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林业技术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现代化种子与林业技术工程论文
一、林木种子革命的发展历史
很早以前,“绿色革命”这一思想就被全世界公民所倡导,但是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指种子革命的开端,但是绿色革命的前提是要有好的种子,也有人把它叫做“农业革命”,加之现在每个国家的人口都出现了递增的趋势,这就让粮食成了一大难题,科技要发展,时代要进步,城市的大型建筑物、企业、工厂等按照原规划的建筑起来了,这势必让城市周边及农村的耕地面积越来越少,这就提升了了人们研制和提高种子的品种和产量的意识,面对这种情况就迫切需要在有限的耕地面积里面能够获得更多更大的效益和产量,但是现在的环境日益恶化,这就不得不让人们从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出发,所以慢慢就眼花成了“绿色革命”。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森林,全世界的森林面积也是相当大的,以前的人们只知道从森林里面乱砍乱伐,以满足自己欲望,但是随着地球的灾难越来越多,很多国家都开始对森林进行了保护,已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并且还对这些树木加以保护和经营,但是在这过程中,国家政府将森林划分为两个区段来进行可持续发展,分别是生态林以及商品林,根据地理位置和条件气候的需要,将少部分的商品林用于人们迫切需要林木时用,另外的大部分林地则用来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这种办法和措施已经在很多国家被付诸实践,其中新西兰就是其中效果比较显著的一个国家,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在种子上面,拥有良好品种的种子,树木的生长时间短,生长的树木不仅树高且魁梧的优良树木的种子,才是现在迫切需要的树木新品种,这样的种子才能为我国的现代林业做贡献。
二、林木品种的改良
(一)林木的品种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
新品种的整个研制和培育过程是极其不易的过程,从一开始对优良种子的选择到对种子存活率的测定到种子的整个繁育和培养的过程在到最后的种子培育成功和宣传每个环节都显得极其重要,但是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要用不少的时间和金钱才能完成。
(二)开发基因资源
在现在的基因资源也普遍被人们所认识和了解,每一棵树木都拥有自己的基因资源,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能根据基因发现种子的一些特征和品种,研究新品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需要一定的基因资源来进行诱发变种等其它一些研究,另外对于种子遗传工程这一项目的研究和探讨也是需要基因资源为基础才能完成的,研究人员收集了不同基因资源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培育新品种的过程中,采集的基因资源要是越丰富和全面,那么研究人员将能更进一步的进行钻研,并且不是泛泛而此,针对性非常强,并且能够更好的培育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品种,以此来提高树木的产量,解决林木资源的问题,并且基因资源不单单是现在为培育优良品种做贡献,而且在将来为研究人员研制出更能适应与社会的优良品种铺一条道路。
林业企业技术人才管理论文
一、内蒙古林业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存在观念误区
①对专业技术人才重视不足,认为林业企业木材营林生产粗放管理就行,不需要特别高端的专业技术,因此,各企业在各类专业人才培育、引进等方面缺乏足够重视,缺乏资金投入、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核定的关键技术工种生产定额偏低或增长速度缓慢,不能体现专业技术人才的薪资优势。②把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仍然当成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的行政人事管理,没有将其纳入现代人力资源系统管理,没有发挥其他各部门的执行配合作用。
2.人才引入机制不健全
林区没有完备的人才市场,交流信息闭塞,加之企业对外宣传不到位,对新引入人才的薪资待遇不够优越,企业很难招收到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和大专院校毕业生。例如阿里河林业局2010年以前的10年里年均招收大中专毕业仅4人,占职工总数的0.1%,占年流失退休职工总数的1.3%,并且因薪资待遇影响已有50%流失。
3.人才应用管理机制不合理
受用人不正之风影响,不同程度存在庸人挡道、人才闲置、外行管理内行的不正常现象,极大地挫伤了各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②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存在人才滥用乱调、用人不当等问题,使人才的贡献大小与其薪资待遇不匹配,严重影响潜能的充分发挥。
林业院校实践教学下电子技术论文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修订人才培养目标
林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基本科学实验能力、工程实践动手能力;掌握适合林业学科所需的专业技术和基本技能;高新技术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其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以下特征:教学目标设计的层次性;教学目标设计的拓展性;教学目标设计的灵活性。实践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实现自主探索、自主创新、个性化学习的实践课教学模式体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林业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
(二)变革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创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模式,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课程设置上针对各种不同专业的学生确定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加具有林业特色的教学实践内容。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其设备、条件、方法、程序和手段应该有多种选择,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及步骤,了解实验设备的使用和调试、实验数据的测试和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和才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使相关的知识点涵盖到林业特点的领域,形成独立的林业特色。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一)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农业推广分析3篇
(一)
一、农业推广的公共产品属性
首先,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这决定了在农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应该被社会共享。并且也是由于该特点,决定了使用农业技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由农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农业生产者不愿意进行农业技术创新,需要政府投资进行农业技术创新。其次,农业推广服务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农业科技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资与农产品经营服务。农业科技、信息等属于知识结构中容易传播的一类,根据其消费上所具有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程度的不同,有的属于公共产品,由公共部门直接从事科技活动的投资;有的属于准公共产品,由政府对从事科技活动的私人部门给予补贴。最后,由于农业技术创新除了面临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外还面临较大的自然风险,但是其效益具有外溢性,会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决定了农业推广具有公共产品属性,需要由公共部门承担。综上所述,农业推广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当然,需要明确一点,农业推广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并不代表其就是公共产品,其中有一部分农业推广服务是具有私人物品的属性,属于私人物品。
二、我国现行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行的农业推广体系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其组织结构、推广方式等在面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发展的新要求,表现出了诸多的问题。
1、农业推广投资总量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效益不高
我国财政在农业上的支出总量偏低,导致了虽然我国政府农业推广投资占财政农业的比重不低但总量低的现状。目前,我国农业推广投资不足农业总产值的0.2%,不足发达国家的30%。从推广项目来看,其地区投资结构、行业投资结构均表现出不均衡性。从农业推广事业费支出结构来看,人员经费占了近90%,业务经费仅有10%左右。由于农业推广投资总量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限制了农业推广的有效开展,是其投资效益不高。
探寻林业科学技术发展方向
作者:杨胜莲 余志金 单位: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海南新绿神热带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1前言
森林是海南的生命线,是海南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它涵养水源,贮碳释氧,吸纳粉尘,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也是海南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生态保障。在近五十年的发展中,海南林业已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沙漠化造林技术研究、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和海防林研究、天保林研究、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研究、生物组培技术研究等均获得重要的技术成果,为海南林业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文献资料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指标,可以间接反映出科学研究结果和科技发展的轨迹。为了系统、准确地了解海南林业科学技术发展轨迹和最新研究进展,本文以海南林业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资料作为参考点,采用文献查询与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查阅关于海南林业科学技术方面的文章,内容包括海南森林培育技术研究、海南林木遗传育种技术研究、海南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森林经营管理研究、海南林业信息技术研究、海南森林生态研究和海南林产工业及化工技术研究七大类。通过深入的研究和详细的分析,探讨海南林业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全面、系统的掌握海南林业的发展轨迹。
2海南主要林业科学技术文献检索结果
2.1文献整体情况和年度分布规律
以《热带林业》和《热带林业科技》期刊杂志为主要参考点,查阅在1962年~2006年期间,发表的海南主要林业科学技术文献,结合中国知网数据库,以“海南林业科技”和“林业科技发展”为主题,进行系统检索,经统计,共计2000余篇文章。由于年限较长,因而,以10年为一个发展阶段,把文献划分为5个发展阶段。详见文献数量阶段分布图1。
2.2文献类型
国内外林业科学研究的比较
作者:刘德良 单位:嘉应学院
城市林业概念最早由加拿大学者ErikJorgensen(1965)[1]提出,但城市林业学术思想及其科研、教育等却在美国得以发扬光大,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美国城市林业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及日本等也于20世纪70、80年代分别接受了北美城市林业的思想,并凭借与美国的强势关系以及强大的经济基础,城市林业的科学研究等也达到了近于美国的水平[2-8]。回顾城市林业从学术观点到全面实施的建设与发展过程,分析、研究欧洲各国、美、日等城市林业先进国家成功的奥秘,可以清楚的看到,美、欧洲各国、日特别是美国城市林业之所以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根本原因,一是城市林业及系统管理的思想深深地植根于“环境运动”及其痛定思痛的反思中,所以从一开始就得到了政府、研究者、民众的大力支持,也正因为获得了官方、民众的大力支持,使得城市林业在高起点上得以顺利地发展;二是大力加强城市林业科学研究,通过各级政府与行业及专业协会等的广泛参与,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现代城市林业科学研究与管理人才、提高城市林业科技水平是城市林业发展成功的又一个重要方面[7-8]。当今中国城市正处于深刻的(形态结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社会变更时期,林业正处于“破坏与建设相持”的历史新阶段,在这样一个继往开来的新时期,前瞻性地开展国内外城市林业科学研究的对比分析,汲取他们成功与失败的教训,对类似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快速的城市化建设浪潮中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城市绿化建设的关系,如何创造和谐的城市人居环境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7]。
1国内外城市林业科学研究的比较分析
1.1研究规范性
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有其明确的研究对象、范畴、任务、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手段等,对于城市林业这样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学科,目前其研究的规范性还有待于提高,如对于城市林业的概念,ErikJor-gensen(1965)[1]最早提出“城市林业并非仅指城市树木的管理,而是指对受城市居民影响和利用的整个地区所有树木的管理,这个地区包括服务于城市居民的水域和供游憩的地区,也包括行政上划为城市范围的地区”;美国林业工作者协会城市森林组为城市林业下的定义为“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专门分支,是一门研究潜在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福利学的城市科学。目标是城市树木的栽培和管理,任务是综合设计城市树木和有关植物以及培训市民,其范围包括城市水域、野生动物栖息地、户外娱乐场所、园林设计、地面污水再循环、树木管理和木质纤维生产等”[9];而欧洲目前对城市林业的理解尚不尽完全相同,普遍是指管理位于城市内部或周边的树木和森林资源的一门科学、技术和艺术,目的是为了能让城市的树木资源更多地给社会提供环境、艺术、经济、福利等方面的服务[10]。此外,我国学者王木林(1995)、吴泽民(1996)、彭镇华(1999)、李吉跃(2001)等对城市林业都表达了各自的理解[6-7,11]。又如目前全世界对于城市森林范围还停留在各自表述阶段,没有统一的标准。美国的GreyGW和DenekeTJ及我国台湾高清教授认为,城市绿地和风景林及城市周边的水源涵养林都应划入城市森林的范围,瑞典规定距市中心30km以内的林地为城市森林。美国和有些欧洲国家以乘坐陆地交通工具去旅游当天能返回城区的半径范围为城市森林规划建设的范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王成、王木林等强调要考虑行政区划和实现城乡一体化[6,11-12]。鉴于目前城市林业的基本概念、研究范畴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研究规范与标准,各个国家也只是根据各自历史文化传统或游憩的需要等制订自己的标准与规范,因此,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城市林业,在中国城市森林分会的组织下,组织有关机构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研究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等单位展开对诸如城市林业、范畴等一些基础性的概念,结合中国的实际制订一个权威而统一的标准(中国版),这对于我们以后的研究工作及城市林业学科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13]。
1.2研究系统性
由于技术和认识上的滞后,传统的绿地规划一般只是在城市规划总图上根据现有用地完成“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硬指标,而进一步的实际问题则较少深入考虑。城市应该建成什么样子?如何解决现有城市的环境问题?怎样才能创造出理想的城市人居环境?一个城市究竟需要多少绿量?量化的依据是什么[14]?城市森林的结构和分布如何?形态和布局如何与城市的形态有机结合?建成区的绿地如何与郊区的城市森林、城市农田、水域湿地等协调发展?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凡此种种,由于错把手段当目的,只求满足建设部门有关城市绿地规划的硬性指标,致使我国城市森林总体质量不高,生态、社会及经济综合效益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对环境压力的承受力也十分有限[15]。从目前国内外对城市林业研究的总体情况上看,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林业的产生和历史渊源;城市森林的功能效应;影响城市森林建设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城市森林的调查和评估;城市森林的经营和管理;城市树木的价值体系;城市林业法规和管理体制[16]。如对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的系统评价这样一个重大问题,涉及到城市林业的众多方面,如城市森林的本底调查、群落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制订效益评价标准和规范等,目前国内大多受研究手段的限制,只能以有限的野外观测数据为基础进行单因子或有限几个因子展开研究,研究结果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倘若借助于3S技术等现代新技术进行系统性分析,如美国林业(一个非盈利的民间保护组织,www.americanforests.org)开发并采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CITYgreen对包括亚特兰大、新奥尔良、休斯顿、华盛顿特区和圣安东尼奥州20多个城市在内的生态分析,这些分析将城市森林改善空气质量、碳储存和吸收、能量利用、防洪控制等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价值[4-5,17-20],其研究结果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得以大大改观,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在我国仅见于北京、天津、广州、上海、沈阳等少数城市的航空遥感综合调查研究。此外,众多中国城市林业研究工作者,往往只注重于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研究,如有的城市研究工作者只注重城市森林的结构研究、有的则侧重于热岛效应的研究或侧重于污染气体的治理方面,由此可见,各地区的研究虽各有优势,但都比较分散,即各地区研究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未将城市森林各方面的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因而不能为生产管理部门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研究的系统性还有待于加强[13]。#p#分页标题#e#
行业科技期刊如何在办刊中服务科学
长期以来,服务特定行业的科技期刊承担着传播行业热点信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大责任。[1]也可以说,行业科技期刊是因行业的存在、延续、发展而举办,其命运始终与行业的盛衰紧密相连。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某个行业的内涵、管理机构与服务范围亦不断变化,行业科技期刊如何在遵循办刊规律、扩大办刊影响、提升办刊效益的同时,深度融入行业的科技发展、及时报道行业的科技创新、充当好行业发展的智库显得十分重要。《森林防火》作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主管,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主办的行业科技期刊,扮演好服务行业科学研究的角色是期刊不断提高行业站位、校准办刊方向、争取办刊资源、彰显办刊效率的重要途径,是刊物立足行业而走出行业、创立品牌的关键抓手。
一、捕捉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引导科学研究和成果的应用
我国《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在述及基础设施装备落后时明确指出:“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资源管理、林业执法、有害生物防治等现代装备手段落后,协同创新平台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严重缺乏,高新实用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不足。”[2]为了引起森林防火的政府主管部门重视,结合无人机的开发与应用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进展,编辑部研究后认为,森林防火工作对于无人机技术将是一个重要的新成果推广应用领域,其结合实际的开发应用必定成为一个森林防火装备发展新方向,于是决定策划组织一批相关论文刊发。《森林防火》先后刊发了杜建华等撰写的《森林火灾探测扑救中的无人机技术及其应用》(2013年第4期),郭伟等撰写的《小型无人机林火监测与图像处理技术》(2014年第4期),周建等撰写的《关于无人机在森林防火中应用的探讨》(2017年第3期),李建有等撰写的《无人机在森林消防领域的应用概述》(2018年第1期)等一系列论文。由于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设有森林消防学院,而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靠在学校,这一系列论文的发表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首肯,引起了行业专家的关注。防火管理部门及学校着手通过无人机研发应用的政策制定、机构设置、主办研讨会、组织实战演习、举办技能大赛等方面的工作引导相关研究,争取早出成果,出好成果。比如:2014年11月25日至27日,由国家森林防火办主办、丽江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承办的“国家森防办无人机飞行测试会议”在云南省丽江市召开;2018年8月1日至25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首期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驾驶资质及战法应用培训班在仙林校区开班,来自广东、贵州、江西、青海、湖北、湖南、福建、河南、江苏等省森林公安机关的32名学员参加培训;2018年4月27日,学校与深圳市科卫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无人机森林防火灭火应用研究联合实验室。此外,2017年12月3日,森林消防学院举办第四届技能节暨首届“科卫泰”杯小型无人机森林防火技能大赛;林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14年5月4日组织了由南京钟山苑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福建农林大学老师、刑事科学技术系老师、森林消防系师生共同参与的小型无人机林火监测点烧试验和扑火实战演习,于2013年11月14日、2014年12月3日、2015年5月21日分别开展了以“无人机检测林火技术研究”“小型无人机在林火监测和扑救指挥中的应用”“基于SIFT(ScaleInvariantFeatureTransform)特征匹配方法的无人机遥感影像自动拼接技术”为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以期刊主管、主办单位的无人机研发、推广活动为抓手,以期刊有关无人机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系列论文或成果的刊发为引导,在贯彻行业发展规划中起到了引导行业科学研究和成果应用方向的良好效用。
二、通过有效的选题策划聚集研究力量
行业科技期刊的选题策划可以有效地追踪行业的研究热点、报道重大的行业或学科研究项目、聚集新兴学科重要专家的成果、引领行业政策的关注与制定;同时,还可以针对行业的发展需求,引发基于某个方向或主题的特别关注和集中立项,不断推出他们的研究成果以带动行业的高效发展,最终形成研究力量的聚集,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科技或管理瓶颈。比如,《森林防火》刊登的《关于加大森林防火行政问责力度的几点思考》、《用制度屏障构建森林防火责任体系》等论文,切入点在于讨论如何完善森林火灾的责任追究体系,稍远的目标是为国家防火指挥部制定相关督导制度提供理论依据。讨论成果的不断推出,引出了众多专家的建议与思考。这时,作为防火专家的《森林防火》主编,适时申请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立项,经过几轮专家研讨会以及遍布全国的各级森林防火机构的工作调研,最终形成了《森林防火督导暂行办法》这一政府层面颁布的具有行业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可见,行业科技期刊以持续推出行业科技新成果为主旨,以敏锐把握行业政策方向为引领,结合编辑部工作人员丰厚的专业素养,就能通过精准的选题策划,聚集具有明显行业优势的研究力量,形成为政府和社会服务的智库型资源。
三、利用丰富的产品信息提供或矫正研究方向
作为森林消防行业唯一的一本科技期刊,《森林防火》(季刊)的广告资源历来为广大生产与消防相关产品的商家所青睐。2017年本刊共72个版面的广告。广告的内容包括:森林消防水罐车、水泵,森林防火监控预警系统及相关设备,森林消防服装,森林灭火机具,森林防火多媒体智能调度平台,森林防火智能语音警示器,野外通信器材,无人机消防装备,应急处理信息化工作系统(包括电子沙盘作战指挥系统、智能野外巡护终端、北斗智能终端、航拍处理系统),林区入口监控及防火警示系统,森林火灾扑救仿真模拟系统,应急通信的空地联动解决方案等。比如,2016年底我刊收到一篇研究某型直升机吊桶洒水灭火效率的论文,审稿专家认为,论文中未给出最佳洒水灭火的高度数据,建议作者做进一步实验并修改论文。由于该论文的研究成果来源于高校、研究所、生产单位三方的合作项目,编辑部认为如果修改完善后刊发,对提升一线防火单位使用直升机吊桶洒水扑灭森林火灾的工作效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而在此之前,某生产飞机洒水灭火用吊桶的厂家正好在本刊过一则广告,信息里包含了相关机型对应的最佳吊水量和洒水高度的范围值。因此,我部编辑就及时为论文作者与产品生产厂家牵线搭桥。最后,作者的单位在该厂家重新购置了标准的吊桶,并在厂方专家的指导下调整了研究方向再次实验,找出了该型直升机吊桶洒水灭火的最佳高度范围,成功在我刊发表了《吊桶洒水灭火效率研究———以K-32直升机为例》一文。可见,关键数据的求得往往决定了一项研究成果的水平,也成为论文是否符合发表标准的通行证,而源自生产厂家长期积累的产品信息资料,则很可能为相关科学研究缩短摸索时间、获取重要数据提供导航。
个性化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
针对目前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落伍的现状,结合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及对素质教育的重视,探索个性化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以东北林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从确立人才培养理念和能力、构建个性化专业知识、加强实践应用环节、开展多元化教学评价及构建个性化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出发,构建了一套能体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培养体系。该体系能够充分开发学生的个体潜能,培养出满足行业、市场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
工业工程;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0引言
工业工程是一门将工程与管理有机结合的实践型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大规模工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等宏观系统,也包括生产系统中的人、设备、物料、信息和环境等微观因素[1-5]。工业工程学科已建立近百年,其应用范围已经遍布社会的各行各业,但是我国高校中的工业工程专业培养却明显落伍,难以满足社会对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要求。本文将以东北林业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为例,探索个性化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路径。
1工业工程专业个性化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