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培训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历史培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历史培训总结

推动干部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探析

摘要:总书记“讲好西路军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殷殷嘱托为张掖市发展红色旅游鼓了劲、定了位、指了路,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激活红色记忆,充分认识讲好西路军故事的重大意义;突出铸魂育人,强化责任担当,讲好红色故事,切实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深入学习红西路军英雄事迹,切实做好红色专题党课备课工作,不断形成红西路军精神研究成果;创新培训理念与培训方式,切实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党校教学水平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红色基因;培训理念;资源整合

张掖市干部培训,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基因。这是革命老区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继承好、发挥好,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借鉴省内各地有关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军精神、红西路军精神的经验和做法,并以张掖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契机,推动推动干部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今后我们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对红西路军精神弘扬和红色教育上要着力在以下七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激活红色记忆,充分认识讲好西路军故事的重大意义

张掖乃至河西走廊因红西路军历史蕴藏着珍贵红色资源和丰厚革命文化。针对过去对红色资源挖掘保护重视不够、抓得不紧、做得不实、思路不宽等问题,我们一定要以历史事实为依据,深入发掘当地红色资源。就张掖来说,我们应当着力打造红色教育实践大基地和红色文化旅游大景区,建好“一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一院(高台干部学院)一公园(红西路军主题公园)”把红色基因传承融入红色产业发展一体推进,努力让这份红色记忆鲜活起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西征史是长征的延续,是土地革命战争末期发生在党史,军事上的重大事件,创建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西路军在空前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凝聚而形成了红西路军精神,是今天我们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的生动教材。通过对红西路军历史的研究,系统、完整、真实、准确地展现这段历史,感受红西路军烈士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感人事迹和红西路军精神,深刻认识三个来之不易。历史是延续的,不应该被隔断。红西路军的历史是党史、军史、共和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一文中曾指出:“隆冬时节,冰天雪地,堕指裂肤。我军指战员,衣衫褴褛,饥肠辘辘,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苦寒气候,长夜行军,真是艰苦至极。”“西路军的两万多人,遭到几乎全军覆灭的命运,在我军历史上,绝无仅有。”正是这些艰苦卓绝的牺牲,正是这些不屈不挠的奋斗,深刻地体现了红西路军历史的独特性、宝贵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西路军的历史贡献是应该牢牢记取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讲好西路军故事,对切实增强我们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也具有重大意义。

二、要突出铸魂育人,强化责任担当,讲好红色故事,切实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创新多媒体实践运用,充分借助利用各类新兴媒体,播发西路军故事作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信念永恒,才能继往开来。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党校(行政学院)应当义不容辞,身先士卒,加强西路军历史学习研究宣传,以西路军历史为依托,打造一批红色教育“精品课”“微党课”,激发起党员干部的红色记忆。同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服务,让红色故事、红色记忆、红色基因飞入寻常百姓家。传承西路军精神,就是要学习西路军指战员怀揣革命理想,用鲜血和生命去铸造事业的辉煌。当年西路军是四面强敌、孤军奋战,即使几乎全军覆没,他们最后也是精神高扬以身殉职。我们一定用这笔稀缺的精神财富培育干部,开辟未来。

阅读全文

初中历史教学研究(6篇)

第一篇: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活动探讨

一、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只有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才能够在学业上取得收获和进步,学生在认知上才能够由少及多,由浅显到深刻,在情感上由不喜欢到喜欢,由厌恶到真正的热爱,只有当有效性的价值观念深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学生和教师在具体的教学配合中才能产生效应,达到理想的效果。目前许多的教育研究课题是关于教学有效性,并且通过有效的实验去验证这一课题的重要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注重教学内容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没有生活色彩的教育是死教育。教师只有把教材内容和生活相关素材相结合,才能振奋教学的生命力,否则历史教学的价值将荡然无存。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内容,把握好教材重点和难点,从教材中寻找到生活的“影子”,联系学生的生活常识,并灵活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教材不仅仅是单纯的历史知识,它还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许多的社会民俗内容也囊括在内,与社会学科的联系也在逐步加强,教材本身的精细编排有利于学生认知立体化的历史,丰富生活常识。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和生活常识的契合点,提高运用教材的能力。其次,教师在找到历史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连接点以后,要尽力的引导学生联系初中生活实际,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比如在讲有关长征历史的故事时,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有关长征的趣事,在相互的学习中学生们可以学到课本之外的知识,教学重点要放在宣扬长征老一辈革命家的那种不畏困难,坚持信念的革命精神,激励学生学习这种精神。另外,灵活运用乡土历史,拉进学生与课本历史的距离。课堂教学设涉及有关乡土历史的知识,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历史,这样既能加强学生的乡土情结,教师又能很好的导入课堂内容,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活跃课堂氛围。

2.注重教学活动趣味化

阅读全文

中职校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进度的深入,核心素养的概念逐渐登上各大中小学教育的舞台,教师在学科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内容,帮助学生在已有能力的基础上,发展特色的学习技能,利用个体优势推进全方位的能力输出。以中职学校的历史教学为例,浅谈核心素养在中职教学中的渗透方法。

[关键词]中职;历史教学;科学素养

核心素养为学生长久稳定的发展提供能力基础,增添优秀的道德品质,对学习技能的掌握有着深层次的要求,比起知识体系的构建更注重处理问题能力的形成,对学生更快地融入社会生活起到积极作用。中职院校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深度与高中教学存在差异,前者的教学目标更接近职业技能的培养,这与普通高中的教学目标是有区别的,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中职学生的职业规划前提下,积极探索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

一、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历史学科的科学素养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输出情感,维持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学习历史的方法,了解历史中的优秀理念,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确定现阶段的行为准则。历史涉及各朝代的重大事件、领土疆域范围以及演变进程,掌握此方面的内容可以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对于形成三维的逻辑认证体系有重要作用。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中核心素养的一大特色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符合科学史实的历史沿革发展,了解不同时期社会的形态[1]。历史的研究是基于对史料的考证,具有真实意义的史实才能扩充历史内容,研究方式带有严谨的特征,并且史料是表达真实的历史事件的文字内容,是重现当时社会现状的前提。此过程涉及的核心素养是学习历史的能力,历史研究的标准为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指引方向,给学生表达出确定的理论,要在经过真实的研究之后,具有可靠性的历史素材,才能作为引入历史长河发展的内容[2]。通过上文的阐述,可以看出,历史学科教学承担着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情怀的重任。结合历史演变的规律,学会历史学科的专业技能,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使他们个体发展更加健全,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做好准备。

二、当前中职历史教学的现状

中职学生是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经过数年学习,到达工作岗位继续锻炼的学生类型,区别于普通高中生,有着文化水平较低、兴趣缺失的特点,存在不同程度的叛逆情绪,身心尚未成熟。学生的发展状态是不稳定的,成绩忽高忽低,有些学生认为只要学好职业基本技能,就能够在社会上很好生存。这种思想导致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是简单的历史常识性知识都无法保证准确性,教学形势严峻。学生在中学阶段没能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过程感觉有些乏味,学习需要教师推着走,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并且由于时间累积,知识结构混乱,对核心素养的构建起着制约作用。面对当前稍显严峻的教学背景,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迫在眉睫[3]。

阅读全文

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摘要:

有效教学的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极大地改变了师生课堂。作为高中教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历史教学应从传统教学中走出来,扩大学生历史知识面,对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分析能力、历史学科素养等予以重点培养。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要论述了传统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欠缺的主要原因,并对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展开了重要讨论,旨在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历史;有效性;情境创设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就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新课程背景下,应使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从而具备更强的历史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个性[1]。立足于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对自身教学理念予以不断更新,从传统以讲为主的教学中突破出来,在教学方法上追求多样化,将最佳教学方式运用到不同的课型、内容与学情之中,培养学生成才。

1何为历史教学有效性

所谓历史教学有效性,即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利用课余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再以多样化的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不仅能学到历史知识,也能具备一定的历史能力和学科素养,最终让教师花费最短的时间落实教学目标,进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阅读全文

信息化视野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摘要:在现在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渗透到了教育领域中,为日常的教学带来了巨大动力。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本文主要结合实践教学,对信息化视野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视野;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在初中教育阶段,历史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传统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历史这一学科不够重视,在教学上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导致课堂氛围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积极进行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不但有助于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归属感,让他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升[1]。笔者主要从转变教学观念、渗透传统文化及举办教学活动等三方面入手,对信息化视野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展开详细论述。

一、转变教学观念,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个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遵循传统的教学观念,阻碍学生对历史的全面学习。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认真学习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操作。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课堂中的知识产生兴趣,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创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师在进行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可以在信息化视野下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如,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校为了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可以先对教师进行有关信息技术课程的培训,让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积极学习有关信息技术的操作手法。从而在教学中可以熟练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活跃的课堂中积极学习历史知识。

二、挖掘历史教材,促进传统文化渗透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对某些历史不能很好地理解。从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会有整体的了解。因此,为了将传统文化很好地渗透进初中历史课堂,初中历史教师要在充分利用历史教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历史教材。然后,再利用信息技术,将历史知识具体化、详细化,让学生不仅可以充分掌握这些知识,还可以从中汲取养分,了解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2]。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教材,还促进了信息技术在课堂的渗透,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自己的历史视野,增加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教师在进行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时,会学习到古代的历法,教师可以结合中国的一些文化进行讲解。如,在了解历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背诵中国的二十四节气。然后,让学生将节气与历法结合起来会更容易理解。教师在讲到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及文学家孔子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介绍孔子的视频。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孔子这一人物特点,从而增加学生对孔子的印象。教师对历史教材地深入挖掘,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可以将传统文化与初中历史课堂相互渗透。

阅读全文

新课标高中历史实践

摘要: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历史的教学模式也迎来了新的改革浪潮,新的课程改革对老师的专业素养的要求更加的高,这就意味着高中历史老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进一步的对自己的观念进行创新改革,让教学方法更适合现在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让由来已久的素质教育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真正得到展示。本文就当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进行简要的分析总结。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以及特征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随着中国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在这个时期,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迎来了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岔路口,这条路上充满了挑战与机遇。这就要求现在的一线高中历史老师主动抓住机遇,不惧挑战,充分考虑到当下学生的历史学系现状,进行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如今大部分的历史老师紧紧跟随我国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总结,极大的推进了我国高中历史的新课程改革,提高了高中历史老师的教学效率。然而,从现在的高中历史教学效果来看,高中历史老师还是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没有更好的对自身的教学思维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从而学生与老师都养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只教考试涉及到的内容,只学习考试涉及到的内容,谁都不会跳出固定的思维圈子,去寻找新的知识海洋,全面发展历史素养。在学生才升入高中的时候,学生在以往的历史中学习情况较为浅薄,涉及到的内容老师并未深入的进行探讨,所以基础的薄弱导致学生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进行高中历史的学习,给高中生本就瘦弱的肩膀再次增加了沉重的担子。另外,把学生作为切入点,他们没有真正的认识到考试是什么,不会去对考试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知识浅薄的认为历史是高考的一部分,不利于高中历史课教学效率的提升,降低了他们的知识转化率。以老师作为切入点,现在一部分老师的历史素养不够高,高中历史储备量不足以应付教学实践,严重缺乏对社会历史的相关研究,未及时把储备的知识进行更新升级,从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现在的教学过程不相符合,跟不上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妨碍到学生对高中历史兴趣的培养过程。

阅读全文

高质量发展井冈山红色文化产业初探

摘要:红色文化对增强文化自信、标识中国特色、提升国家认同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通过阐述井冈山红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梳理井冈山红色文化的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总结出井冈山红色文化主要通过培训基地、高科技、影视资源、歌舞资源、纸质资源进行传播发展,并进一步提出新时代井冈山红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井冈山;红色文化产业

报告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即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有效需求的方式和结构[1]。新时代的中国经济正从传统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全国各省不仅需要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更加重视其高质量的发展。享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之称的江西,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近年来,江西省也在积极推动着文化产业的发展。2018年,江西省的《关于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到2025年,江西省要建设成为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的文化强省,并提出了要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江西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本文在对井冈山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井冈山红色文化产业如何融合互联网来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对井冈山红色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井冈山红色文化产业建设的必要性

报告提到“文化自信”,表明了中央政府对文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而红色文化正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延续红色基因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贯通于中国历史的各个阶段,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红色文化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更有必要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

1.1红色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在文化领域也开始频频争锋。文化的地位在各国综合国力竞争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发展文化要适应国情,中国的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于红色文化的自信。红色文化既包含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凝聚着不朽的革命历史,又延续了改革创新的精神品质。红色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这一地位是历史赋予的,凝聚了无数革命者的心血[2]。

阅读全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8篇)

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教育探究

一、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每个朝代的更替,每种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历史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新旧更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新的、进步的事物代替旧的、落后的事物,也是历史发展的铁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进步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问题,让学生将目光放在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上,形成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我国古代的发展史上,曾经有许多的英雄人物、志士豪杰涌现,他们有的具有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信念,充满了英雄气概,如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时,他的爱国情操可以让学生为之沉迷。有的具有崇高的理想,救人民于危难之中,如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经过了含辛茹苦的十三年,终于治水成功,他们的责任感也会让学生为之触动。还有坚韧不拔,周游诸国的孔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班超,他的勇敢与坚强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再如“闻鸡起舞”的祖逖,他的勤奋、好学也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这些传统的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历史沉淀,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教师要将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利用先人的事件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向先人学习,领会他们的高尚品格,并时刻牢记这些英雄故事,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挫折不气馁、不放弃,勇于挑起社会的重担,做一个有理想道德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形成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进行了抗日斗争、解放战争,经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也是为中国社会带来大的变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形成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并世代相传,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一个光荣传统。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不忘历史,不忘记那些为我们的幸福生活而献身的革命前辈,将这种优良传统发扬下去。但是,在目前这种物质财富极其充足的条件下,很多学生对艰苦奋斗没有概念,认为我们不应该继续发扬这种精神,该享受时就享受。对于学生的这种观点,教师要结合历史上的相关故事进行修正。以“文景之治”为例,汉代皇帝文帝、景帝以皇帝之尊仍然提倡节俭,他们富有天下却不肆意挥霍,春耕时亲自下田,秋收时参与收割,穿的是布衣,吃的是粗茶淡饭,最终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复苏,实现了国富民强的梦想。新中国的建立经历了长时间的艰苦斗争,如果我们的党和人民不依靠艰苦奋斗,是很难战胜一次次的困难,也无法建立新中国,给我们带来今天的幸福生活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相关的数据对比来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要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坚持自力更生,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那些错误的消费观,不攀比,不贪图虚荣,凭着自己对真理的执著追求,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坚定不移为实现理想而奋斗。我们进入了新的世纪,属于我们的奋斗才刚刚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抱牢艰苦奋斗这个“传家宝”,以民族精神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挥霍、不能浮躁、不能见异思迁。这种精神财富我们要认真学习并有效利用,传给子孙后代。

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具有民族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个民族形成、发展、壮大的基本条件就是团结,而爱国主义则是民族团结的核心,是一种强有力的凝聚精神,也是一个民族最为倚重的精神支柱。历史知识中包含着一个民族的优良传统,那些优秀的历史故事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要把握好历史这个丰富、生动的教材,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在历史教学之中,抓住一切时机,巧妙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