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营销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旅游文化营销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旅游文化营销

旅游文化营销运作模式

1现代旅游文化的特点

现代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与旅游消费者习惯、兴趣及区域历史文化、人文环境等存在普遍的融合,其特点也较为多样化,第一,现代旅游文化呈现出强烈的时代感,不论是旅游信息流通、消费者旅游体验反馈等都突出了时代感和时尚感,及时传统的旅游产品在现代文化包装下,也显现出独特的时代气息,折射出这个时代的思想精神。第二现代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更具有个性化,随着大众旅游消费意识的转变,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是现代人最求的消费趋向,旅游文化的这一特点迎合了大众的口味,促进了旅游产品的推广和消费。第三,旅游文化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在旅游产品开发中融入了当地的民风民俗,给消费者带来个性化的、与众不同的体验,使其在旅游当中深刻的感受到当地的文化气氛。第四,现代旅游文化具有强烈的核心价值观,例如一些以“抗战”文化为题材发展起来的红色文化,一方面引导旅游者正确的认识历史,发扬历史的革命精神;另一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宣传、教育作用,培养旅游体验者的爱国情怀和热爱和平的精神。此外,现代旅游文化还体现出开放性、广文化辐射性等特点,针对其特点组织营销,将有效的提高营销的效率。

2现代旅游文化的营销模式

2.1传统营销模式与现代营销模式的结合

传统旅游文化营销过程中,一方面,依赖旅游体验者的宣传,他们通过实际的旅游体会,将旅游过程的感受、情感、收获传播出去,引起广泛的关注;另一方面,依赖传统媒体的传播。相对于前者传统旅游营销中的宣传更趋于口口相传营销模式。随着旅游市场的开发,旅游产品经营者对于广告宣传逐渐的热衷起来,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手段推广和宣传旅游文化产品,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同时,对于旅游消费者的体验质量也相当重视,通过互联网建立各种交流平台,使旅游体验者的意见能够及时的反馈,大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沟通、交流,这种便捷、高效的方式促进了旅游产品的开发和优化。当前,旅游营销已形成了一种新旧结合营销模式,使旅游文化的内涵更为丰富,为广大游客提供的服务更为周到、全面。同时,旅游体验的随时随地交流营造了浓烈的旅游文化气息,增强了旅游体验者在旅游过程中对文化的感受和探知能力,提升了消费者的旅游参与价值。

2.2旅游文化体验营销模式

现代媒体的多样性、直观性,往往能带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现代旅游文化营销中,推广和宣传旅游文化体验能广泛的激发大众的旅游兴趣,使其产生旅游消费的更强烈欲望。例如,通过软文的形式将某游客对于旅游体验中的各种精神感受描述出来,营造旅游产品强烈的精神文化意蕴,激发大众旅游消费兴趣。又如,通过旅游交流平台,引导消费者对于某一旅游产品的体验进行讨论、交流,在这种信息沟通中深化体验者对于旅游文化的认知,使其与旅游文化产生更强烈的精神共鸣,以拓展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旅游文化的推广效率,使更多的人受到旅游文化所包含的精神、思想的感染,形成忠诚的消费意识。再如,通过旅游短片制作等,在画面、声音的交融下这种宣传更为直观、深刻,使大众在观看宣传片的过重中体验到旅游文化的内涵,从而产生强烈的旅游欲望,使其有兴趣身临其中真实的感受旅游文化的精髓,体验旅游文化所包含的文化、思想,将其融汇到自己的精神世界,增加旅游者在旅游体验中的收益。总之,旅游文化体验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别人的描述、文字的观看、图片欣赏等等,在旅游文化营销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大众对旅游文化的需求心态,不断丰富其对旅游文化的体验心形式,以促进旅游文化营销效益的提升。

阅读全文

探究地方旅游文化品牌策略

一、准确定位差异化的品牌形象

品牌定位的目的在于创造鲜明的个性和树立独特的形象,从而在消费者心中创造一个独特的位置。地域文化要素分析是旅游文化品牌形象定位的基础,因此,河北应根据自身的地域文化特点和自然景观资源分布现状,深入探究潜在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和兴趣,挖掘、开发自己的个性化产品,创造出差异化的品牌优势,从而逐步在旅游消费者心中形成统一、持久、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

1.地域文化要素分析旅游文化品牌打造是一项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其中以地域文化作为系统内部最基本的价值贡献要素,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文化品牌就是旅游目的地最具特色或优势的地域文化吸引。品牌要求体现地域特色,旅游文化品牌则要求集中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因此,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应对地域文化要素进行挖掘和升华。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域的地理、历史、经济、社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地域特色的文化。河北文化遗存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脉系鲜明,在历史的沉淀中形成的“红色文化”、“长城文化”、“燕赵文化”、“畿辅文化”、“海洋文化”等地域文化要素是河北旅游文化品牌打造的基础和内涵。

2.旅游文化品牌定位对河北旅游文化品牌的定位策略应该是在把握地域文化要素的基础上,结合河北旅游资源的特点,寻找河北旅游的自身优势,形成独特的市场竞争能力。鉴于河北地域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特点,以及现代人向往自然、远离喧嚣的心态,笔者将河北旅游文化品牌定位为“豪情燕赵、大美河北”,“豪情”体现河北人豪迈、爽直的文化根基,“燕赵”指代河北,“大美”则集中展现河北的山水风光之美、民族文化之美、经济发展之美和社会和谐之美。

3.旅游文化品牌体系构建围绕“豪情燕赵、大美河北”的旅游文化品牌定位,挖掘“红色文化”、“长城文化”、“燕赵文化”、“畿辅文化”、“海洋文化”等地域文化的内在价值,打造具有传承性、独特性、创新性的旅游文化品牌体系,使地域文化与旅游资源共同发展,成为推动河北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1)红色太行,圣地河北

太行山是河北的标志性符号,是英雄河北的文化血脉。从南到北,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4市的太行山区分布着众多全国知名的革命遗址,生动地演绎了中国近现代革命史。打造“红色太行、圣地河北”旅游文化子品牌,发展太行山红色旅游,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构建太行山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带,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

阅读全文

产业融合下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策略浅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水平地不断提高,人民除了对于物质的需求外,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日益凸显,尤其外出旅游已经成为很多家庭每年必需的一项成本开支,由此,本文通过分析目前产业融合背景下我国文化旅游品牌的现状以及品牌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策略,助力我国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

关键词:产业融合;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策略

一、文化旅游品牌现状

文化旅游顾名思义就是将中华文化和旅游建设结合在一起,共同推进文化旅游的品牌建设,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文明且集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各种地形为一体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国,数千年的文脉传承,多元统一的民族文化,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据统计,我国可供观光旅游的景区就有约2.6万余处,到2019年末全国各类文化和旅游单位总量就已突破35万余个,若将各地民俗、民风以及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当地旅游资源相结合,树立文化旅游品牌效应,那么必定会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然而,当下我国的文化旅游建设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没有真正地做到产业融合,文化宣传和旅游资源开发方面还存在偏差,只是实现了文化与旅游资源的简单相加,并没有树立很好的品牌效应,没有真正对游客产生吸引力。2.文化旅游建设品牌定位不清晰,前期对于地区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建设开发规划不到位,没有形成完整的文化旅游产业链,不能给游客带来深入的文化体验和消费体验。3.文化旅游的品牌形象不够完善,不能彰显地区文化旅游特色,没有充分地将当地的自然资源特色、传统技艺以及文化魅力充分地展示出来,打造独特的宣传主题。4.文化旅游的开发投资结构过于单一,缺乏对外交流合作,往往大部分的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都是政府投资建设,进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很少有民间投资主动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文化旅游建设以及营销宣传的活力。5.文化旅游的产业融合,作为一种新兴产业,相对应的人才资源也有一定程度的短缺,造成了现在整体营销水平和文化产业服务建设水平不高。

二、文化旅游品牌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品牌意识不足

区别于传统的旅游发展建设,现阶段要做到地区文化特色与旅游资源开发的产业融合必须树立品牌意识,但是在现阶段国内文化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毫无创意、全无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盛行。缺乏创意的品牌其市场竞争力必然薄弱,更无法产生品牌效益。尤其在偏远的乡村开展旅游文化建设以及农业休闲旅游项目时,给游客一种千篇一律的感觉,没有很好的品牌效应,或许在当地旅游资源本就匮乏再加之没有特殊的文化特色,只是在靠政府单方面的宣传和推进。地区旅游文化产业融合没有很好的品牌意识,一方面是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一定的深度,没有很好地探究当地旅游资源的特色,只是盲目的借鉴和复制其他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建设的经验和模式,导致了最终产品缺乏独特性、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另一方面,在实际旅游过程中,文化和旅游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很深入,不能使游客真正的感受到真正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而且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标志性地方产品也没有很好的像游客展示出来,不能更好的激发出游客的消费兴趣和游览兴趣。比如河北省井陉县的“苍岩山”“于家石头村”“秦黄古驿道”以及浙江省的“锁钥古道”“围棋仙地”等都是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挖掘的特色旅游资源,由于缺乏对当地旅游资源的维护以及对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与特色产品的开发,使得自身的景区知名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弱化,造成游客游览过程中的体验度不高,游客再来观光消费的欲望不强。

阅读全文

旅游文化市场运作机制研究

一、秦皇岛旅游文化资源资本化市场运作的背景

在这一“旅游兴市”政策号召下,要真正实现预期的效果和预设的指标,必须加快秦皇岛旅游产业的发展,而挖掘“文化”内涵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秦皇岛拥有丰富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但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并不代表旅游文化产业发达,“文化资源”只有转化为“文化资本”的时候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因此,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实现旅游文化资源的市场资本化转变,借此达到真正提升我市旅游文化软实力之目的,真正达到“旅游兴市”的目标。可是纵观近几年此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来看,其着眼点大都集中在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对策的分析方面,而对于旅游文化资源的资本化市场运作机制、运作流程研究还相当薄弱,因此,这也成了本人选择本课题作为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旅游文化资源的内在属性

资本具有价值性、收益性、存量性的本质属性。经分析,旅游文化资源同样具备资本的这些特征,所以说旅游文化资源也能够转化为旅游文化资本,它是符合资本的内在属性的。旅游文化资源具有游览观赏、体闲游憩、科学考察、康体健身等方面的效用,这也正是旅游文化资源的价值所在,其对满足人类的心理或生理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较高的使用价值。旅游文化资源的收益性,主要体现在这些资源通过市场化的开发与运作,其自身价值大大提升,能为所有者带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旅游文化资源的存量性计算,旅游文化资源具有构成复杂性和特殊性的性质,所以其自身的价值很难计算,但通过近些年相关学术上的理论研究及实践中的摸索,己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我们相信,随着研究方法的丰富与创新,以及今天科技的快速发展,对旅游文化资源价值的定量化测算会更加科学、准确。

三、旅游文化资源资本化市场运作的外在条件

1.旅游文化资源产权的界定。

目前对于旅游文化资源的产权主体的界定,没有统一的定论,但纵观各方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即国家(政府部门)、社区、家庭或个人、全体公民所有。以国家(政府部门)主体的旅游文化资源,比如历史革命圣地、博物馆等;以社区为主体的旅游文化资源,如地方传说、特色民俗、节庆活动等;以家庭或个人为主体的旅游文化资源,如技能、创作、记忆;以社区为主体的旅游文化资源,比如神话传说、思想、观念等。因此,在明确上述产权主体类型的前提下,必须明确秦皇岛各类旅游文化资源权属的权利和义务,即明确其所有权、经营权、开发权、收益权等,理顺产权关系,也只有这样,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和收益等行为才能够顺利进行开展下去。

阅读全文

旅游景区文化IP形象开发策略探析

摘要:受国家政策扶持,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优势日益凸显,面临机遇的同时,亦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文章通过对凤凰古城旅游形象的分析,总结出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结合当下IP时代的特征,深入挖掘古城IP文化内涵,以达到对凤凰古城旅游景区IP形象的创新升级以及价值变现,为我国传统文化旅游景区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旅游文化IP;凤凰古城;景区形象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村)、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文化遗产、古树名木等。此项规定是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旅游文化产业相关内容的重要延续。受2020年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文化旅游产业遭受巨大冲击。当前,各地旅游行业无不大力施展拳脚,以多项优惠政策吸引客流,许多景点甚至推出免票活动,以期实现产业复兴和恢复性增长发展。然而空借优惠引流的方式并不能为当地旅游业带来发展盛况,一些旅游景点无自身文化产业优势,内部营销模式与市场趋于一致,因此仍处于知名度不高,甚至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一、旅游文化IP

IP作为近几年大火的词汇,最初诞生于互联网,其本身含义源于英文IntellectualProperty的缩写,指代网络之间信息传送的协议。如今,随着互联网日新月异的更迭,各种IP热也走进大众的视野,涵盖了教育、文化、旅游、服务等多个领域,不少行业借助IP也成为营销成功的典型代表。2013年,故宫博物院借助新媒体技术,突破传统实体博物馆的局限性,打造数字博物馆,开辟了多元化的媒介传播渠道。同时利用微博平台,创建了诸如“故宫讲坛”“让我们一起来读日历”等话题,在“让我们一起来读日历”的话题微博中,搭配融合故宫IP元素的文创日历图片,为大众讲解了一系列的文物。此外,推出《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等文化综艺及纪录片,利用影视IP造势,为故宫的品牌文化形象吸引了不少的流量。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杰克·特劳特的定位理论将旅游文化IP定义为:由智力劳动者整合旅游资源,定位旅游文化价值,并对其深度挖掘、重组、整合,赋予其人格化魅力,最终呈现出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创新旅游文化产品。而作为代表旅游地的形象载体,它具有极其鲜明的辨识度,不仅为消费者展现了产品本身的功能属性,还赋予了产品文化内涵,使产品呈现出特定的情感价值。

二、凤凰古城旅游文化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的西南部,楚汉文化的交汇之处,保存着汉族、苗族和土家族文化相互融合的独特人文。优越的地理位置孕育出凤凰古城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著名作家沈从文、画家黄永玉、教育家熊希龄均出自于此。古城地处湘鄂渝黔桂边境的黄金旅游带,加之当地的街区建筑保存完好,成为了民族旅游地的典型代表。2001年,凤凰古城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与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相媲美,享有“北平遥,南凤凰”的美誉。目前,凤凰古城拥有沈从文故居、沱江跳岩、万寿宫、虹桥风雨楼等多个旅游景区,当地旅游局以此为核心,开发出了多条旅游路线,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旅游资源的最大化整合。据统计,2019年,凤凰县全年游客接待量达到2010.9万人次,同比增长11.7%,实现旅游收入200亿元,同比增长17.5%。稳定的客源为凤凰古城旅游文化IP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土壤,同时也打下了坚实的市场基础。历经多年的平稳发展,凤凰古城进行旅游文化IP开发的条件已经比较成熟。2020年8月,笔者围绕凤凰古城旅游文化发展现状开展线上问卷调查,从凤凰古城的市场知名度、环境友好度、现有IP的认知度和影响力,以及游客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研,选取在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共收到有效问卷197份。据调研结果显示,凤凰古城旅游文化发展目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阅读全文

人才培养下旅游文化论文

一、旅游文化的概念与罗平旅游文化的内涵

关于旅游文化这一概念,不同的学者曾给出不同的定义。本文认同“旅游文化是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一种形式”的说法,理由是这个定义揭示了旅游文化的本质是“互动”,即旅游文化的产生依赖于旅游活动的行为主体———“人”与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地的人文地理风貌等相互碰撞之后所发生的交流互动。假如旅游活动的主客双方不发生或很少发生互动,旅游者游览之后没有或很少产生“到此一游”所触发的丰富感受,人们就很难说这一旅游行为是有价值并具收获感的。“旅游文化”是旅游者自身的文化因素与旅游地异质文化因素相互碰撞之后所产生的结果,是二者融合之后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罗平旅游对旅游者是否具备“异质文化”的吸引力,罗平旅游到底“游什么”,这是我们思考罗平旅游文化内涵构成最基本的出发点。综观当今我国国内的旅游形态,大致包括自然风光旅游、古迹旅游、民俗旅游、宗教旅游、文化观赏旅游、红色旅游、现代都市购物旅游等几个大类。罗平旅游的主要承载物是每年春天的油菜花旅游,这是一种农耕文化加上自然风光观赏的季节性旅游。显然,其中所承载的文化意蕴并不丰富,而是相对单一和固化的。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得出一个结论—罗平旅游文化的内涵过于单薄,罗平旅游文化的内涵急需充实和丰富,这是建设罗平旅游文化的当务之急。广义“文化”概念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二者相结合的产物,“旅游文化”概念亦然。罗平旅游文化建设的物质依托首先是罗平的地里环境山川景物,罗平坝子中一座座锥螺形凸起的山峰在云南境内是独一无二的,这种被统称为喀斯特地貌的地理结构形态是罗平自然景观的一大特点。问题是这样的特点如何才能让旅游者感受到?罗平自然风光的代表是大叠水瀑布和多依河风景带,问题是类似的自然景观其独特性如何体现出来?它们能否给人带来好奇新鲜、惊险刺激、领悟回味等综合性的获得感?就精神文化的层面讲,罗平旅游又能够给旅游者带来什么样的收获?依我看,民俗文化可以作为罗平旅游文化开发的重要着力点,应该以一种从宏观到微观的视角重新对此进行思考和定位。例如布依族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风情的营造、风光的打造上,还应该延伸到布依族的婚嫁和丧葬文化、祭祀文化、习俗文化。地处滇黔结合部,是否还可以考虑适度发掘隐藏在民间的“巫”文化(仪式和符号),将其与道家文化、道教文化的根源和联系挖掘和展现出来。此外还可以发掘和培育民族民间饮食文化,包括“农家乐”现代休闲餐饮业等。当然,对于餐饮业,政府不仅要帮助和推动其形成特色,还要使之达到相应的档次和水准。罗平的旅游开发只能立足于地方本土资源,罗平的旅游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在发掘和营造本土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要素上。罗平旅游文化的构成包括罗平的自然环境、历史古迹(革命史迹)、社会生活形态、民族风情、民俗宗教、民间饮食文化传统等所呈现出来的特色与风貌,其内涵则是指罗平拥有的旅游资源所能够给旅游者带来的有价值的核心要素,它给旅游者带来的独特的旅游体验和文化体验。

二、罗平旅游人才培养

(一)罗平旅游文化建设急需的人才

1.创意人才。

现代旅游开发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既然是“创意产业”,说明需要的首先就是创意人才。什么是创意人才?目前为止还没有公认的定义。我的理解,创意人才就是在特定行业、特定领域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创新性设想并能推动或能将创新设想付诸实现的人。具体到罗平旅游文化的建设与开发,其所需要的创意人才,首先指的是能够对“罗平旅游”这一特殊产品进行创新性研发的人才———既能够放眼国内乃至国际旅游市场,同时又立足于本国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对罗平旅游开发进行通盘构想、规划并提出切实可行实施方案的人才。罗平旅游文化建设急需的首先是创意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到哪里去找?这样的人才当然不是凭空就能产生的,因为能够担当这一重任的人,最重要的是要能够通过研究和发掘罗平的旅游资源、文化传统来构筑创意的基础,然后结合对省内、周边省区、国内旅游市场的分析预测,提出罗平旅游开发的未来设想和规划。这种设想和规划既要立足于现状,又要具备足够的前瞻性。因此,本文认为,开发“罗平旅游”这一产品恐怕不是某一个人所能独立完成的,而应该是一群人、一批人,或者更准确地说应该是需要一个团队,需要群体的智慧和力量。个人或许能提供一个很好的点子,但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规划、一个可供具体实施的系统思路和中长期发展方案。罗平旅游文化的建设与开发,需要强大的创意能力来推动,这种创意能力并非是指某个人具有的个别能力,而是指一个创意群体、创意团队的集体智慧和能力。应该说,在这个创意团队中,本土精英、政府官员和外部行业专家等,这些人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营销人才。

阅读全文

旅游文化深度开发重要性

旅游文化建设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灵魂与核心,是正确引导旅游业向深层次发展的基础。本文分析了旅游文化深度开发的基本原则,并选择以多个旅游景区为案例,总结当前旅游文化深度开发的重要性,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性参考。旅游文化深度开发,顾名思义就是各旅游景区(点)或相关单位在本地区旅游现状基础,整合及深入挖掘自身旅游资源,使旅游结构达到相对最优的一个开发过程。事实上,从深度开发的方向来看,旅游文化资源要涉及外观、表象、文化科学内涵等各个层面。

一、旅游文化深度开发原则

为了避免旅游文化深度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遵循四大原则:

(一)市场导向原则

当前我国各旅游景区(点)或相关单位在旅游文化深度开发过程中需要首先以市场需求为杠杆,只有满足旅游者的实际需求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产品价值。

(二)个性化原则

旅游景观能够吸引旅游的关键点就是要有鲜明的个性,这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灵魂。然而,现如今,我国依然有许多景区存在着旅游项目开发雷同、旅游产品开发单一、旅游方式单调等问题,现已成为各地区旅游开发工作面临的巨大难题。因此,想要提高旅游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就必须要结合本地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尽量突出地域性、文化性等差异。

阅读全文

旅游文化产品设计与开发研究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和旅游的产业建设已成为大势所趋。文化旅游具有独特的魅力,是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旅游文化产品作为实质的传播媒介价值的作用在国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已经成为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将通过市场调查,分析研究已有的旅游文化产品设计和经营系统,揭示目前旅游文化产品的市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简要地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探讨文化旅游资源转化成为旅游产品、实现旅游文化和经济效益双赢的途径。

关键词:

旅游文化产品;创新设计;开发对策

一、现有旅游文化产品的现状

为旅游资源丰富的大国,我国的旅游发展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前我国的旅游产业发展并没有抓好文化这个关键。文化是旅游最具魅力的卖点,旅游者到异地进行旅游活动时,不仅仅要求物质得到满足,更多的是想寻求一种情感上和文化上的体验,他们期待得到高品质、高质量的文化旅游产品。然而纵观我国目前的旅游产品市场,各景区的旅游纪念品产品缺乏美感,质量低下,且千篇一律,没有特色和内涵;专题线路类旅游产品数量稀少,产品单一。出去旅游的游客经常感叹买不到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体验不了新奇个性的旅游行程,感受不了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