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旅游管理理论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旅游管理与人本管理浅论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旅游事业逐渐在人民群众中流行起来,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享受在旅游过程中放松心情的过程。但就目前而言,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会影响游客在旅游时的心情。经实践研究发现,在旅游管理实践中引入人本管理的观念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就根据这种状况进行具体研究。人本管理,顾名思义,是以人为本的一项管理理论,其主要是指在实践过程,注重发挥人的主观作用,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分析、考察活动,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的一种模式。传统的管理手段中,只是将员工看作为一种捞钱的工具,而不考虑到员工本身具备的一些思想,这样的管理方式遏制了员工本身发展水平,同时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一、人本管理理论在旅游实践管理中的必要性
(一)人本管理理论是旅游事业发展的原动力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人,无论什么工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可以说,人是旅游事业发展的原动力。在人本管理理论中,就是激发人的潜能,让人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使企业的发展能够更上一层楼。如摩托罗拉企业的发展,摩托罗拉企业尊重个人在组织管理中的地位,为员工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让员工有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因此,摩托罗拉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消费者之间有很好的知名度。
(二)人本管理理论是现代旅游实践管理的新要求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进步,社会竞争告别了拼体力的时代,而逐渐转向脑力之间的竞争。企业对于人才的需要也不再只是简单的看学历,而是更加注重人才全面素质的发展。人本管理理论更适合当前时展的发展需要,物质需求已经不能满足员工精神方面的需要,因此必须实行人本管理的管理政策,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不是为挣钱而投入到工作中,而是因为热爱这份工作而全身心的投入。
(三)人本管理理论能够使人力资本增值
旅游管理专业视角下物业管理论文
【摘要】本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物业管理课程已有十多年时间,本文主要从旅游管理专业的角度,去探讨在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物业管理课程的优势、物业管理课程教学知识体系、物业管理课堂教学方法这三大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旅游管理;物业管理;课程优势;知识体系;教学方法
一、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物业管理课程的优势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是专业发展方向之一,其中课程设置是关键。我系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于2004年在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课程,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和就业面。事实上国外旅游酒店物业管理专业院校非常重视物业管理,如全球服务业管理领域的最顶尖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已将物业设施运行课程(HospitalityFacilitiesOperations)列入了核心课程的首位。我们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物业管理课程具有以下三方面优势:1.同属于管理类专业。物业管理与旅游管理均属于是管理类专业,两者的课程设置虽然有所不同,但管理的核心理念是相通的,把旅游管理与物业管理融合会有较强的协同效果,通过提高物业管理意识、丰富物业管理教学内容、加强物业服务学习,令学生们的管理知识更加丰富和扎实,在物业管理工作中的对客服务工作更具优势。2.对客服务是物管客服核心。本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有导游业务、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餐饮管理、公共关系学等课程,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有许多都涉及到对客服务理论知识与实训内容,部分同学更是有做兼职导游员的工作经验,通过带团工作磨练对客沟通与服务更加得心应手,在物业管理企业做客服工作有较大优势,而客服工作正是现代物业发展重要方向之一。3.有利于拓宽就业面。随着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学生对专业选择更加人性化,但部分学生在学习旅游专业相关课程,对专业发展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之后,会认为自己不适合从事旅游行业。在此情况下,通过物业管理这门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拓宽了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面。
二、物业管理课程教学知识体系
1.物业管理教材名称各有不同
“美好前程”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产品信息检索系统,负责我校所有专业教材的征订工作,以“物业管理”作为关键词在美好前程搜索的结果为例:共有54本与物业管理相关的教材,还有一些是案例类、法律法规类、培训类、分部门系列教材等。不同作者而教材名称完全相同的只有三本教材,其中《物业管理概论》、《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各有五本不同作者同名教材并列第一,排第二位的是《物业管理实务》有四本不同作者同名教材。可见,物业管理类教材名称五花八门,也反映不同教材关注教学重点内容不一样。
高职旅游管理研究(3篇)
第一篇:信息化高职旅游管理案例教学研究
为适应大数据的信息化时代,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为培养出适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在旅游管理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旅游管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扩大教学案例的搜索面。本文探讨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中通过利用最新最全的案例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后反馈等的运用,力求在旅游管理理论与实践中找到结合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从培养知识型、理论型人才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能力型人才,在旅游管理教学中必然将旅游管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而案例教学则成了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而随着以云计算、世界大学城等信息技术和平台的快速发展和推广使用,人们对各种数据技术的关注和应用越来越重视,愈加认识到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尤其是教育行业。借此我们将运用大数据手段统计整理专业案例,结合信息化技术,迎来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设计过程中案例教学的体现
第一,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在旅游管理教学中利用旅游管理中出现的典型管理事件或政策问题,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可选择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老师在准备案例时要注意精选案例情节的编写与选择,还要注意案例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度,不能与之脱节,甚至相违背。尤其在教学案例的编写上,教师应当借助各种信息技术手段选择有一定代表性、能体现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并能辐射到其他知识理论知识的案例,在专业实践过程中能遇到的真实可感的案例并使用。除了常见案例库中提供的案例外,我们还可以搜集整理历届毕业生在教学实践中所经历的真实案例。除此之外,高校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通过使用录播系统、云课堂等数据系统等方式将企业中通常会发生的案例和情境拍下来。然后专业教师可以根据旅游管理专业自身的特点,结合学情和企业的支撑,将收集到的各种有用内容经过数据软件处理后,形成一套完整贴切的案例教学体系,并将他们运用到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之中来。在此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情,适当加入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里面,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第二,在设计案例教学中的每一环节时,都要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并要使案例能有效支撑所选定的教学任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选择自己的案例时,不论是从案例库中选择的,还是自己在实践过程获得的,还是通过各种录播系统建立校企师生制,通过校企师生间的情景创设,都要使这些案例能达到自己教学的目的,都要能给学生启迪思路,深入对某一理论进行探讨,甚至能让学生举一反三,推导出一般的规律和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
二、案例教学过程中的组织
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一门学科,教师选择好教学案例,对每个案例教学的环节做精心的设计准备,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进行组织教学,让各种形式的案例真正通过教学直达学生内心,指导学生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通过录播系统、角色扮演法或者任务驱动法教师要让学生在案例中尝试充当各种角色,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自己的主动构建做出判断,得出个人见解,从而达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这样的案例教学,使得学生在校园里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具体可感的实践问题,弥补理论的缺陷以及实践技能的不足。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有“问题”的案例,让学生来讨论,通过在讨论过程中,使学生发现问题,找出症结,并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调查研究,可以小组讨论,可以独立思考,可以总结概括,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可以利用到案例教学中来,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当然如果一个案例解决不了理论的缺陷,可以通过筛选处理多举几个带团过程中的案例。老师可以先要求学生通读整个案例获得基本信息,或者通过网络平台阅读和查找与案例相关的数据和资料,甚至可以安排学生到具体企业组织中去做前期调查或者实习。然后利用各种数据统计系统,为开展后续案例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从而达到提高课堂讨论的效用的目的。
三、案例教学后的反馈整理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旅游管理教育研究
摘要:
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依托教育改革实行的,靠的是对教育核心理念的转变,也是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大方向。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旅游业也随着变得火热起来,大多数人每年都会进行定期的旅游和出访,这对于旅游也的工作者们来说,既带动了相关的岗位就业,也对旅游也的工作者提出了更好的素质要求,面对大量的旅游人口,也会面临大量的相关问题出现,因此对于高校旅游管理的专业来说,进行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根本上的旅游管理教育的核心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知识经济;高效旅游管理教育;核心理念;教学改革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旅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针对高校的旅游专业的教学也应进行相当的改变,现代的旅游也对于旅游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专业素养的要求,他们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并且随着旅游业蓬勃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也有着大量的缺口,因此为了适应这种状况,必须针对现有的高效旅游管理进行理念上的转变和教学上的改革。
一高校旅游管理教育的核心理念专
业的素质教育是为了迎合社会的进步和行业的发展。有效的旅游管理教育理念,能推动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发展和提高,从而更好的服务我国日益蓬勃的旅游业,同时提高我国的旅游人口素质。高校旅游管理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业人才,并且根据目前的行业发展状况来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充分的迎合市场环境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核心理念需要的是实际的教学改革的配合,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应根据市场环境针对性提出战略核理念,并以此理念为基础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把理念和实际相结合,以达到最终的理念目标。在目前的高校旅游管理教育中,存在这诸多的教育、教学的问题,学生专业性知识储备不足,实践检验少,自主性差,素质偏低等等的状况。要想使学生和能有更全面的发展,并且能被旅游行业所接受,就必须进行根本上的教学创新和改革,加快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培养出一批动手能力强、专业知识强,社会适应能力强的符合型人才,来面对如今的旅游行业和国际化的旅游市场,充分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更好的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高校旅游管理知识经济教学改革
摘要:
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依托教育改革实行的,靠的是对教育核心理念的转变,也是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大方向。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旅游业也随着变得火热起来,大多数人每年都会进行定期的旅游和出访,这对于旅游也的工作者们来说,既带动了相关的岗位就业,也对旅游也的工作者提出了更好的素质要求,面对大量的旅游人口,也会面临大量的相关问题出现,因此对于高校旅游管理的专业来说,进行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根本上的旅游管理教育的核心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知识经济;高效旅游管理教育;核心理念;教学改革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旅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针对高校的旅游专业的教学也应进行相当的改变,现代的旅游也对于旅游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专业素养的要求,他们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并且随着旅游业蓬勃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也有着大量的缺口,因此为了适应这种状况,必须针对现有的高效旅游管理进行理念上的转变和教学上的改革。
一高校旅游管理教育的核心理念
专业的素质教育是为了迎合社会的进步和行业的发展。有效的旅游管理教育理念,能推动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发展和提高,从而更好的服务我国日益蓬勃的旅游业,同时提高我国的旅游人口素质。高校旅游管理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业人才,并且根据目前的行业发展状况来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充分的迎合市场环境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核心理念需要的是实际的教学改革的配合,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应根据市场环境针对性提出战略核理念,并以此理念为基础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把理念和实际相结合,以达到最终的理念目标。在目前的高校旅游管理教育中,存在这诸多的教育、教学的问题,学生专业性知识储备不足,实践检验少,自主性差,素质偏低等等的状况。要想使学生和能有更全面的发展,并且能被旅游行业所接受,就必须进行根本上的教学创新和改革,加快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培养出一批动手能力强、专业知识强,社会适应能力强的符合型人才,来面对如今的旅游行业和国际化的旅游市场,充分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更好的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强,面对当下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多元化需求,必然需要对接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强化旅游管理人才应用型培养目标。显然,将“应用型”培养目标作为导向,由此来解决旅游产业人力需求难题,需要重新定义“应用型”内涵,改革教学模式。
关键词:旅游管理;“应用型”培养目标;教学模式
旅游业的发展催生更多的旅游人才岗位需求,而“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依然是两大核心难题。高等教育“大众化”转型成为推进“应用型”培养目标的重要动力,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对接“应用型”教育改革,来满足旅游产业新业态的人力需要。如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游客的需要,更多以体验为核心的新型旅游方式,如生态旅游、冰雪旅游、红色旅游、采摘旅游、会展旅游、修学旅游等呈现多元化格局,这些变革都需要旅游高等教育能够转变人才培养观,顺应行业发展定位。
1明确“应用型”培养目标的内涵
对于“应用型”培养目标的理解,应该建立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培养方向,包括对旅游管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拓展学生的综合应用素养。总体而言,其内涵包括二方面:一是对旅游业的热情。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本身是建立在文化体验基础上,以跨区消费为表现的现代服务业。旅游者对旅游的认知,表现在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心灵体验过程。同样,旅游管理人才就是要作为衔接内外旅游资源的媒介或桥梁,让旅游者从不同旅游文化中感受到幸福。对旅游业保持足够的热情,才能让旅游人才真正去钻研、去学习、去应用各类知识,投身于旅游实践中。二是具备解决旅游问题的能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要能够联系旅游产业动态,分析旅游需求,了解旅游消费心理,不断探索新型旅游服务。如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景区主题、服务标准等内容。通过旅游经营、管理手段来完善旅游方案,解决旅游相关问题。也就是说,对于“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应该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术能力,还要能够自主完善旅游方案。
2“应用型”培养目标导向下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特征
将“应用型”作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在教学模式上,既要借鉴传统教学的有益经验,又要融入现代旅游服务教学成果,从理论教学与实操技能均衡协调发展中,来推进教学的发展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所谓发展性,就是要确保旅游管理教学模式能够适应旅游产业发展需求,能够协同高职学生学习特征,从教学内容的发展性上,反应学科前沿最新理论和教学成果;从教学形式发展性上激发学生实践兴趣,提高应用性水平;从教学评价发展性上,融入评价指标的综合性、多样性。所谓系统性,就是要在教学实施中能够构建相互联系的教学范式,既要衔接各教学模块,又要展现教学内容的独立性,促进学生能够从系统化教学中获得复合型素能。所谓针对性,就是要确保人才培养的“指定性”,突出岗位胜任力。“应用型”培养目标不是基础教学,要让学生提高岗位意识,聚焦职业素养,增强岗位竞争力。
论任务型教学在服务管理课中的实用性
一、“服务管理”课程应用任务型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在“服务管理”课程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服务管理”是介绍和研究现代旅游服务管理的系统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学科。它通过服务管理原理的介绍和分析,深入探讨现代化服务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同时介绍了服务业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运作管理操作,使学生了解服务管理理论发展各个阶段的特征和服务管理系统,掌握服务管理的含义,能够区别服务管理与一般管理思想的不同,具备运用服务管理的研究体系及其基本内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与旅游业相关的研究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旅游活动的发展,旅游学科研活动的深入,旅游企业管理也将逐渐发展和完善。关于旅游企业管理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以教师为中心,传统的理论讲授教学法已不再适合新环境下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要求。而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通过完成蕴含课程内容的任务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产学结合,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是一个适合全面推广的教学方法。旅游管理作为一个实操性较强的专业,现在正面临着一个教学形式转型的问题,就是如何将任务型教学运用到旅游管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结合旅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更高素质的旅游应用型人才。
2.服务管理课程的内容本身也适合学生独立学习完成,结合旅游行业的服务内容设定相关的任务,运用理论教学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来探索旅游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和拓展思路。其次,合肥学院旅游系在大二的第二学期开设“服务管理”课程,学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已经有了一定掌握,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亦有了一定提高,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可以独立完成或组成团队完成一定的课程任务。教师通过布置具备一定可行性的任务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如此一来,不但提高了他们实践操作的技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其知识和实践经验,增强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特别是在学习任务中加入旅游行业内相关的难题、热门的案例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3.任务型教学在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意义任务型教学作为实践教学体系多样化形式的一部分,在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特殊地位。首先,任务型教学是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验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课堂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这一环节才能得到验证,将服务管理的相关理论适当的运用到实践中去,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其动手能力。在课程中,通过相关任务的安排、分解、完成,促使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同时针对教师设立的任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达到拓展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个人能力和启发创新思维的目的。其次,任务性教学是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的演习场。
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遇到书本上可能未曾涉及的实际问题或行业前沿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学生展开资料的查阅、信息的交流等,这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帮助学生在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方面得到锻炼,从而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最后,任务型性教学是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与社会之间沟通联系的渠道。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工作。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结合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不仅可以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接受检验和验证,还可以使学生的职业性格在实践中得到磨练和培育,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学校向社会的角色转换。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服务管理”课程中的设计与实施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摘要: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中国旅游业出现培养的旅游管理人才不能满足旅游业人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如何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旅游人才已经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虽然各大高校以及实业界积极探索旅游业人才培养模式,但仍有很大的改革空间。为完善我国旅游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对当前我国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创新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过去三十年,中国旅游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从旅游规模、从业人数,还是旅游景区的数量,都发生了迅猛的增长。为满足旅游业增长对人才总量的需求,全国各大高校、高职、高专以及培训机构都在招收与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尽管每年培养大量的旅游管理人才,但是市场上酒店及旅行社的管理人员却一直感觉缺乏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体现出旅游人才培养结构上的不均衡。因此,有必要探讨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体存在哪些问题,以及该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对人才的需求。
一、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旅游人才培养存在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我们发现很多酒店会说他们缺少有丰富经验的、高忠诚度的、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的中高级人才;另一方面,我们发现我们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不愿意到酒店里从事服务员基层的工作,他们认为学到的东西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但是学生毕业后又不能立刻成为中高级人才,这就是结构性矛盾的问题。因为酒店等旅游行业是一种经验积累型的,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所以能够在酒店里长期待下去,最终成为酒店核心人才的人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旅游人才教育与培训体系,思考如何通过创新教育与培训体现来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用人单位与院校人才培养结构性失衡的问题。2.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弱、理论不专的特征。一方面,在理论上,很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追求范围,却广而不精。例如,一些旅游管理专业院校学生学量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专业的课程,而对旅游管理基础模块,包括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会展管理等专业模块开发不足。另一方面,在实践上,我国旅游管理专业高校尤其是本科院校存在偏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一般是第七或第八学期进行大概2个月的实习,但是,全球著名旅游院校,如康奈尔学院、拉斯维加斯学院等,一般要求每个学生实习时间计时不少于1000小时,且必须完成300—500小时的实习作业。相比较,我国旅游管理专业院校设计的学生实习时间较短,实习时间短导致水平较低,学生实习过程中只能在前台、餐饮部做一些简单重复性工作。实践能力弱、理论性不专的特征导致我们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走到工作岗位后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快速结合,还需要用人单位的再次系统培训。3.旅游人才整体服务意识不足。旅游学科不是服务学科,但是旅游行业是服务行业,要求相应的服务人才要有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但是,目前我国旅游人才普遍存在服务意识淡薄问题,缺乏专业素养的培养与塑造。
二、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
1.教育机构的培训体系优化。教育机构培训过程中要注重人才需求的金字塔结构,所以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设计要注重从初级人才、中级人才、高级人才不同层次人才都要有所涉及。旅游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层服务人员需求量最大,同时旅游是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特点是有技术和知识支持。因此,在进行初级人才培养时要注重培养沟通能力以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客户交流的能力,通过全面的服务让客户得到细致的、复杂的、多层次的体验。同时,初级人才到中高级人才的培养是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的,要注重员工忠诚度的培养,让人才发展从初级人才到高级人才良性过渡,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2.教育模式的创新设计。在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创新已有教育模式。不同地方的教育机构要结合当地特点进行创新设计,要结合当地的人才政策和吸引力来制定旅游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例如,对于某些小城市,不一定非要建立专门院校,因为建立学校成本太高,可以通过培训机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培训机构为中介,把企业员工以及社会上愿意学旅游的人,结合起来在培训机构培训,一方面给旅游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另一方面又可以给旅游企业提供人才。另外,还要保证培养的人才能够留在当地,可以通过创新教育模式,设计好的培训制度来保证培养的旅游人才能够为当地旅游业服务。例如,基层服务人员,尤其是小地方酒店的基层人员,不一定非是年轻、漂亮的90后,那些足够忠诚的、专业的、热情的、能够把工作做得很好的80后甚至是70后,可能更适合做酒店的基层服务工作。3.旅游从业人员结构数量的调整与设计。在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科学合理地制定旅游从业人员结构和数量的培训设计。例如,初级人才、中层人才、高层人才分别需求量是多少,以及要满足哪些基本要求。此外,要设置人力资源培养的阶段性目标。例如,可以每五年制定一个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以保证地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不会出现用人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