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财政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绿色财政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绿色财政

略论绿色财政的发展

作者:刘玉红 单位:阜阳市能源交通投融资管理中心

一、绿色财政概述

目前学术界对于绿色财政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但一般而言,绿色财政是指政府机关在市场经济的指引之下,将自身置身于社会管理者的角度来对整个社会方面的需求给予财政方面的协助,以促进社会公共活动的顺利进行。事实上,提出绿色财政理念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环保、健康、可持续发展等与人类生存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全新概念引入到财政建设当中来。因此,绿色概念可使政府的财政工作更为健康,从而得到社会大众的全面支持,最终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绿色财政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进行考虑,首先就是时间方面,这需要体现出财政工作需要既考虑当下,又考虑未来;其次是空间方面,这也即促使国家经济的增长需要充分意识到环保的作用;最后是需求方面,也即绿色财政需要综合满足现实与未来多个层次的需求情况。

绿色财政的理念涵盖了收入、支出、转移支付、采购及管理等多个内容。就绿色收入而言,这代表着政府机关必须确保自身行政职能的实现,并将实现职能与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为科学、健康、环保的绿色产品与服务相结合,从而获取绿色资金的支持;就绿色支出而言,其是与绿色收入想贯通的,即指自身所提供的社会化产品与服务需要具备绿色的理念;就绿色转移支付而言,也即指政府机构务必将生态建设工作深入进行,政府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将相当一部分款项用于经济社会的生态建设当中来;就绿色采购而言,是指政府所购买的商品与服务也要与绿色理念相融合,从而对企业进行绿色生产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就绿色管理而言,主要表现于政府将环保理念与财政管理相结合,从而确保将绿色深入到行政管理工作当中,而这也要求政府机构实施的强化相关的管理手段与方法。

二、绿色财政的作用

绿色财政无论对于宏观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微观企业运营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加强重视势在必行。总体来说,绿色财政的作用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绿色财政有助于我国工业生产趋于绿色化。工业的绿色化要求工业制造必须将节约资源及保护环境量大理念融入到工业生产当中。就我国现实情况而言,尽管工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并且有有相当一部分工业产业已跃居国际先进水平,但这些工业产业对环境所带来的污染也十分严重,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较大,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难以称作为绿色工业。事实上,绿色工业现已成为国际经济社会最为重视的发展方向,被称作是第四次的工业革命。因此,国家相关部门有必要从财政手段入手,对绿色工业进行支持与倡导,从而确保工业企业转型,保障绿色产品的生产,带动绿色经济发展。

阅读全文

节约型社会下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思考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上升,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提倡节约型社会的发展理念,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的形式得到人们的认可。国家实施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意识不到位、机制不完善、标准不完善、影响不大等问题,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一些解决措施也相继提出。文章致力于研究节约型社会中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实施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新税种;财政税收政策

1节约型社会的含义与意义

1.1节约型社会的含义

节约型社会指的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通过政府政策的下发、科学技术的引入、群众的思想教育等方式,鼓励人们有效地利用资源,降低资源的消耗,提升对环境保护的重视。[1]

1.2节约型社会的意义

节约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自然资源储备量巨大,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的占有率十分低下。社会发展不断加快,自然资源终将成为各个国家之间新的实力证明,因此,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社会资源的消耗尤为重要。低碳环保是新时期国家社会发展的又一个主题,自然环境的保护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节约型社会的提出刚好解决了保护环境的要求,不仅转变了人们只顾眼前利益的想法,还在一定程度上真正做到了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阅读全文

绿色经济发展下财税金融支持探究

摘要:绿色经济是我国在近些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兴经济建设概念,不仅可以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可以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推动绿色经济的不断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不断努力的方向。但是在开展绿色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切实的考虑到绿色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社会要求。因此,政府为了鼓励绿色发展,应该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同时还要加大财政方面的投资力度,以吸引更多的大型企业,能够更加积极参加到绿色经济工作建设中,从而为绿色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文章主要是针对绿色经济发展下财税金融支出的状况,做出了具体的分析,以此来为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绿色经济发展;财税金融支持;具体方案

目前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由于存在一些问题,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现阶段所发展的需求。由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只注重企业效益的发展,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环境污染的问题,将我国的传统经济转向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了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具有节能环保的特征,对于我国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要求,具有积极响应的作用,能够不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绿色经济发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同,虽然我国的绿色经济发展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成了绿色经济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因此,希望我国政府部门不断介入,促进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一、绿色经济的概念

每一种经济的发展模式首先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绿色经济发展也是主要以市场为向导,在传统经济模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这种经济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经济造成的环境污染。在我国的传统经济模式下很多企业的发展只谋求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造成了许多环境污染问题,而绿色经济发展不仅顺应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还不断让企业的发展过程更加积极健康[1]。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首先要遵循不断降低开发成本,在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使用新型节能技术。因此,绿色经济的整体发展是宏观层面的,需要政府部门不断的加强对于企业的引导,从而让企业的发展方向更加节能环保。相比于传统经济模式下高耗能的经济发展方式,绿色经济发展不仅能够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还能够缓解资源枯竭,为我国企业发展所带来的压力,能够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此过程中,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因此,这种发展方式能够不断促进我国各行各业的长远发展[2]。

二、财税金融在支持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财政金融对于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在我国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中,财政因素受到了多种多样的制约和阻碍。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阅读全文

推进生态建设的财税支持制度

财税政策在西藏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路径

由于环境保护属于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职能范畴,虽然一部分服务也可以让私人来提供,但基于公共产品的特殊属性,保护环境的重担必然落在政府身上,财政政策具有良好的促进效应。就西藏生态保护而言,西藏地方政府可以从税收、财政支出等多方面进行设计:

(一)通过资源税费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税费是对开采应税自然资源而征收的一种税费,开采应纳税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方面。通过征纳资源税费来调节资源开采数量,加大资源开采的成本,从而减少资源开采,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西藏自治区政府可以考虑对涉及西藏矿业资源、林业资源、水资源、草地资源等领域征收生态保护方面的地方税收或环境保护费。基于西藏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可以提高对污水处理的征收费用的力度,尽量培养居民爱护生态的意识。

(二)加大生态环境维护的力度构建生态屏障,保护自然环境重要的路径之一是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投资力度,建立一系列保护措施,如林业部门设立的守林人或草原维护人专项制度。这些工作的展开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只有以政府财政作后盾,才能建立一整套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所以,财政政策在加大环境保护的基础建设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建设,建立各级环境保护的专业队伍,才能使环保工作顺利进行。

(三)进行生态补偿,平衡各方利益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进行生态补偿,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具有平衡各方利益的作用。如在西藏实施农业面源污染专项治理工作,畜禽禁养、养殖污染治理、肥药双控等相关补助政策,河道整治、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河道清淤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补助政策;另外,可以放宽对环保企业的管制口径,加大对环保企业的补偿力度,从财政、金融等政策面上,积极引导生态绿色企业的发展,通过打造一批绿色特色企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帮助当地老百姓创收。

(四)引导西藏地区形成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树立绿色产业发展的理念只有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才可能最终实现生态西藏、和谐西藏的目的。生态意识的培养,需要作为一项社会公共产品来供给,需要财政资金进行专项投入,需要在西藏义务制教育体系中对学生从小进行教育,同时,西藏本来就有比较优良的保护生态的传统文化,如许多湖泊被西藏藏民族视为圣湖,不准捕鱼,不准污染等,这些好的习俗都应该传承。另外,财政部门可以出台绿色会计考核制度,引导西藏企事业树立绿色经营理念。

西藏现有支持环保建设的财税政策

阅读全文

金融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的思考初探

金融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对于我国实现“30•60”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调研发现,我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处于初始阶段,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本文结合发达国家和先进省份的经验,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要充分认识绿色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意义,二是要加快绿色金融数字化建设力度,三是政府部门需提供相应的财政贴息,四是相关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五是应拓宽绿色金融产品领域。

一、金融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全球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二氧化碳排放量日趋增多,全球因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气候异常现象日益严重。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庄严宣布,要达到“30•60”目标,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完成碳中和目标。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再增长,达到峰值后逐步下降;碳中和是指温室气体总排放量能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进行抵消,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2021年,绿色低碳发展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因此,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科学运用绿色金融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于改善我国甚至全球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完成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从总量上看,中国是全球碳排放大国,占全球碳排放总额的28.8%。但是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只有30年。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了主要目标:到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十年实体经济需要进行一场持久且深入的“去碳化”转型。而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如何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金融面临的环境风险有哪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二、金融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的现状

绿色金融的定义是为助力改善环境、应对气候变化、节约资源等经济活动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具体主要体现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领域。近年来,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绿色信贷方面,截止2020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11.95万亿元,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同比增速为16.9%。2020年新增1.73万亿元,占信贷总规模的比例为6.88%,较2019年末提升了0.2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我国绿色信贷主要投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绿色贷款的比重为30.3%;其次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绿色贷款的比重为29.4%。绿色债券方面,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对于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仍保持高位。截止2020年末,我国境内外绿色债券的累计发行量居全球第二位,当年发行2786.6亿元,累计发行11313.7亿元。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发展迅猛,处于全球前列,但绿色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仍有较大上升空间。一是分类别看,绿色金融发展不全面。当前,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占我国绿色金融总量的比重达到了97%,而其他绿色金融产品仅占3%,绿色基金、绿色股权融资、绿色证券融资均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二是分地域看,绿色金融在全国各地市发展不均衡。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仍然是沿海城市和部分省会城市发展较快,三四线城市发展进程缓慢。三是分主体看,绿色金融主要集中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占比较少。如岳阳辖内法人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品种较为单一,仅为绿色信贷业务,未涉及绿色债券、绿色信托。且绿色信贷业务规模较小,截止2021年9月末,岳阳辖内法人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为1.4亿元,占法人各项贷款总额的0.34%。

三、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多数企业低碳转型观望情绪较浓,融资需求不足

阅读全文

中国成为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沃土

由中国国际商会、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中国财政学会和亚太金融论坛共同主办的2021年亚太金融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中国贸促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会长高燕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本届论坛设有“‘双碳’目标下亚太地区的投资机遇”“保险与社会经济发展”“证券市场的开放与区域融合”“绿色金融助力‘碳中和’”“数字化与金融”“信用体系与数据安全”等议题,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数字”“创新”“绿色”成为论坛讨论的热词。

一、创新是金融活力的源泉

高燕在致辞中表示,亚太地区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合作最活跃的区域。去年以来,亚太地区在合作应对疫情、推进区域经济复苏等方面都充分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和繁荣精神,率先形成了经济恢复势头,也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重大贡献。“亚太金融论坛是亚太经合组织框架下的金融领域、公共与私营部门开展对话合作的机制性平台,也是各国工商界深入参与国际议题讨论,促进区域开放合作共赢的成功典范。”高燕表示,本届论坛以“共建创新包容的金融市场”为主题,寓意深刻,体现了当今亚太经济合作的内在需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成为引领亚太区域创新发展和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高燕指出,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健康、平稳发展,也是国家、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经济是机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尚希表示,创新是金融活力的源泉,也是金融能力的延展,在肺炎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复苏进程中,金融创新发挥着基础性、引导性的作用,支持了亚太地区经济率先形成恢复势头。在刘尚希看来,金融创新含义广泛,既包括金融业态创新,也包括产品创新、机制创新等。其中,业态创新主要与数字经济和科技金融相联系;产品创新主要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与金融开放相联系,要支持各成员的资本市场有序开放,推进区域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坚守金融信用和防范商业风险;机制创新主要与生态环境和绿色金融相联系,要推进成员方开展绿色债券、保险、信贷和基金等机制创新,促进财政金融协同,完善环境产品降税清单,推动能源向高效、清洁、多元化发展,实现绿色增长。

二、推进绿色金融发展

中国财政学会会长楼继伟表示,在今年7月召开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提出,早日战胜疫情,恢复经济增长,是亚太各成员当前最重要的任务,这也成为当前亚太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的“双基点”。为此,必须坚持开放合作,推动疫苗作为国际公共产品,坚持包容性抗疫,确保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共同守护人类健康美好未来。其中,财政和金融合作是提升包容性抗疫的重要手段。高燕表示,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金融业开放与合作,近年来通过实施一系列开放措施,中国金融市场已大幅放宽金融业外资股比限制,形成了包括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在内的一批示范性实例。“今天的中国已是世界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沃土。”高燕表示,在金融科技方面,中国的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日渐成熟,与金融产品和服务场景的结合也日趋紧密。在金融服务方面,中国正在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完善收入分配结构,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金融服务将以服务人民生活、服务实体经济为前提,不断优化服务结构,提升服务质量,不断畅通金融血脉,服务民生百业。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中国金融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亚太地区有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绿色金融发展是金融创新重要内容。在以“绿色金融助力‘碳中和’”为主题的全体会议上,参与讨论的嘉宾表示,中国已经进入了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的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此之下,最重要的问题便是绿色低碳转型,绿色发展需求越来越迫切,而服务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绿色金融也应运而生。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产品越来越多样化,不过,与成熟市场相比,当前绿色产品总体比较单调,而不同项目则需要不同期限的产品来匹配,未来政策需要继续发力助推绿色金融市场进一步完善。楼继伟表示,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在国际金融和地区经济上形成了一定的“负面溢出效应”。面对挑战,要坚持《2040年亚太经合组织布特拉加亚愿景》,建设开放、活动、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有效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利己主义的压力,把握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科技金融的机遇,遵循经济、金融的发展规律,坚持把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抑制负面溢出效应,全面落实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实现亚太地区经济金融的强劲、平衡、安全、可持续与包容增长。

作者:周东洋 单位:中国贸易报

阅读全文

绿色建筑全过程管理现状探析

【摘要】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社会共识已经形成,绿色建筑相关管理制度正在完善。文章通过分析近几年来,各地绿色建筑全过程管理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及成功经验,对绿色建筑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挑战给出建议。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过程管理;现状分析;未来发展;推进建议

1引言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后产生的结果,它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必然结果[1]。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全过程管理是指在充分了解当地地形与环境的情况下进行建筑规划设计,监督管理施工阶段的能源消耗情况,运营时注意为用户提供舒适、健康的活动环境,还要保证建筑拆除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2013年4月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了第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2],该会强调加强管理,全面提升绿色建筑质量。2017年党的也首次提出了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明确了“实施绿色建筑全过程质量提升行动”,也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正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包括绿色建筑全过程质量提升、绿色建筑区域协同能力提升、绿色建筑建筑审查监管能力的提升、绿色建筑运营管理能力的提升、绿色建筑技术方面的改进等。

2发展现状

我国的绿色建筑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不论在技术措施、评价标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方面,还是在创新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绿色建筑的数量也成倍增长,但因为起步较晚,和发达国家在发展理念、技术措施、政策制度等方面相比还是存在差距。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技术措施体系有待完善、“重设计、轻运行”、以牺牲舒适度换“四节”、市场参与机制及监管机制待完善等。

3问题原因及分析

阅读全文

我国绿色建筑经济论文

1绿色建筑生产企业面临的问题

1.1低碳要求带来的高成本

相对西方国家,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专业的从业人员比较少,技术比较落后,绿色设计费用相对较高,绿色建筑的建材产品种类不多,数量也比较少,国内没形成产业化。因此,要全面推广和实现绿色建筑需要非常高的成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及进口先进建材,这就直接提高了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

1.2外部性导致内部收益较低,外部收益不确定

绿色建筑所产生的公共利益既不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但是这部分收益是通过生产者以及消费者在绿色建筑当中进行绿色设计以及使用绿色建材所产生的,因此,绿色建筑的外部性导致生产者的内部收益降低,且公共收益也要在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难以将其进行量化。

1.3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因素较大

绿色建筑的初始投资成本比较高,而高成本投入势必要转嫁给消费者,形成绿色建筑价格的上行。而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银行银根紧缩,刚性需求客户都难以获得贷款,房产需求受到严重的打击,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难以回笼,增加投资无疑成了开发商的难题;另一方面,国家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价上行的风险,房地产价格走势很不确定。在这样的环境下投入高成本是否能够成功转嫁增量成本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从而迫使大多数的开发商不会选择绿色建筑开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