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礼仪文化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传统礼仪文化校园文化研究
[摘要]
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文章针对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礼仪文化缺失的现状,积极探索两种文化融合共生的有效途径,具体包括:制度先行,构筑校园传承礼仪文化的保障体系;教学保障,构建礼仪教育的课程体系;形式创新,丰富多样的第二课程;环境熏陶,营造具有良好礼仪风范的和谐氛围。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礼仪文化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立项课题“区域传统文化引领高职特色文化建构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YA14-43)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礼仪文化是以礼仪观念的共同取向,去调控人们行为的发生、修正和完善人格的文化体系。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也应该成为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共存共生,就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礼仪文化酒店企业管理论文
一、酒店礼仪文化现状
1.员工文化底蕴差,没有深入理解礼仪文化内涵
对于酒店企业来讲,企业人员的敬业精神、职业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酒店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内资酒店竞争力不强,人员素质问题是影响竞争力的主要问题,由于酒店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线员工多数来自周边农村,许多酒店员工学历层次都比较低,一半以上的员工都是初中以下学历,大专学历的员工比较少,本科以上学历的更是少之又少。学历低,文化底蕴较差,直接导致酒店员工礼仪知识的匮乏,由于礼仪知识匮乏,导致的宾客不满意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礼仪知识的匮乏又直接影响着酒店服务水平的普遍提升。从礼仪文化的角度分析,酒店员工在为顾客服务过程中,需要注重服务态度和服务仪表,站、走、坐等基本素质不到位,就会影响到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一些酒店给员工做培养,只是注重形式上的“仪”,而没有“礼”,只有外在表现形式,没有深入理解礼仪文化内涵。学习和运用礼仪,不仅仅是酒店服务人员自身素质修养的需要,同时,也是树立酒店形象,提升酒店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2.酒店礼仪文化培训流于形式,服务不能有效结合消费需求
对于一般酒店来说,员工每年都需要进行培训,培训员工必要的礼仪知识和形态礼仪等知识,但是,由于一些酒店礼仪培训只注重形式,不注重结果,礼仪文化的渗透性不强,对酒店的历史、酒店的特色讲解都很短浅,同时,很多酒店的培训没有计划性,再加上酒店员工流动性较大,员工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性,反反复复的培训,导致酒店企业文化仅限于能模仿、会做,礼仪文化只局限于动作到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涵,导致无法真正体现礼仪文化的价值。还有,一些酒店对于礼仪文化定位不清晰,没有仔细去研究礼仪文化,只注重推行相同的礼仪文化模式,酒店推出的礼仪文化产品,还是停留在“头脑风暴法”的构想之中,长期持续下去,不利于礼仪文化的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大部分酒店礼仪文化都没有自己的特色,不进行市场调研,不了解消费需求,就制定自己的礼仪文化,导致礼仪文化没有特色,不能有效结合消费需求,礼仪文化在酒店管理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酒店管理中礼仪理念文化建设
在酒店管理过程中,酒店的管理者首先要自己接受礼仪理念,在酒店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融入礼仪理念,用礼仪理念指导酒店的经营活动,才有利于酒店礼仪理念文化建设的开展。在酒店的管理中,管理者首先要营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以人为本,培养员工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采取有效手段,调动员工的积极因素,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员工不断提升自我价值。酒店每一位员工都是酒店重要的一员,所以,我们在管理上,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如果员工在工作中出现矛盾,管理者要采取有效手段合理解决,秉公办事,就事论事,遵循平等的原则,切忌在解决问题时掺杂个人情感。在酒店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加强礼仪意识的培训。只有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员工,促进员工礼仪意识的提升。酒店礼仪制度文化,礼仪理念文化建设,是礼仪观念向礼仪行为转化的动力,对于塑造礼仪精神理念,保障酒店礼仪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商务礼仪对企业文化品牌营销的作用
摘要:商务礼仪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成功的秘诀,对于营销工作来说更要注意商务礼仪。营销工作人员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客户,以及和客户进行交流时也会因为不同的问题而产生矛盾和不愉快,这对于营销人员来说是比较辛苦和折磨的,此时倘若有比较好的营销技巧和营销手段就可以减少不愉快事情的发生。所以营销技巧的学习和应用显得非常的重要,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商务礼仪的学习,在工作中营销人员用恰当的礼仪和技巧与客户进行交流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沟通效率,而且良好的沟通印象可以让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因此,营销人员和营销技巧不仅代表个人的素质形象,还代表着企业的总体形象,良好的商务礼仪可以为企业文化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文化品牌的营销起到推动的作用。下文将具体地探讨商务礼仪对现代企业文化品牌营销的重要作用,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借鉴。
关键词:商务礼仪;现代企业;文化品牌;品牌营销
1引言
借助商务礼仪企业可以改进顾客关系管理,以及实现对企业文化品牌的营销。商务礼仪可以从一些小细节中体现企业的文化理念、树立企业的服务为主的形象以及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总之商业礼仪对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下文将从商务礼仪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商用礼仪如何才能够在现代企业文化品牌营销中运用这两个具体方面进行探讨。
2商务礼仪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礼仪是对于礼节仪式的总称而礼节是礼仪中最基础的组成。礼仪实际上是一系列礼貌和礼节的组成,主要是在说明人际交往要以礼貌和尊重为基础,诚实守信的进行交流和交往。而商务礼仪也是礼仪中的一种,在商业中应用商业礼仪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利用商务礼仪促进企业的发展,可以要求商务人员要规范自己的谈吐和形象,在尊重顾客的前提下维护自己的不卑不亢,做事和为人处世要讲规矩和守规矩[1]。商务礼仪是最能够在细节处展现企业的文化和经济水平的高低,在市场经济发展得越来越成熟的今天,商务贸易往来也越来越密切,一个企业具备良好的商务礼仪可以最大限度的展现企业文化、经济以及综合水平之高。在具体的商务场合当中,相关的商用礼仪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润滑剂,营销人员运用相关的商用礼仪技巧可以有效地减少摩擦和矛盾,这样在商务场合中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不愉快,可以使得有关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每一个商务人员都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代表,商务人员具备的商务礼仪可以更好地展示企业的形象。企业可以借助商业礼仪来实现比较高的层次形象定位,这就要求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素养和服务态度和质量,每一个企业的员工都是展示企业文化的一张铭牌,所以企业应该严格要求员工的内在素养和礼仪,以及外在的形象管理[2]。这样具有优秀员工阵容的企业,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发展和壮大。
3现代化企业文化品牌的营销中运用商务礼仪
茶文化在高职礼仪教育中渗透分析
摘要:茶道是待客之道,也是礼仪之道。加强茶文化礼仪教育,是高职礼仪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茶文化在高职礼仪教育中渗透的意义入手进行阐述,指出茶文化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工作态度、礼仪、心理健康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引导和养成作用,借助茶的特征渗透礼仪教育的知识要点,并指出应用多元化手段开展茶文化礼仪渗透实践的相关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茶文化;礼仪教育;意义;策略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茶文化的最早发祥地。从悠悠远古到现代,茶文化始终在吸纳中华民族最新的重礼守仪精神,给予中国民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滋养。故而,进入新时期后,我国依然高度倡导学习茶文化,主张在高职礼仪教育中渗透茶文化,着力弘扬我国“礼仪之邦”的美誉,借以培养高职学生的举止文明、待人以礼意识,使高职学生真正发展成为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有特色社会主文道德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为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提供助力。
1茶文化在高职礼仪教育中渗透的意义
1.1辅助学生修身养性
我国茶学家庄晩芳教授在探讨茶道时曾指出,茶道表面上是一种饮茶方式,实质上是对人的“礼仪法教育”,是培育人“道德修养”的仪式。我国现代“茶圣”吴觉农先生亦强调,茶道所给予人的是“精神上的享受”,是人“修身养性的手段”。可见,茶文化具有修身养性功能。高职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沏茶、赏茶、饮茶等茶艺要点,会逐步懂得如何有礼貌地与他人交往、增进与他人的友谊;通过细致观察茶叶在水中逐渐舒展的过程,消散内心苦愁,逐步剔除躁心浮气,美心修德,不断提高自身的内涵气质以及学识修养,学会最基本的做人做事仪礼,懂得为人处世之法。故而,在开展高职礼仪教育活动时,极有必要渗透茶文化。
1.2敦促学生精益求细
礼仪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结合
在高职院校礼仪课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首先,高职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促使学校应在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高职学生人学分数线较低,起点低、底子薄,知识积累明显不足,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知之甚少,文化底蕴的欠缺不仅影响到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和发扬,也影响着学生个人的修养和素质,更影响着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甚至将对国家未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为了通过各种考试,考取各种证书,学生和老师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学习实际应用知识和专业技能上,大部分家长、老师、学生都忽视了文化素质的养成与提高。如此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感,智商高、情商低。前段时间出现的南京中学生在埃及文物上刻字的事件在微博上引起热议,由此还牵出更多中国游客在敦煌、故宫、帕劳、泰国等国内外旅游胜地的不雅行为。这些问题警示着我们应该在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养成教育。其次,礼仪教学的现状促使学校应在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尊老爱幼、文明守礼、团结同学、积极进取,但在校园里不乏一些缺乏礼仪规范的现象。例如,有些学生上课迟到、交头接耳、玩手机、睡觉、早退、遇见老师不问好等。其实造成高职学生缺乏礼仪修养的原因很多。比如,学生在中、小学成长时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通常不重视对学生的礼仪教育。进人大学后,学校虽开设了礼仪课程,但由于受到专业设置、课时限制、学生就业方向的影响,高职院校的礼仪教学更加注重实用性,很少将礼仪学习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教师只考虑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的礼仪教学基本都停留在实用的表层,缺少了应有的传统文化根基。除此之外,目前市场上的礼仪教材也很少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大多数都是国际商务礼仪的教材翻版,例如教人如何穿衣打扮、如何站坐行蹲、如何使用刀叉等,很少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如此造成礼仪教育的形式化、教条化,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道德培养。义教育应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如果在礼仪教学中融人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将学生言行举止的修养升华为人格和民族精神的教育。第三,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促使学校应在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当前的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认知,却很容易接纳和认同夕卜来文化。很多学生追求个性,崇尚西方节曰却忘记了中国传统节日,对本民族的文化不了解,也不愿去探知,尤其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一些外来的文化意识形态迅速地影响了中国青少年,使他们对本民族文化越来越不感兴趣,取而代之的是向往和追求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道德观及价值观等。这种趋势若继续持续下去,我们将会丢掉中华民族的精神根本和民族特色。如果不坚守本民族千年以来传承的传统文化,又何谈面向世界、走向世界、实现中国梦呢?又如何能得到全世界的尊重呢?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这种情况也促使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建设和宣传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
我国自古以来有着清晰的以礼仪教育为主的德育理念,还有着严密的礼仪教育实施体系待我们继承与弘扬。对于传统礼仪文化,礼仪教师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忽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礼仪,而应该恰当地与国际通用礼仪相结合。那么,如何在礼仪授课中融人传统礼仪文化之精华呢?礼仪教育其实就是一种素质教育。2013年8月18日凤凰卫视的〈濱宇大战略》中的解说员解说道:“在100多年来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打破了传统的政治社会体系,抛弃了主要由儒家塑造出来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努力学习西方,建立现代文明秩序,但时至今日,现代文明秩序还没有完全确立,而传统文明秩序已经荡然无存,使中国人失去可以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则,无所适从,种种社会乱象由此而生。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以鲁迅、胡适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对中国人的精神素质做了深刻的剖析,致力改造和提高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可惜他们付出的心血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效。如今,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然而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却出现了基本礼仪缺失、行为失去规范甚至道德沦落、价值观混乱等种种严重的问题”。那么,中国要成为世界第一流强国,需要什么样的国民素质呢?《寰宇大战略》提醒了礼仪老师——中国亟须一场国民素质改造运动。如果再不抓紧进行素质教育,中国梦就是一句空话,而礼仪老师的责任就是当好素质教育老师。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信、利、敬、义”这4个字的重要性。“信”乃礼仪之本,体现在人的行为准则;“利”乃礼仪之道,体现为人的胸怀;“敬”乃礼仪之魂,体现为人的境界;“义”乃礼仪之德,体现为人的责任。比如,在学校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以下情况:开始上课后有的学生才大摇大摆地走进教室;有的学生时不时地刷屏手机或者玩手机游戏;有的学生穿着拖鞋上课等,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学生心中没有对自己、对他人、对学业的恭敬之心。《礼记?曲卒L±>中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意思是说礼的实质在于对自己谦卑,对别人尊重,即使是挑着担子做买卖的小贩,也一定有令人尊敬的地方,不要因为贫富和地位等因素而歧视别人。学校虽然在行为上对学生作了硬性规定,规定学生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但很少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树立恭敬之心。如果让学生懂得礼的核心是“敬”,那么就可以让他凡事用这个“敬”字去衡量,教学效果就会好很多。只有“恭敬”的心在学生心中犹然升起时,礼仪操作规范、仪态仪礼等才会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再比如,我国古圣先贤将“明德"作为治国之根本,我们在课堂上也应该让学生明白高尚的思想品德是其立足于社会的根本,是做人的根本。礼与德互融为一体,两者相互印证。现在简说人伦大道,人道者"~?五伦八德。五伦指的是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人遵五伦,天降吉祥也。八德者,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人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礼仪老师不能只摆花架子而忽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之精髓,应该在授课过程中融人中国传统文化,将礼仪教育升华为素质教育。
总而言之,时代呼唤中华文化的新生,呼唤中华民族文化的回归,在礼仪教育中,应该充分重视和吸纳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丰富礼仪教育的文化内涵,做到古为今用,恢复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力,重构民族精神,建立伦理秩序,打造共同的价值观、道德观。
作者:王琳 单位: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
茶文化推广大学生礼仪素质提升
[摘要]
目前,高校学生礼仪素质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在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推广茶文化实践活动,可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丰富高校礼仪教育的形式,加速礼仪教育的内化过程,有效提升大学生礼仪素质。
[关键词]
茶文化;礼仪素质;礼仪教育
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12月30日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分支,凝聚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更赋予了时代的生命力。
一、高校推广茶文化的内涵及主要方式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中,浸润着幽幽茶香。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所有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茶已然从士大夫的高阁上走入寻常百姓柴门中,茶文化也已成为一种大众文化。中国人饮茶,不在饮,而在品。品茶,不仅是一种生理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所谓“茶品如人品,茶道即人道”,说的正是茶与为人之道的关系。茶文化融合儒、释、道思想精华,表达了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对人生态度、心理情感的影响。我们在大学校园推广以“廉、美、和、敬”为核心的茶文化,引导大学生学习茶文化知识,展示茶艺,遵循茶礼,用这种古老而又时尚的健康文化形式,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文化审美情趣,提高文明礼仪素养。目前,多所高校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在校园推广茶文化。1.开设茶文化选修课程目前,茶文化课程不仅仅是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很多高校也开设了茶文化相关选修课程,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学生也因此对茶文化产生兴趣,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形成茶文化知识的储备,并对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仪的养成产生影响。2.建立茶文化学生社团大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学生社团是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审美情趣、培养健康业余爱好的学生组织。在一些高校中,大学生或者组建茶文化社团,或者通过社团活动举办茶文化培训、讲座,或者在校园活动中进行茶艺表演,通过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校园中传播茶文化的美,感受并传递着茶文化的美。
古代礼仪文化与包装设计论文
一、送礼文化
中国人的送礼文化本身反映了一种文化中的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国人送礼,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是为了施恩;第二种是跟随社交礼仪的习俗;第三种则是纯粹感情上的交流。但要真正了解中国人的送礼行为,还必须同时了解另外三个用来维持人际关系的概念。它们是“面子”“做人”及“关系”。回归到送礼文化上,在某些节日或场合,中国人便觉得一定要送礼,这种社会的制约使他觉得不送礼是不对的,是没有“面子”的事。且由于中国社会比较注重社会的和谐性,如果在没有任何特殊的状况下拒绝接受礼物,便是破坏与送礼者的“关系”。因此受礼也成为一种社会义务。而受礼者在接到礼物之后,就好像对送礼的人欠了一笔“人情债”,所以在未来遇到类似必须送礼的场合,就一定要送一份礼“还”给当初送礼的人。
二、送礼文化在端午节礼盒包装中的体现
送礼文化在中国是一项重要的礼节,商人的炒作与经济的兴衰都会影响节日礼盒市场的改变。通过端午节礼盒能从产品面与包装方面了解节庆与送礼之间的关系和影响。端午节礼盒最有趣的地方在于产品的造型与节庆寓意的趣味性。而最难的地方是条件的不足,如节庆气氛与送礼习惯等,只有让消费者看见端午节礼盒的价值,发展与推广才会有意义。由于端午节属于本国传统文化,所以必须通过对文化的了解去创造符合现代感与真实性的包装。端午节的礼盒形式可根据文化层面与商业层面发展出各种类型,可分析如下:完全针对节庆而设计的端午节礼盒,无论在产品或包装视觉上都符合端午节气氛;根据端午节其他习俗所发展的附属周边商品礼盒,如香包礼盒;针对节庆发展端午节礼盒包装,但产品不一定与节庆习俗有关;视觉与产品完全与端午节无关,但消费者因为对商品认同而买来送礼,以地方性特产企业居多。对于端午节所运用的元素并不局限于传统或现代的设计表现,首要是通过视觉将文化与气氛表现出来,让消费者可以感受到端午节氛围,再从商品的主题性与独特性加以衍生成符合当时节令的礼盒,让消费者在端午节的时候能够联想到该商品并购买。
三、送礼文化在端午节礼盒包装中的应用策略
一是深入思考包装策略,注重端午节元素的转换与应用。设计师通过调查,掌握商品在市场的最佳定位,思考营销方面、功能方面及客户目前的发展情况,考量成本架构的运用,经多方深思规划后,才能设计出符合业主与消费者期待的商品内涵与价值。端午节包装虽然需要运用传统元素,但这些元素与结构都是被塑造出来的形象,通过端午节礼盒的传统元素转换成符合商品属性与现代感的包装,才能真正让消费者产生共鸣与真实性。
二是注重成本控制,创造商品价值感。企业与设计师必须将商品的销售视为责任,根据产品的特性规划出适用的包装或赠品等相关设计品,并共同制定出合理的价格,让企业与消费者都能满意,切勿为了赚钱而要求企业发展不必要的设计品,丧失业主的信任。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价值比价格更为重要,通过商品的组合或设计去教育消费者并创造商品的价值感,让消费者除了购买商品外,也购买到一份期待与满足。
中西文化之交际礼仪
在见面交往礼仪方面,中西方便呈现了明显的差异。如日常碰面打招呼的时候,在中国,人们通常都会礼貌性地问一句“吃饭了吗?”、“去哪里?”等等。但是同样的情况发生在西方,对西方人来说,这些问题都让人感到不愉快。所以在西方,人们的日常打招呼方式只是一声简单的“Hello”,或是普通的“howareyou?”另外,对于初次见面的朋友,中国人通常都会客气地点点头,或是握握手,更传统一点的是行拱手礼,或是微微欠身。但在西方,特别是在欧美国家,见面拥抱、面贴面或是亲吻才是普遍的见面礼。中国人的思想从古至今都偏向保守,“男女授受不亲”这句话从小就开始在脑海里根深蒂固,所以中国人的交往方式都会比较内敛。微微笑、点点头、握握手,又或是微微欠身,这些便是大众最普遍的问好方式。而西方人则是崇尚一种热情的生活方式,遇人都要来个大大的拥抱才足以表达自己的友好,而且在他们的眼中,欠身似乎显得有点自卑。
在中国人的世界观里,西方人的打招呼方式过于亲密,不宜在公众场合如此,所以他们会更倾向于和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俗话说:“距离产生美”。所以他们觉得,问对方一些私人问题,如“去哪里?”、“吃饭没?”等,都是一种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小的谈话方式,能够增加彼此的亲切感。但是西方人却不以为然,他们把这些问题理解成为一种“盘问”,觉得对方像是在打探自己的隐私,是一种不礼貌的交谈方式。在建议劝告方面,中国和西方也有一些区别。中国人在进谏时,往往都会比较直接,“要怎样怎样”,“别怎样怎样”,带有一些像是命令的口气的词语。西方人在提劝告或是建议的时候,都会用一句铺垫“IfIwereyou,Iwould....”之类的比较委婉的措辞。而且关系越是亲密,说话越是委婉。最后在宴客方面,无论是中西方,酒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饮品。尤其是在中国,谈朋友,谈生意更是要喝酒。中国人喜欢喝白酒,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酿酒工艺和人们赋予酒的美好寓意,使得中国成为了一个酒文化大国。
在西方,人们比较喜欢啤酒、葡萄酒和各式各样的洋酒,而且喝酒的量度一般都会随女主人的动作而进行,一切皆适量而为。除了宴客的喝酒礼仪外,餐桌上的食物安排也有一定的讲究。去西方的朋友家做客,呈现在我们饭桌前的无非就是牛排、猪排、面包之类的东西。在西方人的眼中,吃饭是为了充饥,所以他们都会倾向于用大块的肉来填补胃的空虚。当然也会有用生菜水果加酱而成的沙拉作为补充维生素的食物。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宴客的食物追求的是色香味俱全,还有就是饮食营养的均衡搭配。而且选择种类繁多,粥粉饭面都有。不像西方的食品那么千篇一律。中西饮食的差异,这归根到底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差异。中国人注重菜的色香味俱全,注重它的营养和卫生问题,即使是一天繁忙的工作之后,也不嫌麻烦做精致的饭菜。而西方人,采取的则是理性的生活方式,与其花费功夫做饭菜,不如来个汉堡方便实惠。西方人做事情没有过多的死原则,很多时候都是一种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态度去对待,比较有弹性。而中国人却觉得,民以食为天,不可以将就着过生活,而且吃得好,才有革命的本钱。在饮酒方面,中国人认为酒量是衡量朋友感情的标准,也是辨别生意胜败的标准。而且在酒桌上,“随量”一词甚少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干!”、“感情深,一口闷!”。这也给不少和中国人喝酒的老外无形中增加了不少压力。因为外国人没有这种潜规则,酒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种调节活跃气氛的工具,最重要的是他们不提倡劝酒,喝酒的多少取决于个人,而不是其他无形中的因素。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我们将会接触到更多不同的礼仪,体验更多不同的文化。从文化本身来说并没有优劣之分,它是社会发展,历史沉淀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一种长期现象。现代人应在这个沟通交往广泛而深入发展的时代,尽量去了解不同的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性,采取适当的礼仪做法,使我们的文化无国界,使我们的交流更顺畅。
作者:周桓 单位: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