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绿色贸易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绿色贸易论文

英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3篇)

第一篇:英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论文的来源,目的,意义,国内外概况和预测

2001年11月10日深夜,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无论按什么标准来撰写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都将会被列入这一时期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中国加入世界组织必将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可以说,中国加入世贸对中国绝大部分行业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有机遇同样就会有挑战,尤其是对中国农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农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加入WTO,农业面临一个新的国际环境,新阶段新环境将把中国农业推向市场竞争的巅峰。论文百事通中国农业的市场竞争会由国内竞争转向国内国际双重竞争,农业资源也会由国内配置转向国内国际双重配置。中国入世,绿色壁垒逐步取代了关税和配额,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障碍。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农业如何应对将会是一个亟待做出抉择的问题。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WTO规则和机制来保护和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鉴于此,我选择了中国加入WTO后的外贸研究这个论文课题,希望通过自己论文写作的过程,来加深对WTO的了解。

二、有关论文课题调查和研究情况,预计论文达到的目的,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段提高,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经济、科技、社会、人口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得到各国的公认。消费观转向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人们不仅要提高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提高生活质量,当然包括环境质量。然而,为了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往往包含贸易手段,所以环境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国际贸易。发达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纷纷筑起绿色壁垒。我国农业遭到了严重的打击,损失极大。如何面对绿色壁垒?怎样发展我国的农业?这是我国现在发展阶段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第二篇:英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阅读全文

国贸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及对策

摘要: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有助于培养能满足中国外贸转型升级需求的外贸人才。因此,分析国贸本科毕业论文常见的质量问题,探讨造成这些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四条建议。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国际贸易;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对策

在国内商务成本上升和国际需求不旺的双重制约下,中国外贸正遭遇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挑战,亟待转型升级。外贸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质量迫在眉睫。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国贸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独立思考品质,以及增强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有关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下滑乃至沦为“鸡肋”的论调甚嚣尘上,一些失望之极的教师甚至建议取消毕业论文。本文认为,取消本科毕业论文会导致本科生失去培养自身能力的宝贵机会,恐为不妥;我们应该着眼于改进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以使其达到提升学生素质的预期目标。本文拟阐述国贸本科毕业论文常见的质量问题并分析造成这些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提高论文质量的解决方案。

一、常见的质量问题

1.选题不当。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刘国华和张伟东,2014;田洪和陈绍友,2014)。选题直接决定了论文的价值和写作效率。选题的本质是提出有价值的、有趣的研究问题。然而,不少学生因为忽视论文选题的重要性或者是因为缺乏“问题意识”(张煜,2011)而出现盲目确定题目的现象。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选题陈旧。全球经贸环境日新月异,国内政策导向也时有调整,这为国际贸易研究提供了许多鲜活的话题。但是,一些学生对经贸实践的最新变化知之甚少,以至于他们选题时高度依赖教科书,选择了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譬如绿色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等。我们认为,除非有新的切入点、新的研究方法或者他人未能提供的富有启示意义的经验证据,这类陈旧的课题都不应作为选题对象。这是因为陈旧的话题不仅无法引起教师甚至学生本人的兴趣,而且容易使得写作陷入低水平重复、缺乏研究价值的困境之中。第二,选题过大。有些学生的选题过于宽泛,涵盖面过广。他们误认为选题越大,写作难度就越低,而且论文越有价值,殊不知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例如,有学生以“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问题研究”为题。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宏观政策、进入模式和风险控制等多项课题,我们是绝对不可能在一篇本科毕业论文中把这个宏大的议题讲清楚的。第三,选题过难。部分学生在选题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理论功底和对研究方法掌握程度,一味地去选择吸引眼球但很难写的问题去研究。譬如,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单向升值,在这种情况下各界都非常关注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于是,一些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就专门研究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这个话题虽然有重大意义,但它显然超出了本科生的写作能力。第四,选题偏离专业领域。少数同学出于个人兴趣的考虑去研究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无直接关系的问题,从而脱离了专业培养目标。2.论证不充分。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论证的展开就是显示作者的思路有无逻辑性的过程。学生们在论证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第一,一些关键论点缺乏来自文献或数据或案例的有力支撑,表现为:论据与论点无关或相关性不强、堆砌资料、数据陈旧、论据本身不可靠。第二,违反形式逻辑,表现为分类错误、层次不清、结构紊乱等问题。3.不符合基本的学术规范。本科毕业论文虽不要求公开发表,但它作为学术成果必须满足学术规范的要求。本科生毕业论文在学术规范方面的常见问题包括:第一,论文写作东拼西凑,大段复制粘贴他人论文(王丽娟,2010),导致重复率过高甚至涉嫌抄袭。第二,引用不规范,突出体现为照搬他人观点而不做必要的说明。

二、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生角度。学生是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当然主体(田洪和陈绍友,2014)。学生写作态度不端正、科研素养及写作能力欠缺是导致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欠佳的直接原因。首先,思想上不够重视。在现行体制下,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对学生就业、攻读研究生均无影响(逄玉媚,2009),甚至也不影响学生毕业。鉴于此,很多学生不愿意在本科论文的写作上投入足够的精力,敷衍和拖沓现象屡见不鲜。其次,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他们习惯了“填鸭式”教学,倾向于接受知识的灌输而缺乏探索意识。在选题过程中,有些学生确定的选题毫无新意,有些学生只是被动地等待教师提供的议题,还有些学生在几乎不经思考的情况下向教师报送若干选题让教师做“选择题”。最后,科研基本素质不过关。我国高等教育在形式上已经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柯颖,2008),这导致不少原本不符合相应升学资格的学生被高校录取,客观上降低了生源质量。不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存在欠缺,并且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和计量经济学知识,这导致他们在论文写作时往往是有心无力。2.教师角度。由于本科生都是第一次写毕业论文,他们对论文写作流程、技巧及注意事项知之甚少,所以他们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故而教师构成本科毕业论文的“应然主体”(田洪和陈绍友,2014)。但是,指导教师的主体地位常常未能有效发挥,这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其一,师资匮乏(乔军和孟庆玲,2011)。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全国各高校纷纷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目前设有该专业的高校已有600所左右。扩招导致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增加了,某些学校的教师每年人均指导学生数多达20—30人。并且,教师还承担着其他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艰巨的科研任务,这使得他们难以抽出精力对本科生进行深入、有很强针对性的指导。其二,少数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邵维加和黄建荣,2010)。有些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本科毕业论文对学生培养能力的重要意义(王保国,2013),不能在选题到论文答辩的各个环节中对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其三,极少数教师存在能力不足问题。有些教师学历和职称偏低且长期不从事科研工作,因此他们不仅缺乏选题的方向感,而且没有必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储备。在这种情况下,要学生写出高质量论文也就如天方夜谭。3.教学管理角度。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重要保障(王保国,2013),然而大多数学校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一是对本科生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亟待完善。优秀本科论文的作者得不到充分的物质和精神激励,而论文写得不好的学生也不会受到诸如延期毕业之类的惩罚。二是针对教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教师所指导学生的论文写作质量、在指导过程中能否尽职尽责,这些因素都影响不到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更不会影响到教师的物质报酬。三是部分院校过于强调过程控制。它们引入了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系统,对论文写作的每个环节都机械地设置时间节点。这种做法是基于错误的假设前提,即假定论文构思和写作可以像产品生产过程一样精确地控制时间和流程;并且这种做法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灵活安排时间的实际需要。因此,它不仅损害了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而且导致论文写作方式的僵化。

阅读全文

科技期刊助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路径

摘要:为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及快速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科技期刊的智库功能,本文以《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养殖与饲料》《长江蔬菜》等农业科技期刊为例,根据其不同定位,挖掘其办刊特色,探讨了科技期刊助力我国科技创新的具体路径: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加强主题策划出版,掌握尖端学术动态,快速宣传科技创新活动,更好地吸收优质稿件;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产学研平台,关注行业发展的热点问题,更好地服务农业产业;发挥科普宣传作用,传播行业专业知识,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促进高科技成果的传播,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

关键词:科技期刊;乡村振兴;农业科技创新;主题出版;产学研平台;新媒体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战略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方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如今农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堪忧,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农村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环境与生态约束趋紧等。由于农业产业质量效益竞争力不强,加之各国对“农业技术芯片”保护和贸易争端日益加剧,这些问题都阻碍了我国农业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1]。作为科技成果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科技期刊的繁荣促进了我国国防、科技、建设、工业、农业等领域相关技术的快速转化和应用。农业科技期刊是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报道农业新成果、推广农业新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任[2]。为积极融入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本文选取湖北省内3本不同类型的农业科技期刊《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养殖与饲料》《长江蔬菜》,根据其不同定位,挖掘其办刊特色,探讨了科技期刊服务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具体路径,为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及快速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和提升科技期刊的智库功能提供参考。

1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加强主题策划出版

科技创新的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落地。科技期刊的作用是紧跟学术前沿,及时、准确地反映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3],通过刊发相关领域最新科研成果、方法、理论的文章,可以感知科技创新领域的最新信息,从而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决策部门、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和落实环节、为科技创新成果的展示应用提供参考[4]。对于学术期刊来讲,在争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中,应特别重视科技创新活动在刊物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可通过挖掘自身特色,扩大期刊品牌影响力,加强主题策划工作,争取高影响力作者及高水平稿件,促进期刊高质量发展。《华中农业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属于学术期刊,聚焦于综合性农业科学领域研究。学报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国家重大研究方向和区域发展需求进行选题策划,及时报道了校内外的各项重大科研成果,为这些成果的传播、成果转化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比如,铸就华中农业大学“六个一”品牌的6个院士将本人从事科研的首篇论文和团队的主要研究成果都首发在学报上。学报报道的“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湖北白猪研究”“根瘤菌类菌体繁殖能力”“波利马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等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为了更好地服务农业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2021年学报加强了主题出版工作,在选题策划、栏目创新、专家约稿、特色封面设计、优先出版、新媒体传播等方面不断突破,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依托本校优势学科资源,积极关注农业的科研动态,追踪重点项目的进程,走访国家重点实验室,同领军学术人才保沟通交流,快速发表本领域前沿学术成果,在农业绿色生产、种质资源开发、粮食安全、科学施肥、生态保护、环境治理、食品安全等领域进行相关专题策划,邀约高质量论文。开辟快速通道,稿件录用后优先出版,同时在微信公众号相关学术论文的宣传介绍,配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加精美插图及短视频等方式在学术社群进行大力推广,提高论文的关注度。此外,学报还为特色专题文章量身设计精美封面,并开辟版块介绍优秀创新团队。现已出版4个特色专题栏目:柑橘产业研究、油菜产业研究、长江经济带绿色农业和马铃薯产业研究,还发表了一批高水平作者的文章。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教授的《保障粮食安全促进营养健康:黑米主食化未来可期》[5]在微信公众号推送后,阅读量达2269次。搜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发现《我国柑橘产业经济研究进展》《水稻生产碳中和现状及低碳稻作技术策略》《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分析》等[6-8],这些论文刊发不到半年时间在中国知网的下载量均超过500次,为专业读者带来了丰富翔实的学术信息,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传播成效。

2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科技期刊不仅扎根学术研究,同时服务行业产业,与全产业链的上下游都联系紧密,但作为第三方平台又具有客观中立的属性,由科技期刊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是非常合适的。科技期刊通过紧跟行业热点、举办行业论坛和展会、开展产品评选及组织技术考察团等活动助力行业交流合作,可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因此,科技期刊已成为在行业和企业中“看得见”“摸得着”“说得上”“用得上”的重要成果创新传播平台和宣传平台。由华中农业大学主办的《养殖与饲料》杂志,是我国畜牧类技术期刊。面向“三农”,传递畜禽水产和饲料科技信息,交流生产、经营管理和致富等先进经验。该刊通过媒介内容、行业活动等不同形式,将养殖及饲料领域科研院所专家、管理部门领导、农技服务人员、农民等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人群聚合起来,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一是面向管理部门,协助宣传国家行业政策,上传下达[9];二是面向基层农户、农场和合作社,分析市场现状并预测行业走势,为企业营销和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宣传优秀技术和产品,扩大企业经济效益;三是面向广大农民,提供科学健康养殖和用药指导,同时将农民的需求反馈给管理部门和企业,从而促进产业升级。武汉种猪拍卖展销会和中国规模猪场智造高端论坛是该刊成功打造的2张亮丽名片。截至2021年7月18日,种猪拍卖会已成功举办19届,主要是产品展销与种猪竞购,吸引了养猪、饲料、兽药、动保、器械等名优企业参展及相关人员到访。展销猪种包括杜洛克、长白、大白、巴克夏等。猪场智造论坛则通过组织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产业界的企业精英互动交流,共同探讨我国养猪业创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致力于为养猪业发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贡献智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为产学研合作平台搭建了更为广阔的舞台。2021年第三届中国规模猪场智造论坛围绕“智控非洲猪瘟,智造未来猪场,智造生猪产能,智造创新价值”主题,首次以“互联网+”举办会议,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罗锡文和姚斌)通过互联网做视频报告,众多高校知名学者和龙头企业代表纷纷就非洲猪瘟和疫情的叠加影响下的行业痛点、焦点问题做了一系列高水平的主题报告。现场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关专家、企业家等300多人参会,该论坛线上直播访问量突破12万人次。该会议新闻分别获得新华社、湖北日报、腾讯大楚网等主流媒体的报道。

阅读全文

学术期刊开放获取政策的体系与内容

0引言

由于开放获取(OpenAccess,简称OA)可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相比其他利益相关者,学术期刊参与OA的积极性较高,这为公众提供了多样的信息资源获取途径。笔者前期调研发现,我国学术期刊有基础有条件转型为OA期刊,现阶段应当以高质量学术期刊的转型为发展重点,同时推动其他订阅期刊以多种方式参与OA。学术期刊参与OA离不开OA政策的支持与指导,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其政策的研究与制定。笔者通过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检索发现,学术期刊OA政策研究成果少,研究内容归纳为两方面:以某出版商政策为研究对象的案例研究,以政策内容为研究对象的内容分析。案例研究成果主要对各出版商的期刊OA政策进行介绍,如Springer、Elsevier、NPG、OxfordPress、Wiley等国际著名商业出版商的OA政策和PLOS、BMC等OA出版商的政策。例如,韩婧对PLOSONE的期刊政策从同行评审制度、经费来源、版权问题、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在政策内容研究方面,有的学者对OA政策的某一组成要素进行研究,如对OA期刊版权政策、收费政策的探讨。有的学者则对学术期刊的OA政策进行综合研究,如李麟和张晓林以国外著名出版商为例,分别分析完全OA模式和复合OA模式期刊的政策内容,主要包括版权、使用许可、存储政策、费用、OA声明等方面,为传统出版者支持开放出版提供政策参考。初景利对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OA政策状况进行调查,包括开放程度、是否有开放政策、资助与收费政策、知识产权政策等方面。张晓林将政策分为支持开放存储的政策、延期OA政策、支持完全OA的政策,并从存储版本、时间、费用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梳理出学术期刊OA政策内容的框架。综上所述,不管是案例研究还是政策内容研究,现有成果多以国外OA政策为研究对象,鲜少结合我国学术期刊现状提出明确的政策内容建议。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OA政策的调研,分析我国学术期刊OA政策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政策初步构建政策体系,并使用主观赋值法确定政策要素权重,为我国学术期刊OA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1我国学术期刊OA政策的制定现状和问题

为了掌握目前国内学术期刊OA政策制定情况,笔者选取CSSCI(2017-2018)来源期刊目录的533种核心期刊进行调研分析。调研时间为2018年2月28至3月17日。CSSCI来源期刊为高质量期刊集群,其政策现状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代表我国学术期刊的政策现状和问题。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对533种核心期刊进行网上在线调研,主要调研期刊是否为OA期刊,以及期刊的OA政策制定情况,包括OA期刊的政策和订阅期刊的OA政策。在调研OA现状时,将OA期刊细分为完全OA期刊、部分OA期刊和延时OA期刊。完全OA期刊是指那些论文一经发表就可以为读者提供免费全文访问的期刊,一般采取对作者收取论文出版费用或接受出版基金资助的方式来弥补期刊出版成本;部分OA期刊是不少出版机构在传统出版与OA出版之间采取的折中做法,在此模式中,由作者选择是否将科研论文OA,如果作者选择OA,则支付出版费用,读者可以免费访问这篇论文,所以又称为复合OA期刊;延时OA期刊则是指论文出版一段时间后提供免费访问的期刊。调研数据的获取方面,大部分期刊可从其网站或链接的中国知网电子期刊数据库获得相应信息。但也有15(2.81%)种订阅期刊网站在多次访问后,依然无法打开或网站维护中,无法获取调研内容。

1.1我国学术期刊OA政策制定现状

通过调查,CSSCI来源期刊的OA现状和期刊的政策制定现状为:①在所调研533种期刊中,OA期刊为140种,占26.27%,非OA期刊为393种,占73.73%,OA期刊占比较低,我国学术期刊对OA的认知与认可程度有待提高;②OA期刊中,完全OA期刊、部分OA期刊、延时OA期刊分别有88种(62.86%)、1种(0.7%)、51种(36.43%)。半数以上OA期刊选择完全开放,近4成OA期刊对读者延时开放,说明我国OA期刊的OA意识较强,重视学术资源的交流和广泛传播;③在政策制定方面,可以获取调查内容的378种订阅期刊均没有制定与OA政策,这对作者的自存储行为会有一定影响。140种OA期刊中,99种有OA政策,占全部OA期刊70.72%。经过对已有OA期刊政策的分析发现,政策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OA声明,即明确说明该期刊为OA期刊;版权政策,即对论文版权归属问题的声明;费用政策,即说明如何缴纳审稿费、版面费和投稿费等费用的政策;质量控制政策,即说明审稿流程和审稿方式的政策。首先,只有6种OA期刊OA声明,明确本刊为OA期刊,读者可以免费下载、阅读并使用本刊内容。例如,《经济学(季刊)》声明:“自2015年1月1日起,《经济学》(季刊)授权北京大学人文社科期刊网(PKU-OAJ)刊载全文,并在法律框架的支持下,提供OA的全文。”《图书情报工作》声明:“本刊决定,自本刊创刊起,对本刊发表的论文实行立即完全的OA出版。”[1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声明:“本刊面向非商业用途‘开放阅读’,请尊重作者的署名权等权利。”另外134种期刊只提供全文阅读下载,并没有OA声明或相关内容。其次,70种OA期刊有版权政策,均强调著作的专有使用权和独家权,并说明刊物与部分知名网站、期刊数据库和其他网络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作者投稿也视为授权该刊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合并一次性给付,如作者对著作权有保留,需在投稿时声明,该刊将另作处理。《管理评论》明确说明:“后,版权即属于编辑部所有(包括上网的版权)。”《当代中国史研究》提出:“本刊编辑部自之日起即自动享有该项作品为期一年的专有版权和使用权。”[17]《中国农村观察》明确说明:“凡向本刊投稿者,将视同已授权本刊编辑部专有使用和独家其所的著作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人文地理》提出:“后,本刊保留已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汇编权,并可授权第三方使用(如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等)。”再次,44种OA期刊有费用政策,主要有五种类型:(1)不收任何费用的期刊。这类期刊会郑重告知作者,该刊不收取任何费用,任何借该刊名义收费的均为诈骗。《中国农村观察》说明:“本刊对作者来稿不收取任何形式的审稿费、版面费。请作者注意甄别任何网站、组织或个人以本刊名义索取审稿费、版面费的欺诈行为。”(2)收取少量审稿费及版面费的期刊。《管理评论》《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审稿费100元,版面费100—600元不等。(3)不收审稿费,收取版面费,但版面费根据论文版面或是否为在校学生决定。《人口与发展》说明:“按照所占版面计算,平均约2500元。”[21]《出版科学》说明:“通过外审后最终录用的论文收取一定的版面费,收费标准为400元/版面,学生减半,即200元/版面。”(4)对非项目资助论文不收版面费,有项目资助的论文收取0-1000元不等的版面费,如《大学图书馆学报》。(5)使用在线投稿系统的期刊,通过系统告知作者费用情况。如《中国管理科学》《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最后,在质量控制政策方面,70种OA期刊有质量控制政策。绝大部分OA期刊采取匿名评审,通常有三轮评审,分别为编辑初审、专家复审、主编终审,最后确定稿件录用情况。《社会学研究》说明:“本刊采取匿名评审稿件及三审定稿制。”[23]

1.2我国学术期刊OA政策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

开放获取期刊与文章伦理问题探析

2018年5月,由科学,创新,贸易和工业部长组成的欧盟竞争力委员会(CompetitivenessCouncil)宣布,所有科学论文均应在2020年之前免费获得。会议认为,将研究开放给全球获得是“重复利用研究数据最好的可行办法,是朝向开放科学系统的一步”。开放获取(OpenAccess,简称OA)是开放社会研究院的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倡议(BudapestOpenAccessInitiative,BOAI)在2001年提出的,目的在于让公众不受限制地免费访问学术研究资源。开放获取主要有金色开放获取(GoldOpenAccess)和绿色开放获取(GreenOpenAccess)两种形式。金色开放获取是指在研究发表时提供即时、永久的开放获取渠道。作者可以通过将稿件发表在完全的开放获取期刊或者支持单篇开放获取的期刊上来实现。它具有任何人可立即访问最终发表的文章的优点,金色开放获取对人们如何重复使用您的作品基本没有限制(但他们必须注明出处)。作者需要预先支付文章出版处理费用。绿色开放获取是指除了出版商外,作者将研究文稿存档到其他在线平台或网页,如预出版平台。绿色开放获取文章的版权通*常保留在出版商或社会组织中,并且有特定的条款和条件决定怎样以及何时可以在存储库中允许公开访问该文章[称为“embargoperiod”(禁运期)]。在预出版平台,稿件只能存储某个特定版本,如果在同行评审后稿件有重大修改,预出版的文章将无法体现出这些修订。优点为作者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1.开放获取期刊作者的权利

开放获取期刊一般都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国际协议(CCBY-NC-SA4.0)”。在此协议下,作者的权利:

(1)可以分享本人出版文章的电子版资源;

(2)可以将本人文章打印下来用于非商业目的,比如作为讲座或课程的讲义;

(3)可以在文章出版后把本人未经编辑加工的终稿在个人或所属公司的网站上;

(4)可以在所属机构或公司内部使用本人的文章;

阅读全文

开放获取期刊与文章伦理问题

2018年5月,由科学,创新,贸易和工业部长组成的欧盟竞争力委员会(CompetitivenessCouncil)宣布,所有科学论文均应在2020年之前免费获得。会议认为,将研究开放给全球获得是“重复利用研究数据最好的可行办法,是朝向开放科学系统的一步”。开放获取(OpenAccess,简称OA)是开放社会研究院的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倡议(BudapestOpenAccessInitiative,BOAI)在2001年提出的,目的在于让公众不受限制地免费访问学术研究资源。开放获取主要有金色开放获取(GoldOpenAccess)和绿色开放获取(GreenOpenAccess)两种形式。金色开放获取是指在研究发表时提供即时、永久的开放获取渠道。作者可以通过将稿件发表在完全的开放获取期刊或者支持单篇开放获取的期刊上来实现。它具有任何人可立即访问最终发表的文章的优点,金色开放获取对人们如何重复使用您的作品基本没有限制(但他们必须注明出处)。作者需要预先支付文章出版处理费用。绿色开放获取是指除了出版商外,作者将研究文稿存档到其他在线平台或网页,如预出版平台。绿色开放获取文章的版权通常保留在出版商或社会组织中,并且有特定的条款和条件决定怎样以及何时可以在存储库中允许公开访问该文章[称为“embargoperiod”(禁运期)]。在预出版平台,稿件只能存储某个特定版本,如果在同行评审后稿件有重大修改,预出版的文章将无法体现出这些修订。优点为作者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1.开放获取期刊作者的权利

开放获取期刊一般都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国际协议(CCBY-NC-SA4.0)”。在此协议下,作者的权利:

(1)可以分享本人出版文章的电子版资源;(2)可以将本人文章打印下来用于非商业目的,比如作为讲座或课程的讲义;

(3)可以在文章出版后把本人未经编辑加工的终稿在个人或所属公司的网站上;(4)可以在所属机构或公司内部使用本人的文章;

(5)可以在会议中展示本人的文章;可以在第三方出版的其他出版物中使用单个图形或表格或文本摘录(最多250个字);

(6)可以把本人文章内容扩展写成书,等等。

阅读全文

新型城镇化建设金融服务研究

【摘要】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个依托区域所在地经济资源环境等重塑产业链的机会,而要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就需要资金的支持。本文提出利用资金导向引导新型城镇化的布局合理;推动面向产业链的金融支持定位及金融服务政策研究包括适合农业发展的新型生态农业城镇金融服务、符合工业基地产业链特色的新型特色低碳工业城镇金融服务、适合边境或水域的新型贸易城镇金融服务、适合旅游宜居的新型生态旅游城镇金融服务、适合矿区基地的新型低碳矿区城镇金融服务及适合少数民族聚集的新型民族城镇金融服务等;并强化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代服务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时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扶持,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持续发展动力;面向公共服务的金融支持。另外,还要建立完善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风险管理体系。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链;金融服务;生态农业城镇;新型低碳城镇

一、国内外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支持现状分析

城镇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的重新配置要求及信息化程度等息息相关的。而要让城镇真正起到为居民提供就业和保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就需要选择符合当地区域优势的产业链,由它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而要想让这个产业链得以充分发展,就需要投融资的活动。所以金融服务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国外不少学者都关注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他们大都认为通过对某些具体领域或行业的资金倾斜以引领相关产业,Kyung-HwanKim在其论文中阐述了在城市化进程中金融支持通过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融资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Stopher,PeterR在论文中说明金融向轨道交通项目的倾斜为城市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Cho,Wu和Boggess在论文中强调了金融业通过对土地投资与开发的支持促进了城市化建设[3]。新玉言在其书中分析了国外城镇化的基本模式:以西欧为代表的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主导型城镇化,此类模式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促进的局面;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放任式的城镇化建设模式也称英美模式,英国的城镇化过程形成和完善了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美国的城镇化过程是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城市扩展的;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工业后发达国家城镇化模式城市圈模式,日本城镇化是以大都市为核心的空间集聚模式来获得资源配置的集聚效益。韩国的城镇化是在政府的公共政策指导下以首都圈为核心的空间高度集聚;以拉美和非洲部分国家为代表的受殖民地经济制约的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模式,拉美国家的城镇化是过度城镇化的代表,由于只相信市场机制而放弃政府指导,实行土地私有制,结果导致大量失地农民到城镇使得城镇化水平远远超过了同期经济发展水平。非洲国家的城镇化由于城镇人口急剧增长而经济发展没有跟上去,导致就业率下降,出现了贫民窟甚至出现饥荒[4,5]。上述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说明了,需要实施多元化城镇发展道路,降低对资源和环境的危害,城镇化一定要有主导产业支持,要发挥政府在城镇化中的积极作用;应建立可持续的稳定的城镇建设投融资新机制,制定并实施完善的公共干预政策。所以政府的宏微观政策的适度引导是必须的。结合国外的城镇化道路,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吸引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不少学者提出要通过对某一领域或行业的金融支持如水资源建设项目资金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活动、企业投融资支持、居民生活方式的城镇化建设金融政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及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的现代化提供资金。Chang,Miao在论文中提出通过向水资源建设项目提供大量资金支持推动了城市化建设[6]。李黄衙玺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出一方面要通过开发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另一方面通过增大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支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7]。何静和戎爱萍认为针对存在的基础设施融资单一、金融支持不足等问题应该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如开发多元化的TOT和BOT等融资模式;建立城镇化金融服务和业务拓展体系;完善农村保险及农村要素市场化等[8]。李建华提出积极完善有利于金融体系建设的扶持政策如支持民营企业投资改制的金融机构及积极发挥财政的支持力度等、健全联动机制及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等政策措施[9]。熊湘辉和徐璋勇根据量化分析结果提出通过增加城乡一体化产业融合资金支持,加大金融机构对城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金融机构对城镇化的服务水平等途径以实现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10]。在应用层面,基于传统城镇化模式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在十八大上我国高层再次提出新型城镇化以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投资等问题。这些年全国先后对各种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行了探索,出现了一些新型城镇化模式如天津、江苏、成都、广东和浙江温州等模式。它们的共同性就是:工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农地向集约经营集中,村民向新型社区集中和土地有偿转让使用。最近,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等十多个部委参与编制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经完成。该规划将涉及资金投向全国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的建设。按照“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推动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围绕未来城镇化战略布局,下一步国家将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输油气管道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发挥其对城镇化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新型城镇化强调消费升级和城市智能化;城镇化将成调结构、经济再平衡平台;新型城镇化强调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统筹。

二、面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于产业链的金融服务定位

(一)利用资金导向直接或间接引导新型城镇化的布局合理

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城乡水、电、热、气、房及道路和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符合不同地域特点的产业园区建设、新能源利用率和新兴产业如节能节水节电等设施的布局等规划设计及建设的金融服务定位。另外,也要投入部分资金合理整治现有的田、水、路、林和村等综合问题。利用政府资金及政策主导,利用PPP项目、创业投资、科技金融及风险投资等市场引导产业结构合理、城镇建设规划合理、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小城镇、中心村和新型社区的规划合理、城镇软硬件配置合理。公共服务的金融扶植。对于新型城镇的公共服务领域如医疗和社会保障、绿化带的规划及建设、垃圾回收工程等在绿色生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中是相辅相成的,政府主导投入资金包括利用PPP项目在新型城镇建立比较大型的医院并建立社018年第11期下旬刊(总第715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11,2018(CumulativetyNO.715)区医院,同时部分吸收社会资金加入到医院建设中,这样为医学院的毕业生提供实习和工作的就业机会,同时还降低了当地居民就医的成本。

阅读全文

知识服务的科技期刊编辑信息能力

知识服务是一种提供以内容为基础的组织产出[1]。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量巨大而知识量小,更突显出知识服务的重要性。科技期刊作为自然科学科研成果的传播媒介,原有的信息服务已不能满足国家、政府、机构及科研人员对知识的需求,科技期刊应从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型,更加密切关注国内外科研环境的变革、国家战略发展中心的变化以及所在行业的发展规划,通过对科技期刊资源、技术、人员等的调整与整合,发挥科技期刊的知识管理能力,提高知识服务效益,提升科技期刊在科技发展中的贡献度[2]。期刊编辑作为科技信息加工者,通过将繁杂、无序的信息转化为系统知识体系(期刊),具有提供知识服务的天然优势,应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能力,以信息管理和组织能力为基础,以信息获取和检索能力为保障,深入挖掘信息价值,通过目标明确的信息组织形成知识产品、提供知识服务,从而契合时代需求,在完善个人能力的同时促进期刊影响力和贡献度的提升。笔者结合自身所在期刊(以下简称“学报”)的工作实践,从以下3个层次论述科技期刊编辑面向知识服务的信息能力,旨在启发同行、共同进步。

1信息分析和管理能力

对海量信息的分析和管理是知识服务的基础。信息分析指对信息高度敏感,能够准确区分、分类信息,对信息作出快速、准确的判断;信息管理指将信息分类和归纳,按照一定规则建立信息网络框架,构建知识体系,且对该体系进行动态更新。

1.1信息分析

科技期刊投稿的稿件中包含多个维度的信息,包括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层次和时间、地点、人员、基金等。学报编辑部在收到稿件之后,首先从以下几个维度对稿件信息进行分类:在研究对象维度,稿件研究对象的分布和出现的频度、密度,可说明哪个研究对象受到重视,为把握研究重点和热点的变迁提供参考;在研究领域维度,判断稿件在昆虫学或植保学的哪个领域开展,是昆虫生理、生态、生化、遗传、分类或者害虫控制、昆虫毒理、资源昆虫开发等;在研究层次维度,判断文章是简单现象描述、初步关联性分析、深入因果关系探讨或是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理论或技术等。此外,稿件中还包括时间维度信息,如:试验的时间、试验持续的时间;位置维度信息,如试验的地理位置、作者所处的省份和区域;人员维度信息,如参与试验人员分布、研究生数量以及各级专业科研人员的分配等,以及作者中是否有合适方向和能力匹配的潜在审稿人;基金维度信息,如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行业及社会团体等项目支持。

1.2信息管理

将稿件中原始、新颖的信息构建结构化文档,根据上述1.1中分析出的特征对来稿中信息进行高度突出特征的标引,即在对来稿进行信息分类的同时完成对内容的语义化、细粒化的知识标引[3]。将这些结构化的基础性信息格式作为原生数据生成信息管理集约化平台,方便编辑部随时随地、有针对性地获取关联数据,使得编辑部不仅对信息有充分把握和敏捷反应,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扩展功能;通过与第一手信息的密切关联,把握研究领域发展的脉络,及时发现新的创新点,为知识组织提供思路。在信息系统搭建的基础上,在单维度的信息间建立起联系,形成立体、网状、互相关联的网络框架,构建知识体系,并在日常工作中保持该体系的动态更新。同时,建立审稿人实时信息管理系统,对审稿人的基本信息如研究方向、单位、年龄、学历、学位等的掌握之后,持续追踪其研究方向、团队情况、团队核心成员情况、研究兴趣点转化等。审稿人作为科技期刊维持运营的中坚力量,代表研究领域方向最活跃的智慧力量,从信息组织角度对审稿人管理,可组织目标清晰的知识产品,或面对突发事件时可及时地沟通、联络,提出解决方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