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毕业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旅行毕业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旅行毕业总结

旅游专业课程系统创新

 

一、课程体系及理论依据   课程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将宏观的教育理论和微观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来源于的拉丁文currere,意为“跑道”。课程的原本意义是指根据教育目标,为指导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有计划地编制的教育内容的整体计划。课程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体系概念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五部分在内的整体课程框架,或者说课程体系是所设全部课程之间的分工和配合。本文所指的课程体系是指狭义的课程体系概念,即广义的课程体系概念中课程设置这部分的内容。高职旅游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是能力中心论。能力中心论的特征是以职业能力(compe-tence)为基础,将形成某项专业能力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等课程内容要素按照职业能力本身的结构方式进行组织。能力中心论的根本宗旨是使受教育者具备某种职业能力。能力中心论突出强调教学结果,即学生毕业后所具有的操作性的能力,而且所关注的是学生能否达到行业中具体的能力标准。在课程体系中,模块是其组织课程的基本单位。从教学内容上看,能力中心论更多的是综合了多种课程论的思想,强调理论教学为技能服务,以职业技能为中心,按照职业活动自身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来设计课程。由能力中心论而衍生能力本位课程观,是以职业能力为基础,通过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确定能力结构,并依据专项能力的细分进行课程设置,以专项能力所必备的知识、态度、经验和反馈作为内容来组织课程内容,以专项能力的复杂程度确定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二、湖南旅游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及能力分析—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基于湖南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的市场调研,对接湖南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又区别于湖南旅游中职教育、本科教育,湖南高职旅游类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湖南旅游行业,服务于旅行社、景区景点及其相关企业,培养从事导游主管、计调主管、营销主管、门市经理等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旅游行业岗位工作内容复杂,牵涉到的知识内容繁杂。仅仅具备娴熟的技能是不够的,还要在语言、形象、心态、行为达到相应的要求。湖南旅游企业在招聘旅游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关注的素质、能力和素质如下表:   三、旅游管理专业模块式课程体系构建   探索旅游职业人才培养规律,构建旅游职业基础能力、旅游核心业务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三大模块。其中旅游职业基础模块又分为职业文化基础、旅游职业基础知识和导游基本技能三个模块;旅游核心业务能力模块分为湖南专项导游技能、旅游计调技能(计调方向)、旅游营销技能(营销方向)三个与旅游行业岗位需求直接对接的模块;职业拓展模块主要目的在于扩展学生知识面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见图1)职业文化基础模块培养目标在于为刚入校的大学生向准职业人转变打下基础,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基本能力。课程为公共基础课,具体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普通话、应用数学等。该模块与英语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和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证书等证书对接。旅游职业基础知识模块的目标在让学生具备旅游职业的基本知识,实现由刚入校的大学生向具备一定素质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校园人成功转变。该模块的课程主要有旅游学概论、旅行社基础、旅游心理学、旅游资源学、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政策与法规、认知实习等。导游基本技能模块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导游技能,具备旅游职业最基本技能。该模块主要有课程有导游原理、导游实务、旅游商品与导购、导游语言艺术、导游文学、校内实训。以上课程与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考试对接、融合。通过该模块学习,使学生具备准备职业人的条件,为下阶段的顶岗实习打下基础。湖南专项导游技能为湖南地方特色课程,主要课程湖南专项旅游、湖南导游、湖湘文化、湖南景点讲解实训、湖南民歌与曲艺、湖南旅游资源、湖南旅游英语和顶岗实习等,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熟练导游湖南、服务湖南的能力,实现学生在校园人的基础上,成功向准职业人转变。旅游计调技能(计调方向)模块的课程有计调业务、商务谈判、旅游地理、旅游线路调研与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以上部分课程与旅游计调师职业证书对接。旅游营销技能(营销方向)模块的课程有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外联业务、旅游公关礼仪、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以上部分课程与旅游营销师职业证书、旅行社门市经理职业证书考核鉴定相互衔接。该模块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由准职业人向旅游营销主管、旅行社门市经理职业发展。职业拓展技能模块课程主要包括全校选修课、公共艺术选修课(如形体舞蹈、音乐、美术、摄像等)、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等课程,实现“一专”+“特长”的目的,培养毕业生心灵美、行为美、仪态美和语言美(四美),提升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通过三大模块的学习,着力保障培养旅游职业技能优势明显、职业发展顺畅并扎实服务于湖南旅游行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实施螺旋渐进式课程设计编排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计遵循“校园人—准职业人—职业人”三阶段式职业人才成长规律。按照大螺旋套小螺旋课程设置思路即课程体系按螺旋渐进方式(大螺旋),同时每一门课程的模块内容也按螺旋渐进方式(小螺旋)来设计。具体说,课程体系按大螺旋渐进方式设计,就是“校园人—准职业人—职业人”每个阶段均进行“理论教学—虚拟实训+仿真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生产性实训—总结提升”安排。(见图2)每一门课程的模块内容按小螺旋渐进方式来设计。例如:《导游实务》确立模块课程的基本思路:课程结构以行业专家对导游的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为依据,以湖南精品旅游线路为载体,以导游服务操作流程为线索,结合岗位工作所需的相关职业能力要求,将课程结构分为三个大模块12个子模块,即“准备带团”“、接团“”带团”“、送团”四个大模块,其中“准备带团”项目包括认识地陪工作、导游词设计、接站准备3个小模块;“接团”模块包括接团服务、入住酒店服务2个小模块“,带团”包括商定旅游行程计划、参观游览服务、旅游沿途活动设计与组织、旅游营销、餐饮娱乐服务5个小模块“,送团”包括送站服务、账务结算和工作总结3各个小模块。#p#分页标题#e#   在教学中,在第一个大模块即接团模块的第1、2个小模块进行理论教学完毕后,都进行一次课内实训;待学习完第3个小模块即进行整个第一个大模块的综合实训;在进学习完第二个大模块后,前2个小模块进行理论教学完毕后,都进行一次课内实训或专题实训(接团服务核心小模块进行专题实训),待第2个小模块学习完之后即进行整个第二个大模块的综合实训;第三个大模块、第四个大模块依次类推,整个第四个大模块讲完后即进行整个《导游实务》课程的综合实训。(见图3)

阅读全文

三位一体校企合作方式的实践

 

旅游管理是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其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能够适应行业与岗位需要,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与熟练的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旅游专业办学过程中,我们应始终关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积极发挥纽带作用,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旅游人才。   一“、三位一体”校企合作模式的基本架构   校企合作的最佳状态是做到学校、学生、企业三赢,学校获得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学生获得赖以谋生的专业技能、补贴生活的实习工资乃至就业机会、企业获得低成本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三位一体”校企合作模式可概括为“三进三同”“、三层递进”和“三力并发”。   1.在教学中推动“三进三同”。在校企合作办学中着力打造“三进三同”特色平台。“三进”即教师进企业、企业家进课堂、行业标准进课程。建院三年以来我院已派出两位专业教师分别进入重庆海逸酒店和天来集团挂职锻炼,邀请数位酒店、景区及旅行社行业专家进校为学生授课,有三门酒店管理方向核心课程的教学讲义是严格按照行业标准编制完成的。“三同”即专业教学与目标岗位同要求、与行业规范同标准、与生涯规划同步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始终围绕学生未来的目标岗位要求进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在课程设置方面,强化专业导论课程的重要性,在其中增加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并根据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配专业教师作为导师,使专业教学与学生的职业成长同步。   2.在实习中推动“三层递进”。实习是学生在就读期间接触行业的最佳途径。我们在学生实习中力推集中实习,一方面便于学校各方面管理,另一方面可杜绝学生以实习之名做无益之事,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在行业中的就业意愿。在实习中构建了“三层递进”模式,即大二上半期进行岗位认知实习、大二至大三暑期进行行业顶岗实习和大四上半期开始的毕业实习。通过三个层次的实习推动,结合理论课程教学,学生可完成从岗位认知到掌握独立实践操作的逐层递进,逐步熟悉并掌握旅游行业核心岗位的工作要求。   3.在考核中实现“三力并发”。在教学考核和实习考核中,我们意识到行业标准和企业要求对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在资源和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引入行业一线操作人员、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及校内专业教师三股力量,完善考核方式的多元化。如在《重庆导游词讲解》课程考核中,我院就通过引入重庆野生动物世界讲解部的讲解员及部门主管,与专业教师一起进行课程考核,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三位一体”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   目前,我院与重庆主城及永川地区多家企业进行了校企合作探索,与重庆野生动物世界、江鸿国际大饭店、天来酒店集团、喜来登国际酒店、重庆益兴国际旅行社、蝶舞咖啡厅等企业合作程度较深。   1.与重庆野生动物世界开展的岗位认知实习。重庆野生动物世界是永川地区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旅游景区,我院自2008年建院以来一直与重野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国庆期间均有学生前往重野开展为期两周的岗位认知实习,主要运作模式如下。实习指导方面,我院指定专业教师担任实习开始前的校内培训及实习期间学生的指导监督工作。同时重野方面由行政人事部(验票组)、经营管理部(商务部、龙凤轩餐厅、游览娱乐部)、自驾车队、安保部、车辆管理部、市场部等部门负责人及业务骨干担任岗位导师。实习流程方面,学生实习前由我院指导老师进行实习动员并宣布实习纪律,签订实习安全责任书及学生承诺书。学生于国庆节前一周进入实习单位,重野安排一天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公司概况、企业文化、岗位认知、规章制度及安全知识学习,并实地熟悉景区景点。接下来四天为在岗培训,重野方面配备业务熟练的老员工和部门主管领导作为岗位导师,以使学生能够尽快掌握操作规范。国庆期间为在岗独立实践,我院指导教师与重野岗位导师按照要求指导学生并解决突发问题。国庆后我院与重野召开实训总结大会。重野方面为实习学生制定了严格的考评制度,建立学生考评档案,并设立重野奖学金。通过两周的岗位认知实习,学生能够了解游客接待、服务的基本流程,完成对旅游景区内游客接待、服务中各岗位的认知,并可根据专业教师的课程安排,有侧重地对游客接待、服务中某环节进行实习实践,为后续理论课程的开展提供感性认知基础。   2.与重庆江鸿国际大饭店开展的“工学交替”实践教学。重庆江鸿国际大饭店是永川地区软硬件条件最好的一家五星级酒店,我院酒店管理专业自2010年3月份已与其进行过两个年级的“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效果较好。“工学交替”实践教学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半学期,学生由江鸿国际大饭店副总经理及人力资源部经理的校内集中培训后,由江鸿大饭店按照学生自身特点及工作意愿分配至合适岗位,江鸿大饭店安排部门主管作为学生职业指导,我院派出专业教师作为指导老师负责与江鸿沟通并处理实习事宜。学生一周中四天在江鸿饭店完全按照在职员工要求顶岗工作,并得到实习工资,两天在校集中上课,一天休息。通过“工学交替”实践教学,学生可获得4~5个月独立实践机会,能够在行业真实环境中,学会处理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够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学生在校内两天的课堂学习,能够将实习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授课教师,并得到准确解答,对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有很大帮助。   3.与重庆益兴旅行社开展的校企合作实践。我院与益兴旅行社开展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实践教学方面。依托我校的大学生创业园,我院与重庆益兴旅行社开办了大学生旅行社创业基地。其运营模式为:学校提供免租金门面及水电气配套,我院派出专业教师以指导教师的身份作为基地责任人,益兴旅行社提供线路信息、品牌支持、安全保障并做技术指导,我院学生全面负责散客组团、线路促销、计调、机票销售等日常经营,并由持有导游证的同学直接作为全陪派遣旅游团队。通过与益兴旅行社的合作,专业教师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并反哺教学。学生可通过全面接触旅行社各个岗位,熟悉旅行社操作流程,且可为学生创业提供经验。#p#分页标题#e#   三、“三位一体”模式下校企合作对学生就业的影响   通过对上两届旅游类毕业生的追踪调查我们发现,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率是比较高的,平均就业率达到92.1%。在旅游行业对口就业的学生中,毕业后三至六个月内走向基层管理岗位的占32.4%。其中通过毕业实习直接留在实习单位的学生占实数的18.9%,这一部分也是在较短时间内走向管理岗位的主体。在就业稳定性方面,没有换过工作和换过一次工作的毕业生的比率占到了近88%,而换过两次工作以上的占到了近12%,由此可以看出我校旅游专业毕业生更换工作的频率不高,就业比较稳定,这与在校期间的思想教育有密切关系。通过对毕业生薪资的调查,我们发现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月薪在1501元~2000元的占了33%,月薪在2001元~3000元的占了35%,1500元~3000元占总体的68%,是主要的薪酬区间。调查显示,出通过校企合作,我们的学生提高了适应岗位的能力,储备了较强的发展后劲,对学生就业率和竞争力的提升有很大裨益。   四“、三位一体”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化   对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模式,我们也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有很大改进空间。   1.推动优秀学生挂职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对具有较强发展潜力,充分完成岗位认知实习及行业顶岗实习的,表现优异的学生,由学院直接推荐到旅游企业挂职基层管理人员,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并提高较高平台,并可对同级及低年级学生起到较强激励作用。   2.打造院级大学生模拟创业平台并提供专业支持。与本科生导师制结合,以公司制运营结构为主体,学生在其中扮演各类岗位角色,实现公司运作,同时可根据理论课程的要求,完成专业教师布置的任务。这一举措可通过模拟角色扮演实现企业实践与理论教学的无缝链接,使学生全面掌握旅游企业的运营模式。   3.校企合作编著应用型教材,使课程教学紧密贴近行业需要。通过与旅游企业负责人联合编写应用型教材,固化旅游企业的知识需要及岗位要求,提高对行业思想把握的准确度和持久度,教师自编的实训课程讲义也将通过与相关企业业务能手、主管领导的共同研讨,争取获得校本教材建设立项。   4.探索设立企业班或项目组,构建“需求导向”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根据学生的就业意愿,与企业沟通用人需求与要求,与其合作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并将企业需求以项目制形式纳入课程设计,班级名称以企业命名。对于需求量较小的企业,可以项目组或岗位群的形式命名。经过学校基础理论教学、企业行业实践等模块化培养之后,学生进入企业后可直接成为基层管理人员。

阅读全文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旅行社实践教学分析

近几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速度和规模日益壮大,人才和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育部导向下,高校更加重视专业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满足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围绕旅行社服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对提高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旅游管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定位

开展实践教学是教育部关于本科高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纲领,也是强化专业实践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安排。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较强,主要涉及旅游管理教学的方针政策、课程建设、实践方向和就业领域等方面。通过对近几年国内相关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活动开展途径、渠道和措施的了解,发现多数实践活动都以旅行社、酒店和策划三个方面为主要方向。从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实习统筹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及就业导向进行模式设计,也开展了不同的实践教学改革,主要围绕方向、学时和内容展开,起着“链条”和“导向”的作用,将学生的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连接起来。从旅游管理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本科层次的人才是旅游市场的就业主体,应注重和强化专业实践,使其实践和操作水平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过去,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主要侧重于理论教学,补充学生对旅游市场和旅游发展问题的认识,关注旅游发展的前沿和热点问题。21世纪后,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日益增多,理论研究已经成熟,不少学校陆续转为实践教学研究,希望学生对一线操作业务尽快熟悉并能提高就业的筹码,适应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但多数学生的理论能力相对较弱。2010年后,更多学校认识到理论与实践并重,既要强化理论学习,更要凸显实践操作水平,特别是教育部2012年强调实践教学重要性后,旅游管理的专业建设目标也偏向管理和应用并重的培养理念。对旅游管理这样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来说,面对旅游大环境,必须在扎实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突出旅游专业人才的技能,才能使学生以扎实的文化底蕴、崇高的思想境界、综合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为基础,突出专业特色,提升专业技能,体现旅游管理专业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等,接受旅游市场的考验。为此,多数高校确立了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将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置于旅行社、策划和酒店三个方向,酒店服务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的方向之一,安排学生到全国三星级以上酒店从事餐饮、客房和前厅服务等工作,围绕餐饮礼仪、客房实训和前厅接待等实践活动展开,由于酒店数量多、范围广,学生实践和就业相对来说有较大保障。策划规划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说要求相对较高,学生的实践涉及策划和规划的内容较少,且短期内不易出成果,即使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较少能尽快转化为应用成果而带来效益,因此只作为就业方向,实践安排较少。旅行社实践却带来了相对灵活和宽松的实践内容,学生可以挂靠旅游服务公司,从事兼职导游或协助旅行社做好旅游线路规划等,学生只凭借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对导游服务知识的理解,就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从事导游服务工作,三方面的实践可按图1开展。

二、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从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方向看,旅行社实践的内容要求更高、时间更自由、方式更灵活、效果也更明显,既能督促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能促使学生拓展并熟悉旅行社业务流程,也能够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水平,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中难度大、收效快、起点高、要求多的方向。对高校来说,旅行社实践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应尽快构建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一)基础技能

旅行社实践教学是以旅行社为基础单位,依托旅行社培养学生的导游服务能力,是开展旅行社实践的准备阶段,学生需要掌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中的基本专业知识,通过了解旅行社的发展、经营、组织机构、业务范围和方向等,使学生熟知旅行社经营管理中的理论和实务。可以在学校搭建旅行社模拟实训室,配备材料、硬件设备等,通过开设旅行社经营课程和制订培训计划,让学生利用学校的实训室了解旅行社的日常运营程序,这是学生进入社会实习的必经阶段,要由相关教师讲授和学生模拟演练完成,实现与旅行社的对接,实验室内除了配备硬件设备,还要购置导游模拟和旅行社经营等实验软件,让学生对旅行社发展有一个初步认识,并能够进行导游模拟、景区服务、景区讲解等,方便学生模拟导游演练和旅行社日常操作等,在理论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应对旅游管理专业开始《旅行社管理》《导游基础知识》《园林景区鉴赏》《旅游资源开发》等课程,指导基础工作的开展,培养学生旅行社实践教学的基础技能。

阅读全文

高职经营管理研究(3篇)

第一篇:高职连锁经营管理立交桥研究

摘要:

本文主要在高职人才培养立交桥体系构建的必要性、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立交桥体系构建的紧迫性分析基础上,提出构建纵横交错、互融互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体系。其中,纵向衔接是要完善中高职衔接模式,引导发展应用型本科;横向拓展是要打通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进出渠道。本文总结了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立交桥体系构建路径,研究提出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人才素质结构、课程体系以及评价标准五个衔接路径方向。

关键词: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立交桥;纵向衔接;横向拓展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提升阶段,如何深化高职教育内涵问题日益凸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都提出要推进中高职教育等各类职业教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形成多样、灵活、开放的职业终身教育体系。因此,以高职教育为中心,科学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体系,形成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纵向衔接、合理定位,不同类型教育之间横向拓展、相互沟通,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本文根据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分析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立交桥体系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结合培养实际,提出了其立交桥体系构建的五个衔接路径方向。

一、高职人才培养立交桥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阅读全文

校园旅行社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

一、以校园旅行社为载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对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不仅能在实验室开展模拟训练,而且,校内实践教学平台融入了动态、开放的企业元素,尤其是真实的企业工作内容和场景,使学生从过去在实验室的“仿真”训练变成真实的旅游业务实践。真实的工作环境还会让学生的学习心态从模拟的游戏心理转变到认真严肃的工作状态。

1.创办凤凰校园旅游超市,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企业硬件、软件投入是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基础。凤凰校园旅游超市由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旅游管理系与凤凰旅行社合作共建,地点设在学校实验楼内,开展日常业务。凤凰校园旅游超市对学生的培训由传统封闭、单一、知识验证等实验模式改为开放、多样、综合设计等实验模式,强调能力训练为基础,综合应用为核心。超市全天正常开放,学生在向企业实践教学负责人申请后,就可随时进入超市进行业务学习。

2.制定校企合作规范,强化实践教学平台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实践教学平台规范运行的重要保障。为确保校园旅游超市能按预设的目标和路径运营发展,必须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并制定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通过校企合作文件,对合作内容、形式和要求进行了规范。建立学生实习档案,通过实习档案记录实习学生的实践经历和指导教师对其实践学习的评价。制定学期计划和总结制度,确保校企合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制定实践教学考评细则,作为实践教学效果评定的依据。制度、计划、档案、总结和考评,是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效果得以保证的五个关键要素。

3.构建双师实践教学队伍

阅读全文

校企合作旅游管理人才培养

一、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要性

何为校企合作,是指职业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市场经济环境下,职业职教类学校与企业都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合作中是平等关系,追求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职教类学校人才培养中实行基校企合作”模式,能有效解决学生学习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保证了学生积累旅游行业一线实战经验、知识和素养,以备更好的融入社会,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企,从企业角度出发,企业也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储备合适人才。浙江商业技师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从专业设置到今,一直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形成了“基于校企合作为模式,实现校、企共同培养高技能旅游人才模式,以达到学生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目的。现将我院近年来进行旅游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二、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背景和培养目标

一直以来,宁波市作为浙江省副级市,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旅游业也得到了充实的发展,旅游接待量持续增长,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旅游发展的同时,却遇到了发展中的瓶颈级问题,这也是宁波市乃至浙江省旅游业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旅游人才匮乏,企业出现“用工荒、招工难”现象;同时,随着高校一年年扩招,旅游专业的不断开设,每年流入市场的旅游毕业生逐年增长,但却存在“找工作难”的就业难题。解决此问题的途径,在于如何使毕业生与市场对接,如何提升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在此形势下,旅游企业一方面深入院校寻求与旅游相关专业的校企合作,以汲取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在职教类院校也开始认识到了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道路的必要性。综合以上两方面原因,浙江商业技师学院就提出了紧密围绕校企合作的发展路线,以能力为本位,能力高于学历,不断寻求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旅游人才,以适应现代旅游行业的发展。

三、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

(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认知培养途径

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即在入校的第一学期,在新生入学的新生见面会,有专业老师介绍专业特色,并由各个从事旅游行业的优秀毕业生来讲解就业动态,让学生了解就业方向、能力要求、课程安排、学习目标等,并开设旅游专业职业素质培养课程。并开设一些专业认知的实践课,由学校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实践,到合作的旅行社、酒店等进行参观,引导学生对旅游企业形成感性认知,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同时要要求经验丰富的旅行社、酒店经理或者人力资源部经理到学校举办讲座,主要侧重介绍旅游行业发展趋势、用人标准等,并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与职业经理人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指导学生制定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努力的方向。

阅读全文

旅游管理产学研教学

一、旅游管理专业应用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必然性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发展迅速,旅游从业人员十分缺乏,特别是高级旅游管理人才。据有关部门预计,到2020年,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年增长人数将突破百万,而目前我国高校每年只能提供15万左右的毕业生。其次,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符合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培养目标上来看,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级人才培养需求。从教学模式上来看,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兼具了专业性、实用性、实践性的需求。从教学条件上看,产学研合作教学实现了“双元化”教学主体,充分发挥了“双师型”教师和“双基地”的优势。从教学效果来看,“双证书”(学历证书、专业资格证书)更加符合社会人才招聘的需求。再次,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符合“双计划”的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定位、教师资格认证、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课程安排、实践教学形式更适合新形势下高校旅游管理的市场化、实用化需求。最后,这是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从“以学科知识教育为中心”、“单纯的专业技能拓展”、“以学历为本位”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以职业资格为本位”转变的必然选择。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是实用型原则。即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中企业或研究机构所提供的岗位一定要与旅游管理相关。以实用型原则为基础可以将实践教学平台分成专业岗位实践、实验技能训练、专业岗位技能三种。二是特色型原则。旅游管理专业的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模式应当根据各高校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拥有不同的企事业条件设计出符合学生生存发展需要的特色实践教学模式。同时,还要注重地域特色的培养以及新理论经验的总结与推广。三是混合型原则。即理论与实践的混合、教师类型的混合、教师与学生的混合、教师与实验室的混合、实验室与社会实训基地的混合,要打破理论教学的规章以及实验室的界限,找到符合社会要求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产学研合作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素养与能力的一体化培养。以湖南某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体系为例,其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部分。

阅读全文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实践教学论文

1.学院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情况及存在问题

(1)人才培养质量与存在问题

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经济建设为目标,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思路,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已形成了出国班实行3+1培养模式(国内学习一年,国外高校学习一年),不出国班实行校内学习+校外行业实习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旅游专业下设有酒店管理与旅游管理两个专业方向。专业生源皆来自全国各地,课程的设置紧密联系实际,以素质教育与应用型教育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毕业生拥有较好的就业前景和继续深造的机会。由于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起步远远晚于西方发达国家,因而旅游管理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办学特征也由此滋生,以致于实践教学成为专业教育的薄弱环节。独立院校旅游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走向了两个极端:一是将专科层次的培养计划直接搬过来,导致本科生未能与专科生拉开差距;二是“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认为本科生应该更多的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对其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一大批高分低能的本科生,完全不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

(2)实践教学条件

旅游专业在学院内建有1个旅游软件应用实训室(包括旅行社金棕榈系统软件、金天鹅酒店操作系统软件、汇锦酒店操作系统软件等);1个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室(前厅实训室与客房实训室相连);调酒实训室1个,与运动与营养学系共用形体房1个。另外,建有校外实训基地3个(厦门日月谷温泉度假村,深圳观澜湖度假村酒店与广西金紫荆国际大酒店),为学生的实践学习、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稳定的场所和优良的环境。虽然条件设备与实践基地接近完善,但是专业内校外兼职教师偏多,沟通不多而导致以上设备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使得传统的“教室中心式”的教学模式依旧占据主导地位,教与学的质量受到很大限制。学生在校期间理论知识学得很好,测试考试及格率高,但是参加工作后,伊始完全不能独立完成相应的实践管理工作。

(3)课程设置

学院将理论课程划分为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必修课三大类,专业必修课主要有旅游学概论,旅游心理学,饭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经营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旅游法学,导游业务,旅游景区景点管理,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专业选修课主要包括旅游客源国概况,旅游美学,旅游地理学,会展管理,温泉旅游与开发;公共必修课主要包括形式与政策,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计算机基础和体育等。其中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中,实践课时略占30%。实践课时主要包括课程实训教学(校内实训室进行),课程实践(包括到景区和旅游企业的短期认知学习),毕业实习(大四通过学校组织或自行联系到就业单位的实习)以及各种创新实践活动。尽管每门课程实践课时达到30%,第一,涉及外出经费高昂并且需提前与学院申请,出游风险大,批示时间久,报销手续繁琐,导致实践课时利用率达不到10%;第二,任课教师并没有真正参与过企业实践管理,造成缺乏实战经验和课堂照本宣科;第三,毕业实习虽然能到旅游企业与知名酒店为期六个月实训,分别为前厅,礼宾,客房,餐饮与宴会,全部都是一线岗位,工作强度高时间长,住宿环境不好待遇低,学生心理落差大心理素质低,纷纷要请提前结束实践期,对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利。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