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论文评审意见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
1.不准由“第三方”论文。科技工作者应自己完成论文撰写,坚决抵制“第三方”提供论文服务。
2.不准由“第三方”。科技工作者应学习、掌握学术期刊投稿程序,亲自完成提交论文、回应评审意见的全过程,坚决抵制“第三方”提供服务。
3.不准由“第三方”对论文内容进行修改。论文作者委托“第三方”进行论文语言润色,应基于作者完成的论文原稿,且仅限于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完善,坚决抵制以语言润色的名义修改论文的实质内容。
4.不准提供虚假同行评审人信息。科技工作者在学术期刊如需推荐同行评审人,应确保所提供的评审人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真实可靠,坚决抵制同行评审环节的任何弄虚作假行为。
5.不准违反论文署名规范。所有论文署名作者应事先审阅并同意署名,并对论文内容负有知情同意的责任;论文起草人必须事先征求署名作者对论文全文的意见并征得其署名同意。论文署名的每一位作者都必须对论文有实质性学术贡献,坚决抵制无实质性学术贡献者在论文上署名。
本“五不准”中所述“第三方”指除作者和期刊以外的任何机构和个人;“论文”指论文署名作者未亲自完成论文撰写而由他人的行为;“”指论文署名作者未亲自完成提交论文、回应评审意见等全过程而由他人的行为。
学术期刊同行评议新趋势
1665年,PhilosophicalTransactionsoftheRoyalSociety的编辑首次引入了同行评议模式。作为一种学术评审的方式,同行评议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学术交流和科研进步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近年来,国外的同行评议无论在理念还是方式上,都出现了许多创新,包括针对评议不透明问题采取的开放式同行评议,独立于编辑部进行“”评审的同行评议外包模式,以及旨在激励审稿人积极性,记录和认证审稿贡献的同行评议信息平台的使用和推广。本文简要介绍有关同行评议模式的新进展,分析其特点和优势,以期对国内期刊编辑更好开展审稿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1趋势一:公开透明的开放式同行评议方兴未艾
传统的同行评议,广泛使用的一般是单盲和双盲两种评审方式。单盲审稿是审稿人知道作者的姓名和单位等信息,而审稿人相关信息对作者保密。双盲审稿则是审稿人和作者都互不知道对方的信息。无论是单盲和双盲,审稿人以及审稿信息对作者都是不透明的。审稿由期刊编辑主导,期刊编辑决定将投稿给哪几位评审人,审稿人返回评审意见后,再由编辑将不同评审人提交的审稿意见进行整理后反馈给作者。信息的不对称,很容易在作者,编辑,评审人之间产生不信任感。作者在收到自己不认可的审稿意见时,有可能怀疑是因为评审人与自己有利益冲突或对自己存有偏见;编辑在收到作者针对评审意见修改后重新提交的稿件后,认为再次送给之前的评审人核查是否评审人给出的问题和建议都已落实是非常必要的,这其实也折射出编辑对作者的不信任。不同的评审人对同一篇论文有可能评论相左,有的持肯定态度,有的给出了否定的意见。这种情况下,编辑会再次送审,根据第3次或第4次的评审意见决定拒稿或录用,无论是拒稿或录用,都会与前面的审稿意见之一相悖,由于审稿意见不透明,再次送审的评审意见并不为前面的评审人所知,因而也会导致审稿人对编辑产生不信任感。由此可见传统的评议模式中,很多问题都是因为信息的不透明。有别于传统审稿,开放式同行评议的最大特点在于透明。作者知道评审人的身份和信息,审稿信息也是透明的,不仅作者和编辑可以看到,其他的评审人也可以看到。作者可以和审稿人实时互动,审稿人之间也可以互动,就别的评议意见自由发表意见,并进行交流和讨论。最早的开放获取出版商BioMedCentral旗下的很多BMC系列期刊采用的就是透明同行评审的方式。比如BMCMedicine,该期刊的作者和审稿人都互相知道对方的身份。评审人会对审稿报告签名,审稿报告和作者对审稿的回应会跟随着文章同时发表。所有的读者都可以看到审稿信息及作者的回应。201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RandySchekman创办了一本刊物eLife,该期刊不同审稿人的信息也是公开的,评审意见直接在网上可见,评审人可就别人的审稿意见发表评论,审稿人之间可以互动。审稿流程中,让审稿人在网上进行讨论,然后给出统一的审稿意见。编辑根据审稿意见直接评估修改版质量,不再送第二轮外审。有别于过去冗长的评审过程中作者-编辑-评审人之间繁琐的转换和传递,开放式评议过程节省了作者时间,审稿流程得以简化。法国科学院的ComptesRendus系列期刊中的ComptesRendusGeoscience期刊从2013年开始,尝试了一种新的审稿方式,在作者投稿之前首先对其论文进行审查,并指定某位期刊主编/副主编来处理其稿件,然后向该刊提交简短的预提交版本。作者事先自己推荐4名审稿人,并征得他们对其论文进行审查的意愿。若该刊主编/副主编接受了作者预提交的版本,并认为作者推荐的审稿人合适,接下来的审稿会由作者直接联系评审人完成。作者直接向这2名审稿人提交论文全文。评审意见也由评审人直接向作者发送。作者如果决定按照审稿人的意见修改论文,向期刊编辑部提交论文时,除了审稿意见和针对修改意见的说明,还必须包括审稿人审阅的初始版本和按照审稿人意见修改后的最终版本,后者需清楚标明所有的修订痕迹。该刊最终出版的论文中作者会致谢列出审稿人的姓名。编辑部将论文的最终版本和作者对审稿意见的详细答复发送给审稿人,以供其参考。除了上述出版前的开放评审,还有出版后的开放评议,典型的是PubMedCommons的开放评论,它是PubMed2013年推出的类似论坛的实名用户评议平台。文章被PubMed收录的作者都可实名注册成为会员,会员可接受邀请加入PubMedCommons平台对PubMed收录的2000多万篇出版物进行开放的、建设性的评论。会员可发表,回复评论,还可将评论分享到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媒体。
2趋势二:独立于出版商和作者的第三方同行评议机构出现
独立于出版商和作者的第三方同行评议机构可以被称为外包式(Portable)评审公司,它不是出版商,但可以完成同行评议。这种公司独立接受作者的投稿并完成同行评议,然后根据评议结果向作者推荐投稿期刊,或向相关期刊推荐作者论文。简单而言,可以这样理解国外独立式同行评议机构创办的初衷:既然作者认为评审周期长,出版商主导的评审有可能存在不公正现象,同时出版商也会面对审稿难,评审意见前后矛盾,重复审稿等难题,那就交给我们第三方好了,我们可以帮期刊编辑省去找审稿人的精力和时间。中立于作者和出版商的第三方立场,是否可以提供更加客观和公正且有效率的同行评议呢?目前有几家代表性的独立同行评议公司。一个是创办于2012年的Rubriq,是美国公司ResearchSquare的分公司,创办者是ShashiMudunuri和KeithCollier.Rubriq。其客户可以是期刊出版商,也可以是作者。它的审稿流程是:作者提交文章到Rubriq后,Rubriq首先会进行初筛,进行文章等筛查;然后每篇文章分配三位评审人进行评审,系统评审实行双盲制,公司给评审人提供的评审打分表非常的标准和细致,评审人对评审论文在选题新颖性、表达质量和科研质量等三方面进行打分,并按照要求提供规范的评审报告,给出综合得分;最后,公司根据评审得分向作者推荐合适的期刊。公司向作者收费,一篇文章大概700美元,其中100美元交给审稿人。另一家是创办于2013年的AxiosReview,创办人是美国的TimVines,这是一家非营利独立机构。它的审稿流程是:作者将论文发给Axios,并提供4个自己想要投稿的目标期刊;Axios的学术编辑挑选审稿人;审稿人评审论文,并检查目标期刊是否合适,审稿是单盲制;Axios编辑根据评审意见决定要联系哪个期刊;询问合适的目标期刊是否对论文有兴趣;作者修改论文然后投稿到有发表意愿的期刊。该公司同样是向作者收费,但只是在文章录用后才收费,每篇文章250美元。评审人没有收入。Axios拥有一群水平很高的编委会,由编委会的成员严格审查作者的稿件。候选期刊尽管是由作者提出的,但如果Axios的编辑觉得投稿与目标期刊非常不匹配,可以建议作者修改,然后Axios的编辑负责去联系合适的期刊。尽管由于种种原因,Axios在2017年3月1日已经正式停止“式”的同行评议业务,但它的负责人声明“Axios的评审非常有效,其评审过的文章,被作者感兴趣的期刊接收的比例提高到了85%,超过一半的文章不需要再进行评审就被接受了。”另外一家公司PeerageofScience创办于2011年,芬兰的Janne-TuomasSeppanen,MikkoMonkkonen和JanneKotiaho为创始人。不同于前面两家面向作者收费的模式,PeerageofScience对作者免费,只向期刊出版商收费。它的评审流程:首先作者上传论文,并自由设置审稿的截止日期;第二步,审稿人收到稿件推送,自行选择感兴趣的投稿;第三步,审稿人之间互评其他审稿人提交的审稿报告。第四步,订阅PeerageofScience的期刊编辑可以实时查看审稿过程并且给感兴趣的稿件作者发送出版邀请。
3趋势三:旨在认可审稿人贡献的同行评议信息平台受到关注
Publons创建于2013年,创始人是来自新西兰的AndrewPreston博士和DanielJohnston.其创始初衷是让广大科研人员分享、探讨和获得同行评议的认可并激励参与评审学术研究。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同行评议信息平台,只要科研人员在平台上注册自己的账号,Publons可以一键生成个人审稿报告帮助审稿人记录自己的审稿行为,并使其获得学术期刊的公开认可。2017年6月被科睿唯安公司收购。并购仪式上,科睿唯安首席执行官JayNadler表示:“在短短5年内,Publons开发了全球最大、最值得信赖的审稿人发现工具,收购Publons表明我们致力于为研究者、出版商、研究基金和学术机构开发权威的独立于出版商的客观平台,从而让参与同行评议的专家获得应有的认可。截止2018年4月,已有来自全球超过33万的学者注册使用该平台,来自25000种期刊超过180万条审稿记录被公开认可。近2000种期刊成为其官方合作伙伴。Publons平台设有排行榜,对排名前3名的审稿人和一些特定领域和机构中的顶级审稿人进行奖励,包括软件使用权、免费或折扣使用Mendeley网站(文献管理和社交网站)和GitHub平台(管理软件及代码托管平台)服务等。为进一步激励评审人的积极性,让评审人通过积极参与审稿获得学术荣誉,Publons还为科研人员提供各种学术证明,如Publons同行评议奖章等,目前,国外有很多著名科研单位在对科研人员进行工作评价和职位晋升时,都要求申请人把过往的审稿报告作为其学术贡献指标之一。著名的出版商Elsevier作为全球影响力最大的期刊出版商,其旗下的期刊数量众多,其中有很多影响因子高的知名期刊,其拥有的作者,同行评议专家在相关领域都有卓越的表现。同样因为欣赏“同行评议需要认可和激励”的理念,Elsevier也研发了审稿人认证平台(ReviewerRecognitionPlat-form)。在2014年推出的Elsevier审稿人认证平台测试版中,Elsevier出版社旗下约40种期刊的审稿纪录都可以自动添加,并将逐步添加更多期刊的审稿信息。非Elsevier期刊的审稿纪录,只要评审人愿意,也可以手动添加进该审稿认证平台,作为审稿人所有审稿行为和结果的全面记录和认证。Elsevier审稿人认证平台可以让审稿人追踪本人5年的审稿记录,与Publons平台一样,审稿人可以选择公开或者保密自己的审稿意见,但无论是公开还是保密,Elsevier审稿人认证平台根据审稿人的审稿数量给审稿人颁发“已认证审稿人”(recognized)或“杰出审稿人”(outstandingreviewer)的奖章、审稿历史报告、确认证书和Elsevier网店折扣等。
农业推广论文质量问题研究
本文作者:王文君 上官新晨 徐明生 杨武英 周志娥 单位: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1999年设置的一种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新的专业学位,它是对全日制农科研究生教育的一种补充,我国部分农业院校从2000年开始招生。其目的是根据特定职业的需要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对于我国的“三农”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具有直接的关系和重要的意义。因此它与全日制研究型的研究生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且由于农业推广专业学位处于初创阶段,在培养过程中也必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的特点进行了说明,并对我国农业推广专业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特点
由于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在生源、入学方式、学习方式、培养目标等方面与全日制农科硕士有很大的差异,这也决定了它有自己独特的培养特点。主要有:(1)自由性较大。大多数在职研究生都为单位上的技术、管理骨干,工作较忙,必须在自由的时间中进行学习,其自由性较大;(2)年龄跨度大。同一届的学生年龄相差很大,造成了他们的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别,我们发现我校的学生年龄最大的50多岁,最小的只有20岁;(3)专业对口性较强。对于推广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一般都是本着“干什么,学什么”,具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的,在我校就存在着许多选修课程的开设都是根据学生提出的意见进行综合而成的;(4)学习方式不同。相对于学术型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在校课程学习时间一年至一年半而言,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在校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半年,时间更短;(5)学历结构差别大。从目前的招生情况来看,有些学生是本科毕业,有些则是大专毕业,还有的是中专毕业后通过函授获得大专文凭,这样就决定了他们的知识层次存在较大的差异性[1]。
二、我国农业推广专业学位论文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针对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和特点,全国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委员对农业推广专业学位制定较为统一的培养方案及教育管理制度,如全国的农业推广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相对固定,注重实用性,整体性、综合性[2]。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设立的目的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根据该目标,其论文的质量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综合应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难度和工作量;是否提出了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所提出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能否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评审的基本要求。从这些基本要求出发,农业推广硕士主要培养的是“实践型”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有别于我国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论文评审的基本要求。但从目前存在的现状来看,在培养目标上,两者有着明确的区分,但在论文评审时,却存在着两者论文评审要求混淆的情况,有许多学校,特别是许多地方院校没有明确的推广专业学位的论文评审条例和要求,严重制约了推广专业学位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如何把握学位论文的开展和写作。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选题过于学术型。从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和培养目标看,是为了培养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其本质特征是“实践型”。但目前大多数学位论文还是以学术型为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部分学生为本科学历,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也较强,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认为应该从事学术性论文的研究;部分指导老师具有较多的研究课题,需要学生参与并通过学位论文来完成;还有一部分是因为第二导师也是从事科研工作,这样也会导致学术型论文的比例偏高。李占华等[3]报道,该校2005年前通过答辩的农业推广硕士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有69.7%为学术型论文。我校目前获学位的论文中也有近70%为学术型论文。
期刊编辑撰写论文修改建议的要求
修改建议是编辑、作者、审稿专家三者智慧的结晶,编辑对文稿的理解、质量评价、修改要求,对作者修改能力的预判,审稿专家对稿件学术质量的评价都要融合在修改建议中,这也把三者紧紧联系在一起。撰写好修改建议有难度,要做的事情很多,以下几项应是基础。
1正确理解修改建议的含义
建议不是意见,更不是指令,从字面理解“建议”是一种软约束,受众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还可以提出不同见解供双方讨论;但其实质内容则要强化照此办理的编辑意图。“建议”的含金量全在说理,编辑要在建议的形式下用最简练的语言列出充足理由说服作者照此办理,这是撰写修改建议的难点之一,也是对编辑的才华和责任心的一种考验。
2将论文的修改权归还作者
编辑修改建议的立意是要把论文的修改权还给作者。在编辑实践中有2种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编辑越俎代庖,另一种是只选用无须修改或无须进行较大修改的稿件,这2种做法都使作者失去修改权。归还修改权的首要目的是提升原稿的学术价值,这只有作者自己能做到。其一,作者自行修改可以看作是写作的继续,由作者自行修改完成的论文仍属于“原装”,而经编辑修改的论文,不论编辑水平有多高也属“组装”;其二,编辑的修改建议包含编辑和审稿专家的共同智慧,交与作者完成方可称为三者智慧的结合;其三,如果说科技期刊编辑的原创是发现人才,那么把修改权归还作者就是在培养人才,这与“原创”的价值相比毫不逊色。
3准确评估作者的修改能力和文稿的可修改空间
一般科技期刊录用稿件都有一个相当宽的学术质量域,其域值可能从100分下取至60分,只有60分以下才一刀切掉。这个域值或许并不明确设定,但在编辑审稿中常有“此稿写得真好”“此稿还可以”等判断,其中“真好”稿学术质量可能接近100分,“可以”稿学术质量可能只有60多分。此外,从后的实际影响力也能证明这个质量域是客观存在的。学术质量100分的文稿无须修改,但凤毛麟角。从61分到99分这个质量域值内编辑的修改建议可能起关键作用,多增1分是编辑追求,能增1分是修改建议的贡献。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域值的存在,使得“评估作者的修改能力”和“评估文稿的可修改空间”成为必要和可能。
比较式审稿的建议
摘要:实施并管理同行评议是学术期刊出版业务的关键内容,引述了同行评议领域的重要关注。提出在稿件评审方式上进行改进,建议采用比较式审稿,先以读者身份判断稿件的学术价值,推荐最优和次优稿件,仅填写最优稿件的审稿意见。分析比较式审稿方式的可行性。比较式审稿能够优化出与期刊匹配的稿件,既保证了审稿质量,又能很大程度上避免重复审稿,节约同行评议的时间成本。
关键词:实施并管理同行评议;比较式审稿;重复审稿;审稿效率;技术手段;审稿人疲劳
同行评议是稿件在期刊发表前,由同一领域的专家进行详细审查的过程。Mabe等[1]的纵向研究显示,2002—2009年对同行评议的态度没有显著变化。一系列研究证实,处于职业生涯各阶段的研究人员仍然坚定地坚持同行评议原则。但是他们与出版商和编辑一样,对同行评议实践存在着许多担忧[2]。同行评议是科技期刊出版的关键流程之一,一些违反科研诚信的研究人员利用同行评议系统的漏洞提交虚假评价,导致撤稿事件频出[3],成为学术不端行为的重灾区。评议过程中,“审稿人疲劳”正在加剧,STM(Scientif-ic,TechnicalandMedical)收到一份评议报告所需要邀请的审稿人数量从1.9增加到了2.4[4]54。为了缩短审稿周期,期刊采取了诸多激励同行评议的措施[4]56。出版商尝试进行发表后评议,发现忙碌的研究人员很少有积极性参与其中,而于博客和其他社交媒体的评论可能有影响但难以追踪。发表后评议目前有向引起负面评论的争议性论文集中的趋势[4]53。同行评议被科技出版领域热议,但很少有对稿件送审方式的探讨。目前的审稿体系是单篇送审多个审稿人的邀审方式,本文探讨了采用多篇送审同一专家进行比较式审稿。传统审稿仅送审一篇稿件,审稿专家不好把握期刊定位,仅凭借经验给出建议。通常审稿专家会收到不同层次的审稿邀请,把关尺度存在差异,颇有争议的审稿意见不见得没有学术价值,笼统向好的审稿意见未必就是优质稿件。比较式审稿是小范围内邀请专家提前进行论证,通过比较同批次稿件,根据是否符合该期刊的基本定位,可以精准优化出与期刊匹配的稿件。
1目前的审稿状况分析
1.1审稿现状。稿件首先提交到审稿系统,经过编辑部(执行主编或栏目编辑)初审,再将符合外审要求的稿件通过系统发至相关专家进行外审。同意审稿的专家会根据期刊提供的模板,对文章论点的可靠性、研究中引用的权威性以及结论的优势或独创性等进行审查,之后向期刊提出建议。
1.2审稿过程的障碍。1.2.1审稿人疲劳。审稿人疲劳是国内外科技期刊审稿中均存在的问题,STM报告提及所需要邀请的审稿人数量从1.9增加到了2.4,实际上国内期刊每篇邀请审稿人的数量远远高于这个数字。从全球来看,新兴经济体科研产出的不断增长使得同行评议面临着更多的压力。Publons的调查显示,32.9%的审稿由美国研究人员完成,他们的数量仅占1/4。而中国研究人员审稿量占比8.8%,数量却占了23.8%[4]54。中国论文的产出量大,已经引起了国际关注,而发表在国内的中文论文,因语言限制基本上囿于国内的同行小圈子,中文期刊的审稿人疲劳现象更为严重。此外,最开放的评议模式成为阻碍许多研究人员接受审稿邀请的因素[2]。呼声渐起的公开出版同行评议的提议造成了审稿人的顾虑,致使接受审稿率降低。1.2.2重复审稿。重复审稿导致出版时滞严重,尤其是当稿件被多次退稿后依序向若干期刊重投时,给资助者、机构、作者及出版商带来了日益增长的成本负担。国外许多出版商渴望减少对投往不同期刊的同一篇论文重复审稿的冗余工作,提供了将评议报告转移至刊群中另一本刊物的选择,Davis[5]认为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出版商。行业技术提供商正在共同努力,以更标准化的方式将稿件在投稿系统之间转移。笔者认为,对于同一出版商麾下的类似期刊,凭借技术手段有实现的可能性,而对于存在竞争关系的不同出版商之间,不会轻易地接收被拒稿件的审稿意见的转移。重点是如何通过审稿方式的优化减少重复审稿的比例。
2比较式审稿可行性分析
医学期刊审稿时效和质量提高对策
学术质量是期刊的生命,审稿在期刊学术质量把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审稿时效和质量一直是期刊界关注的焦点。调查显示,当前的审稿过程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审稿意见缺乏参考价值、审稿视角不全面、审稿人不能明察学术不端行为、审稿态度不公正、审稿周期长等[1-2]。准确深入了解审稿人的认知水平和审稿倾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既往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审稿人对审稿责任和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不全面,不会主动审阅稿件统计学内容,认为没有必要披露审稿利益冲突,介意将自己的信息公开给作者[3-5]。但是,上述调查规模一般较小,很少对不同类型稿件的审理时间以及审稿人的统计学审稿能力进行调查,也很少对不同类型审稿者的认知水平和倾向差异进行分析。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针对《中华皮肤科杂志》审稿专家的审稿时间、统计学审稿能力、对审稿利益冲突和学术不端形式的认知以及对公开审稿意见的态度等开展问卷调查,以期深入、准确地了解专家对审稿行为的认知态度,为提高审稿时效和质量提供对策。
1研究对象与方法
在既往研究[3-7]的基础上,结合审稿实践中存在的热点问题,针对审稿行为相关因素设计问卷,内容涉及审稿人一般信息、审稿时间、审稿意见公开意向、稿件评估指标和对审稿利益冲突、学术不端的认知等。采用问卷星平台问卷,通过邮件向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参与《中华皮肤科杂志》审稿的257位专家发送调查通知,调查对象通过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填写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收集问卷,汇总结果。采用Excel和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计量资料(审稿时间数据)进行的正态性检验显示其呈非正态分布,因此,用Friedman检验分析不同类型稿件审理时间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审稿人之间稿件审理时间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不同职称、学历、年龄组审稿人之间稿件审阅时间的差异。对于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两组间(不同性别)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多组间(不同职称、学历、年龄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人口学特征
共回收有效问卷215份,应答率为83.6%。除2位审稿人来自美国外,其他应答者分别来自全国26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男125人,女90人;以41~50岁者居多,占44.2%,其次是51~60岁(35.3%)、30~40岁(13.5%)、>60岁(7.0%),无<30岁者;70.7%的应答者具有正高级职称,27.0%具有副高级职称,中级职称者占2.3%;84.6%的应答者具有博士学历,9.3%具有硕士学历,6.0%具有本科学历。215位应答者中,62.3%为3种或以上的期刊审稿,30.2%为2~3种期刊审稿。
2.2审稿时效相关因素
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的质量控制
近年来,施普林格(Springer)、爱思唯尔(Elsevier)、赛捷(SAGE)等学术出版巨头频频撤稿,矛头指向“同行评议造假”。所谓同行评议是指提交给期刊的文章被不是编辑部成员的专家严格评审。经过近30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学术期刊出版的质量控制机制,是国际学术界通行的学术期刊论文评价手段。随着我国学术期刊出版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内学术期刊在三级审稿制度中引入同行评议(外审专家审稿)制度,借助专家、学者的聪明才智,弥补编辑部人员知识面相对有限的缺点,最大限度体现公平,避免失误,提升学术期刊质量。2017年施普林格(Springer)撤回107篇已发表于《肿瘤生物学》(TumorBiology)的论文,原因是涉嫌同行评议造假,“同行评议”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虽然国内还没有因同行评议造假撤稿的相关报道,但是评审专家故意拖延审稿,评审意见不客观、简单粗暴,不尊重或者贬低作者的行为也常常受到指责。同行评议造假或者评审专家的不端行为,不仅损害作者利益,而且影响期刊声誉,给期刊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学术期刊的质量管理是期刊出版管理的核心,编辑部应加强同行评议环节的质量控制,预防和控制评审不端行为,提高同行评议质量。笔者结合所在学术期刊编辑部同行评议环节的流程管理,对同行评议的质量控制与期刊同人探讨。
1建立评审专家邀请流程
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在撤稿事件中指出,论文作者在投稿的同时,推荐一名并不存在的审稿人,并署自己或合作者的邮箱(也有人推荐真实存在的同行专家,但提供他人的邮箱)。这样一来,“运动员”自己就成了“裁判员”,从而得到“理想的评审意见”。邀请作者推荐的同行专家评审稿件是基于科研诚信和尊重学术道德的行为,是对科学家的信任和尊重。但是作为一种审稿制度,确实存在不严谨的地方。笔者所在的期刊,同行评审专家主要来自编委和编委推荐,但在作者投稿时要求推荐2~3名专家,一方面可以此了解作者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准确锁定专业对口的评审专家;另一方面则可以发现更多的同行专家。初审通过的稿件,责任编辑通常从审稿专家库中随机选择2~3名专业对口的专家评审,而不会选择该作者推荐的专家,避免出现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样的同行评议造假行为。对于作者推荐的专家,如果是比较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或者是编辑部熟悉的专家,邀请的流程就比较简单,一般由编辑部主任或者责任编辑发送电子邮件邀请,通过电话联系核实信息;如果作者推荐的是“陌生人”,编辑部首先通过数据平台,如CNKI的“学者圈”“学者成果库”了解专家的研究领域、学术成就和动态,核实身份信息后再纳入审稿专家库。“学者圈”“学者成果库”等信息资源的出现,为了解专家的学术成就提供了条件,在确认邀请为评审专家前,编辑部应按照规范的流程核实专家身份信息。
2评估评审专家的审稿行为
评审专家牺牲业余时间审稿是值得尊重的劳动,但在实际工作中,也会有作者反映评审专家提出了不客观的意见,或者指责评审专家故意拖延审稿时间。编辑部应动态评估评审专家的审稿行为,并及时辞聘那些已经对审稿失去热情的专家。本刊编辑部每6个月对同行评议流程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审稿数量、拒审稿件数量、审稿时间、按时审稿比例等量化指标对专家的审稿行为进行评估,以及时发现那些敷衍审稿或者经常延迟审稿的评审行为。还可以通过控制送审稿件的节奏和数量,使一定数量的评审专家保持活跃审稿状态,提高审稿质量。相对于爱思维尔(Elsevier)出版公司、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集团等旗下的学术期刊在全球拥有二三千人的同行评议专家,国内学术期刊的评审专家队伍规模则要小得多。本刊是一份地方性预防医学期刊,几年前评审专家才100多人,而且90%以上是省内专家,有的和作者是上下级关系,有的是师生,有的是同事,彼此间比较熟悉,在评审稿件时常常手下留情,影响同行评议质量,难以达到评审目的。经过辞聘和扩充,目前本刊评审专家已增至350多人,省外专家比例扩大到35%以上,省内作者的稿件请外省专家评审,省外的投稿请本省专家评审,不仅提高了同行评议的公平性,而且促进了地区间学术交流。
3归类量化评价评审意见
对于同一篇稿件,评审专家通常会给出比较接近的评价,并根据稿件质量为编辑部提交评审意见,同时给作者提出修改建议。但有时也会出现完全相反的评价,如一篇《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早治疗效果评价》的稿件,一位评审专家认为“此内容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建议优先发表”;而另一位专家则指出“该研究失访率太高,观察周期太短,作者引用的评价标准和统计方法影响结果的代表性,建议退稿。”显然,评审专家从不同角度对稿件作出了评价。评审专家的审稿意见是编辑部录用稿件的重要依据,但不能生搬硬套。经过摸索,本刊总结出归类量化评价评审意见的方法。评审意见一般可归类为以下四类:(1)医学伦理和学术不端;(2)内容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3)研究设计、统计方法、数据和图表;(4)论文格式、文字描述、标题、摘要、参考文献等。根据上述分类不同权重赋值,然后分别把2~3位评审专家的意见进行归类,计算分值,根据分数高低取舍稿件。如前文提到的《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早治疗效果评价》,虽然研究设计不够严谨,但因内容有创新性,归类量化评价后,仍在退稿分数线之上,因此建议作者大修后再审。采用归类量化评价对同行评审意见进行质量控制,不仅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可控制责任编辑处理稿件时的主观影响。
科技期刊论文审稿方式
1科技期刊审稿及审稿专家
科技期刊是专业性、理论性和学术性极强的学术刊物.科技期刊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其本身的存在就具有科学性.它一方面作为科技成果的现实反映,另一方面又为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新的学术理论和实验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期刊的审稿必须做到客观、准确、科学、严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各学科领域的相互渗透、不断拓展的现象更加凸现,形成了许多新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虽然编辑在审稿过程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但面对分工越来越细的学科种类和发展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成果的论文,难免会对稿件中的有些新观点把握不准,甚至可能会因自身学识的局限而错误判定稿件的学术价值.因此,必须借助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对稿件的学术水平,如观点、方法、材料、结论等做出准确的评价,而且提供能否采用或修改意见,以确保期刊载文的学术质量.因此,科技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把关是同行专家和编辑共同完成的,编辑在选稿时主要看同行专家的评议意见,同行专家对稿件的把关至关重要.编辑部要严把对稿件的优化选择和对同行专家的遴选这一关.科技期刊稿件的审稿一般都采用传统的三审制,即责任编辑初审、专家复审、主编终审.其中专家复审是三级审稿中决定稿件能否采用的重要一环.编辑部将稿件送同行专家复审的目的,就是借助专家的学术专长,在评价稿件质量,决定稿件取舍方面,提出权威性的意见和建议.
2科技期刊审稿专家的遴选
同行专家审稿是保证科技期刊质量的关键,既然审稿专家对科技期刊论文的发表起着这么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编辑部或编辑对专家的选择要有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所以编辑部对承担外审的同行专家有一定的要求.
2.1外审在科技期刊中的作用
科技期刊论文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性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由于科技期刊论文的学术性较强,稿件外审就成为保证刊物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专家审稿意见不仅可以用来筛选稿件,而且指导作者修改稿件.专家审稿是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保证.外审专家审稿是保证科技期刊质量的关键,所以编辑部要遴选出一批学术造诣精深、学风严谨、为人正直、科学道德高尚学术上无偏见的学者,并建议编辑部建立动态的审稿专家库.
2.2遴选审稿专家的原则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