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实践教育活动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劳动实践教育活动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劳动实践教育活动

STEAM教育下劳动教育跨学科教学研究

摘要:具有跨学科性质的STEAM教育理念是当今时代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幼儿的主要学习场所。随着我国对学前阶段的STEAM教育理念研究不断深入,在STEAM教育理念下进行劳动教育跨学科教学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STEAM教育理念下劳动教育跨学科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教学策略,旨在进一步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促进STEAM教育理念在学前教育中更好的应用。

关键词:STEAM教育理念;劳动教育;跨学科教学;教学活动;教学质量

我国在学前阶段应用STEAM教育理念的研究起步较晚,与国际上的先进教学模式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随着我国对STEAM理念在学前教学阶段研究不断深入,肯定了STEAM教育理念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的重要意义。劳动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与STEAM教育理念相结合,从而能够促进劳动教育更好的推进,在幼儿园的各个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并以STEAM教育理念来为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一、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内涵及意义分析

(一)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社会能力发展。幼儿园的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社会角色的认识。幼儿的社会认知是近些年来社会教育发展的重点。社会认知本质上就是自我认识和与认识他人的关系,其中“利他”品质是积极的人际关系的重要连接。通过劳动教育,能够使这个功能延伸到社会群体以及团体的社会关系之中。幼儿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幼儿在劳动过程中需要与人交往,许多劳动项目都需要与其他幼儿合作完成,能够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主义的思想,在团队劳动中找到自身的定位和归属感,从而发挥出幼儿在这个团队中的重要作用,使幼儿将来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拥有更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1]。

(二)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劳动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劳动教育也是现代素质启蒙教育中的一部分,是现代教育中学科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的连接。幼儿在家庭中缺少劳动的机会,所以应在幼儿园中接受到一定的劳动教育。现代幼儿启蒙教育应该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应该注重在实践中、游戏中、娱乐中对幼儿进行知识教育。幼儿在参见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双手的互动能够促进幼儿左右大脑的开发,双手的灵敏动作能够对幼儿的大脑皮层进行刺激,从而活跃幼儿的大脑细胞。劳动本身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还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素质,还能够使幼儿学习到生活中的常识和一定的技能,是对当代独生子女教育的重要补充。

(三)劳动教育能够促进跨学科教学发展。跨学科教学是培养人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措施,在幼儿教育中实施跨学科教学,需要以STEAM教育理念作为指导,而劳动教育是一个优良的载体,能够使STEAM教育理念下的跨学科教学相结合。劳动教育过程中需要用到许多的知识,因为劳动本身就是复杂的,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将各个学科的知识串联起来,能够有效促进在STEAM教育理念下的跨学科发展。在幼儿园开展的劳动教育中,需要用到科学、技术以及数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这正是STEAM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因此,通过劳动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园各学科教育的融合[2]。

阅读全文

中小学五色劳动教育和实践一体化建设

摘要:“五色”劳动教育是黑龙江省首创的极具地域特色的劳动育人新模式。基于“五色”劳动教育与研学实践综合育人的共性价值,深入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及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提出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总体思路;依托研学实践,共享基地资源;聚焦劳动教育,设计课程体系等实践路径,以期确保一体化的有效推进,对于深化龙江基础教育改革,实现五育并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小学;“五色”劳动教育;研学实践;一体化建设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主要内容,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举措。随着对劳动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化,黑龙江省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以“五色”为主题,开发了“红、绿、蓝、金、银”五大系列的劳动教育和研学实践教育相关课程,探索出一条具有龙江地域特色的劳动教育新路径,为推动龙江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启了新的篇章。研学实践是产业融合的新型产物,也是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双减”政策的落地,为研学实践活动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研学实践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二者具有多重共性基础,如高度契合的育人方式、知行合一的育人价值、互通衔接的课程体系等,这些共性基础都为“五色”劳动教育与研学实践一体化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一、“五色”劳动教育与研学实践的内涵辨析

(一)“五色”劳动教育的内涵

近年来,黑龙江省中小学相继开展劳动教育,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在开展过程中也暴露很多的现实问题。为切实破除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主要症结,黑龙江省教育厅在劳动教育思想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涵盖红色革命教育、绿色生态教育、蓝色科技教育、金色农业教育和银色冰雪教育的“五色”劳动教育体系。红色革命教育的主要内涵包括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的教育,使中小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学习新时代榜样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着力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绿色生态教育的主要内涵包括尊重自然、崇尚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环保精神。组织中小学生参加植树节、丰收节、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等环保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家乡的山水,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方式;蓝色科技教育的主要内涵包括引领中小学生接触和体验现代高科技成果,培养学生科技兴国和科技强国的思想意识,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金色农业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农业科普教育和农耕文化体验,带领中小学生走进家乡的田间地头、休闲农庄、农业基地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生产的艰辛过程,学习必要的农耕知识,深刻感受曾经的“北大荒”到如今“北大仓”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农业、热爱农民的思想品质;银色冰雪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引领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冰雪活动,感受冰雪文化,使学生真正领悟冰雪的魅力,培养学生不畏严寒、敢于战胜严寒的体魄和精神[1]。

(二)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内涵

阅读全文

社会实践创设优良德育环境探索

【摘要】小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建立的最佳时期,教师要端正学生思想,开展德育活动,把社会上的正能量渗透到学生一日生活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思想受到教育,行动上符合社会的规范要求。环境教育人,教师要围绕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去社区体验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提高德育认知,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德育;社会实践;交通安全;环境教育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实施德育影响,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讲美德、重礼仪,行为举止符合社会规范的习惯,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学习之中,让孩子们的思想接收到正能量的影响,行动上积极向社会认可的方向迈进。《小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活动和劳动、社会实践活动,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活动之中。要通过参观、访问、劳动、社会调查等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了解和认识社会。”学生是社会的一分子,对学生的教育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那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该如何加强学生社会实践,使学生能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德育观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宣传红色文化,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集体、爱祖国教育,能让学生对集体、对祖国产生归属感。早晨升国旗活动中,孩子们聆听国歌,看着国旗在阳光下冉冉升起,令学生对国家升起崇敬之情。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孩子们颂先烈,讲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唱红色歌曲,让孩子们的心跟党、跟国家心连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红色文化有意渗透进学生生活。比如体育课堂上,有的孩子有畏难情绪,教师请孩子们欣赏红军过草地、越雪山、急行军、挖战壕的片段,让学生学习革命先烈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向困难作斗争的坚强精神,鼓励学生勇敢面对体育活动中的难题,要敢于挑战,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热情。在每年春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向革命先烈敬献鲜花,听管理员讲述先烈的英勇事迹。也可以带孩子去当地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观看有关抗战图片与视频资料,了解到自己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在和平时期,用自己的方式爱祖国。每当有当兵的解放军叔叔返乡,教师可以邀请其到学校做爱国、爱军方面的主题讲座活动,满足学生对军营生活的向往,学习解放军严明的纪律性和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通过组织各种红色文化主题活动,不仅有助于小学生强化爱国意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提升民族自豪感,从小树立为国家富强、祖国强大贡献力量的追求。

二、强化劳动意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中国人是勤劳的民族,用智慧与汗水谱写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但是现在的一些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养成很好地劳动习惯。教师要对学生开始劳动教育,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学习播种、施肥、照料农作物的生长,理解农民伯伯的辛苦,掌握一定的农作物种植的技能技巧;可以请孩子们参与家庭劳动,学习扫地、拖地,擦桌椅、尝试煮饭、买菜等,让孩子们在劳动中懂得家是大家的,有责任、有义务为家庭出一份力。在班级上,教师可以开展值日生制度,让学生每天负责班级的卫生环境的整理,懂得集体的环境,人人都要爱护,任何的不文明行为都会影响班级形象。每年社区也会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参加。比如,鼓励学生参与春季植物活动;鼓励学生争当“小小消防员”,跟消防叔叔一起检查社区的消防情况;当“小小交通管理员”协助交警叔叔指挥交通,扶老人过马路。各种形式的劳动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增长学生见识,增强劳动意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劳动中懂得了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提高了劳动技能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阅读全文

建设劳动教育课程推进育人方式思考

摘要:以“和合”办学理念引领,以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学校育人方式变革,从劳动文化内生、课程目标重塑、课程资源重构、教学样态创生、教学空间再造、教学评价激励六个方面着力,建立富有特色的劳动育人实践体系,彰显劳动育人价值。

关键词:劳动教育课程;劳动育人体系;劳动育人价值

劳动教育是建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和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起点和重要支撑。我校根据党和国家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精神与“和合”办学理念,以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推进育人方式变革,通过“劳动文化内生、课程目标重塑、课程资源重构、教学样态创生、教学空间再造、教学评价激励”,引导学生在劳动中提升劳动技能、感悟劳动之美、改变劳动观念、增强劳动意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有温度、会学习、能创新”的未来型人才。

一、问题与思考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课程是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直接关乎劳动教育的成效和质量。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劳动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从未停止,一些地方和学校也形成了亮点和特色,但劳动教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还处于相对边缘状态,主要表现为:劳动特色校园文化尚未形成,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淡化、弱化;劳动教育目标泛化,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年龄特点,缺乏校本表达;劳动教育课程存在无序性,各学段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脱节;对“劳动”概念理解窄化,劳动教育并未真正进入学生生活;家庭劳动教育弱化;劳动教育育人实效评价被弱化。针对学校劳动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我校从劳动教育课程系统建构与实践入手,推进育人方式变革,提升全面育人质量。

二、学校特色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劳动文化内生

阅读全文

劳动教育战略意义与推进策略

劳动是人们创造一切物质财富和生存条件的来源和基础,与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的联系。而劳动理论重要性也于课本中凸显出来,成为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关键。新时代,劳动教育已逐渐衍生出更多的意义,突破原有的传统理解和方式。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战略意义与推进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突出强调劳动教育的思想性,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从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能力习惯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各种措施和方式,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同时,让学生牢固树立尊崇劳动、热爱劳动的思想,养成热爱劳动、诚实劳动的习惯,为国家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勤于劳动、善于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时代新人。

1.新时达加强劳动教育的战略意义

劳动对人和社会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历史和世界,必须充分认知劳动。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得到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广泛研究和探讨。学者们认为,只有保障教育与劳动的充分融合,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劳动者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当前的一切幸福成果都是劳动者通过努力争取来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活动时,必须充分认识到劳动主体的重要性。劳动是一切幸福美好的来源,能够对社会中的一切事物进行创造,只有通过劳动,一个人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现。在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发展下,人们逐渐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在教育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加深学生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希望促进社会更好地发展,为祖国光明的未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2.劳动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当前劳动教育实施理论存在一些缺陷,在对其进行具体的研究时,一些具体问题并未得到实际落实,劳动教育的要求和实践方式也不够清楚,具体实行劳动教育的方案没有得到明确的制订。最终导致部分人对劳动存在片面理解,忽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对劳动教育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3.新时达加强劳动教育的推进策略

第一,着力扫除思想障碍,提高学校落实劳动教育的自觉性。为促进劳动教育在学校内的具体落实,相关教育工作者应注意以下三点:其一,教育者优先。由于教师是整个劳动教育活动的主体,对劳动教育的落实起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之前,必须加强教师自身的劳动理论和相关意识,使其深刻了解到劳动教育的关键作用,并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其二,不断融入时代新要求。在劳动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新时代对劳动教育的新要求,然后在其中融入时代要素。其三,对劳动教育建立考评制度,并制定新规范和制度要求,根据时展和地区变化不断对其进行调整。第二,校内外联动,充分利用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充分发动校内校外力量,实现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三者合一。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平台,加深同学对劳动教育的认识,积累更多劳动的经验。除此之外,学校还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订不同的劳动教育方案,不断拓宽教育平台和渠道,提高学生对社交活动的适应能力,还要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进行劳动知识教育的讲解,加深学生的了解和记忆,不断对学生的劳动能力进行培养。同时,还可以对教师进行劳动教育方面的相关培训,从教育者的角度来培养教师对劳动教育的正确认识。现如今,劳动教育的价值已逐渐被人们发现,并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对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的青少年学生而言,更是需要将劳动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加深对劳动的理解,积极奋斗,努力创造成果,为我国社会未来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阅读全文

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落地生根探索

摘要: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落实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精神是一线教育者必须思考和践行的问题。小学阶段应通过改变育人观念、开设劳动课程、搭建劳动平台、开发校外资源、促进劳动教育真正成为育人的硬核措施,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新时代特征;小学劳动教育;五育并举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在强化劳动教育对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性的同时,也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让学生适应并且更好地生活,劳动教育是孩子们未来享受生活的基础。但学校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社会淡化、学校弱化、家庭虚化、自我惰化等不良倾向。片面追求学业成绩唯文化分数独尊的育人导向,必然会导致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大打折扣,这有悖“五育并举”育人方针,也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所以学校作为教育载体推进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是当务之急。笔者结合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从以下五个方面分享,完善小学劳动教育管理,做好小学劳动教育工作。

一、改变育人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

劳动教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只有让教师和家长都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才有可能为劳动教育落实创造适切“环境”。当前,在追求高分的教育中,教育的意义被狭义化,学校、家庭、社会重视教育,但只是盯牢分数的教育,学生中形成“万般下等,惟有高分”畸形认识。如果对劳动教育没有普遍形成科学认识,甚至认为开展劳动教育会影响孩子升学竞争,这种外在的认识压力会对教师的育人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致使学校很难从容实施劳动教育,甚至有可能把劳动教育卑微化。综上所述,作为义务教育基础段的小学要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一方面要做好学生思想宣传工作,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1]。另一方面要宣传引导家长转变唯分数评价孩子的惯性思维。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宣传劳动教育意义,让孩子家长与时俱进转变育子观念,否则再完备的教育计划、再丰富的课程设置都有可能流于形式、劳而无功。

二、开设劳动课程,保障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从孩子可以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开始,就要逐渐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施以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的教育和锻炼。首先,构建多样化选择性强的劳动教育课程。按照文件要求确保每周1节劳动课,这是强化劳动教育的必由之路。在课程落实中,杜绝其他学科挤占劳动课现象,积极开展校内劳动比赛,避免劳动课流于形式,突出劳动实践课教学实际效果。其次,邀请劳动模范或劳动先进个人开展百家讲堂。劳动意识的培养和劳动技能的形成需要时间更需要实践。劳动技能传授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学校通过选聘有专业技能特长的家长进校园、上课堂,每月1节课,为学生开展生动的劳动教育实践指导。家长现身课堂展示劳动价值与劳动者风采,极大感染了小学生劳动热情与积极性,也促进了劳动品质的养成。最后,以劳动品格提升工程为抓手强化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引导家长们积极参与到孩子们的劳动教育实践中来,形成家校一体、家校融合的劳动教育。

阅读全文

德育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对策

在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德育工作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其中对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幼儿园应该注重劳动教育的组织和开展,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幼儿园的劳动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与生活自理能力,而且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发展,促进了良好道德品质的塑造。但是,当前一些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很多时候都会被淡化,或者缺乏系统的教育指导,导致幼儿对参与劳动不感兴趣,没有真正受到劳动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因此需要对这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一、德育视角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品质

劳动可以对幼儿的坚持品质进行培养,因为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并不是一两次就可以了,需要长期开展下去,幼儿在长期持续劳动的过程中,要想完成操作任务,就必须要做到坚持不懈,不放弃,深刻感受劳动者的艰辛和不易,进而培养幼儿吃苦耐劳和尊重劳动的良好品质。

(二)劳动使得幼儿全面发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劳动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幼儿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发展了肌肉动作,促进了身体发育,还促进了语言能力、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培养,全面发展了幼儿的综合素质。在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一般都重视指导幼儿如何正确地解决问题,却忽视了如何培养通过劳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必须要确保幼儿在劳动中的良好体验[1]。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幼儿在擦玻璃的时候,感觉总也擦不干净,最后想到了用报纸去擦,发现玻璃擦得更干净了,这样孩子就在劳动中不断学习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劳动教育有助于加强幼儿对社会角色的认知

阅读全文

中职语文中渗透感恩教育论文

一、加强语文阅读教学对感恩教育的渗透

中职学生自私、对他人漠不关心等不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其缺乏感恩心理有着直接关系。培养学生的感恩心理,应该从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开始。一个人连对自己的父母都缺乏应有的感恩情愫,更谈不上感恩朋友、感恩社会与国家。中职语文教材中有着比较丰富的感恩父母的文本内容。在课文《我的母亲》中,胡适记叙了母亲勤劳、宽容、严于教子的故事,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感恩、敬仰之情。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教材的整合与延伸,例如笔者将季羡林先生《永久的悔》收编到教材中,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远离家乡,不能好好尽孝于母亲的痛心及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另外,笔者还分发了《弟子规》、《三字经》、《孝经》等传统文化读本,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的感恩理念,理解感恩不仅是一种人文情感,也是一种道德情操。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对感恩理念的认识,将感恩意识内化为学生的道德结构体系。

二、开展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

1.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理念,不应该只停留在浅层次的说教层面。而是要通过系列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感恩理念的认识。例如笔者在教学《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结合课文主题,布置学生在家庭中留意父母的所作所为,了解父母的辛苦。并在课堂上开展了“母亲,我想对你说”为题的演讲比赛。此外,要求学生在家庭中能积极为家长分担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2.利用节日强化感恩教育活动

以节日活动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能够在节日的氛围及社会公众舆论中使学生受到感染与熏陶。利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对学生进行热爱母亲、感念师恩的征文教育活动。利用“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对学生进行感恩社会、热爱祖国的朗诵比赛活动。还可以针对社会热点事件,例如见义勇为、“全国十佳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等,组织学生写好评论,在班内办好专栏,并利用校内黑板报、校报、班班通网络平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感恩教育内容,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与教育。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