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礼仪知识培训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礼仪文化酒店企业管理论文
一、酒店礼仪文化现状
1.员工文化底蕴差,没有深入理解礼仪文化内涵
对于酒店企业来讲,企业人员的敬业精神、职业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酒店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内资酒店竞争力不强,人员素质问题是影响竞争力的主要问题,由于酒店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线员工多数来自周边农村,许多酒店员工学历层次都比较低,一半以上的员工都是初中以下学历,大专学历的员工比较少,本科以上学历的更是少之又少。学历低,文化底蕴较差,直接导致酒店员工礼仪知识的匮乏,由于礼仪知识匮乏,导致的宾客不满意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礼仪知识的匮乏又直接影响着酒店服务水平的普遍提升。从礼仪文化的角度分析,酒店员工在为顾客服务过程中,需要注重服务态度和服务仪表,站、走、坐等基本素质不到位,就会影响到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一些酒店给员工做培养,只是注重形式上的“仪”,而没有“礼”,只有外在表现形式,没有深入理解礼仪文化内涵。学习和运用礼仪,不仅仅是酒店服务人员自身素质修养的需要,同时,也是树立酒店形象,提升酒店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2.酒店礼仪文化培训流于形式,服务不能有效结合消费需求
对于一般酒店来说,员工每年都需要进行培训,培训员工必要的礼仪知识和形态礼仪等知识,但是,由于一些酒店礼仪培训只注重形式,不注重结果,礼仪文化的渗透性不强,对酒店的历史、酒店的特色讲解都很短浅,同时,很多酒店的培训没有计划性,再加上酒店员工流动性较大,员工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性,反反复复的培训,导致酒店企业文化仅限于能模仿、会做,礼仪文化只局限于动作到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涵,导致无法真正体现礼仪文化的价值。还有,一些酒店对于礼仪文化定位不清晰,没有仔细去研究礼仪文化,只注重推行相同的礼仪文化模式,酒店推出的礼仪文化产品,还是停留在“头脑风暴法”的构想之中,长期持续下去,不利于礼仪文化的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大部分酒店礼仪文化都没有自己的特色,不进行市场调研,不了解消费需求,就制定自己的礼仪文化,导致礼仪文化没有特色,不能有效结合消费需求,礼仪文化在酒店管理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酒店管理中礼仪理念文化建设
在酒店管理过程中,酒店的管理者首先要自己接受礼仪理念,在酒店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融入礼仪理念,用礼仪理念指导酒店的经营活动,才有利于酒店礼仪理念文化建设的开展。在酒店的管理中,管理者首先要营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以人为本,培养员工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采取有效手段,调动员工的积极因素,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员工不断提升自我价值。酒店每一位员工都是酒店重要的一员,所以,我们在管理上,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如果员工在工作中出现矛盾,管理者要采取有效手段合理解决,秉公办事,就事论事,遵循平等的原则,切忌在解决问题时掺杂个人情感。在酒店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加强礼仪意识的培训。只有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员工,促进员工礼仪意识的提升。酒店礼仪制度文化,礼仪理念文化建设,是礼仪观念向礼仪行为转化的动力,对于塑造礼仪精神理念,保障酒店礼仪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角色扮演对护生礼仪培训的作用
护士礼仪是建立在社会公共礼仪基础上的一种特殊职业礼仪,在医院文化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积极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1]。在临床实践中,带教老师如何加强护生礼仪与形体培训,培养其崇高的内在素质修养,树立良好职业外在形象,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做到学以致用,灵活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十分重要。我们在以往临床带教经验基础上,发现角色扮演法能全面提高护生综合素质,并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实习的护士60名,分别来自五所高等医学院校;其中,男2人,女58人;学历情况:本科33人,大专21人,中专6人;年龄17~23岁,平均年龄(21.06±2.88)岁。将60名护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名,两组护生性别、年龄、学历等基本资料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讲授等传统教学方式,观察组采取角色扮演法。 1.2.1分组 将30名护生分成五组,每组6人,每组设立一名组长。 1.2.2任务布置 护士礼仪与形体培训由护理部总带教老师完成,各科带教老师协助完成。首先,要求所有护生认真熟读护士礼仪行为规范,组织护生们编写剧本,指导排练;制定比赛规则和评分标准,讲解注意事项。 1.2.3情景剧编写 带教老师根据临床实际需求、护生知识水平,提出一些主题,指导编写情景剧。内容涉及入院宣教、接诊服务、发药、打针、晨晚间护理以及各项护理操作等。比如模拟候诊大厅场景,导诊护士以及若干候诊病人,甲护士在导诊台接受病人咨询,乙护士推着轮椅上前迎接行动不方便的病人,丙护士进行分诊登记,维持秩序。每组护生事先分配角色,设置“台词”,商讨整个扮演过程。发挥每位护生创造力,发扬团结合作精神。 1.2.4角色扮演 护生们利用休息时间自行排练,带教老师引导护生根据剧本探讨护理礼仪问题,护生在排练过程不断揣摩护理礼仪,讨论角色扮演中存在的不足和值得发扬的亮点,诠释护士礼仪要求,通过场景展示护士的仪容仪表、言行举止等护理职业礼仪。 1.2.5点评、总结 护理部总带教老师和各科带教老师担任本次护生礼仪与形体培训的考核评委。老师们对情景剧角色扮演整个过程进行点评、总结,指出每组可取之处与存在的缺陷,使护生们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老师对每组表演情况进行打分,去掉最高分、最低分,算出平均分,并评选出“最佳表演奖”和“最佳创意奖”,给予一定的奖励。 1.3评价方法 (1)自行设计《护士礼仪形象考核评分表》,包括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语言、微笑、交际共六项内容,每项10分,临床带教老师根据两组护生们的实践表现逐项评分; (2)自行设计《护生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本院病人对实习护士工作服务的满意情况,分“非常满意”、“满意”、“—般”、“不满意”四项,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加满意率。观察组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回收率100%;对照组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7份,有效回收率97%; (3)自行设计“护生礼仪形体培训教学效果评价表”,了解两组护生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效果评价。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礼仪形象考核评分比较(表1) 2.2患者对两组护生工作满意度比较(表2) 2.3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评价比较(表3) 3讨论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护理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护理工作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性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责任制护理。护士礼仪形象既作为护理人员内在素质修养的外在体现,又是其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2]。传统教学模式带教老师是“主角”,护生只是聆听,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处境,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学形式单调,内容抽象、枯燥与乏味[3]。 角色扮演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设置场景进行模拟,护生可以身临其境,将理论知识从“静态”变为“动态”,护生们由“被动学习”发展为较为“主动学习”。角色扮演法作为一种开放式、启迪性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调动护生智力因素,还可以调动情感因素以及其他非智力因素[4]。护生们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会团结互助,学会从各渠道收集资料,进一步调动学习能力。本次教学结束后,我们通过教学效果问卷调查显示,护生对角色扮演学习法给予高度评价,100%的护生反映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更好理解、记忆与应用所学知识;93.3%的护生表示可以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96.7%护生反映能够培养高尚职业情操。 更为重要的是,护生在角色扮演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开动思维能力,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与创造力,将护士礼仪融入日常工作中,如站立时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双手自然垂直在身体两旁,双脚并拢,头、颈、腰成一直线,取放物品时,采取下蹲的姿势,养成良好礼仪习惯,避免不雅姿势。护生们学以致用,在临床中深受带教老师、病人及家属的好评,各科临床带教老师反应,观察组护生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语言、微笑及交际礼仪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观察组护生工作满意度高达96%,收到良好的效果。#p#分页标题#e# 实践证明,角色扮演法在加强护生礼仪与形体培训中,有利于护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保证教学效果,提升护生礼仪形象,提高患者对护生工作满意度,促进教学相长,值得推广。
如何提高幼儿教师人文素养
摘要: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要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就要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本文针对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其对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进而从教育实效性的角度对幼儿教师提升人文素养,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幼儿教师;培训;人文素养
幼儿教师对幼儿最初心智的启蒙、品性的初成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这就对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国内幼儿教师普遍人文素养不高,所以,提高幼儿教师人文素养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本文就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进行浅要探讨。
1注意幼师礼仪教育、内外兼修
礼仪是国家文明的标志,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所以礼仪教育迫在眉睫。可是,礼仪教育并非只是在幼儿园进行的教育课程,它更多的是需要家庭因素的支持。为了引导家长们更好地学习文明礼仪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推动幼儿养成文明的习惯,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尊重他人。培养幼儿的专注力、秩序感。正值“三八”妇女节当天,我园邀请了北京“6+1”礼仪品格教育专家,为本园所有幼儿家长和全园教师进行生动有趣的讲座与礼仪培训。2017年3月8日早上9点,北京“6+1”礼仪品格教育专家段冯悦段老师从幼儿习惯的培养,家长如何引领示范等诸多方面,通过一系列鲜活生动的案例以及多次有趣有意的互动使广大家长受益匪浅。本次活动,气氛活跃,秩序井然,意义深远,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段老师精彩讲座的同时,我园各班的幼儿正在精心的为自己的妈妈、奶奶准备“三八”妇女节的小礼物,一场感恩又感动的妇女节主题活动悄悄拉开了帷幕。3月8日下午,段老师为全园教师进行幼儿教师礼仪培训,做既具有人格魅力和良好修养的社会人,又成为受幼儿、家长尊敬和欢迎的新时代教师,使教师们享受了一顿实实在在的礼仪大餐。培训内容围绕着教师的个人礼仪、行为规范、课堂礼仪和幼儿一日生活礼仪等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还分别从教师的个人形象、站姿、坐姿、走姿和教师的微笑、手势动作逐一进行了学习和规范。在培训中还邀请了部分老师上台为大家做动作示范,并现场做纠正指导,列举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整个活动气氛风趣活跃,教师都能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其中。通过本次培训活动,在座的每位老师都被段老师唯美为妙的言、行所感染、感动,并了解了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运用方法,知道了应该怎样去利用自己的言谈举止自发主动地去影响孩子,大家都表示要把这些礼仪内容运用到日常生活教育教学中去。同时,老师们认识到作为教师,不仅要有高超精湛的业务能力,还要养成良好的教师文明礼仪,在孩子和家长中树立榜样作用,做孩子们的表率,做文明优雅教师,以规范的文明礼仪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
2开展专业培训,提高幼师的业务素质
为了打造温馨、包容、理解的团队人文氛围,增进团队凝聚力,并进一步更新我园教师的音乐教育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2017年2月28日下午,在县教育局的指导下我园再一次邀请北京市育灵童专家为全园教师进行奥尔夫音乐教学培训。而作为碧口镇唯一一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我园秉着带动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原则,积极邀请范坝幼儿园教师,碧口镇博爱、春晖的民办园教师,一起进行了一场奥尔夫音乐的旅程。培训一开始,武老师就给大家上了一节中班奥尔夫打击乐的示范课,耐心讲解示范奥尔夫音乐的教学流程、教学重点以及技能技巧,让老师们受益匪浅!精彩示范课后,武老师采用互动培训形式,积极引导听课教师随音乐动手动脑,充分体验节奏练习和乐器演奏的乐趣,并就教师们提出的相关教学困惑进行逐一解答。此次培训,教师通过参与式学习,充分感受奥尔夫音乐、理解奥尔夫音乐,学习更多奥尔夫音乐教法。大家在互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思索,在思索中提升。本次培训既有专家的引领,又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使老师们深受启发,收益匪浅。同时,也为民办公助多元化促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做了贡献,让这次培训更加的意义非凡。
学生职业礼仪养成教育实践探究
摘要: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礼仪素养的培养。而礼仪教育本身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领域,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分析开展礼仪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素养现状,剖析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将礼仪教育纳入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礼仪素养等一系列提升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礼仪素养;现状;提升措施
一、开展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是礼仪大邦,文明古国。孔子在《论语·尧曰篇第二十》中说:“不学礼,无以立。”荀子在《荀子·修身》中说:“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浅,国无礼则不宁。”古人从不同角度把做人、做事、权力甚至国运等与礼仪联系起来,深刻地反映了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1]。礼仪教育实质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的一门学科。人存在于这个社会,就是社会人,要学会与人相处才能在这个社会里生存。而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受到父母及家庭过多的呵护及溺爱,导致他们不会关心人,甚至不会尊重人。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礼仪课程教育可以有效地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要通过礼仪教育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形体与内在兼修。形象是当今社会研究核心的问题之一,可以说一个人的形象反映了这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状态。良好的形象能给人带来较好的发展,直接决定能带来多少效益,甚至是决定财富的多少。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前夕初遇招聘单位,其形象直接关系到是否能被招聘单位聘用。所以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而良好的形象取决于良好的礼仪教育。各高等职业院校应尽快将礼仪教育纳入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规范的言谈举止,培养优雅的气质,促进师生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社会风气。
二、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素养现状
(一)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素养较低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文明素养程度较低,不文明现象频发。主要表现在:行为举止方面,言语粗俗,动作粗鲁,脏话脱口而出。有些学生甚至正面遇到教师,连招呼都不打,形同陌路;上课迟到早退、睡觉、吃东西、玩手机、聊天,下课在楼道里大呼小叫,在教学楼内吸烟;衣着上,喜好穿奇装异服,穿衣不分场合,校园内甚至可见穿睡衣出行的学生。女生浓妆艳抹,男生头发染成各种颜色;食堂用餐不排队,花钱大手大脚,互相攀比,铺张浪费,每天食堂倾倒的剩菜剩饭看着就让人心疼;卫生上,寝室环境一塌糊涂,女生寝室到处都是散乱堆放的衣物和各种化妆品,男生寝室鞋子、袜子随处扔,吃过的食物残渣到处都是,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现象频发;对于学校公共设施,任意毁坏、涂抹,不懂珍惜和爱护。教室墙面上有涂鸦的痕迹、有脚印。有些学生甚至考试前一天去考场把作弊用的内容刻在课桌上或是墙面上。某高等职业院校在一次考试巡查过程中,发现此现象严重,临时决定上下两个相近楼层互换,但桌面和墙面的损伤却只能靠后期学校重新修葺来补救。还有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人际交往,不懂得理解别人,不能和其他同学和谐相处。辅导员每学期都要处理很多学生换寝室申请,理由多为与室友相处不融洽。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大学生行为规范守则,也影响了校园的文明环境。
高校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对策
摘要:高校要合理设置礼仪课程,优化礼仪教育内容,创新礼仪教育的方法,搭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实践平台,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礼仪素养。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其中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重要功能。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礼仪教育也是一种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教育。文明礼仪是有意识的教育和培养的结果。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礼仪意识,提高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是高校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对策
一、合理设置礼仪课程,优化礼仪教育内容
高校是开展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最直接的手段。因此,高校合理的礼仪课程设置和符合时展要求的教学内容是提升大学生礼仪教育成效的重要方法。
(一)合理设置礼仪课程
文明礼仪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视,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合理设置礼仪课程,完善培养方案,传授礼仪基础知识。高校礼仪课程的设置,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开设专业性较强的必修课。对于文秘、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学生来说,礼仪应该成为这些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对这些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礼仪教育,比如开设《秘书礼仪》《酒店服务礼仪》《商务礼仪》等专业性较强的礼仪课程,加深他们对礼仪文化的进一步认识,提高自身的礼仪文化素养。二是开设选修课程。针对理工类学生,在大一期间开设礼仪课程,有针对性地传授礼仪基础知识。理工科的学生在高中时期对于人文学科接触较少,进入大学以后,由于地域及人际关系的变化,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在大一期间开设礼仪选修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的传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礼仪意识,从而约束自身的行为举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二)优化礼仪教育内容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护理工作在现代医疗中已经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护理礼仪方面,更是对护理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给现代的护理教育带来了更高的挑战,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的改革,已经成为了护理专业的教育重点。文章主要研究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护理学;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改革
一、引言
目前,由于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医疗护理作为医疗服务的重点内容,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现代医疗观念的转变,护理的工作重心开始从“疾病”向“患者”的方向转变,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能够掌握更好的护理礼仪,在护理的过程中,更多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
二、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改革的意义
我国的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是从1997年开始设立的,在医疗护理的过程中,良好的礼仪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环节,其在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的现代医疗现状中的作用越发突出。目前,一大批医疗院校只是将护理教育当做一种职业培训来看待,教学活动只是专注于对学生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训练与培养。而在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却基本流于形式。这就直接造成了一些医护人员在实习或临床期间对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够注意,难以与病患进行良性的交流,影响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现阶段,人才已经成为了各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工作经验,良好的人文素质更是判定人才素质的关键因素。在医疗护理领域,扎实的护理知识与技能只是进行护理工作的基础,良好的护理礼仪以及人文素质才是现代医疗行业最迫切的需要。要想开展好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礼仪,能够与病患进行良好的沟通,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目前,我国的各大医疗院校都已经开设了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并初步树立起了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培养观念。但是,相比于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的开设情况来说,其在师资配置、课程设置、教学观念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这也是护理礼仪课程急需教学改革的原因。对此,各医疗院校应该立足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实现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改革。
三、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
大学生服务礼仪教育质量提升探讨
摘要:在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已成为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对于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而言,服务礼仪教育逐渐成为影响顶岗实习表现的重要因素,其教育质量对于培养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型人才、优化顶岗实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高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顶岗实习为背景,从行业需求和学生需要出发,分析服务礼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提升服务礼仪质量的实践路径,为实际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顶岗实习;大学生;服务礼仪;质量提升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多数安排在高星级酒店或连锁型酒店,实习生大多数从事前厅、餐饮、客房等一线技能型工作,少数从事人力、销售、行政等二线辅助服务型工作,明显存在顶岗实习表现差异化、两极化的现象。学生在经过为期1~2周的岗前培训(包括企业文化综合培训、职业认知培训、实习安全教育培训以及职业技能素养培训)后进入跟岗实践和顶岗实习阶段。绝大多数学生在经过跟岗和顶岗后,在职业文化、职业认知、操作技能方面能驾轻就熟,但在服务礼仪方面却存在明显的差距,这成为实习表现两极分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高职院校着力提升专业学生服务礼仪质量对提升顶岗实习的整体质量和综合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1]。
一、提升服务礼仪教育质量的必要性
(一)提升服务礼仪质量是提高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必修课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企业员工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提升服务礼仪质量是践行大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提高职业道德的重要渠道。学生顶岗实习要亲身参与到酒店行业运营服务中,优秀的服务礼仪素养会给客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服务创造一个和谐友好积极的交流环境,促进服务主客体更长远深入的沟通和合作。良好的礼仪素养能够在服务危机公关处理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能帮助服务主客体化解诸多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得到服务对象的理解和尊重,扭转事件带来的不利局面,消除后续负面影响。总之,良好的服务礼仪素养已成为学生职业素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提升服务礼仪质量有助于学生更高质量完成顶岗实习,高效衔接社会就业。
(二)提升服务礼仪质量是学生高质量完成顶岗实习的有效保障
高职礼仪课通识教育论文
一、高职礼仪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地位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各行各业对大学生的职业礼仪等职业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专业特性的职业礼仪已成为大学生立足职场的重要条件。如何适应这一社会需求,已成为摆在每一所高职院校及每一位高职学生面前必须思考的一大问题。高职教育本身就是面向就业的教育,具有浓厚的职业色彩,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教育,更要重视对他们包括职业礼仪在内的人文素养教育。只有加强职业礼仪教育,使大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择业取向,培养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礼仪,才能使他们的个体行为与社会的要求相协调,成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曾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管仲曾经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文明礼仪是做人的基础,是大学生成人、成才不可或缺的。但职业礼仪行为不可能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只有在系统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被理解、吸收、消化,并转化为内在的思想观念。我们对学生进行职业礼仪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知礼、懂礼、习礼、用礼,通过多次的实践和练习,养成自学遵守的良好行为习惯。大学生显性的职业素养,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来验证学生拥有的资质、行为和技能,但更多的隐性礼仪素养需要我们通过礼仪教育加以实现。礼仪作为沟通的载体,它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好像是学生的名片,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和人际沟通的通行证。把礼仪课程引入学校的通识教育,并作为高职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对职业礼仪的学习训练,切实提高自己的职业礼仪修养,塑造良好的个人职业形象,成为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忠于职守、气质高雅、举止得体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胜任各企事业单位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工作。
二、当前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教学现状
1.学校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学生文化素养水平比本科院校整体偏低,受高职办学定位的影响,大多数学校为追求毕业率,把培养上手快的学生做为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重技能、轻素质”,使礼仪课程教学附属于专业教育。受这些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误以为学好技能就万事大吉,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各类专业的职业资格考证上。事实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肩负着学生求知和做人两方面的责任,求知和做人都要以良好的礼仪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文化活动,教育强调的是“成人”,而不是“治器”。学校育人功能异化,使学生礼仪意识淡薄。
2.礼仪课程的开设有专业性
在调查了高职礼仪课程开设情况后发现,一些服务性较强的专业,如文秘、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主持与播音等专业都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开设了相应的礼仪课程,如《秘书礼仪》、《商务礼仪》、《旅游服务礼仪》和《现代礼仪》。而其它专业的学生只能通过公共选修课、讲座或自学等形式学习相关的礼仪知识。而公共选修课因为课时数、开课时间和选课人数等方面的限制,在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的系统和丰富上有所欠缺,可能会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学不到系统的礼仪课程,出现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和交际能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