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课堂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劳动教育课堂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劳动教育课堂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缺失探究

摘要:劳动教育课程化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它既是促进劳动教育科学化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劳动教育常态化的实然路径。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普遍存在着课程缺失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课程单一化、校本课程不足,以及第二课堂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其成因包括教育思想、师资队伍、实践基地等多个方面,对此,必须从具体问题出发,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来构建劳动教育课程。

关键词: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校本课程

劳动教育在中小学生的劳动技能培训、劳动能力发展、劳动意识培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关于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构建的讲话为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指明了方向。劳动教育课程化是当前劳动教育的主要方向,然而,从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来看,情形并不乐观,劳动教育课程在建设与实施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严重弱化了劳动教育的效果。因此,从劳动教育课程化的角度出发,探索多元化劳动课程体系建设,是全面推进劳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缺失

劳动教育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主要依据,在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中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但受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等因素的影响,中小学普遍面临着劳动教育课程缺失的问题,这既体现在劳动教育课程类型的单一化、片面化上,也体现在劳动教育实施路径的不足上,因此,极大地限制了劳动教育的实效。

1.劳动教育课程单一化

劳动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并付诸劳动行为,使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的基本劳动技能”[1]。中小学生的劳动形式有很多,均在学生劳动能力的发展以及劳动意识的生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构建多元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保障劳动教育效果的基本要求。但当前中小学校普遍存在劳动课程单一化的问题,多以国家层面的劳技课程作为唯一的劳动教育课程。劳技课程以生活性的劳动技术教育为例,虽然具有体系强的优势,但内容覆盖面不广,难以在自助劳动、生产劳动等教育中取得理想的效果,也不能满足学生劳动学习的需要。

阅读全文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和职业精神融通

摘要:当前,我国正着力建设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着力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劳动品质与职业精神。由于高职劳动教育课程与职业精神在理论上具有同源性、在教学上具有融合性、在培养目标上具有契合性,所以探索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与职业精神的融通路径是具有重要现实价值的。通过融通的路径研究,提出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板块、拓展劳动空间、整合校企资源、优化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优化课程评价体系的方法,从而培养高职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和职业观,使之努力成长为新时代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职业精神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下称《意见》)[1],强调“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2020年7月,为了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意见》的落地,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教育部组织研究制定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称《指导纲要》)系列文件出台,其本质就是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增强学生劳动兴趣,培养学生劳动自觉,树立正确劳动观,在劳动教育中锤炼学生的劳动品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正确理解和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劳动教育意见和精神,加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研究,探索培养具有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应用型人才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劳动教育与职业精神概念解析

1.1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意在通过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及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劳动及个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劳动兴趣;(2)让学生在劳动实践当中习得劳动技能,躬身感受劳动的魅力,感知劳动人民的伟大;(3)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以正确的劳动观作为人生道路的指引,创造自己的社会价值,追求自己的人生意义。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甚为丰富,相对于劳动教育而言,劳动教育课程仅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途径之一。设置劳动教育课程是指在学校层面对学校课程设置进行优化调整,在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打造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社会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的特点,针对性地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其中职业院校强调要围绕专业学科、实训课、实习活动开展劳动教育,重点强调针对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设置专题教育,《意见》中指出三大精神的专题教育学时不能少于16学时。

1.2职业精神

阅读全文

建设劳动教育课程推进育人方式思考

摘要:以“和合”办学理念引领,以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学校育人方式变革,从劳动文化内生、课程目标重塑、课程资源重构、教学样态创生、教学空间再造、教学评价激励六个方面着力,建立富有特色的劳动育人实践体系,彰显劳动育人价值。

关键词:劳动教育课程;劳动育人体系;劳动育人价值

劳动教育是建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和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起点和重要支撑。我校根据党和国家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精神与“和合”办学理念,以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推进育人方式变革,通过“劳动文化内生、课程目标重塑、课程资源重构、教学样态创生、教学空间再造、教学评价激励”,引导学生在劳动中提升劳动技能、感悟劳动之美、改变劳动观念、增强劳动意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有温度、会学习、能创新”的未来型人才。

一、问题与思考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课程是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直接关乎劳动教育的成效和质量。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劳动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从未停止,一些地方和学校也形成了亮点和特色,但劳动教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还处于相对边缘状态,主要表现为:劳动特色校园文化尚未形成,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淡化、弱化;劳动教育目标泛化,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年龄特点,缺乏校本表达;劳动教育课程存在无序性,各学段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脱节;对“劳动”概念理解窄化,劳动教育并未真正进入学生生活;家庭劳动教育弱化;劳动教育育人实效评价被弱化。针对学校劳动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我校从劳动教育课程系统建构与实践入手,推进育人方式变革,提升全面育人质量。

二、学校特色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劳动文化内生

阅读全文

中职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原则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这是对2018年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进一步落实,也是针对我国学校劳动教育失位问题的有力举措,更是顺应新时代劳动要求、提升国民劳动素养、保障中国走在实干兴邦大路上的深谋远见。在《意见》这把量尺下,学校劳动教育欠缺的短板显露无疑,由此可能引发的潜在社会问题也让人虚惊。可以说,《意见》的出台时机刚好,为物质丰富时代青少年逃避劳动的思想倾向亮起了红灯。《意见》也引发了教研界的广泛响应和积极探讨。如何将文件精神落到实处、如何充分发掘劳动育人价值成了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在《意见》的催化下,劳动课程的开发、劳动教材的编写也进入实践阶段。课程是学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规划的总体呈现,深刻影响每个学生的培养。为了保证学生成长在正确的道路上,课程必须要反映国家的教育方针。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开发尤需警醒。课程开发的成果往往体现为教材,中职学校没有义务教育那样严格的地方教材审核机制,教材编写队伍的组成也较为多样。劳动教育刚刚被赋予了丰富的时代内涵,而社会对劳动的老旧态度尚未根除,难以确保课程开发团队完全剔除了陈旧认知。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在把握几个大原则的前提下,打造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进而形成百花齐放而百花向阳的劳动教育新局面。

1以劳动观教育为核心

劳动教育不是技能训练,更不是体育锻炼,而是要通过劳动培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理解并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其学生毕业后往往从事流水线工人、酒店服务员、司机、厨师、园丁等职业,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基层力量,承担的体力劳动也远远多于大学毕业生。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以工作在劳动第一线为荣,对中职毕业生来说至关重要。劳动教育不但能够增加学生的职业荣誉感,提高其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而且还有利于中职生正视客观环境,做好人生规划,达成幸福人生。一线劳动者的稳定和自豪是整个社会稳步向前的动力。中职学校本身已有大量的实训课堂,课程实施者容易把实训课和劳动课混为一谈。实际上,实训课和劳动课在教学目标、情感体验、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最根本区别是劳动观是否占据核心地位。实训课更注重工作技能的养成,力图丰富职业体验,是帮助学生走向岗位做的技能准备;中职劳动课可以看作实训课的补充和升华,侧重帮助学生感悟劳动体会,发现劳动之美,培养职业荣誉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劳动课是帮助学生走向社会做的精神准备。区分实训课和劳动课是落实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一大难点。针对此难点,课程开发者需要站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高度审视劳动教育,以创造人本身的情怀编写教材。课程设计理念要为培养中国未来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服务,超越仅仅为企业输送员工的狭隘。只有提高立足点,劳动教育课程才能肩负起培养新型劳动者的重任。

2以劳动体验为基础

在明确了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而非单纯的技能培训后,中职学校很容易矫枉过正,陷入另一个误区,即把劳动教育看作纯粹的思想教育,进而以思政课堂代替劳动课堂,劳动课也会演变为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宣讲劳动意义。这就违悖了劳动教育知行合一、亲历过程的初衷。在亲力亲为中的“切肤之感”是劳动课堂的独特价值所在,是劳动课堂区别于其他课堂的特性,劳动教育必须以亲身劳动的情感体验为基础。传统的思政课堂大多以课本为本,思想意识的建构基于文字描述和教师讲述,往往缺少切肤体会。而劳动课堂恰能弥补这缺失的一环。劳动中的辛劳流汗、通力合作,劳动后的收获快感、呼吸畅快,都将生动鲜活地留存在学生的记忆中。而这些切肤之感正是劳动观教育开展的最好药引。但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若要充分把握这些切肤之感并由此出发给予积极引导,最终达成热爱劳动的教育目标,并非易事。劳动课是苦的累的,但也是快乐而舒畅的。如何超越“苦”“累”的感受,而享受“光荣”“崇高”的获得感,将极大地考验教学实施者。一但方法错误,学生很可能因怕苦怕累而厌恶劳动,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在课程设计中,对劳动感观的引导要与劳动进度紧密结合,把握好情感干预的时机。在劳动之前,帮助学生做充分的心理准备,迎接劳动中的艰辛和快乐;在劳动进行到坚苦阶段,要激发学生的豪情,以坚韧和愉快的态度挺过难关;在劳动结束后,组织学生一边回顾劳动过程,一边分享劳动成果,体验收获的快乐。在疲劳感和收获感的互映下,学生更容易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理解“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3以时展为方向

《意见》指出,劳动课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意见》对劳动教育的时代性要求放眼于未来发展,提倡为社会发展服务,契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中职劳动课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体现时代性。

阅读全文

劳动教育与初中生物课融合途径探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持续深入,劳动教育开始受到重视。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初中阶段的生物实验课也开始要求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参与到生物实验中,这一点恰好符合劳动教育的相关要求,也为劳动教育融入初中生物实验课提供可行性。本文围绕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中有效融入劳动教育理念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相关策略展开探讨,希望对提升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劳动教育;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许多教师都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因为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根本动力。将劳动教育融入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丰富生物实验课堂内容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参与机会,就等于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体会到亲自劳作并收获成果的喜悦,从而转化为对于生物实验学习的兴趣,同时,这种兴趣也会延伸到劳动层面,久而久之,就可以养成乐于动手、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基于此,劳动教育融入生物实验课堂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下面针对相关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一、新时代初中生劳动教育现状

随着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学生接触劳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导致一些中学生对于劳动过于轻视,甚至出现大量中学生不爱劳动的情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决定教育。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也是其接受教育的一种形式,学生虽然在学校学习汗牛充栋的劳动教育教材,但是并未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因此,当代中学生的劳动教育有待进一步增强。

(一)家庭生活缺少劳动教育。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大改善了学生的物质生活条件,当下的中学生不必再接触传统的农耕劳动,在家庭生活中也很少参与日常家务劳动,加之一些父母认为子女只需要读好书即可,不需要进行劳动,导致当代初中生缺乏劳动教育。

(二)学校生活缺少劳动教育。现阶段初中的劳动课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这种形式不仅影响劳动课的开展质量,且多存在形式主义,学生日常学习中很少真正接受劳动教育课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此外,越来越多的院校将一些公共区域的清扫任务外包给清洁机构,使得本就少得可怜的在校劳动机会更加稀少,学生无从接受良好的在校劳动教育。

阅读全文

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困境和对策

[摘 要]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对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将有助于推动劳动教育的全面开展。文章分析了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融合的现状困境,以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专业为例,提出了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和开展劳动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专业教育;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路径

引言

不知几时起,每隔一段时间就迭代出“摸鱼学”“躺平学”等奇谈怪论,导致许多年轻学生盲目推崇追随,出现不想劳动、“啃老”等现象,这是一种极为不负责的态度,也表明当前劳动教育的实施亟待提高。因此,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大力弘扬劳动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0年3月我国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对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将有助于推动劳动教育的全面开展。《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提出劳动教育要重点与专业特点相结合,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格,严谨细致的优秀工作做法。当前的劳动教育的地位处于边缘,被弱化、软化、淡化属于常态化,这也折射出劳动教育实践中存在价值畸变。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加强劳动教育研究,特别是深度渗透融入专业课程教育的研究十分必要。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应该如何基于专业课程的实际现状,有效地将劳动教育融入渗透至专业教育,目前鲜有关于环境保护类专业与劳动教育融合的相关研究,本文以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专业为例,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融合的现状困境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导,在专业课学习、专业技能实践操作、毕业顶岗实习等过程处处体现劳动因子。但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仍存在一些困境,需进一步解决。

(一)思想上轻视劳动教育,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亟须提高

阅读全文

高校劳动教育课实践理论与创新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主要阵地,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企业培养大量的技术型人才,从而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此同时,当下各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但要求高职院校积极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而且要求将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作为重点,使学生在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也加强了自身的劳动素养培养,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下劳动强度大的职业要求,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秉持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职业教育理念,提出了适合当下劳动教学的有效途径,倡导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共同培养的教学理念,从而能够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能够有效地促进高职劳动教育的开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劳动技能;实践理论;创新探索

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大量职业技术人才重大使命的高职院校,面对当下技术的日益创新,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除了要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其劳动等职业素养的培养,以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的有效提高,从而为学生的就业以及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的培养已经变得非常重要,加强劳动教育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是职业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这也正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对此,高职教育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要将劳动教育和专业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将劳动精神以及创新精神融合到劳动教育中,探索有效的劳动教育实践理论和有效教学途径,使得劳动教育价值观念深入学生的心中,充分得到学生的认同,从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做好准备。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与内涵

随着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在高职教育中加大劳动教育力度,不断丰富劳动教学模式,使得劳动教育能够取得好的效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与此同时,各种社会不良风气也正在腐蚀着学生,使其正确的价值观变得扭曲,导致当下社会不良风气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不劳而获等比较盛行,导致许多学生不思进取,只想乐享其成。当下高职学生大多家庭条件优越,更有许多学生过惯了娇生惯养的生活,其生活难以自理,几乎不进行必要的家庭劳动和学习劳动,使得学生缺乏劳动素养和技能,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缺乏团队合作能力,导致学生综合素养得不到有效提高,不能使劳动教育得到有效的发展,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高职院校肩负着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技术的职业技能人才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劳动教育除了让学生进行身体力行的体力劳动,比如打扫教室卫生、擦黑板、整理宿舍、洗衣服等日常劳动,还需要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学生积极发扬劳动精神,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在劳动教育工作中,也能够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职业技能人才,进而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下,为了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各大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从而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但是在当下的劳动教育工作中,高职劳动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阅读全文

中职“三维两阶”劳动教育的运用

摘 要:本文依照《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精神,以中职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中职学生劳动教育内涵进行校本化解读,探索劳动教育实施路径——“三维两阶”劳动教育,即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力量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教育,进行实践效果分析,以期为同类研究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劳动教育;三维两阶;中职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全面落实《意见》要求,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中职学校要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础课,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力量,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重点结合专业特点,以实习实训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构建适应中职教育的劳动教育生态链,从而培育学生劳动素养,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劳动技能,真正实现“以劳修身、以劳促技”。

一、劳动教育实施现状

从浙江省教研室发表的《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分析——2019年浙江省中小学劳动教育调研报告》及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以下简称中心学校)现阶段实施的劳动教育情况来看,当前劳动教育的实施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劳动教育实施主体单一

从宏观角度看,学校往往在劳动教育中“单打独斗”,社会与家庭则处于缺席状态;从微观角度看,班级劳动教育的主要责任人是班主任或德育导师,缺乏全员参与意识。由此导致当前中职学校职业体验类、问题解决类综合实践课程开设不足,创造性劳动教育受众面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