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老人医学专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预防医学创新能力的培育
作者:王婷 黄水平 单位:徐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专业高年级科研导师制的构建
(一)导师的选聘及考核。
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并有在研课题或科研能力较强的老师担任本科生导师,导师实行聘任制,每届聘期两年,每位导师指导5名学生。为实现培养的持续性和连贯性,学生进入毕业班后,导师自动转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学院会在聘期内及聘期满分别对导师进行考评,考评合格的导师可以进入下一轮培养工作。
(二)导师的职责与任务。
年级不同,导师的工作职责与任务也有所不同。对于预防医学专业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学院配备有专职思想政治辅导员和从专业课教师中选聘有经验的老师担当班主任来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对于大四至大五的学生则由导师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及科研活动,导师可以根据学生个性特征与兴趣爱好,制定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学习方式和科研计划,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学生的分配。
高职医学素养教学的重要性
作者:才晓茹 唐 亮 胡艳华 樊喜悦 赵丽娜 单位:天津大学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以生涯设计为拓展,全面提高医学高职生就业创业能力
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是学生成才的基础,而就业创业能力则为学生成功搭建一个高起点的平台。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良好的专业技能水平是前提,同时,要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和专业训练。学校自2004年升为专科后,开始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经过多年的努力,现成立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配备专职教师3人,兼职教师以就业指导中心和各系部辅导员为主,在各专业各年级开设就业创业指导必修课、必修讲座。同时,积极开展学生简历制作大赛、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大赛,让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校外教育为提高医学高职生良好职业素质提供实践环节
校外教育是针对校内教育提出的一个概念,有时也被理解为学校外教育、校外活动、非正规教育等多种内容。作为高职院校,更多的是在实践层面和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方面进行实际探索,以校外成立实践基地、依托社会结构等方式,不断拓展校外教育的形式,加强与校内教育的衔接,实现培养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共同目的。
1.以社团活动培养医学高职生集体荣誉感
高职院校的社团活动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同时,作为一种群众团体,也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重要场所。为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学校鼓励社团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让同学们在社会大环境中体会集体的荣誉感和力量。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有28个社团,各社团依托社会实践基地中的7个场馆、公园,开展各种环保志愿活动和文体活动。比如环保协会定期到狮城公园、人民公园开展清理小广告和白色垃圾的绿色行动,文学社组织到马本斋纪念馆、烈士陵园开展扫墓、瞻仰等活动,通过革命烈士的事迹鼓舞学子弘扬革命精神。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研究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塑造灵魂的科学,在科技突飞猛进、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愈来愈显示出其重大意义,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本文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程度的调研,发现了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及应对措施展开相关研究。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研究
在主持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提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一个任重道远的研究课题,正确认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探索教育新思路,切实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医学专业的特殊性,探索出一套符合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的新模式,是我们当前应该解决的问题。[1]本文从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程度入手,针对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途径的实效研究。
1开展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对于我们国家而言,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肩负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在实施科教兴国和科技创新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全面素质培养中具有显著作用。
2临床医学院研究生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
为更准确地了解现阶段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临床医学院研究生会拟制了“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研究”课题调查问卷。通过深入学生调查了解临床研究生的思想情况,发现现阶段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与解决。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还有待加强;国内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各高校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配套政策等方面有所不同,导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差别较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不平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配套政策的出台相对滞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经费投入不均衡;多数高校开设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明显,没有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今后在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还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活动的前期准备、策划及经费预算等;具体实施时各成员间要做到分工明确、合作密切;保证活动中组织者及参与者的安全问题等。
平行病历对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作用
平行病历是叙事医学教育中用来训练医学生整体叙事能力的一种工具,通过倾听、记录、阐释医患之间的疾病故事,促进其在医疗实践中的共情与信任,并增加对个体患者的关注,对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关键词平行病历叙事医学人文素养平行病历是由哥伦比亚大学RitaCharon教授自创的一种教学工具,它与格式化的标准病历不同,是用非技术性语言书写病人的疾苦和体验,目的是让医学生懂得患者的真实遭遇,以及清晰地审视自己在临床实践中的心路历程1。医学人文素养是医务工作者在帮助患者对抗疾病的过程中,所具备以及表现出的价值观、认知水平、沟通交流能力、同理心、责任心、利他主义等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2。2001年具有医学和文学背景的RitaCharon教授首次提出“叙事医学”的概念,倡导在医疗活动中通过医学叙事关注医、护、患三者的心理、身体和疾病故事,通过反思、认可、接纳达到相互关系的融洽。生物医学模式侧重于生物参数,医生的任务仅限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忽略了患病者作为人的心理和社会需求。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中,医生不仅要了解疾病,还要了解病人,寻求一个整体的观点,即心理和社会方面与生物方面的内在联系。医学教育的使命是加强医疗实践中的人性化原则,这些原则的主要目标是向未来的医生灌输专业态度、技能和价值观,旨在发展一种整体的病人救护方法和建设新一代有能力应对医学实践挑战的临床医生,这就要求运用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自我意识和移情能力的发展和保持3。从2018年开始,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系对临床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开展了“叙事医学”教育和叙事能力的培养,鼓励同学们以书写“平行病历”的方式记录自己、家人、见习医院患者的疾病故事,以训练学生认识、吸收、解释并被疾病的故事所感动的能力——叙事能力1。进入临床实习后,同学们有了更多接触患者的机会,见证了患者及其家属在遭遇疾病时的孤独、无助、痛苦、忧伤、焦虑等内心变化,也经历了从不信任到理解、包容、体谅、被鼓励的成长过程。同学们通过书写“平行病历”,记录患者的疾病故事,提供了反思和回忆的机会,激发反省和思考,帮助患者应对当前的状况和疾病,缓解紧张,解决冲突,体现了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以人为本。本文收集了69份实习学生书写的平行病历,是34名实习学生在6个多月的实习期间的亲身经历。通过分析学生在实习的不同阶段书写的平行病历,探索其对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作用。
一、病历基本情况
1病历对象
开始实习阶段,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印象较深的第一个病例,包括:接诊的第一位急诊病人、参与的第一台手术病例、管理的第一位癌症病人或经历的第一位死亡病例。疾病种类有常见的慢性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炎等,也有胰腺炎、肺脓肿、外伤、消化道出血、脑溢血、恶性肿瘤,还有肝豆状核变性、肾母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低下、先天性胆道畸形、中毒、自杀等。患者年龄跨度从新生儿到耄耋老人。2记录特点在平行病历记录中,对于患者的称呼,如果是老者,同学们大都称呼其某爷爷、某奶奶,中年人称呼其某叔叔、某阿姨,小患儿以小宝宝相称,表现出了对患者的尊敬与亲近。在书写的每一份病历中,都饱含着真情实感:有对年轻患者生命即将逝去时的扼腕痛惜;有面对病患的疾苦自己无能为力而感到的羞愧和自责;有当患者愿意让实习学生为他们治疗护理时表现出的感动与感激;也有面对家属的不信任所感到的难过与委屈;还有对带习老师精湛医术和人格魅力的崇拜与敬仰。
二、从平行病历中的高频词语
看学生的人文情怀通过阅读和梳理学生们的平行病历,发现同学们在记录疾病故事中反映患者、自己和医护患关系的心理活动、情绪变化的高频词语会随着时间推移有所变化,通过这些变化,能体现出同学们在临床实践中的成长和人文情怀。根据学生书写平行病历的时间顺序从病历中提取出现频率最高的前10个词语,按照由高到低排列如下表一。进入临床初期,实习学生需要熟悉临床工作环境和程序,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面对一个个需要救治的病患,他们忐忑、惶恐,用了“紧张、焦虑、害怕”等词来表达他们当时的心情。收集和书写病历是他们的主要工作,所以要学习倾听病史,认识到“交流、沟通”的重要性,并向带习老师学习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在接下来的实习中,同学们面对不信任的患者和家属时表现出了“理解包容”;对患者的病痛用“悲伤、担忧、心痛”表达他们的感同身受;理解医疗职业的“责任、担当”;通过医护患共同努力,战胜疾病时体会到了作为医生的“成就感”;在临床实习工作中同学们也在不断成长,从最初面对生命逝去时的“悲伤、无可奈何”到“敬畏生命”,理解医学是不确定的科学,生命的无常,变得“坚强、乐观、坦然面对”。在第一阶段的平行病历中,学生主要记录了他们的第一次经历,用“紧张、害怕、慌乱”描写他们第一次接触急诊病人时的心情;用“恐惧、无助、无可奈何”表达第一次看着患者在自己面前死去时的无能为力;第一次经历一位淋巴结肿大的患者活检查出癌细胞时,用了“震惊”,但又“庆幸”能够早发现;当轮转到儿科,看着一个个小患者遭受病痛折磨时用了“心疼、痛苦、心里不是滋味”来表达他们的同理心。在后面的病历中同学们使用了“细心、积极、努力、主动、关注、责任、担当、感动、情怀、陪伴”等词语来表达自己对医疗工作的态度和对患者的感恩。通过一篇篇不同时间书写的平行病历,可以感受到同学们从课堂向临床的地域转变、从学生向医生的角色转变、从胆怯向自信的心理转变过程。
三、从疾病故事看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高职院校临床医学急诊医学教学探讨
【摘要】高职院校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面向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具备的主要职业能力包括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初步判断、处理和转诊的能力。急诊医学已列入医学院校的本专科教学课程,但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在其教学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结合急诊医学的特点及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急诊医学教学的现状,对急诊医学教学模式和方法等进行相关探讨,如构建以症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与培养降阶梯思维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与加强技能操作训练、加强临床见习与实习、改革考核模式、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等,以期提高急诊医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急诊医学;教学;实践技能;人文素质教育;临床医学;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面向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具备的主要职业能力包括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初步判断、处理和转诊的能力。调查显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诊医学既面临挑战,又面临机遇,挑战源于急诊医疗条件差和急诊医疗水平低下,机遇是由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大量训练有素的掌握急诊医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1-2]。急诊医学已列入医学院校的本专科教学课程,但其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
1急诊医学的特点
急诊医学不仅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还与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密切相关。我国急诊医学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基本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EMSS),即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建立了急诊医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医院急诊科作为急诊医学的主体,肩负着急诊医学临床教学和研究的重要任务[3]。目前,从事急诊科工作的医师也逐渐由过去的从其他专科“半路出家”而来转变为培养的急诊医学专科医师[4]。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多,疾病谱广,病情复杂;就诊人数、时间、病种等充满不确定性;工作紧张忙碌,班次颠倒频繁,夜班情况复杂,易出现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5]。这就要求急诊科医师具备扎实的、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有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及应变能力。
2急诊医学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不足
对于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急诊医学非核心课程,且由于学制的限制,急诊医学所占课时有限,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当前急诊医学教学存在诸多不足:1)理论教学: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较为薄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急诊医学常又被安排在内科学、外科学等之后开始学习,授课内容与其他课程存在一些重复交叉,学生易出现学习倦怠现象。2)实践教学: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所占比重低,且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3)临床见习:对于大部分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急诊科见习目前还是空白。4)临床实习:急诊科实习时间短,多分插至内科和外科实习期间,且多未结合急诊科的实际工作特点。5)其他:急诊医学的特点使得急诊科对医患沟通、医德医风有特殊的要求,在现有教学中,虽一直强调人文素质教育,但鲜有实施[3]。
医学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论文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大力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一)贯彻学校发展观念,突出医学专业特色
校园文化是高校办学特色的物质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高校特有的办学过程、办学宗旨和办学方向上。对医学院校而言,不管各校办学层次、办学条件如何,各校的发展都应与医学专业学科的发展紧密相连。而且,医学高职院校的发展观念中的重要元素就是要具有浓厚的医学色彩。
(二)紧跟时代文化发展,提升校园文化水平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具有一定的规划、发展态势。对医学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来说,要紧跟时代文化发展的步伐,遵循社会文化的发展规律,注重将校园文化与医药文化联系起来,共同发展。
(三)凸显医德教育理念,发扬无私奉献精神
医学院校与其他院校有着很大的不同,医学专业有它的特殊性。对于这些以后走上医学岗位的医务工作者们来说,救死扶伤,守护生命是他们的职责与使命。在学校中就要培养这种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融于一体。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摇篮,更是将热爱生命作为医学生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
人文视野的医学生素质教育探讨
摘要:对医学生人文素质进行调查,针对医学生特点,提出医学院校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探索人文素质教育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结构,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素质
20世纪70年代开始,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紧密联系起来。医学生应具有以下素质: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及医德修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团结协作精神。学校应将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为社会培养“德高医精”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1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1998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学生基本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是指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包括4个方面:一是人文知识,涉及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如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二是人文思想,它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内在逻辑,反映基本的文化理念;三是人文方法,它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四是人文精神,它是人文素质的核心,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1]。人文素质是医学生诸多素质中最核心、最基本的素质。近年来,有些学校忽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过于强调人才的实用性,而着眼于培养“医匠”,这种“重专业轻人文”的做法使得医学生只会做事,不会做人。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严重,道德意识淡薄,缺乏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恐于承担社会责任,他们一旦遇到挫折,心理便无法调适,极易走向极端。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和多元文化冲击的时代背景下,笔者认为医学院校可通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使医学生成为既有丰富医学专业知识与较强技能、又有较高人文素质,既有创新能力、又有协作精神的全面发展型医学人才。
2医学生人文素质调查与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会议讨论等形式对我校医学生人文素质进行调研,如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医学生人文知识自查和人文素质自评等,分析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人文素质教育方法和途径,构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如“人文素质教育调查问卷”“人文素质选修课调查问卷”等。调查对象为我校2016级临床医学、护理、助产、医学美容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药学、医学检验等专业学生,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7份,有效回收率96.8%。针对“制约医学生人文素质提高的主要因素”问题,35.0%的医学生认为是社会主流导向,27.0%的医学生认为是学校缺乏相应的措施,24.0%的医学生认为是个人缺乏兴趣,14.0%的医学生认为是课业负担太重。关于对自身人文素质的评价,57.0%的医学生自评一般,7.0%的医学生自评高。问及“你觉得培养人文素质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73.0%的医学生认为是“开设系统而全面的人文课程”,其中大多数医学生希望开设历史类选修课,一部分医学生希望开设文学、艺术类选修课,只有不足10%的医学生希望开设哲学类选修课。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摸底自测”,发现医学生人文知识匮乏、知识面窄、人文意识淡薄等。调查结果表明,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医学院思政教育探讨3篇
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篇1
摘要:在“大思政”背景下,医学院校教学焦点发生了明显改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开始重视学生协同发展。要想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价值,就应围绕新时期教育发展潮流,以学生学习需求为导向,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全面培育综合素质。
一、“大思政”概述
“大思政”需要教师以全局眼光看待教育教学,将立德树人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以建设全员、全程、全课程教育的方式,将各类学科与思想政治基础课融合起来,在教育教学中形成协同效应。“大思政”课程属于教育范畴,主要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目标。育人需要育德,在传授教学知识中应将育人育才结合起来。当医学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学生协同发展时,就应结合“大思政”分析如何培育学生,力求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培育,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大思政”背景下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较低
医学院校专业性极高,需要学生在学习期间掌握大量的基础医学知识,并且每门专业课程教学任务重,受到专业教学特征的影响,大多数医学院校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到专业课上,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这种形势导致学生在校期间也将学习焦点放到专业课学习上,对个人思想品德塑造不够重视,使得部分学生出现高分低素质的情况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