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变来变去的水”“保护水,节约水”三个主题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了解水对人类生活的重大意义,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去认识水,同时教育学生深刻认识水的宝贵,了解我国水资源缺少的国情,进而让学生们珍惜水爱护水,做节水的模范。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画出了“水循环图”,制作了“水循环”的幻灯片,还合作编排了“我是什么”课本剧。通过开展水和我们的生活系列活动,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能够让他们在知识上和认识上有所提高。另外,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课文,如《蝙蝠和雷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小蝌蚪找妈妈》《小壁虎找尾巴》《小松鼠找花生》《小熊住山洞》等,都可以同科学、社会整合在一起学习。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就不单单局限于课堂语文这个小环境,而是走向了自然,走向了社会,走向了更为广阔的未知世界。
三、科学课和语文课能力训练可以充分整合
如科学老师在布置学生写科学小论文、科学观察日记等这些内容时,就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结合语文作文训练,把作文的技巧融入到这些科学小论文和观察日记中,让这些枯燥的论文式写作变得更生动、更形象。同样,在学生作文时,也可以把学到的科学知识巧妙地作为自己写作素材,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科学性,让文章的内容丰富多彩。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科学课的观察、实验过程作为自己文章写作的素材,解决许多学生言之无物、无话可写的作文现状。综合以上教学实践,让我感到,老师要明白每一科的教学都不是孤立的,不仅语文课和科学课可以进行有效整合,其他各学科的课比如语文课和音乐课、美术课、数学课、科学课、品德课等等。只要老师善于挖掘各科之间的联系,把它们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整合,这些学科知识在课堂上相互渗透,一定会让学生触类旁通,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的丰富内涵。在进行学科整合时,老师要注意的重要一点是: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整合之前,教师首先要清楚课程教学的目的、需求,找出在哪些地方和哪门学科整合能提高这堂课的学习效果,然后才能决定用整合模式进行教学。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课都适合。
作者:张永清 单位:吉林敦化秋梨沟学校
美术教学学生创新教育探究
摘要:
美术课堂是学生用心发现美、创造美的课堂。教师应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放手 学生
在美术教学中,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坚信自己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并在课堂中做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创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创作出出色的作品。
一、对学生学习的放手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放手。笔者认为,学生在观察、欣赏、创作、评价各个环节的学习,是教师或他人都替代不了的,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