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贸易数字化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数字贸易经济发展新动能探讨
近年来,全球数字贸易加快发展,日益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随着我国服务贸易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不断提升,近日的《“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并首次将“数字贸易”列入服务贸易发展规划。随着全球数字贸易步入高速增长、快速创新、迅速变革的“快车道”,特别是在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数字贸易已成为推动全球经贸复苏、重塑全球经贸格局的重要力量。
一、构建新发展格局
按联合国贸发会议口径测算,2020年中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达2947.6亿美元,在肺炎疫情期间逆势增长8.3%,占服务贸易总额数字贸易:经济发展新动能的44.5%,比“十三五”初期提升13.9个百分点。商务部的《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报告2020》预计,到2025年,中国可数字化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将超过4000亿美元,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50%左右。这两组数据充分表明,中国数字贸易发展迅速,规模和增速位居世界前列。数字贸易与传统贸易,有何不同?传统贸易中,贸易的开展多是贸易各方之间单独进行的。数字贸易时代,互联网平台开始成为贸易过程中的关键角色,这种交互形式的改变对整个贸易过程的效率带来很大提升,贸易的流程和传统情形相比出现了很大变化,并表现出诸多新特征。简单来说,数字贸易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以数字交换技术为手段,为供求双方提供交互所需的数字化电子信息,实现以数字化信息为贸易标的的新型商业模式。数字贸易不仅包括基于信息通信技术开展的线上宣传、交易、结算等促成的实物商品贸易,还包括通过信息通信网络(语音和数据网络等)传输的数字服务贸易,如数据、数字产品、数字化服务等贸易。除了形式上的改变外,数字贸易还具有促进不同经济体系融合,激活整合新的创造力,打开新的市场领域,创造企业协作与联合新机制的作用,甚至还能让人们重新评估企业的组织结构,重新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诸要素的构成。无论是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交易磋商、产品买卖,还是质量控制、业务流程设计等环节,如今数字贸易已影响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可以说,数字贸易不仅改变企业做生意的方式,更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原有商务概念的认识。
二、大国博弈新前沿
网络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的日益融合,使人们淡化了传统的时空概念,各种力量协同运作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使全球商业运作24小时不停,无边界、无障碍的新经济体系正逐步形成。目前全球数字贸易发展和博弈总体上都面临着竞争的局面:一方面,全球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数字贸易领域发展层面的竞争非常激烈;另一方面,全球还没有公认的数字贸易规则体系,美欧等发达国家各有主张,都希望争夺数字贸易规则制定权,数字贸易规则领域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肺炎疫情暴发之前,世界的供应链体系呈全球化分布态势,全球贸易产品由多家甚至几十、上百家企业共同生产,千万个生产节点通过全球供应链得到连接和流通,然而一旦某个节点受阻,全球供应链便无法运作。疫情发生后,由于中国全产业链的门类齐全,且得益于强大的疫情防控能力,随着有序复工复产,中国逐步成为全球唯一在增加产能的产品出口大国,从实力出发,在数字贸易领域赢得了一定主动权。
三、人才需求增长明显
推动产业数字化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带动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再造、经济结构的重组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围绕数字贸易、贸易数字化、数字供应链、实体商业数字化、新零售、口岸数字化等重点任务,2021年10月,上海市商务委梳理了首批24个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推出7个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分别是数字商圈、智慧早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智慧菜场、云上会展、B2B钢铁全产业链智慧服务、智能末端配送等。其中,数字商圈和智慧早餐被纳入全市11个生活数字化转型标杆场景。这些新的应用场景正在创造大批新兴职业,也给人才施展才华创造了新的舞台。目前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创新踊跃,对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两类上:一是对数字化基础人才的需求大幅增长。各类人工智能、5G通信、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类专业的理科人才,是构成数字贸易的基础层、技术性人力资源。综合数十家数字企业的统计,当前最为紧缺的前五大职业岗位分别为:数字化应用工程师、人工智能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和软件开发工程师,这些都是数字企业的数字应用、数字平台和企业治理等部门的新尖职业。二是培养数字经济时代新商科人才是当务之急。数字经济新商科重在“创新”,现在很多商学理论都来自于20世纪的西方,而目前我国数字经济、数字贸易发展迅速,具有非常强的产业背景,重视中国企业实践、创新智慧的挖掘,渴求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的数字经济时代新商科人才,正逐渐成为数字贸易产业的需求。
中国发展数字贸易经济效益浅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世界经济进入了数字时代。数字贸易也随数字经济发展而出现成为极具竞争力的新型贸易形式,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数字经济全球化作为研究背景,深入研究了中国数字贸易的发展现状,并从生产、消费、外贸及国内经济等角度分析了中国数字贸易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得知数字贸易是中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因素之一,其将在中国对外经贸发展中发挥战略性作用。
[关键词]数字贸易;数字经济;经济效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世界进入了数字经济时代,也使得全球生产力发展方式和全球生产方式发生变革。数字经济国际化最直观和最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数字贸易,它是数字经济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数字贸易也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动力因素之一,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具有深远意义。
一、数字贸易的概念及特征
数字贸易是随着数字经济发展而出现的新型贸易形式,其对于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目前为止,还未有具有公信力的国际组织明确地对数字贸易的概念及内涵进行定义。因此大部分国家采用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来规范数字贸易市场秩序(数字贸易产品归类于商品时适用GATT,数字贸易产品归类于服务时适用GATS)。2013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首次提出数字贸易的定义,即数字贸易是一种通过互联网传输产品和服务的国内商务和国际贸易活动。具体又分为以下四类,一是数字化内容,如电子书籍、网络游戏、音乐视频等;二是社会媒介,如社交网站、购物网站等;三是搜索引擎;四是其他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如软件服务、通过云计算提供的数据服务。中国目前对数字贸易的概念还尚未进行过官方定义,但在2016年举办的G20峰会中明确了数字经济的概念,即“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1]数字贸易虽然没有明确的权威定义,但是它是一种依托互联网产生的,通过数字交换进行的贸易方式。与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相比,数字贸易具有以下两个突出特征:一是贸易方式数字化。电子信息的高速发展减少了贸易中间环节,使数字贸易成本低于传统贸易,极大地提高了贸易效率;二是贸易产品数字化。数字贸易交易的产品多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数字产品和服务,具有高新科技、高创新、高专利化的特点。
二、中国数字贸易发展现状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进程使数字贸易发展蓬勃兴起,数字贸易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日趋加重,国际市场上数字化产品和数字服务种类更加多元化。2020年7月中国信通院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指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扩张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占GDP比重由14.2%提升至36.2%,2019年占比同比增加1.4个百分点,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更加显著。数字贸易是数字经济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经济国际化的最直观和最主要表现形式”。[2]虽然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差距,但是中国拥有前景广阔的数字市场,数字贸易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2020年举办的第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了《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报告显示,“至2019年底,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13.19亿人,占全球互联网用户总规模的32.17%;网络支付交易额高达249.88万亿元。这些互联网用户为我国未来数字贸易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3]
字化文化产品国际贸易中的关税问题
摘要:数字化文化产品在近年来的进出口贸易中非常活跃,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同时,其关税问题也成了关注的焦点。本文中,笔者分析了数字化文化产品国际贸易中关税征收面临的困境,然后分析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暂时免征关税计划,最后探讨了暂时免征关税计划的缺陷,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内容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数字文化产品;国际贸易;关税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数字化文化产品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关税的征收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关系到经济主权。因此,应加大数字化文化产品关税征管力度,保障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数字化文化产品自身的独特性,其关税征管的难度比较大,这对数字化文化产品税收征管模式及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1.数字化文化产品国际贸易中关税征收存在的问题
关于数字化文化产品国际贸易中关税征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以往,在对数字化文化产品的国家贸易进行关税征收的时候,对关税是否征收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并且尽管对关税征收保持统一的意见,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在技术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2)对数字化文化产品征收关税的成本要远高于对数字化文化产品所征收的关税所得。新技术出现后,在线视频点播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就给数字化文化产品的关税征收问题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尤其是付费电影的下载,如何对其进行关税征收更是存在很大的难度。以A、B两国为例,A国消费者通过服务器从B过电影网站上下载电影,并以电子支付的形式完成交易,这其中并未索取发票,因而A国相关部门对交易的发生与否并不知情。(3)不同国家对数字化文化产品国际贸易的关税征收立场不同,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不主张征收,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认为不征收关税会对自己本国数字化文化产品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
2.世界贸易组织暂时免征数字化文化产品关税计划
一直以来,世界贸易组织对数字化文化产品国际贸易的关税征收问题都比较重视。1997年,经合组织组织的会议中,制定了适用于电子商务税务框架条件,提出了“电子商务:税务政策框架条件”的报告。1998年,世界贸易组织就与电子商务相关问题开始进行审查,并对数字化文化产品的关税征收提出了一个工作计划,即以电子传输方式进行贸易延迟征收关税。但是对于这一计划,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看法,主要表现在西方发达国家与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关税的征收存在分歧,但是发展中国家最终也赞同了世界贸易组织关于暂时免征数字化文化产品关税的计划,认为这一计划符合他们的国家利益。然而关于永久性免征关税方面,相关成员都不愿意做出承诺。一方面,有的认为永久性免征将会导致相关关税永久丧失;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考虑到长远国家利益,只是希望通过暂时免征来获取发达国家更多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无论如何,在数字化文化产品关税征收问题上,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仍未达成一致。
数字经济驱动贸易创新型人才培养分析
摘要:数字经济带来“十四五”新发展阶段新的社会变革,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入手,明确数字经济发展对该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的新要求,提出该专业当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而以数字经济为驱动,提出国际经济与贸易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数字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数字经济时代造就一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的混合式综合发展人才,给“十四五”时期的新发展阶段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和蓬勃动力[1]。针对高校经管学科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发展特点,结合数字经济时代的强力推动,应当顺应数字经济市场规律的竞争趋势,以全方位的创新提出数字经济时代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具体路径。当前,数字化转型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的侧重相比于以往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更加注重人才的数据思维能力和新商业思维的磨练[2]。需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以数据为驱动,通过发挥专业基础优势,以扎实、严谨的学科专业基础,推动其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数字经济潮流的推动下,新商业思维和新商业规则发挥作用巨大,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急需寻找新的培养路径。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基础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失衡,后续提升空间受限。应用型本科高校更注重毕业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实际情况却存在较为明显的偏差,具体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从该专业培养方案上看,各应用型本科高校对专业的设置区别较小,培养方案中虽对实践能力培养安排的环节较多,但具体到实际操作,很多实践环节并没有很好的实施,造成实际效果大打折扣[3]。此外,针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是在学校内部的实训大楼或是在商科学院拥有的实验室,能够走出校门到外企实地开展实践能力培养的机会少之又少;对实践课程的设置课时有限,在一个学期里难以完成所有的实操环节,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只是挑选其中较为简单的实训环节开展练习。对于能够真正达到较高实践能力的培养环节接触较少,自然也就没有达到预期的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在此状况下,相关负责教师为使学生拿到实践课程学分顺利毕业,并没有严格遵循培养方案中的实践要求执行。大四毕业生校外实习这一跨期比较长、实践要求高的实习任务,也没有达到高校的培养预期,一则很多毕业生由于考研、考公或参加其他类型的考试,并没有真正的参加校外实习;二则有相当一部分实习单位对学生实践方面的期望值变低,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质量变差,导致相应的实践指导和教学环节形式化严重,无论是高校还是实习单位对整个实习过程的引导和监管很不到位,使得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难以达到实际需要,距离数字经济时代外贸类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差距较大。
(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难以达到数字化时代外贸企业实际要求。近年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总量越来越多,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就业稳定性差的不利局面;另外,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外贸类企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却越发强烈。现实却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量毕业生难以达到外贸类企业对应届毕业生招聘的相关能力要求,也即出现了虽毕业生人数众多,达到企业实际需要的毕业生人数却不足的尴尬局面[4]。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数字经济时代带来新技术、新方法、新体验,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细分的能力需求相比于过去存在巨大的变化;二是随着国内各批次自贸试验区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制度创新改革带来自贸试验区内一系列的重大变化,产生一大批最佳创新实践案例。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自贸试验区内的制度创新成果逐步拓展到自贸试验区外,各地区对创新型、复合型外贸人才的需求极为强烈。实际状况却是各大高校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导向严重滞后于外贸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这一较为严重的问题,至今尚未解决。
(三)部分高校实践环节师资力量薄弱,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难以到位。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学科专任教师学历层次逐渐提高,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人数也越来越多。但是专任教师中具备外贸企业工作经历或挂职锻炼经历的老师较少,造成从事实践环节培养的指导教师本身并不具备外贸企业一线的实践经验,对实践环节的认知只能是从书本到书本,而不是从外贸企业实际状况到高校实践教学。相对于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大背景,实践环节教学容易出现内容陈旧、与实际脱节的弊端,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难以到位,也难以真正达到数字经济背景下快速发展的外贸类企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技能专业化需求。
新技术下电子商务专业数字化改革思考
[摘要]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不断推进,电子商务教学的侧重点从以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技能等为主逐渐转变为强调商业思维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应用能力。新技术驱动了商业模式的加速迭代,推进了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并倒逼人才标准的重新定义,这要求从深度、广度和平台三个角度对电子商务专业进行数字化改革。具体地,需要构建四层数据化教学体系,助力电子商务专业数字化改革;以电子商务专业为牵引,带动商科专业整体数字化转型;打造新型教学资源协同创新平台,为商科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设施。本研究提出的数字化改革模式能为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技术;电子商务;教学模式;数字化改革
数字化改革已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不断深入开展,浙江省更是把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作为浙江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1]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同样面临新技术、新经济和新模式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不但需要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数字化改革,更需要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本文将围绕电子商务专业数字化改革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以期对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有所帮助。
一、从网络化,到数据化和智能化
随着精准推荐、数字营销、智慧物流、智能客服等新的技术手段不断在电子商务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电子商务行业也从网络化,向数据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并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各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以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一阶段
网络化阶段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促进了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高效耦合和精准对接。电子商务所具有交易便捷和开放的特点,使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发突出。[2]在该阶段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更多的是围绕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相关技术进行设计。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涉及到平台规则、客服、物流、支付、安全等;网络营销涉及到平台站内营销、搜索引擎营销、社群和新媒体营销等;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则深度融入了网页制作、数据库技术、网站开发、移动应用开发以及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制作等各个生产环节。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专业也不断和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国际贸易、金融等专业融合,形成网络营销、旅游电子商务、互联网+外贸、互联网金融等特色方向。
经济全球化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探究
摘要:随着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各国经济产业在生产要素全球流动下更快融合,使得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成为必然结果。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历史进程和目前经济发展现状、结合经济全球化下的贸易融合契机,提出未来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应采取的策略和对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金融工具;全球化;贸易融合
引言
本文首先介绍我国国际趋同的历史进程,通过分析当今经济全球化、贸易融合,发现未来发展国际趋同的必要性,进而预测未来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趋势。
一、回顾过去:国际趋同的历史进程
2006年,我国进入后WTO时代,市场经济开始蓬勃发展。中国经济更广更深地融入全球市场经济体系,中国积极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及地区进行战略经济对话,增强国际合作。而此时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中国开始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性趋同,这一新会计准则的出台既适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顺应了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在这之后的十年间,中国响应了G20关于建立全球统一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倡议,财政部修订了公允价值计量等新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保持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此后,2017年企业会计准则又进行了一次重大变化,修订了金融工具、政府补助等具体准则,以金融工具为例,在金融工具定义上,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7)来看,金融工具的定义与IFRS的表述近乎一致,这说明我国会计准则已经加快了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步伐。在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方面,在旧准则中,金融资产被分为了四类,即交易性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种金融资产的四分类划分的标准很模糊,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因此导致了主观性增强,仅根据管理者的意图便可以划分金融资产。新准则将金融资产的四类划分为三类后,除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对金融资产的细分增强了其分类的逻辑性之外,国内外会计准则实际含义相同。可以看出,在这一基础上,对国内会计准则的更新和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是必要的。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趋同进程一直在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2001年我国加入WTO,我国经济便开始更深入地融入全球市场经济体系。随着时代进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价值链深刻推动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必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发挥协调作用,承担国际责任。在这一形势推动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很可能发生变革,可以看出趋同进程具有波动性和周期性,历史上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又会重现,未来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将会更有利于我国经济和贸易的规范发展,促进我国与各国经贸团结合作,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升中国的国际声誉。
二、着眼现在:国际趋同大势所趋
谈加快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要论述,顺应数字时展潮流,推进本市全方位数字化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构筑未来竞争新优势,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数字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围绕数字化既深度融合产业又成为人民群众不可或缺、无所不在的生活方式,以场景牵引和数字赋能为主线,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发展,打造城市数字化发展新底座,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科技创新攻关、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数字生态营造四位一体保障体系,构建数字化发展新格局,为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坚强支撑。
(二)基本原则
——统筹谋划、高效布局。树立全局思维、系统观念,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和规范引导作用,推动数字时代城市生产方式系统变革、生活方式多维变迁、治理方式演进升级。
——协同推进、一体提升。突出综合集成和全面贯通,打造数字经济创造新供给、数字社会满足新需求、数字政府优化新环境“三位一体”的数字,三大领域相互协同、互为促进,整体提升城市数字化水平。
数字贸易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国际贸易进入数字贸易发展阶段,抓住数字贸易发展机遇,提高国际地位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以宏观数据为基础,分析我国数字贸易发展的现状,进而深入探究我国数字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数字贸易统计体系、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数字贸易监管制度、国际数字贸易规则制定、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对提高我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促进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数字贸易;发展;监管;数字贸易规则
一、引言
国际贸易的发展经历了传统贸易、电子商务、跨境电商三个阶段,并在当前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进入数字贸易阶段。对于数字贸易概念的界定,学术界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中国通信院发布的《数字贸易发展与影响白皮书》中指出,数字贸易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贸易方式的数字化,如线上宣传推广、数字化支付方式等;二是贸易对象的数字化,如搜索引擎、数字音乐等。同时,该报告还指出数字贸易将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研究我国数字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能够促进我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进而加快我国由数字贸易大国转变为数字贸易强国的前进步伐。
二、我国数字贸易发展的现状
(一)数字贸易规模逐渐增大
在第四次全球化浪潮下,我国数字贸易规模逐渐增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为22.6万亿元,经过5年时间的发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于2021年增长至45.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0.26%。在数字经济规模成倍增长的情况下,我国数字贸易规模也呈现出上涨趋势,进出口规模由2018年的9981.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4551.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2.89%,其中,数字贸易出口规模年均增长率为15.27%,进口规模年均增长率为3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