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案例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跨文化交流案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跨文化交流案例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改革策略

[摘要]“一带一路”是我国顺应国际发展提出的重要发展构想。在跨文化交流中,地缘割裂导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文章针对“一带一路”视野下跨文化教学研究的现实需求和研究缺位,结合跨文化能力概念内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主体、教学评价和跨文化情感能力五方面进行有效的课程改革,为“一带一路”视野下跨文化教学提出可操作的策略和建议,提出培养具有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应用型人才的思路。

[关键词]“一带一路”;文化冲突;跨文化教学

2016年4月16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高端论坛上,解读《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时,重点指出外语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具备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一定研究能力的重要性。在此全球化及“一带一路”背景下,促进学生发展和服务社会需要,培养英语“跨文化”人才,实现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相应改革,促进大学生未来在工作中获得先机,是本文研究的内容。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跨文化教学源于美国,在国际上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国内的跨文化教学研究受传统西方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影响,也以英语国家文化和中西文化差异对比为主。Holliday提出超越文化阻隔、将个人经历和轨迹融入跨文化交际中寻找文化共性的理论,对我国的跨文化教学也具有指导作用[1]。Knapp提出在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期待交流中存在差异、期待不确定性和期待交流中误解的跨文化意识,是适应世界英语发展整体趋势的跨文化教学理念[2]。Risager回顾了欧洲外语教学的历程,归纳出四类缺乏可操作性的复杂的跨文化教学实践模式:外国文化模式、跨文化模式、多文化模式和超文化模式[3]。20世纪80年代,跨文化教学引入中国。胡文仲在《试论跨文化交际》一文中归纳出六个不同的领域:(1)词汇研究:研究词汇中包含的文化内涵;(2)语用研究: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在交际中出现的文化问题;(3)非语言研究:不同文化的体态语、表情等差异;(4)交往习俗研究:称呼语、问候语的文化差异;(5)社会心理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中的心理差异;(6)价值观研究: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来的不同文化价值取向。付小秋、张红玲提出构建外语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实践模式[4]。但传统的跨文化教学研究仍主要以西方文化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文化为主,如美国和欧洲等,很少或根本没有涉及如印度、泰国、新加波、老挝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外交、民俗等。国内“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何东提出双向的跨文化交流是公共英语教学的目的,并在教学评价内容中引入母语文化[5]。孔海燕提出,“一带一路”视野下从培养跨文化意识、跨文化学习策略、跨文化交际态度、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和讲好中国故事五个方面丰富跨文化课程内容[6]。陈欣从跨文化能力的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注重通识教育和学科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优化三方面提出“一带一路”构想视野下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理念[7]。可见国内学术界的研究对于深化认识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的研究也存在不完善和不到位之处:一是“一带一路”与跨文化研究虽有成果,但总体上研究成果还不够丰富,缺乏深度及代表性、系统性;二是跨文化教学虽有建设性研究成果,但是没有充分考虑国际英语人才的发展趋势,没有融入最新的国际要素,没有充分考虑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构想,无法适应对外经济、政治和文化需要,也无法为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服务,最终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三是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没有适应“一带一路”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需求,一些新式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等没有科学地运用到跨文化教学。综上所述,学术界应当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地方经济发展和学生需要为研究目标。鉴于此,本文拟以“一带一路”为视角探讨文化冲突的表现,提出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改革方案,为培养适应国家“一带一路”构想需要的大学生提供理论支撑与对策参考。

二、“一带一路”视野下的跨文化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带一路”构想背景下,需要培养具备综合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应用型跨文化人才,形成宽泛的人才布局。而当前高校的大学英语跨文化人才培养方面,在“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呈现与国家人才需求不对称的教学短板。为突出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国际化及满足国家的发展战略需要,“一带一路”视野下的跨文化教学面临的困境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阅读全文

通识教育与高校旅游管理课程的融合

[摘要]国际化人才培养是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战略目标之一。旅游管理专业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依托外语课程、双语课程等通识课来实现,管理类社会科学的人文性决定了其通识教育的属性。通识教育的历史溯源、理念语义和实践分析,从三个维度揭示了通识教育和跨文化交流人才培养之间内在联系的哲学依据。跨文化交流能力要素的构成,揭示了跨文化交流人才培养具有多学科性,以及培养路径的多元化。将通识教育融入《跨文化交流》课程将成为旅游管理学科培养国际化高端人才的新途径。

[关键词]通识教育;跨文化交流;旅游管理专业

通识教育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亦称博雅教育),这一概念由古代先贤亚里士多德提出。亚里士多德主张教育最终的目的是理性地发展,提倡推行将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平衡和谐发展的公共教育,表现在他为其逍遥学派所设立的“百科全书”式的课程,对照我国即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而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发展了自由教育的概念,强调将人文学科作为其中的主要内容,由人文学科所蕴含的丰富人性与对人心灵发展的探索与思考,填补了自由教育理念中感性思维的部分。中国关于通识教育的思想早有溯源,如《论衡》中所言:“博览古今为通人”,古代教育家、思想家所言“融会贯通”、“触类旁通”,所指的便是通识教育中贯彻的知识牵引与联系能力,以掌握不同领域的变化、趋势及规律。不完全等同于古代先贤所提出的通识教育是创造博学多才、全才,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着重于挖掘个人的思维闪光点,孕育出一个具备完整独立思维、潜质和精神气质的人格,从而追求一种“自我实现”的通透人生[1]。现当代,通识教育广义上是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思维,是指非专业性、非职业性、非功利性的,而是关注个人生活、道德、情感和理智共同发展的“人本”教育,是“以唤醒人的主体性为目标的教育”;狭义上,它指高校专门开设的公共课程,来自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学科领域,是区别于专业课的课程,也指通过教学设计将通识教育融入到整个大学的学术活动中去[2]。不论通识教育以何种方式呈现,它所追求的目标都是使得人们的内在与外在世界、物质与精神生活、人文与科学理念达到和谐统一与协同发展。本文就通识教育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跨文化交流》课程的融合进行多维度的探讨。

一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大背景下,人类社会处于不断的变革当中。国家发展与社会建设对于那些储备广博知识、具备战略眼光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跨学科人才需求日益增长[3]。为了应对新时代的号召和挑战,高校应当进一步推进通识教育改革。对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而言,专任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主体,应不断强化通识教育的意识,提高通识教育的质量。只有通过不断输出通识教育,带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辩证地思考,清晰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才能让学生领悟我国文化自信的精髓,培养文化旅游融合的思维,最终将中国文旅产业发展与研究输出到世界范围。旅游管理专任教师增强自身的通识教育能力,不仅需要对通识教育有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还要有完整的知识体系架构。相对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对教师整体知识架构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师拥有较宽的知识面和应用不同领域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高校专任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获得及管理这些知识:定期进行校内外、海内外通识课程观摩学习,从视野开阔的资深教师那里汲取经验;参加跨学科学术研讨交流会,与其他学科的学者多交流探讨,与不同的思维碰撞融合;绘制个人的通识教育思维导图与知识地图,从个人学科专长出发,不断拓宽交叉学课的知识脉络,从而形成具有个人教学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其中,国际旅游管理专业中的《跨文化交流》课程,其母学科有文艺学、社会学、传播学、历史、政治、地理等。现今通识教育课程普遍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三大领域,每一领域学科都可以为学生提供诸如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4]。例如教师通过绘制通识教育的思维导图,将人文学科、自然学科和社会科学整合,形成“知识树”,通过制定重点理论框架,梳理知识脉络,以实证研究与资料库案例为补充,让学生品尝到源于同一棵“知识树”上结出的果实。

二通识教育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跨文化交流》课程的契合点

《跨文化交流》课程对旅游学院学生的知识结构、人文素质培养和拓展国际视野具有重要的影响,是通识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跨文化交流》课程作为旅游管理学科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通识教育融入《跨文化交流》课程将取得较好的成果。通识教育与《跨文化交流》课程的契合点在于以下三点。

阅读全文

跨文化交际的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摘要]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以往时期过于强调语法、句型、翻译等技巧方面的重要性。但忽略了学生可能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学习认知误区,或者对于跨国文化的模糊理解。为此,从跨文化交际的需求角度,解读了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分析了我国高校当前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策略,希望对提高商务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的文化解读、文化互动、文化自信有所助益,增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一、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商务英语教学活动,并非单纯培养学生的英文水平和能力,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直接与国际友人交流,进行商务洽谈或贸易合作,需要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习惯,才能达到更为良好的沟通效果。在商务活动中,如何展开交流,本身也是基于文化背景、生活状态、认知规律等多方面的文化组合。那么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角度分析,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强学生的沟通技巧和效果;二是避免学生在商务洽谈中出现交流障碍和误区。

(一)增强沟通技巧和效果

如果对于跨国文化信息掌握不足,学生则会在商务英语的交际应用层面产生交流困境。因此,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一层目标,便是从文化角度探讨商务活动的对接性,培养学生习惯从对方文化角度建立交流认知的沟通技巧。假设学生在商务会谈中,全面了解对方国家文化和民族习惯,则可以与对方建立共情机制,从理解和包容的心态中建立沟通桥梁。对方感受到我方的尊重之后,也会更加倾向于超过商业价值以外合作可能性。因此,参考国际商务谈判案例,真正促成贸易合作达成的因素,往往并非价位优势,而在于能够从对方文化视角审视商品价值,并确立了长期发展合作的文化共识基础条件。基于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沟通交流技巧,可达到促成国际商务合作的直接效果。

(二)避免交流障碍和误区

阅读全文

大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培养途径

[摘要]重新界定了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构成要素,并以此为基础从具体的跨文化课堂教学、和课堂内容相关的能力拓展项目以及课外实训三个方面,就如何全面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较为详尽的可操作性建议,是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培养路径的一次有益探索。

[关键词]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培养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通过不同形式进行的有效的人际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的总称,它通常是指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处理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宽容的态度、按照主题背景和文化背景正确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本文试图将商务英语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结合起来,重新定义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构成,这是跨文化交际理论延伸的一种新尝试,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

一、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教育的目的是实现教育的预期目标,体现在培养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定位等方面的要求。它是教育实践的起点和落脚点,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它的具体体现是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为高等教育实践的一种形式,“商务英语专业”必须根据专业人才的预期发展要求,即未来学生的预期角色和行为来构建(陈准民、王立非,2009)[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越来越深,中国经济的外向型结构特征愈发明显,参与国际市场的经济活动要求大学培养更多外向型人才,这是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未来发展的方向,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将从学校教育的主体发展为国外商务实践活动中的行为主体(孙丹萍、匡颖,2013)[2]。目前,全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主要是因为商务英语专业符合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商务英语教学强调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忽略了理解、评估和整合另一种文化的能力。除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商务英语人才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某些商务英语专业的学校根本没有跨文化交流课程,或者只开设了一门课程。学生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对跨文化的知识了解甚少,而且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的教学仅涉及文化表层知识,无法扩展。尽管一些商务英语专业开设了几门有关跨文化交际的课程,但能力培养内涵过于强调理论层面,实践层面被忽视。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构建全方位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符合学科发展的需要,符合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符合市场的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史兴松、徐?,2012)[3]。

(二)国际商务实践活动的要求

阅读全文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力培育

 

一、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社会意义   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文化交流,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当信息的编码者和解码者来自不同文化背景时,跨文化交际就发生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文化交流的双方会存在沟通和理解的障碍[1]。美国学者Gibson在“文化冰山”模型[2]中指出,文化差异存在不同的层次:“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和“冰山藏在水下的部分”。通常,深层次的文化差异会对跨文化交际造成真正的麻烦。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科技的进步和现代传媒手段的日益多样化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立体化、全方位的媒介环境,廉价便捷的互联网、功能齐全的手机以及各式各样SNSs社交网络,使得当代大学生具有了更加宽广的国际视野,因此西方社会文化可以全方位地展示在他们眼前,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撞击必定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从表层到深层都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小到服饰、饮食与休闲,大到行为、观念与心灵。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逆反心理较强,崇尚西方生活方式,很容易全盘接受西方理念,更有甚者沦为西方敌对势力的工具,这就给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正如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所言,“关系到我们能否粉碎国际敌对势力对下一代进行西化与分化的图谋。”[3]   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当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素质,从而有效地抵制西方自由思想观念的侵蚀。高校通过开设《跨文化传播》课程,可以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更好地应对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跨文化传播》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修课程,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高校开设《跨文化传播》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学生树立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培养其跨文化交际的水平,从而有力地抵御国际势力的西化。在《跨文化传播》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将西方的各种文化客观地介绍给学生,同时增加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的视角。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关系到当代大学生与世界融合过程中素质的提升,还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抵制西方的西化潮流。   二、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实意义   1.时展的呼唤———走进跨文化交际的新时代   生活在现代社会,我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抛入全球化的浪潮中,到电影院看一部美国大片、到西餐厅吃一顿西餐、到欧洲走一圈逛一逛、交一两个外国朋友,已是平常之事。麦克卢汉(M.McLuhan)1964年就在其著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远见卓识地提出了至今仍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地球村”概念。[4]如今,“地球村”概念早已经成为现实。21世纪对我们国家来说,是加大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与国际社会接轨的时代,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是一个能够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互相对话、频繁交往的时代,中国社会正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张力作用,跨文化交际作为当代社会的一个现象正在日益突显,跨文化交际的时代已经悄悄来临。此外,软件(大学生接触外面世界的渴望凸显、结识不同背景朋友的热情高涨)和硬件(互联网的普及、传媒技术的发展、即时交流工具的多样化)条件的成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时机和开阔平台,体现着人类精神、思想交流和融合的跨文化交际慢慢走入普通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个人进步的标志———成功人士必备的交际能力   身处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为必要。娴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仅有助于我们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熟识、沟通,以充分地利用国际先进的技术管理和成熟的市场资源促进外商来华投资,进行各种成功的贸易活动,它还能帮助我们有效地理解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向其学习并同时展示我们中华民族的风采和精华,将中华文化成果纳入全球文化的体系之中,并最终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随着国际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中国人工作、生活的大环境也渐渐融入多元文化的因素,每个人都不同程度感觉到知识更新的频率更快,竞争的激烈程度更深。岗位竞争的压力使人们意识到,应学会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学习其中的相处之道,因为那些精通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会准确、贴切、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办事圆满,而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会导致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交往中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彼此误解,无法克服交往障碍,最终导致交流失败,使自己陷入困境甚至产生激烈冲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人才的定义有了新的补充,即在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的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即人才的国际化,这一国际化的过程应从意识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各个方面入手。不可否认,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当代人们获得成功的必备技能之一,承载着教育功能的大学就不能不面对这个问题,因此高校开设《跨文化传播》课程就成为时代的必须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表现,也是搞好当代大学生跨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1.把握宏观、钻研细节,积极主动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高等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远大的社会理想、健康的价值取向和昂扬的精神状态的新时代大学生。在做好宏观工作的同时,高校也不能忘记关注细节,增强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格外值得教育者普遍关注。虽然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定义尚不明确,但是拜卢姆(Byrum)等学者认为,态度(attitude)是跨文化交往能力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5]要在跨文化交际中保持正确的态度,首先要提高文化意识,也就是在跨文化交往中积极去探求交际对象不同于自我的价值观念、行为表现等富有文化内涵的特征,在交流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对方的文化观念和行为,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并主动解决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摩擦,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交际对象及其所处文化背景的认识与理解。#p#分页标题#e#   2.放眼世界、立足现状,潜移默化地积累跨文化交际的知识   在实际生活中积极掌握跨文化交际场合需要的社会文化知识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关键在于提高跨文化交往的意识,注重平日的逐步积累。作为西方文化的一个显性的表现,教育工作者们应首先培养大学生对于外语学习的浓厚兴趣,通过《跨文化传播》课程讲授的理论知识来引导并指点他们广泛阅读英文著作,更好地理解英美文学作品和英文报刊,最重要的是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能够将特定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背景知识传授给大家,于潜移默化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   3.丰富多样、寓教于乐,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拓展跨文化交际的经验   除了阅读相关理论书籍之外,《跨文化传播》授课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观看电影的方式,理解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梁家辉和蒋雯丽主演的《刮痧》、刘烨和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的《暗物质》等都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电影素材,它以平民化的视角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充分发掘人文内核,探讨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冲突与相互融合。利用多媒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学生理解异国的风俗礼仪和该文化背景下人们使用语言的特定规则,影视中人物表现出来的语言和非语言交际手段、交际规则和交际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对跨文化差异背景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普通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大量免费浏览和下载网络资源的机会,网络上储藏了大量关于不同文化的介绍、跨文化交往的案例以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建议等资源,有自主意识的当代大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浏览,筛选并下载有关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以及最新的相关资料,充分利用网络拓展跨文化交际的经验。   4.与时俱进、勇于开拓,提高《跨文化传播》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跨文化传播作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属于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到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哲学和政治学等多门学科,因此《跨文化传播》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为培养当今通才奠定基础。作为跨学科的一门课程,《跨文化传播》既可以作为新闻传播学院的专业课程,也可以开设为针对全校学生的选修课程。针对前者,《跨文化传播》教学应该增加专业知识的讲授,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跨文化传播基本概念和理论简介;(2)语言层面的跨文化传播知识;(3)非语言层面的跨文化传播;(4)文化的差异、冲突与适应等。[6]作为选修课程,《跨文化传播》教学应该减少纯粹理论部分的涉及,增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做更多思考:(1)中西方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荣辱观、宗教观、人际交往观念等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2)网络传播与虚拟社区中的文化交往是否会导致文化的“全球化”与“同质化”;(3)如何更好地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跨文化传播能力,从而进行有效跨文化交流和沟通;(4)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四、结语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涌来和传媒技术的进步,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或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正在加速,大学生在求学、就业、交友、休闲等各个方面都会面临丰富多彩的跨文化交往,有效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是多元文化社会中大学生的必备素质,大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应被视为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跨文化传播》教学中,教育者要传授的不仅仅是一些理论知识,还要关注不同文化所具有的深层次内涵,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国家和其他国家的文化,了解彼此的差异,学会在差异中寻找共性,并在充分尊重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实现跨文化交流效果的最优化。当代大学已经不是自我封闭的“象牙塔”,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下从事该教育,责任更重大、任务更艰巨,工作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把握时机,与时俱进,研究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开拓教育的崭新领域。

阅读全文

英语口语会话的高低语境分析

摘要:随着国家贸易的频率不断提升,经济大发展进入全球“炙热化”状态,跨文化商务交际和各类文化交际成了解决国际外交和商务活动中存在问题的主要渠道,经济协作和经济贸易洽谈的得失也直接与交际策略和文化互信原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因为如此,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高低语境的依托对于“高效能、愉快交流”的交际目标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以英语语言会话为探究内容,试图分析跨文化交际下,英语口语会话中高低语境的实践应用情况。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口语;高低语境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学是兴起与20世纪70到80年代的一种从社会语言学中独立出来的学科,跨文化交际主要关注的是“不同语言文化在直面碰撞的时候发生的交融与互相磨合的一种语言实践现象”。以中英语言为例,跨文化交际涉及到两个民族的文化、经济、风俗、外交原则等各个方面。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逐渐发展独立,已经成为文化交流活动中一门重要学科。语言环境是语言发展和语言活动进行的有机土壤。语言环境在跨文化交际学的范畴中会涉及到“高语境和低语境的区别”,高语境与低语境关注的不是简单的语言环境,而是两个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和信息传输的习惯和风格[1]。可以说高语境与低语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感知、思维品质以及外在的行为表现。高语境与低语境理论的提出为“跨文化交际场合中口语会话活动”的语言误解、分歧和摩擦行为的消除的策略构建提供了直接的依据,很有研究与实践的价值。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高低语境概念及内涵

高语境和低语境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霍尔在20世纪50年代左右先后提出的概念,高低语境是属于跨文化交际范畴的,因此霍尔被称为“跨文化领域研究的奠基人”。从概念上来讲,一个完整的语言环境分为高语境与低语境,他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可以从下面的关系图表现出来。通过图1可以清晰地发现:语境的核心要素限定在说话者、语言内容与客观事物构建的整体交流环境以及受语者三者之间。所以有语言交流的地方就会有“语境的存在”。语境就像一个动态的湖水,和外围的人、事、物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语言信息传递圈,在这个圈子中,人与人之间进行着既定的交流与交往[2]。通过图2的关系示意图可以清晰地发现:霍尔所谓的高语境和低语境概念其实是基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人们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下产生的实质性的表达差异。例如,在霍尔的高低语境理论的影响下,众多的语言学家和跨文化交际教学的专家学者研究了不同国家人群在特定的交流活动中交流的方式和特点所形成的语境,他们发现:以日本、朝鲜、中国三个国家为代表的地区倾向于利用手势语、空间的变换、沉默等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意见。例如,中国文化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沉默是金”“话多必有失”等经典话语充分反映了一个事实:这些国家的人群在具体的交流语境中倾向于利用各种交流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想法,语言并不是他们完全的依赖因素。所以,以这个三个国家为代表的类似人群在现实交际中构建的是“HC(highcontext)”;与之相反或者相对的是美国、德国、瑞士等国家的语言交流,他们的交流讲求的是用最直接的表达形式承载最明确的含义。换而言之,他们非常看重节约原则和效率性。所以,这些国家的人群看重直爽的、直接的交流,因此他们比较依赖自己的语言,在特定的时间里很快表达完自己的意思,不会像高语境群体一样,含蓄或者委婉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所以他们在具体的交际活动中与外界的客观事物或者其他人构成的语言环境就是低语境。可见,不同群体的人群在沟通的过程中,如果对高低语境的概念和内涵清晰,就能很好地在相关的语言交际往来活动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三、汉英两种文化下高低语境交际的案例分析

阅读全文

国际化人才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论文

一、合理开设综合课程,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跨文化外语沟通能力,听、说、读、写、译是国际化英语人才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此才能在国际经贸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在国际化人才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首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而合理开设综合课程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条有效途径,可通过开设语言知识、交际技能、情境训练等相关综合性的英语课程来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从而奠定学生走向国际社会的必要条件。

二、适当增设跨文化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

在国际经贸活动中由于是跨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与合作,因而在国际交际中不单单只是语言上的交流,同时还涉及到不同国度政治、文化、礼仪、习俗等方面的交流。为此,国际化人才需具备较强的国际化意识,以避免在国际交际中出现“cultureshock”。于是乎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可适当增设跨文化的选修课程,通过这些选修课程来实现对学生的多元文化熏陶和全方位的国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接受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培养和促进学生形成国际意识。

三、举办跨文化交际专题活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宽广的国际视野是国际化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而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高校应重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对此,高校可以加强组织各种跨文化交流的活动,如举办跨文化交际专题讲座,定期安排外籍教师和学术专家、国外创业成功人士、留学生等开展系列文化讲座与案例教学。高校通过组织和举办各种跨文化交际专题活动来帮助学生认识和接受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一方面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国际通行规则,另一方面促进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不断提高。

四、开设双语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

阅读全文

商务英语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

[摘要]

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以及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商务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跨文化能力方面的不足进行研究,揭示了目前本科学生在提高跨文化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如何因地制宜的提高跨文化能力:(1)优化课程设置,完善人才培养方案;(2)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3)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化跨文化意识;(4)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

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应用型本科人才;跨文化能力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大环境下,社会对于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渐增加。只培养精通某一专业的单一式精英教育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而具备一定语言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大部分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通过传授科学文化技能使学生尽快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将所学知识快速转化为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这就要求各高校各学科立足校情,探索出一条适合的道路,为培养出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做贡献。商务英语专业以其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型的特点在众多专业中显得尤为特别,为了增强商务英语专业本科人才的就业竞争力,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和商务技能的同时,更应重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能力和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只有开创出实用性强、理念新颖的特色跨文化人才培养模式,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才能有所提升,进而培养出兼备“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商务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应用型本科人才。

二、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的现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