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劳动教育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劳动教育教学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教学创新思考探索

摘要:劳动教育是培养新时期护林人的重要措施,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对劳动教育存在的内涵模糊、价值淡薄,课程考核粗糙,评价内容不全,奖罚措施不明等问题,围绕劳动教育课程育人、实践育人、“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创新林业技术专业劳动教育方法,让劳动教育自然融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中。

关键词:林业技术;劳动教育;育人体系;创新实践

1劳动育人的现实问题

1.1劳动内涵模糊,育人价值淡薄

对劳动教育的本质及内涵认识不到位,在教书育人实践中融合劳动教育进行正确劳动观和劳动精神的引导不足;把一些简单的卫生打扫、义务劳动等同于劳动教育,不注重理论知识、不想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普遍存在。

1.2课程考核粗糙,缺乏过程评价

劳动课程常用的分小组考核方法,不可避免导致了“自觉挑担子,偷工撂摊子”的组内不均衡现象,甚至最后抄袭他人实践报告者得分照样高。由于考核方法粗糙,缺乏过程性监管和评价,不仅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打击积极者和主动者,不利于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的培养。

阅读全文

劳动教育融入高中和大学思政课一体化

摘要:当下,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热点,高中与大学阶段是推动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有关联性,通过探讨劳动教育融入高中与大学思政课教育一体化存在的问题,认为通过推动劳动教育融入两学段思政课课程体系、搭建两学段劳动实践教育平台、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劳动教育教学一体化保障体系等举措,推动劳动教育高效融合到高中与大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中。

关键词: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大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

202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强调“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1]。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有效实施[2]。高中与大学时期是统筹推进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劳动品质形成和塑造的关键阶段。劳动教育不仅是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助推器和融合剂,更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营养液。通过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到高中与大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1劳动教育融入高中与大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意义

1.1是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有力举措。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热点,如何更好地将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部署落地落实,需要以推进一体化思政课教学内容建设为统领,以思政共性内容建设为融合点和着力点,有效搭建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平台,才能破解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存在的难点。当下,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价值逐渐被广泛认同。然而,我们要看到,各大中小学普遍存在没有开设独立劳动教育课程及缺乏专业劳动教育教师等现象,这些滞后现象阻碍着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因此,以劳动教育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动主线,通过坚持将劳动教育和思政课改革创新有机结合,创新思政课堂教学形式和手段,推动劳动教育高效融入到高中与大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实现两学段思政课教学内容上的衔接,促进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

1.2是增强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渠道。长期以来,大学和高中思政课对实践性教学重视不够以及劳动教育逐渐被边缘化,导致两学段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不高。同时,两学段思政课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对各自授课对象的身心特点和规律等并不熟悉,这些因素影响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效。实践检验证明,劳动教育是增强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渠道,能促使学生将课堂所授的劳动实践理论转化为内在自我标准,提升自我劳动品质和素养,进而转变为外在自觉行为习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开展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有力举措,各级各类学校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改进劳动实践教育形式,引导和帮助大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热爱劳动习惯,提升整体育人效果。通过劳动教育连接纽带,实现高中与大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建设的突破,打通两课程教学一体化建设的难点,切实增强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1.3是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的现实需要。新时代学校对学生培养要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教育方针,劳动教育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不可或缺。按照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大中小学校的劳动教育工作者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多措并举推进劳动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思政课在学校劳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培育学生的正确劳动观念。当前,为加快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积极探索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在学科融合上下功夫,打通大中小学学校劳动教育的“任督二脉”,创新新时代劳动教育方法,赋予劳动教育更多内涵,推动劳动实践教育创新升级。只有让劳育筑牢学生思想之魂,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才能追求其它方面素质发展。纵观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会经历一个从小学注重培养劳动意识、初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高中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到大学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螺旋式上升的学习过程[3]。不同学习阶段有各自不同的性质与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准确把握两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能力,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理解掌握劳动教育知识。

阅读全文

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内涵与实现路径初探

摘要: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抓手。文章简述中学劳动教育的内涵,提出中学劳动教育的实施困境,分析造成困境的原因,探讨中学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要强化师资力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独立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开展多样化的劳动教育实施方式,充分发挥劳动素养评价功能。

关键词: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内涵;路径;核心素养

劳动教育对于当代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实施劳动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实施劳动教育也是培养高中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学劳动教育发展至新时代,其育人功能逐渐增强,然而目前中学劳动教育实践仍存在发展受阻的现实困境。本文通过明确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的内涵,对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进行探索

一、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的内涵

1.从静态到感知:劳动教育的新目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劳动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目标由最初的在劳动中进行教育到劳动服务于社会再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从静态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走向了致力于感知劳动精神、树立劳动价值观、培养劳动技能的道路。2020年7月9日教育部颁布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劳动能力,传承劳动品德,养成良好劳动习惯。要使中学生积极学习劳动理论知识,并对劳动充满热忱,对劳动工作者衷心敬佩,对他人的劳动成果精心维护,培养中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让中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养成勤俭节约的品德。

2.从孤岛到整合:劳动教育的新内容

阅读全文

高校内部审计促进劳动教育探究

[摘要]本文以对高校落实劳动教育政策措施情况进行内部审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审计背景、意义及实施路径的探究,旨在揭示高校内部审计在促进劳动教育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中的重要作用,为高校内部审计实务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劳动教育;政策措施;高校;内部审计

国家教育领域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是检验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试金石。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因此对高校落实劳动教育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审计是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实现新担当新作为的重要抓手。

一、研究背景

2020年3月20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明确指出高校内部审计是“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并强调“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是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责之一,为内部审计对高校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教育方针政策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建议提供了重要依据。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成为国家教育领域重大政策措施。2020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强化督导检查”,把督导结果“作为对被督导部门和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依据”等要求,为高校内部审计对高校劳动教育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提供了具体指引和方向。

二、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内部审计的意义

高校劳动教育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内部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对学校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劳动教育政策措施情况,主要是对贯彻落实的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实际效果等进行监督检查。高校内部审计通过对劳动教育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揭示劳动教育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新时代劳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创新举措和取得的重要教育成果,推动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其意义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阅读全文

加强青年劳动教育的现实价值和实践

摘要:加强青年劳动教育有着深刻的现实价值,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从而更好地促进青年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工业强国建设。推进青年劳动教育需从优化课堂、深入实践、营造良好劳动环境三方面来展开,切实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青年;劳动教育;社会经济发展;实践路径

近年来,一些院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劳动教育的要求,采取多元化举措坚持劳动育人,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成绩的背后也存在些许问题。部分学生不尊重劳动者、推崇享乐、贪图安逸、不愿意吃苦耐劳的现象。在大学生中,有人认为基层工作不够体面,宁可“啃老”也不愿到一线岗位,以“佛系”之名掩盖“懒惰”之实;有些女生认为“自己奋斗不如嫁得好”;还有一些学生存在劳动功利化思想,表现为平时无功不劳动,就业时眼高手低,还没掌握多少本领,没为单位贡献多少价值,就要求不切实计的高薪待遇,动辄跳槽等。针对以上问题,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可谓正当其时。

1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

1.1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

立德树人是近些年的教育热词,也是教育界的永恒课题和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承担育人根本使命的场域是学校,树人的主阵地是课堂。在教育教学中如果不去进行德育则会稀释育人的成效。回望中国历史,热爱劳动、勤于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品质,中国也正是依靠这个熠熠生辉的优良传统从贫穷落后走到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今天。由此,不论劳动形态如何变迁,科学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这个宝贵品质热然需要代代相传。当然,引导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养成乐于劳动、勤于劳动、终身劳动的习惯,激发潜在的劳动意识,这本身就是道德教育的内容之一。通过劳动教育可以丰富立德树人的内容和形式,让立德这一任务不仅在课堂上加以落实贯彻,而且深入学生的劳动实践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动手实操、体验让其更加鲜活的去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春风化雨般让学生习得健康向上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劳育和德育相互联系、互促互利、相得益彰。故此,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应然之义

阅读全文

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的开发分析

摘要:新时期的教育是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强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劳动教育日益被重视,它被认为是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价值追求形成的关键阶段,落实劳动教育是必然要求。这不仅需要在德育工作中渗透,也需要进行课程开发,农村中小学也是如此。虽然农村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劳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方面还存在不足,对此需要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推进,从而切实发挥劳动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课;重要性;开发与实践

2020年3月,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劳动教育开展的新的指导文件。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了较长时间,也一直在强调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受社会大氛围特别是旧有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小学教育的关注点还是集中在智育,后来才慢慢重视德育、体育和美育。而对于劳动教育,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一直都关注不够。根据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开展劳动教育,不仅要能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这也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此,国家明确提出了要全面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其措施之一就是要优化课程建设,设置与中小学教育相契合的劳动课程。农村中小学教育有其特殊性,无论是在教育教学条件还是在教育教学理念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足,在劳动教育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一些。充分认识农村中小学劳动课设置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与之适应的劳动教育课是当前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文章将主要谈谈相关方面的认识,希望能对当前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有一定借鉴作用。

一、农村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也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这就是劳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而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劳动在学生发展和成长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劳动表面上看是一种体力劳动,实际上学生身体在得到锻炼的同时,其自理能力、自立能力也能够提升。劳动还能磨炼其意志品质,从而促进其智力的发展,这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接触劳动的机会更多,但是现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也有了极大的提升,独生子女家庭较多,而农业的现代化也使农村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常见的农业劳动。在家庭中,很多家长要么觉得孩子年龄小,很多家庭劳动都干不了;要么担心劳动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孩子的学习,所以很多学生在家庭劳动中的参与也很少,这就导致很多农村中小学生不会劳动,甚至出现了不想劳动、轻视劳动等问题。而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一些农村中小学自身受到教学压力的影响,还在坚持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旧有教育教学理念,把大量的时间集中在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或者考试科目的学习上,对于劳动这类非考试科目则有些忽视。因此很多农村中小学校的劳动教育就是安排学生参与每周的大扫除活动或每天的值日活动,这样的安排不仅不规范、不正式,而且容易给学生造成劳动教育、劳动课程不重要的感觉或者认识。所以一些农村中小学生不爱劳动,或者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出现了浪费粮食、不懂得节约等不良行为。这说明在农村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认真面对。农村中小学校承担着劳动教育的主体责任,对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工作必须发挥农村中小学校的主导作用。农村中小学校要充分重视劳动教育,特别是要重视课程建设,从而更好地发挥劳动育人的功能。

二、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的开发与实践

(一)强化理论学习,做好宏观规划

阅读全文

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完善对策

摘要:高校承担着向国家建设输送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任务,劳动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五分之一,应该明确劳育定位,发挥以劳育人功能。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是实施劳动教育重要的环节。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适度运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方式,合理把握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内容,明确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目的,最终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的氛围,构建和完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劳动形态;评价体系;对策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其中明确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在普通高等学校将作为必修课程,而且本科阶段要求不少于32学时。所以,无论是高校管理者还是教师,都要深入理解国家政策导向,把握劳育被纳入教育方针,教育目标的动向,有效地展开劳动教育教学,努力构建和完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这一重要环节。

一、适度运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方式

大学生阶段正是道德评价心理的“他律”阶段向“自律”阶段发展阶段,劳动教育课程实践性突出,其评价方式不能简单单一化以分数、等级认定,而应进行多元化的客观综合评价。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内容包括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理论内容与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参与实践两部分。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由两种考试与考核。理论部分为认知考试,参与实践为能力考核。主要是对大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中的积极参与度、行为表现和劳动效果等进行客观评价,评价方式可借助于阶段考核、操作展示、成果展示、劳动技能竞赛、日常观察、作品评定等多种方式。对劳动强度、时间,劳动态度、劳动纪律、劳动技能的掌握,以及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等指标进行客观评价。对大学生劳动素养的整体综合评价,进行评价标准既要注重“结果”也要注重“过程”,强调结果与过程并重。劳动教育课程整体综合评价标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综合反映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态度、劳动经历、劳动能力和劳动成果。评价标准的核心要义是要注重大学生劳动情感和劳动态度。

二、合理把握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内容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内容包括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理论内容与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参与实践两部分。其中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理论内容的评价,主要包括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价值引导,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优秀的劳动思想,借鉴和吸收国外劳动思想精髓,理解和把握新劳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最终服务于无限丰富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实施劳动教育重点不仅仅局限在系统的劳动思想知识的认知学习,还包括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中参与实践的考核,主要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关于劳动思想理论认知学习是基础,劳动教育课程化参与具体实践是重点。只有从认知层面高度认可,在具体实践中才会有正确的行动。二者缺一不可,知行合一。由于实践劳动的多样性,决定了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内容多元化。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作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的参与实践考核具有基础性特征,不仅仅关注大学生的个人生活自立意识,自理能力,也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进入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要求家长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无论在校在家,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进行坚持不懈地自我管理地发展劳动技能,生活技能。服务性劳动教育,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包括公益劳动、志愿服务,注重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突出了公共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大学生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时刻,能够积极主动担当,有所作为,有所奉献。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与服务性劳动教育属于非生产劳动教育,生产劳动劳动教育具有一定技术专业性,包括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群体劳动与个体劳动、创造性劳动与重复性劳动等。在专业技术实践中体味劳动艰辛,磨炼意志。当然,劳动并非一味地艰辛,它使人与社会的充分接触,只有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生活的艰辛、疾苦,才能更好地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感受劳动带来的幸福和快乐。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教育内容不同,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评价内容可以有所侧重,但从总体上看,三者都很重要,不能偏废。结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与时俱进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认识到劳动具有教育性价值,通过劳力达到劳心的效果,最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彰显劳育的基础性综合性育人价值。以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为主要评价内容,推动大学生劳动观教育这三大模块,推进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的劳动观教育与实践层面评价的持续革新,加快完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评价机制。

阅读全文

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和策略

摘要: 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与对策。基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劳动教育问题的原因。论述了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作用,表现在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院校办学。提出了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提升对策: 做好教育管理,拓展劳动教育途径; 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劳动意识,发展学生劳动技能; 完善评价机制,保障评价的科学性; 建设劳动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当前应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作用,在结合院校特色、学生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提升劳动教育的新对策,提升劳动教育水平,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及劳动意识。

关键词: 新时代;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现状; 对策

劳动是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途径,现代教育非常重视劳动教育的作用。在教育体系的构建中,国家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重要要求,为高职教育明确了发展方向。在职业院校中,应将全面贯彻落实发展德智体美劳这一教育方针,结合实训实习使劳动教育得到强化,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劳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能够积极参加劳动。

1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

1. 1 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部分高职院校对劳动教育不够重视。受职业院校的特点所影响,各院校更重视职业教育,劳动教育大多流于表面和形式,无法渗入高职教育中,影响了劳动教育的教学效果[1]。第二,在劳动教育中,还存在教学实践没有落实的问题。部分院校虽然会进行一定的劳动教育,但院校并未针对劳动教育建设完善的教育体系、课程体系,导致劳动教育的开展效果不好,只能在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中稍作渗透。第三,学生缺乏良好的劳动素养。在新时代背景下,青少年的劳动意识偏弱,部分学生在学校中不能积极参与宿舍、班级等安排的劳动活动,学生的劳动主动性不足,必然使劳动教育的开展受到阻碍。

1. 2 产生劳动教育问题的原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