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专业护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老人专业护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老人专业护理

服务需求下农村精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摘要:调查分析农村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认知特点,剖析其服务需求,为优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资源配置、开展精准服务提出对策。

关键词: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国务院在2020年印发的《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深化医养有机结合、促进康养融合发展。在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更加突出,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不仅需要养老服务,对医疗需求程度更高[1]。因此,医养结合是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实现“健康中国”的必由之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2]是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之间相互平等融合的功能整合性服务体系,但目前,我国农村医养结合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且“医”与“养”之间的制度壁垒未完全打破,有限的医养结合服务资源与老年人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因此,合理配置并优化现有医养结合服务资源,为农村老人提供最需要、最便捷、最可及的服务是当务之急。本研究立足服务对象需求视角,旨在分析老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认知特点,明确其服务需求,为相关部门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精准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21年1—2月,便利选取烟台、滨州、淄博3地163名农村老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本地居民,或在当地居住1年以上;(3)知情同意,自愿加入研究。排除标准:(1)交流障碍者;(2)精神障碍者;(3)对参与研究有顾虑者。

1.2研究方法

阅读全文

失能老人养老现状和策略思考

摘要:目的了解东莞市失能老人养老现状、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以及实地调查的方式,研究本市失能老人养老现状。结果东莞市失能老人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为辅。失能老人居家养老存在一系列问题难以解决。东莞市大部分养老机构在医疗护理方面存在不足。结论东莞市在失能老人养老方面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在医养结合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议政府建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养老公共设施配套,改善失能老人养老现状,维护失能老人的权益。

关键词:失能老人;养老;对策

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家庭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我国在2001年开始步入了老龄化社会[1]。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9亿人,失能老人超过4000万。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是全体人群的2.5~3倍。据国家老龄委推测,2055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4亿人,占总人口的27.2%。因此,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1目前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

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2]。

1.1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指以家庭为基础,在政府主导下,以城乡社区为依托,以社会保障制度支撑,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企业、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志愿者提供公益互助服务,满足居住在家老年人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养老服务模式[3]。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包括康复护理、生活照料、卫生清洁、助餐配餐、日间托管、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平安铃”等服务项目[4]。居家养老是目前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

阅读全文

护生老年照护择业动机现状及影响探究

摘要:了解中职护生老年照护择业动机的现状,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旨在为中职护生的老年照护择业动机干预提供理论借鉴。研究表明,中职护生老年照护择业动机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仍有改善空间,可从是否有照顾老人的经验这一可调节因素入手,培养和引导中职护生积极正确的老年照护择业动机,引导中职护生向老年照护护理工作生涯转型,为老年护理人才的储备做好积极的准备工作。

关键词:老年照护;择业动机;中等职业教育;护生

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65周岁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1],2020年占比17.2%[2],至21世纪中叶预计将达到25%[3]。我国不仅人口基数大,而且是发展中国家,这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峻,老龄化加重伴随的问题之一就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的增加[4]。伴随着身体机能的不断退化,我国有超过4000万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他们需要专业的医疗和护理照护[5],这给老年照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这部分人群的护理需求[6-9],且养老照护工作人员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失能老人的照护比例[10-11]。此外,我国医养结合型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尚处于初级阶段[12],人才匮乏[13]且护理水平参差不齐,后备人员储备不足。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可以缓解人才的供需矛盾[14];中职护生作为护理人员的储备力量,其老年照护择业意愿对老年护理人才队伍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而正确的老年照护择业动机可以提高护生的老年照护择业意愿[15],从而使护生形成明确合理的就业目标,保证老年照护人才的输出,充实当下的老年护理队伍。因此,本研究从横断面调查了解我校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择业动机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后期针对性干预措施的切入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5—6月选取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的中职护生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在校就读的护生;(2)自愿参加本研究者。排除标准:请假者。样本量按条目数的15倍计算,并考虑20%的无效问卷,即20×15×(1+20%)=360。最终发放问卷37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共36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1%。

1.2调查工具

阅读全文

长期护理保险对养老护理人员培训探究

摘要:目的观察长期护理保险对居家养老护理人员的培训效果,探讨有效的培训方法,以提高居家养老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方法于2019年11月—2020年11月选取上海市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所有在岗的40名养老服务护理人员以及接受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的179个家庭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护理规范技术操作培训,在培训前和培训后,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评价,并采取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居家养老家庭对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与满意度。结果护理人员培训后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测试成绩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家养老家庭培训后的居家养老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与满意度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长期护理保险对居家养老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护理规范技术操作培训的效果良好,可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升居家养老护理服务质量与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居家养老;护理人员;培训

社会老龄化现象普遍存在,目前医疗资源显然无法满足现今的养老需求,居家养老已成为社会主流养老模式[1]。经对天目西街道居家养老服务护理人员做了护理知识测试,发现护理人员均缺乏护理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知晓率远不能满足居家养老的专业护理需求。本研究分析了护理人员日常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方案,采用培训补漏的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并检验其效果,以切实保障居家老人的护理质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19年11月—2020年11月,选取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所有在岗的40名养老服务护理人员以及接受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的天目西街道的179个家庭为研究对象。养老服务护理人员的纳入标准:(1)年龄30~60岁;(2)文化水平初中以上;(3)有“养老服务护理员”证书;(4)注册在岗为养老社工事务所护士。排除标准:(1)年龄>60岁;(2)文化水平低于初中。40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30~60岁,平均(42.61±5.33)岁;从业工龄1~22年,平均(10.65±4.36)年;文化水平:初中11名,高中和中专25名,大学及以上4名。接受长期护理保险服务家庭纳入标准:(1)自愿接受长护险服务的居家养老人员;(2)年龄≥60岁;(3)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且自愿参加。排除标准:(1)年龄<60岁;(2)精神疾病。居家养老人员中,男性86名,女性93名;年龄60~92岁,平均(77.34±10.65)岁。

1.2方法。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护理规范技术操作培训,具体如下。1.2.1培训内容包括Ⅰ类基本生活照料、Ⅱ类护理相关技能、Ⅲ类临床护理操作。1.2.2培训方法对街道所有在岗养老服务护理员,由1名社区护士负责3名养老服务护理员;对老社工事务所护士,由1名社区护士负责2名为老社工事务所护士。以小组形式和现场模拟的方式进行护理操作培训,社区护士每个月入户随访1次,从老人和家属了解养老服务工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1.2.3培训过程(1)利用微信平台,搭建沟通渠道。建立微信群,每天安排1名社区护士在线解答养老服务的护理问题;建立微信平台,每周推送相关的护理文章,并对养老服务护理员及为老社工事务所护士进行定期考核,了解其掌握程度。(2)对各项护理操作质量进行检查分析。加强对护理人员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护理技术;树立较强的管理意识,加强管理知识的培训;树立法律意识,掌握法律知识。(3)护理质量管理。做好基础工作,使护理人员认知质量管理概念和意义,掌握质量管理的工具;制订工作内容标准,将每项护理操作均制订统一的标准,每名护理人员以此为标准开展每天的工作;实施护理质量缺陷控制,对每项操作按工作标准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并落实整改;按随访周期,复查已落实的问题,并进行下一项护理操作的培训。

1.3观察指标。(1)在培训前和培训后,以理论技能测试方式评价护理人员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测试共20题,答对计1分,答错不计分,满分20分,得分越高成绩越好。(2)在培训前和培训后,对居家养老家庭(居家养老人员或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与满意度。满意度调查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共17项,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方法,见表1。

阅读全文

关怀理论下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论文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用整群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宁波市某辖区2013—2014年“初级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培训”(共5期)的第1、第3期学员为对照组(62名);第2、第4期学员为观察组(60名)。学员均为各养老机构在职、但未接受过规范培训、无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员工。对照组:男6名,女56名,平均年龄39.8岁,文化程度:小学41名,初中20名,高中1名;观察组:男7名,女53名,平均年龄40.2岁,文化程度:小学39名,初中21名。两组学员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培训内容

以《养老护理员职业标准》为依据,采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的《国家职业标准———养老护理员(初级)》,按养老护理员职业岗位需求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素质目标作为培训内容,其中基础知识内容为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及老年人护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为生活照料,技术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总共180学时。

1.2.2培训方法

阅读全文

公办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现状调查

[摘要]为了更好地了解广西的公办养老机构的运营情况,选取9个城市为样本,采取发放问卷和访谈的调查方式。通过六个方面的调查分析,广西公办养老机构存在定位不清晰、布局不均衡、服务类型单一、空床率高、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

[关键词]广西公办养老机构;运营管理;医养结合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增加,社会对养老机构的需求越来越大。广西的养老机构发展相对缓慢,而公办的养老机构发展虽有推进,但是管理和运营方式相对滞后。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广西公办养老机构的运营管理现状,促进广西公办养老机构健康发展,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近期对广西各县市的公办养老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研究。

1广西公办养老机构的基本情况

1.1调查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本次调查选取南宁、柳州、河池、贵港、梧州、玉林、来宾、桂平、桂林等各个市县为样本,自行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调查问卷设计以封闭型问题为主。本次调查以公办养老机构为主,主要的调查对象是公办养老机构的负责人,调查时间为2017年12月。调查的主要方式为发放问卷和访谈。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1家公办养老机构进行调查,对这31家养老机构负责人发放问卷,并选取了其中六家公办养老机构进行实地调查,与机构负责人以及上级主管领导进行深度访谈。问卷的内容包括六个方面,分别是机构的基本信息、入住老人及提供生活服务情况、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情况、养老机构管理与运营情况、养老机构的职工人员队伍建设情况、养老机构的政府补贴情况。

1.2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阅读全文

养老志愿活动对学生从事工作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我国养老志愿服务活动对护理专业学生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意愿的影响,为培养老年护理服务人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将我校大一新生中参与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的60名志愿者纳入观察组,并随机抽取未参与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的大一新生62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课程学习,而观察组除进行常规课程学习外还定期参与我校养老志愿服务活动,持续1个学期。前后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包含从事老年护理的工作意愿)、老年人态度量表、人口老龄化知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参与养老志愿服务后观察组护生对老年人态度、老化知识的掌握情况及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意愿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养老志愿服务活动可使护生获得更多老化相关知识、改善对老年人的态度并提高从事老年护理事业的意愿,养老志愿服务活动可作为培养老年护理服务人才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老年护理;志愿服务;护生;工作意愿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愈加强烈,国内目前的老年护理服务队伍发展已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照护需要[1]。护理专业学生是老年护理服务人才的主要来源[2],但有研究表明,由于护生缺乏与老年人的接触、护理教育上的局限性以及护生对老年护理工作的消极刻板印象等,使得老年护理一直是护生最不会选择的职业之一[3-6]。为提高护生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意愿,国外已有研究将养老志愿服务活动与增强护理专业学生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意愿相结合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参与养老志愿服务能够使护生更好地掌握老化相关知识,改变其对老年人的消极态度,且护生在与老年人经常接触后其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意愿也有显著提高[7-9]。同样,增强护生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意愿对解决我国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缺乏问题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就我国养老志愿服务活动对护理专业学生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意愿的影响进行探究,旨在为提高护生从事老年护理事业的意愿和培养老年护理服务人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者与本校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管理者合作,采取询问法对湖南省长沙市某本科高校2021年刚入学的302名大一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询问他们是否有参与本校举办的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的意向。其中有92名学生表示有参与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的意愿,并最终有62名学生报名参加了本校的养老志愿服务活动。将62名参与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的护生志愿者均纳入观察组,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在210名无参与养老志愿服务活动意愿的护理专业学生中抽取62名学生作为对照组。两组成员均是通过高考招进本校,学制为4年。观察组男生9人,女生53人;年龄18~20岁,平均18.98岁;生源地:省内49人,省外13人。对照组男生11人,女生51人;年龄18~21岁,平均19.06岁;生源地:省内53人,省外9人。两组性别、年龄、高考成绩、生源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有2人中途退出养老志愿服务活动,根据研究目的予以剔除。

1.2方法

阅读全文

护理保险在养老机构护理服务中运用

摘要:目的:探讨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在养老机构护理服务中的实施效果,旨在提高养老机构护理服务质量,让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享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选取上海市金山区社会福利院在职护理员为研究对象,根据长护险试点实施的时间前后分为两组,回顾性选取2016年7月—2016年12月接受《社会福利机构护理对象分级与分级护理规范》提供护理服务的43名护理员作为对照组,2018年7月—2018年12月接受《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办法》提供护理服务的43名护理员作为观察组。比较长护险实施前后护理服务质量及护理员的照护能力。结果:长护险实施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员的照护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护险的实施可促进养老机构护理质量的提升,并对护理员照护能力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养老机构;护理质量;照护能力

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制度是指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对评估达到一定护理需求等级的长期失能人员,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给付条件标准为年满60岁的职工医疗保险或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可自愿申请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经评估后,评估等级为2~6级的失能老人,由定点护理服务机构为其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并按规定结算护理费用。《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方法》(沪府发〔2016〕110号)的有关规定,从2017年1月1日起,金山区及徐汇、普陀区先行开展试点工作。该方法共梳理了42项适合失能老人的护理服务项目,形成了长期护理服务项目清单,并对每个服务项目制定了相关服务标准和规范。原《社会福利机构护理对象分级与分级护理规范》虽然规定了护理服务要求,存在对个体服务标准不细化、实施过程中无法做到个性化、针对性服务等问题,常难以达到预期护理效果[1]。而长护险重点为失能老人提供所需的护理项目,着力解决失能老人的实际生活需求,该方法坚持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明确护理服务人员的专业资质要求,引导长期护理专业化发展。因此,护理服务人员按照护理对象的个性化护理计划及时地给予相应的护理服务,不仅可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让失能老人真正享受到有质量、有尊严的住养生活[2-6];同时也能够实现养老机构自身发展。我院自2017年1月1日起开始对长护险进行试点,通过近2年时间的探索学习,我院护理部在护理服务质量及护理员照护能力方面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本研究通过对比研究以评价长护险在养老机构中的实施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上海市金山区社会福利院在职护理员为研究对象,根据长护险试点实施的时间前后分为两组,回顾性选取长护险实施前(2016年7月—2016年12月)接受《社会福利机构护理对象分级与分级护理规范》提供护理服务的43名护理员作为对照组,选取长护险实施后(2018年7月—2018年12月)接受《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办法》提供护理服务的43名护理员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护理员年龄33~50(44.72±4.15)岁;工作时间:1年6人,2~4年16人,5年以上21人;文化程度:初中39人,高中2人,专科2人;养老护理员职业等级:初级22人,中级18人,高级3人,其中具有医疗照护证8人。观察组护理员年龄32~55(44.02±4.01)岁;工作时间:1年7人,2~4年16人,5年以上20人;文化程度:初中39人,高中1人,专科3人;护理员职业等级:初级20人,中级19人,高级4人,其中具有医疗照护证7人。两组护理员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1.2.1对照组护理员根据分级护理规范相关要求提供护理服务,每月对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员照护能力进行考核。1.2.2观察组。根据长护险相关42项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项目对护理员进行系统规范的护理培训,制定老人专属护理计划表,再根据计划表的相关服务项目进行有针对的护理服务。护理计划实施过程中随时根据老年人的病情变化和需求进行服务项目的实时调整,使护理服务完全按照老年人的动态情况制定。每月对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员照护能力进行考核。①制定服务计划:根据长护险护理服务相关规定,结合老人身体情况,由长护险分管护士制订初步服务计划,向老人监护人进行服务计划意见征询,并进行签字确认,确定护理服务计划;把提供服务的护理员代码、服务计划等相关信息录入到信息系统中。②服务频次与时间:根据护理服务项目内容,结合老年人不同身体情况及护理等级,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频次。③护理服务安排:服务计划确定后,组织具备资质的护理员根据护理服务计划实施护理服务,一般情况下服务对象由相对固定的护理员进行服务。每月监护人或家属对提供的护理服务进行签字确认。在为老年人提供护理中可将“互联网+养老”作用发挥出来,家属利用网上打分的形式监督护理员的服务情况,定期满意度测评,并确保投诉通道的畅通性,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落实整改。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及护理员的照护能力。运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部护理质量检查分析表”和“护理员照护能力考核表”对长护险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及护理员的照护能力进行评估。护理质量评估内容包括护理细节、护理安全、护理管理、护理满意度4个方面,得分越高表明护理服务质量越高。护理员照护能力评估内容包括照护技能、护理沟通、应急处置3个方面,得分越高表明护理员照护能力越高。所有资料由护理部质量控制小组负责收集与填写,以免资料收集的偏倚。每月进行质量检查并在月底汇总数据。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人数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