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概论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劳动经济学概论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劳动经济学概论

经济学地租理论启示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金融效率理论的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研究”(编号:11BJY080)的成果;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互联网+’视域下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的对策研究”(编号:15JYB012)的成果

内容摘要: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对地租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研究视角和内容不尽相同。因此,比较两种理论的特点及对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适用性意义重大。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马克思经济学地租理论,比较,启示

一、马克思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阅读全文

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专题式教学法应用

摘要:农业经济学是经济学理论在农业部门中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文章从农业经济学课程的性质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了专题式教学法的内涵及在《农业经济学》课程中的实施意义。最后,对于如何构建教学专题,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来保重教学质量提出了实施建议。

关键词:专题教学法;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应用

1《农业经济学》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农业经济学是经济学理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在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科学技术等稀缺资源的约束条件下,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农产品及其生产要素的价格与市场、农业的组织方式、农业的产业结构以及农业的保护与发展的部门经济科学。农业经济学是农业高校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核心课,在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业经济学课程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1.1多学科知识交叉

从农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来看,它是由农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政策学等学科综合、交叉和相互融合而成,因此农业经济学的理论外延较大,学科知识犬牙交错,涵盖了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理论、农产品及其生产要素价格形成理论、农地制度理论、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农业微观经济组织理论、农业技术进步与技术变迁理论、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形成了庞大的理论体系。

1.2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阅读全文

农村职校的人力资源分析

职业教育要发展,当前面临着最直接的难题是教育资源问题,学校除了应加强管理、增加教学设施外,还需要一批适应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师资力量———人力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更需要有一大批有专业知识的实用新型人才。这给职业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南靖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公办农村职业学校,自1992年创办以来,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如药剂士、村务会计、乡镇管理、缝纫技术、饭店服务、电子技术等初级人才。学校领导集团班子树立科学发展观,更新办学理念,改变办学模式,采取优化整合教育人力资源,在抓好义务教育的同时大胆开拓创新,使该校成为漳州市农村职教中的一朵奇葩。

  一、培育和挖掘人力资源   1.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优化教学资源近年来,该校年轻教师人数越来越多,原有骨干教师大多数年龄偏高,知识和经验明显退化,教学教育的方法大多不能适应当今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新要求。而年轻教师虽然在教学经验上比不上老教师,但往往他们的学历较高,思维较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也敢闯也敢干,富有创新精神。为此,着重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推动骨干教师年轻化。对于培养年轻骨干教师:   (1)鼓励他们参加各项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2002年至今已有11名参加本科函授学习,21名参加自学考试,10名参加网络大学学习,9名参加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推荐3位教师参加技能鉴定师培训班学习。青年教师参加培训率达98%以上;   (2)委于重任,努力为青年教师搭建舞台,为他们提供各种展现自己特长和才能的机会;   (3)采用新老教师结对子以老带新等方法,使培养年青骨干教师已获得显著效果。在培训教师方面黄校长是最好的带头人,经三年的研修班学习,现已获研究生毕业证书。 2.培养第二专业,优化教师资源   因为是公办学校,有一部分是以前不及学历的教师,一部分是专业师资过剩,有些专业师资紧缺,例如我校现有教师113名,其中体育教师9人,生物教师8人,采取鼓励教师培训第二学历,近年来已有4位老师参加计算机专业的专科学习,现已获第二学历,满足信息技术教学。有2位生物老师参加教学本科函授学习,弥补数学教师不足。   3.借用社会专业人才,充实教育人力资源   在职业教育方面,砍掉部分教育资源较不满足的专业有:药剂士、财务会计、食品和乡镇管理等。保留附近企业较需求的学生家长能认可的四个专业:旅游专业的饭店服务与管理、电子电器、缝纫和行政管理(电视大专班)。其中有些专业本校教师经短期培训可以任教,但有些课程必须借用社会人才,行政管理大专班的《西方经济学》聘请厦门大学经济学研究生前来任教。《国家税收》《国土资源》等专业聘请国税局和国土局有关人士任教。《旅游概论》聘请旅游局有关人员来开讲座。   二、合并学校,优化人力资源   本校所处于南靖县龙山镇境内,本镇共有三所中学,一是南靖二职校,二是永丰中学,三是竹园中学。由于中学多,政府投资和建设规模、师资配备、教育管理等方面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经调查,宣传动员,现已形成共识,并已拟定合并时间表,采取合并措施。2005年竹园中学合并到二职校,2007年永丰中学合并到二职校。今年8月竹园中学300多名学生和29名教师以及校产已合并,现已顺利开学,教学秩序良好,其中竹园中学的计算机专业教师为二职校的电子专业增添了信息技术课的专任教师,这充分证明经合并校教育教学资源得到了更好的整合和利用。   三、校企联合办学,优化人力资源   专业知识有的校内没有相应的教师和设备,到企业中利用企业的设备和企业中的专业人员直接培训,实地操作并由企业发给生活费,毕业后由企业直接招聘。这是最有实效的办法。   1.旅游专业的饭店服务与管理班,招进来的学生第一年在本校学习《旅游概论》《旅游地理》《礼貌礼仪》《形体训练》及《英语》《普通话训练》等基础课,第二年把学生送到北京国宏宾馆学习,由国宏宾馆培训饭店服务与饭店管理等知识,成为宾馆服务生。一年实习结束后返校参加毕业考试,由学校推荐就业。   2.电子电器专业高一年在校学习《物理》《电工基础》《电子基础》等知识,高二年到万利达电子厂实习,实习结束后返校参加漳州市劳动局举办的劳动技能鉴定考试。2004年有160多名学生参加鉴定获“无线电焊接工”四级证书。这些学生现在已成为万利达的技术工人。2000年起到现在已有900多名学生到万利达实习并已大部分直接招进万利达。有的推荐到灿坤集团,有的到昆山市一诠电子厂就业,有的到厦门万利达就业。   3.服装专业在校学习基础课,利用校内现有的十多台缝纫机练习缝纫,然后到彩虹服装厂实习。毕业生直接被工厂录用,有的推荐到厦门中西青公司或瑞品公司就业。   通过校企联办方式解决了专业教师不足问题,职业高中从2000年招生420人,到2005年招生738人,不断扩大办学规模。   四、加强风险管理,巩固人力资源   在进行人才资源管理时,企业人事管理中都可能遇到风险,如招聘失败,新政策引起员工不满等原因,技术骨干突然离职等这些事件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甚至会对公司造成致命的打击。职业教育何偿不是如此呢?如何防范这些风险的发生呢?每学期都要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前设置11个风险识别条目:   1.待遇:工资、职称等2.工作成就感:工作成绩是否被肯定3.自我发展:能满足发挥才能吗?4.人际关系5.公平感:报酬、工作量等6.地位:与其他学校如私立学校相比较7.信心:对学校发展8.沟通:是否与大家沟通9.关心:关心10.认同:管理方式、文化、发展战略11.其他:结婚、留学、继续深造等#p#分页标题#e#   通过工会调查发现:条目中:1.0%2.20%3.10%4.0%5.40%6.30%7.5%8.70%9.20%10.5%11.0%其中公平感的风险最大,其次是地位。在驾驭风险中,组织工会、教代会重新审核《学校规章制度》,对于这40%的教职工进行个别座谈了解,发现不是规章制度问题也不是执行规章者的问题,原因是教职工对规章制度没完全理解造成的偏见。解决办法:召开教职工大会,组织学习教育方针,学习有关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职业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本校规章制度,使教职工明了规章制度,释弃嫌疑,使之安心工作。   由于对风险的防范工作做得好,使教师能安心工作,加上用科学发展观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使得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阅读全文

中外金融课程教学对比

 

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能否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决定着企业甚至是整个行业的兴衰。而人才的培养来自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能否拥有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决定着国家培养人才的水平,甚至是国家的未来。   一、中外高校金融专业课程设置比较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所以课程设置是整个教育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我们现以俄罗斯为例简要介绍中外课程设置的差异:俄罗斯某高校金融专业本科阶段课程设置[1]:课程设置国家历史、俄罗斯及国外文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基础、宗教研究、政治学、社会学、法律基础、外语、俄罗斯宪法基础、生态学基础、生命安全、国防、劳动保护基础、体育、政治经济、微观经济、宏观经济、经济学说史、经济历史、经济数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信息和计算机技术、企业经济、管理学、市场经济、企业金融、会计、经济分析、保险、投资、经济法、国际经济、财务管理、税收体系、银行程序、金融市场、财务分析、基金市场、货币与信贷、资产定价、国际金融市场、第二外语、国家经济部门和区域金融、区域金融的当代问题、审计学基础、金融风险管理、国家资金目标学期论文政治经济、微观经济、企业财务、保险、国家金融、税收体系、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国内某高校金融专业本科阶段课程设置:公共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大学语文、大学生就业指导专业必修课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金融学、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经济法专业限定选修课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期权期货与其他衍生工具、金融工程、西方金融理论、公司财务、资本运营、信用管理、管理学、金融英语、财务管理通过以上两所学校课程设置的比较,可以看出国内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与国外存在一些差异:   1.国内课程设置单一和僵化,没有重视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我国金融市场起步较晚、发展比较落后,决定了我国金融专业培养目标的单一性,主要是银行、证券领域,因此导致了课程设置单一和僵化。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货币银行、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长期以来课程设置单一僵化,不能紧跟金融实践的发展需要。而现代科技和现代生产的发展,要求大学课程必须加强学科间的交叉和横向联系[2]。国外的课程中涉及到了哲学、心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第二外语,甚至是劳动保护和宗教,这些综合性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可以使学生扩大视野,更有利于毕业生很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   2.从国外的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到除了基本课程以外,还有一部分就是学期论文。国外高校从大二开始每学期都要求学生就本学期的课程完成一至两篇学期论文。这是列入教学计划并在学期末要进行考核的。这样可以使学生综合运用课程学习中获得的知识,综合阅读文献资料,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国外,国内在这方面做的稍显欠缺。   3.国外大学四年每学期都安排有课程,并且学生到课率非常高,因此以上的课程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学习。而国内到大四安排课程非常少,大四第二学期基本没有课,而且大四学生由于考研、找工作、写论文等诸多原因,到课率非常低,因此以上很多课程学生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学习。   二、中外高校教学模式比较   1.我国金融学本科阶段课程多,主要依靠教师课堂授课,这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但是有可能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性和创新能力的障碍。教师开设了大量的课程,以统一式的课堂讲授为主,造成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缺乏,自学和讨论的时间太少,使有限的学习讨论流于形式。相比而言,俄罗斯高校教学方式就显得非常灵活。每门课程通常都分为大课小课两种形式。每门课程在每周都设有一次大课,叫做讲授课,这种课程是合班上的,教师统一式的授课,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每周该课程还设有一次小课,即讨论课,这时要分成小班,由不同教师组织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讨论内容丰富,方式灵活,学生可以与教师自由交换意见和观点。这也是一个鼓励学生提出新观点、新方法的学习过程。   2.国内高校本科阶段课堂时间繁多,课外时间不足。除了安排满满的课堂学习时间外,还有学校规定了早晚自习。而国外的教育是教会学生怎样去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俄罗斯教育一直以来非常注重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启发他们主动学习,不是简单地从老师那里接收知识的单向过程,而是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深入研究,并就所学内容提出疑问,不断思考[3]。俄罗斯高校一般一天时间只有半天是在学校上课,其余时间学生可以自由支配。这就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和思考,形成自己的问题和观点,然后拿到讨论课上去研究讨论。在这种教育的熏陶下,学生不仅能全面掌握学科知识,而且具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国内高校考核方式僵化落后,无论考试课还是考查课,全靠一张试卷来考核学生的成绩。其中客观题占40-50分,主观题占50-60分。在这种考核方式下,有很多学生全靠期末突击,不论其是否真正掌握了这门课程的知识,也能考一个不错的成绩。而国外的考核方式就相对较为灵活,教师在考核中的主动性也比较强。考查课有很多不是笔试,而是口试。每个学生接受教师面对面地提问问题,一般为3个问题左右。考查课成绩没有等级,只有过与不过,并且教师有资格对每班学生中的3-5个进行考查课免试。考试课不是出一套试卷,而是针对这门课程,每个学生有3-5个论述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能力。考试课成绩实行五分制。并且有些课程要求完成学期论文,完成学期论文是参加期末考试的前提,否则将不具有参加考试的资格。在这种考核方式下,教师具有比较强的主动性和灵活性,考核了学生的综合能力。#p#分页标题#e#   三、启示与借鉴通过以上对中外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1.课程设置要从社会需求、知识结构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既要学习国外课程设置紧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作出调整,又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开设课程,而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课程设置。比如,虽然我国当前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但我国还是银行主导型国家,银行还是金融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所以在开设金融学课程的时候就要针对这一点,立足于宏观金融,以微观金融为辅,这样才能既适应我国国情又能与世界接轨[4]。   2.国外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国外很多金融学、经济学的教授都是各大银行的行长、保险公司的高层,拥有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国外学生的实践机会也比国内学生多很多。   3.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国内的教学模式给学生灌输了大量的类似“1+1=2”这样的“无用的、绝对正确的”知识,而教给学生的有用的方法太少,这样的学生动手和科研能力都会比较低下,难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我们必须改变现行的教学模式,少讲多做,真正把相应学科的概念、原理、方法教给学生,促使学生形成研究性学习习惯,有更多的思想空间。   4.改革考核方式,赋予教师更多的灵活主动权。让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灵活地选择笔试、口试或是其他考核方式,消除仅凭一张试卷决定学生成绩的应试教育的弊端。   我国金融学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能够适应和满足经济全球化要求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的熟练掌握经济学、金融学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管理、决策、科研能力的应用型、复合性人才。改革那些陈旧过时的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自如应对来自各方面、全方位的挑战,进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阅读全文

会计本科经济法教学与考试研究

【摘要】

当前会计本科专业经济法教学存在不足,譬如:课时少、内容多,且部分教学内容与会计专业关联性不大、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背景下,把经济法教学与CPA考试融合,不失为一种提升经济法教学效果的好方法。为此,我们的教学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生素养三个方面协调好与CPA考试的关系。

【关键词】

会计本科;CPA考试;教学内容;案例教学

经济法课程是会计本科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是必修课。学好该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学好会计专业知识,参加后续的CPA考试都息息相关。CPA考试体现了社会对高端会计人才的需求,在地方性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背景下,CPA考试也能检验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我们应审视会计本科专业经济法教学现状,研究经济法教学与CPA考试融合对策。

一、会计本科专业经济法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与CPA考试脱节

阅读全文

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摘要:阐述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基本内涵,围绕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教材建设对国内7所高校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开展调查。结果表明:各院校课程设置体现地域或行业特色,专业知识结构差异显著;跨学科技能培养需进一步加强;公共平台教材建设仍较薄弱。从顶层设计、培养方案编写、课程体系设计、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给出建议,以期提供更好的应急管理人才培养能力。

关键词:应急管理;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学科建设;

据统计,截止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安全监管、安全服务、安全技术应用人才缺口达43万人,基层应急管理人才专业技能不足。2020年初突发的肺炎疫情,大量物业服务人员、志愿者经简短集训后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凸显了基层社区安全与应急管理力量的严重不足。现有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现状,特别是应用型人才的匮乏,难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高等教育是培养应急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夯实理论基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培养应急管理人才的根本所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教材建设等对人才培养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笔者调研了我国7所高校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情况,研究分析其共通与差异之处,从顶层设计、培养方案编写、课程体系设计、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给出建议。

1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1.1素质培育与行为养成

素质培育与行为养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将应急管理理念和行动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培育与风险社会相适应的学习型和弹性化校园应急文化;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应,构建多元素质培育与行为养成体系。高校还应深入开展应急管理人才能力、素质与行为培育科学研究,通过应急管理领域的持续学习避免僵化、鼓励创新。

1.2专业知识传授

阅读全文

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体系构建

摘要: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分析目前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实验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紧贴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实践平台的特色,围绕提升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实现具备规划模拟、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价值核算等三种功能的实验平台。

关键词: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应用型;实践平台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以下简称“资环”专业)是一个介于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重庆科技学院从2013年开始招收该专业本科生,目前注册人数约200人。高级技术类人才的培养需要依靠实验教学体系的合理设置。本文以本校为例,来研究资环专业实验平台构建问题。

一应用型本科资环专业实验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一)满足经济学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

阅读全文

乡村经济重建理念

本文作者:周建波 马亦欣 单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

一、发现人力资本:问题的提出

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思想体系建立在以“人”为重心的认识论基础之上,这是全部体系的逻辑起点。晏阳初在论及平民教育的宗旨目的及最后使命时曾说:“今日我国的问题……所谓根本的解决法,在将欲从各种问题的事上去求的时节,先从发生问题的‘人’上去求,因为社会的各种问题,不自发生,自‘人’而生。”[1]P8又说:“假若人民全体或多数,具有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能力,那就不怕问题之多且难。”[1]P9在1935年举办的乡村工作讨论会第三次大会上,晏阳初更于演讲中强调:“乡村运动是民本的,建设是包括科学的技术和内容。”[2]P50即是说,晏阳初将“人”的问题视为乡村建设中关键性的着力点,认为要复兴农村经济必须从“人”入手,而只要能解决好与“人”有关的问题、使“人”具有智识力和改造力,那么乡村建设的成效就可以预见。以人力资本作为解答当时中国农村贫困凋敝问题的关键,既是人力资本问题逐渐进入思想史视野的结果,也是对自近代以来的一系列经济发展思想进行经验教训总结之后反思得到的结论。上述两个思想来源在晏阳初对乡村建设的思考中都有明确的反映。

就中国近代史而言,五四新文化运动集中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对“人”的认识的觉醒。钱理群教授曾在一场“知识分子下乡运动的历史考察和现实思考”的讲座中指出,“五四时期,一个核心思想就是人的觉醒。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三大发现———儿童的发现、妇女的发现和农民的发现,他们在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中,是没有地位的。”以新文化运动本身而言,它所关注的“人”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诸多方面,作为一场文化运动其目的也侧重于思想上的解放,但“人的觉醒”这一转变的实质正是对人力资本重要性的重新认识。劳动力是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劳动力的思想和素质停滞不前,建设科学民主的现代社会就无法实现。而在所有重新发现的人力资本当中,农民的发现无疑影响最为巨大,正如在《青年与农村》一文中所写的:“我们中国是一个农国,大多数的劳工阶层就是那些农民。他们若是不解放,就是我们国民全体不解放;他们的苦痛,就是我们国民全体的苦痛;他们的愚暗,就是我们国民全体的愚暗;他们生活的利病,就是我们政治全体的利病……”[3]P287-288晏阳初在中外生产水平的对比中发现了劳动者素质的重要,并且怀有对民族复兴的人文热忱。如他在《平民教育》一文中所呼告,“诸君要知道‘民为邦本’的古训,平民是代表我们国家,可是人民居下流的有80%……我们想把中国弄成上流,非我们具有牺牲的精神、服务的精神去提高下流的程度不可。否则缘木求鱼,必不可得。”[1]P3-4而“中国的民族,人数有4万万,在农村生活的,要占80%”,因此对农村人力资本的开发和积累自然成为首先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乡村建设运动所要解决的振兴中国、复兴民族的问题,事实上由来已久。自近代以来,寻找中国发展的道路一直是有志之士孜孜以求的愿望,对此所作的思考和探索几经挫折但从未停止过。从洋务运动的失败到维新变法的流产,辛亥革命也并未如资产阶级革命派所愿建立起资本主义的民主政体,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单纯依靠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或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来谋求民族的复兴是行不通的。从最初的“器物上感觉不足”,到“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在30年代经历了一系列挫折之后转变为“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即“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不可”。[2]P287从经济学的观点来说,技术进步和制度革命都没能实现预定的发展生产力的目标,究其原因是因为缺少能够与技术进步和管理方式改变相配合的人力资本积累。晏阳初对于这一问题有清楚明确的认识,他曾说“中国今日的生死问题,不是别的,是民族衰老,民族堕落,民族涣散,根本是‘人’的问题……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比任何问题都严重;它的根本性,也比任何问题还根本。我们认为这个问题不解决,对于其他问题的一切努力和奋斗,结果恐怕是白费力、白牺牲。近数十年来一切的改革建设失败的经验,已经够给我们认识这个问题的根本性与严重性了。”[4]P33从人力资本入手谋求乡村建设的全面改造,正是出于对乡村经济中人力资本瓶颈的正确认识。由“人”出发谋求乡村整体经济的重建,是认识和理解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思想的关键所在。尽管从未使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术语来表述其思想,但晏阳初实际上以人文色彩的语言阐明了农村人力资本的缺失在农村经济问题中的关键地位,逐步总结出人力资本投资所应涉及的方面,在分析当时中国农村人力资本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建立人力资本积累体系的工作。晏阳初的乡村建设理论是人力资本理论在改造中国农村、建立新的农村社会问题上的具有时代和实践意义的尝试。

在现代经济学中,人力资本定义为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所谓人力资本都是指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所开发形成的人的各种能力的总和”[5]P63。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种资本。从个体角度而言,人力资本指存在于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从群体的角度而言,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群体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的总和。在晏阳初的理论中,他以其他方式表述了相同的含义,例如在《平民教育概论》中把具有知识力、生产力和公德心的人称为“整个的人”,以做“整个的人”为教育的目标;在分析农村“愚、贫、弱、私”的四大问题时,涵盖了知识、能力、健康、道德多个方面。晏阳初的整个乡村建设理论体系,在根本上是对农村人力资本问题的探索和求解。

二、研究人力资本:问题的分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