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流动资产评估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资产评估课程案例教学论文
1案例类型及案例的搜集
1.1例题型案例
实践性再强的课程也离不开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指导,而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与领悟离不开一些简单案例的直接应用,笔者将这些简单案例称为例题型案例。即评估过程中相关的数据和分析过程都作为已知条件直接给出,案例的核心内容简明扼要,可以直接套用公式或知识点来解决问题。这种案例简单、直观、针对性强,答案可以说是唯一的,需要学生判断分析的环节很少。
1.2分析型案例
分析型案例是指来源于实际,并且有真实评估结果的案例。此类型案例将给出资产较多的背景知识和信息,需要学生结合老师所讲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讨论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与真实评估结果比较。在分析过程中,使学生明白书本上的知识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如资产类型的判断,与评估活动相关的资料如何搜集,如何根据评估目的、市场环境等合理确定评估基准日、评估类型及评估方法等。分析型案例相对复杂,综合性较强。
1.3开放型案例
开放型案例是指由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上市公司的资料以及通过新闻信息,仿照分析型案例,研究、设计编写一个开放型评估案例。评估结果是开放性的。案例的对象可以是房地产、机器设备、无形资产、企业价值、流动资产等。开放型案例的实践可以反映学生对资产评估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评估实物能力、专业技能等。笔者将案例类型的划分由浅入深,具有层次性。同时案例的选择和搜集要具有科学性、实时性、系统性,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结合起来,要将案例与理论知识点系统有效地结合起来。各类型案例可以借助于老师和学生通过网络、文献、图书资料的渠道搜集,也可以引用相关企业或资产评估事务所的评估案例,但是要注意保密性要求。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防范初探
摘要:目前全球经济整体上呈现出增长乏力的态势,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企业之间的并购整合活动日益频繁。企业并购是指企业通过并购行为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对自身发展有利的各种资源,以期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促进企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并购可以看成是一项复杂的投资行为,其必然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财务风险。以A公司并购B公司为例,主要对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进行简要分析,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启示和防范措施。
关键词:企业并购;估值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财务整合风险
1A公司并购
B公司形成的财务风险分析A公司于2017年9月24日公告,有意收购B公司全部股权。A公司和B公司的主营业务中都包含了人造板这一业务板块,假如并购成功,A公司将获得一定的规模经济效益,有利于其整合业内资源,进一步提高A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2017年11月26日,A公司发文称拟以1.78亿元收购B公司百分百股权,且将全部使用现金支付,与此同时A公司声称并购成功后将通过某农商银行为B公司提供8000万元委托贷款,供其后续正常经营使用。2017年11月27日,该并购成功完成。下面来分析一下A公司并购B公司产生的财务风险。
1.1估值风险分析
B公司系非上市公司,故其较适用的企业估值方法主要有市场法,收益法以及资产基础法。某国际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接受A公司的委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等的规定,分别采用了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对B公司股东全部权益在2017年8月31日的市场价值进行了评估。从表1中可以看出,B公司的非流动资产呈现连年下降趋势。在2014年至2016年期间,B公司的负债总额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但B公司仅就2017年的前八个月较之2016年全年,企业负债总额激增,增加约为3844万元的负债。表1中显示负债总额全部来源于流动负债,而非流动负债一直显示为零,可以认为这一财务信息是否属实是有待考究的。其净资产在2014年至2016年的总体变化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2017年前八个月内净资产严重下滑,可以认为这和2017年流动负债的激增有关。资产负债率在2014年至2016年一直呈现连年下降趋势,而2017年年初至8月底其上升为43.72%,比2016年的30.36%增长了13.36%;流动比率在2014年至2016年呈逐年上升趋势,而2016年至2017年8月呈略微下滑趋势。总体来说,并购前B公司的偿债能力较好。资产基础法是以被评估企业评估基准日的资产负债表为主要依据,评估表内和可准确识别的表外各项资产和负债的价值,来界定被评估企业的价值的一种常用的评估方法。由于其准确性主要依赖于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故该评估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性。基于B公司单方面提供的截止到评估基准日(2017.08.31)的资产负债表及其附表。从表2中我们可以得知B公司至2017年8月31日,股东权益(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3,786.80万元,而基于资产基础法下的最终评估价值却高达19,853.04万元,增值率约为44.00%,其评估增值额主要来自于非流动资产的高估价,由上表可知,非流动资产的评估值高于其账面价值5,888.82万元,评估增值率高达54.67%。由于基于资产基础法下的评估价值的准确性主要依赖于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存在着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和财务数据是否属实性带来的财务风险。且由于B公司出具的财务报表不能反映或有事项和期后事项,同时也不能反映其经营过程中的所有经济活动,故可能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或不真实的情况,例如表2中的非流动负债账面价值为0,就有可能是B公司采用了隐匿负债的方式来形成隐形债务,从而达到非流动负债账面价值为0的表象,导致并购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最终使得A公司对B公司的估价过高,带来一定的溢价风险。综上所述,B公司系未上市公司,故财务数据有可能存在披露不透彻甚至存在个别虚假财务信息,而且由于A公司采用的是基于资产负债表之下的资产基础法对A公司进行估值,该方法下也有可能存在资产负债表表外无法准确识别的或有负债存在,这对企业能否正确估值就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企业估值方法中的收益法的含义为通过将评估对象的收益资本化或折现来确定其价值的评估方法。收益法的准确性主要依赖于年净收益(净利润)的估计以及折现率的选择,其本质为以目标企业的预期收益能力为基础计算其价值。从表3中我们明显观察到B公司从2014年至2017年八月底,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以及净资产收益率均呈下滑趋势,反映并购前B公司的经营情况不容乐观。其中,最明显的是表中营业利润一直为负值,说明B公司并购前的生产经营不好,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不但没带来一定的利润反而一直在亏损。利润总额同净利润的变化几乎一致,在此以净利润为主要说明对象,尽管2014、2015年在下降但仍为正值,但2016、2017年B公司的净利润一直呈现负值,并且2017年仅前八个月内净利润较2016年又下降了1016.11万元,且资产收益率也下降了7.32个百分点。理论上讲,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一个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它能比较合理的反映出一个企业的获利能力,而并购前B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处于逐年下降趋势,截至评估基准日降至-13.29%,说明并购前B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差,故可以大体推断出B公司未来几年的正常净利润也不会很高,甚至仍然呈现负值,因此对其未来预期收益的预测较难,对其估量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故采用收益法估算B公司的价值将伴随着巨大的财务风险,且没有太大的实际价值。综上所述,此次并购行为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资产价值评估过高的溢价风险。
1.2融资风险分析
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及防范
摘要:目前全球经济整体上呈现出增长乏力的态势,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企业之间的并购整合活动日益频繁。企业并购是指企业通过并购行为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对自身发展有利的各种资源,以期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促进企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并购可以看成是一项复杂的投资行为,其必然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财务风险。以A公司并购B公司为例,主要对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进行简要分析,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启示和防范措施。
关键词:企业并购;估值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财务整合风险
1A公司并购
B公司形成的财务风险分析A公司于2017年9月24日公告,有意收购B公司全部股权。A公司和B公司的主营业务中都包含了人造板这一业务板块,假如并购成功,A公司将获得一定的规模经济效益,有利于其整合业内资源,进一步提高A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2017年11月26日,A公司发文称拟以1.78亿元收购B公司百分百股权,且将全部使用现金支付,与此同时A公司声称并购成功后将通过某农商银行为B公司提供8000万元委托贷款,供其后续正常经营使用。2017年11月27日,该并购成功完成。下面来分析一下A公司并购B公司产生的财务风险。
1.1估值风险分析
B公司系非上市公司,故其较适用的企业估值方法主要有市场法,收益法以及资产基础法。某国际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接受A公司的委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等的规定,分别采用了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对B公司股东全部权益在2017年8月31日的市场价值进行了评估。从表1中可以看出,B公司的非流动资产呈现连年下降趋势。在2014年至2016年期间,B公司的负债总额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但B公司仅就2017年的前八个月较之2016年全年,企业负债总额激增,增加约为3844万元的负债。表1中显示负债总额全部来源于流动负债,而非流动负债一直显示为零,可以认为这一财务信息是否属实是有待考究的。其净资产在2014年至2016年的总体变化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2017年前八个月内净资产严重下滑,可以认为这和2017年流动负债的激增有关。资产负债率在2014年至2016年一直呈现连年下降趋势,而2017年年初至8月底其上升为43.72%,比2016年的30.36%增长了13.36%;流动比率在2014年至2016年呈逐年上升趋势,而2016年至2017年8月呈略微下滑趋势。总体来说,并购前B公司的偿债能力较好。资产基础法是以被评估企业评估基准日的资产负债表为主要依据,评估表内和可准确识别的表外各项资产和负债的价值,来界定被评估企业的价值的一种常用的评估方法。由于其准确性主要依赖于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故该评估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性。基于B公司单方面提供的截止到评估基准日(2017.08.31)的资产负债表及其附表。从表2中我们可以得知B公司至2017年8月31日,股东权益(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3,786.80万元,而基于资产基础法下的最终评估价值却高达19,853.04万元,增值率约为44.00%,其评估增值额主要来自于非流动资产的高估价,由上表可知,非流动资产的评估值高于其账面价值5,888.82万元,评估增值率高达54.67%。由于基于资产基础法下的评估价值的准确性主要依赖于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存在着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和财务数据是否属实性带来的财务风险。且由于B公司出具的财务报表不能反映或有事项和期后事项,同时也不能反映其经营过程中的所有经济活动,故可能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或不真实的情况,例如表2中的非流动负债账面价值为0,就有可能是B公司采用了隐匿负债的方式来形成隐形债务,从而达到非流动负债账面价值为0的表象,导致并购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最终使得A公司对B公司的估价过高,带来一定的溢价风险。综上所述,B公司系未上市公司,故财务数据有可能存在披露不透彻甚至存在个别虚假财务信息,而且由于A公司采用的是基于资产负债表之下的资产基础法对A公司进行估值,该方法下也有可能存在资产负债表表外无法准确识别的或有负债存在,这对企业能否正确估值就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企业估值方法中的收益法的含义为通过将评估对象的收益资本化或折现来确定其价值的评估方法。收益法的准确性主要依赖于年净收益(净利润)的估计以及折现率的选择,其本质为以目标企业的预期收益能力为基础计算其价值。从表3中我们明显观察到B公司从2014年至2017年八月底,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以及净资产收益率均呈下滑趋势,反映并购前B公司的经营情况不容乐观。其中,最明显的是表中营业利润一直为负值,说明B公司并购前的生产经营不好,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不但没带来一定的利润反而一直在亏损。利润总额同净利润的变化几乎一致,在此以净利润为主要说明对象,尽管2014、2015年在下降但仍为正值,但2016、2017年B公司的净利润一直呈现负值,并且2017年仅前八个月内净利润较2016年又下降了1016.11万元,且资产收益率也下降了7.32个百分点。理论上讲,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一个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它能比较合理的反映出一个企业的获利能力,而并购前B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处于逐年下降趋势,截至评估基准日降至-13.29%,说明并购前B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差,故可以大体推断出B公司未来几年的正常净利润也不会很高,甚至仍然呈现负值,因此对其未来预期收益的预测较难,对其估量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故采用收益法估算B公司的价值将伴随着巨大的财务风险,且没有太大的实际价值。综上所述,此次并购行为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资产价值评估过高的溢价风险。
1.2融资风险分析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和改进举措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意识观念、制度建设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运用高新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水平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一、前言
高校国有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固定资产是指耐用期在一年以上,且价值在500元以上使用时形态基本保持的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学校运转中的现金和存款,学校接收的财政拨款、学费收入等应收资金,以及易耗办公用品库存图书等存货。无形资产是指职务专利、职务专有技术成果、职务作品著作、学校企业的商业秘密等。随着国民经济的高度发展以及国家对人才和创新的重视,高校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家对高校的投入越来越多,对高校发展的政策支持也越来越大,所以高校国有资产越来越多,价值越来越大,其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越来越高。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观念落后
1.重有形,轻无形。高校科研所产生的专利权、著作权和非专利技术权属也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理应属于高校的国有资产,但长期以来,很多高校只重视设备仪器等物质性资产和流动货币的管理,而对专利权、土地使用权、校名校誉等无形资产没有依法保护。没有按照规定履行资产评估备案手续,对其价值评估不当甚至缺乏评估,甚至没有把这些资产纳入资产管理体系,造成国有资产流失。2.重购置,轻管理。一些高校为了争资金上项目,非常重视硬件建设,在设备设施购置时论证认真,必要性、可行性、运行管理方案等论证深入,一旦购置了设备仪器,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忽视统筹管理,使装备低效运行甚至闲置。有的不能开放共享,使得国有资产效益不能充分发挥。2018年12月27日,科技部网站公开《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的通知》批评有些高校仪器闲置,管理维护不力,从一定程度来讲,这不仅仅是个案。3.重货币,轻实物。一些高校往往比较关注货币资金的变化,财务预算决算和流程监管比较有力,一些决策也主要依赖货币资金多少和流向,但对于已经建成或购置的资产关注较少,不研究实物资产的特点规律和转移流动方式,对于实物资产管理不力,有的甚至失效了还未开封使用,造成实物资产不能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研究和策略
摘要: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很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旨在加强管理,提高效能。2021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条例》颁布,这是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第一部行政法规。面对新法规和新形势,研究分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任务,梳理出高校国有资产历史遗留问题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目标化、科学化、制度化、法治化、效能化等视角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国有资产;高校;管理;对策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高校国有资产不仅在质和量方面有了跨越式的增长,而且在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其资产属于国有资产。近年来,国家出台很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在对高校巡视、审计中,都将国有资产作为主要内容。2021年4月1日,国家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下文简称《条例》),将国有资产管理提升至法律层面。面对新形势,如何提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这是作为高校资产管理人员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任务
国有资产是高校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事项之一,其管理能力和水平也体现了高校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明确任务就是明确工作内容和方向,只有明确任务,方能明确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主要是账和物的管理。在账的管理方面,资产与财务相结合,做到账账相符;在物的管理方面,资产与价值相结合,做到账物相符。主要任务有:一是加强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提高资产使用人和管理人的责任意识,通过《条例》学习提升各级负责人的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意识,进而提升国有资产管理在校内的话语权;二是制定制度,遵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完整、明了、操作性强的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并严格组织实施;三是安全规范,明确资产使用人和管理人的职责,严格录入资产信息系统国有资产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按规程办理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及时进行国有资产维护维修和调剂调拨,及时处理国有资产损失和报损报废,定期开展资产清查、资产评估和产权认定,做到权属清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四是服务保障,制定国有资产业务和服务规程,做到一项业务一个流程,一个流程一个规范,严格资产配置与处置,精细流程管理,及时准确地完成年度资产分析报告,深度融合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为实现学校事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
二、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历史遗留问题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风险及管控措施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也因此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所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加,要想在新时期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全面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很多事业单位已经采取措施来不断提升自身的资产管理能力,但是在资产管理中仍然还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这对于国家资产安全性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目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管理控制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事业单位;管理风险;管控措施
一、目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风险
事业单位固定资资产指的是事业单位所拥有的使用时间超出一年的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还是保持原本的物质资产,通常情况下主要包括住房建筑、特殊设备或者是一般设备等。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所面临的风险问题主要体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固定资产配置风险。结合相关的调查结果来看,存在很多事业单位在开展固定资产管理时,还没有构建出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导致实际使用不能满足实际的预算要求。另外,在验收环节中,经常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可能会降低最终的固定资产管理质量,严重时可能会面临资产信息失误现象的产生;第二,固定资产使用环节存在的风险。存在部分人员在对固定资产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没有对相应的维保工作引起高度重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另外,在对固定资产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很多管理人员没有对经济效益进行充分考虑,这就导致资产利用效率一直得不到明显提升,如果固定资产长时间被闲置,那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第三,固定资产处置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时,通常涉及到的风险问题主要包括处理方式不合理、价值信息不准确或者是资产评估不规范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将直接对国家资产安全性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二)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通常情况下,无形资产指的是没有实物做参考,但是仍然可以为事业单位人提供权利的资产,同时也是事业单位资产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事业单位中,无形资产主要包括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土地使用权等,一般在性质上具有非常明显的排他性,可以在很长的时间内为事业单位带来经济利益。在目前的无形资产管理中,导致风险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事业单位没有认识到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缺少严谨的管理意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出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这就导致各种危险问题的产生。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论文3篇
第一篇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部分固定资产的功能未能有效发挥
在国有企业中,经常有一些技改技措的改扩建项目,但因为技术水平和其他原因,项目实施出现问题,经常因为资产管理不到位,导致其被随意搁置,甚至有的大型设备,在进行搬移过程中,账目被漏掉,这些无形的漏洞往往造成部分资产无人问津。这些国有资产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没有有效地发挥作用,无形中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极大浪费。有的企业对国有资产不注重日常维护管理,降低了资产的使用寿命,影响了这些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样不能有效发挥其巨大功能。
1.2固定资产经营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固定资产经营效率的高低是衡量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因而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加强其经营效率的提升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且,我们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经营效率具备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就目前来看,一些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经营效率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究其根源,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还是多年以前的陈旧制度,没有随着管理水平的提升得到相应的完善;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缺乏强烈的责任心,大家都以为资产在那放着没有丢失就完成任务,不去主动思考如何提升其效率;在资产的管理和利用过程中往往不注意对其进行应有的维护和保养,导致其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从而使很多固定资产难以长期高效的将其作用发挥出来。
2、关于国有企业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高校资产管理研究(4篇)
第一篇:云计算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影响探析
一、云计算概述
1.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这一概念最初是由Google提出的,后由于其优于传统的计算模式而迅速发展,众多的云计算厂商相继推出自己研发的云计算服务平台。渐渐地学术界也开始结合云计算的现实背景深入研究其成本、应用、性能优化等,发展自己的理论,并取得一定的技术成果。对于云计算的定义,各专家众说纷纭。已知的最早定义是美国印度裔教授RamnathChellappa在1997年提出来的,他从经济学研究的角度把云计算定义为一个新的“计算范畴/范式,其界限由经济的合理性来决定,而不是由技术的局限来决定”。后来的学者认为他的定义与2006年开始的云计算浪潮“歪打正着”。而另一个早期简单定义是“云计算是指任何能够通过有线和无线网络提供计算和存储服务的设施和系统”。网格计算之父LanFoster认为云计算实质上就是网格计算的商业化延伸和发展。CloudCamp的创始人ReuvenCohen认为“云计算是一种基于Web的服务,目的是让用户只为自己需要的功能付钱,同时消除传统软件在硬件、软件和专业技能方面的投资”。维基百科对云计算的定义是“一种能够将动态伸缩的虚拟化资源通过互联网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的计算模式,用户不需要知道如何管理那些支持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中国云计算专委会认为,云计算最基本的概念是“通过整合、管理、调配分布在网络各处的计算资源,并以统一的界面同时向大量用户提供服务”。综上所述,对于云计算的概念,学术界和众多的运营商有着基本的共识:云计算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的融合和发展;同时,云计算也是虚拟化、效用计算、面相服务的架构等概念混合演进的结果。作为一种计算模式,云计算实现了对共享可配置计算资源的方便、且按需的访问;这些资源可以通过极小的管理代价或与服务提供者的交互作用而被快速地准备和释放。
2.云计算的特点。
2.1低成本、绿色节能。
虚拟化可以整合现有的应用部署,使云计算的设备利用率大幅度地提高,并节省设备数量,从而也极大地减少了用电量,一方面保护环境,另一方面也节省了使用者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