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矿产资源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采矿工程评价课程教学实践
摘要:
中国工业化进程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对矿产资源的消费需求逐渐增加,对在新形势下矿业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来,而传统的采矿专业培养内容已渐渐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课程是矿业类院校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本文从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对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课程的教学与实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与优化措施,为培养适应新的国际矿业环境下的采矿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矿业院校;采矿工业专业;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教学改革
一、问题的背景与提出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特别是近十年来大宗矿产品资源如石油、煤炭和铁矿石等重要的能源与矿产的消费量一直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矿产资源消费需求量之大、逐年增量之快,是国际上任何国家所不曾经历的。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储量耗竭性、供给稀缺性与对矿产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形成尖锐的矛盾,因此,矿产资源国际间的配置显得尤为重要,矿产资源管理国际合作也成为我国国土资源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我国矿产资源管理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矿产资源管理是国家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等手段对我影响矿产资源的各种行为进行调整、协调矿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促进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1]。在此新形势下,“矿产资源管与评价”课程教学中应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全球资源观的教育,从全球化角度重新审视我国矿资源形势,用全球化的思维指导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国际合作,理清思路,定好位,并紧密结合国家的资源战略,培养更多具有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理论基础,特别是具有采矿工程学科背景的本科生。笔者结合“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就新形势下如何保证采矿工程和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质量,培养专业知识扎实、业务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全面、具有全球视野的矿业人才,成为新时期矿业类院校本科生教学培养内容不可缺少部分及本科教学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课程目标定位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要: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提升矿产资源储量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主要展示矿产资源储量的数量、质量、结构和空间分布,实现了储量评审备案、年度动用储量、年底储量统计全过程管理,包括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报盘系统、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管理系统(C/S)、行政审批系统之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专题应用、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之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专题应用等系统建设。概要介绍了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归纳总结了建设中的问题与不足,简要说明了矿产资源储量管理评审备案的工作流程、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关键词:矿政管理;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信息系统;工作流;空间分布
0背景
2017年7月10日,国土资源部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的通知》,在全国开展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2019年11月1日,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要求以第三次国土调查和年度变更调查为基础,以自然资源“一张网”“一张图”“一个平台”为支撑,建立面向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管决策和政务服务的信息化体系[1]。2019年12月31日,自然资源部正式印发《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为《意见》),明确提出改革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科学确定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将固体矿产简化为资源量和储量两类。取消矿产资源储量登记事项,简化归并评审备案和登记事项,缩减办理环节和要件,提高行政效率。矿产资源储量登记书内容被纳入评审备案管理,不再作为矿业权登记要件,评审备案结果作为统计的依据[2]。按照《意见》和《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改革工作方案》的要求,为支撑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改革和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后的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相关工作,需要升级改造自然资源部内网行政审批系统、重构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专题应用。
1主要问题
虽然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自1982年开始建设,各项矿政管理业务基本实现信息化,但目前的矿产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和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数据,距离新形势下全面掌握我国矿产资源家底的需求及加强矿产资源全过程、全覆盖监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3],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目前,非油气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及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审批还处于纸质审批阶段,尚未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网上审批。(2)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运行支撑环境有待加强。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管理系统是C/S系统,基于.NET环境开发;报表控件只支持32位操作系统;储量报表模块基于微软Word的VBA开发,需要提供WPS支持。图形支撑控件采用美国ESRI公司的MapObjects,目前已不再维护,在此基础上很难进行扩充。此外,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管理系统不能满足国产化的要求。(3)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相关系统虽然有关联的关键字,但尚未真正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系统重复内容较多,集成度不高。(4)矿产资源储量数据的对外共享服务有待加强,急需扩大应用范围。矿产资源储量数据从原来的秘密、内部资料到现在的敏感数据,其应用范围一直未能扩大。
2目标定位
矿业院校地质勘查课程改革实践
1问题的提出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煤炭地质勘查则是资源开发利用的先导性和基础性工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煤炭部属院校归属地方,归属地方的煤炭高等院校已更名、合并或升格;原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归并为地质工程专业。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03年前后,煤炭工业低潮,煤炭地质勘查队伍缩减。由上述因素导致煤田地质勘查类课程停开,部分院校仍开设矿产地质勘查类课程,但内容转为一般性矿产地质勘查,对于煤炭地质勘查而言没有针对性。因此,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的强劲需求,煤炭工业进入新一轮发展高潮,煤炭地质勘查工作蓬勃发展,对煤炭资源勘查与评价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在大学本科阶段开设煤炭资源勘查类课程的重要性日益显著。近年来,各原矿业类高校地质类专业相继不同程度地对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加强了煤田地质和资源勘查方面的比重,以适应人才市场的发展变化,同时也使矿业类高校的传统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2课程目标定位
煤炭地质勘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以基础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等当代地质学基础理论为指导,以钻探、物探等先进技术手段为核心,同时还涉及矿产资源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等学科知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矿产地质勘查体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发展,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实施以及矿业权市场的建立,对从事煤炭地质勘查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当前,矿产勘查工作的最大特点是呈现多样化和逐步走向市场化,煤炭地质勘查人员不仅需要坚实的地质理论和勘查技术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的知识,从而必然促使煤炭地质勘查学科内容的调整和拓宽。当前,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基本特征是从技术型发展为技术-经济型,“煤炭地质勘查”课程的培养目标也从原有的纯地质技术人才拓宽到以地质技术为基础、掌握一定的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3课程内容体系
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涵盖内容较广泛,主要涉及煤田地质学、煤田普查与勘探、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四门学科,它们各有独立的科学体系,而又是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煤田地质学是研究煤、煤层以及含煤岩系成因、性质和其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煤炭地质勘查的理论基础。煤炭地质勘查是一门来自生产而又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学科,其目的是为煤矿设计与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保证煤炭资源合理而顺利的开发。其主要任务是运用煤田地质理论及其相关地质理论,选择相应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方法,经过一定阶段的工作,寻找和探明煤矿床,对煤田的地质与开采技术条件进行研究;并结合当前我国技术经济政策的有关规定,对煤矿床做出正确的工业评价。可行性研究属于工业技术经济学的范畴,是煤炭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可行性研究的核心是煤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其任务是应用经济学的原理,根据煤矿床地质勘查工作所获得的资料,选取合理的技术经济参数,预估煤矿床未来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为煤矿床地质勘查项目取舍和矿山开发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矿产资源管理属于管理学范畴。矿产资源管理是矿产资源主管部门以矿产资源所有权者和国家行政管理者身份,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矿产资源进行的综合管理,包括矿产资源的储量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监督管理和矿业权管理等。煤田地质学是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工作的理论依据。煤炭地质勘查不仅是一项地质工作,而且又是一项经济活动,勘查工程的实施要符合经济原则,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地质成果勘查成果和最佳经济效益,技术经济评价是煤炭地质勘查的重要主要任务之一。矿产资源管理的目的和任务,是体现国家的意志、维护矿产资源所有者权益,保障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依法有序地进行,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在矿产勘查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煤田地质学、煤田勘查、煤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四门学科之间的联系日趋密切,逐步形成与走向市场化进程相适应的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的新学科框架体系。
4教学实施
自然资源局行政执法检查计划
为规范行政检查行为,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行行政检查“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实施办法》和《关于加快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通知》,以及有关工作要求,结合我县自然资源工作实际,制定我局2020年行政执法检查计划。
一、工作原则
1、依法检查、公开透明、公正合理、廉洁高效的原则。
2、突出重点、全面覆盖的原则。
二、主要任务和要求
1、依照程序组织检查。行政检查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检查职权,切实履行法定执法职责,必须有2个及以上执法资格的人员,实行亮证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法依规处理。并在检查结束后向社会公布行政检查报告。
2、规范行政执法检查文书。行政执法检查文书必须统一格式,按照工作规程和规范要求填写文本内容,检查记录翔实有据,并且建档存查,逐步实现辖区内自然资源行政检查对象全覆盖。
矿业权收益分配激励机制
摘要:结合矿业及矿业权出让现状,湖南省作为矿产资源大省,未来须进一步做好矿业权出让工作,规范矿产开发和利用,切实保护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的权益,践行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核心职责。针对转型时湖南省矿业发展趋势,从矿产资源收益分配的各利益主体、矿产资源收益的首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以及矿山转型成果的收益分配与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矿产资源收益分配应兼顾各主体利益,适当提高矿产资源所在地收益分成;矿产资源收益应兼顾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建立矿山治理与转型成果的收益分配与激励机制,从而促进湖南省内矿业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湖南省;矿业权;收益分配
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前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已成为国家矿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伴随着矿业的绿色发展和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矿产资源的所有者、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者以及矿产所在地居民等各利益相关方如何参与到转型时矿业权收益的分配,真正做到让矿业转型的发展惠及到各利益相关方,已成为重要的课题。
一、研究综述
(一)矿业转型方面的相关研究文献
陈栋栋在其文章《“黑生绿”的产业蝶变———江西新余矿业成功转型》(2019)[1]中讲述了江西新余矿业的转型发展路径,在面对当地矿产资源枯竭、企业经营惨淡以及国家去产能的外部政策内外双重压力下,企业不得不开展多元化、可持续性发展的变革。具体做法为,企业利用现有矿场、工业园和土地转型为光伏发电,利用煤矿开发的副产品煤矸石进行制砖,做到废物利用,变废为宝;最后针对停办闲置的矿场土地进行建林还耕,恢复成本较高的则积极开发房地产、工业园、旅游等多种商业业态,真正做到了传统矿业向现代清洁能源、绿色建材和土地开发的转型。吴芮民等在其文章《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的研究———以白银市为例》(2020)[2]中分析当前白银市城市矿产资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白银市当地的产业经济特点,从规划矿业产业结构、加强政府引导企业自主转型、推动城乡一体化及人才吸引政策等方面提出了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的路径。陈丽新等在其文章《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关键问题研究》[3]中研究和阐述了建设现代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的思路:市县级政府做好引导,企业做好从规划、勘查、开采、生产冶炼、废物处理以及矿山修复等全链条的矿业发展绿色理念。政府通过对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的批准建设树立标杆和导向作用,通过媒体宣传推广进一步提升绿色矿业示范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王党琦等在其文章《甘肃省绿色矿山建设现状与绿色矿业发展策略》[4]中介绍了甘肃省作为矿产资源大省,其矿业经济在省内经济所占比重较高,但当前省内绿色矿业发展存在矿业结构不合理、企业技术实力有限和支持政策未能落地等情况,需从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宣传引导、细化优惠政策及解决技术难题等方面进行绿色矿山的建设和转型。
矿产资源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研究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矿产资源信息的管理与储存已经运用计算机和相关系统来进行。本文就是针对矿产资源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对矿区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简单的说明,然后对计算机网络管理在矿产资源信息的应用做了阐述,同时对矿产资源信息系统的整体的设计与开发做了深入的讨论,最后对矿产资源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叙述。
关键词:
矿产资源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矿区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矿产资源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本质是通过利用计算机系统和大数据的管理体系结合现在的网络理论,建立矿产资源信息的的网络多元数据库,对矿产资源信息进行合理的归类总结。矿产资源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具有全自动化、多元化数字传输及智能化查询等优点[1,2]。矿产资源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是地质矿产勘测工作和矿产资源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源基础信息设施的重要核心内容。
1矿区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简介
开采的矿产区是非常特别的施工区域,其地质空间和环境的变化因素过于激烈并且掺杂社会经济信息的内容和人为主观改变思想。矿场地质信息系统所涵盖的监测空间包括地表面、地层下方以及大气和部分水域面积,有的还需要进行建立三维的模型比对[3]。具有一定的多元性、三维立体性、信息来源广、不确定因素多和随机性。通过对矿区的全面测量勘察,能够对井下开采矿产资源实际开发现状进行调查,及时了解矿产资源储量变化、矿山地质变化、矿产资源的利用率等方面的信息,形成一套完整矿区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管理手段和完整的信息资源系统进行矿产资源综合管理。对矿场开发资源状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对过度的浪费式开采和环境资源的破坏行为提前预警,对土地的开采的崩塌量以及资源管理环境管理的政策有效执行,保障采矿的合法性同时保护环境免收破坏,提前阻止乱开发导致的水土的流失和植被的破坏行为,保证资源合理搭配和开发综合利用的合理性,防止因为违法开采所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协调了开采与管理的众多矛盾。
资源保护及财政发展综述
作者:孙景玉 单位:甘肃酒泉市财政局
一、酒泉市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现状
酒泉市地处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中端,境内南北祁连、北山两条全球性的规模成矿带贯穿其中,全区有较大规模矿带5条,矿点572处,矿种48个。金属和非金属矿藏主要有铁、锰、铬、金、煤、石棉等,一些矿种储量居全国、全省前列。据有关部门测算,各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965亿元。80年代以来,矿产资源开发如火如荼,全市已开发利用31个矿种,形成了有色、黑色、煤炭、化工、建材五大工业部门,各类矿山企业600多家。矿山企业年采矿量450万吨,矿业年产值达4.5亿元,占到全市工业总产量的36%,上交利税占到全区财政总收入的32%,成为市县经济和财政的主要支柱。但是,随着市县经济建设的发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各种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形势十分严峻。
(一)矿产资源保护意识淡薄。从80年代初至今,矿产资源开采盲目无度。省上和市县没有形成地方性管理法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个人一哄而上,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现象大量发生。企业只讲经济效益,不讲资源社会效益,造成矿产资源的大量损失浪费。旧有体制形成的矿产资源管理条块分割,缺乏同一开发利用规划,加剧了资源整体和综合利用矛盾,国有权益难以得到切实保护。
(二)管理混乱。全市近644个矿产企业单位和个人,采矿没有科学规范和相应的制约措施。64%的矿山企业生产设备陈旧,技术落后,采矿方法、选矿工艺、“三率”指标均达不到国家规定和要求。相当部分中小矿山企业达不到安全生产技术条件。80%的矿井事故隐患多。多年来,地勘部门与地方政府协作力度不足,近万份详查资料和深部勘探成果受资金、地勘商品化转让体制等因素影响,造成探采分家,开采缺乏依据和基础论证,短期行为和决策失误严重。客观上形成科技工作与矿业结合不紧密,缺少激励机制。勘探开发科研投入普遍不足,资源项目和企业技术含量较低。
(三)矿产资源利用程度差。现有矿产探明储量中,矿量成分好,易选得矿产少,难选、难利用得多,造成大量的采矿遗漏,弃贫不能综合利用,矿产利用程度差。如金庙沟、紫山子煤矿,塔尔沟钨矿,阿克塞石棉矿等,储量均居全国前列,但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和开采条件很差,加上市县达不到相应的技术和建设投入要求,矿产资源被零星分割,不能规模开采。相当规模矿产受区域自然条件限制,保证程度低。如铅、锌、锰、黄金等,大部分可利用储量只有设计规模的5一10年,伴生矿产综合开发、综合利用不够。诸此种种,矿业开发显示不出区位优势,矿产资源优势难以形成经济优势。
二、矿产资源问题对财政经济的影响
矿产资源统一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摘要:本文根据矿产资源登记业务的特点和工作流程,对矿产资源登记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设计并开发一个简单易用的矿产资源统一登记信息管理系统。
关键词:矿产资源;统一登记;信息;需求;系统设计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逐渐认识到矿产资源登记的重要性,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的推进矿产资源登记工作,并逐渐开始对当年被错误的分散到多个部门中的矿产资源登记的职能重新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矿产资源登记制度,将以前由多个部门的职能集中到一个部门中,极大的降低了行政成本,有效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治理水平。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统一登记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相对滞后,对我国推进矿产资源统一登记制度的改革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加快我国矿产资源统一登记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
1需求分析
1.1性能需求
①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因为我国矿产资源登记机构每天需要登记大量的矿产资源信息数据,因此矿产资源统一登记信息系统需要具备有强大数据处理能力,能够短时间内准确、及时的处理大量的数据,保证矿产资源信息登记顺利进行。②开放性和可扩充性:由于矿产资源信息来源广泛,信息类型众多,因此矿产资源统一登记信息系统需要具备高度的开放性。我国矿产资源登记业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矿产资源统一登记系统需要具备较高的可扩充性,当矿产资源业务登记发生改变时,登记系统能够及时扩充相应业务的登记功能。③易用性和易维护性:由于矿产资源登记系统信息录入端口需要人为操作,因此矿产资源统一登记信息系统不能太复杂,必须简单易懂。
1.2数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