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林长制条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乡镇河长制工作方案
按照县委、政府印发的《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文件精神,建立健全河湖管理的新机制,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九次党代会、市十一次党代会和县三次党代会精神,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全面建立和实行河长制,构建责任明确、分级管理、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严守生态红线。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把加强河道河湖管理保护融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科学打造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之中,助力成功举办2022年冬奥会。强化规划约束,依法治河管河,科学开发,实现人水和谐。
坚持党政领导,推进社会共治。把全面实行河长制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创新水治理机制的重要任务,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河长职责,建立工作制度,形成河长主抓、部门联动、上下协调、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坚持严格考核、强化激励问责。把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作为推进河长制落实的重要抓手,建立监督、考核和问责机制,实行日常检查、专项督查、年度考核、建立奖惩机制,压实河长责任,促进工作落实。
湖水环境治理实践及生态定位
摘要:河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南昌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情况,结合具体河湖,对清淤、控污、水系连通及河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法律法规、技术体系、水环境综合规划等不同层面给出建议,并对南昌河湖治理生态定位进行展望,为治理水环境、打造美丽南昌提供参考。
关键词:南昌;水环境;综合治理;栖息地;生态定位
南昌市为江西省省会,境内河湖密布,共有“一江两河八湖”,因水而发,缘水而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南昌市城区不断扩大,人口数量持续增加,生活垃圾及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湖,导致城市水环境不断恶化,急需治理。本文从南昌市河湖治理实践出发,对南昌市河湖水环境治理及生态定位进行总结,为城市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一、南昌市河湖治理历史
1.河湖清淤工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一些城市开始采取清淤技术对城市湖泊水污染进行治理。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生态清淤技术逐渐成为治理湖泊富营养化与河流污染的一种生态工程措施。工程清淤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机械去除受污染底泥,有效减少河湖水体氮、磷等营养盐浓度,增加河湖容量,效果好、见效快。如在南昌市青山湖治理中,对湖体南部区域进行清淤疏浚,为了有效、迅速地对大部分底泥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处置,采用了“污泥脱水固结一体化”技术进行疏浚施工,并注意尽量减少对水体的大幅度扰动,防止大量的内源磷再次进入水体造成二次污染。近年,南昌市共投入60多亿元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在城区开展“八湖两河”改造工程,治理了玉带河总渠和东南西北四支及朝阳水系、白水湖水系、抚河故道等;实施城市排水管网清淤改造,对青山湖、象湖、前湖、梅湖等城市湖泊开展了清淤工程,在改善水质方面有显著成效。虽然河湖清淤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水污染,但清淤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在玉带河清淤工程治理中,清淤不彻底、岸坡完全硬化、生态空间小,最终导致玉带河清淤失败。随着公众对城市河湖治理认识的增强,加强河湖控污越发成为强化河湖治理的重要举措。
2.综合控污工程
河长制年度总结及工作计划
201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河长办的关心指导下,在各河长制责任部门的全力支持配合下,河长制工作按照相关要求,坚持“有名”向“有实”转变,通过不断加强河长巡河督导,积极开展清河行动、信江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等各项具体行动,实现了河长制工作“见河长,见成效”。
一、2019年度工作总结
(一)积极做好河长制相关宣传。3月22日是第二十七个世界水日,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二个“中国水周”、第一届江西省河湖保护宣传周。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河湖保护周"的意义,区河长办、水利局等多个部门联合三角线社区在欧洲步行街广场开展了一次集中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海报,分发水知识手册、河长制保护条例等多种形式,向市民宣传“世界水日”等活动内容及节水常识。宣传员们向过往的市民详细讲解水法律法规,宣传国情水情和水利改革发展新成就、水利法治建设新成果,倡导居民养成“珍惜水、保护水、合理用水”的良好社会新风尚。
为培养小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环境,守护身边水资源的良好习惯,10月28日,在鹰潭市第一小学开展“我是小河长、呵护母亲河”活动,组织学生到信江沿岸捡拾垃圾,身体力行爱护信江,相关活动照片刊登上了中央主流媒体光明日报。
(二)持续开展清河行动、“清四乱”等集中整治。继续深入开展“清河行动”与“清四乱”专项整治活动,不断加大垃圾、违法建筑清理力度,今年以来我局对境内的4条主要河道以及境内的水库、山塘湖泊周边现存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水葫芦及水面漂浮物等展开了多次集中清理打捞、清运工作。在立足于“治”的同时,更着眼于“管”,严厉打击向水域倾倒垃圾、在沿岸乱搭乱建等行为,对河道沿线的违法建筑坚持依法拆除及清理,做到从源头上抓好水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截至目前为止,共计出动人员150余人次、机械40余台次,清理河道、水库山塘等水域的建筑、生活垃圾30余吨,强制拆除信江河畔临河违建空穴公墓、三栋违法建筑(约400余平米),有效改善了江河湖库等水域周边水环境。
加强问题整改,改善人居环境。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原鱼种场一池塘水体污染,影响居民生活问题立行立改,投入3万余元对池塘进行了填埋,同时一并建设化粪池,排水沟,将周边住户的生活潜水纳入排水沟集中排放,解决了周边居民的老大难问题。
积极参与南湖水体治理,强制拆除旱厕6座,拆除南湖周边违章搭建3栋,清理周边积压垃圾5吨,责成南湖周边的实验小学对排水排污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
环境治理保护实践探索
【摘要】本文对辽河多年环境治理保护及河长制实践进行总结,并对部分问题进行了思考。2008年辽宁省政府全面启动河道生态工程建设,2010年划定辽河保护区,成立管理局,实行集中管理,实现退耕(林)还河,自然封育,开展大规模生态工程建设,实行河长、段长制。2013年辽河干流成功改善了“重度污染”的问题,河道水质基本实现稳定Ⅳ类标准,生态环境持续正向演替。
【关键词】辽河;环境保护;管理机制;河长制;经验
1辽河河道管理体制机制探索
1.1划区设局
2008年辽宁省提前实现了三年内实现辽河流域干流全部消灭劣Ⅴ类水体的辽河治理攻坚战确定的目标,为巩固治理成果,辽宁省决定将辽河干流河道管理范围及入海口湿地划定为辽河保护区,面积1869.2km2,设立辽河保护区管理局,为省政府直属正厅级参公事业单位,沿河的市、县(市、区)参照省级模式分别成立了工作机构,开创了国内河道治理保护的先河。这是辽宁省在辽河治理和保护工作思路上的重大突破,是在管理体制上的积极探索,是重点流域管理的创新和突破,标志着辽宁省在辽河治理和保护工作上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辽河治理和保护进入了全面整治、全面保护的新时期。
1.2成立辽河保护区公安局
为加强辽河治理保护工作,成立省辽河保护区公安局,由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和省公安厅双重领导,公安局局长任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形成管理局与公安局联动的综合执法机制,为辽河治理保护保驾护航。照此模式,省、市、县设立江河公安,统筹水政监察与江河公安机构,有效地提升了水行政执法监管能力。
外国技术出口对中国高新技术贸易影响
摘要:美国自实施技术出口管制以来,不断限制中国高新技术贸易发展。特别是在特朗普执政后期,美国出台了有史以来最为严格的技术出口管制条例。受此影响,中国高新技术贸易面临核心技术获取难度大、国际合作门槛高等问题。为此,应从创建跨境高新技术孵化中心、强化新出口管制法应用、构建基于RCEP的新合作模式、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模式等方面着手,推动高新技术贸易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技术出口管制;高新技术;新动向;贸易制裁
近年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经历了井喷式发展,有赶超美国之势。而美国利用技术出口管制打压中国高新技术贸易的行径已不是首次。早在2018年,美国就针对出口至中国的电子、通信、传感器等高新技术产品实施管制措施,并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不合理打压。随后,美国一直致力于更新和调整技术出口管制条例。2020年2月,美国政府将“地理空间图像自动分析软件”列入管制范围,这一更新是首次针对具体高新技术领域发起的专项管制。2020年4月,美国再一次宣布更新技术出口管制条例,阻止军用武器、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品销往中国。此次技术出口管制还要求美国企业出口到中国的所有产品与技术需征得美国政府同意,这一举动无疑对中国高新技术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一、美国技术出口管制新动向
(一)技术出口管制领域持续扩容。中美经贸交恶以来,美国多次非特指地扩大技术出口管制的范畴。2018年,计算机、通信、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被美国纳入出口管制清单。2019年,AI技术、量子计算、芯片技术、人工智能等蓬勃发展的前沿高新技术也进入美国的管制清单。2020年1-6月,为防止核心技术落入与本国竞争的国家,美国先后增加对本国半导体、传感器、数控工具、军民两用及相关技术的出口管制。同年9月,美国又将仪器、机械、材料加工、激光等技术纳入到出口管制名单。同年12月,美国将以5G为核心的通信技术、安防技术、声纹技术以及其他监测电信服务的软件技术纳入出口管制“黑名单”(详见表1)。由此看来,美国技术出口管制范围正不断扩大,加大中国及其他国家获取美国技术难度。
(二)技术出口管制申报要求显著抬高。在技术出口管制不断更新变化过程中,美国政府逐步抬高技术出口的申报要求。2019年之前,美国对价值低于2500美元的出口货物免于进行EEI备案(需要出口许可证的产品除外)。其中,一些作为民用的技术如集成电路、电信设备与雷达也无需进行备案,对于可能危害国家安全且不利于本国产业发展的技术,在进行EEI备案时也可免于填报ECCN编码。而在2019年12月,一方面,特朗普政府要求凡是出口到中国、俄罗斯与委内瑞拉的技术,无论价值高低,不管是民用或军用,都需进行EEI备案。除非该项技术符合国际组织、国际公约的许可证例外规定,才可免于备案与编码。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要求即使出口的物项不需要任何许可证,不论出于何种原因,都必须填报正确的ECCN编码。美国政府这一行为使得技术出口管制更为自由,可以随时对中国、俄罗斯与委内瑞拉等国的技术进出口进行打压,进一步提高美国对于技术出口管制的申报要求。
(三)技术出口管制审查力度逐渐加严。美国政府特别是特朗普后期对于技术出口管制的审查力度逐渐严格,主要表现在美国技术出口管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升级两方面。2018年3月,《出口管制改革法案》将现有管制条例纳入其中,并未特别针对某项技术展开审查。同年9月,特朗普政府将《出口管制条例》与《出口管制改革法案》相结合,形成双重审查体系,加严美国技术出口管制审查力度。该体系特别要求总统部、商务部、国务院与能源部等联合识别美国技术出口,加大美国技术出口管制审查力度。2019年,特朗普政府将《2018年出口管制改革法》正式纳入法律范畴。该法不仅新增技术出口管制范围,还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对该技术的出口、再出口或转让建立专门管制要求。一旦发现出口的技术存在潜在危险,必须第一时间叫停。这反映出修订后的法律法规一定程度上加大美国技术出口管制审查力度。此外,2020年4月,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新规,要求将威胁国家安全的相关产品加强出口管理,并对出口到特定目的地的产品加强备案与许可证监管。由此足以看出,美国针对技术出口管制的法律法规不断升级,表明特朗普后期对于技术出口管制审查力度趋渐严格。
市区林业局工作总结
2020年,市林业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科学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历次全会精神,始终坚持从严治党,依法治林,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加大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力度,加快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情况
(一)深化“林长制”改革,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体系规范化建设
1.压实林长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省林长巡林工作制度》,制定《市林长巡林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各级林长巡林工作机制常态化。截至目前,全市市级林长共巡林40次,协调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问题28个。建立林长责任区域森林资源清单制度和林长工作提示告知机制,印发督办函10份。
2.完善“一长两员”源头管理机制。一是继续完善以行政村林长、基层监管员和专职护林员为主体的“一长两员”源头管理架构,全市共划分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网格39个,每个网格确定1名专职护林员,确保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二是大力开展专职护林员规范化建设,以市级为单位统一巡护着装(佩戴“护林”)、统一巡护工作(手持扩音喇叭)、统一巡护手册、统一管理制度、统一考核奖惩、统一纳入巡护系统监管;三是全面启动专职护林员信息化建设。在管护山场、管护人员、管护工资“三整合”基础上,全面应用巡护信息系统,及时安装巡护系统手持终端APP,开展专职护林员培训班两期。
3.开展“护绿提质2020行动”。扎实开展“护绿提质2020行动”,推动林长制工作取得实效。深入开展2018-2019森林督查发现问题整改,组织开展2020年森林督查和自然保护区整治等专项行动,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栖息地问题的查处力度,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大加抓好森林防火,扎实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三年攻坚战”和“保卫战”行动,积极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切实提高林业综合治理能力。深入推进重点区域森林“四化”建设,完成0.27万亩建设任务。
(二)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整合自然保护地
水利局十四五工作考虑和工作安排
一、“十三五”工作回顾
“十三五”以来,县水利局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以及年度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积极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治水方针,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全面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十三五”期间,我县防汛抗旱形势较为平稳,未发生重大灾情险情,县、乡防指切实按照上级防指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认真做好了各项防汛抗旱工作。
(二)扎实推进水利工程建设
1、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在2016-2020年期间,中小河流治理项目3个,分别为县龙安河(中田、樟溪)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2017)、潭溪乡防洪工程(2018)及黎滩河系统整治工程(2020),项目批复投资26050.3万元,综合治理河道长159.496km,保护人口5.5万人,保护耕地4.47万亩。
2、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局共计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42个:其中17年6个项目、18年16个项目、19年20个项目,总投资共3168.44万元:其中中央资金521万元、省级资金747万元。共涉及48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6个,共解决4.155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其中受益贫困户872户人口3944人。
农业农村局工作总结
2019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关会议精神,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体要求,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大力推动脱贫攻坚、秀美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水环境治理工作,不断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全区农业农村发展稳步向前。现将2019年以来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19年以来工作总结
(一)狠抓落实,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压茬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一是全员参与。实行“党委决策、政府操作、人大督导、政协督促、全员参与”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2019年,开展了“春季整改”、“夏季提升”、“秋冬巩固”三大攻势,梳理发现各类问题120个,现已完成104个问题整改,剩下16个问题已完成阶段性整改正按计划推进。
二是项目资金。2019年以来,区本级预算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900万元,较上年增长10%。安排扶贫项目资金2144.5万,实施42个扶贫项目建设,现已完成36个,剩下6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大大改善了贫困村基础设施和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
三是政策落实。严格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政策。全面开展贫困户饮水普查工作,安排资金80万元对疑似不达标用水贫困户69户,进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确保了全部贫困户喝上安全放心水。同时,深入推进61个自然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使全区农村居民喝上安全水。
四是两业扶贫。深入推进“两业”扶贫,大力推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带贫模式,组建农民产业合作社32家,发展扶贫产业项目14个,安排资金1084万元;发放小额扶贫信贷1612.5万元;全区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户653人,实现就业580人,就业率达89%。全区“两业”扶贫贫困人口受益面以及光伏扶贫贫困村覆盖率均实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