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段考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历史段考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历史段考总结

食品化学课程建构实践

 

食品化学是建立在基础学科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基础之上的一门涉及食品中各种成分结构和特性,以及在食品加工、贮藏和利用过程中食品的化学变化,对食品质量和加工性能起至关重要作用、在食品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建议的课时理论教学为36~54学时,实验教学为36~42学时[1]。在食品化学教学中,应适时将基础理论与某些食品化学的进步及成果相联系,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旨在拓宽学生的食品专业基础知识,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打好坚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引导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创新能力。为借鉴国外食品化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培养一批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合理、教学水平高的双语(全英语)教学师资,形成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接轨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具有一定示范性和借鉴意义的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和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并兼顾上海海洋大学为二本院校,学生生源来自全国各地,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采用分级授课、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食品科学与工程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选拔优秀的学生(控制在20人左右)采用全英语授课,其余学生采用双语授课;而食品经济管理和食品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化学基础较差,采用中文授课。根据精品课程的含义及其建设目标,从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疑惑,现总结如下,供借鉴和参考。   1课程建设实践   1.1师资队伍建设   食品化学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授课在上海海洋大学已有20余年的历史,由在美国留学多年的教师主讲该课程,并培养了一批年轻教师,能够比较深入地掌握英文原版教材各章节所阐述的主要内容,为采用双语和全英文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各高校大力提倡有条件的课程进行双语和全英文示范性教学建设的前提下,该课程由于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整合优势资源,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历层次提高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形成一支整体业务素质强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引进长期在美国从事食品科学与营养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东方学者”主讲全英文课程,将年轻科研成果丰硕的本校“海燕学者”吸收入教学团队。目前,食品化学课程教学队伍完整,共有6名教师参与教学工作、并配有实验师1名。6位教师中有教授1名、副教授4名、讲师1名;其中,4位拥有博士学位,另有1位正在攻读在职博士学位。6位教师年富力强,学术思想趋于成熟,对教学富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除东方学者外,5位主讲教师都具有在国外不同高校或研究所6个月以上的访问学者工作经历或进行了国家留学基金委“基础课双语教师研修项目”培训。   1.2教材建设   选用王璋等编写的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化学》教材,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为美国OwenFennema主编的《FoodChemistry》第3版翻译简装本。由于上海海洋大学属于二本院校,仅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按一本招生,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反映教学内容太深,学习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将中文版教材改用汪东风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食品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食品经济管理及食品物流工程专业学生选用刘树兴主编的《食品化学》教材(中国计量出版社出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以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采用双语授课的学生英文参考教材选用较浅显的《FoodChemistry:PrinciplesandApplications》(ChristenandSmith)。而全英文班每人配发权威的食品化学原版教材《Fennema′sFoodChemistry》。将王璋等编写的《食品化学》教材作为推荐参考教材。由于实践教学环节只有15学时,共有5个实验,为该课程的一部分,若选用现成的《食品化学实验》教材,由于很多实验内容和《食品分析实验》重复,学生未必能够接受。笔者教研室编写了《食品化学实验讲义》作为配套教材使用,每年根据实验教学内容的调整及时修订。   1.3教学内容整合   食品化学教学基本内容包括:水分、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酶、维生素与矿物质元素、色素和着色剂、食品风味、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中有害成分[3],食品化学和多门食品专业课程内容有交叉,比如食品营养学、食品酶学、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风味化学等。而国内本科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缩短理论课学时,目前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化学理论课授课学时仅安排40学时,再加上双语和全英语教学的压力,必须对授课内容进行进一步整合。通过借鉴国外权威的食品化学原版教材和先进教学经验,比如大量直观、精美的图表,简洁的PPT授课方式配备完善的网络教学资源和大量的教辅辅导答疑工作,力争做到授课内容既能与美国同类高校教学内容相接轨,重点和难点突出,又能使教学内容简练而丰富,需要不断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由于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相关物质结构、性质等及酶学讲述较为详细,因此食品化学相关内容采用直观、生动的PPT演示只做简要复习和重点学习相关专业词汇。因为另开设有食品酶学、食品添加剂等课程,所以酶和食品添加剂2个章节省略不讲,而维生素与矿物质元素和食品中有害成分这2个章节分别放到食品营养学和食品安全学课程中讲授。积极调动各种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资源,保证在规定的学时内能完成预期的教学内容。   1.4教学方法改革   1.4.1采用分级授课,因材施教。食品经济管理和食品物流专业的食品化学课程由专任教师中文授课,由于学生未学习过生物化学,所以课程内容设置需兼顾二者,并适当降低难度。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双语授课学生,每章节制作相对应的全英文PPT,采用以中文为主穿插主要英语专业词汇的授课方式。由于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英语水平差异非常大,教师对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花费了大量心血。课堂上采取各种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学习,课后及时布置小练习、答疑等加强和学生的互动,强化学习效果。如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的学习小组,由英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带动基础较差的学生共同完成作业。再以小组为单位课后与教师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调整授课方案。全英语授课班采用全英文PPT,英文为主的授课方式,重要专业词汇用中文解释,各种实例用中文讲授,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巩固英文专业词汇。为提升学生专业英语的阅读、听、说能力,上课经常采用讨论的形式。每次上课先用英文总结上一次课讲授主要内容,每章节授课完成后抢答做几道练习题,考察授课效果。邀请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食品化学教授给学生讲授脂质这个章节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美国课堂的授课方式。期末时让学生上讲台宣讲选定内容,充分展示学生的英语水平。因为抓得比较紧,平时经常有讨论和提问加分,所以大部分学生每堂课前都做了充分预习,和教师互动效果较好。#p#分页标题#e#   1.4.2充分发挥现有师资力量,分段授课。食品化学教研梯队各位教师在学术研究中各有所长,因此通过分段教学,让每位教师分担不同的教学章节,可以发挥每位教师的专业所长,使每个章节教学内容的讲授不仅理论扎实,而且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把每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动态更好地体现在授课内容中。但是在实际授课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为食品化学课程授课内容涉及面非常广,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不仅讲授食品各组分的相关概念、结构和特性,还涉及到许多非常复杂的化学反应和变化,且学时数有限。因为每位教师主要准备1~2个章节内容,所以有充裕时间进行准备,授课量也比较大,授课内容较丰富,学生觉得学习比较吃力,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此外,各位教师授课英语讲授也存在口音问题,教学风格也存在差异,特别是对于双语和全英语授课,较难以适应多位教师同时授课的教学方式。因此,采取何种教学模式比较能适应学生的教学需求,还需要进行总结和探索。   1.4.3分段考核与期末考核结合,督促学生学习。食品化学的学习本身难度较大,其中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包括食品组分的化学结构、特性以及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变化等,采用双语和全英语授课时还需要同时掌握专业词汇,如果全部集中在期中和期末进行测试,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复习,另外也使学生平时的学习比较松懈。为了督促学生平时抓紧时间学习,分段掌握所学知识点,对课程考核部分采用分段考核,减少期末考试所占比例。因为平时每个章节已经进行过测试,学生知道需要重点掌握哪些知识点,对掌握的薄弱环节也有时间再进一步学习,并且对适应英语考试题也是有一定帮助,此措施效果较好。   1.5实践教学改革   食品化学实验共15学时,分为5个实验,采用性质实验、定量分析实验与食品制作相结合的形式,对上课理论知识的传授通过实践环节进一步巩固。因为学时数有限,所以选择合适的实验是每年实验课程安排需考虑的重点。蛋白质这一章节蛋白质变性为知识难点,可逆和不可逆变性理论较抽象,通过“蛋白质沉淀及变性”实验,让学生在各种条件下直观感受到蛋白质变性的可逆和不可逆,再从理论上探讨原因。果胶凝胶的形成机理也是重要知识点,综合性试验“果胶的提取和果冻的制作”,从桔子皮中提取果胶,然后学生用自己提取的果胶制作果冻,将食品化学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果冻,在一定条件下凝胶形成,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将“植物色素的提取及性质实验”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合并为一个大实验,增加了“食用植物油的过氧化值测定”实验,脂质氧化问题是食品化学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设计分别测定植物油及在烘箱加速氧化实验后油脂的过氧化值,通过比较进一步加深对脂质氧化理论的理解。新增了美拉德反应综合性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设计不同的糖和氨基酸之间进行反应,以及改变反应条件,考察对美拉德反应速度的影响,进一步巩固对上课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多年实践教学的不断改革,各章节筛选出反映重要知识点的实验[4],达到实验内容少而精。   2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笔者经过努力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和方法进行食品化学教改,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带来一些困惑,如食品化学课程在食品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本身授课内容涉及面广、有难度,是否适合采用双语或全英语授课。总结今后需要再进一步努力的方面如下:目前该课程已经挂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浏览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多媒体课件、参考文献、相关网站、实验教学大纲、作业习题等内容。上传到平台上的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及时复习和查漏补缺。在网络平台上各章节的习题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强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但是平台上的讨论、答疑等与学生互动环节使用频率并不高,需要教师腾出时间,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以便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上,要与时俱进,并适应大众化教育的要求。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偏低,专注度也不够高。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从“以教师教为中心”,关注教师教多少授课内容、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关注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知识。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学生,另一方面也需要从多方面鼓励学生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多一点“我要学”,少一点“让我学”。   美国本科生每周的平均课时为10~15h,每上1h的课,学生一般需花3h学习消化其内容。而目前我国的本科生教学仍然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每周的平均课时为20~25h,学生课后学习消化所学的内容的时间非常有限,这种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模式不仅不适合食品化学这类授课内容涉及面广且有一定难度的课程,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应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创新能力非常不利。如何大幅度提高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已不是单门课程的教学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教学体制的改革问题,这需要各位高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采用英文原版《食品化学》教材,实行双语或全英文教学,尽管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还存在很多困难,短期很难看出效果,但是从学生将来的发展来说,且有相当积极的意义。因实行因材施教的方法,选修全英文的学生都是英文程度高、成绩较好的学生,这些学生本科毕业后绝大多数将读研或出国继续深造,将要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而比起英文科技文章来说,英文教材要简单易懂,让学生尽早接触英文教材,为学生将来从事具有国际前沿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阅读全文

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

摘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分析《软件工程》课程人才培养需求,对《软件工程》课程知识、能力、素养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机制等进行了研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该学科内容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项目导向;软件工程;教学改革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络已经融入传统行业与社会的方方面面,计算机及软件应用已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基石之一,软件产业已经成为未来信息产业的灵魂.随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行业发展不断更新,未来的软件更会往智能化、个性化发展.因此,对于软件工程学科人才培养,不仅仅是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更应该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团队精神,组织沟通能力,持续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软件工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工程性基础课程,以培养软件工程师为目标[1,2],在软件工程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主流的软件工程课程还是没有脱离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缺乏以真实市场需求为背景,基于现实主题运用知识习得必要的技能和素养的过程,导致缺少对能够面向未来复杂多变情况的知识应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导致当前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行业发展.特别是随着AI时代的来临,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类型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如何顺应市场需求,进行软件工程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来完成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行之有效的结合,仍然缺乏一定的方法.本文结合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重构课程知识体系、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等改革,并将其应用于实践.

1面向产业行业岗位能力要求,重构知识、能力和素养体系

软件工程课程理论性和专业性都非常强,结合市场对软件工程行业人才的需求,基于此,我们将软件工程课程模块划分为《软件工程Ⅰ》和《软件工程Ⅱ》两门课程.软件工程Ⅰ: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应用,通过引入学生以往参与的真实项目及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说明软件工程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软件工程理论来解决以上这些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发展历史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和掌握软件工程基本概念、常规模型、原理和方法,掌握项目管理应具备的条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学生能从事一定复杂程度的软件项目开发和维护奠定基础,从而达到学会控制时间、成本、完成预期质量项目开发的期望.该阶段,老师以企业真实经典项目为主线开展相关原理技术方法等教学,学生围绕经典案例进行自我学习,摒弃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随意学”的被动,在项目驱动下,通过案例设计来突出每堂课的重点非常重要[3].工程化案例是软件工程课程诠释相关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掌握速度的关键[4].老师借助真实工程案例进行理论拆解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工程思想,掌握案例文档编辑要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身技术水平,选择适宜的合作伙伴共建小组,确定组长,组长协助制定小组学习计划.小组在整个案例学习过程中,明确课题,分工合作,共同协作,完成需求说明书、设计说明书等的撰写,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软件工程Ⅱ:本门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将《软件工程Ι》课程阶段学过的概念、原理、技术方法等付诸应用和实践;了解软件开发过程中,围绕质量和生产率这一中心矛盾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及解决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设计、批判性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工程意识、自我管理、团队协作、等基本的项目管理能力.突破传统的知识点分散式课堂理论讲授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项目式教学方式,或者以赛代训的模式,讲师围绕一个项目主线,根据项目阶段的推进带动课程推进的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置身于真正的软件工程管理活动中,从而切身感受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亲自动手验证解决方法的可行性.《软件工程Ⅱ》整体上分为六大阶段,主要包括:选题与调研、需求分析、系统概要设计、模块详细设计、编码与单元测试、系统测试与项目部署.将《软件工程》课程分为Ⅰ、Ⅱ,理论与实践分开但不分离,理论用实践真实案例来讲解,实践又由理论来支撑.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软件工程的工程化思想以及项目实践的能力.

2依托博思项目学习平台,构建以实际项目为主线的项目化教学方法

2.1什么是博思项目学习平台

阅读全文

室内空间设计装饰材料研究

摘要: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下,可持续装饰材料在装修工程的应用越来越广,不仅让室内装修设计充满“绿色”,也给空间设计增添了美感。本文通过对可持续装饰材料设计的概述性探讨,总结了可持续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准则,提出了创新应用设计的方法,为可持续装饰材料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可持续;装饰材料;室内设计;创新方式

科技的脚步就像一台永动机,会让人有种“只顾仰望天空,而忽视脚下和身边的风景”的感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让科技的发展更具有转舵性,让技术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实惠,让科技的生命力更长久。可持续装饰材料作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创新,需要有更多积极因素的融合,增添空间设计的技术性和美化性,因此,本文提出对可持续材料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美学研究有积极意义。

1可持续装饰材料设计的介绍

可持续装饰材料设计是指在材料及其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要充分地考虑到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设计阶段考虑材料的功能、质量和成本的同时,更要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材料在制造过程中对人类和环境产生低风险或者无风险。可持续材料的应用重点体现在可持续环境设计理念当中,装饰材料已成为可持续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装饰材料的功能性更不容忽视。环保型、功能性、质量好和成本合理的设计是可持续材料的重要特点。设计者要合理调配各影响因素的关系,优化材料配比和处理方法,一实现将最优质的材料使用到最适合的室内设计环境装修之中。一般来讲,可持续材料要具备无毒、无害和环保等优点,使用的过程中要尽力做到应用与设计,材料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突显出可持续材料的经济性和生态性,以使设计者能做到选对材料,优化设计和科学使用的效果。

阅读全文

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摘要:本文对当前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存在的误区进行阐述与分析,并结合教育实践经验,围绕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探讨及实践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从理论层面上为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改革

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西方哲学史这门课程。在课程体系教育改革越来越完善的背景下,再加上人们的教育理念的转变,极大地冲击了西方哲学史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区。针对此,教育工作者非常有必要围绕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改革展开研究与探讨,探索新的路径并付诸实践,为推动这门课程教学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存在的误区

1.理念误区

根据西方哲学史的阐述,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历史与逻辑。长期以来,人们对西方哲学史这门学科的理论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将其与其他学科归为一类,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学生主要是应对考试和取得学分。在此背景下,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就显得过于盲目、呆板,无法让学生对西方哲学史的魅力有所体会。古希腊人将其智慧融入哲学中,西方哲学往往涵盖了很多理性思维,并且将自然发展的本质充分凸显出来。而有的人对其认识却存在误区,认为西方哲学仅仅是分歧意见堆积或者是不同意见在长时间积累下而得出来的产物。在教育理念这上言,在学习西方哲学史的过程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的心灵与人生都会受到熏陶。作为学生,学习西方哲学史除了需要对简单的哲学概念有所理解,同时也要对哲学家关于哲学的思考有所认识,使自身思想高度得到全面提升。

2.职业化误区

阅读全文

高中历史教学研究(10篇)

第一篇:多媒体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探究

一、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了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在进行高效历史理论教学时,教师的主要目的在于向学生讲授与历史有关的理论知识,讲授历史的文化背景和发展历程,并结合实际对历史问题进行剖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在没有使用多媒体技术之前,教师将提纲书写在黑板上,再通过口述的方式进行理论的讲解,这样的教学课堂时效性不高,教学质量也不高;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出历史的发展历程,一张张画面依次呈现在学生面前,历史的发展历程简洁和清晰地呈现出来,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历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方便了教师对资料的检索,教师可以根据上课的内容,将典型的历史视频下载给学生观看,通过多媒体技术搜集的信息准确又快捷。教师在进行课程的讲授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讲课内容随意调整课件画面,控制课堂进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历史课堂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的互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图画下可以更好地领会教师所讲的内容。

二、多媒体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将多媒体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教学的内容会与多媒体技术产生一定的偏差,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学生在课堂上会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到多媒体上,忽视了课本内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技术不能结合起来,学生长时间看电子板书会导致视觉疲劳,多媒体技术的过度使用,使教师的教学才能得不到完全的展示。

三、解决多媒体课堂教学问题,促进高中历史教学

1.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丰富教学手段

阅读全文

工业设计教学体系的改革3篇

第一篇

1高职课程体系概述

1.1高职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

(1)不符合高职教育特色。高职教育注重实践和时效,短期出人才,所以不能沿袭本科学位教育方式。工业设计专业针对一个企业需求分布广泛的设计岗位,需要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和知识面。(2)实践课程缺乏职业性。有些实践课程的设置还停留在书本模式,没有延伸到岗位需求上,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对职业的理解不够透彻,没有兴趣去参与到课程教学中,这样也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3)课程体系不够连贯,不能很好的衔接。工业设计专业涉及知识面广,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不能很好的结合,往往学生不能把专业理论很好的应用到后期的产品综合实践上面。(4)培养层次不够明显。本专业学生层次比较复杂,培养时间短,批量化的教育只能造就部分优秀学生,现在的教育方式和课程设置往往以一个标准来培养学生,缺乏灵活机动性。

1.2高职工业设计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则

(1)符合职业教育特点。高职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时间短、实践强,工业设计专业相对课程较多,所以课程设置上不能照搬本科院校课程设置,而更应该注重于实践性更强,更贴近职业动手能力的课程。我院工业设计专业采用工学结合“5+1”的人才培养模式,前五个学期在校内进行课程教学、实验实训教学及生产性实训,最后一个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同时为了兼顾学生的学期课时安排,针对岗位技能要求对课程做详细的讨论调研,最终确立整体课程及课时数。

(2)以培养技术性人才为要求。包豪斯的成功,在于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同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在教育模式上值得借鉴的经验,使技术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包豪斯的课程一部分是设计思维的培养,一部分是技术方面的训练。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技能。由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以培养技术性人才为目的。工业设计人才整体结构为:设计管理型人才、高级设计人才、设计人才和助理设计人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级设计人才和助理设计人才。所以课程设置上更偏重于实践。如:构成实训、综合产品设计实训、设计表现实训、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等实践课程,最终以培养学生产品设计技能为目的。

阅读全文

产业规划下示范村规划设计与建设

摘要:通过对兰考县徐场村现状的调研分析,对该村发展规划的方案进行了探讨,从产业规划和村庄发展建设的各个方面提出了规划的最优方案,为村庄建设的具体实施提供基础。同时,针对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通过对规划方案的详细分析,总结出在新农村规划设计中,应把产业规划发展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重点放在村庄产业结构布局、创新村庄特色产业、生态观光农业和乡村面貌的改善上。

关键词:乡村规划;产业规划;设计;规划建设

1引言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城镇化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到2016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7.4%,[2]但仍有7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乡村的未来如何发展将直接关系着这部分人的幸福生活,关系这部分人的去留问题,但由于历史的种种因素,城市和乡村“二元”结构的存在及“重城轻乡”的思想使乡村规划建设一直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3]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城镇化的过程中,“大建设”加“大破坏”的混乱城市化[4-5]已经给乡村文脉的传承、保护和人居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6]在新型农村发展建设过程中,产业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产业规划决定村庄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进步空间,而建设规划决定了村庄的空间形态的科学化制定,[7]健康的景观格局是维持村庄产业发展及人文精神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条件。[8]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规划者应把产业发展和建设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发展经济的同时着眼于打造一个不同于城市的外围生态景观面貌。[9]近年来,随着农村的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大势所趋,只有通过对农村建设的科学管理,引导和控制农村建设,才能保证农村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平均每天约有20个行政村消失,[10]应该如何对待那些即将消失的乡村,能否把传统乡村空间实践与村民社会组织完美融入制度化的乡村规划中;怎样建设保留下来的乡村,使乡村规划实践主体与传统的空间建构主体有机统一,科学合理地传承乡村社会历史文化和地域空间特征,这是历史赋予规划实践者的一个重要使命。

2项目概况

徐场村位于河南省兰考县固阳镇西南角,距离兰考县城17.5km。该村从1985年开始生产民族乐器,目前,乐器生产企业已发展到52家,民族乐器产品主要有古筝、古琴、琵琶,并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年产各类乐器52440台,年产值达9500万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徐场村村域范围内总用地2.8km2,全村耕地320亩,主要分布在村落四周。该村地形平坦,无集体建设用地,目前正在申报中。

2.1发展优势

阅读全文

高中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

摘要:当前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高中政治教育作为主要的思想教育,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政治理论教学薄弱,深度不够,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解不深刻,政治智慧未能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全面绽放。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如何更深层次地让学生接触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具体的办法。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打造具有时代特征高中政治课堂,是当前高中政治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突破点。让学生接触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活学活用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是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教师创新政治课程教学方式,尝试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的重要举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进高中政治课堂中,在当前时期有着巨大的教育实践价值。

1高中政治教学常见的问题

1.1政治教学手段单一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是当前大部分高中政治教师都存在的问题。在现有的资源下,不少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设备用于教学。但是高中政治教学偏重文科,教师在教学中大多选择巩固记忆的教学方向,让学生不断强化各种政治经济基本原理和固定的答题套路。对于练习题也大多沿用以往的训练套路,缺少创新性。因此,在单一的教学方式下,极容易把带有一定思想深度又富有激情的高中政治变成教学方式单一的“填鸭”式课堂。

1.2政治教学内容局限性较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