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历史教师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学校学科建设学报服务意识研究
摘要:
在高校学报对学科建设推动作用的基础上,认为学报必须依据地方特色和学校学科建设实际,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促进学报和学科建设之间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学报;学科建设;关系
地方高校学报是省(或地级市)属高校所主办的学报,是展示高校教学、科学研究成果的窗口,为高校学科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1].学科建设包含学科方向、学科基地、学术成果、学科队伍、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学术环境建设等内容[2].学科建设与学报发展之间是协同发展的关系[3-4].增强高校学报服务意识,不但有助于高校的学科建设,而且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下面就以《许昌学院学报》为例来进行分析讨论.
1高校学报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推动作用[5]
高校学报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教学质量途径创新思考
小汤山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地处北京昌平区,位于山清水秀的中国温泉之乡,北靠京密引水渠,南临温榆河及北京最大的垃圾填埋场,西有中国航空博物馆,东面是九华山庄等会展旅游区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为可持续发展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可能。 一、问题的提出 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积极整合区域资源优势,以”四个学会“为目标,以理解并学会运用”四个尊重“理念行动指导,让每个人都能够接受良好教育,学习可持续未来和积极的社会变革所要求的价值观、行为和生活方式,跨学科地理解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性,利用主体探究和主题教育,科学、高效地发挥教育对ESD的核心和关键作用是教育的职能,教育只有不断改革与创新才能适应新的要求。 二、课题的实施 以”四个尊重“教育为核心,全面规划可持续发展资源,强化学校管理,积极引导师生,通过各种途径实施可持学发展教育。 (一)学校办学思想的制定,体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确立了”和谐、尊重、学会、发展“作为学校主题。制定了”一切为了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提出了”育人环境特色化、学校管理科学化、师资队伍专业化、教学水平优质化“的办学目标。 (二)确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以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和提高质量为一个中心不动摇。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和校外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两个基本点抓整合。 (三)挖掘学科特色搞渗透,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呈亮点全校教师注重在所有学科,广泛运用、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探索新的育人途径。采用了直接利用政治、地理、历史,生物教材渗透;其它学科精选单元、章节内容进行渗透;捕捉学科教材的有关链接点延伸渗透;利用实践创新习题和探究任务进行渗透。 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进行渗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渗透生存能力教育。在成功地完成了”网络环境下,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并获北京市课题研究一等奖的基础上,紧接着确立了”以学习策略为核心构建主体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日益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自我建构,教学设计转变为以可持续发展资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从内容上进行开放性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渗透和学习策略的开发,开发了小汤山中学ESD网站,作为资源提供工具、信息加工工具、协作工具、作为研发工具,探究包含温泉之乡的水资源的历史与发展保护状况网页,温泉之乡申办的全部资源,京密引水渠的资源保护,北京第四垃圾填埋场的资源等,着重培养的学生: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信息分析和加工能力—协作能力—探索和创新能力。针对网络的不良因素又开始了市级立项课题”网络对中学生不良影响的调查及对策研究“我校一直是昌平区的信息化建设先进校,成立了4个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网络实验班,我们首先建立了学科资源库和ESD网站。师生共同制作资源,及时将师、生的资源汇总分类,便于资源共享。真正实现了学校为学生为未来做好准备,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 (四)主题教育全程全方位渗透,资源分层利用重育人学校每班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天晨扫消灭卫生死角,课间组织学生轮流监督保洁,每人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形成通过近3万平方米的学生自我环境卫生保持工作得到渗透;主题班会文艺汇演进行渗透;因材施教、心理辅导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渗透;班级文化建设进行渗透;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进行渗透;健康促进学校活动进行渗透;绿色学校建设进行渗透;提供展示平台激发成功感进行渗透。特别是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指导学生调查温泉之乡,家庭和社区资源进行调查渗透。 把全校学生按初高中分组,把探究问题按难易程度分类与学生的程度结合,把周末与寒暑假时间利用有机结合,把开发多种交流形式与有效评价激励相结合。 1、初中生成立”智多星“小组,调查浅层次问题。 每班设立总负责人、小组长,问题分解分工,分头搜集,汇总分析、提出方案、撰写报告。制作板报参与评比,记人学生和班级综合评价手册。优秀报告在全校班会期间交流、展示,学生热情高涨调查《温渝河流污染向题的研究对策》、《校内口香糖问题的调查》、《城市牛皮癣向题的研究》、《学生用纸情况的思考》,(家庭的垃圾种类及数量的变迁》、《北京第四垃圾填埋场的管理设想》、《如何发挥航空博物馆作为教育基地作用的建议》、《九华山庄与龙脉游泳馆如何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作为切人点,家住本地的学生主动调查整理”山清水秀的小汤山的历史传说“,学生感悟了汤山因传说而神奇,因温泉而驰名,将会因可持续开发而腾飞的前景。实践创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应用性、地方性、培养了参与决策性。 2、高中学生成立”观察家“小组,调查搜集政治、经济、资源、文化方面的高深问题。 如《昌平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为何浓墨重彩小汤山的地位,昌平区域空间布局:一带两轴,一城多点,和产业空间布局:其中一带:着力建设小汤山现代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和旅游休闲业,两轴中的东轴(立汤路)着力发展小汤山及周边地区以温泉疗养及会展为主要方向的旅游休闲产业,现代服务业、支持九华山庄等企业做大做强。 学生调查后提出:小汤山地热资源还能用多久的问题。 我帮学生分组且联系镇政府档案室,学生探究了水井资源的分布与如何科学合理利用情况,了解了热田有86.skmZ。现用生产井41个,年开采总量达377.49万m3,回灌量为巧0万m3。及为社会提供从业岗位4572个,直接和间接效益5亿多元,每年减少燃煤消耗41940吨,取得了显著综合效益,他们争先恐后提出了要控制开采量,增大回灌量的各种方法。高一(l)高楠说,”我高中毕业后报地理系,抢占这个研究空白,为全国树立均衡开采、可持续利用的样板,我就是ESD项目的名人了“。#p#分页标题#e# 校团委员组建”走进泉乡社会调查团“利用寒暑假调查小汤山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领域变化及对建设新农村的作用后举行演讲活动,学生演讲中说到:”温泉之乡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轨迹是资源初级利用浪费型—资源利用低效型—资源利用发展型—温泉文化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型。申办温泉之乡的意义是以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升华为文化资源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建立一种新型的以第三产业成为经济支柱的经济模式的需要。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与可持续发展的温泉之乡经济发展同步,才能与国家的可持学发展同步,才能与世界接轨。“激情流露,体现了教育的多种方式、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 (四)、校园规划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教育 1、教学楼的设计蕴含文化,富有寓意。 教学楼的设计成龙型,南为龙尾,北为龙头,首尾相呼应,绿色草坪、树木、月季,迎春花、腊梅点缀周围,静、动结合,达到蛟龙腾飞的强烈立体动感,教育学生,知难而进,永远向上。 2、绿化布局特色鲜明怡情,节能循环 龙型教学楼是建于古老的枯水湖上,底下填埋的大部分是石块,全村的雨水汇人楼底,自然蓄积成地下水库,楼前开采了两口仅9米浅的水井,常年喷灌8(XX〕m2绿地不枯竭,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时时刻刻教育着学生。 3、楼内文体长廊利用独树一帜,益智健体 利用二层长廊这一优势展出温泉之乡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资源,书法绘画作品,国外习俗与节日,学生的小发明制作、书法和绘画等,特别是楼上楼下的25套乒乓球台,学校掀起了乒乓热等,全区唯一的乒乓球班设在了我校,促进学生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同时,注重了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4、为适应以第三产业为经济模式的支柱的人才需求,学校积极开发《英语导游》和《现代农业》校本教材,学生喜闻乐见,学习英语和生物的热情高涨。 5、进一步开发我校具有20多年地震观测历史的资源,改变委派式为自愿式,培训后每天轮流观测并记录,培养了他们羊重地球的意识。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能带着更多的思考走出学校,带着ESD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走向社会。 三、取得的成果 l、学校各方面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发展理念,管理科学、制度人本,氛围和谐,形成争优创先,爱岗敬业、敢于胜利的团队精神。学校2003至2《X巧年被评为北京市评为绿色学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北京市先进少年军校。区级教科研先进单位、区级交通安全先进校,昌平区初中十佳学校等荣誉称号。促进学校”十一五“期间,2个全国科研课题,3市级课题、4个区级课题的立项研究。 天人合一的动植物生态园,体现地方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寻龙园和以智慧泉为主景的同心园,正在建设之中。 2、教师形成了持续发展教育观:近一年,教师论文获市区一、二、三等奖118人次,昌平区教师大赛获奖30人次,区镇级骨干教师达到了60%。 3、学生近一年来,环保意识,参与意识,学习策略意识明显增强。获昌平区学科、文艺、体育竞赛个人、团体特等、一、二等奖60多人次。 4、学校定向培养的300多名中专旅游人才和初高中毕业生,有的成为各个农村的书记、村长,大部分成为地区第三产业的能手。 四、展望与反思 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高效地发挥教育对ESD的核心和关键作用,科学整合校内外资源,积极探索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新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危机传播的定义及相关研究
作者:贾先涛 单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我国处于社会的转型期,也是矛盾多发期,突发性事件的数量增长迅速,高校作为社会网络的重要节点也难置身事外。与高校相关的负面新闻屡见报端,如学术造假、论文抄袭、学生坠楼、校园安全等。这些事件的影响很大,如不能及时、妥善处理,后果严重。如某高校教师论文造假事件曝光后,引起轩然大波,严重损害了该高校的形象,致其陷入信任危机,公众对该校的科研提出质疑,各种言论充斥于媒体。事件的责任承担者,该高校选择了沉默。“沉默”的危机传播方式,不但未能消除公众的疑虑,反而加深了公众的质疑。国内高校缺乏完善的危机传播管理模式,未有成熟的危机传播机制。危机事件出现,责任主体便陷入了舆论漩涡,疲于应付。高校危机传播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不能掌握信息的主动权,信息迟缓、信息量少,不能满足公众的信息获知需求。二是高校在危机传播过程中,未能与媒体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害怕”和“被动”情势明显,忽视了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作用。三是公关意识淡薄。没有成熟的危机传播策略,没有通过大众传媒维护和修复组织形象。非常时期组织的信息传播,我们称为危机传播。危机传播对于维护组织形象、媒体公关、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以及营造教育品牌,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高校组织而言,面对危机传播的种种弊端,如何建立良性的危机传播机制是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危机传播的定义及相关研究
危机是什么,有学者认为是事件,也有学者认为是状态。危机的定义有很多种,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提法,但无论是事件说还是状态说,都认可危机是与不确定的负面事实有关联,会给当事者带来某方面的损害。危机传播是组织管理的核心程序,即指组织面对危及自身生存发展的突发性事件或灾难性事件,利用大众传媒及其他手段,对社会加以有效控制的信息传播活动。我们认为,危机传播是指在组织出现危机事件或陷入危机状态时,组织利用大众传媒及其他手段控制、影响信息传播的活动。
在传播学发展过程中,一些“里程碑”式的事件,引起了传播学者的关注。[1]如“火星人入侵地球”事件引起了学者对于传播效果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传播学研究的对象也日益细化,危机传播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以强生公司(Johnson&Johnson)遭遇泰诺胶囊事件引起大众对危机传播的关注为标志。此后,危机传播逐步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在众多学者的参与下,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危机传播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如传播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危机传播研究的历史不长,还没有形成成熟、完整的理论体系。众多的研究者由于学科背景及研究重点的不同,产生了一些影响力强、侧重点各异的危机传播理论,如企业辩护理论、阶段分析理论、卓越理论、形象修复理论等。其中,卓越理论的影响力较大。卓越理论从公共关系的视角,研究危机传播,其理论建构了四个信息的传播模型。如表1所示。在大众传媒时代,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促使信息传播方式增多、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信息传播大环境的变化,对卓越理论的应用也产生了变化,如新闻模型和公共关系模型,由于其信息传播方式的单向性,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2]科学劝说模型和相互理解模型,信息的双向流动有利于满足受众的信息知情权,能够监测信息传播的效果以及为危机传播提供及时反馈,传播效果较好,因此这两种模型应用较为广泛。
英国危机管理专家罗杰斯特(MichaelRegester),针对危机发生时的信息传播现象提出了著名的“3T”原则:主动告知(tellyourowntale),即处于危机中的组织应主动地告知信息,争取信息的主动性;迅速告知(tellitfirst),即组织应当及时、快速的信息;全部告知(tellitall),即组织在信息时,应当知无不言,公开所有信息。这些理论成果已经被广泛运用,为解决危机传播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然而,高校危机传播并未受到重视,既缺少有效的管理,也缺乏相应的机制。危机传播理论帮助我们探讨危机传播的管理策略和机制,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国外高校处理危机的体制和信息传播的策略,探讨高校危机传播管理机制形成。二、高校危机传播管理存在的弊端国内外高校对危机传播的重视及处理方式大相径庭。美国一些高校拥有丰富的处理危机传播经验、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及危机传播管理措施。美国高校能够很好地与媒体合作,处理好组织、媒体和公众的关系,通过媒体公关、维护良好的组织形象。国内高校缺少相应的经验,缺乏系统性的危机传播管理机制,没有完善的危机处理措施,缺少有效的危机传播策略,经常错失危机传播管理与控制的良机。
(一)不能掌握危机传播的信息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