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系统内部审计发展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信息管理系统内部审计发展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信息管理系统内部审计发展研究

摘要:

ERP信息管理系统是被广泛应用于行政企事业单位的现代管理工具,融入了当今先进的管理理念,有助于科研事业单位构建完善的工作平台、优化业务工作流程、有效配置资源等,促进科研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通过深入分析在信息化的环境背景下,如何解决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效果。

关键词:

ERP信息管理系统;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

一、ERP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及作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选择利用ERP(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信息管理系统对单位内部的各种经营状况进行实时跟踪与控制。ERP信息管理系统作为现代通用管理工具之一,以资源规划整合为基础,通过对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各个环节的过程跟踪,最大程度上实现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运作。ERP信息管理系统涵盖了单位各个部门、各个项目的财务预算、成本支出、业务流程、人事系统管理等内容,充分利用ERP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促使单位各部门共享信息,促使信息自动化流程的实现。在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大背景下,科研事业单位既要注重完善自身内部管理,也要重视管理外部市场和客户信息归集。事实上我国多数科研事业单位并不重视ERP信息管理系统的引进与运行,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低、效果不理想。ERP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对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运用ERP信息管理系统解决内部审计中的问题,是科研事业单位需要重点思考的课题。ERP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下,ERP信息管理系统可对资源进行有效调配,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其次,能够有效地整合内部和外部信息,实现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并构建起各部门互利互赢的关系;最后,真正实现了事中控制,ERP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及时跟踪了解财务、人事、科研业务、合同履行等综合情况,并关注相应的动态,解决财务管理单一的不足。

二、ERP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分析

1.系统建设水平偏弱

整理与优化资源、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和工作效果是ERP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优势,但目前在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对ERP信息系统的应用并不广泛深入,多数内部审计工作仍沿用传统审计方法实施,这主要是受到体制观念的影响,科研事业单位管理文化与ERP管理模式有时并不一致,管理层未充分意识到建设ERP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性,没有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学习研究ERP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机理,致使ERP信息管理系统未得到充分运用。部分科研事业单位只是形式上引入了ERP信息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让各部门的业务可以在ERP系统中实时运作,并未深入发掘ERP的先进管理思维,很难帮助科研事业单位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2.基础数据质量欠佳

业务数据的准确性是ERP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和支撑,需要严格控制数据质量。然而受主观和客观原因的影响,多数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中,数据的准确性和转换效率都很低,账实不符、信息不全等因素都会影响ERP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再加上有些基础数据在加工时并未按照预先设定的步骤和目标操作,采集有效数据和控制数据误差风险成为应用ERP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问题。

3.信息沟通效率不高

使用ERP信息管理系统可以紧密融合各部门的业务,在各部门之间建立起高效的联动机制,产生上下左右互联互通的一盘棋效应。但在传统体制的影响下,很多科研事业单位在引进ERP信息管理系统后,各部门仍然是单独工作、各管各家,未根据业务发展的进度和环境变化对信息进行有效整合,部门之间缺乏深入交流和全局意识,单位内部信息缺乏沟通,信息传递相当滞后,影响了系统的集成度,在出现问题后又互相推诿,很难保证执行力,致使单位管理效率低下。

4.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ERP信息管理系统对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是一项比较有难度的考验,要求其必须是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在实践工作中,ERP信息管理系统中信息的加工和利用水平非常低,有些仅用于财务人员简单地统计和汇总报表,很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并不熟悉信息技术,在具备专业的管理学知识的同时,只具备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专业计算机技术水平上普遍不足。再加上很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并不重视ERP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认为凭借传统的审计手段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形势,致使在引入ERP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在很多壁垒,影响了ERP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很难满足内部审计的需求。

三、应用ERP改善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

1.协力推进系统建立维护工作

引进推动ERP信息管理系统,必然会对单位原有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产生巨大冲击,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变革与创新,也就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这就需要科研事业单位领导层的正面引导和干预,才能保证ERP系统的稳定有序实施,实现预期的目标。此外,实施ERP信息管理系统还需要单位各部门的主动配合,这就要做好广泛的宣传工作,通过培训、网页释疑解惑、APP交流等方式,转变传统观念,使大家充分认识和了解推行ERP信息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各部门骨干参与到推动ERP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和维护工作中来,确保ERP信息管理系统在科研事业单位的有效运行。

2.构建科学有效的系统运行机制

科研事业单位实施ERP信息管理系统会涉及大范围的业务模块调整,需要提高各部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顺工作流程,循序渐进整理数据,并检查数据与数据编码规则是否相符,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录入数据,避免出现人工操作失误。在数据运行过程中,及时跟踪ERP信息管理系统实时运作状况,在发现问题后,要第一时间内解决,进一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另外,还要将具体工作任务落实到个人,在出现问题后,找得到相应负责人,避免权责不清。对于推行ERP信息管理系统效果显著的部门及职工给予适当奖励,提高工作人员实施ERP信息管理系统的参与度。

3.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ERP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的同源性特征使一些经常用到的审计方法不再使用,数据具备的集中性、系统性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了一次性分析数据的可能。但由于ERP信息管理系统表间的复杂关系,内部审计人员很难快速找出数据采集的重点,应探索建立在ERP环境下科研事业单位的数据式审计模式,确保审计工作者能够及时获取所需资料,并利用ERP信息管理系统灵活分析数据。应积极对ERP信息管理系统环境下的计算机审计方法进行开发,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推动计算机审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4.重新定位内审工作职能

ERP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具有强大的数据归集及分析能力,同时,利用ERP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使审计线索媒介更加多元化。在传统审计方法中获取的审计线索多为手工生成的纸质媒介,效率极低、出错率高且追溯较为困难,容易毁损。而通过ERP信息管理系统获取的审计线索是由系统自动生成的电子媒介,容易进行追溯,且不易被毁损,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对审计线索采用多元化的测试方法,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所具有的监督与服务作用。同时,ERP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为内部审计人员分担很多工作,减少其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这样内部审计工作者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加强内部管理。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逐步转变内审职能定位,转移内审工作的重心和重点,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将内部审计工作从查错防弊逐渐转向加强内部风险管理控制,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和进步。

5.加快内审人员能力提升

科研事业单位计算机能力的提高是保证ERP信息管理系统长久稳定运行的根本。科研事业单位应当明确在ERP信息管理系统运行中各部门人员的分工,在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ERP信息管理系统,并提高其计算机技能,改进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引进高端技术型计算机人才,保证ERP的作用充分发挥。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来说,不但要懂得内部审计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有很高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水平,这样才能满足现代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多样化需求。科研事业单位应为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提供培训机会,确保其综合能力能够达到推行ERP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并构建起相应的评价机制,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考核,确保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科研事业单位中推行ERP信息管理系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很难在短期内看到效果,现代化管理思维的树立和实践,需要整个单位的高度重视和长期投入,才能确保ERP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作用,有效防范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风险。同时,ERP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还需要内部审计人员的不断探索和学习,在提高自身审计业务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汲取涉猎计算机知识,确保自身的综合能力能够满足运行ERP信息管理系统的多样化需求,保障科研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作者:王晓 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