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劳动教育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劳动教育管理

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和策略

摘要: 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与对策。基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劳动教育问题的原因。论述了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作用,表现在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院校办学。提出了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提升对策: 做好教育管理,拓展劳动教育途径; 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劳动意识,发展学生劳动技能; 完善评价机制,保障评价的科学性; 建设劳动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当前应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作用,在结合院校特色、学生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提升劳动教育的新对策,提升劳动教育水平,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及劳动意识。

关键词: 新时代;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现状; 对策

劳动是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途径,现代教育非常重视劳动教育的作用。在教育体系的构建中,国家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重要要求,为高职教育明确了发展方向。在职业院校中,应将全面贯彻落实发展德智体美劳这一教育方针,结合实训实习使劳动教育得到强化,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劳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能够积极参加劳动。

1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

1. 1 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部分高职院校对劳动教育不够重视。受职业院校的特点所影响,各院校更重视职业教育,劳动教育大多流于表面和形式,无法渗入高职教育中,影响了劳动教育的教学效果[1]。第二,在劳动教育中,还存在教学实践没有落实的问题。部分院校虽然会进行一定的劳动教育,但院校并未针对劳动教育建设完善的教育体系、课程体系,导致劳动教育的开展效果不好,只能在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中稍作渗透。第三,学生缺乏良好的劳动素养。在新时代背景下,青少年的劳动意识偏弱,部分学生在学校中不能积极参与宿舍、班级等安排的劳动活动,学生的劳动主动性不足,必然使劳动教育的开展受到阻碍。

1. 2 产生劳动教育问题的原因

阅读全文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思考

[摘要]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是深化劳动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体现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的统一、劳动教育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劳动教育阶段性与整体性的统一以及劳动教育全民性与全面性的统一。当前统筹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在理论上存在着对其内涵、要求与目标不够明晰的问题,在实践中存在着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衔接不够、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亟待优化、管理机制一体化建设有待完善等问题。统筹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要优化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注重劳动教育的学校作为,形成劳动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

[关键词]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

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2019年11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实现改革举措的有机衔接、融会贯通,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会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强调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3]努力办好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加强劳动教育的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

一、统筹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价值意蕴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需要,是实现劳动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达成劳动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的需要。

1.体现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的统一

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以下简称“四育”)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统筹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一方面推动了劳动教育“以劳立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4]作用的发挥。劳动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通过劳动教育,青少年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得以养成,智力得以更大程度开发。理论来源于实践,道德和知识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得到进一步理解和提升。通过劳动教育,青少年对于强健体魄重要性的认知更加深刻,更加明确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劳动教育,青少年学生对于美的感受和认知更加明晰。因为只有在生产劳动中,真正的美才能得以创造和发现。另一方面,统筹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促进了劳动教育与“四育”的协同发展。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5]长期以来,劳动教育在“五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够明显,社会各界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相较于“四育”明显不够。这主要体现在“四育”在大中小学各学段形成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并已经或正在进行各自的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实践。当前要通过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师资队伍等进行一体化建设,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促进劳动教育与“四育”同向同行、协同发展。

阅读全文

“双高”建设中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困境

摘要:在“双高”建设的背景下,围绕“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在劳动育人的方式方法上不断探索,面对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精神和职业教育深入发展的紧迫性以及开展劳动育人的现实意义,分析劳动育人的现实困境,通过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明确劳动育人目标;建立五课融合的课堂教育主渠道;建立三方联动的交互式劳动育人全链条;建立完善劳动教育评价制度;建立劳动育人实践平台等,实现五育并举,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劳动教育;高职院校;困境;对策

0前言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1]。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了劳动教育的总体要求和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高职院校在面对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及“双高”建设的任务中,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养成严谨专注、敬业专业、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品质[2]。从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来看,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对劳动教育的本义和价值产生不利影响。加强劳动教育,是高职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传承职业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时代新人的必要措施。

1高职院校开展劳动育人的现实意义

1.1弘扬新时代劳动精神的需要

人类劳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劳动育人饱含着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时代诉求,在人才培养和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新时代高职院校要大力 弘扬 崇尚 劳动、热 爱劳动、辛 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以劳动育人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点,从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大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凝聚起抗疫服务的志愿精神和劳动力量,以实际行动来践行劳动的时代精神。

阅读全文

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落地生根探索

摘要: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落实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精神是一线教育者必须思考和践行的问题。小学阶段应通过改变育人观念、开设劳动课程、搭建劳动平台、开发校外资源、促进劳动教育真正成为育人的硬核措施,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新时代特征;小学劳动教育;五育并举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在强化劳动教育对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性的同时,也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让学生适应并且更好地生活,劳动教育是孩子们未来享受生活的基础。但学校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社会淡化、学校弱化、家庭虚化、自我惰化等不良倾向。片面追求学业成绩唯文化分数独尊的育人导向,必然会导致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大打折扣,这有悖“五育并举”育人方针,也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所以学校作为教育载体推进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是当务之急。笔者结合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从以下五个方面分享,完善小学劳动教育管理,做好小学劳动教育工作。

一、改变育人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

劳动教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只有让教师和家长都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才有可能为劳动教育落实创造适切“环境”。当前,在追求高分的教育中,教育的意义被狭义化,学校、家庭、社会重视教育,但只是盯牢分数的教育,学生中形成“万般下等,惟有高分”畸形认识。如果对劳动教育没有普遍形成科学认识,甚至认为开展劳动教育会影响孩子升学竞争,这种外在的认识压力会对教师的育人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致使学校很难从容实施劳动教育,甚至有可能把劳动教育卑微化。综上所述,作为义务教育基础段的小学要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一方面要做好学生思想宣传工作,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1]。另一方面要宣传引导家长转变唯分数评价孩子的惯性思维。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宣传劳动教育意义,让孩子家长与时俱进转变育子观念,否则再完备的教育计划、再丰富的课程设置都有可能流于形式、劳而无功。

二、开设劳动课程,保障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从孩子可以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开始,就要逐渐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施以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的教育和锻炼。首先,构建多样化选择性强的劳动教育课程。按照文件要求确保每周1节劳动课,这是强化劳动教育的必由之路。在课程落实中,杜绝其他学科挤占劳动课现象,积极开展校内劳动比赛,避免劳动课流于形式,突出劳动实践课教学实际效果。其次,邀请劳动模范或劳动先进个人开展百家讲堂。劳动意识的培养和劳动技能的形成需要时间更需要实践。劳动技能传授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学校通过选聘有专业技能特长的家长进校园、上课堂,每月1节课,为学生开展生动的劳动教育实践指导。家长现身课堂展示劳动价值与劳动者风采,极大感染了小学生劳动热情与积极性,也促进了劳动品质的养成。最后,以劳动品格提升工程为抓手强化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引导家长们积极参与到孩子们的劳动教育实践中来,形成家校一体、家校融合的劳动教育。

阅读全文

职业启蒙融入劳动教育课程难点探析

摘要:将职业启蒙融入劳动教育课程有着政治、经济、社会和个体价值。然而,在融入中面临着实践平台“失准”、教师主导“失能”、学生主体“失位”、保障体系“失职”的问题。对此,可以校内外联动为抓手,搭建丰富的实践平台;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突破,加强赋能与合作;以彰显学生主体性为重点,激发主体效能;以增强教学效果为落脚点,完善保障体系。

关键词:职业启蒙;劳动教育;劳动教育课程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多项文件均在不同程度上倡导开展中小学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加强学生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尤其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极力鼓励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强调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1]。职业启蒙和劳动教育的开展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重要内容。职业启蒙注重让学生从职业体验中认知职业、感悟职业。职业是工作的名称,工作皆有其自身的内容、性质,但本质皆是劳动,这表明职业和劳动间实为表里关系,即职业均对应着一定的劳动,但劳动并非都对应着职业[2]。由此,可基于当下课程的设置,利用二者的紧密关系,以劳动教育课程为落脚点,将职业启蒙融入劳动教育课程[3],以劳动教育课程的推进促进学生的职业启蒙。

一、职业启蒙融入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

1.政治价值

政治指维护统治的行为。“政”指的是正确的领导,“治”指的是正确的管理。职业启蒙融入劳动教育课程的政治价值体现为服从国家对教育的正确领导和正确管理。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4]。职业启蒙和劳动教育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教育领域的新指令,也是职业专门化在教育领域的新要求。在此背景下融合发展有助于学习者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和劳动态度,符合总书记对教育发展的要求,是服从国家对教育正确领导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方案》等相关职业启蒙和劳动教育的文件陆续颁布,彰显了二者重要性和紧密性的同时还强调了二者融合发展[5]。尤其是2019年4月《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和2020年9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颁布,充分表明国家期望通过宏观调控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将职业启蒙融入劳动教育课程有助于学生明晰职业方向,使其在教育分流时理智选择职业方向,避免分流时偏向普通教育,是增强职业教育生命力的有效手段,是服从国家对教育管理要求的体现。

2.经济价值

阅读全文

陶行知教育对幼儿教育游戏化意义探析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各省市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例如改变教学形式、增删教学内容等,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对于幼儿教育来讲,若要提升幼儿综合素质水平,需要幼儿教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与内容,特别是游戏化教学活动,在幼儿日常教育教学中比重较大,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影响较为显著。陶行知教育理论符合现阶段幼儿教育教学要求,对幼教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其中,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理论是陶行知生活化教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对幼儿教育游戏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故深度分析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幼儿教育游戏化中的具体表现,并探讨其具体指导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教育理论;幼儿教育;游戏化;指导意义

一、陶行知教育理论促使幼儿游戏教育教学活动更健康,更安全

健康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中的首要内容,基于陶行知先生对我国教育卫生条件的长期考察以及分析,对改善幼儿园卫生条件以及提升幼儿健康水平,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现阶段,幼儿园的大部分游戏活动均在室外进行,由于各幼儿园的卫生条件不同,管理人员对园内卫生水平要求各异,导致很多幼儿园内部游戏环境较差。近些年来,各类幼儿园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同时,在笔者的教育教学中,发现很多幼儿园的户外运动设施缺少有效的安全保护结构,可能造成幼儿在使用此类游戏设施时出现安全问题。从整体上看来,我国的幼儿教育教学环境整体向好,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日渐提升,但问题是,很多幼儿教师的卫生意识较差,导致在其组织幼儿进行各类游戏活动时,无法及时注意到游戏环境中的卫生安全隐患,不能采取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幼儿园在建设幼儿游戏环境时,在深入贯彻陶行知教育理论中的“健康教育”思想后,首先应定期展开培训,增加幼儿教师的卫生知识,提升幼儿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时保护幼儿安全的能力。在幼儿教师组织开展游戏活动时,可在活动中主动积极引导幼儿学习健康知识,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确保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另外,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室外游戏活动时,可多引导幼儿参加“身体体能训练”类游戏项目,进而提升幼儿的运动技能,同时改善身体条件,增强幼儿抵抗力,切实保障幼儿在幼儿园中健康快乐成长。

二、陶行知教育理论促使幼儿游戏教育教学活动更科学,更合理

科学教育思想在陶行知教育理论中篇幅比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可看出陶行知先生对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此思想对新时期幼儿游戏教育活动的指导意义较为明显。具体来讲,此思想对幼儿游戏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师能力要求均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在教学目标方面,幼儿教师应深入贯彻科学教育思想原则,首先应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其次应在合理的目标导向下培养幼儿的创造创新能力,使幼儿可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相应的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品质;在游戏活动内容方面,幼儿教师应在活动前充分准备活动工具、材料以及场地等,确保游戏活动内容浅显易懂、丰富有趣,并在一定程度上契合幼儿日常生活,渗透生活化教育思想;在游戏活动开展方法方面,具体的方法措施很多,但总体上讲,均要求幼儿教师应“变成小孩子”,积极参与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不仅可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充当“领路人”角色,也可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充当“幼儿”角色,提升活动开展过程的合理性。为了体现幼儿游戏活动的科学性,幼儿教师应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安排各类趣味小实验,并突出“做上学,做上教”的陶行知教学理念,引导幼儿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从而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例如,在开展有关天文学的教学游戏活动时,幼儿教师可在班级天花板上悬挂各类“星球”,形态各异,色彩鲜明,并确保幼儿可清晰地观察到不同“星球”的特点。当然,很多幼儿园受限于自身经济情况以及教学条件,可能无法有效使用“星球”类教学工具,此时幼儿教师可回顾陶行知先生的“在有限教学条件下勇于创新”的游戏教学思想,利用班级里面的橡皮、铅笔、转笔刀或者粉笔等充当相应的天文教学工具,在有限的游戏环境下,依旧发挥幼儿游戏教学活动的“科学性”。

三、陶行知教育理论促使幼儿游戏教育教学活动更具道德观,更具发展观

阅读全文

艺术教育管理在综合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高校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在高校教育中艺术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但其在管理方面还有提高的空间。本文主要对现阶段我国高校艺术管理与发展中存在的管理模式单一、管理规划不全面、发展和艺术应用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提出艺术教育管理的规划管理,实行教学生活的全方位管理,艺术教育要以结合社会生活为发展目标,使我国的艺术教育管理在教育教学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艺术教育管理;综合素质教育;艺术教育管理的意义

0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富强,对高校的建设投入也在不断加大,高校的发展突飞猛进。当下,艺术教育已经变得越来越普及,高校的艺术教育面临新的教育形势。艺术教育管理模式要紧跟时代的变化,在新的时期使艺术教育管理焕发新的光彩。根据高校的教育目标,教育理念要合理、思维要先进,符合高校教育的基本要求,使得艺术教育理念与现代高校教育更加契合,建立一套合理、可行的艺术教育管理体制,使得高校的艺术教育对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更大的帮助。

1艺术教育管理的本质含义

在当今的高校教育中,艺术教育管理是指在学校中的一种具有文艺倾向的教育管理方式,它是一种不同于其他教育管理模式的素质培养教学方式。艺术教育管理不单指对艺术系学生的教学管理,它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更加丰富,增添了教育事业的教学乐趣。艺术教育管理是一种形式复杂的教育模式,要求彻底落实教育教学方针,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综合教育模式。在自然景观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存在艺术,艺术教育管理的方向与其他教育管理的方向不同,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教育类型。艺术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涵养为目的,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育管理方式,这种教育管理模式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总之,艺术教育管理是综合性比较强的教学管理方式,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可以结合素质教育、劳动教育、体育教育,组合成全面的教育模式,它们也是十分重要的高校教学方式。所以,艺术教学管理模式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发展与管理现状

阅读全文

“四个回归”下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

摘要: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适应新要求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为新时代高校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四个回归”视域下,文章探析以大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为切入点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意义、面临问题及有效路径,以期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促进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步提升。

关键词:新时代;四个回归;养成教育;立德树人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2018年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一流大学建设的根本是造就一流人才,一流人才需要一流的素养,一流的素养离不开一流的学生德行和习惯养成。因此,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成为新时代深化高等学校改革的要求,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路径之一。

一、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理论逻辑

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教育部同时明确辅导员要从工作方法的角度深刻认识辅导员的“导”,其中将辅导员加强对大学生“行为教导”与政治领导、思想引导、情感疏导、学习辅导、就业指导等列为同等重要的目标和任务,为辅导员在新时代背景下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成为辅导员落实“行为教导”的方法,成为贯彻立德树人的路径,对辅导员增强工作效能、提升育人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养成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应有之义,符合新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核心特征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总书记对教育工作最关心的话题,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全过程,提高素养、崇尚劳动,为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清晰方向和具体要求。“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加强大学生品格和习惯养成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使命和内容之一,因此,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成为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