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绿地教学设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工作过程导向的园林植物环境课程设计
[摘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基于这种教学模式,对中职园林绿化专业的园林植物环境与调控课程设计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计;园林植物环境与调控
园林植物环境与调控是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园林绿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根据园林行业完成中等职业学生就业岗位典型职业活动所需知识、能力整合的基础性核心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奠定基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掌握园林植物环境因子的测定方法和技能;掌握园林植物环境的调控方法;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规范操作意识和认真细致的工作精神。该课程理论性较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如何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领会该课程的重要性,能够主动去探究学习,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不断的尝试与创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在自主与合作的环境中以真实工作情境下的“任务”为驱动,通过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培养技能,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竞争力。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程学习单元设计依据《园林绿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园林植物环境及其调控课程标准》,基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念,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出发,将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园林植物环境因子的测定与调控”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法组织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具体体现如下。1.本教学设计在整体内容构架上,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体现行动导向的教学特点。2.按照行业标准以及毕业生面向职业岗位要求设计教学单元,充分体现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通融、与岗位技术标准相对接,突出实用性。3.以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以基本理论知识为支持、以拓展性知识为延伸,将理论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置于实际情境之中,突出工作过程能力的培养和经验性知识的积累。4.在学习方法上坚持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始终把自己放在引导者、参与者、服务者的位置上,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教学设计思路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探究
摘要:园林规划设计是高职园林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课程基础知识宽广、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能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本文分析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并将实践教学作为实现课程培养目标的载体进行了实践教学设计,总结了实践教学方法,以期为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高职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对园林类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1]。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园林类就有园林工程技术、风景园林设计、园林技术、环境景观设计等多个专业。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理论基础宽广、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该课程作为这些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体现这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2-3]。如何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提高本课程,乃至这些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的关键。
1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就业创业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能满足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课程培养目标应对应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4]。园林类专业与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相关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园林设计类岗位和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类岗位,其中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类岗位就业人员为园林类专业毕业生的主体,园林设计类就业岗位较少。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园林类相关专业为例,从事园林景观设计类相关工作的毕业生比例不足7%,从事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类岗位的毕业生比例超过50%。通过分析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发现,除了不再从事园林类工作的毕业生以外,每个就业岗位的毕业生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园林设计知识与能力。例如:从事施工工作的毕业生,需要具有识图、审图、根据现场环境特点完善图纸内容、自行设计没有详细图纸的小型场地的能力;从事植物栽培养护的毕业生也需要有园林美学知识,以便在苗木的整形修剪、种植移栽等工作中保持并提升园林植物的美感;在苗木销售中也需要运用很多的园林设计知识,以便更好地推销产品。因此,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均对园林规划设计能力有所需求,只是对设计能力的需求程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针对以上就业形势和就业岗位分布,通过归纳总结,将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分为3个层级。第1层级是读图识图、按图施工的能力。要求每个学生在看懂园林工程施工图的基础上理解园林景观设计图,理解设计意图,能够在未来的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准确表达设计意图。第2层级是施工现场随机应变的能力。园林工程施工受到场地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造成实际场地环境与图纸环境经常出现差异,难免需要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结合场地特点,在尊重原有设计和施工规范基础上进行设计调整,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具有较高的园林规划设计能力,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第3层级是独立设计能力。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知识和较好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小型园林绿地和规划布局景观设计。其中,第1层级是对合格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员基本能力要求,第2层级是对合格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素质能力要求,第3层级是针对少数从事园林设计类工作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而言,就是培养学生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能力,根据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为目的,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进行设置并提出体现技能要求的工作任务,建立“课程—模块—课题—任务”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结构,按照“设计任务—分析任务—分解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任务”的“五步教学法”组织实施园林规划设计实践教学。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探究(4篇)
第一篇:开放式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摘要:
对风景园林专业本科二年级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实施教学改革,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基于开放式教学模式,逐步建立项目教学示范课构架,实现课程设计内容多维度、教学相长、重视设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等多方面转变,综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设计能力。
关键词:
开放式;项目教学;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2016年1月29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名单,伴随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要求的提出,风景园林学科未来的发展仍以推动城市生态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升城市宜居品质为主。作为学科内的主干课程,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以及实用性强的特征。为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结合教学改革研究及教学经验,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以项目教学为主体框架,构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
1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是园林专业教学改革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年来对于园林设计的教学改革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文章通过阐述园林设计课程的特点,分析信息化下园林设计教学原则,对信息化下园林设计教学改革策略进行探究,旨在为园林设计课程教学的有序开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信息化;园林设计;教学改革
在面临园林设计教学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当下,务必要明确认识到,以往培养园林人才的教学体系即便收获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俨然难以满足信息化下园林发展对其专业人才的需求[1]。由此可见,对信息化下的园林设计教学改革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园林设计课程概述
园林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并非一门独立的系统科学,而是与诸多学科知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而表现出一定的综合性、知识性等特征。对于园林设计的课程结构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有设计方面相关的基础理论。(2)与园林设计相关的经典案例。(3)一系列园林设计项目或与实施项目相关的拟定实践内容。(4)与园林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及针对各个环节的系统评价。而对于园林设计课程教学目标而言,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园林设计有助于学生形成理性思维方式,并使学生掌握一系列专业技术方法,进而依托艺术手法对各式各样的美学内容予以呈现。(2)园林设计课程教学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空间环境设计、科技与人文相互融合等方面的内容。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背景下,结合现阶段社会发展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对于园林设计专业人才有着极大的需求。唯有依托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方可确保园林设计人才满足专业和社会发展需求。
二、信息化下园林设计教学改革原则
1.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丰富性。园林设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当遵循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丰富性原则。课程种类涵盖全面系统培养的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两大类。其中,专业课程中应当推进技术基础类、艺术基础课等学科基础课程的有效相融,推进园林设计类、理论类、资源类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有效深化,再结合园林设计的专业方向课程,推进专业选修课程的有效设置,达到丰富园林设计课程体系的目的。2.专业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在21世纪信息时代背景下,园林行业中分工进一步细化,城市化发展对园林设计专业人才素质提出了越来越严苛的要求。园林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强调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紧扣社会发展形势,基于岗位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协同开展专业理论学习及教学实践训练,增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划分成多个不同教学环节,诸如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实践教学等。3.实践教学环节的针对性。对于园林设计的实践教学,学校应当与社会企业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推进专业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充分结合,构建专业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利互动关系,推动学生基本专业理论、综合专业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建立起理论与实践相融的园林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园林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成果应当充分结合社会岗位需求开展调节,依据地方一系列企事业单位园林部门、园林施工方、市政工程设计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开展园林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改革论文
1课程设置
1.1 课程定位
1.1.1本课程针对就业岗位与能力目标要求制定教学任务。
针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设计员、绘图员、助理景观设计师岗位),分析各类设计单位和园林工程公司对学生在设计方面的要求,制定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通过此课程的实践和教学,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研究园林规划和设计的基本能力,初步了解园林规划和设计的特点和思维方式,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园林规划设计中的经济技术问题,掌握各类园林设计项目的分析和设计技巧,具备设计中小型园林绿地的基本技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力、综合设计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培养独立进行各类景观设计方案图纸的分析理解能力,识图能力,为园林施工技术类课程做铺垫,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1.1.2本课程既是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前导课程为《美术基础》、《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园林设计初步》、《园林树木与花卉学》等专业基础课,后续开设的课程有《计算机园林设计》《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专业课和实践课等。《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本专业一、二年级教学的核心主干课程,既是对前期各个课程的综合应用与演练,也是系统学习园林规划设计方法、技术要求与设计技巧的教学过程,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教学环节。
1.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植物造景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园林植物造景实践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丰富的植物知识,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探讨了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及在该课程中的应用现状,结合互联网技术的特点,根据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植物造景;实践;教学改革
1互联网技术在现代教学课程体系的意义
在互联网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学课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仅能提供手机APP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基础专业知识,同时能提供在线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国内外优秀的学习案例,还可邀请名师对方案设计进行在线点评,教师也可结合互联网技术教学信息,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
2植物造景实践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植物学知识薄弱,对当地植物了解相对较多,对其它区域植物了解较少。园林植物造景实践的前提是学生能够熟悉各不同区域主要园林绿化树种的形态、习性以及应用,而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树木学、花卉学知识储备不够,部分同学虽然能够识别植物,但对其应用了解较少,导致最后的设计方案落地性与可实施性不强。(2)软件设计表达不够科学。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为植物学、园林植物等相关专业,授课中很难利用电脑绘图完成具体教学,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往往又与植物造景课程缺乏衔接性,学生虽然了解基本绘图技法,但对种植设计图的规范性缺乏了解,具体表现在:植物的规格大小、植物的具体表现形式等不够科学。(3)传统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在教学内容上,植物造景课程体系虽然介绍了各地植物造景以及不同绿地类型的植物景观设计手法,但学生难以结合实际场地进行方案设计,理论运用性不强,学生对场地内地形地貌缺乏合理的解决措施。
3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植物造景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园林与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用途
摘要:目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专转本教育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基础知识体系、实践教育体系衔接不够完善的问题,导致专转本人才培养特色不够鲜明。以园林专业为例,提出制定职业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个性化的园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搭建“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等方法途径,以实现应用型园林专转本专业与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高职教育;应用型本科;园林专业;技能型人才
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其中提出了要系统构建从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体系,以满足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需求,服务一线劳动者的职业发展需求。这对高职学生在继续深造、提升学历的需求上提供了一条路径。专升本大学生一般在完成3年专科教育后,通过参加各省的统一考试,升入普通本科院校继续学习2年。专升本人才培养是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向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升华,培养的人才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还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综合应用、创新创造能力。由于各高职学校专业划分较细,专升本学生生源背景、专业背景不尽相同,如果完全按照统招本科阶段大学生设置的培养模式去培养专升本大学生,显然不科学。因此,需要本科高校积极研究制定针对专升本大学生的培养策略,这样才能提高专转本学生的培养质量。现以园林专转本专业为例,对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衔接状况进行探索与分析。
1应用型园林专业专转本人才培养与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
以江苏省为例,到2020年,全省共有40余所高校招收专升本,招生人数达1.3万人,其中对园林专业招生有2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共100人左右。调查各高校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目前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1应用型园林专转本专业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没有有效衔接。目前,大多数园林专升本教育基本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向普通高等教育看齐,并未办出园林专升本高等教育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人才培养目标没有针对性,忽视学生高职阶段学习。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没有深入思考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区别与联系,导致园林专业专转本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没有特色[3],与普通本科人才培养混为一体,专转本学生高职阶段的实践技能专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等方面大多沿用统招本科的模式,实践技能的培养也没有进行有效衔接,园林专转本人才培养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还造成大量课程重复、教学内容重复、园林专业知识体系断层缺失等问题。
1.2生源多样化,应用型园林专转本专业与高职教育基础知识体系衔接不完善。目前,江苏省专升本招生按专业类进行,而非同专业生源培养。以金陵科技学院近4年的园林专转本招生表明,生源学校平均15所,生源专业分布在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工程造价、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园艺等近10个专业,一个班级40人,只有1/3左右的学生原专业与本科园林相关,大部分学生来源于建筑、工程管理、装饰工程等专业(表1)。学生的专业背景差异大,高职阶段知识体系、课程学习复杂,普通园林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难以解决这一问题,难以保障专转本人才质量的提升。
职业能力培养的《园林制图》 课程改革
摘要: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在总结分析高职《园林制图》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园林制图》课程改革思路,并予以实施,收效明显。
关键词:园林制图;教学方法;考核评价;职业能力
高职园林专业主要培养适应园林设计、施工、养护等岗位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园林制图》课程作为园林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识读、绘制园林图纸能力和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制图》课程团队在总结分析园林制图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的改革思路,并予以实施,收效明显。
1教学现状
1.1学生缺乏专业认知,不能迅速适应课堂教学。按照高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园林制图》课程通常安排在大学第一年第一学期开设,这一时期学生并不了解园林专业的相关知识,也没有园林设计和工程施工实践经验,所以对全新的专业知识和抽象的园林图纸往往无从入手,很难快速适应课程教学。
1.2课程目标不够明确,课程内容繁多不适用。课程教学以几何作图、投影、透视、轴测生涩理论概念为重点掌握内容,偏离职业岗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多而杂,且偏离企业岗位需求,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以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1.3课程缺乏教学设计,训练任务实践性不强。教师通常以教材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无法满足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需要,授课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不能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实践训练中常采用虚拟项目,规范性不强,学生训练重点在形式和表现方法上,无法满足实际岗位工作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