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临床思维能力培训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护理实习生参与查房对临床思维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本科实习生参与医疗查房对临床思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在消化内科实习的护理本科生52人,在常规临床带教基础上引入护生参与医疗查房方式。比较实习前后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差异,并调查其对学习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实习前护生临床思维能力评价问卷总分为(57.80±2.65)分,实习后为(80.84±4.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55,P<0.01)。护生对学习效果满意度评价问卷70%的条目满意度达95%,在知识、技能及情感维度满意度均较高。结论参与医疗查房有利于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值得推广。
关键词:医疗查房;临床思维;护理实习生
临床实习是护生职业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护生通过临床实习获得专业知识、技能和临床思维[1-3]。有研究证实,护士参与医疗查房有利于培养疾病专科知识、临床观察分析能力及评判性思维,保证护理质量与安全[4-5]。但是目前关于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参与医疗查房的研究尚少,本研究在常规临床带教基础上引入护生参与医疗查房方式,意在探讨其对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进入某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科实习的52名护理本科生,女生44名,男生8名,年龄19~23岁,均来自同一所学校,实习时间、教学进度和带教师资相同。
1.2方法。1.2.1组建医护教学小组,制订带教方案。教学小组由消化内科1名护理教学组长、4名护理带教教师和4名医疗带教教师组成,小组成员共同制订护生参与医疗查房培训内容及带教方案(见表1),护理教学组长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1.2.2实施带教方案。采用常规护理带教+参与医疗查房方式:护生进入科室后,由带教组长介绍参与医疗查房方式,每名护生分别对应一名护理带教教师和一名医疗带教教师。护生每日参与医疗查房,医疗带教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其观察、发现、判断,使护生了解患者病情进展及当前治疗方案,熟悉疾病诊疗程序,掌握医患病情沟通、健康教育内容与方法[7]。查房结束后,护理带教教师按计划进行常规护理带教。
1.3评价方法。1.3.1临床思维能力。采用宋俊岩[8]编制的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评价问卷,从评判性思维(6个条目)、系统思维(11个条目)、循证思维(7个条目)3个维度进行评价。按照Likert5级评分法依次赋分1~5分,并按公式(实际分数=总分/120×100%)将总分转换成百分制,总分越高代表临床思维能力越强。总分81~100分表示临床思维能力非常好,61~80分表示较好,41~60分表示一般,21~40分表示较差,0~20分表示非常差。该问卷内容效度为0.84,信度系数为O.91。研究者在护生入科第一天及出科前一天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1.3.2学习效果满意度。运用自编问卷对护生进行学习效果满意度调查,包括知识维度(3个条目)、技能维度(4个条目)和情感维度(3个条目)。利用问卷星平台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
标准化病人教学法在外科教学中运用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教学法在高职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我院2019级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80人,分为实验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实验组采用标准化病人教学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比较两组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训考核成绩,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分析标准化病人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理论考核、实训考核成绩及格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普遍认同标准化病人教学法,认为通过标准化病人教学法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提升团队合作能力。结论在高职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标准化病人教学法,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高职外科学;教学
外科学是以手术或手法为主要治疗方法的学科,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外科学也是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作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要学好这门课,在外科见习或实习中,需要大量接触病人,从而积累临床经验,加强外科技能的训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人才。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医学生的数量成数倍增加,但是实践教学资源,尤其是到医院见习机会并未相应增加,甚至有所减少,这为外科见习或实习等实践教学带来极大困难。另外,随着患者的隐私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医患关系发生改变,加之新出台的《执业医师法》提出禁止将患者用于临床技能的教学[1],见习或实习生不被大多数病人接受,往往拒绝接受见习或实习生的问诊、查体等。这必将严重影响外科见习或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这也是每一位外科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标准化病人是指经过标准化、系统化训练后,能恒定、逼真地模仿真实临床病人的情况并接受相应的临床检查,从而充当患者、教学指导者、考核者的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和轻症患者[2]。标准化病人模式是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Barrows教授在1964年研发的一种医学教学模式,刚开始主要是模拟神经性疾病,考查医学生的临床诊断能力[3]。1991年标准化病人模式被引入我国,首先在国内3所学校试点推广。目前,标准化病人模式已在本科院校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护理、西医相关学科、中医及康复治疗等领域。近几年,我院将标准化病人模式应用于高职外科学教学,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9级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8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5人,女生45人,平均年龄21岁。按照班组及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实验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入校成绩、入校后各科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急诊医学ECS模拟人教学的意义
作者:郑桂银 杨桂君 郑慧宁 富学林 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学院
急诊医学是现代临床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跨学科的边缘学科[1]。急救技术是每位医学生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随着我国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和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教学资源的严重匮乏,给急诊医学实验教学带来了严重影响。为适应当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于2006年购置了美国METI公司生产的智能仿真技术模拟人ECS,在近几年应用于实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在急诊医学实验教学中运用ECS模拟人相对于传统实验教学具有多项特点
1.1安全性:运用ECS模拟人进行实验教学,可很好地让患者或受训者避免受到由于接受的操作不正确和不规范而受到意外的伤害甚至死亡。
1.2全面真实地反映临床操作中整个步骤:由于运用ECS模拟人可以较为真实地模仿初级和高级生命支持等,能够贯穿整个过程,可使学生对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干预时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2]。
1.3可控制,可调节:运用ECS模拟人进行急诊医学实验教学可以通过软件程序的设置随时模拟出各种抢救场景。不需要再被动地等待患者才能进行实验教学。对发病率较低、危害性较大的病例,更显示出优势。此外,ECS模拟系统可以随时设置意外及突发事件,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
1.4及时信息反馈:运用ECS模拟人进行模拟教学过程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一轮训练结束后,学生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回放录像,进行错误分析,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改进。所以,运用ECS模拟人进行实验教学不仅可以用于训练—分析—再训练的教学培训,也可以用于技能考核。
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学生评判性思维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评判性思维测量表(CTDI-CV),在牡丹江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实习学生中进行调查。结果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为(296.58±27.34);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在不同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是否接触过循证医学相关知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等级实习医院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牡丹江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学生具有正性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判性思维水平与性别无关,与实习医院等级有关,与接触过循证医学相关知识有关。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学生;评判性思维;调查研究
评判性思维是由英文Criticalthinking直接翻译过来,也有国内的学者们将它翻译成批判性思维或高层次思维,它是一个主动提问、反思、开放、理性和审慎的思考过程。临床医生在诊断每一个具体患者时,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评判性思维能力是最重要的因素[1]。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学生(以下简称为临床实习学生)作为未来的临床主力军,需要在临床实践中独立解决或处理复杂的临床问题,满足不同病人的需要,因此加强临床实习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医学生工作后为广大病患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通过对临床实习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促进医学教育改革,促进临床实习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在牡丹江医学院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学生中按班级进行整群抽样,共抽取学生420名,剔除因各种原因未进行临床实习的学生20名,其余400名学生进行毕业实习时间为10~12个月,平均轮转科室(10.32±0.94)个月。
1.2研究工具
妇产科规培医师思维能力培养探索
摘要:目的探究对妇产科规培医师实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采取案例教学方法的使用效果。方法对2017年6月—2019年7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68名妇产科规培医师实施指标研究,依据抽签方式分组,每组34名。实验组选择案例教学方法,对照组选择传统授课教学方法,记录规培医师理论知识考核分数数值、操作技能考核分数数值、教学质量评估情况、教学效果满意情况。结果实验组理论知识考核分数数值、操作技能考核分数数值、教学质量评估情况、教学效果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妇产科规培医师实施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显示较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妇产科;规培医师;临床思维能力;案例教学
妇产科学属于独立的一个学科,其专业性比较强,实践操作性也较强[1]。为妇产科规培医师实行教学时,多由于妇产科女性存在隐私性,妇产科相关操作机会比较少,妇产科教学知识相当复杂等,导致妇产科规培医师的教学质量不佳[2]。妇产科规培医师的培养目标为实行三年住院医师培训干预,让妇产科规培医师对操作技能充分掌握,促使其临床思维能力提升,让其存在一定临床诊断及治疗能力[3]。所以,为妇产科规培医师选择有效教学方法,促使妇产科规培医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4]。该文针对2017年6月—2019年7月本医院68名妇产科规培医师予以指标研究分析,分别选择传统授课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评定对妇产科规培医师开展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的使用价值,期望为妇产科规培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提供一定支持及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7年6月—2019年7月本医院68名妇产科规培医师用作调查统计的指标资料,抽签方式实行分组干预,每组均有34名妇产科规培医师入组研究。对照组:年龄均数25.39岁;实验组:年龄均数25.41岁。各组妇产科规培医师一般数据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1.2.1对照组。选用传统授课教学方法。依据带教教师授课,让妇产科规培医师一起听课的方法,带教教师让妇产科规培医师参加查房,和实际案例结合对妇产科有关知识予以介绍等。1.2.2实验组。选用案例教学方法。(1)带教教师参考妇产科特征和教学需求,提出几个典型案例,并将案例相关问题列出,为妇产科规培医师下发典型案例和相关问题。(2)对妇产科规培医师进行分组,自己搜集文献资料,找到解决典型案例相关问题的答案。(3)让妇产科规培医师按照小组单位实施典型案例分析,讲述自己小组得到的典型案例相关问题答案,各小组之间予以讨论分析。(4)带教教师对重点知识予以分析,纠正各小组答案存在的不足,予以知识总结,并解决存在的相关问题。
1.3观察指标。分析妇产科规培医师的理论知识考核分数数值、操作技能考核分数数值、教学质量评估情况、教学效果满意情况。其中,教学质量评估情况包含调查妇产科规培医师认为可提升自学能力、可提升临床思维能力、有助于知识掌握、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可提升言语表述能力、可提升学习兴趣、有助于理解及记住教学知识的人数。
外科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现状
一、目前我国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评价体系及监督机制
客观的考核指标体系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是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的培训,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因此,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的考核,是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缺乏一套对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评价系统量化的指标体系,尤其是外科,例如,研究生需要担当第一助手完成多少例手术,完成什么级别的手术;甚至在导师指导下以主刀的身份完成多少例手术,需要完成多少例疑难危重患者的管理等等量化管理指标。另一方面,自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运行以来,国家尚未对各培养单位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评估,故严密的培养评价体系和有效的监督机制的制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临床实践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主要来自应届本科毕业生、只有1~2年工作经验的低年资医生、基层医疗单位医务人员等,由于这些生源偏重于理论考试成绩,缺乏扎实的临床规范化培训,或因医疗软件和硬件的局限,使其缺乏严格规范性临床训练的机会,故学生入学前没有对临床能力考评,导致学生水平参差不平。
3、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不适应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以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临床医生为目标。然而,就目前现状而言,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仍然受到学术型学位教育习惯的影响。导师在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培养实施过程中,没有严格落实临床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案(也无监督机制),重科研轻临床,科研选题重基础医学轻临床医学,忽视了对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许多学生临床工作时间严重不足,时间都花费在基础实验和论文写作上,并且因缺乏对临床培养具体环节的监管,导致绝大多数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轮转未达要求,临床专业技能得不到有效训练,无法满足专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岗位胜任力下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摘要:目的制定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人才培养策略,提高中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方法选择2016级助产专业两个班124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考核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评价中职助产专业实习生岗位胜任力。结果学生在助产士核心胜任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专业理论和技能等方面存在不足。结论职业素养、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是岗位胜任力的必备条件,需加强培养。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助产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住院分娩量、高龄孕产妇数量、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1],这就要求助产从业人员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娴熟的操作技能,同时还应有敏锐的观察力、应急处理问题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由于中职助产专业学生没有经历过高中阶段教育,基础知识较薄弱,接受能力欠佳。因此,要对中职助产专业实习生进行基于岗位需求的能力评价,实施人才培养策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我校2016级助产专业三年级两个班124人为研究对象,均为女生,年龄17~21岁,平均年龄18.3岁,所有学生均为初中毕业直接进入中职学校。学生已经学完所有基础和专业课程,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分布在广东省19家实习单位。
1.2研究方法。本研究对中职助产专业实习生进行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评价,分析实习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助产士核心胜任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并制定人才培养策略。1.2.1综合考核法。以产前检查及孕期保健、正常分娩期处理、异常分娩的判断与处理、产后出血的处理、新生儿窒息复苏术等为考核内容,由实习医院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考核。1.2.2问卷调查法。在实习结束返校时集中对学生的助产士核心胜任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调查,评价中职助产专业实习生助产士核心胜任力、评判性思维能力。1.2.3访谈。在实习中段及结束时由带教教师、临床专家对其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1.2.4统计分析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分析助产专业实习生助产士核心胜任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实施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中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2结果
主题预习案例教学对神经内科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主题预习案例教学对神经内科护生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8月于我院神经内科实习的护生70名,根据实习时间分为实验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护生接受常规带教模式,实验组护生接受主题预习案例教学,比较两组护生的综合能力。结果实验组护生带教后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生带教后的综合能力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带教老师对护生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题预习案例教学可提高神经内科护理的带教质量,提高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提高带教老师与护生之间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荐。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生;临床带教;主题预习案例教学;综合能力
神经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主要收治脑梗塞、脑出血、痴呆等患者,收治患者具有病种多、症状广泛、起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护理人员工作繁重,这对神经内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研究显示,多数神经内科护生初入临床,专业知识薄弱,操作能力低下,难以掌握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及难点,影响以后的工作质量[2,3]。因此,本研究在神经内科护生培训中应用主题预习案例教学,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8月于我院神经内科实习的护生70名,根据实习时间分为实验组(n=35)与对照组(n=35)。实验组:男2名,女33名,年龄18~22(19.78±0.49)岁,文化程度:中专6名,大专21名,本科及以上8名。对照组:男1名,女34名,年龄18~22(19.81±0.55)岁,文化程度:中专6名,大专22名,本科及以上7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