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励志班会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中运用探索
德育结合励志教育可促进学生全方位良好发展。初中时期是学生思想、人格、综合素养及品质形成和完善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开展优质德育具有必要性。为了提升德育成效,应采用科学的教育融合方法,在德育中有效利用和融合励志教育。
一、初中德育中应用励志教育的必要性
德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德育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心理素质,完善个体人格等。励志教育与德育存在相关性,通过励志教育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挫折,增强承受能力,构建积极心态,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初中生处于情感、思想比较敏感、稳定性较差的时期,来自学习的压力、生活中的挫折较易摧毁其信心,使学生产生自我怀疑或对社会关系失去信任,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甚至存在自弃、自毁倾向,发生严重的心理问题。针对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德育必须提高对励志教育的重视度,通过合理的挫折教育和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正确面对问题、认知困境和解决问题。在励志教育与德育融合中,应以德育活动为基础创建励志教育环境,积极促进德育教学创新,科学渗透励志教育,促进德育完善。在德育中,还应科学开展挫折教育,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应用励志教育开展德育的方法
(一)教育实践原则
首先,在选择励志教育内容时应基于真实原则,优先选择实例作为教育素材。通过现实励志故事引起学生共鸣。从生活中的励志故事着手,促使学生相信励志故事,引导学生将励志故事主人公作为榜样,积极开展德育实践。其次,应坚持以人为本,从初中生特点出发,明确个体差异性,分析初中生心理共性,以学生喜好为切入点,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利用励志教育开展德育。学生个体心理素质不同,学习需求也存在显著差异,应因材施教。在以人为本的德育模式下,开展多样化励志教育,促进德育落实。例如,攀比之风盛行时,组织学生观看脱贫纪录片,使学生了解在偏远地区有许多同龄人刚刚解决温饱,上学路途遥远。一台游戏机相当于这些同龄人一年的生活费。了解贫困地区的学子是如何一步步艰难求学走出大山的,学习他们顽强的品质和执着求学的精神。通过此种教育对学生进行激励。最后,在选择案例时应选择教育性强的素材。融合励志教育开展德育,其根本目标是启发学生,促进学生与励志故事产生共鸣,引导学生学习正确思想,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在注重励志性的同时强调教育性,从德育出发科学地应用励志教育素材。
(二)丰富教学形式
中小学线上教学应对策略
一、加强总结推广,确保智慧经验共享
疫情前期,在线上教学方面,各地各校群策群力,涌现出了许多值得认真总结、推广的创新型案例、课例。比如,有的地方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将防疫知识和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战“疫”先进事迹教育等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又比如,有的地方从学生是否“真学”“学会”着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从对学生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学习力、综合素质、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再比如,有的地方针对特殊学生群体实行“一人一策”,加强个别学生辅导,规范在线教学行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在后疫情时代的线上教学中,这些好的经验做法,要在延续与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创新。
二、开足开齐课程,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在确保线上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前提下,学校要结合学校实际,调整、完善线上教学方案和教学课表,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在学期结束时尽可能地完成教学任务。要在各学科的教学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生命安全、思想品德、成长励志等方面的教育。学科教研(备课)组要拟定学生学习任务清单,组织学生参加各项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学校要引导教师针对线上教学进行常态化的研究与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线上教学水平。要加强对各学科教学进度、课时分配、课后辅导及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等具体环节的研究与指导,采取领导年级蹲点、学科包保等形式,深入课堂,随时观课、听课,了解各个班级线上教和学的实际状况,及时进行正面鼓励和有效评价,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师生教与学的内驱力。
三、开展集智备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各校学科教研(备课)组要扎实开展集智备课,统一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教学进度,科学合理安排线上课程的内容与时间,但要注意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多,进度也不宜过快。备课要聚焦学生的“学”开展讨论,围绕教学进度和效度,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上下功夫。不仅如此,还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创新在线互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无论是直播授课还是资源推送,教师都应尽可能地与学生以视频的形式见面,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是否参与听课、练习,是否学会、会学要做到心中有数。在线教学的内容、方法、练习等设计要科学合理,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多元化、多维度的过程性考核评价。
四、加强家校联系,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管理论文
一、在班级管理研究中进行一系列班级文化建设实践活动
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活动。
(一)通过多元主体活动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
我们确立班级口号、班歌、班级誓言。以“我为我班,骄傲自豪”作为班级口号,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增强学生的信心。学生自主选择富有时代气息和他们喜闻乐见、青春励志的歌曲《奋斗》《相信自己》《阳光总在风雨后》等,每周一歌,轮换歌唱激励。班级誓言在分组征集的基础上,经过语文功底好的学生加工完成:我们是莘莘学子,我们是班级一员;我们意气风发,我们激情飞扬;我们满怀理想,我们决不放弃;我们一定努力,度过美好中学时代!我们一定勤奋,奠定人生幸福之基!
(二)发扬民主精神
班会放手让学生策划,由班干部主持,学生民主商议班内事务,班主任只是作为其中的一名参与者,对班会做总结发言,点评优缺点。
(三)加强组织管理,完善制度建设
自我教育羊皮卷观念的应用
作者:陈生德 单位:凉州区谢河镇中学
励志大师奥格•曼狄诺的力作《羊皮卷》被誉为全球成功人士“启示录”和超越自我的奇书。本人在班级管理中借鉴其理念,充分依靠学生开展自励教育,极大的提升了学生自我教育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一、拓展各种渠道深入了解自己,逐步树立自信
《羊皮卷》中“你比任何人都清楚,最危险的敌人就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如何打造自己成功的品牌”、“如何计算自己的赐福”、“如何克服十个最容易导致失败的因素”、“如何给自己的一个梦想成真的机会”等章节,结合相关故事反复的强化了解自己的理念。为此在班级管理中,我确立了以“了解你———接纳你———相信你———成就你”的工作思路,并从以下几种方式入手落实:(1)每月给自己写一份诊断书,其内容包括本月自己认为最满意的至少20件事;自己最不满意的10件事;(2)每月至少有一次与父母较深入的交流,从中了解父母眼中的自己;(3)每月至少与朋友交流一次,通过他人的视野看自己的不足;(4)每月及时反馈自己的人生目标并落实情况;(5)自己动手、设计一块自我警示牌,时刻提醒自己。(6)引导学生坚持写自励日记,坚持“道德长跑”。
二、构建人生目标明确奋斗方向,强化主动参与意识
没有目标与计划,你就像一艘没有目的地的航船。《羊皮卷》特别注重读者制定自己的成功程序,在如何制定自己成功的程序等章节中,该书特别强调规划人生。作为教育工作者深感当前教育在这方面的不足,为此,在班级管理中本人努力做到“四有”、“四细”。“四有”:(1)人人都有具体的中长期人生目标,一般为10年的奋斗目标;(2)人人都有明确的中长期目标实施过程的具体做法;(3)人人都有相关科目的学习目标;(4)月月有一次实现目标的反馈与总结。为了使学生的奋斗目标设立更有导向性,在目标设立中积极与家长沟通,与其他课任教师交流。“四细”:(1)细化落实中长期目标的日程,如六年计划为例第一年的第一月做什么?(2)细化日程安排,如今天我的课余时间怎么过?(3)细化常规量,如每天闲谈时间不得超过多少分?(4)细化反馈内容及整改办法,如在改变拖拉习惯上该注意的事项。
三、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增强心理调节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5篇)
第一篇:初中音乐教学经典励志歌曲教学实践
一、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现状
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音乐不仅能够起到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作用,同时也能影响人们的社会实践和外在气质的塑造,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和修养,所以说,音乐课堂实践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尤其是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引进经典励志歌曲,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但是就目前初中音乐教学实践结果来看,教学内容还相对老旧,涉及到的经典励志歌曲还相对较少,所以整个教学课堂缺乏活跃度,呈现出死气沉沉的状态,由于课堂的教学内容具有单一性,所以导致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严重影响着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其次,初中英语音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学手段单一,而且缺乏趣味性,同时在课堂上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活动,死气沉沉的课范围极大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学质量,如借助多媒体的力量,选择一些经典励志歌曲进行播放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对经典励志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经典励志歌曲的热爱,吸收其中的精华,进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关于经典励志歌曲的教学实践
对于中学生来讲,经典励志歌曲对于其健康成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引进经典励志歌曲对于促进中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引进红色经典歌曲
红色经典歌曲自身带有一定的励志作用,红色经典歌曲是历史浓缩的精华,同时其中也蕴含着大量的文化元素,其中革命的精神贯穿始终,革命时期的伟大精神和民族节气等都被巧妙的融入到了歌曲之中,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结,同时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会自然而然的感染到学生,进而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红色经典歌曲一直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进,如《红星歌》、《毕业歌》等都是相对适合中学生的经典红色歌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中学生艰苦奋斗,并培养中学生的爱国情结和民族气节,红色经典歌曲的节奏通常都相对激情昂扬,而且振奋人心,进而激发学生的激昂情绪,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引进红色经典歌曲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生德育教育开展策略
摘要:所谓教书育人,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除了教授学生教材中的内容之外,还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使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中,能够成为一个良好的社会公民,有遵守道德和法制的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是教书育人的根本理念。学生在初中阶段生理、心理已经有了明显的发展,学生正值青春期,在这一阶段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和道德准则,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有积极意义,初中阶段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初中教师应该重视德育教育工作。
关键词:初中学生;德育教育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已经走向了世界,世界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使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我国公民的基本素质和德育素养。国家推出了新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现阶段的健康成长以及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教师要坚定不移的加强德育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使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三观。
一、初中德育教育开展内容
初中阶段德育目标: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学生能够成为遵纪守法的社会公民,能够成为共产主义社会接班人。让学生能够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励志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拥有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学生能够遵纪守法、自律自强、诚实守信、积极进取、不怕困难。
二、初中德育教育开展策略
1.将德育教育生活化。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应该首先掌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点,了解学生初中阶段的认知水平。将学生这些特点和生活紧密相连,相等于强于生活化,以人为本、回归生活的原则,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德育教育来源于生活,而且让学生将学到的内容用到生活中来。比如:初中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关于德育方面的新闻,出国旅游不文明行为、旅游景点刻到此一游行为、闯红绿灯、喝酒开车、随地吐痰等,将这些德育方面的新闻,让学生进行观看,或者是教师制作ppt让学生了解,将德育教育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品德、有道德的人。2.营造校园德育氛围。为了提高初中学生德育素养,学校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加强学校德育文化,让学生生活在德育环境中,提高学生对德育的重视,提高德育教育有效性。比如:初中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制作黑板报,营造班级的氛围,学生每周更改一期黑板报,每期黑板报都是不同的德育内容。教师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制作德育教育板块,宣传德育教育。初中各科教师在每一个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3.家园共育。而且初中政治处教师要与当地的教育局、工商局、质检部门、城管联合,将学校附近的超市、网吧、小吃店进行督察,净化学校周围的社会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比如:初中班主任教师或者是各科教师建设微信群,学生家长以及各科教师都在群中,教师每天任务,让家长给学生讲关于德育方面的问题,学生再给家长讲一个关于德育方面的问题,家长和学生进行讨论,第二天早自习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4.开展德育教育主题班会。学校教师要想提高德育教育有效性,教师可以在班会上让学生观看一些视频,《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道德法制》《今日说法》等节目,让学生观看后进行讨论,并且写出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5.开展法治讲座。初中的学校可以聘请一些律师、病情企业法律顾问、监管所所长、教育局局长等社会人士对学生进行法制讲座,在法制讲座开展期间教师也可以让家长参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还可以提高家长的法律意识,提高全民素质,促进国家和谐。6.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果德育教育活动总是在学校开展,会减小学生对德育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期间或者是特殊的节日,如:雷锋日,让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德育实践工作,丰富学生的阅历,使学生在德育课外活动中取得进步和成长。比如:初中学生都已经有了基本的自理能力和理解能力,所以教师举办一场德育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想要服务的类型,教师为学生制定出孤儿院、养老院、爱心捐赠、马路维持车辆秩序、博物院清扫工作、道路清洁等,让学生自愿选择后进行服务。
心理教育与班级管理论文
一、要达成学生心理的共识内化
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都不相同。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自身的阅历、知识经验等决定了每个个体在认识问题上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客观上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班集体目标的实现效果。因此,为了使学生正确认识学校班级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意义,达成共识内化并去自觉遵守就需要通过充分、有效的沟通。协调各方不同意见,达成共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强师生间的心理沟通交流。在制定班级建设发展目标、班集体的各项规章制度时,应该民主的由学生参与。教师可以通过建议箱的设立,收取学生对班级建设的建议,小组讨论后选派代表提出主要建议。共识的达成首先就是认同,学生只有亲自参与思考商讨确定才能使他们意识到到自己的职责,自觉地担负起建设班级的重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把自己当成班级的主人也就做到了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中所说的:“让每位学生都能在班集体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用别人管理,自己约束自己。
二、“亲其师而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要从“心”开始
中学时期的学生正处在青春发展期,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阶段。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但同时又很幼稚不成熟。若教育管理者不走进学生心灵,不经常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很难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疏于对学生的情感沟通就不能准确进行教育与管理,久而久之,与学生的隔膜越来越大。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的相处,尊重学生,用情感来感化学生。也要注意方式和技巧,切忌高高在上,询问敷衍,要真实的面对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坦诚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当学生成绩下滑时,不要不问原因一味批评,可以和学生坐下来聊聊最近学习遇到的困难,共同分析找到问题所在。当学生情绪低落时,抚慰鼓励,帮助他走出情绪的低谷。当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反思工作方法的有效性,一起研究改进策略,以便有效实施。作为教师,威信不是靠强势就可以树立的,与学生坦诚相处,让他们感到温暖,使他们对老师有亲切感,自然会对教师格外的尊重。这样学生也会对班级产生依赖感,自觉地在班级这个“大家庭,小社会”中担任起自己的角色。
三、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人来自于自身内部的力量一旦被激活,其潜能是无限的。学习抓住内驱力,激发学习热情,事半功倍。在学生教育管理上也要抓住他们的内心特点,有的放矢。教育管理应该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实现内在的自我肯定。认识自我,审视自我。这就需要教育管理者客观的帮助学生,然后采取激励教育。对于罗森塔尔效应教育者都不陌生。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Effect)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期望和肯定给了学生巨大的学习推动力。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较高需求是尊重,最高需求就是自我实现。所以,利用励志的事迹去激励学生,用鼓励的话语评价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赢得肯定,都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充满自信,这更有利于班集体的管理。
实现有效心理沟通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当今的学生没有经历过大的挫折和困难,加之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各方面的压力,使得学生的心理十分脆弱。教育管理者要及时的发现问题,帮助学生疏导缓解压力,解决困惑,建立起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可以通过班级活动来进行心理辅导,组织召开心理健康主题的班会,开展课外活动,比如挫折教育等。教师要一视同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良好的沟通交流的环境。班集体内的人际关系,即同学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融洽和谐,为有效的心理沟通奠定基础。
新课改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探析
1.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
1.1管理为主的教育模式
高中在管理的机制上较为严格,有许多的条款需要学生遵守,为了量化和方便管理,往往对一些小细节的方面要求的比较死,比如不许迟到、不许早退、不许打架等,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个性的发展。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在之前的教育中表现较差,但其也希望成才,希望有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较为刻板的管理机制不利于学生们自由表达自己,使学生对学校的教育抵触情绪严重,遇到困难往往容易消沉,放弃自我,这些都使得高中的德育工作难以开展。
1.2被动为主的工作机制
在高中的管理中,班主任的角色往往像一个传话筒,将学校的任务传达给学生,缺乏对学生的自主教育。班主任每天忙着布置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在工作中也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德育工作由于难以量化和监督,且难以在短时间内见效,在工作中,班主任往往就忽视了该方面,未能把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
1.3看管为主的家长意识
有一些家长由于对孩子之前的表现较为不满,对孩子失去了信心不再抱有太大的期望,将学生送到高中不指望其学习多少知识只是希望高中对孩子严加看管,避免孩子过早进入社会。这样心理的存在使得他们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不关心,对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学习表现很少过问。时间久了,孩子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往往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对教师的德育教育不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