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控制造业内部审计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风险管控制造业内部审计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风险管控制造业内部审计研究

摘要:

企业的风险管控是一个系统,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而内部审计则是一个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目标一致的关系。在我国,内部控制与风险管控融为一体。本文试图从风险管控的视角,探索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控中的地位,以及如何做好制造业内部审计,为制造业企业的风险管控夯实基础。

关键词:

风险管控视角;制造业;内部审计

一、问题的提出

风险管控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风险,如果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并规避风险,就能使企业达到良性发展。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企业风险管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制造企业在我国企业中所占比重较大,其采用的审计模式也比较多样化。内部审计是制造企业风险管控的一道重要防线,隶属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检查制造企业风险管控是否充分、有效,提出可以增强企业运营效益的有关建议,使企业实现增值发展。内部审计可以帮助制造企业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的程度降至最低。基于此,本文先从风险管控和内部审计的关系着手,分析了制造业中风险管控视角下内部审计的现状,并就其现状提出了完善策略,以期为广大制造企业管理者提供参考。

二、风险管控和内部审计的关系

(一)内部审计对风险管控起着支持作用

随着近年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多样化。企业经营者能够准确判断企业的风险信息,是企业规避风险或者最小化风险的重要保障。在风险管控中,企业只有进行深入的内部审计才能及时掌控风险信息,保障内部风险能及时被企业消化吸收。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内部审计要及时适应企业风险管控的要求。可见风险管控工作离不开内部审计的支持。

(二)内部审计是风险管控的工具

根据国际权威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企业实现内部风险管控的一种工具,对风险管控产生着重要作用。根据实行内部审计企业的经验表明,其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内部风险管控的有效性。

(三)内部审计通过确认和咨询来完善和优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综上所述。

三、风险管控视角的制造业内部审计现状

(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

所谓的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应该独立于被审计的对象之外,如果内部审计的实行受到阻碍,则表明没有实现充分独立。目前,我国制造业中,内部审计明显缺乏独立性。一些背景强大的制造企业,其董事会和管理层之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劳资关系,可以说其利益存在着共性,无论审计部门归董事会还是总经理管辖,都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监督关系。因此,就目前来看,制造业的审计部门虽然形式上独立,但实质却受到了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干扰。

(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控中的作用不明显

就目前来看,制造企业内部审计明显缺乏审计高度,仍停留在寻找差错预防舞弊的阶段,这主要缘于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仍处在初级阶段,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换句话说,企业的内部审计大多只能查找财务层面出现的问题,而对公司经营的其他方面则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风险的掌控和规避、企业经营能力的提升也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了。

(三)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

作为一个合格的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内部审计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支撑,而且要透析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拥有风险管控意识。我国制造业中的审计人员,大多具有专业的审计知识,但是却缺乏风险管控的意识,对风险的预测和评价的认识不够全面。长此以往,将无法达到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要求。

(四)企业内部职能重复,资源浪费严重

在我国的某些传统国有企业中,往往设置了庞大的职能系统。对于审计部门来说,出现了职能重叠的现象。比如,在董事会设置审计委员会,在行政机构中设置内部审计室。除此之外,企业的监事会也会包揽一部分内部审计的工作,另外企业也会聘请社会审计部门介入公司的审计工作。这种职能重复的现象,只会给企业带来人力资源的浪费,增加企业的负担,并且极有可能出现审计的漏洞,使得审计工作的效率变低,产生不良的效果。

四、完善制造业内部审计在风险管控中作用的策略

(一)充分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是我国企业风险管理中进行审计工作的一大难题,要真正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就要从内部审计人员的设置上入手。内部审计的对象是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并为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服务。可以将内部审计人员的设置延伸到社会的角度,比如聘用企业以外的专业人才担任审计主管,这样一来,审计部门的管理就能既独立于董事会,又独立于管理层,内部审计工作也能较好的展开。另外,这也使得制造企业的财务状况得到半公开化,内部审计人员迫于财务信息透明化的压力,对审计工作也会严格把关,审计工作的质量也能得到大大的提升。

(二)合理匹配审计目标与战略目标

传统的审计目标过于狭隘,仍停留于监督和检查的层面。这种狭隘的审计目标远远落后于现代企业的战略目标,将不利于企业有效掌控和规避风险。因此,要将企业的内部审计目标和战略目标进行合理匹配,审计工作要以企业战略目标为中心展开。科学制定内部审计目标,不断完善审计目标体系,以达到企业战略目标的高度,使企业获得增值,并且有效实现企业的风险管控。

(三)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我国制造企业的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合格,审计的手段也比较落后,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难度增加。对此,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变得尤为重要。很多企业的管理层不注重审计部门的设置,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不重视。因此,管理层首先要正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并对审计人员的应聘工作严格把关,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风险管控意识培训,制定一套针对审计人员的完善制度,保障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四)升级企业组织结构

透过企业的内部审计结果,企业的运营状况能够得到详细的反映,进而可以发现企业运营中存在的审计缺陷和风险情况。根据缺陷和风险分析,管理层能够明确这些内部缺陷和风险存在于哪些部门,并提炼出风险的形成因素。此时,对这些存在缺陷和风险的部门进行组织结构的升级优化,可以提升内部审计的作用,实现风险管控的效果,提升企业的综合价值。

五、基于风险管控视角的制造业内部审计的实施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我国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GDP的40%多。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由于具有在制造过程中的明显的成本优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但是,面对激烈的竞争和特别的机遇,提高我国制造业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目前,我国制造业,尤其是中低端制造业处于过冬期,转型期。风险管控责任重大。高端制造业虽然产品不愁销,但是,也面临风险管控成本不断升高的现状,而内部审计可以有效地对风险管控的节点展开工作,降低风险管控成本,提高风险管控的效率。制造业由于其生产经营的复杂性,内部审计涉及到企业战略,计划,研发,采购,生产,制造,销售,财务,人力,法务,基建,信息等等。下面仅就制造业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内审特点进行阐述,制造业的风险模块比一般企业多了成本核算,所以内审人员要重点关注制造业成本核算方法,确认其成本核算是否存在问题,成本核算是否准确,进而帮助企业改正成本核算的错误方法。在对制造业成本核算进行审计时,应从检查会计账簿设置和从内部控制获取相关的成本配套表格入手,审计到产品成本核算的审计环节时,应抓住成本核算方法是否适当,成本基础数据的归集是否真实、完整。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划分是否科学,然后产品成本计算应遵循“直接费用直接计入,间接费用分配计入”的原则,费用的分配方法应科学、合理。成本核算方法和直接、间接费用的划分方法一经选定,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六、结束语

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制造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如何较好地掌握和规避风险是企业的一大难题。内部审计作为风险管控的一大工具,对风险管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制造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仍存在较大的问题,企业的管理层要正视问题的存在,并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解决内部审计存在的种种问题,使企业的风险管控达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宋伟 单位:中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其镇.基于内部审计视角的全面风险管理审计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6:90-91

[2]张姝.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审计研究[J].企业研究,2014,10:62-63

[3]井恒力.浅析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3: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