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毕业实践报告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煤矿毕业实践报告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煤矿毕业实践报告

矿业院校地质勘查课程改革实践

1问题的提出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煤炭地质勘查则是资源开发利用的先导性和基础性工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煤炭部属院校归属地方,归属地方的煤炭高等院校已更名、合并或升格;原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归并为地质工程专业。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03年前后,煤炭工业低潮,煤炭地质勘查队伍缩减。由上述因素导致煤田地质勘查类课程停开,部分院校仍开设矿产地质勘查类课程,但内容转为一般性矿产地质勘查,对于煤炭地质勘查而言没有针对性。因此,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的强劲需求,煤炭工业进入新一轮发展高潮,煤炭地质勘查工作蓬勃发展,对煤炭资源勘查与评价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在大学本科阶段开设煤炭资源勘查类课程的重要性日益显著。近年来,各原矿业类高校地质类专业相继不同程度地对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加强了煤田地质和资源勘查方面的比重,以适应人才市场的发展变化,同时也使矿业类高校的传统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2课程目标定位

煤炭地质勘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以基础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等当代地质学基础理论为指导,以钻探、物探等先进技术手段为核心,同时还涉及矿产资源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等学科知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矿产地质勘查体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发展,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实施以及矿业权市场的建立,对从事煤炭地质勘查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当前,矿产勘查工作的最大特点是呈现多样化和逐步走向市场化,煤炭地质勘查人员不仅需要坚实的地质理论和勘查技术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的知识,从而必然促使煤炭地质勘查学科内容的调整和拓宽。当前,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基本特征是从技术型发展为技术-经济型,“煤炭地质勘查”课程的培养目标也从原有的纯地质技术人才拓宽到以地质技术为基础、掌握一定的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3课程内容体系

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涵盖内容较广泛,主要涉及煤田地质学、煤田普查与勘探、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四门学科,它们各有独立的科学体系,而又是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煤田地质学是研究煤、煤层以及含煤岩系成因、性质和其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煤炭地质勘查的理论基础。煤炭地质勘查是一门来自生产而又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学科,其目的是为煤矿设计与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保证煤炭资源合理而顺利的开发。其主要任务是运用煤田地质理论及其相关地质理论,选择相应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方法,经过一定阶段的工作,寻找和探明煤矿床,对煤田的地质与开采技术条件进行研究;并结合当前我国技术经济政策的有关规定,对煤矿床做出正确的工业评价。可行性研究属于工业技术经济学的范畴,是煤炭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可行性研究的核心是煤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其任务是应用经济学的原理,根据煤矿床地质勘查工作所获得的资料,选取合理的技术经济参数,预估煤矿床未来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为煤矿床地质勘查项目取舍和矿山开发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矿产资源管理属于管理学范畴。矿产资源管理是矿产资源主管部门以矿产资源所有权者和国家行政管理者身份,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矿产资源进行的综合管理,包括矿产资源的储量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监督管理和矿业权管理等。煤田地质学是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工作的理论依据。煤炭地质勘查不仅是一项地质工作,而且又是一项经济活动,勘查工程的实施要符合经济原则,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地质成果勘查成果和最佳经济效益,技术经济评价是煤炭地质勘查的重要主要任务之一。矿产资源管理的目的和任务,是体现国家的意志、维护矿产资源所有者权益,保障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依法有序地进行,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在矿产勘查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煤田地质学、煤田勘查、煤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四门学科之间的联系日趋密切,逐步形成与走向市场化进程相适应的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的新学科框架体系。

4教学实施

阅读全文

高校采矿工程人才培养实践

一、当前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已有六十多年的发展沿革,通过对新形式下的矿山行业发展情况分析及对近年来煤矿企业对毕业生的反馈情况来看,采矿专业毕业生的创新性及实践性明显有衰减的趋势,因此直接为矿山服务的毕业生质量有日趋降低的情况。因此,创新型实践教学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尽管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在办学发展中取得了一大批成绩,但还确实存在以下短板:

1.实践教学内容设置略有滞后。

采矿工程专业目前的实践培养模式及实践课程的改革跟不上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略有滞后的现象,还停留在10多年前采矿行业刚开始大幅度发展的情况下。实践环节中的现有课程实验、各类设计、实习绝大部分是校内完成的,设计资料虽然来源于现场,但由于人数过多,也只是进行简单的、重复性较高的工作,影响实践环节的效果。另外教学大纲中对创新能力的体现也不够,课程设计等环节有些滞后性,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社会及行业、企业需求,明显无法有效地培养出创新型的工程实践类矿山领域人才。

2.实践环节的安排单一,基地建设薄弱。

由于大纲中实践环节的安排比较单一,学生到第五学期才开始接触现场,也即认识实习,且现场实习、尤其是下井存在困难,虽然也在授课计划中先后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但仍然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教学环节需要继续加强。同时,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相对薄弱,及时能够进行实习安排,也大多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并没有真正接触实际生产,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受到制约。

3.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

阅读全文

采矿工程教学论文(共2篇)

(一)

一、实践教学的不足

(一)实践教学内容滞后

由于煤矿企业的部分资料是保密的,收集原始地质资料比较困难。原本人手一题进行的设计,只能改为几人一组共同完成;也有简化设计的难度,随意更改地质资料,使得学生设计资料与现场实际出入较大,学生很难从设计中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真本领。在现场实习时,只是简单的收集一下采煤、掘进规程,下几次井就草草了事,而没有使学生真正了解现场问题怎么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场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使得实践与课本理论的严重脱节,达不到培养目标要求,不能适应新时期煤矿企业的需求。

(二)经费不足和实验室、基地建设不完善

目前,矿业院校采矿专业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给高校的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经费有限,再加上外在消费高,使得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学生在煤矿企业的实习时间偏短、内容少、实习过程简单,实习效果不佳。采矿专业的实验仪器和模型数量有限,加上一些仪器设备长期被科研任务占用,采矿专业学生的专业实验得不到很好地保证。专业实验师资队伍缺乏,实验开出率较低,常规实验项目多,设计性实验、开放性实验项目少。另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也不完善,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和实践教学的质量。

(三)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足

阅读全文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的思考

【摘要】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毕业设计大纲重点不突出、师资需要加强培训、指导过程缺乏有效监控、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应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学术精神、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建立健全导师培训机制,并从导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毕业设计各环节进行长期有效的监控。

【关键词】矿业工程;毕业设计;质量;提升

0引言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我国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急切需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培养高层次人才这两个目标下实现平衡发展,而本科毕业设计就是检测这两个目标是否达成的“试金石”[1]。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大学期间专业知识学习的系统检验,其质量是判定学生能否获得毕业资格、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也是一个学校和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体现。为此,学校、教师与学生应当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本科毕业设计管理规范,认真履行三者之间的责任与义务,确保本科毕业设计工作顺利进行,按时、保质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任务。

1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

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创办于1958年,2015年成为贵州省首批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两个专业之一,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些荣誉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专业现有教师23人,其中21人有长期为地方煤矿企业做技术服务的经历,部分教师还在贵州煤炭企业或者煤矿设计院挂职。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现场经验,为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专业利用教师队伍的优势,立足于贵州地方特色,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毕业设计题库,这些题目都来源于实际工程项目。因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经过这个教学环节,走出校园能直接为用人单位作技术工作。据近几年用人单位反馈,贵州大学毕业的采矿工程本科生获得较高评价;毕业后的学生也反馈,毕业设计是最有用的一个教学环节。

2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

采矿工程专业论文(共6篇)

(一)

一、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现状分析

(一)各类学生英语水平及学习兴趣不一致

专业英语是在完成基础英语教学基础上进行的,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以黑龙江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为例,学生分统招二表学生、统招三表学生、定向学生、专升本学生,且全部是男生。二表学生英语基础较好,有一定专业知识基础;三表学生和专升本学生则英语基础较差,专业知识也比较匮乏;定向学生的工作单位已定,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够,认为专业英语的学习对他们的未来没有什么帮助。尤其是男生,在语言学习上本身比较困难,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不高,因而学生整体水平较其他专业学生偏低,英语水平不均衡性明显,英语思维能力弱,这些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二)专业英语教师素质不均衡

教师素质是影响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在问卷调查中发现,50%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教师无法用英语授课,而英语教师又解释不了一些理工方面的知识,英语和专业脱节。专业英语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应该是一个综合型的人才,首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英语功底这两个基本条件,此外,还应该具有良好的知识整合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及教学技巧。而目前的状况是大多数专业英语教师很难达到这个标准。专业英语教师大多来自于专业教师,要么缺乏较高的英语能力,授课时过多地讲解专业知识,要么过多地讲解英语语法知识。从而使得授课形式单一、枯燥、缺乏科学性、趣味性,学生逐渐对专业英语的学习丧失了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在专业英语课堂上,不认真听课、逃课等现象明显多于其他课程。

(三)选用教材不合理

阅读全文

实践教学采矿工程论文

1安徽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概况

我校采矿工程专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凭借安徽理工大学60多年的办学底蕴,恪守“团结、奋进、博学、奉献”的校训,秉承艰苦奋斗、严谨求是、开拓创新之精神,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办学层次和水平稳步提高,并以此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至2014年,采矿工程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已达7000多人,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可到工矿企事业单位及相近部门从事矿山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也可到学校和研究设计部门从事教学、研究和设计工作,也可以攻读采矿工程专业或其他专业的高级学位,继续深造。

2采矿工程专业实践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的采矿工程专业是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专业,应具有复合与应用两大特征,兼备“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能力,培养的人才主要是直接为矿山经济服务的,因此,实践教学在本科培养过程中越来越凸显出其日益重要的作用。尽管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在办学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以下的短板。

2.1校内实验实践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采矿工程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煤矿开采学、井巷工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压测试等课程。实验开设内容有:采煤工艺、采区巷道布置、井田开拓方式和井底车场等;单体液压支柱工作特性、相似材料的配比和矿压观测仪器仪表的演示实验;岩石物理力学测试和锚杆支护质量综合检测等;矿井通风风流状态参数的测定和矿井通风系统工作原理及全矿井反风演示等。实验依据的平台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但是实验平台仍存在短板,与开设课程相配套的演示模型如采矿模型、矿井通风系统模型较少,且大部分与现代化矿井不相适应,不能反映高瓦斯和突出矿井巷道布置、开采方法、通风方式等特点;岩石力学实验设备功能不全面,不能适应现代化采矿工程的要求,影响了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

2.2矿山实践教学基地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

煤炭高校实习教学采矿工程论文

一、专业实习的重要作用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赋存结构,决定了煤炭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教兴煤的产业政策,是煤炭高校持续人才培养的基石和保障,也是历史和现实赋予它的重要责任。特别是在2002~2012十年的行业黄金发展期内,各大生产企业的煤矿装备、开发规模、技术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对各类煤矿人才的需求呈井喷式发展,煤炭类高校的采矿专业人才培养迎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在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等主体专业内,煤炭高校由最初依托行业办学的15所,逐步发展到以社会办学为主的30多所,包括高职高专、大中专、本科、硕士等各类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从学生毕业流向看,近1/4~1/3的本科生考入或保送研究生继续深造,1/2~2/3的学生选择煤炭生产企业的一线技术管理员岗位就业,不足1/4学生会进入设计院、安监部门从业,学生就业率基本维持在90%以上。中外高校的教育活动中,十分重视实践在工程类学生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美国工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从做中学”,提出了一种“See→For-get→Read→Remeber→Do→Learn”六步认知法,中国自古提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学习方法。受资源赋存状况的制约,矿井开采系统、工艺方法及巷道布置、生产衔接十分复杂,它的学习更加强调系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一门课程、一本教材、一组课件、一项试验不能完全涵盖,只有通过实习才能加深理解、加速掌握、深化拓展、综合应用。可见,实习是课堂理论教学的重要辅助,对于应用型采矿人才实践能力的塑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四方面:

(1)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完善。

实习是课堂、试验教学的延深,实习将学生带入现场,到实践中去,由实践中学,他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他们将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我思维活动、自我创新活动,原有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获得,这种方式无疑比简单的“说教”来的直接,冲击力更强,作用时间更持久,效果就更好。同时,通过与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的交流与学习,他们会不自主地在技术交流、专业术语运用、班前会组织、规程措施编制等综合能力方面比较差距,返校后查缺补漏,力争就业后很快胜任一线技术管理职位。

(2)兴趣的培养。

我国煤炭资源大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教育部直属院校和地方院校在各省招生计划指定中,也考虑将更多的指标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一是利于毕业学生返乡就业,一是利于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另一方面,这些地区普遍教育水平不高,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报考采矿工程专业往往比较盲目,入学后得知艰苦专业后可能闹情绪,个人兴趣无从谈起,专业自豪感更是遥遥无期。实习中,学生进一步了解现场工作状况,熟悉日常业务内容,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专业认同感,培养从事采矿学习和管理的兴趣,立志为国家采矿事业做出贡献,从而使他们戒除浮躁和功利,回归知识学习的本身,让兴趣成为他们最好的老师。

(3)背景知识的架构。

阅读全文

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摘要

为全面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本文从培养理念、培养内容和考核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采矿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紧跟时代特征,转变培养理念,依据采矿工程的专业特性更新培养内容,完成工程类高校学生的考核机制,切实把全面推进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教育放在第一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符合当前矿山企业生产要求的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采矿工程;创新型;教学方法

我国煤炭远景资源量达5.9万亿吨,占我国已探明化石能源资源总量的94%左右,是最丰富、最基础的能源资源。由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面临技术、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制约,“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战略方针不会改变,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和作用也难以改变。有效地推动煤炭行业发展的进步,最根本的还是人才培养,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应用实践能力突出、适应当前新形势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创新型采矿技术人才是我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1-3]。

1转变培养理念

理念是培养方向的航标,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培养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