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建设项目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建设项目管理审计是现代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企业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的特点出发,探讨此类内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旨在通过改进审计监督,促进建设项目实现“质量、速度、效益”三项目标。
关键词:企业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对策
企业建设项目通常具有投资金额高、建设周期长、质量标准高和管理环节繁多的特点,对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开展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堵塞项目建设漏洞、完善项目管理机制、提高企业投资水平,更好发挥内部审计监督和服务职能,成为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一、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的特点
完整的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包括投资立项、勘察设计、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材料设备采购、工程管理、竣工验收、造价决算、工程财务、投资后评价等内容,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对审计独立性要求较高。与管理审计、财务审计等不同,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立足投资效益,密切关注企业在项目投资建设中投入的“真金白银”,因此应保证内审独立性,对监督的同级部门应具有一定的监督力度。二是审计资源投入与项目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建设项目内部审计不同于外部造价审计,更为关注建设项目的资源投入、利益分配和绩效评价,因此,应按照成本效益原则,结合企业实际组织审计资源投入。三是要求内审人员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内审人员应具有较为全面的专业能力,熟悉相关政策,能够熟练运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效益的审查和评价方法,并应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
二、企业建设项目内部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结果、轻过程,审计以事后监督为主。受制于管理观念、审计理念及审计资源等因素,项目内审目前主要关注招投标、造价、财务收支等方面,而在项目立项阶段,缺乏对投资决策的监督评价,对项目投入产出比预测过于乐观;在设计阶段,对设计经济性重视不足;在建设过程中,未对人工、材料机械费等费用支出进行跟踪监控,不能及时督促建设单位发现纠正损失浪费问题等。2.重审计、轻整改,内审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在企业建设项目审计发现的问题之中,“老面孔”、共性问题居多。究其原因,一是审计部门均较为重视审计项目实施,对问题整改的态度相对较为宽容。除了“老好人”心理作怪之外,还与增加工作量、提出审计意见的可操作性不强、审计后置导致问题整改难度大等因素有关。二是内审权威性不足,未建立强有力的责任追究机制、审计整改成效问责机制,未形成审计整改的氛围及合力,造成被审计单位消极对待审计整改或避重就轻地“选择性整改”。3.重操作、轻研究,内审技术与方法有待体系化。目前审计项目课题化模式崭露头角,也正反映出多年来企业内部审计重操作、轻研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即尽管IIA、CIIA针对内审各类场景给出了技术和方法,但企业仍需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操作简化、重点突出的本企业内审具体业务规程。然而在实践中,企业内审普遍存在简单套用内部审计准则的做法,在管理标准化、业务规程化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4.重培训、轻培养,审计人才队伍尚显薄弱。建设项目的多元化及复杂性、国内项目建设市场及配套的管理法规政策尚不健全、内外部监督合力尚未形成等现状,决定了此类审计的综合性和专业性,并对内审人员综合素质提出较高要求。而实务中,企业内审人员多出身于财经专业,对工程项目管理缺乏系统的专业素养与实操经验,知识结构相对单一且视野受到局限,从而导致审计质量不高、产生审计风险。
三、提升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效率效果的对策
1.以审计理念创新推动项目审计观念转变。提升新常态下的项目内审监督效能,亟待加快审计理念创新。首先应转变静态审计观,以对项目投资决策程序性文件审查为起点,针对决策合规科学性、项目资金合理性、建设绩效水平等情况,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里持续开展审计监督的活动。转变微观审计观,应坚持“工程管理不越位,审计监督不缺位”原则,通过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的融合,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效益的审查和评价贯穿于建设项目各个环节,关注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就完善制度、控制风险,提出具有建设性、可行性和针对性的建议,为企业实施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2.以理顺管理模式入手科学整合审计资源。在依法治企重要性日益凸显的今天,审计全覆盖已渐成新常态。要实现内部审计对公司经营管理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企业首先应确立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建立独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并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直接负责。建立定期报告机制,将监督发现问题纳入企业层面督办,确保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得到业务部门的高度重视,也有力保障了审计进程的顺利开展和有效配合。二是针对审计需求增长与审计资源紧缺的突出矛盾,应科学整合审计资源,建立企业内部协同监督机制,健全强有力的主体、监督和保障责任体系,形成全方位的审计监督力量,推进审计监督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3.以项目里程碑为节点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将预决算审计工作前移至施工过程中,将项目审计与建设项目里程碑管理相结合,引入工程建设内部控制管理理念,以风险控制为核心,将工程建设全过程分为三个关键阶段,进一步完善里程碑控制节点,将审计关口前移,开展全过程审计,在建设过程中规范管理。管理策略是突破事后控制的决算型审计,对项目建设进行过程管控,规范建设流程,以健全的操作程序提高结论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简化决算审计流程,提高审计效率、增强审计质量。4.以标准化为要求建全项目审计制度体系。项目内部审计相关的制度规定既是审计工作的工作质量保证,也是具体业务的指南。因此,企业应以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为要求建立健全项目审计制度体系,保证审计工作有规可依、尺度统一、审计质量可评估、审计成效可考核。尤其应注重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审计领域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建全规范、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增加内审权威性,全面提高项目审计质量和效率效果。5.以人才强审为目标提升内审人员业务综合能力。企业应立足于审计工作要求和审计人才队伍现状,以建设一支熟悉现代企业管理、了解生产流程、精通审计知识,能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并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人才队伍为目标,对内审人员进行分层、分类培养和管理,通过鼓励自学、加强培训、以审代培等多种方式提高现有在岗审计人员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应通过优化企业绩效考评体系、构建审计人员的职业提升体系,结合审计质量评估,增强“有为才能有位”的观念,激发提高业务能力的内生动力。6.以外部审计资源助力企业实现内审目标。外部咨询造价和审计机构是内部审计的有益的补充。在实务中,为缓解审计任务重、要求高与审计力量严重不足的矛盾,企业可借助外部中介机构开展人力投入较多的工程跟踪审计,或通过提供行业间数据比较等方式协助实施投资决策、投资后评估等专项审计。在管理方式上,制定外委审计招标管理办法筛选优质中介机构;制定外委业务绩效评价办法,实行过程控制、动态管理。如签订业务委托合同时,明确审计要求、审计方案,落实人员要求。项目结束后,采取复审、抽查等方式对部分审计结果作最终确定,结合回访、问卷等方式,严格落实审计质量责任,并对审计中出现的过错责任予以严肃追责。
参考文献:
[1]宋莉.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的研究[J].财经界,2015(3).
[2]彭有桂.利用风险导向技术开展境外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的方法[J].中国内部审计,2013(10).
[3]邓刚.工程项目内部审计控制流程管理应用[J].财会通讯,2008(5).
作者:徐晶晶 陈宗敏 赵承康 单位:国网合肥供电公司 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