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实训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力学实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力学实训总结

CDIO工程教育课程教学论文(4篇)

第一篇:CDIO工程教育实训教学

1临操作现场,观实训教学

近几年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以来,笔者有幸观摩到许多实训教学公开课,受益匪浅,然而,亦心生一种“千课一面”的感慨。现今专业课之项目教学遍及职教界,于是,笔者循着项目教学:“信息收集—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骤,这“一面”打造着实训课堂,而学生踏着项目实训六步骤呈现出来的亦是这样的“一面”:规范的动手操作行为中不乏刻板被动,严谨的理论学习交流中不乏亦步亦趋。实训现场,项目各个任务是完成了,可是,扫到的是学生脸上的“一面”—严肃,少有表情。职业素质(ProfessionalQuality)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中职学生文化素质普遍不如普通高中的学生,于是,以动手操作提高学习效果,提升职业素质的实训教学成为众望所趋,向实训课堂要质量,向人才培养要实际价值成为实训教学的夙愿。然而,即使是被德国应用得炉火纯青的项目教学法,实训效果仍差强人意,实训虽然与企业模式接轨,却貌合神离。

1.1实训项目化,动手操作有余,职业素质培养不足

现行实训项目化。许多人将此曲解为,学生操作多是机械式模仿,于是日积月累,没有了生活色彩,实训的冷面性让学生逐渐减少了热情,失去了兴趣,实训场成为完成任务的战场,全然成为技能性实训。学生在完成任务后也便没有了惊喜,取而代之的是漠然,于是,更多的学生成为掉队的小鬼。实际教学中会发现,虽然学生对所给的项目任务做一个会一个,但凡遇到新任务就卡壳,动手操作茫然甚或停滞。

1.2实训企业化,机械操作有余,创新思维培养不足

现行实训企业化,让学生动手操作规范、熟练,而这样一味地服从就像傀儡,人没有了思想,没有了自己的主张,也便没有了创新,淡化了思维过程,让更多的傲视群雄的学生个体漠视自己娴熟的技能而留下“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的感叹。可以说,实训教学变成以工业时代训练“熟练工”的方法代替信息时代个体思维发展的培养。反观企业,实际上,企业既关注员工的技术性技能,更重视员工的职业素质,青睐员工个性的发挥和创新行为的施展,因为,这对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尤其重要。

阅读全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材的改革

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培养能从事一般建筑工程施工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能进行基本技术工作的中初级专门人才。其核心任务就是能根据设计文件(图纸)按照施工程序和房屋构造方式,在相应岗位上组织基层班组共同生产出符合设计文件和现行规范要求的建筑产品。据此我们对一般建筑的组成进行“拆解”,形成专业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即将一般建筑工程“拆解”为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分析其内部构造联系,熟悉各构件受力特征、构造方式、工艺标准和施工方法等,同时还需要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对一般单体建筑形成整体认知,并与相应课程形成一一对应关系。一般房屋建筑是由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组装成分部工程进而形成一个独立的单体建筑,这个过程涉及到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建设法规、现行《施工规范》的应用等诸多生产实际问题。即通过“营造”形成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建造房屋服务,而非结构设计、更非规划和建筑设计。因此,围绕“如何建造房屋进行课程体系改造和设计”就成了我们进行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做法。通过“新课程体系”构造原理图解可以进一步证明我们按照建造房屋进行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改造和设计的做法是可行的。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已经把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纳入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形成了“两大课程体系”和“四分段课程模块”体系。即形成了新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和新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详见本专业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图解”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图解”。

同时也形成了“四分段教学课程模块教学模式”(简称模块化教学),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模式是符合职教规律和职业教育要求的。即基本素质课程模块:包括“两课”、体育、语文、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基础、劳动实践、入学教育、军训等;专业基础素质与基本技能课程模块:包括识图、识图实训、建筑CAD、建筑CAD实训、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试验与实训、认识实习、建筑构造、建筑构造实训、施工组织、施工组织实训、建筑工程预算、建筑工程预算实训等;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包括建筑工程测量、测量实训、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施工技术、施工课程实训、施工工艺实习、核心技能培训、测试、双证书培训与考试、毕业设计、顶岗实训等;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包括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等。有了新的比较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还是不够的,我们又根据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基础岗位、结合人才需求调研材料,大胆地对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取得了明显效果。根据整合后的课程我们组织编写教材,使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均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专业课程整合与教材建设

(一)专业课程整合

课程及内容整合应围绕职业核心能力进行优化组合,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建造房屋和专业培养目标之需要。本着强化能力、优化体系、合理组合、遵循建造规律、认知规律、删减不相适应的老内容、增加新材料、新工艺、新规范、职业培训、技能考证等方面的新内容、突出应用、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进行。

阅读全文

教学改革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作用

摘要: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以及《建筑结构与力学》的课程定位和学情特点。提出基于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系列举措,包括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创新实践项目,增加认识实习,建设专业社团,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完善考核体系等。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能力;教学改革;建筑结构与力学

1研究背景

创新是生产力,是国家强盛之基。《“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文件都着重强调,要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着力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各高校及各专业学科都十分重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与实施,都把这类活动看成是促进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加速器和孵化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国家举办“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此类赛事的开展有力推进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深入。浙江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由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自2002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八届。我院学生在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到各方面的束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目前的创新能力普遍不足。1)缺乏创新氛围,科技创新活动参与率低[1]。尽管国家和和学校都大力提倡学生科技创新,但很多学生并不重视科技创新活动。据调查显示,学生更多地满足于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去获得奖学金,很多学生认为,科技竞赛和科技发明是少数优秀学生的事,离他们非常遥远,即使参加竞赛的学生,也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技能学分要求而被动参与。2)思维活跃,但缺乏科技创新思维和科技创新实践能力[2]。学生有很多想法,但大量的想法和科技创新相去甚远。学生会学不会做,针对书本上的问题,学生往往可以给出较为完美的回答,但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设计的作品却是大同小异,由此学生又会因为无法学以致用而感觉前途迷茫。

2教学现状

2.1课程定位

《建筑结构与力学》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在第一和第二学期开设,总学时120,学分为4分,周课时4课时,以建筑施工图识读、建筑材料与检测等课程为基础,为学生学习后续的基础工程施工、主体工程施工、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等课程做准备。兼具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是专业课程中较难学好的一门课程。《建筑结构与力学》主要研究材料力学和结构构件的力学性能,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结构概念,理解和熟悉结构构造做法,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以解决施工中常见的结构问题,为将来从事施工现场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阅读全文

高职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

【摘要】风力发电现在得到了人们充分的重视,在当前低碳背景下成为了重要的电能来源。但是和国外相比,我国的风力发电起步较晚,所以技术人才的匮乏一直以来都限制着我国风力发电的发展。因此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风电技术专业,给风电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作用。但其实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并不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需要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这也体现出了我国风电专业的教学当中实践性严重不足。

【关键词】高职;风电专业;实践性教学

与在我国风电专业教学当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教学设备落后,所学的内容和实际应用的已经形成脱节;实训课程比重严重不足,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实训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无法直接接触平台;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不足,很多教师的实践能力上也存在缺陷等等,所以总结起来,现在我国的风电技术人才培养当中仍然有很多问题。

一、提高课程设置水平

实践教学质量是直接受到课程的设置情况的决定的,无论是课时的多少还是课程内容。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坚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保证原有的理论课和文化基础课的同时,要不断提高实训课程的比例,结合专业内的方向不同,可以将实训课的比例设置为高于50%。风电设备检修与维护方向实践性教学设置: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液压系统、风力发电机组工作原理、风电场电气系统、传感技术、PLc原理及应用、继电保护技术、机电设备电气控制与维修、风电场运行与维护、金工实训、计算机操作与绘图实训、电机检修及拖动实训、电工实训、风电机械设备检修实训、电气运行实训、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等。风电机械设备制造与装配方向实践性教学设置: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基础、计算机绘图(AutocAD)、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数控加工技术、风力发电机组原理、机电设备装配安装与维修、风力发电机组生产及加工、计算机操作与绘图实训、金工实训、电工实训、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实训、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等。

二、改良教学方式

实训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校外实习,其所教授的知识内容是不同的,所以有着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不仅仅教师要改变教学风格,同时也要进一步拓宽教学内容和范围,以实践性作为立足点,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当中,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实物的图片,并且应用内部解剖图来让学生了解风电站的工作原理。结合风电的典型案例,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来让学生可以对于设备的运行原理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实验课上,可以结合本校实验室的实际条件来开展实验活动,在实验教学期间可以将实验室全天开放,组织学生分批次来进行实验,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动手的机会,来提高学习效果。高职学校作为职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实训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应建立一套健全的、符合于风电专业应用需求的实训课程体系,让学生的基本技能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实训教学包括的内容有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对于基本技能来说,要以集中实训为主,而专业技能实训则要作为强化内容来教学。其中基本技能包括绘图软件操作、电工金工实训、设备检修等等。实训教学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可以学生毕业前一个学年安排学生前往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过程管理和整个风电站管理体系。

阅读全文

口腔修复学实训课教学方法改革

【摘要】在口腔修复学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人们往往对课堂理论教学给与高度重视,实验教学也是其中重要中间环节,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口腔修复学实训课内容是否顺利完成。在针对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改进之后,实现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培训的进一步强化,实际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应用立体化、多载体教学手段,完善实训模式而口腔修复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必须要对实训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改进,全面提升实训教学效果,这样才能为学生后期的实训教学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口腔修复教学;实训教学;教学改革

口腔修复学主要是充分结合人体生理针对口腔以及额面存在的缺损进行修复研究的一门科学,口腔修复工作人员不仅要对基本的口腔病理知识以及实际操作技能进行熟练掌握,而且还要掌握基本的材料应用、生物力学、美学等相关的学科知识[1]。口腔修复学是临床上操作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医师在操作的过程中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灵巧的双手,要能在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美观性要求的前提下,满足功能的需求。可见,口腔修复学的教学难度比较大,实训教学对口腔修复学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操作的复杂性导致教学时间有限导致实训教学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1教学方法改进

1.1加强三基训练

针对学生刚接触口腔修复学的特点,要不断强化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不断加强口腔修复临床实践操作技巧,对口腔印模等基本功进行反复练习,而且还要对各种口腔修复过程中常用的医疗器械以及修复材进行充分了解。

1.2强化口腔修复师资队伍建设

阅读全文

工程教育下桥梁工程教学体系构建探析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可为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对于职业本科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而言,教师应该了解当前的时展现状,将创新理念应用于教育方案中,在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此,教师可构建“四层次多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技术应用实践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观念,当学生步入社会时,可赢得更多用人单位的认可。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职业本科;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毕业生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通行证”,使学生符合规定的教育要求。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该运用实践教学方式来进行职业本科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教学,如果教师始终运用理论讲授的手段,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在实践教学模式的引领下,可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其产生强大的学习热情。由此,该教学方案可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还能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相关概述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制订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方案,并根据具体的培养目标,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由于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涉及许多复杂的知识点,为使学生高效解决相关的问题,学生间还应该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随后针对具体的道路与桥梁问题,才能提出适宜的解决策略[1]。目前,专业人员在对学生进行认证时,主要考量学生的知识、技能等方面,因此,学生应该形成发散性的思维,全面了解每种理论知识所蕴含的深层次含义,当处理难度较大的问题时,也能拥有沉着冷静的态度。另外,当面对过于复杂的问题时,学生可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来开展后续的预测与模拟工作。复杂问题十分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具有高超的实践能力,因为实践技能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主要考量标准。

二、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一)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

阅读全文

高职课程改革论文(7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改革探讨

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企业管理课程是一门集经济学、数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但是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少、专业知识缺乏、对社会组织不太了解的。因此企业管理的教学在要求学生学会基本概念、把握学科理论体系的同时必须结合一定的实践活动进行,以便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管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很多任课教师都是从大学毕业就到学校任教,理论知识基础足够,可没有到企业工作的经历,缺乏企业管理的实战经验,只能通过案例教学法来充实理论知识,造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局面。而且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有一些管理游戏组织实施困难较多,难度较大,因此任课教师安排了实践教学,大多也是安排类似看影片、参观等象征性活动,其结果是培养的学生只懂理论,不会实践操作,更没有良好的管理意识,难以达到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要求,难以达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单一

高职院校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实训条件严重不足,教师无法带领学生完成一些实训环节的教学任务,因此不得不把精力放在教室里,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实践环节。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小组合作的过程及结果往往不是很理想,教师在小组合作中不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倾听者。对学生而言,讨论时间较短,而且本来自律性较差,有些讨论缺乏认真思考,甚至没有交流与沟通,结果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就变成了陪衬和听众,在小组汇报时他们的意见也往往被忽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满足企业对高职学生的需求。

三、考核形式传统单一

我校的汽车服务企业管理课程考核采用统一闭卷考试形式进行,卷面成绩占最终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其中卷面考试题型以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为主,侧重对学生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考核,对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力度不够,和人才培养目标是相脱节的。平时成绩的计算依据主要是学生的出勤率、作业、课堂表现,可实际操作起来存在一定能难度,因为班级人数100多人,对平时成绩的认定往往流于形式,对学生的激励程度不够。一些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未能形成管理思维,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基于以上问题,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真正为学生今后从事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阅读全文

本科院校材料力学土木工程论文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相比材料力学课程的枯燥而言,理论力学可以说是土木工程专业力学系统相对简单的课程,是入门课程,而且它和大学以前学过的物理、数学结合得较紧密,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轻松一些。而材料力学则将学生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如果能让学生感到精彩,他们就会学得不亦乐乎;若这个世界让学生觉得乏味,他们就会自暴自弃。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去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一般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大一已学过土木工程概论,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仍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内涵比较模糊,对材料力学在土木工程力学“家族”中的地位也不甚明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绪论这部分内容必须给予重视。然而一些教师不注重绪论的讲解,仅作一些简单的介绍,甚至一笔带过直入正题;学生则更是不重视。笔者认为这种态度是不正确的,将严重影响该课程的后续学习。笔者在绪论部分的教学中,除了介绍课程的基本信息、目的要求、主要内容外,还特别向学生介绍了课程知识的应用前景和学习方法。应用前景包括该课程与后续结构力学、混凝土、钢结构等课程的关系,该课程知识在建筑结构、混凝土设计等专业课程,以及土木工程二级学科中的应用情况等。学习方法包括如弄清基本概念———思考、观察、读书、实验,注重知识获取过程———公式推导,认真完成作业———理解、体会、举一反三等。最后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书籍和学习网站,供其课外阅读所用。

二、优化课程,推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坚实的力学理论基础。材料力学是力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环节,在帮助学生明确工程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发挥着夯实基础和启蒙引导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以及学时分配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学课时不断被压缩、教学方法单调陈旧、实验课程不受重视、实践教学机会较少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学改革显得刻不容缓。

(一)整合教学内容,力求主次分明

材料力学课程内容涉及范围较广,有固体力学、材料学、电磁学等诸多学科,因此,教学内容必须主次分明,要抓住课程主线和重点,同时也要紧密联系土木工程专业,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最需要的知识。传统材料力学教材的内容体系一般为“拉压→扭转→弯曲→组合变形”,其规律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这种教学次序较为经典,但也存在教学起点低、内容重复多、课时量大等缺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立足于土木的房建结构,对其各个部位进行受力分析,引导学生将这些构件简化为力学模型,然后再思考这些模型的共性,对其应力、应变情况进行集中分析比较。比如框架结构的柱,除了受压以外,还受什么作用?设计柱的时候,长细比对其有什么影响?柱的截面形状到底选哪一种才好?又比如阳台和雨棚,除了弯曲之外,还受什么作用?如何去改善它们的受力状态?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归纳—演绎的模式,始终抓住“外力—内力—应力—变形”的主线,以“内力图—应力状态—强度理论”为具体内容,强化知识的贯通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各种基本变形的内在联系。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重点学习拉压、扭转、弯曲和组合变形,而对超静定、压杆稳定等问题可作适当的简化。还可结合教师的科研成果,对相关知识进行适当拓展和延伸。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样化,力求教学模式的创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