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浅议,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审计监督面临由经济制度体系纳入国家治理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的新常态,《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规定:“提供完整准确真实的电子数据,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本文通过对新常态下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分析,探讨如何建立高效、普遍适用、联系实际、依法与校内外各职能部门系统对接或信息共享的高校内部审计系统或平台,从而推进高校内审信息化建设,保证审计监督全覆盖。
[关键词]新常态;高校内审信息化;必要性;问题;路径
0引言
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第十二、十九条规定:“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应根据审计工作需要,依法向审计机关提供与本单位、本系统履行职责相关的电子数据信息和必要的技术文档;在确保数据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协助审计机关开展联网审计。”“推进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与审计机关实现信息共享,加大数据集中力度,构建国家审计数据系统。探索在审计实践中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途径,加大数据综合利用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创新电子审计技术,提高审计工作能力、质量和效率。推进对各部门、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审计。”
1高校内部审计的新常态和信息化建设的定义
高校内审信息化是指依据完整、准确、真实的电子数据,高效推进校内外各部门与审计机关实现信息共享,加大数据集中力度,构建高校审计数据系统。同时,内审部门借助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组织管理项目、实施审计、进行绩效评价的活动,其中,包括对校内各部门、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评价活动。
2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新常态下,审计全覆盖、全过程的要求
高校内部审计只有加强信息化建设,适应新常态,创新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才能落实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审计,实现对基建、科研、招生、采购等重大资金、人事任免、重大事项等的监督,从立项、决策、报批、执行、绩效评价、责任追究等方面落实。从根本上保证全过程、全覆盖的审计监督职能的实现。
2.2新常态下,领导干部依法、依规决策和履职尽责的要求
高校审计信息化的建设、有关信息系统的依法共享,有利于高校审计人员及时核查、分析相关数据和事项,并提交书面报告和建议,供领导层决策参考,这有利于高校领导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促进高校依法、依规治校。
2.3新常态下,反腐倡廉工作的要求
2015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明确,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审计工作要紧紧围绕“反腐、改革、法治、发展”的要求,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推动依法治国、促进深化改革、推动政策落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审计行动的目标。
3高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内审以传统手工审计方式为主,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高
目前,各高校内审除建设工程结算审计应用计算机软件外,其他审计工作还停留在详细审计、手工工作方式,没有利用计算机使用审计软件和网络技术辅助审计。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均通过手工抽查记账凭证、会计账目资料等方式,进行手工统计、分析数据;通过与科研、基建等有关部门电话联系、现场咨询相关经济事项方式,核查、发现、分析、整理有关事项和问题;这极大地消耗了内审工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3.2高校内审信息系统建设缺乏或薄弱,未实现审计信息系统共享
当下,各高校内审多依赖财务软件系统,未研发符合自身工作实际的审计系统;校各职能部门(财务、科研、基建、设备、审计等)信息交流渠道不畅,未形成安全、合法、统一、联网和共享的信息平台和系统;内审获得信息不对称,如仅查到项目财务收支情况,而合同、协议、人事等信息必须与不同部门电话联系,手工沟通取得。
3.3审计复合型人材不够,审计信息化建设未形成合力
目前,一是审计队伍主要由从事财经、土木工程等专业人员组成,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人员配备较少或缺乏,这不利于审计信息化建设。二是由于信息交流不对称,审计工作质量过多依赖审计人员的个人执业道德和能力,未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校信息管理部门和审计团队的合力作用。
4实现高校内审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4.1高度重视、统一组织、职责分明、形成合力、提高效益
高校一是应认真学习贯彻领会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将各级领导的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的高度。二是克服重复建设、各自为政的现状,按照校各职能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诉求,明确或建立校专门机构(信息中心)统一组织、协调和维护学校信息化工程建设(含审计信息化建设),保证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三是明确划分校各职能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职责:内审部门负责向信息中心提供具体工作目标和要求;各职能门依法规及时向信息中心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信息中心负责软件系统和共享平台的开发建设和维护,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4.2建立合法、有效、诚信系统和平台,依法规推进信息化建设
高校应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行一定范围的信息依法共享和公开,具体包括财务、科研、资产、人事、招生等信息。一方面,推进校财务、科研、人事、资产等部门信息之间的联网和共享,建立统一、高效、及时、合法的校内信息共享系统和平台,供有关人员按保密级别,及时查询、收集有关数据和信息。另一方面,加强与校外有关主管部门、金融机构等单位信息联系和共享。
4.3开发软件,向大数据、电子数据审计方式转变,构建数据网络系统
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迫切需要开发按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一级或二级)细分的、与财务软件对接的高校审计软件系统。笔者以“天大天财系统”为例,软件开发需求如下。
4.3.1与天财对接、具备审计底稿数据的自动生成和比较分析功能
审计人员输入具体基期、比较期、审计期间等信息后,系统能自动生成审计报告所需的数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生成相应表格。具体而言:(1)建立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模块。具备对被审计单位审计期间的收入、支出、结余总金额和明细项目金额的统计分析功能,同时,开发一个菜单,在审计组输入被审计单位审计期间预算数后,软件能自动生成预算执行情况表(收入完成率、支出执行率等)。(2)建立审计经济指标评价模块。对接财务软件后,经过开发软件数据处理,自动生成审计报告中相应经济指标评价表,如生均经费、人员经费支出比率、公用经费支出比率等。(3)建立断头数据自动生成模块。即非完整会计年度或跨年度会计数据自动生成功能。如,2016年1-8月,2012年2月至2016年8月。
4.3.2不仅与天财对接,还需与校内外各职能部门系统对接的软件开发
(1)建立科研经费信息模块。与天财对接,自动生成审计所需的某个、类科研项目的经济分类情况;与校科研部门对接,直观反映被审计科研项目预算和实际数量、结构(横、纵向)、状况(结题结项、结题未结项、正在进行)、外协状况(有、无,具体单位金额);与人事部门对接,及时查询被审计单位或个人的相关信息。(2)建立资产管理模块。与校设备、招标部门对接,能生成被审计单位具体时点资产的金额、使用、处置、报废总账和明细账数据和招投标情况。(3)建立基建工程模块。与财务、基建、后保、学工部门系统对接,能生成基建项目的预、概、决算数据和状况,包括项目的立项、报批(备)、结算审计、招标等情况。
4.3.3自行开发高校审计工作中所需的软件菜单,并进行定量分析
(1)建立内控制度和经济事项民主决策评价模块。依据教育部的内控制度库和“三重一大”决策库的目录,审计组人员输入被审计单位具体制度情况和决策记录条目后,系统能形成表格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和民主决策情况进行评价。(2)建立“三公经费”评价模块。建立“三公经费”不同地区标准的数据库或菜单,通过对接天财财务系统,经过数据处理,自动定量分析评价被审计单位三公经费控制情况。(3)建立民主测评等必要审计资料模块。同上方式,实施审计所采取的各种方法结果的统计、分析的表格模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就二级财务管理模式的高校而言,针对上述需求,高校开发的审计软件菜单中,还需结合实际,增设收入、支出等科目的分部门、分项目、分科目的统计功能,便于审计组对关联方数据的合并或抵销。如科研间接费、科研发展基金、预算拨款等。
主要参考文献
[1]朱雅珊.国家审计信息化的空间维度界定———基于国家治理视角[J].审计月刊,2012(4):4-6.
[2]王伟,吕晓峰.浅议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审计信息化管理新跨越[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1):14-16.
[3]朱元莉.结合内审准则实现审计信息化开发———谈“AuditEMS审计直通车”软件设计开发[J].中国内部审计,2004(5):22-24.作者:单位:
作者:郭静 单位: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