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劳动教育观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新时代青少年劳动教育观思考探讨
摘要: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路、新的判断、新的要求和新的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措施。劳动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劳动不只是浅显意义的创造物质条件的劳动,也是帮助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劳动教育活动。人的成长发育黄金时期就是青少年阶段,在这一时期劳动教育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以对劳动教育的重新树立,首先简析劳动教育观的基本概念,其次从劳动认识、劳动实践、劳动情感和劳动法规四个方面主要内容,分析了我国青年劳动力教育薄弱的现状,以此提出解决青少年劳动观念缺失的策略。通过系统的方法提高开展了青年劳动教育工作培训的重要性。
关键词:劳动;劳动教育;青少年
一、新时代青少年劳动教育观基本概念
1.劳动的基本概念
“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1]劳动是人类生存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作为劳动主体,通过劳动来获取自身所需生活资源,精神的劳动和实践的劳动是其两大类。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随着人们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摆脱外力的束缚,独立自觉地存在。人类社会是由劳动创造的。人类社会史等于人类劳动史。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不论劳动形式如何。共同点是精力、体力、时间和知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由劳动创造。人类要通过劳动把“自由的自然物”变成“人的自然物”,人们用劳动来获得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东西。在满足自身基础的生活所需后通过脑力劳动创造出信仰,文化艺术等等具有精神层面的物质。
2.劳动教育观的基本概念
人们对“劳动教育”一个概念比较熟悉,我国现在的教育体系中把对劳动的教育划进了德育的涵盖里。《辞海》对劳动教育的定义是:“劳动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之一,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在平常生活中养成正确的劳动习惯和技能的教育活动。”[2]《教育大辞典》从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劳动素养出发,将劳动教育定义为:“劳动、生产、技术和劳动素养方面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习惯,使学生获得工农业生产基本知识和技能”[1]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定义也发生了本质改变。新时期的劳动教育是指面向中国的教育工作者的劳动实践青年人应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工作方法。
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内涵与实现路径初探
摘要: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抓手。文章简述中学劳动教育的内涵,提出中学劳动教育的实施困境,分析造成困境的原因,探讨中学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要强化师资力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独立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开展多样化的劳动教育实施方式,充分发挥劳动素养评价功能。
关键词: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内涵;路径;核心素养
劳动教育对于当代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实施劳动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实施劳动教育也是培养高中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学劳动教育发展至新时代,其育人功能逐渐增强,然而目前中学劳动教育实践仍存在发展受阻的现实困境。本文通过明确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的内涵,对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进行探索
一、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的内涵
1.从静态到感知:劳动教育的新目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劳动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目标由最初的在劳动中进行教育到劳动服务于社会再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从静态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走向了致力于感知劳动精神、树立劳动价值观、培养劳动技能的道路。2020年7月9日教育部颁布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劳动能力,传承劳动品德,养成良好劳动习惯。要使中学生积极学习劳动理论知识,并对劳动充满热忱,对劳动工作者衷心敬佩,对他人的劳动成果精心维护,培养中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让中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养成勤俭节约的品德。
2.从孤岛到整合:劳动教育的新内容
新时代下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的困境分析
摘 要:新时代城市小学面临家校劳动教育观念畸变、儿童劳动素养缺失、劳动教育基地稀缺的典型困境,以学校区域社会资源为载体,通过与社区等联合建设劳动课程基地,为学生建构并实施有现代科技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在五育并举与五育融合的劳动育人模式中探寻立德树人的新路径,可以为城市小学常态、有序、有效开展劳动教育提供样本借鉴。
关键词:城市小学;劳动教育;五育并举
劳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建国初期,劳动教育就被国家高度重视,并于1955年将劳动课程纳入了国家课程体系[1]。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劳动教育一度被虚化、弱化,导致不爱劳动、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社会问题逐渐显露。为了引导广大人民创造更好的未来生活,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劳动教育,要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教育方针。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劳动教育应与德智体美四育相融合,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重庆市融汇沙坪坝小学(以下简称“融汇沙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启了现代蚕桑劳动课程基地的建设,并努力寻求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的新路径。
一、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的困境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城市小学生的劳动教育面临诸多困境。
1.家校劳动教育观念畸变
受唯分数的片面教育影响,国家要求开设的劳动课程在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上都被忽视;加之一些学校错误地把劳动作为惩戒学生的手段,要么单纯地把劳动教育理解为劳动技艺的传授,或者把劳动教育异化为文化课脑力透支之后的休闲娱乐[2]。还有就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很多人认为智能化时代很快就会到来,将来我们的一切都可以让机器人代劳。这样的劳动观念既缺乏对劳动的正确理解,又缺乏对未来劳动形态的预估,既不能让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得到正确引导,又不能让学生必要的劳动技能得到提升,劳动教育的价值被严重低估。
高校劳动教育价值内涵和实现途径
摘要:高校通过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落实立德树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观更彰显时代性,劳动教育的内容要更加丰富,培养途径要突出全面性。而作为劳动教育其中之一的服务性劳动教育,在育人方面占据了重要地位。高校通过重塑服务性劳动教育观、挖掘育人价值,落实服务性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丰富育人体系,细化顶层设计、加强制度保证、多措并举,丰富服务性劳动育人氛围、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等途径,进一步发挥劳动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劳动教育;服务性劳动育人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级各类院校应高度重视并落实劳动教育相关内容。
1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意义
马克思曾说:“劳动不再是谋生的一种手段,更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1]劳动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是意义生活和人类本质复归的主要形式。[2]劳动是锻炼人、培养人、塑造人的基本途径,通过将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激发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1.1劳动教育价值观要彰显时代性
新时代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教育价值观时,要注重时代需求,彰显时代特征。劳动教育经历过从“劳动兴盛”到“劳动失宠”再到“劳动复兴”的漫长发展历程,其重要性日益凸显。[3]高校要培养经得起实践磨砺和检验、能够担当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势必要发挥劳动育人的重要作用。新时代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不仅仅是体力劳动、简单劳动等,高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参与到劳动中,在劳动过程中磨炼学生的意志,帮助他们增长知识和技能、强身健体。
小学劳动教育问题及对策
一、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及所存问题
(一)劳动教育者观念普遍薄弱
劳动观念薄弱不仅体现在学校领导、教师,还体现在各位家长的观念意识上。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许多教师只重视提高学生文化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劳动及其他教育问题。同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目标存在错位,更看重的是考试成绩排名,一切事务由家长全权代劳。
(二)劳动教育的实施缺乏支持
主要体现在小学劳动教育专职教师的缺失、课时不够、有关教材及基地的供应不足。据调查显示,在小学专职劳动教育的教师只占30%,而70%都是由非专业教师担任;在课程方面,许多学校不单独安排劳动教育课,并且很多劳动教育课还会被占用。笔者还了解到,小学时期的劳动教育基本是没有教材的,一般是任课教师自主编写课件。由此可见,在理论上,学生长时间不能系统全面地学习有关劳动教育的知识、技能;在实际中,缺乏应有的实践和锻炼,这样“有育无劳”和“有劳无育”都将导致劳动教育定义的弱化。
(三)劳动教育无计划性、无评估标准
小学劳动教育课普遍摆不上日程。上级无要求,学校就无计划。开什么、开多少、怎么开,没有相应的评价导向体系,要么不开,开了也是无序状态。我们所谓的社会实践活动课,也就是开学拔草、清扫垃圾、整理桌椅,仅此而已。简单无趣的劳动形式、狭隘和有限的劳动场所、无详尽得当的劳动计划,劳动观念该从何谈起,劳动教育该怎样贯彻,劳动教育又该如何评估,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现实的棘手问题。
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落地生根探索
摘要: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落实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精神是一线教育者必须思考和践行的问题。小学阶段应通过改变育人观念、开设劳动课程、搭建劳动平台、开发校外资源、促进劳动教育真正成为育人的硬核措施,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新时代特征;小学劳动教育;五育并举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在强化劳动教育对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性的同时,也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让学生适应并且更好地生活,劳动教育是孩子们未来享受生活的基础。但学校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社会淡化、学校弱化、家庭虚化、自我惰化等不良倾向。片面追求学业成绩唯文化分数独尊的育人导向,必然会导致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大打折扣,这有悖“五育并举”育人方针,也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所以学校作为教育载体推进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是当务之急。笔者结合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从以下五个方面分享,完善小学劳动教育管理,做好小学劳动教育工作。
一、改变育人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
劳动教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只有让教师和家长都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才有可能为劳动教育落实创造适切“环境”。当前,在追求高分的教育中,教育的意义被狭义化,学校、家庭、社会重视教育,但只是盯牢分数的教育,学生中形成“万般下等,惟有高分”畸形认识。如果对劳动教育没有普遍形成科学认识,甚至认为开展劳动教育会影响孩子升学竞争,这种外在的认识压力会对教师的育人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致使学校很难从容实施劳动教育,甚至有可能把劳动教育卑微化。综上所述,作为义务教育基础段的小学要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一方面要做好学生思想宣传工作,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1]。另一方面要宣传引导家长转变唯分数评价孩子的惯性思维。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宣传劳动教育意义,让孩子家长与时俱进转变育子观念,否则再完备的教育计划、再丰富的课程设置都有可能流于形式、劳而无功。
二、开设劳动课程,保障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从孩子可以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开始,就要逐渐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施以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的教育和锻炼。首先,构建多样化选择性强的劳动教育课程。按照文件要求确保每周1节劳动课,这是强化劳动教育的必由之路。在课程落实中,杜绝其他学科挤占劳动课现象,积极开展校内劳动比赛,避免劳动课流于形式,突出劳动实践课教学实际效果。其次,邀请劳动模范或劳动先进个人开展百家讲堂。劳动意识的培养和劳动技能的形成需要时间更需要实践。劳动技能传授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学校通过选聘有专业技能特长的家长进校园、上课堂,每月1节课,为学生开展生动的劳动教育实践指导。家长现身课堂展示劳动价值与劳动者风采,极大感染了小学生劳动热情与积极性,也促进了劳动品质的养成。最后,以劳动品格提升工程为抓手强化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引导家长们积极参与到孩子们的劳动教育实践中来,形成家校一体、家校融合的劳动教育。
德育下的幼儿园劳动教育思考
摘要:幼儿期是人生重要的发展阶段,也是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行的关键时期。《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当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幼儿园的劳动教育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教师应以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素养为核心目标,引导幼儿在劳动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敢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精神,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与满足,使其在与同伴的讨论、沟通、协商、合作中发展社会性行为,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养成爱分享、乐助人、善合作的良好品质。那么,德育视角下的幼儿园劳动教育,应该如何结合新时代、新教育、新劳动进行科学开展呢?我园做了以下尝试。
一、挖掘生活教育资源,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
从幼儿认知发展特点来看,幼儿的认知能力处在萌芽期,主要依赖感知,通过与事物、他人相互作用来认识周围的环境,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获得发展。劳动教育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其教育内容直接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发展的特殊性,幼儿劳动教育应当放眼于幼儿的整个生活,在关注幼儿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将幼儿生活中的资源融入教育之中。通过生活化的劳动教育,让幼儿对劳动有更好的理解与认识,在体验劳动中培养幼儿未来的生活能力。在日常的生活活动中,首先,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劳动教育渗透其中,通过幼儿的自我服务逐步培养他们对劳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在午睡环节鼓励幼儿自己系扣子、穿脱衣物;在盥洗环节逐步引导幼儿养成自主盥洗、如厕的习惯,学会及时冲洗注意卫生;在进餐环节中提醒幼儿能够餐前洗手、餐后将桌面食物残渣倒进垃圾桶。其次,教师可引导幼儿做好班级值日生的职责分工,值日生早上到园后需将自己的名字放到相应职位上,履行自己的劳动职责。玩具管理员负责清洗、整理玩具,餐具管理员在餐前分发餐具、餐后打扫卫生,盥洗室管理员负责提醒同伴有序排队喝水、洗手,擦拭洗手台、地面。在班级的值日生活动中,同伴之间能够相互帮助,一起完成值日生工作,不仅使幼儿的社会性、合作交往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而且增强了幼儿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二、巧妙引入游戏,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是幼儿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也是幼儿获得发展最基本的途径。幼儿游戏的过程也是他们工作的过程。游戏化是实施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重要方式,将游戏引入幼儿的劳动教育,能够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特点为幼儿巧妙地创设不同的游戏区域,和幼儿共同讨论制定游戏主题。比如:在“娃娃家”,引导幼儿学会承担家务劳动,“妈妈”负责照顾小宝宝,给宝宝洗澡、喂饭、穿脱衣物,“爸爸”负责买菜、做饭,“哥哥姐姐”负责打扫卫生,将“家”里的物品摆放整齐。在表演区为幼儿提供各种职业的服饰,引导他们在表演活动中创设虚拟劳动情境,感受不同职业的工作特点。在建构区鼓励幼儿动手搭建、自由创造,在“理想之城”的建构中体验劳动的辛苦,收获成功的快乐。在游戏化的劳动教育活动中,幼儿自觉遵守着社会所制定的规则,进行着人类社会的活动。这不仅满足了幼儿内心的梦想,弥补了现实无法实现的缺憾,也让幼儿在劳动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价值,增强了对自我价值的认同。
三、多种途径渗透,丰富幼儿的劳动体验
幼儿劳动教育是以幼儿为主要的实施主体,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主题劳动活动、值日生活动、班级活动、过渡环节、家园亲子劳动等方式,引导幼儿亲身参与劳动、体验劳动,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在劳动教育过程中,重视引导幼儿理解劳动的价值,通过观看劳动视频、聆听劳动模范光荣事迹、邀请不同职业的劳动者入园助教等方式,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劳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充分挖掘幼儿园可利用的资源,鼓励幼儿亲身参与,积极体验。比如:认领班级菜地,主动参与浇水、施肥、搭架、采摘等种植活动,在饲养角照顾小蝌蚪、小金鱼,给它们换水、喂食等等。此外,我园还联合社区开展“身边卫生我爱护”志愿者公益活动,带领幼儿走进社区,在劳动中体会劳动者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幼儿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道德感,激发幼儿参与社会服务的热情,让幼儿养成热爱劳动、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思想政治教学中劳动教育研究
【内容摘要】开展劳动教育既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也是对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思想政治教学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现象,通过提高教师劳动教育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健全和完善劳动教育的考评体系,有效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学中劳动教育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劳动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学中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劳动教育教会学生对知识躬身修行、用身体“丈量”世界。迈进新时代,需要高度重视学生劳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劳动观念,使之与社会发展同步、与国家需要同步。
(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总书记在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表明劳动教育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中具有突出地位,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劳动教育则是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劳动教育的培养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需要学校重视、教师引导、学生配合,结合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情景,做到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日渐增强,在体验劳动教育中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对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思想政治教学中劳动教育的学习有助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其品格深深印刻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精神品质之中。学生在体验劳动中获得的幸福感与满足感悟,有利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不劳而获”“拜金主义”等思想进行斗争。在学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时指明了劳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推动作用,让学生明确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帮助学生在个人成长中对“劳动”这一概念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在学习遵守社会法制教育中,向学生阐述依法诚实劳动的重要性,用法制思维指导劳动实践,有助于学生自觉维护公平正义,做社会主义法制的维护者。学生学习公共参与相关知识和参与劳动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公共服务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面对困难、危机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从容不迫。
二、当前思想政治教学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