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美术德育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小学美术课堂中美育和德育的思考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引领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教学活动。德育则是运用多种方式,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教会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教学活动。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实现美育与德育的有机整合,把握合适时机,进行美育与德育的深入渗透,更利于学生美术知识的有效学习,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个性化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美术教师应该摒弃传统观念,有序推进教学指导工作,整合美育与德育,助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服务,整合美育与德育,助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美育与德育的有机整合,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特性,并使他们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望揭开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下面,笔者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关于小学美术课堂美育与德育的整合,简单阐述了几点自己的教学看法,仅供其他教师参考借鉴。
一、创设情境,整合教学
小学美术教师要关注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去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综合考量他们的审美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后,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进行美育与德育的有机整合。比如,在教学“友谊卡”一课内容时,笔者先展示了自己制作的友谊卡,简单说明了友谊卡的制作要求,通过动画视频和相关图片的展示,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启发他们动手制作友谊卡,把想对好朋友说的话、对于好朋友的祝福以及对于友谊的理解写下来,并且设计不同的图案,使友谊卡风格多样。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制作感恩卡,把想对老师或父母说的话统统写下来。在特定情境中实现美育与德育的有机整合,要比教师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好得多,小学生乐于接受,学习水平随之提升,在之后的课堂活动当中,可以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二、欣赏作品,实施教育
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有效教学,是整合德育的最佳机会,是提高学生审美水平、鉴赏能力、思维灵活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新课改背景下,美术教师可以利用欣赏课的教学机会,一边渗透德育,一边启发学生创造,通过列举不同的案例,有效地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文关怀教育等。欣赏课教学活动的过程越精彩,小学生越能学好基础的知识,能力水平也会有更加明显的提升。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越强,对于美育与德育有机整合的重要意义有着更为深入的研究,持续改进教学质量,贯彻落实育人计划,才能够培育出大批高素质人才,才有助于基础教育事业长远规划进程的不断加快。比如,在教学“中国画与油画欣赏”一节内容,欣赏美术作品《田横五百士》时,笔者就以多媒体动态化的教学方式,分享了徐悲鸿创作《田横五百士》这幅作品时的社会背景资料,用动画演绎出了田横告别五百壮士的戏剧性场景,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人们对“社会正义”的呼唤,从而对《田横五百士》这幅作品的创作意义有着更加深入的认识。之后布置绘画任务,鼓励学生以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谈一谈本节课的体会。美育与德育的有机整合,升华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使教学实践工作走向更大的成功,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只是时间问题。
三、绘画指导,深化认识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美术教师必须给予学生绘画指导,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绘画技巧,不断深化美术作品的理解和认识,并深刻地感悟传统文化,具备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比如,笔者在组织“民间绘画”与“民间工艺”的教学活动时,会展示出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引领学生仔细欣赏,去了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与此同时,教师会要求班级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赏析艺术的要点,自行总结艺术的要点,从而建立美的认识,不断提升审美水平。最后,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带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全身心投入绘画,深刻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用画笔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综上所述,应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实现美育与德育的有机整合,不断加强教学指导,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感悟力等,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快速提升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创作能力,同时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得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美育与德育的整合之路十分漫长,继续探索有效的途径,总结研究有效的策略,是美术教师的职责所在,期待后续的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进而培育出大批高素质人才,满足整个社会的人才需求。
小学美术教学德育渗透探析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比较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及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往往忽略了通过美术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实,按照美术教学的规律,不难发现,寓思想教育于美术教学中,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之一。小学美术教材内容丰富,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如:家乡、学校、环境、环保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巧妙运用各种手段,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使他们明确学习美术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得到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
一、巧用“欣赏”教学,自然渗透德育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欣赏教材的内容多是古今中外的名作,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通过欣赏课教学中的作品欣赏、讲解,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的道德、思想品质能够产生深刻的影响。挖掘好美术“欣赏课”教学,能在无形间向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例如:美术欣赏课《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大量的图片、音乐引进课堂。首先,教师播放学生学过的歌曲《我爱我的家乡》,让大家跟着音乐唱起歌:“我的家乡在……”教师此时提问:“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可爱吗?”上课一开始,学生在音乐的带动下激发了爱家乡的情感。接着,学生将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一二十年前的芦墟的情况资料,以小组形式展示出来:那时的天很蓝,水清澈见底,路都是些崎岖泥路,经济不发达,商店很少……教师顺势出示芦墟老景图片。“那现代的芦墟有哪些变化?”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芦墟新貌图片,将两者形成对比,让学生总结两者各自的优缺点,“芦墟老景环境优美,水很清,天很蓝,但经济不发达,而芦墟新貌经济发达,不愁吃穿玩,但是环境污染严重。由此提出环保问题,学生自然很是重视。最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一幅表现“未来可爱的家乡”的画面。看哪一组完成得最好。有了竞争,学生们兴趣十足,每小组表现的题材都是未来家乡的优美环境、发达的科技、人与自然的和谐。从学生的画面中可以读出学生对家乡的爱,对环保的重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通过多媒体教学欣赏,学生们潜移默化中获得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熏陶,进一步体会到新中国来之不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美好情感。
二、巧抓“绘画”基础,适时渗透德育
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会从天而降,需要我们去培养。在美术教学中,要注意挖掘绘画课潜在的德育因素,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绘画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例如:在教《我崇拜的人》一课时,可针对本课内容渗透思想教育,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教师给学生讲了自己最崇拜的人的一个小故事,讲完后,出示这位人物的肖像画面,并提问:为什么老师会崇拜他?你们从画面上了解到他是个什么性格的人?你们崇拜这样的人吗?今后你们打算做怎样的人?接下来,由小组相互讨论,通过讨论、分析,学生从人物的五官及神情的刻画中,了解到处理人物肖像的方法。最后,学生将自己崇拜的人物的各种优秀特征及崇拜他的理由进行认真分析,通过讨论分析,有助于学生更加熟悉此人物的相貌五官特征,从而得出处理人物的方法。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表现人物的绘画能力,同时融思想教育于其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为此,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让学生在认识和掌握人物肖像画的绘画技法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巧传“手工”方法,灵活渗透德育
手工制作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如果把一件废弃的物品通过自己的创作,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那会有多高兴呢!相信在手工制作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品质。例如:在执教《机器人》一课,通过播放“机器人”的视频后,介绍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机器人的设计不仅从外观上还是功能上都有着质的飞跃,激发学生探索科技的奥秘。同时引导学生们通过废塑料瓶、一次性碗筷、纸杯等生活中垃圾材料再应用再造型进行“机器人”的制作。学生自己动手去制作造型,有助于打破现代学生眼高手低,只会动嘴不会动手的毛病,培养学生踏实勤劳的品质,在这个劳动制作过程,学生切实体验到动手动脑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手工制作课中认真挖掘德育因素,就能培养他们积极向上、踏实勤劳、勇于创新的生活态度。
德育教育论文(7篇)
第一篇: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实效性模式研究
一、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内涵
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实效性是指职业院校运用一定的德育教育方法进行德育工作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和真实效应,德育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需要长效机制。因为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政治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变化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实效性首先体现在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其次是促进职业院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最后是师生整体精神面貌正能量的变化。另外,职业院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因此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还包括与大学生的家庭教育相结合,以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相容。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实效性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他的职业教育思想被媒体解读为“公平、立德、改革”。职业教育最重要任务之一的加强德育教育,而德育教育是职业学校对社会、对历史的责任。我国学术界对德育教育实效性的研究十分活跃,已成蓬勃发展之势,丰富多彩的新型德育教育方兴未艾,已成为我国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话题。
二、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困境
(一)价值观多元
随着网络的发达,西方多元的价值观同时传播,部分大学生对西方文化思想饥不择食,西学泛滥,部分大学生思想浮躁,陷入狂热的虚幻的理想追求之中。出现“合理利己主义”思潮,崇尚"个体本位",由“集体主义”转向“自我中心”,价值观上崇尚自我,权威被打破,校园涌动着五花八门的新观点和新思潮,成立学会和社团,“竞选热”、“参政热”、“西方文化热”,不断翻新,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大学生价值观发生着急剧裂变,折射出大学生价值观的不断突破,也折射出价值观的异常迷乱。
(二)忽视德育教育的作用
美术课堂中德育的渗透
一、利用媒介丰富课堂内容,陶冶学生的心灵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媒时代的到来,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画在纸上的几幅画作,更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向影像领域拓展。借助一定的媒介刺激的学生感官,是现代教学中常用且行之有效的办法。我在上《妈妈和孩子》这一课时,节选了动画片《宝莲灯》中“沉香救母”的情节放给学生看,让学生了解动画制作原理的同时知道中国传统美德“孝”,歌颂母爱的伟大,将品德教育渗透到美术课堂中来,这样可以贴近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情感共鸣。当然所谓媒介并非只有课件、投影仪等现代技术设备,教师要注意课堂媒介的多样性。小学美术教学中绘画课占很大比例,这类课程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如,在上《方形物品》一课时,可以在学生画画前总结方形的特征,四条边、四个直角、方方正正。告诉学生做人也要堂堂正正,踏踏实实。利用媒介渗透德育的方法有很多,老师们应该在实际课堂中把握机会,灵活运用,使这些媒介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以善为美,加强引导,净化学生品德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同其他形式的教育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共同发展,提高审美教育有利于加速学生在品德教育过程中由被动地接受到主动改变的转化,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的。模仿是动物的本能之一,低年级的孩子尤其如此。因此,学生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他们从老师身上学到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注意对教师言行的模仿。这种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式的学习对学生的影响甚至超过授课内容本身。因此,教师用自身的言行来教育学生是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每节课都要注意自己的外表和言行。不能因为美术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有限就忽略这一点,要起到表率作用。在上课时语言要尽量做到简洁、准确,动作要保持规范,做到“语言美,行为美”,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信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调动学生的上进心,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组织实践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建构良好品德
美术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思想品德课,不能靠说教和口号。要更加重视实践活动在美术课中的地位,紧密联系生活,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具有育人功能。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帮助汶川,帮助汶川的孩子。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如何教育学生,使他们感受到生命的宝贵,用它们的画笔去展现他们的感受和心情,上一堂美育和德育结合的课,是每一个老师该思考的问题。在那天的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观看了地震现场发回的视频,让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灾难的真实面貌,然后要求他们每个人画一幅画,写上一句祝福语送给灾区的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心情。那一次的作业孩子们画得格外用心,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都得到了一次净化。
四、总结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浅议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开阔眼界,体验古今中外文化艺术的真、善、美;细致观察同龄儿童的作品,能够发现生活之美;在美术创作中能够培养严谨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综合活动中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评价总结中能够认知自我,树立自信。
关键词:美术教学;德育;渗透
美术学科的思想性强、知识面广,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训练技巧,更能开阔视野、塑造灵魂、陶冶情操,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力工具。教师在美术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因此,在美术学科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美术课的特点,在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德育渗透,达到育人的目的。
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欣赏开阔眼界,渗透民族文化底蕴
小学美术教材第3册的19课和13课内容都涉及民族文化艺术,无论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还是“欣赏•评述”领域,都渗透了民族文化。如,年画作品《年年有余》让学生了解了传统的民俗艺术;《捏泥巴》中大量的中国古代陶器的欣赏,让学生感叹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小扇子》中或写意或工笔的中国画使学生了解了实用的扇子也是具有观赏性的艺术品;《绘画中的节日》《过春节》《节日的装饰》等内容结合春节、重阳节、中秋节、国庆等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了不同民族、地区的风俗文化,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先辈在岁月的长河中通过摸索、实践总结出来的精粹,正是这些历史的积淀与民族智慧的结晶使我国日益强盛。中国传统文化既是对历史的记忆,更是国家形象的象征。因此,学生只有扎根在本民族的艺术土壤中,吸收充足的养分,才能有更好的成长。
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体验世界文化艺术的真、善、美
美术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通过美感教育启发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世界文化艺术异彩纷呈,各个民族、各个时期的著名艺术家的作品数不胜数,这给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如,亨利•摩尔母与子主题的作品采用了超现实主义的抽象变形手法,表达了一种温和的亲情。他的作品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在表达出各种象征意象的同时,亦充分表现了各种材料的固有特性。那些被安置在蓝天、白云之下的雕塑作品,就像是自己从大地中生长出来的生物,洋溢着与整个大自然息息相通的生命气息。学生通过欣赏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能够感受艺术家对生命的关注。学生沉浸在凡•高的《向日葵》《星月夜》《夜间咖啡馆》等不朽名作的流光溢彩之中,在凡•高的色彩空间中惬意漫步,能够感受画家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感悟画家所描绘的喧嚣生活,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体会其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学习凡•高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学生通过鉴赏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可以了解14世纪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及文艺复兴运动先驱达•芬奇所坚持的人文主义精神。教师从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入手,让学生谈谈体会。世界著名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如果不坚持画鸡蛋,勤学苦练基本功,是难以创作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学生通过教师的阐述,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教师通过介绍德拉克洛瓦的名作《自由引导人民》的构图特点,不仅使学生重温了19世纪法国人民反对王权复辟的斗争史,也使学生感受到浪漫主义画派的艺术魅力,受到了美的熏陶。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7篇)
第一篇: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潜能的一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样也是开发和挖掘小学生潜能的重要方式。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单一而枯燥的教学模式,丰富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在充分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热情和美术学习动力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满足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因此,加强创新色彩的融入,能够让学生获得创新思维的启迪。
2.培养小学生形成创新的思维能力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离不开对实际物体的把握。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小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观察,对美术作品和艺术产生一定的了解和个人体会,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发挥小学美术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
初中德育工作研究(4篇)
第一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子女和城市拆迁户孩子开始走进人们的教育视野。新时期班主任如何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和城市拆迁户孩子的品德教育愈发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为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实施效益,班主任必须从初一开始就注重养成教育,严格对学生的纪律要求;关注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综合家庭教育力量;开展集体活动,凝聚班级力量。
关键词: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挑战务工子女城市拆迁户
一、引言
我校有三分之一学生来自外来务工家庭,其余学生为城市化扩大拆迁户的孩子,在组织德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外来务工子女学生与城市扩大拆迁户学生在各方面之间存在着差异。在德育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同样的方法可能适用于外来务工子女学生,但并不一定适用于城市扩大拆迁户学生。面对这一教学现状,如何抓好德育工作,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发展,需要众位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持续探索与创新。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在培育班级学生品德、实施德育教学工作方面占据重要地位,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究竟面临哪些挑战,如何更好地转变当前德育教学困境,是我们接下来需要重点讨论的话题。
小学美术教学渗透(9篇)
第一篇:小学美术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摘要: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合理地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三观的培养,对其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情操的陶冶与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就要将德育教育更好地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本文主要探讨了德育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合理渗透方法。
关键词:
小学美术;德育教育;渗透
在小学阶段,学生比较年幼,思想不够成熟,对外界的抵抗能力不强,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此阶段就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其准确地分辨善、分辨美丑。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就要合理地渗透德育教育,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的德育作用,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其德育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开展游戏教学,渗透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