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临床医学理论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临床医学理论

临床医学外科学教学改进

【摘要】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科学学科在临床医学生毕业学年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毕业学年外科学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模式改革实践、注重教学导向等措施促进医学生完成临床医学本科阶段毕业学年外科学学科的学习,以期对存在问题加以改进。

【关键词】

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学年;外科学;教学模式;问题与改进措施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临床医学学科重要的二级学科,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学科的基础。现代外科学的研究内容不但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及其他外科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而且还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诊疗方法的改进,外科学的范畴不断在更新变化。现代外科学体系庞大,不管在深度还是在广度均迅速发展,任何一个外科医生都不能再掌握外科学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了[1]。如上所述,近年来随着外科学理论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外科学不断呈现专业化分科,学习外科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对于每一位有志于做外科医生的临床医学生至关重要。然而,临床医学生由于越来越大的就业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压力,外科学课程在毕业学年的学习,特别是实践环节的学习更容易被医学生所忽视甚至放弃,这对于毕业后或研究生住院医师临床工作中的临床业务训练及思维均可产生明显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临床医学毕业学年外科学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及改进措施予以探讨。

1存在的问题

1.1外科学教学体系不完善

阅读全文

实践性全科医学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全科医学教学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校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班接收的医学生160名,根据随机序贯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名,对照组接受常规全科医学课堂教学,观察组在常规教学的同时,接受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分析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技能成绩和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分数、操作技能评分和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应用于全科医学教学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加强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值得推广实践。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全科医学;理论考试;操作技能;教学满意度;教学效率

全科医学是一门面向社区和家庭的综合性学科,包含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等内容,作为医疗保健体系的基础,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2]。目前,全科医学主要采用常规课堂教学,虽然能够促进学生对全科医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缺乏实践性,不利于全科医学人才的全面培养,需要对其教学方法进行完善[3]。实践性教学是通过社区卫生服务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具体工作中,有利于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具有显著的实践价值[4]。为此,本文以临床医学专业2017年9月入学的160名大学二年级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全科医学教学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及效果,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班2017年9月入学的160名大学二年级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医学生中抽取160名,采用随机序贯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名。对照组男44名,女36名;年龄为20~21岁不等,平均年龄为(19.24±0.85)岁。观察组男42名,女38名;年龄为20~21岁不等,平均年龄为(19.31±0.83)岁。所有学生对本研究结果均已知情同意,两组基本资料数据呈均衡分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阅读全文

全英语教学在临床医学教学的体会

摘要:医疗卫生事业是关乎全面健康的重大事业,近年来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逐渐提升,临床中各种疑难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临床医学水平,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学人才。文中主要探讨临床医学采取全英语教学的必要性,说明了当前全英语教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临床医学;全英语;教学策略

当前的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利用英语开展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研究发达国家先进的医学理论,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临床医学的交流和发展。为了更好的提高我国的医疗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开展全英语教学十分必要。

1开展全英语临床医学教学的优势

近年来我国的临床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和提升,甚至很多临床医生的医疗水平已经超越了同期内其他发达国家的医疗水平。但是我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人口数量众多,对临床医学的需求也很高,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从一些方面来讲,部分西方发到国家的临床医学理念是非常先进的,甚至有些临床理念,西方先进了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目前所流行、权威的医学文献大部分是英文文献,在中文教学或是双语言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英语能力有限,并不能很好的查阅、利用、学习文献资料。而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一起理解文献中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先进的临床医学信息,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受到更高水准的临床医学知识的启发。另外,全英语教学是培养优秀临床医学人才的必要方式。当前本科医学教学中,一般使用中文授课或者是双语授课,有些专业词汇老师也不是十分理解,直接导致学生的理解有限,导致很多前言的临床医学理论和技术不能及时的被国内医学界所了解和接受。并且,在传统语言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英语能力有限,也不能将我国的先进临床技术向世界输出,这就导致了世界对我国临床医学水平的认识不足。同时,英语是一门世界通用的语言,实施全英语教学,能够提高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综合素养,方便学生继续出国深造。

2当前临床医学全英语教学主要面对的困难

首先是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统一开展全英语教学时,有些学生可能无法理解老师的全部意思,影响教学质量。在初高中阶段,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更加注重、擅长在书面上表达英语,但是实际应用、听说英语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十分困难。比如针对英语中的一些表达方法、谚语等,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学生在理解和表达上,都存在一定的障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课堂的活泼和生动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临床医学教学人员的英语水平也是限制全英语教学的重要原因。其次,当前临床医学教学中,全英语教学可供选择的教材很少。目前国内还不具备专业的英文医学教材,一般都是老师针对某一个课题展开文献调查,然后编写教学内容再开展教学。有些学校采用英文原版的教材展开教学,但是很多专业名词的理解不够准确,影响了教学质量。

阅读全文

探微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制的构建

1实践教学内容

1.1实践教学模块

一是医学人文学习领域;二是基础医学学习领域;三是临床医学学习领域;四是能力拓展学习领域。

1.2实践教学环节的布局及各环节课时

根据职业教育规律和临床医学专业行业的特点,制定实践教学环节一览表。实施过程:①入学第一、二周进行军事训练教育,第三周到教学医院各临床科室体验,初步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②第一、二学期开设的公共人文及基础医学课程的实验教学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在校内实验室及学校的模拟医院完成,约342学时。③寒假学生到当地医院见习两周,体验临床的岗位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暑假统一安排到医院集中见习两周,进一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疾病的诊疗过程。④第二学期开始进入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临床医学专业技能实训教学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由校内实训操作、模拟医院见习和教学医院见习(其中一周到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交替进行。第四学期开设一门临床诊疗综合技能课程,在实习前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岗位的工作过程进行综合实训。临床医学实践教学约545学时。⑤能力拓展学习领域的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约86学时。⑥第三学年到医院临床实习约989学时。⑦实习结束毕业前进行一周的毕业职业素质教育。

1.3实践教学与基础理论教学的课时比例

入学教育、军事训练、假期社会实践和毕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共138学时。四大学习领域的课时分配为:医学人文理论课298学时,实践课206学时,总课时504学时;基础医学理论课319学时,实践课136学时,总课时455学时;临床医学理论课417学时,实践课1534学时,总课时1951学时。能力拓展理论课时94学时,实践课86学时,总课时180学时。临床医学专业总课时3090学时,理论教学1128学时,实践教学1962学时,实践教学课时占63.5%。

阅读全文

教学系统设计在内科学教学的应用

摘要:传统教学模式虽应用广泛,但临床医学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导致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单调乏味,进而影响医学生的培养质量。在内科学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应用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核心相协调一致的课程教学系统设计法,对内科学教学中运用教学系统设计法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教学系统设计法更适合临床学科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内科学;教学系统设计;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是一组精心安排的外部条件,用以促进、支持、激发学习者学习。学与教是两个独立的实体,学与教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教学过程应该以学习者为核心,为学习者服务,以教促学,教与学共同决定了学习的成效。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systemdesign,ISD)是教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做系统安排,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系统,以促进学生的学习。ISD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过程实施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1]。教学设计侧重于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系统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2]。广义的教学设计是指把课程设置计划、教学过程、媒体教学材料看作教学系统的不同层次,进行系统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是在教学之前,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目标,教师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活动模式,通过对教学过程各个要素的系统设计,形成有序的教学流程,以指导教学工作实施的教学行为方式。笔者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教育教学研究文献发现,ISD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很多专业课程的教学,成为教学的主流方法[3-5]。ISD的运用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助于教师的课前充分备课及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教学设计,可以完善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提高教师对课程教学的投入,提高任课教师注重课堂教学效果的主动性,并可以稳控课堂教学质量。合理的教学设计也可以促使任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预设课程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及板书设计,在落实教学设计过程中加以实施,并提供教师事先认证的适用于教学对象的知识拓展学习资源,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效协调教与学的紧密结合程度,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心向与能力,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及进一步主动拓展相关知识的主动性,最终提高课程理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课内掌握程度。课程教学设计是备课环节的改革与提升,教师在实施各个教学环节后,按照完整的教学设计要求,进行各种形式的形成性评价,并通过综合性评价,科学合理地测评课堂教学效果,明确是否实现教学目标,再依据评价结果开展教学反思活动,有助于教师的成长及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课程教学设计不仅适用于自然学科的课程教学,对医学临床课程的教学具有更积极的意义,其应该在临床课程中广泛被采用、探索,从而提高临床课程的情景化教学效果,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岗位胜任能力。笔者通过文献调研发现ISD在临床医学专业主干课程中的探索和应用不多。本研究通过比较法,初步进行了传统教案备课模式与新型的课程教学设计备课模式的对比,调查了ISD在临床课程内科学的课堂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按照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下达的教学任务,笔者选择本校中医学七年制的两个自然班级作为研究对象。两个班级在学生人数(43/44)、男女生比例(1:4)、以往相关主干课程(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医学影像学)期末考试成绩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1.2教学实施

阅读全文

临床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实践

【提要】

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改革是目前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改革的主流趋势,医学影像学是重要的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之一,也是改革中的一门关键课程。在形成大连医科大学“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下对五年制临床专业新的整合课程体系中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对改革未来进行了客观思考,如医学影像学在整合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实现教学改革的基本保障、教学内容如何重新设置、教学方法的探索及崭新的考核评价体系等。

【关键词】

教育,医学;诊断显像;教学方法;系统整合

21世纪医学教育已呈全球化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内众多医学院校先后进行了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其中课程之间合理、有效的整合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认同[1]。在此大背景下本校于2012年发起“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以五年制临床专业为对象,将临床阶段所有学科进行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构建全新课程体系,为培养卓越医生及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医学影像学以此为契机,力争上游,也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

1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医学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中的作用

1.1医学影像学是重要的桥梁课程

阅读全文

辩证唯物主义在临床医学教学的应用

【摘要】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就成了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被看作是理论化和系统化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现代医学在内的自然科学理论的形成和构建就是以此为基准和逻辑框架来建立起来的。临床医学,相对于基础医学来说,是一门直接面对患者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医学生学习的基础医学课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应是医学与哲学相结合,走进医学生课堂,作为教学改革的第一课。授课教师在引导医学生如何从理论学习走向医学实践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从哲学的角度从新审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这样能够使医学生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体观、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理解人体结构功能的对立统一等,突出强调实践在学习中的价值。这将对即将走入临床面对患者的准医生树立正确的整体观和实践观,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分析问题,理解并解释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建立科学的可靠的临床思维来处理临床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这对指导临床实际工作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临床医学;教学;应用

辨证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系统并科学的逻辑理论思维方式,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及思维科学进行总结的产物,辨证唯物主义实现了人们对世界的本质及其普遍特征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医学控制论、医学信息论及分子生物学都被认为是新进代的医学理论成果,这些新近论成果均是通过辩证唯物主义这一理论运用到医学实践理论当中而生的,也可以这样去理解,如果医学想要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医学生要想更加深刻的去认识医学,认识疾病,就必须运用这一定律去分析综合[1-2]。为了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其世界观,在大学教育中均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课程,这教会大学生们需要运用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从而用于指导人生。但根据目前的效果来说,并没有取得预期想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对实用性课程更难将其结合到生活学习当中,很多大学生仅仅把它当作一项必修课程来完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目前的教育体制和焦宇模式过于体制化,枯燥抽象的学习方式让广大大学生失去了对此项课程的学习动力,不管怎么样,这都导致当初大学开设此项课程的初衷未能实现。为解决遇到的此类困难,教育相关部门则提出了哲学社会科学,希望通过各部门的努力让哲学社会科学这一概念与自然科学相互融合,并将其落实实施到每个学生身上。如果将此理论运用于各大医学类院校的话,这就需要医学类院校任课的各大教师在给学生授课时需要将唯物辩主义哲学和专业知识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综合全面的进行专业教学。临床医学相对于基础医学而言,更贴近患者的医疗实践,更要求医务工作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整体的临床思维,更要求讲究人文关怀,所以在哲学和医学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关乎临床医学等相关方面的专业课程的授课一定要应用辩证唯物主义思维观点来贯穿整个教学中,用哲学的高度来审视临床思维,这样更有利于帮助医生坚定唯物论,自觉运用辩证法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从而能够熟练运用到临床诊疗过程中,指导今后的临床工作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现在将我院校医学类教学改革与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应用实践成果做一总结分析。

1辩证法相关原理运用于医学类教学中的体会

普遍联系的观点被认为是唯物辩证法原理中的基本观点之一,也是其其本质特征之一。其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正是普遍联系原理的集中体现。“从人身体上割下来的手,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这句话能够充分说明整体与部分辩证统一的关系。人体虽然有各大器官组成,但归根结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从解剖学的角度看,虽然将人体人为的划分为九大系统,但这九大系统及其构成部分和器官从根本上来看是不可分割不可独立的,各个系统和器官组织之间存在这普遍的联系,他们之间不仅相互联系,而且互相影响,任何一个系统或者器官如果孤立或者离开整体都不能实现其自身的功能,例如,呼吸系统、循环消化系统如果离开了肌肉系统就无法实现气体及其物质交换的功能,神经系统如果离开了肌肉系统则会出现神经废用性萎缩等情况,人体各大系统器官都是普遍联系的,不能孤立的、片面的看待人体,在此基础上学习树立人体内部整体的联系观,从而扩展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等相互之间的普遍联系[3]。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被认为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联系的基本内容和信息。理解其内涵所在,才能灵活运用临床诊疗思维在医疗实践中。人体是由具有多种复杂结构和功能的器官组成的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人体组织的各组成部分及其结构之间及其内脏之间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人体各大组成部分及器官均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着,两大系统之间即存在着相互协同的作用,同时又存着相互拮抗的作用,人体重要器官之一心脏,就是在迷走神经(抑制)和交感神经(兴奋)的共同交互作用下运行着,其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存在着相互协同和互相拮抗的双重作用,当心脏收到外界刺激交感中枢活动增强时,副交感中枢则会相应减弱,反之亦然,这种相互协同拮抗的作用使得机体在各种不同的外界环境下保持稳定,发挥着各大器官的功能[4]。若能从哲学高度来理解医学方面的这种对立统一关系,然后再到治疗疾病时灵活分析,从而达到更有效的医疗转归。

2临床医学教学中对唯物论原理的应用

2.1稳固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人体观

阅读全文

临床医学教师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培养

[摘要]医学生的培养需要由大量临床医学教师进行理论及实践教学,而这些教师除了要满足临床教学任务,还有大量的临床工作需要完成。同时担负医疗及教学任务的临床医学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医疗、教学能力,更需要加强职业精神培养,并不断提升自己能适应在不同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并做到两种角色的相互促进,保证教学效果,做好医学生的领路人。该文分析影响医务人员临床教学工作原因,并提出教学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师;职业精神;职业能力;培养

在医学生的培养体系中,医学生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后备人才,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让医学生在将来可以迅速成长为既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同时还具备高尚的医德品质、崇高的敬业精神的现代化的医务人员。现代教育学观点认为良性的医德心理和医德观念的形成需要良好的医德教育环境和氛围,临床医学教师可以运用感染、暗示、趋从等教学手段来引导医学生医德心理发展和医德观念的形成[1]。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即为医德形成的关键时期,高尚的师德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同时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医学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计划性的优势,使医德教育不仅体现在道德知识的传授上,更重要的是有良好医德教育环境的建立及环境课堂的研究与应用上。

1临床教师职能

作为大学附属医学院的一名医学教师,在课堂面对济济一堂的大学生通过讲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讲述临床工作中的奇闻轶事,填充着大学生对临床的向往。该研究认为临床教师有如下职能。

1.1医学理论的讲授者

与其他专业的专职老师一样,作为临床医学教师,也必须具备深厚而透彻的医学理论知识,掌握医学发展的前沿,让学生们能接触到最新的医学理论知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