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贸易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茶叶贸易信息管理研究
摘要:在信息化全面建设的今天,福建茶叶贸易活动进入了创新转型的新阶段,积极融入信息管理系统,以贸易信息管理机制创新推动整个茶叶贸易活动的全面创新,就成为当前福建茶叶产业转型创新过程中的关键所在。本文拟从福建茶叶贸易信息管理活动实施的背景要求分析入手,结合福建茶叶贸易信息管理活动的价值作用理解,进而分析福建茶叶贸易信息管理活动的具体实施机制。
关键词:福建茶叶;贸易信息;管理机制;经营交易;风险把控
对于福建茶叶经营活动来说,贸易信息管理中包含诸多内容,比如商品管理、贸易活动管理、客户管理等诸多元素,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茶叶贸易信息管理系统,将最为客观、真实的反映福建茶叶贸易活动的实际状况,从而充分有效适应当前茶叶产业的经营诉求。
1福建茶叶贸易信息管理活动实施的背景要求分析
在信息化建设日益成熟的今天,整个茶叶产品贸易过程中,其对信息机制建设的具体诉求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良好信息机制已经成为一种“资源”,甚至是商品,因此结合当前茶叶产品的电商化和国际化贸易特征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多项资源要素,积极构建科学完善的信息管理机制,就极为必要。特别是对于福建茶叶的贸易信息管理活动来说,其中所需要包含的元素内容极为多样,不仅是对产品自身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同时也需要对整个具体贸易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产品信息、交易信息、客户信息等等诸多内容。所以,通过积极融入成熟的信息技术,积极构建完善而系统化的贸易信息管理机制,就直接影响到茶叶产业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升级。当然,对于茶叶产业来说,贸易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也是其必须要完成的“功课”。在茶叶产品贸易活动实施过程中,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样化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其中也存在系统化的经营风险。因此,需要通过借助现代科技的优势,通过构建系统化的贸易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实现精准筛选整个茶叶贸易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从而服务福建茶叶贸易活动的有效实施。当然,只有构建完善而系统化的贸易信息管理机制,才能引导相关茶叶企业了解自身发展状况和茶叶产品的贸易活动,才能真正服务茶叶产业的转型创新。不仅如此,对于当前茶叶产业的发展创新,以及大众自身的消费习惯看,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体系的价值极为突出,通过综合立足当前茶叶贸易信息机制建设的综合诉求,构建合理、完善的茶叶贸易信息管理体系。福建地区有着庞大而优质的茶叶产业资源,尤其是安溪铁观音茶叶、武夷山岩茶都是有着庞大市场影响力的茶叶产品。对于福建茶叶贸易活动的整体实施来说,以福建八马茶叶为代表的企业走在茶叶产业市场的前列,其整个经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是茶叶企业内部的贸易以及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具体交流贸易活动,所以,通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从而化解茶叶贸易过程中的难题与不足。同时,在茶叶产业电商活动成熟实施过程中,良好的贸易信息管理活动,将有效辅助整个茶叶电商活动的具体实施。
2福建茶叶贸易信息管理活动的价值作用理解
对于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具体实施来说,信息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良好的信息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其能够为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提供重要的决策价值和辅助应用。在茶叶产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完善的信息管理活动,其能够实现以下价值:首先,在茶叶企业运营过程中,通过制定统一的信息标准,从而有效筛选和排出其中不合理、不完整的信息内容。在大数据技术成熟应用的今天,信息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我们应用信息的基础是对信息内容进行合理筛选,从而科学应用。其次,对于当前信息数据的具体应用来说,其更重要在于发挥数据在茶叶产品贸易活动和具体经营决策过程中的管理价值。在茶叶贸易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时,其能够通过相关数据关系式和分析数据,从而形成合理有效的数据应用。特别是在整个茶叶贸易活动实施过程中,具体的信息数据直接反映的是整个贸易活动的实际经营状况,其能够帮助我们对茶叶企业自身经营问题及行业发展趋势形成精准、有效的研判。此外,对于当前整个茶叶贸易活动的具体经营来说,对于茶叶贸易市场的反馈状况,以及其对市场的具体分析时间至关重要。通过构建系统化的贸易信息管理系统,其能够通过科学化、完整化的数据整理和筛选应用,从而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具体的贸易数据分析。最后,在茶叶贸易信息管理过程中,其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为茶叶企业提供成本最低、科学度最高、最为精准的信息资源,进而在有效把控茶叶企业经营成本的同时,提升茶叶企业的竞争力和价值力。对于福建地区茶叶企业的经营发展来说,其当前正处于转型提升的关键阶段,贸易信息的管理与收集,不仅是茶叶企业自身转型升级的重要诠释,同时也是优化茶叶企业自身决策行为和应对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要求。因此,在福建茶叶贸易活动实施过程中,其通过充分有效的应用信息化优势,从而扩大福建地区茶叶产业的优势。
物资贸易企业管理措施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向物资贸易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管理工作作为物资贸易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了企业发展的整体态势。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是当前物资贸易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物资贸易企业;管理措施
“互联网+”背景下,物资贸易企业已成为促进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并在加快物资流动的环节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对于加快提升物资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物资贸易企业管理的意义
对于物资贸易企业的管理工作来说,结合物资贸易企业的实际情况与生产需要是非常重要的。这主要体现在:(1)管理是物资贸易企业实现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物资的前提条件,要保证物资贸易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2)做好物资贸易企业的管理工作,可以帮助企业改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从而促使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3)加强和注重物资贸易企业的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推动企业的敏捷化管理与市场竞争力。
二、在物资贸易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的管理措施在物资贸易企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物资贸易企业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煤炭贸易企业资金管理思路
摘要:加强煤炭贸易企业资金管理建设,就要不断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将煤炭贸易企业市场占有率扩大开来,并将煤炭贸易企业风险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加强煤炭贸易企业的资金管理展开深入研究,重点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煤炭贸易企业;资金管理;完善措施
在煤炭贸易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加强资金管理是重中之重,比如巩固客户资信基础管理、制定完善的资金管理控制制度、合理安排资金、加强风险管理等,促进煤炭贸易企业资金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避免企业遭受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一、煤炭贸易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信用管理尚未落实到位
现阶段,我国一些煤炭贸易企业极容易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比如风险管理意识和短期利益等,没有对客户信息管理予以高度重视,很难对客户实际经营情况、资金情况等进行充分了解,进而在煤炭销售过程中,极容易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的出现。同时,一些煤炭贸易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较不完善,内部基础管理较为薄弱,企业各个部门职责分工也出现了不协调现象,极容易导致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的出现。
(二)资金管理模式较为粗放
跨国贸易企业管理过程及管理要素
摘要: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跨国贸易企业与客户的直接供货渠道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本文论述了跨国贸易企业VMI(vendormanagedinventory,以下简称为“VMI”)管理的独特性及其实现过程,并根据其实现过程进一步分析了跨国贸易企业VMI管理模式下的管理要素,为其信息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必要依据,也希望为VMI理论在更广阔的跨国贸易空间及更大适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做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VMI;跨国贸易企业;独特性;实现过程;管理要素;信息系统
20世纪80年代,欧美学术界就提出过VMI的管理模式,即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模式。目前VMI在分销链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但目前的研究方向基本侧重于快消品的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二元管理,即供应商如何利用零售商的仓库存货资料作为存货、补货的决策分析,供应商被要求赋予责任来管理零售商的产品。但目前尚没有出现对跨国贸易企业的VMI管理模式较为深入的分析和实践上的拓展。本文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研究。
一、跨国贸易企业VMI管理的独特性分析
目前的VMI研究主要侧重于传统的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快消品管理,前者通过分享后者对其开放的库存消耗信息来决定补货的时机并确保随时补充零售商的商品消耗。而对于跨国贸易企业,其客户很大一部分是制造型企业,又由于其属于跨国采购,供应链相对较长,不可控因素较多,故此其VMI实践上有一定独特性:1.对二级供应商的关注。传统的供应商-零售商的VMI研究中,并不特别关注二级供应商,因此本文研究中,引入了二级供应商这一因素,本文中可理解为跨国贸易企业的供方。因为跨国贸易企业不自主生产商品,因此其二级供应商的供货周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2.对物流运输的关注。传统的供应商-零售商的VMI研究中,一般默认为供方和客户均为同一物流区域甚至就在客户处的仓储区域,因此对供应商的物流运输周期的关注度相对低,而跨国采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海运或空运的所需要的时间,就中美贸易来说,一般的海运周期小路桥联运约需要25到30天到门,空运到门需要5~7天。这些因素都将最终直接影响对客户补货的及时性。3.客户的类型不同。区别于直接面对传统分销零售类的客户,跨国贸易企业很大一部分是面对制造型企业,其销售的产品并非最终投入使用市场的最终产品,而是属于供应链其中一环上的阶段性的产品。假设一个快速消费品的超市断货,那么客户无法及时地买到该商品,但假如一个工厂客户因为断货而停产,那么对其本身和其上游的供方将会是巨大的损失,因为供方往往会承担巨额的停机损失费和空运费。4.产品定制化程度不同。传统VMI研究中,供应商会同时将同一种产品为多家零售商储备库存进行VMI的管理。跨国贸易企业在此方面也很类似于传统的VMI模式,但不同的是,由于其产品很大程度上具有针对某一家客户定制的唯一性,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产品涉及专利和竞争决定的,所以维护的库存的模式虽然类似,但很大部分的产品却很可能只提供给某一家客户来使用。这就对其产品库存管理的精度有着更高的要求。叠加更下游客户所做预测的精确程度,跨国贸易企业整体供应链各环节需要控制的风险点多于传统的VMI模式。5.信息系统化程度。传统VMI研究所涉及库存产品的POS和条码扫描以及互联网信息系统化管理方式可以被广泛使用,而跨国贸易企业由于上述提及的产品特性、客户类型等原因,很大一部分尚未进行信息系统化方面的整合。
二、过程研究方法介绍
为了研究适合于VMI模式下的跨国贸易公司的管理过程及其管理要素,作者将使用过程管理的研究方法。根据《ISO9000:2000》标准的术语解释为,体系是建立在以过程为基础的管理模式之上。伦多大学工业工程系教授HenryM.Kim在其文章《常规质量模型及ISO9000要求》中也强调:要控制质量就要控制过程。(这里,作者演绎为要控制跨国贸易企业VMI的管理绩效就要控制好过程,而要控制好过程,则必须对过程相关的重要的管理要素进行提炼和分析。)在标准术语中,过程是指将一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如果说每个企业活动的总过程是由各分过程组成的,那么上一个分过程的输出则是下一个分过程的输入,而各分过程则是由不同的管理要素作为支撑的。
国际贸易中客户信用管理及收汇管理
摘要:国际贸易涉及对外出口和对内进口双向交易流程,客户信用管理和收汇管理是国际贸易对外出口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项管理内容,关系到国际贸易企业能否强化内部管理,合理规避企业风险,促进企业健康良好的发展。本文探索企业在客户信用管理与收汇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思考提高企业客户信用管理和收汇管理的可行对策,对国际贸易企业及时规避风险、保证企业利润、维护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国际贸易;客户信用管理;收汇管理;现存问题;防范措施
一、引言
国际贸易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高国际领域竞争力的表现。然而,在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和国际进口贸易都日渐繁荣的背后,我国经营国际贸易的风险一直居高不下,这令出口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尤其是资金能力较弱的企业惶恐不安,其也是无数专家学者亟待钻研探讨的话题之一,更是值得企业员工乃至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针对国际贸易经营中的客户信用管理和收汇管理两个潜在风险较大的版块进行具体探索,找出企业在这两个管理版块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相应的强化措施设想,希望对企业合理规避和降低风险、保证企业稳定盈利、促进企业持久健康的发展有所帮助。
二、国际贸易企业的客户信用管理与收汇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对外商资信的深入调查
企业风险意识淡薄是当前国际贸易企业中客户信用管理和收汇管理不力的重要原因,且企业对客户的资信调查不全面也是国际贸易风险居高不下的因素之一。国际贸易中买卖交易方均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历经时间相对国内贸易更长,潜在风险更大,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档案,对客户的资信调查不全,客户信誉不良,欺诈行为极为常见。就相关资料来看,我国已经建立全面信用监管体系的出口企业约为15%,其中,具有外资背景的跨国企业比例高达85%。可想而知,在风险来临时,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不能幸免于难。一旦出现问题,应收账款就变成了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烂账、坏账,对资金转化能力较弱的企业来说,甚至会遭遇濒临破产的险境。
自由贸易区贸易与投资管理论文
一、国际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与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产生
国际上在一个国家内部开展自由贸易区发端于美国波士顿地区,设计了一种“境内关外”全球贸易模式,美国为了本国自主对外开放,实现世界贸易和投资在境内的自由化设计了波士顿自由贸易区。其他国不断效仿,目前全世界已有1200多个“境内关外”模式自由贸易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逐步发展双边贸易协定、多边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这些贸易协定中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对服务贸易和投资的管理主要有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两种模式。正面清单模式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为代表,以国际服务贸易规则为核心,它的管理原则要求当事方对市场准入范围采用“正面清单”做出肯定性承诺。这种模式下,凡是没有列入“正面清单”的服务部门属于各成员的保留范围。成员国某一服务部门是否对外开放的决策权没有约束。这种模式导致《服务贸易总协定》最惠国待遇只适用于各成员在清单之外的措施。国际社会另一种模式负面清单模式是以美国、加拿大主导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为代表,以投资规则模式为核心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否定清单”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负面清单是“以准入后监督为主,准入前负面清单和许可管理为辅”的新模式,形成了服务贸易投资新规则,有利于充分挖掘投资新空间的投资准入管理体制,即政府将不允许外国投资者投资的相关产业列入负面清单,在此名单之外,政府不应进行太过严格的干预,换言之,“法无禁止即合法”。其主要内容是促进世界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各国金融服务国际化和政府管理法制化。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实施“一体两翼”计划,构建以美、加、墨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为主干,以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TTI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为两翼整体联动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新规则。负面清单模式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服务贸易模式中首先使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商定在投资领域除非NAFTA成员国明确列入负面清单某些服务部门,未列入清单的服务贸易就应非歧视地开放。美国从1982年开始制定双边投资协定范本,2009年11月美国正式提出了扩大跨太平洋伙伴协作关系计划,开始启动TPP谈判,TPP谈判计划规定取消或大幅降低商品的关税,其内容涵盖商品安全标准、工业技术贸易壁垒、市场竞争政策、创新知识产权、政府公共采购、贸易争端解决,有关对劳工的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责任的规定,新规定的标准之高超过一般自由贸易区协定,所以说美国主导制定的TPP规制标准形成十分明显的新的国际投资贸易规制。
2012年4月20日奥巴马政府公布了修订后的范本,提出了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的两大前提条件。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正在全力推进新一轮经济全球化,2013年6月美国和欧盟领导人正式同意启动TTIP谈判,2013年7月,美欧在美国华盛顿特区举行了第一轮贸易和投资谈判。试图重新建构世界贸易新规则,美国一方面通过大区域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引导世界建立高标准和高度自由化贸易投资协议,另一方面,2013年1月,美国启动了与21个WTO成员方的多边服务业协议(PSA)谈判。美国试图绕开WTO,开启国际投资新规则。WTO时代以贸易全球化为核心,这一轮经济全球化以投资全球化为核心。目前世界上已有77个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加拿大与哥伦比亚(2008)、秘鲁(2009)和巴拿马(2010)等国分别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接着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都在努力通过双边、多边和区域之间进行合作。
国外有一些学者对自由贸易区效益进行了研究,NathMukherji从贸易自由化的角度研究了负面清单对亚太组织的经济作用,并与正面清单进行比较归纳出六大优势。Guidolin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印度尼西亚1967年开始实施NDI政策(内含投资负面清单)的长期效应,并对印尼服务业部门吸引、利用外资的未来趋势进行了预测。随着WTO多边贸易体制边缘化,WTO红利的消退,正面清单管理模式逐渐被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替代,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被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所主导,国际最近通行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成为一种国际服务贸易和外商投资管理方法。各国在运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规则中,基本采用准入前实行国民待遇原则,在自由贸易区内将准入管理由全部核准制变成形式备案制,建设投资服务促进体系,促进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
二、中国自由贸易区管理制度现状与困境
1.中国自由贸易区管理制度现状
贸易信贷非现场管理的建议
作者:黄晓阳 李毓芳 单位:国家外汇管理局泉州市中心支局
数据采集存在局限性,导致数据完整性不足。如上所述,新的贸易信贷管理制度要求各类企业分别报送一定范围内的贸易信贷数据,导致外汇局无法全口径掌握由贸易信贷因素引起的实际收付汇和进出口时间上的错位。
银行缺乏代位监管职能,降低了贸易信贷管理的有效性。改革试点下贸易信贷管理政策取消了银行对贸易信贷协同监管的职能。即银行无需再进入监测系统进行相关贸易信贷的审核,通过银行版的监测系统也无法查询企业相关的报告信息,这既加剧银行办理收结汇业务的风险,也降低了企业贸易信贷报告的准确性。
由贸易融资引发的贸易信贷行为加大外汇局的监管难度。如企业因办理90天以上境外代付融资业务,而引发的企业超过90天以上的延期付款是否应报告尚待明确。因为境外代付行实际发生的付汇业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延期付汇业务。可见,由贸易融资业务引发的企业贸易信贷行为,必然会虚增部分贸易信贷数据,扰乱贸易信贷秩序。
贸易信贷未实行额度和期限管理,报告金额无上限,企业资金可自由进出。新的贸易信贷管理制度未采用额度和期限管理,致使企业资金可无限制地自由进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情况下大量资金涌入,企业可无限制地进行100%以上的预收、延付报告;一旦形势出现逆转,企业又可无限制地进行100%以上的预付、延收报告。贸易信贷无期限约束助长了超长期贸易信贷的存在,容易成为境外“热钱”流入的便利渠道,显然不利于外汇局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
未制定针对特殊行业的贸易信贷管理办法,不但显失扶优限劣原则,而且增加了外汇局监管工作量。新的贸易信贷管理制度未对如船舶、飞机、大型成套设备等特殊行业实行有针对性的管理,而将其等同于普通行业一并纳入总量核查管理。由于特殊行业的产品、时间周转以及金额等均具有特殊性,贸易信贷指标也常处于超标状态,导致外汇局频繁地对其进行非现场监测指标筛选和现场核查,影响外汇监管效率。同时,将特殊行业等同于普通行业进行管理,无法体现扶优限劣原则,不利于支持实体经济的贸易信贷需求。
缺乏有效的贸易信贷惩处机制,弱化了监管力度。新的贸易信贷管理办法仅明确将报送贸易信贷数据错误率高且严重影响外汇收支与进出口匹配的企业,移交外汇检查部门或将其列为B类企业。对违反贸易信贷管理规定的各种情形,均未明确相关的处罚依据,也没有细化对贸易信贷违规行为的处罚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贸易信贷管理的有效性。
贸易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与规避探析
摘要:近期,国内经济发展相对比较稳定,在国家对外出口战略布局下,很多贸易公司逐步将自身产品向国外推广。贸易公司近期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国内贸易行业竞争力度都较强,很多公司就增强自身管控能力,加大对于风险的防范,来提升经营能力。在财务管理方面,加大财务风险的控制,才可以使贸易公司的运作更加稳定,从而使资金链更加平稳。贸易公司结合财务风险的特征,来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从而及时地去规避风险,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使贸易公司的各类销售业务平稳地推进,为公司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贸易企业;财务管理;风险规避
引言
贸易公司主要是通过买卖商品来获得经济回报,其中贸易公司的信息来源和业务拓展渠道是公司生存的根本。如何去获取销售市场,以及在销售中获得一定的利润,就需要公司销售人员对外界的市场进行细致地分析。了解客户需求,以及了解当前市场中的供需状况,科学地配置资源,使单位的产品能够实现快速的流通。财务管理是贸易公司中的一个重要管理工作,然而在开展产品销售期间,经常会出一系列的财务风险。
一、贸易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
(一)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较弱。目前,在销售产品期间,有些财务人员的风控意识不强,在支付资金时,比较随意。在财务数据的核算中,未能够按照单位的各类财务管理规定,去及时地将产品销售的数据纳入财务报表中,部分财务人员对公司其他职工提供的发票审核不够严格,对业务资金支出把控不严格,也会造成单位出现一系列财务资金风险。
(二)没有发挥财务信息系统的作用。在当前信息化的时代下,很多贸易公司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构建信息系统,才可以去有效地控制单位的各类运营风险。但是有些贸易公司的高层领导却没有认识到财务系统对于把控风险的重要性,没有在单位建立风控系统,使单位的运营风险集中,风控管理能力长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