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教案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劳动经济学教案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劳动经济学教案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

1、制定并实施鼓励政策

高中政治教师虽说文科出身,但是青年教师大都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可以开展一些多媒体的教学活动,但实际情况却是许多教师进行推脱,不愿着手这项工作,且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不多。究其原因,大多数学校对于采用多媒体(包括课件制作和实施教学)没有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只将它看做一般教学,从而抑制了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学校领导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激发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频繁使用计算机的积极性,在全校营造出一种乐于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氛围。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是要花时间和精力的:多媒体教学是以常规教学为基础和前提的,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一种全新技能的学习与使用,他们先要自己学习、熟悉、掌握、运用多种计算机多媒体制作编辑工具软件,然后按其制作程序,从课程教案分析到多媒体教案制作全过程,须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他们还要做大量的准备和多次的试验。对于教师的这种劳动,学校要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否则,教师何必冒创新的风险、花这番额外的心血呢?作为领导者需懂得公正原则,应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和竞争机制,给予多媒体合理的教学工作量,对质优者在晋级、调资、评优等方面作为优势条件,建立并实施这种建立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基础之上的激励机制,激励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开发出适合自己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2、具体实施多媒体教学的策略

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教师就可以清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比如高中政治,一直以来被大家认为是记忆性的单调的学科,要想改变那种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灌输、学生消极接纳的不良态度与方法,必须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优良的传统教学态度及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出适合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并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新型高中政治教学态度与方法:首先,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上要富有激情与活力,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这也是传统教学里特别重要的一种教学态度和方法,因为这种亲和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情感,它像阳光一样温暖,既能使教师充满灵感,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比如讲授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时,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具体形象的动画,展示市场经济中的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理解好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其次,教师本身要有丰富的高中政治教学经验,博学的政治知识底蕴,这样才可以使教学方法多样化,从而激励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果教师本身的知识系统不全面,又没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就直接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那将会形成事倍功半的结果。试想一个自己对政治经济学都不熟悉的教师,怎么可能讲授好高中政治课呢?所以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丰富学生的头脑。最后,教师要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质量,用智慧型的语言驾驭课堂。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的互动主要是靠课堂教学,它既是传统教学的主导方法,又是激活学生思维的信号。通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添他们之间感情的交流,从而提升教师的信誉度,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可以借助具有物质性的外部言语驾驭课堂,以辩证的思维阐述分析教学内容,丰富课堂内容,而不是一味的用毫无感情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播放。

3、结语

多媒体教学应用于高中政治教学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同事还需要政治教师在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努力和创新,采用多媒体教学,找出现代教育理论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最佳结合点,并加以充分利用,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段镇云 单位: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第一中学

阅读全文

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创新模式

摘要:在高等院校开展经济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教学计划、大纲、辅助资料和实践教学等环节,教学创新模式需始终贯穿其中。保证教学计划安排和相关课程完美对接,而大纲则需要为职业资格考试提供必要的服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电子教案使用技巧的高度重视。文章将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作为研究重点,阐述了课程教学的创新模式,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等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创新模式;分析

对于法学专业而言,经济法课程是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同样也是文理科专业的选修课程。由此可见,经济法课程教学所涉及的范围相对广泛,而且教学创新成果对学生而言也十分有利。虽然该课程开设时间较长,对学生专业理论水平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逐渐突显出来,为此,有必要实现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的全面创新。

一、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创新理念

基于高等院校扩招的影响,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逐渐突显出来〔1〕。在经济法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术型人才,然而,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或者是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数量并不多,大部分学生都从事实务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需将具体的方向确定为高等教育,尤其是经济法课程所涵盖的内容较多,而且和我国宏观调控以及政府市场管理等存在紧密的联系,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特征。所以,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创新同样应当将市场需求作为基础性理念,将目标确定为熟练掌握经济法知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经济法课程教学问题解构

(一)教学计划设计不合理致使经济法课程和基础课程相脱离

阅读全文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计

摘要:

培养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是职教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要适应时展,迅速转变思想观念,分析了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措施,努力打造科学高效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机制。

关键词: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

1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现状

传统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严重滞后,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建设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所以,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支柱产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目前,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就业难”,从而造成了“招生难”的局面。但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表面的人才饱和、过剩,恰恰预示着人才的短缺,饱和的是“大陆人才”的饱和,“特色人才”的短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改革,必然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更好更多的应用型的高级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广,不受行业限制,可以从事与电有关的设备的生产、技术改造和维护,自动生产线的运行维护和技术改造、数控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技术改造等工作。近几年来,各企业不断引进国外先进设备、自动生产线,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需求越来越多,因此毕业生就业前景一片看好。

2建设目标

阅读全文

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摘要:阐述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基本内涵,围绕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教材建设对国内7所高校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开展调查。结果表明:各院校课程设置体现地域或行业特色,专业知识结构差异显著;跨学科技能培养需进一步加强;公共平台教材建设仍较薄弱。从顶层设计、培养方案编写、课程体系设计、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给出建议,以期提供更好的应急管理人才培养能力。

关键词:应急管理;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学科建设;

据统计,截止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安全监管、安全服务、安全技术应用人才缺口达43万人,基层应急管理人才专业技能不足。2020年初突发的肺炎疫情,大量物业服务人员、志愿者经简短集训后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凸显了基层社区安全与应急管理力量的严重不足。现有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现状,特别是应用型人才的匮乏,难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高等教育是培养应急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夯实理论基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培养应急管理人才的根本所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教材建设等对人才培养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笔者调研了我国7所高校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情况,研究分析其共通与差异之处,从顶层设计、培养方案编写、课程体系设计、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给出建议。

1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1.1素质培育与行为养成

素质培育与行为养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将应急管理理念和行动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培育与风险社会相适应的学习型和弹性化校园应急文化;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应,构建多元素质培育与行为养成体系。高校还应深入开展应急管理人才能力、素质与行为培育科学研究,通过应急管理领域的持续学习避免僵化、鼓励创新。

1.2专业知识传授

阅读全文

经济法课程教学问题反思

摘要:

经济法是我校非法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从任课教师及学生的反映来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通过问卷调查,考察我校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从教材、教师、学生、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分析目前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

经济法教学;问题反思;解决路径

经济法是高校经管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经济法无论是作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开设的目的均为使学生通过学习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法律规定,掌握市场经济运行中所涉及的法律知识,能够在将来本专业的实际工作中解决相关法律问题。这种培养目标的设置符合目前高校提出跨专业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所以很多高校普遍重视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工作,也积累了很多教学经验。我校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教学由政法学院教师担任,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如进行经济法精品课程建设、出版了两本经济法教材,但由于学生法律基础、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的限制,目前在经济法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我们今后经济法教学工作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掌握仰恩大学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现状,笔者对13级和14级的会计、工商、财管、物流等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4份。同时针对个别问题对学生和授课教师进行访谈。问卷和访谈的内容涉及教材、学生、教师、教学方法等课堂教学要素。

一、我校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基本情况

目前,仰恩大学非法学专业中开设经济法课程的有工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市场营销、物流等共计6个管理类专业。从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经济法课程较受重视,均被设为专业必修课,总课时为48学时。近三年来,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的教材均采用政法学院老师编写的教材并由该学院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经调查,经济法课程普遍受到非法学专业学生的重视。2014级和2013级的管理类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89.44%的学生认为经济法课程对自己重要,只有10%的学生认为不重要。对学习经济法的目的,绝大部分学生也形成了积极正面的认识。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有90.22%的学生认为学习经济法有利于将来的就业及自身权益的保护,只有9.78%的学生认为学习经济法是“学校规定必须上”的事情。笔者于2014年参加福建省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的经济法学教学研讨会,与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嘉庚学院等12所省内高校的教师代表进行了经济法教学情况的交流。相比其他高校,仰恩大学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有自身特色:一是使用自编教材。当其他与会高校代表还在讨论计划出版适用于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材时,我校政法学院已出版了两本适用于经管类专业的经济法教材,《通用经济法》和《实用经济法》,分别于2010年和2013年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而后者是在完善前者的基础上,为我校非法学专业本科生“量身定做”的经济法教材。二是重视经济法教学。目前我校非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均把经济法放在专业必修课里,而与会的绝大部分高校的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性质定为选修课。三是经济法的教学契合非法学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例如管理专业的“三创精英班”的经济法教学,紧跟“三创精英班”专业课的教学,强调经济法的教学也要为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优和创业人才培养服务。

阅读全文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标准建设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

它是指课程的学习内容一定要是本专业毕业生在职业工作中所经常用到的,即课程内容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侧重于培养本专业学生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为此,我们对过去基于结构完整性所组合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认真审核,将其中那些在工作过程中用得少或者根本用不着的内容坚决予以剔除,仅保留工作过程中用得着、且用得多的内容,以确保内容的实用性。

2.实践性原则。

它是指课程内容不能从理论到理论,而是要突出实践性,让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工作情景中去学习和掌握有关知识、技能,养成职业素养。为此,我们明确要求课程标准应包括能力训练情景。每个能力训练情景项目必须目标明确、程序科学、效果可检测。这是贯彻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素养的根本所在。

3.协调性原则。

它是指各课程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时间顺序上应相互协调,力避相互任意重复、倒置等不合理现象。由于历史的以及现实的种种原因,一直以来,高职教育课程之间内容重复、顺序安排不合理等现象比较普遍。为此,我们对本专业所学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清理与协调,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将所学课程进行科学分类。我们将所学课程按照其作用地位不同依次划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等四个类别。在这四类课程中,排在前面的为排在后面的起着支持服务的作用,因此,它们在教学时间上也是依次先后实施的。二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在各课程类别中分别设计不同的课程。如:在公共基础课程中设计有入学教育、军训、大学英语、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育、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在专业基础课程中设计有企业常用应用文写作、管理学基础、企业统计理论与实务、企业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经济学基础、经济法基础等课程;在专业技能课程中设计有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市场调查与预测、劳动与社会关系管理、工商行政管理、会务组织与管理、顶岗实习等技能课程;在专业拓展课程中设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电子商务实务等课程。三是全面清查落实课程内容的协调性。包括清查并处理各课程中已有的内容重复、不适用、位置安排不合适等等问题。

阅读全文

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及推行(共4篇)

第一篇

一、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建设存在的问题

1.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不合理

专业设置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自身特色的集中体现,也是其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专业设置不仅需要对当前社会各个行业人才需求的科学分析,还需要把握市场动向从而找准热点专业。但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此方面还有明显的不足,其集中体现在院校对于社会各个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还不敏感,并且对于各个行业不同岗位的调查也明显不足,进而使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不能迎合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点。

2.高等职业教育目标不明确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传统的高等教育,其培养的人才应该以能力素质为主。但就目前而言,很多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在此方面还没有深刻的认识,过分注重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而对实践应用技术重视偏低。这就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足够实践应用能力,但在理论知识掌握方面也有一定的不足,不符合目前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3.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体系不完善

阅读全文

法学教育改革与创新路径

摘要:随着司法改革步伐的逐步推进,法学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现阶段,我国法学教育中存在目标定位不清晰、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不足以及法律人文教育缺乏等问题,要结合司法改革时代背景,理清思路,积极开展法学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司法改革;法学教育;创新思路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全国共有292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法学本科专业,2005年增加至559所,目前开设法学专业的高校已经超过600所。我国的法学教育蓬勃发展,为我国法律人才的培养及全民法律素养的提升意义重大。随着司法改革步伐的逐步深入,对法律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有所提升,我国的法学教育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与不足。结合司法改革时代背景,客观审视现阶段我国法学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法学教育改革思路,积极开展法学教育创新探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目前我国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目标定位不清晰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合格法律人才的培养的标准相当高,不但要具备坚实的法律理论基础,还要具有经济学、社会会、史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储备;一方面要熟练掌握法律规定,另一方面还要具备极强的实践及操作能力,可以灵活运用法律规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与纠纷;此外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操守。在法律人才培养过程中,上述目标的实现并非易事,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要保证足够的学习与实践,同时还要配备高素质师资及优质教学物资。[2]在英国,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属于大学教育范畴,法律教育分为基础教育阶段、职业训练阶段以及实习阶段;在美国,法律人才培养实行以研究生为起点的模式,美国传统观念中,法律人承担社会医生的角色,扎实的知识储备及宽广视野是必备条件。相比较而言,在我国,法学教育似乎不受办学层次及办学形式的限制,绝大多数的高等院校中都开设了法律专业,同时也标榜积极向司法机关及律师队伍输送专业法律人才。我国的法学教育目标定位不清晰,直接导致我国法学文凭价值的降低,接受法学教育的群体规模庞大,而真正达到要求的法律人才远远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二)对实践能力重视程度不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