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内部审计探思(7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由于我们正处在电力体制改革的攻坚期,作为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如何进一步提高现代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已然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新型课题。
关键词:
电力营销;内部审计
进入21世纪以来,电力体制改革推进了电力企业的市场化进程,电力行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电力企业的发展,我们必须要建立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充满市场活力的电力营销体制,那么电力营销也顺其自然成为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如何进一步提高现代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已然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新型课题,作为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深化电力营销审计,是强化企业内控制度,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保证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基本概念
想要更加有效地完成电力营销与内部审计的有机结合,我们首先要明确以下几个基本概念。“电力营销”是指在不断变化的电力市场中,以电力客户需求为中心,通过供用电关系,使电力用户能够使用安全、可靠、合格、经济的电力商品,并得到周到、满意的服务。通过对电力营销的理念与问题分析,让用户更好的理解此类营销的优缺点。1999年6月,内部审计师学会董事会通过了内部审计的如下定义:“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用于改善机构的运作并增加其价值。通过引入一种系统的、有条理的方法去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一个机构实现其目标。”在国家电网公司,内部审计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审计、工程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集体企业审计和营销审计等,电力供应是电力企业的主营业务,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营销审计在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建立起适应经济发展潮流的内部监督机制。所谓“电力营销审计”则是指审计人员以营销资料为载体,采用一定的审计程序和手段,根据年度审计计划要求对电力营销管理过程进行的一种持续、定期的检查活动,对被审计单位营销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促使被审计单位完善营销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全面提升被审计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保障电力营销成果的落实。
二、电力营销审计的关键点
(一)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电力内部审计部门应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电力营销业务及营销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结合企业运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将关键控制点、风险点、应对措施岗位责任等内容以制度形式固化,建立覆盖营销业务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指导企业营销管理的规范化。我们内部审计人员要从各项规章制度和营销工作的流程,审查是否存在薄弱环节,审核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以及执行情况,规范营销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二)电力营销标准化审计
通过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和管控业务审计系统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稽查,有效缩小检查范围,锁定重点,使内部审计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针对以下内容进行稽查。
1.电费抄核收审计,主要包括抄表审计、电量电费核算审计、电费回收审计、电费账务审计等内容。
2.电价审计,主要包括电度电价审计、峰谷分时电价审计、电价改类审计、优惠电价审计、趸售电价审计、基本电价审计、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审计、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审计等内容。
3.电能计量管理审计,主要包括电能计量资产管理审计、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管理审计、电能计量封印管理审计、电能信息采集系统运行及实用化审计等内容。
4.电能损耗审计,主要包括电能损耗管理审计、线损率审计、关口计量审计等内容。
5.业扩报装管理审计,主要包括新装业务审计、增容业务审计、变更用电业务审计等内容。
6.小区配套费收支管理审计,主要包括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审计、配套工程业务受理及配套费收取审计、工程管理及配套费使用审计等内容。
7.其他营销审计,主要包括供用电合同管理审计、营业收费审计、营销项目管理审计等内容。
(三)全面提高员工素质能力
目前电力企业的内审人员,大多是由会计岗位转岗而来,知识结构单一、老化,对电力营销业务知识相对匮乏,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的集团化运作和人、财、物的有效集约,电力内部营销审计工作的发展受到制约,影响了电力企业的发展,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内审人员素质的培养,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内审团队。首先我们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审计知识,获取相应审计资格,实现持证上岗;其次我们还要鼓励内审人员积极参加电力营销业务培训和营销专业技能考试,拓展内审人员营销业务知识,结合审计专业知识对营销业务进行现场考问,达到学以致用,以提高员工业务分析能力;同时我们还要学会运用先进的通信、网络、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创新营销审计模式,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最后我们还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监管,保证审计结果的公平、公正。
三、结语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能源提供者,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行业,承担着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的使命。伴随着供电企业市场化运作地不断深入,电力营销工作逐步成为供电企业经营与生产的核心工作,而电力营销审计作为供电企业内审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对电力营销管理的基础工作有着重要作用,还决定着供电企业电能综合服务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高低,是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树立国家电网公司品牌的重要手段,为全面建成“一强三优”的现代化企业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刘丹 王泽艮 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市任城区供电公司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侯锦平.电力营销审计初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0).
[2]李军杰.对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管理新思路的探讨[J].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12).
[3]张妍妍,惠兆林,惠怀金.把握电力营销审计中的关键点[J].科技与创新,2014,(23).
[4]赖镜荣.浅议供电企业电力营销审计的难点[J].经营管理者,2013,(29).
[5]杨书怀.审计学[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第二篇: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的国际化、全球化及信息化逐渐深入,经济社会中不确定因素逐渐增多,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战略、经营和财务等风险,这些潜在风险逐渐成为企业进行深层次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制约要素,因此,风险管理显然已成为每个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内部审计因其在企业中占据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已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及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简单提出了几点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的策略。
关键词:
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关系;策略
一、关于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研究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密不可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
随着企业风险的逐渐增多,企业必须增强风险管理,并在风险管理方案的定制、实施、评估与监督中提高其效率,但企业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而内部审计部门其特有的独立性与客观性恰好能予以风险管理特殊的保障,这一关系也能从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定义中表达出来。新定义规定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机构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的定义阐述了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而风险管理拓展了内部审计的深度和广度,风险管理的发展对提高内部审计的水平也提出了新要求,促进了内部审计的新发展。
2.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交融互动关系
企业面临的风险愈来愈多、愈来愈复杂,降低企业的现实风险已成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必要前提。内部审计因其具备的整体性和独特性,理应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内部审计融入到风险管理中已成为企业运营发展必不可少的举措。风险管理审计通过分析阻碍企业达到目标的各种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并审查内控制度、执行力度、监督力度、针对薄弱环节的改善措施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而对风险管理手段与控制措施对企业达到目标的影响进行分析。上述两方面说明了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相互依存、联动发展的紧密关系。
二、关于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的作用的分析
内部审计旨在分析运用风险管理手段和控制措施,检测、评估和汇报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和充分性,提出审计意见,帮助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管理风险。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主要发挥以下作用:
1.咨询作用
内部审计是一种咨询活动。内部审计人员通过运用审计知识,在企业建立健全风险预防、控制和治理制度之前,针对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国家政策等)以及企业的内部环境(企业的经济实力、竞争实力、人力资源优势、风险意识及抗风险能力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为企业提供合理的建议,进而规避风险。
2.检查和评价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主要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可行性和完善性分析,进而发现该制度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并提出改善建议。内部审计通过企业实行的风险管理方式的可行性和风险管理主要目标的完成情况两个方面来分析评价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和充分性。
3.发现风险的作用
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检查和评估以及对企业运营过程的审计,可以分析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企业潜在的风险,从而向管理层提出改进建议,以引起企业管理层的重视,进而推动企业改善管理策略,规避风险,降低风险损失。
4.提示风险的作用
内部审计在日常审计过程中易发现风险,但发现风险只是一个前提,只有向被审计单位及其管理层进行提示所发现的风险,使之能采取措施控制风险,降低因风险导致的损失才是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
三、有效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对策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障内部审计机构的合理性,增强内部审计独立性
针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可在董事会下属部门设置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受任于审计委员会和高级管理层,其通过制定内部审计规章制度,规定内部审计的地位、权责以及审计流程。这种做法可以促使内审人员及时将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控制措施向高级管理层汇报,同时这也增强了内部审计的客观独立性,使其更充分地发挥监督、评价的作用,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2.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面临愈来愈多的风险,风险管理的水平也须随之提高,因此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技能以及职业素养也须随之提高。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内部审计部门要改变过去的机构设置(如人员分工、部门设置等),广泛招纳更多具备审计技能的专业人员,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实力。从外部来讲,企业需要招聘更多具备专业素养的新人才,为企业注入年轻的力量;从内部来讲,可以培养企业现有员工在内部审计方面的专业素养以及审计技能,因企业内部人员更熟悉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而也能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另外,企业管理部门应积极组织内审人员深入学习风险管理知识、提升审计专业素养,大力支持内审人员参与到企业的风险管理中,树立更强的风险意识,将风险管理融入到内部审计中,从而能更准确地为风险管理提供帮助和支持。
3.加强内审与外审的联系,加强内审人员与管理层的沟通
内审与外审也是相辅相成、联系紧密的。内审为外审提供企业内部的相关审计报告,外审监督和评估内审工作的有效性。企业要增强内外审人员的联系与交流,更及时的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加以防范。此外,管理层人员要高度重视内审人员的工作,加强与内审人员的沟通,更深入的了解企业内部运营状况,为制定更完善的企业管理战略奠定基础。加强沟通与配合,也能促使管理者具备更强的风险意识,进而推动风险管理的发展。
4.大力创新内部审计的观念、方法与制度
随着经济更深层次的发展,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要求日益增加。现行的内部审计制度、观念与方法逐渐显示出与经济发展要求的不适应性。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应充分了解分析企业现处的的经济发展环境以及潜在的风险,从而把风险意识融入到内部审计工作中,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内审部门也应从保守的内部财务审计向适应公司发展的多方面经营管理审计转变;从单一的内部审计向内外部审计结合转变,完成内部审计的全面创新,适应企业发展需求。
四、结束语
根据上述分析,在我国现行的经济发展常态下,实现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目标,必须充分了解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大力巩固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明确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提升内部审计保障企业管理水平的能力,并推动企业完善风险管理系统,提高企业发现风险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水平以及企业控制风险的可行性水平,从而促使企业有效地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进而提高企业的全面管理水平,保障企业的经营成果,促进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为企业实现最终战略目标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作者:郭致钰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晓霞.企业风险审计[J].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1).
[2]陈智.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运用[J].财会月刊,2006(12).
[3]侯瑞霞.论内部审计与现代企业风险管理[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5).
[4]卓继民.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8).
[5]许谨良.企业风险管理[J].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4).
第三篇:集团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构建思路
摘要:
当前,很多企业为了提升经济效益,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实现企业增值,都陆续开始实行业务和财务融合的管理方式,这种新型管理方式对于提升企业财务价值,实现全面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这种管理体制没有施行先例,因此在施行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笔者从内部审计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业财融合背景下集团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就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构建思路,为实现企业增值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业财融合;集团企业;内部审计;构建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业务财务融合的背景下,集团企业要求得迅速发展,必须在内部建立一套完备、合理的治理机构,而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应该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作为集团企业,经营范围广,资金投入大,如果各方面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因此,开展内部审计是今后一段时间里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集团企业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一)内部审计的工作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近两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鼓励集团企业的发展,在政策的影响下,企业的核心业务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在业务的规模以及经营的业绩方面涨幅十分明显。企业的龙头产业不断实现精细化,并逐渐向上游以及下游企业辐射,提高了整个产业的发展速度。在这种企业不断扩大、经营规模不断扩张以及业务模式不断拓展的形式下,如果内部控制不到位,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经营中断等问题,导致企业发展受到阻碍,这就对企业的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改进审计方式,更要转变审计职能,建设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降低企业的运作风险,提升经济效益。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是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在业务总量不断拓展的同时,企业为了实现集团化发展战略,需要企业管理人员逐步放权,建立一套先进科学的现代化管理体制,这也是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求生存的必然选择。随着企业逐步实现集团化管理,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决策管理以及内部控制都要发挥好指导作用,及时履行监督和监察,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进而提升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够促进整个集团企业的发展。为了做到这一点,集团要转变以往内部审计的职能,将管理这一单一职能升级成为评价、监督检查、报告等具备多种职能的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将集团公司的各种管理体制进行优化,加强对于业务风险的管控,将公司内部各种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利用起来,提高经济效益。
(三)企业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外部市场所需
虽然经济危机已经过去将近八年的时间,但是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各行各业都出现饱和状态,经济复苏速度缓慢,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况。这种情况下,国内经济市场出现波动,作为集团企业,受市场形势影响很大,国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发展过程中充满了各种风险,例如财务风险、政策风险等,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求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种控制体系,最大限度的减少不稳定因素给企业带来的损害。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符合现阶段的市场行情,对于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降低财务风险,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企业提升自身价值。
二、业财融合背景下集团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机构搭配不合理,缺少独立性
由于集团企业经营范围较广,各个子公司的经营内容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审计的内容以及审计机构的完整程度都是不统一的。有的子公司成立较早,在内部审计方面经验丰富一些,这样设计机构相对完善,审计质量相对较高;而有的公司成立较晚,或者在业务量拓展之后才着手设立审计机构,这样无论从审计经验还是专业程度上,都较其他公司有很大的差距。现在大部分集团公司都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关系不合理,很多审计部门的主管领导由财务总监或者财务部副经理担任,这样身兼数职的情况让审计工作失去了独立性,在缺乏独立基础上开展的审计无论从组织角度还是经济角度,都限制了审计报告的层次和服务范围,让审计的作用大大削弱。尤其是现在集团企业要设立增值型的内部审计机构,这种缺乏独立性的审计制度只能让审计发挥出管理作用,而对于上层领导的监督以及控制都无法生效。
(二)审计人员素质有待增强,知识结构单一
审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十分强的学科,它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有很强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仅要掌握基础的审计学,更要了解财务管理、市场调研、法学、金融学以及计算机等多个学科,只有具备较宽的知识面,才能够具备一种发散性思维,这样才会在内部审计中创新出新方法,提升审计质量。但是现在企业的审计队伍构成情况恰恰相反,很多审计人员是从财务人员转型过来,对财务的审计还勉强可以进行,但是在其他方面例如项目调研、采购审计等方面却显得经验不足。其次,集团企业在审计队伍的培训方面力度有待加强,对于那些半路出家的财务人员转型审计工作后,没有及时对其进行审计学教育,以至于缺乏审计思维,没有创新能力,对于各种问题的分析缺乏整体性,很难在审计领域提出专业性的指导意见,从而导致审计质量较低。企业的专业审计人员尤其是具备CIA、CPA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量较少,这样导致在审计过程中缺乏执行力。
(三)缺乏创新能力,审计手段落后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也在不断增强,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企业管理过程中数据保存处理以及从财务数据中解读相关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综合业务,理应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性,实现信息化管理。但是目前很多企业依然实行手工审计,并没有建立审计数据库,导致在审计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时还会出现计算错误,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究其原因,一是企业管理者没有信息管理理念,没有意识到实现内部审计对于提升审计质量有何种重要性;二是审计人员素质较低,对于高级软件的使用没有信心掌握,例如对于ERP系统的使用,虽然有的企业已经安装了此系统,但是由于审计人员自身的原因,只是用它进行简单的成本核算,这样不仅增加了费用支出,也会使审计的增值功能消失,导致企业各方面控制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降低。
三、集团企业如何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
(一)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和审计队伍建设
首先要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合理进行机构设置。王大力等曾经提出过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越强,工作人员对于审计工作满意度越高的结论。对此,企业要给予审计机构应有的独立权,并由专人担任主管。笔者建议可以由公司总经理担任审计委员会的主任,这样能够避免一些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存在的抵触问题,也更加贴近管理层,是审计由管理职能向监督职能转变的有效方式,同时审计结果可以直接参与到经理的决策中,更加完整的发挥出审计的作用。其次要加强审计队伍建设。针对上面所提出的审计人员专业性不强,知识结构单一以及自身素质较低的情况,企业应该在招聘中招聘三到五个专业审计学毕业,具有全方面知识以及创新思维强的职员作为审计队伍的领头人;对于那些转型过来的审计人要拿出部分资金对其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下常用的审计软件使用方法,只有审计队伍综合能力提升,审计的作用才会发挥出来。要完善分级责任制,并和相对垂直管理结合起来。这样做的目的是划分每个人的工作职责,明确每个人的义务,有利于审计问责和追究条例的贯彻落实。作为集团企业,很多时候会在同一时间涉及到众多的业务与企业,这时单单靠母公司的审计力量是难以顺利实现审计目标的,因此在遇到大型普查时,集团内部要整合所有的审计力量,这时分级管理的有效性就会很好的体现出来。母公司作为审计的一级领导,主要行使主管职能,采用相对垂直管理的形式,对内审人力资源进行统一调动,保障审计质量。
(二)以风险为导向深化常规审计
企业的审计工作要建立在宏观发展目标之上,坚持把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工程决算审计等常规审计作为一项日常性基础性工作,并且审计过程中要加强创新,结合市场的需求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将风险作为审计的导向,发挥出一定的控制作用。为了提升审计的有效性,要在常规审计中加入内控、绩效管理以及风险控制等因素,加强审计前的编制、审计过程中的监督以及审计后的总结,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不能拖在项目完成后,这样审计质量会有很大的提升。
(三)尝试公司治理审计
我国的集团企业目前都处在转型的过程中,公司治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部分,应该将公司治理作为审计的重要对象。实行公司治理审计,能够让审计工作切实参与到企业管理层的日常工作中去,对公司的管理者、监事会以及中级管理层实行监察后以利于提升公司治理的效率和效果。通过对董事会的监察和监督,能够对董事会的日常行为做出整体评判,从而保障董事会能够在运营中发挥作用,保障业绩;通过对经理人的审计,能够让企业经营活动评价的过程有所依据,对于提升企业经营的经济性、效率性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陈正耀 单位: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公司风险审计部
参考文献:
[1]刘媛,刘祯.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9).
[2]冯西儒.内部审计职能演变的特征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3(9).
[3]魏小题.内部审计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J].中国审计,2013(15)
第四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控策略
【摘要】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当中占有主导地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内部审计工作作为国有企业的重要工作,它关系到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经过多年发展,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都显露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发展环境,保障企业实现稳步发展,做好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展开分析,并对存在问题的防控策略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审计风险;防控策略
随着改革开放与发展,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稳步提升,现已跻身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社会主义审计行业从无到有,并得到壮大。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一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有企业健康稳健运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新型势下风险仍潜在暗处虎视眈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压力也日渐增大。未知的风险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因此要正确认识现实风险状况,加强对审计风险的控制,把握分析审计风险,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为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及原因分析
(一)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科学技术更新周期短、市场千变万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征,它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快速适应企业发展变化、工作效率高、有前瞻性、系统性、整体性、创新性等综合素质,但目前国有企业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国企审计工作对内审人员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第一,缺乏系统专业知识或丰富实践经验。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两方面都有所欠缺。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员工缺乏系统性专业知识,知识更新较为乏力。而经过系统专业培训的年轻员工在现实环境下则缺少实践锻炼,经验尚需时日积累。审计工作不时需要依靠职业判断,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未能有效结合将影响国企内审工作的开展。第二,内审人员本身对审计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待工作易流于形式化,不能注意到风险细节的表现及时识别、分析、控制风险,缺乏职业应有的敏感度。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
改革开放将近四十年,国有企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摸索着适合自己的道路,按照要求基本都建立了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方面的规章制度。但国有企业的内审工作是“摸着石头过河”,仍存在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审计力度不足,风险控制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例如内审工作要求不够严格,规范化程度不高,集团内对内审工作的标准不一,在综合分析审计工作的时候,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些都是风险存在的土壤,这些漏洞是内审工作的重要风险点。
(三)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重视不足
普遍存在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的现象。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国有企业应当成立肩负内部审计这样职能的部门,但是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足,对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没有清晰认识,成立内部审计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作为,对内部审计工作不支持、不分配足够资源,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导致国有企业管理层进一步认为内部审计部门只是“花瓶部门”,以致形成不重视——没有发挥作用——不重视的“恶性循环”。在这样的背景下,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发挥识别、控制、防范风险的作用,使潜伏的风险得以滋生壮大。
(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方式方法陈旧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和流程没有明显的进步,一直沿用以往审计模式而缺少改进,这显然不能满足当下的要求。审计工作结束后对于问题仍然没有充分的认识,问题的特殊性得不到针对性的总结和提出解决策略,日积月累,问题更加趋于复杂化。传统方法的缺点在于问题来临前不能有效识别风险,在初期就控制风险的扩散,风险来临后也没有有效的应对、化解、转移、处置风险的措施,因此导致解决问题处处被动。内审部门缺乏有力的外部监督,这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内部审计的流程化,很大程度上给了漏洞以可乘之机。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控策略
(一)提高内审人员综合素质,强化审计风险意识
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从内审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和内审人员的控制两方面双管齐下。首先增加内审人员的实践工作机会,在发现解决问题中不断成长,从而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能够独当一面。与此同时,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是在实践当中的理论指导和解决问题的底气所在。从基础慢慢积累,结合实践经验,稳步提高综合能力。其次,加强内审人员的控制。定期对内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引导他们树立职业道德观,增强企业认同感,提高对审计风险的敏感度。另外开展集训也是促进审计规范化,提高审计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强化责任意识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加强内部监督管理控制力度。例如对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应有严格的核对制度,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客观性,从而保证审计质量。监督管理的力度要落到实处,不仅仅赋予了监督的权利还要有相应被监督权利,这样才能加强企业内部实际控制力度,避免了权利的滥用,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第二,加强对内审工作的监督力度。要求审计工作规范化,端正工作态度,不定期监督检查内审工作情况,缩短审计工作周期。还要将工作中的责任分解落实到人,权责清晰明确。这样不仅在追究责任的时候能够落实到人,而且有利于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内审工作效率。
(三)重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内审部门的作用
国有企业尤其管理层要清晰正确认识到内审部门和内审工作对风险的识别、防范、控制及促进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分配充足的资源,要求内审部门定期出具对企业风险和发展的分析报告及建议,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除此之外,内审部门要体现自己的专业水平,以出色的业绩,提出有前瞻性、实用的建议积极争取管理层的认可和支持。
(四)优化国有企业内审组织模式,创新内审工作方式方法
提倡对内审模式和方法的改进创新,转变不适应时展的思维观念,摒弃过时无用的审计模式和方法,提高审计水平。在内审工作实施的过程中,注意归纳总结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分析,对风险能够做到提前预测。构建完善的审计风险预警机制,在问题还没有造成重大损失的时候,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特别是在内审工作的薄弱环节,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以巩固已有的成果为根本,不断开拓进取,对审计风险正确评估检测。
三、结语
国有企业发展面临的风险无处不在,必须加强对风险的认识、识别、控制。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内审工作应转变传统观念,重新审视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找出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并做相应调整,以此来适应市场对企业的发展要求。这是一个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改变和完善的契机,也是迎击困难的一次挑战。为了在以后能够取得长足的发展,国有企业一方面要强化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内审人员的应变能力,强化内审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能够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待工作;另一方面,加强内部审计的制度保障,权责清晰,审计独立,激发调动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使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产出效益,为实现对国有企业审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创造有利条件,让国有企业在波诡云谲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作者:刘虹艳 单位:高州市审计局
参考文献:
[1]蒋海英: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7):21-25.
[2]郭家军:浅析企业审计风险的控制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1(15):258.
[3]陈箐箐:国有企业内部工程审计风险分析与防范策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3):139.
[4]审金兵:边缘化的内审,两手图破局.审计之家微信号,2016年8月21日.
[5]成岩:内审,不要让皇冠掉下来.审计之家微信号,2016年8月14日.
[6]蒋永宠:稽核人员之管理与角色调适.审计之家微信号,2016年8月12日.
第五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问题及对策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企业要适应市场变化的复杂性,而内部控制审计是企业信息披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管层加强监管的需要,是企业内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服务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实现企业内部的自我监督和督导工作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急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在提高企业整体内部管理水平的同时让资产的经济效益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实现。然而,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这项工作则面临巨大挑战。文章简单论述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进行改进。
[关键词]
企业;内部审计;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近年来,由于企业越来越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从而一定程度强化了内部审计职能更加充分发挥作用。但不断发展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也不断加强,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也必须满足社会的需求。内部控制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能够提升企业资产的自身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资产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地域、资源、人才等影响因素,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亟待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1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缺乏活力,不能取得领导信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日益完善,企业非常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但是内部审计如果想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充分发挥其职能和作用,必须取得领导的信任。对本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在无领导支持下很难开展工作。一个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干得如何往往与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密切关系,领导重视在一定区间就有较高的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就可顺利开展并取得好的成效。可是,目前我国许多企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都是趋于形式,普遍存在领导不重视,审计独立性缺乏,难以切实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1.2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比较单一,缺乏复合型人才
在传统企业管理上,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毕业于财经类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如果只是短期培训,那么只能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完成深层次实质性审计程序非常困难。金融、工厂预决算和计算机辅助审计人员非常缺乏。内部人才交流少,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教育不足,缺乏长效、有效、专业性知识培训和更新。经过系统培训学习很少,大部分不懂业务知识,造成企业内部缺少活力,满足不了新形势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而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下,企业对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及层次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精于财务会计知识、内部审计知识,而且还要通晓经济法律、工程技术等其他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另外,还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一专多能,还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懂得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要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和写作能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还需要对经济政策、行业法规、宏观形势等有较好的把控。目前,我国许多企业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也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专业审计人员,但这些人大部分是由具有财务或审计专业学习和经过财务会计实际工作锻炼的人员组成,专业知识过于单一,其整体素质明显达不到上述要求,从而无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1.3内审机构人员关系不合理,无法最大限度地体现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在实际工作中,不同企业的做法不同,并且差距较大。若内部审计部门对总经理或总经理以下的其他领导人负责,则代表内部审计部门只对企业的经营者负责,并不对企业产权的所有者负责.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归总经理或总经理以下人员领导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主要表现如下三点:第一,妨碍内部审计职权的正常行使。因为企业的各种计划、预算、决算基本上是总经理授意办理的,审计查出问题,向总经理汇报后,一般很难纠正和处理。第二,影响企业所有者及时了解掌握内部审计工作情况和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而对企业的重大决策产生影响。第三,放松了对企业经营者本身的监督。因此,内审机构领导关系问题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内审机构独立性、权威性和有效性的大问题。只有理顺好内审机构的领导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作用,才能真正达到建立内部审计部门的目的。
1.4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顺利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需要有一定的法律条文作为依据和基础,但是就目前我国审计法律法规制度来看,内部审计法律制度不完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不到位,内部审计工作流程不够规范,审计工作过粗,审计真实性和科学性较差,未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缺乏对审计人员责任追究,重形式、轻质量,都是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的问题,因此,审计机关应该强调“审计是监督别人,要以高于别人的要求要求自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而是整体要求不高,从基层审计机关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情况,不难看出问题。
1.5审计手段落后是审计机关亟待解决的问题
硬件建设满足不了审计工作的需要。企业内部应该重视信息化建设,在如今的网络信息时代,信息化设备更新换代飞快,部分企业内部计算机旧,配置极低,无法适应工作需要,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学历、业务水平普遍比较低,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
1.6审计信息化成果的应用率和转化率较低
目前审计机关中能够掌握计算机的一般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他们在审计知识掌握上存在较大差距,而审计人员大多数不具备专业计算机知识,一般都是边用边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系统性不强。由于这两类人无法互动,掌握知识各自独立,在工作中形成懂计算机的不懂会计账,分析不了财务数据,懂审计的打不开财务数据库,而达不到计算机审计任务的目的。由于体制等诸多原因,基层审计机关人员结构老化程度严重,因培训力度有限,知识更新缓慢,导致审计信息化成果应用率和转化率偏低。为促进基层审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取得了一大批审计信息化成果。但各审计机关没有构建起审计信息化成果的共享平台,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共享链,使得审计信息化成果的应用率、转化率偏低,审计数据库加载更新不及时,审计信息化穿透力不强,低层次的建设和尝试不能得到快速的跨越。
1.7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较差
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与企业的会计部门进行分离,以便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但是部分内部审计工作隶属于财务会计部门,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受到财务会计部门的影响,财务稽查内容是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没有审计自主性,降低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效果。此外,部分内部审计工作虽然与财务部门相互独立,但是审计工作受到管理层的领导,难以从根本上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进而影响内部审计制度的执行情况。
2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1优化项目人员配置,提高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目前,在审理人员专业资质、实践经验、业务素质、政策水平等方面上对审计项目审理要求都非常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直接受到审计方法的影响,设立科学合理的审计目标,采取风险导向原则,并根据审计目标来设定审计程序,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以便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审计,保证企业健康运行。企业要积极调整审计人员结构,同时,我们应从两方面来做好审理人员配置工作:一方面,应以专业资质、业务素养及资质为评定际准,合理配置审理人员;另一方面,应配置适当的兼职审理人员,审理人员在审计项目审理中应做到亲力亲为,并对审理工作提出合理性意见。提高审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完善知识结构,让工作不流于形式。此外,企业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培训活动,并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来引进内部审计人才,提高审计人员的科学技术操作技能,内部审计应该突破单纯的事后审计的传统方式,转移到事前、事中审计上来。与时俱进,保证技能的时效性,对内部审计加以改进和完善,并谋求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质量的发展。
2.2完善审计执法手段
企业不断探索建立符合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模式,增加审计工作透明度。虚心接受员工的监督。其一,加强企业中的项目管理力度,推行审计部门经理负责制,全面强化审计工作之前相关内容的调查,加强审计项目的监督力度,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的指导,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责任观念;其二,开展审计工作要围绕重点进行,审计报告要突出方向性,对审计工作要有所指,体现企业中审计项目的重点内容,力求内容简明扼要;其三,如果企业中出现审计工作繁重且工作人员不足的现象,除了要结合其他审计形式之外,还要在领导的批准下扩充审计人员队伍,或是将其他部门人员进行借调,全面落实审计工作,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在审计的过程中,重点强调审计制度的重要性,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其四,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术水平。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审计人员之间进行学习交流等形式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此外,加强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树立道德观,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全面贯彻落实依法审计的观念,以此提高企业中经济责任审计水平。如果审计人员在进行经济审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审计人员,并且对相关人员追究责任,对于审计人员业绩较好的,可以对其进行合理的奖励。
2.3提高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
现阶段,企业掌握计算机技能的一般都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在审计知识掌握上存在着差距,而内部审计人员则不具备专业计算机知识及应用水平低,少数通过自学获取计算机技能。提高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是有必要的,审计人员的信息化素质是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的关键。基层审计机关应采取有效方法,把优化审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队伍作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大事,也是促进两者早日合二为一,真正适应计算机审计工作的需要。不断增加机关新生力量,克服当前人员老龄化结构,也是提高机关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一个途径。
2.4优化企业内部审计组织结构,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企业要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要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内部审计组织结构,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首先,可以设立内部审计领导小组,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也可以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可以由其他部门负责人组成,可以采取公开透明的方法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要做好内部审计的监督工作,设置监督稽查部门,对审计工作进行动态和静态式的监督控制。其次,企业应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须将内部审计工作与财务部门分离,引进财务、法律、生产等方面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必要时可以将部分内审工作外包或寻求专家的帮助,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减少其他因素对审计工作的干扰,保证审计的真实性和良好的效率效果。
3结论
就现阶段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现状来说,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文化环境较差以及内控体系的不完善都给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审计面临巨大的问题,急需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企业内部落后的审计理念、满足不了要求的审计人员、审计风险增加、审计质量控制力度不够、审计管理落后、审计成果利用不充分等,面对这一系列问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该认真研究工作中的问题,采取对企业内部审计具有积极作用的措施,将内部审计工作的局限性降到最小,企业应结合自己的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并积极解决在审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为企业的管理经营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切实的依据,另外,提高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完善审计执法手段,保障审计工作、优化项目人员配置,提升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作者:薛燕 单位:河北旅游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宋志华.企业内部审计专业人才选拔和教育机制的研究[J].华中电业财会,2009(1).
[2]靳彤.浅谈我国内部审计功能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跨世纪,2008(2).
[3]吴寿元.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4]王美英.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分析[J].会计之友,2013(2).
[5]王兵,刘力云,张立民.中国内部审计近30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启示[J].会计研究,2013(10):83-88,97.
[6]王兵,张丽琴.内部审计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5(1):76-84.
第六篇:企业单位内部审计前沿研究
摘要:
企业单位内部审计在公司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以及促进公司遵纪守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完善公司的控制管理、提高经济及社会效益具有积极意义。因此,企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工作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在参考前人调查研究及近期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企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体系分析,指出我国企业单位内部审计前沿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和措施。
关键词:
企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研究
1我国企业单位内部审计体系分析
1.1企业单位内部审计概念
企业单位内部审计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管理体制,随着积极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单位的控制管理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内部审计是指对企业单位进行经济监督,是实行分权制管理下的活动。现代内部审计概念已经随着企业管理的发展发生了改变。企业三维内部审计的职责已经发展成为包括控制、咨询、组织管理及运营等各个方面,其内容也扩展为财务审计、经营审计和治理审计等。
1.2企业单位内部审计体系特征
1.2.1权威性
审计机构及相关组织是依据我国宪法的相关法律法规而依法建立的,宪法赋予了它具有行使审计经济监督的权利。审计机构通常是在委托人委托授权的基础上而开展审计监督工作,可以要求受审单位提供相应的账目和资料。同时,审计机构及相关组织所出具的审计结果报告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的,受到法律的保护。
1.2.2独立性
企业单位内部审计最本质的特点就是独立性,同时也是保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需要体现在机构组织的独立、人员的独立、审计人员之间的工作及经济的独立等。
1.2.3公正性
企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公正性与权威性是相呼应的。公正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要求,若审计工作没有公正性,则就不存在权威性。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过程中,需要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上进行检查,在工作中要做到实事求是,在进行判断处理时需要符合客观实际,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保证审计工作的公正合理,以确定或解除受审企业的经济责任。
2我国企业单位内部审计前沿问题
2.1企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当前,我国企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缺乏一个较为合理统一的标准,在审计操作模式的确立上也没有一个合理的指标。同时,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办法中规定,审计人员的管理由所在企业单位负责,即审计人员的人事调动、奖惩办法及工资管理均由所在企业单位负责,这就导致审计人员在为企业进行审计过程中受到企业单位利益的干扰,使得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及遵纪执法程度受到企业单位及领导的影响。
2.2审计技术较为落后
我国当前中小企业单位所使用的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是较为落后的,与会计、统计等财务工作相比,审计工作人员在数据的处理、计算上尚未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内审软件,审计人员在对企业单位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处理的过程中仍旧使用较为传统的审计方法。除此以外,应用传统的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导致审计人员在对企业的经济账目进行盘点清算的过程较为简单化,仅单纯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没有对抽样样本意外的经济账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调查研究欠缺周密性。落后的审计技术与方法使得内部审计数据欠缺真实性,无法将内部审计数据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2.3企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
企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基本要求就是独立性。从我国大部分企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及工作开展情况来看,是与独立性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的。纵观来看,大部分企业单位将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一同设立,在人员及工作上具有许多的交集,这与财务与审计各自独立的要求是相违背的。在审计的职责、工作内容及本质中均提出了独立性的要求。在当前形势下,企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组织在所在企业单位领导的管理下开展工作,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会不可避免的受到所在企业单位利益的干扰,导致其遵纪守法的程度大打折扣,很难做出公正、公平的审计意见。
3提高我国企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及措施
3.1建立健全企业单位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依法审计是企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及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企业单位需要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根据企业单位的自身特点个性化,明确企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工作内容及地位,帮助企业单位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展开。审计人员只有严格遵守审计工作制度、规范操作,才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促进企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升我国企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
3.2提高审计工作的方法与技术
我国的企业单位需要改变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完成从手工审计到电算化方式审计的转变,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辅助开展工作,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及审计质量,减少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减轻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企业单位鼓励审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及专业水平,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将审计工作落到实处。
3.3强化企业单位审计组织的独立性
企业单位需要遵守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特性,将财务部门与审计机构分开设立,避免财务人员兼职审计人员的情况出现,同时,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不能归属同一上级领导管理。审计机构在于纪检监察部门联合办公过程中,需要明确各自部门的工作职责,发挥各自的监督职能。
作者:陈晖 单位:河南德天实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有海燕.我国企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外资,2011,23:188+190.
[2]陈留平.企业内部审计前沿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2,06:4-8.
第七篇:现代企业管理内部审计作用
摘要:
企业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对企业的要求,也是现代企业由内而外所需要的一种内部控制需求。当前它在监督企业运行的同时,需要更多的服务职能的实现。内部审计对企业生产规划的制定、决策的讨论、执行、监督、评价方面给予科学公证准确的分析,对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对企业内部建设也有相当价值,它指导企业内部正确的价值导向,提高企业凝聚力,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现代企业管理就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内部审计;企业管理;作用;建议
企业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所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审计在企业自我监督、内部管理、规划运行与服务评价方面都给企业带来积极的意义。企业内部审计在企业文化的生成、引导上给予重要帮助,在企业内部控制、决策制定上给企业带来重要价值。是企业提高效益的重要方法,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所需要的服务手段。
一、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职能
1.科学的审计监督方法。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浪潮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也在逐步进行。企业是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成分,对企业科学有效的监督是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率的方法之一。而原来的审计监督方法单一,监督的偏重和审计本身也不够科学,难以适应随时变化的经济状况。现代的市场条件下的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更加全面,审计方法和审计目标跟随企业和市场动态更加适应局势,更能加强对现代企业的管理。
2.产生内部管理职能。在以往的审计职能里往往忽略由企业内部生成加强自身管理的内部控制职能。审计监督职能只是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一个方面,内部管理控制是它的另外一个职能。不同于外部监督,管理控制职能来源于企业内部。企业在内部审计上有加强内部控制、节约生产成本、完善科学的生产运行计划、科学效率的组织控制方案的自觉性。这些事企业内部生成的,对企业自身控制监督产生重要影响。这种有内部自发生成的管理职能也是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中的重要部分。
3.为企业计划提供信息。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是为了服务于企业制定计划,是为企业制定科学可行性的计划提供依据的。它与国家审计任务的区别体现在它的自主性上,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职能。内部审计中经过监督管理对企业内部的信息进行系统化的统计,包括对企业资产、劳务、技术上的科学分析,从而使企业规划所需要的数据上更加准确,更加有效。在企业内部审计的条件下企业制定发展规划更加客观、更加具体、更符合当前企业状况需要。
二、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企业财务管理更规范。企业内部审计无论内部管理还是服务监督职能都在以财务审计的基础上进行。财务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的重中之重。在企业内部审计下使得财务和经营信息情况可靠、完整,对财产的保护更加有利。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计划的错误。同时财务审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减少财务损失浪费,遏制一部分贪污腐化,中饱私囊的行为。在此基础上企业建设积极发展,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也会不断提高。
2.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精神面貌。随着时展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方法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运行,在它科学的审计方法、内部管理控制职能的基础上对一个企业进行科学引导。对企业内部的约束作用为企业员工提供思想上的方向指引;它科学的管理控制方法间接提高企业领导的管理素质。科学的现代企业审计方法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创建领导者和员工的科学价值观体系。
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经营中的各方面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细致的监督审计。它具有完善的经营评价方式,对企业计划中的细枝末节进行审查后得出对企业科学客观的评价。在内部审计的监督和管理职能条件下对企业内部组织、生产计划、成本控制、生产效率上作出科学有利的指导。从而促进企业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制定科学的生产计划、对组织内部进行可行的调整,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建议
1.注重审计类型的转变。在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中多作为国家审计的延伸,以服从国家意志进行审计任务,主要以“监督”为主,但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决策时需要客观准确的信息统计和科学的审查评价为其管理计划决策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作参考,内部审计所需要给企业带来“服务职能”更加迫切。这是现代企业制度对审计职能的要求也是企业内部审计所需要达到的标准。
2.注重审计的全面性。企业内部审计要做到全面性。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审计计划要跟随企业生产计划进行,不可遗漏。首先在决策制定的前提下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对这些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在生产计划决策制定中要对计划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审查研究,对计划在预计进行的各方面进行分析,提供自己的建议等,保证计划决策的合理。在生产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要对它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服务,保证计划的完整实施。在计划实施后对其成效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以此反馈给企业。通过这些全方位的监督审查保证企业生产效益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增强。
3.注重内部审计的规范性。企业内部审计是由国家审计机构延伸而来的,但在现阶段下它是一个在企业内部独立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内部审计的工作需要人们以一种独立的职业看待。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它很大程度上不再只服务于国家审计机构、接受国家审计机构的任务,更是作为企业内部与企业内部管理息息相关的重要部分。它需要新的职业规范,纳入规范化的轨道,这在当前的内部审计形势下更有意义。
综上所述,强化企业内部审计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手段之一,而且也是企业内部对自己的要求,是增强内部控制、强化企业监督、提高企业服务职能的要求。企业内部审计类型的转变、内部审计全面性的提高、内部审计规范化的实施都是增强内部审计力度、强化高效管理的措施,对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有重大作用。
作者:车阳艳 胡波 单位: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志胜.浅析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4(1).
[2]唐灵敏.浅析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大众科技,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