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反思(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企业问责制内部审计运用
摘要:
我国的问责制开始于非典事件,之后随着重大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引发全国的“问责风暴”,在相关领导和管理人员的重视下,国家加强了对公司的审计工作,在一段时间形成了“审计风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心和研究内部审计在企业问责制中的应用,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促进了企业其他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应用还不够完善和成熟,所以本文就现阶段我国内部审计在企业问责制中运用的现状进行了研究,论述了企业实施问责制的必要性,探究了内部审计与企业实施问责制的必然联系,进一步从内部审计的角度提出促进企业问责制的建议。
关键词:
企业 内部审计 问责制 现状 必要性 联系 建议
一、企业实施问责制的必要性
企业实施问责制一方面能够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细致化和透明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企业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能够促进企业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另一方面来看,企业实施问责制是建立和运行各种规章制度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企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问责制通过规划和细化企业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社会效益;除此之外,问责制可以促进企业建立并且深化企业的“硬管理”和“软管理”,不仅能够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规范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还能够为企业营造一个问责制氛围,在加强相关工作人员责任意识的基础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二、我国内部审计在企业问责制中运用的现状
简单的讲企业的问责制就是指企业的领导和相关的管理者对企业经营和运作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合理的监督和管理,对相关经营者的工作绩效进行及时的考察,对失职行为所承担的后果进行严格的考量,进一步实现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而实施的一种制度,问责制首先在我国的事业单位开始运行和发展,之后逐渐延伸到了各个企业,近年来随着内部审计在企业问责制的运用和发展,使得我国的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内部审计在企业问责制中的运用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内部审计在企业问责制中运用的程度不一样,在一些大型的集团公司中,内部审计的地位较高,董事会赋予内部审计相对较高的权力,对内部审计结果享有一定处罚权,而在内部审计工作不被重视的企业,内部审计只是为审计结果提供一定的建议,并没有发挥实质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三、内部审计业务类型
现阶段我国内部审计的业务类型主要包括财务审计、管理审计、经责审计等类型,企业内部审计业务的侧重点会根据企业问责内容的侧重点来定,问责内容不同,审计的业务类型也会有所改变和变化,财务审计、管理审计和经责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业务的基本类型。具体来说,财务审计指企业内部相关的机构根据国家相关的制度规范和企业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企业内部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和监督,从而保证企业相关的财务工作顺利开展和运行。管理审计也需要在符合国家和企业相关制度规范的前提下进行,企业内部的管理审计是一种监督、检查、评价及深入剖析的活动,管理审计的重点是通过将企业的资源和资金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管理来达到促进企业发展和进步的目标,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有较强的责任意识,掌握现代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经责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简称,主要目的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所以其侧重点是通过对相关的经济责任人的工作绩效进行审计和控制,从而有效的减少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内部审计与企业问责制的联系
内部审计对于企业问责制的运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掌握内部审计与企业实施问责制的关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问责制的应用研究,减少企业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和进步,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内部审计和企业问责制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问责需求决定了企业内部审计的需求。
企业内部审计的需求包括政府及法律法规对企业内部审计的需求和企业自身的审计需求,也就是说企业在社会经济这个大环境下需要相关的制度规范和法律条例来对其运行和发展提供最根本的保障,也是企业必须遵守的原则;企业自身审计的需求是指企业为了防止企业领导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过中由于人为因素或者其他客观因素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企业的问责需求根据企业发展和实际情况和战略目标以及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变化而不断的改变和发展,企业的问责需求和内部审计需求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问责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内部审计需求。
2.问责内容决定了企业内部审计的类型。
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包括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以及管理审计等各个方面,而问责审计对于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企业规模、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有着不同的审计要求,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问责内容来规范自己的审计内容,即问责内容决定了公司的审计类型。
3.问责权限决定了企业内部审计的权限。
现阶段我国的问责体系主要包括相关的信息报告体系、约束激励体系以及内部确认体系,而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功能就是独立的进行评价,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评价信息的收集者、分析者和汇报者,是为企业的问责工作所服务的,所以说企业的问责权限决定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权限,近年来问责主体逐渐加大了对审计部门的权限分配工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充分的衡量企业审计部门的能力,避免盲目扩大权限而忽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五、使内部审计更好地为企业问责制服务的建议
1.完善问责制度。
完善的问责制度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和约束,通过规定责任和义务来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避免内部审计部门只是流行于形式,而被企业领导忽视,造成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2.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是使内部审计更好地为企业问责制服务的基础和关键,这就要求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转换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观念,使其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其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其能够顺利的应对复杂的社会经济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3.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内部审计部门为企业问责制服务的前提是要提供高质量的工作,确保相关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和合理性,只有不断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在问责制的作用。
4.增强信息技术的使用。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不仅能够加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问责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促进企业问责制度的顺利开展和施行,而且还能够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避免由于人为因素或者其他主客观因素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
六、结语
综合所述,内部审计在企业问责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掌握企业问责制和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关系的基础上,完善相关的制度规范,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学习能力,及时的发现并纠正现阶段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使内部审计更好地为企业问责制服务。
作者:王嵩 单位:兰普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阮博莹.企业内部审计在问责机制中扮演的角色[J].财会月刊.2014(10).
[2]孙青.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
第二篇:互联网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
【摘要】
2013和2014年被业内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涌现出不可忽视的生命力,这给内部审计以及经营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互联网金融改变了内部审计证据的收集方式、内部审计信息的加工方式。本文介绍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相关金融产品以及其作为一新兴产业所面临的风险,并由此带来的内部审计问题,提出针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企业 内部审计 风险管理
在20世纪90年代,信息的高速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创新和完善,使得金融行业逐步与网络结合演变成互联网金融业。到了21世纪,互联网其快捷方便的经营模式改变了人们的投资选择以及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在2015年开始,互联网金融指数涨幅接近20%,随着第三方支付、P2P借贷方式的日渐盛行,传统商业银行运转模式与之相比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在新的经济形势之下,各电子交易平台都在寻求一种新的企业运转模式来让自己在经济的浪潮中稳步前行。但是,本身具有系统风险的互联网行业与自身具有市场风险和内部审计规范问题的金融行业结合,造成以互联网为媒介的金融企业在经营背后隐藏着较大的风险。因此,对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内部审计及风险管理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内部审计问题
(一)内部审计内涵
内部审计即对企业内控运行机制的监督和再控制,评价内控的设计以及运行效率,识别内控的缺陷并及时纠正。内部审计作为对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最后一道监督和控制底线,它能够以其独特的检验和询问功能与企业组织结构相协调,从而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近些年来内部审计的范围不断拓宽,由最初单一的财务审计,逐步发展到经营、内控制度以及风险导向审计等领域,其指导、监督、控制的作用在经济管理活动中越来越重要。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审计方法的更新完善亟需提上议程。要最大限度地提供增值服务,内部审计就需要采用此过程中风险导向审计。
(二)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2011年2月,阿里巴巴的股票价格跌幅达到8.63%,原因在于阿里巴巴揭露了自身问题。在2009以及2010年,阿里巴巴内部分别有1324和1234家供应商涉嫌全球诈骗,这与阿里巴巴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失效密切相关。当然,类似阿里巴巴内部审计失效的企业最近几年也不乏少数。目前,互联网金融企业存在内审人员素质低下、内审弱化现象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内审人员大多是企业的财务人员,人员结构不合理且工作缺乏积极性,不关心企业内部控制的改善以及实施情况。在该情况下,会计监督机制越发脆弱,企业业绩也因内部控制的缺乏和风险管理的空位受到沉重打击。
1.内部审计的风险意识不足。
新兴的互联网金融行业造成企业员工缺乏风险意识和时间价值观念,未对市场趋势以及行业发展做好准备等问题。资金和能力的限制使得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内审风险控制机制。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内审人员对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风险认识能力有限,他们绝大多数缺乏应有的网络安全意识,认识不到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交易市场化、渠道多样化、行业风险扩大化的问题,直接导致互联网金融企业无法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以及控制。
2.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审计难度大。
互联网金融企业有三个特点:(l)不生产有形产品;(2)没有固定的商业营业网点;(3)所有的服务通过网络来提供。互联网金融企业与其他传统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虚拟性,其产品都是以虚拟电子形式而非实物形式提供给消费者,企业与客户、消费者的对接也是通过虚拟的互联网平台,空间上的距离使得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严重。另一方面,互联网平台是24小时开通的,时间要求也使得内审工作难以开展。互联网金融特有的网络信息平台使得数据信息冗杂,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内部审计带来了巨大挑战。并且互联网金融能够提供传统金融机构不能提供的业务,这样又会增大内审难度系数。
3.互联网金融企业内审人员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互联网金融是综合性业务,需要内审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但当前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内审人员主要从业经历都在财务会计、审计范围内,采用的审计方法主要是财务报表分析手段。而互联网金融业大量业务都是网上进行,各种原始或者记账凭证、账簿等单据都是电子档,计算与分析也是借助计算机进行,许多操作留下的仅仅是一段记录或一段信息,这些信息都需要更深层次的加工或者处理才能作为审计轨迹,从而对审计人员的信息处理及管理能力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而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一般为了节约成本,很少对财务、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其相关人员信息技术和处理能力匮乏。
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企业及其主要产品
互联网金融企业是互联网和金融行业的结合,主要依靠互联网工具进行资金配置和交易以及金融产品的买卖。P2P、第三方支付以及众筹互联网金融运营平台在给金融机构带来巨额收益的同时,也要求其不断拓展业务领域以提高核心竞争力。所以金融机构为了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摒弃单一的柜台服务,借助互联网平台以更加快捷、方便、低成本的方式来满足客户要求。
1.第三方支付。
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对其作出具体解释,简而言之就是获得业务支付的通行证。业务前端是线上客户或者消费者,后端则是各大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都是以商业银行来牵头,在客户和金融机构之间建立了一个资金担保的桥梁,构成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基础。
2.P2P网络贷款。
P2P网络贷款则为人人贷,是指资金的所有者以及有投资想法的个体将利率、资金金额和借款期限等具体信息通过第三方机构公布到互联网,同时利用信贷模式将自己的资金借给有贷款需求的个体。这种网络贷款能够满足客户的小额借贷款需求。P2P这个平台它并不直接介入资金的借贷,只是从中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3.众筹融资。
众筹融资是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融通,由有领导和专业技巧但是又缺乏资金的发起人、对募集资金者感兴趣的支持者以及将两者连接在一起的第三方平台构成,众筹融资正在慢慢改变人们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方式。2014年是业界公认的“众筹元年”,其上半年利用众筹来进行资金借贷的有1424起,总共融资18792.08万元。
4.互联网基金销售。
互联网基金销售是指投资者通过互联网获得金融服务,根据客户的基本信息以及对个人服务的需求信息来对顾客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追踪顾客的金融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它与淘宝绑定,可以用其支付淘宝购物款项,且利率比银行同期利率要高。模式是“T+0”,即当天购入的证券即日就能够出售。
(二)互联网金融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互联网的公众化。
根据互联网用户使用调查结果显示,91%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需要某方面的信息时基于时间与成本的考虑会首选网络。截至2014年6月,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数量规模达6.32亿,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融入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在互联网金融的平台,资金借贷双方能够实现资金的自由配置、信息公平交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
2.互联网金融覆盖面广。
互联网金融能够弥补传统金融机构的不足,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中小企业或个人的融资需要。互联网金融企业旨在建立一个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平台,吸引资金供求双方,并根据其供需需求进行资金匹配。由于网络信息的高效率以及资源配对成本低的特点,互联网金融可以在短时间内聚集并形成规模庞大的金融需求,且呈爆发式增长,从而实现盈利。
(三)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审计特点
1.内部审计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要求更高。
目前,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数据安全保护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数据安全防护已经不再是技术问题,而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的是金融服务,为了能够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性,企业往往会对客户的信息进行采集,而这些信息直接关系到客户的隐私及资金利益,而这些信息的呈现方式为网络数据,风险暴露程度较传统金融行业要高很多。
2.内部审计线索发生改变。
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互联网与金融业的结合使内部审计的线索发生了改变。网络的虚拟性使得许多操作留下的仅仅是一段记录或一段信息,这些信息需要更深层次的加工或者处理才能作为审计线索或证据。企业的数据存储在电脑终端,数据输入和输出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有形审计证据包括原始以及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无形的审计线索即为存储在硬盘以及软盘上的与经营活动相关数据和资料。
3.现场监管的难度增大。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现场监管难度大,严重削弱了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服务对象难以界定且交易流程也不透明,而传统的监管制度和审计方法几乎不能够对网络金融起作用,这就使得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更加艰难。通过上述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特点的分析发现,互联网已经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加强金融监管刻不容缓。目前互联网金融企业首要任务就是构建企业的内审及风险管理机制,实现源头参与,事前监督,过程控制,减少审计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措施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就是在经营过程之中对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以及应对。互联网金融企业是互联网和金融企业的有机结合,由于互联网企业具有的虚拟化、交易对象以及交易流程难以确定等特点,其所面对的风险比传统的金融机构要高很多,因此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极其重要。所以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利用计算机改善内部审计方法
1.深入计算机的审计方法。
该种方法就是对计算机内数据投入、投出的过程进行全面审计,主要内容是考核企业内部控制的体制机制设计和有效运行,评价企业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深入计算机的审计方法能够简化传统金融行业手工做账的工作,减轻工作负担,并且利用计算机来处理数据能够减少由人工计算失误引起的固有风险。
2.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
计算机辅助方法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内部审计工作并构建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网络运行安全及时进行监控和防卫。同时这种方法也是收集、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通过收集的数据来检查计算机管理系统或企业内部控制使企业资产、数据以及隐私安全得以保证。这种方法能够提高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解决企业内审综合能力低下的难题。
(二)重视内部审计的建设
1.提高内部审计地位。
内部审计能够帮助企业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内部审计以其独特的检验和询问功能与企业组织结构相协调,增加了企业的价值。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内审地位,改善企业经营与组织效率。
(1)互联网企业高管重视内审作用,定期开展有关宣传活动。高管带领员工参观行业优秀公司的内审工作流程,使每位员工意识到内审的重要性并对表现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予以奖励。
(2)成立由企业股东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直接对股东负责,减轻管理层的控制,遏制管理层凌驾于内控之上所带来的危害。
2.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内部审计部门需要保持客观中立,人员不可以参与经营活动,内审人员的聘请需由专人来执行。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设立审计机构时应首先成立审计委员会,该成员包括公司的主管、主要债权人和投资者,内审部门的人员聘用、调动、权限、考核等方面直接隶属于审计委员会,对委员会负责,从形式和实质两个方面保持其独立性。
(三)完善互联网金融企业监督
我国经济信息化程度不高,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国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监管应采取慎重态度。通过适当的金融监管可以促进我国网络金融更好更快发展,降低内审中的法律风险。具体措施如下:
1.完善管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法律法规。
补充适用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相关法律条文。既要对现有法律不适合的部分进行修订和补充,又要对未来发展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当前互联网金融最突出的法律问题是非法集资、融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应当与证券、保险监管机构联手,充分披露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投资风险,禁止非法融资活动,禁止使互联网金融企业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
2.完善现行业务营运监管办法。
结合互联网金融企业业务特点,从业务经营的合法合规、资本充足、资产质量、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整,构造一个符合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监管指标体系。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独特性使其在某种程度上脱离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管,但其资本充足率对客户、消费者具有重大影响,监管部门应当对其作出相应规定,同时考虑实施准备金制度将部分市场风险内部化。
3.提升金融监管部门的网络安全技术。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其涉及的不仅仅是客户的隐私,更甚的是涉及到客户利益。金融监管部门要求互联网金融企业加强技术力量,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技术,如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同时应大力发展我国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水平,在硬件设备方面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高关键设备的安全防御能力。
4.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能力。
互联网金融的内部审计比传统企业内部审计更加复杂,需要审计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这是审计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1)加强自身学习,培育综合人才。内审人员不仅要学习财会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学习风险管理、计算机与互联网金融行业知识,包括互联网金融行业经营特点、经济技术指标,企业的经营战略、经营环境、经营风险等。
(2)加强专业技能培训,进行轮岗交流。内审人员应具备全方位知识与技能,进行大量的审计实践。通过轮岗,审计人员应熟悉单位的各项业务及其操作流程,提高审计的实践能力。
5.培育具有综合能力的内审人员。
随着内部审计在互联网金融业的治理结构中地位日益重要。而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现状需要企业提高现有审计人员的管理能力,完善内部审计管理工作建设。通过后续教育、业务培训等各种途径提升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审计整体队伍素质,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提供符合要求的监督控制资源和后备力量。
四、结论
互联网金融作为21世纪金融业的一场革命受人瞩目。本文围绕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内部审计以及风险管理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分析互联网金融企业内审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具体理论出发阐述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基本产品并说明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原因,最后详细说明互联网金融企业内审的风险管理策略。希望通过此文为互联网金融的内部审计以及风险管理提供适当的参考意见。
作者:叶馨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4):14-16.
[2]中国互联网金融报告(2014)[J].新华社金融世界,2014:15-20.
[3]邱勋.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启示[J].新金融,2013,(9):50-54.
[4]黄海龙.基于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研究[J].上海金融,2013:18-23.
第三篇:企业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分析
摘要:
企业的内部审计,其是通过选用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现行企业管控程序,以帮助其实现经营目标的一种客观、独立的咨询活动,据此定义不难发现企业可以通过提升内审的价值来强化内控施行水平及企业运营模式,所以本文就以内审为立足点,分析通过内审方式得以加强企业内控的关键点。
关键词:
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 风险管控
一、理论概述
(一)内部审计理论概述
内部审计,其实质是针对于企业组织内部的,客观且独立的一项监督与评价活动,它完全可以通过审查和评价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及实施内控的合法性、有效性等方式来督促企业运营目标的最终实现。提及内审的独立性,目前在我国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内审人员在实际履职时免受威胁,二是审计机构自身存在的客观独立。既然内审能评价风控管理、改善企业治理流程,那么上述独立性的体现更是为其发挥实际效能起到关键性作用,除此之外,内审则更加侧重于企业的经济活动,并以经济活动为基础,逐步拓展到管理领域,故其审计标准、人员综合能力也是制约内审效力发挥的核心,只有内审实现全方位,多元化的快速发展,才能改善机构运作,继而帮助企业实现进一步地稳步发展。
(二)内部控制理论解析
企业内控随着其现行管理环境的不断优化而被特别重视,其能够实现以专业标准为基础,以防范监管为目的,通过过程管控与重点控制形成对企业管理流程及业务运作的规范管理的一种现代化服务理念,所以,内部控制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首选方式。在企业中,资产的完整,信息的真实,目标的实现,决策的有效都可以引入一套规范化、系统化的控制机制加以调控,进而上述各项的优化实现再一次对企业内控体系构建提出了质的要求。
(三)剖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内控在于实现企业的有效运营,而内审是对企业内控的监督与评价,所以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相互影响。
内审是内控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协助企业领导层监督内控程序与政策实施的一种再控制,同时鉴于审计结果对内控提出建设性意见。而反之,内审也把内控划定为基本业务范畴,其要想对企业风控进行评估与监督也须从内控的风评做起,所以,二者互相影响。
2.相互补充。
不健全的内控系统会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影响内审工作的开展,同样,在企业处理各项业务时,内审通过对内控的监督、分析与评价,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企业内控失效的风险,所以,内审需以内控为根基,内控需由内审来保障,二者相互补充。
3.相互促进。
内控可以借内审之势对其现存问题及缺陷及时纠正,从而促进企业内控不断完善,相反地,良好、规范地企业内控也对内审的发展起鞭策作用。只有内审不断的提升自身水平,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内控的监督与评价,所以,二者联动协作,才能实现共同促进与发展。
二、企业内控制度的构建着力点
企业若想引入现代化的内部控制理念,首先应进行制约要素分析,才能实现专业化管控与有效监管的目的。从目前来看,内控影响因素大致可分为企业内部环境(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职位权限分配、企业文化以及内审力量等),内部控制活动(即指企业依据风评结果,采用相应举措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风险评估(企业可及时、系统地分析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并进行合理整合而做出应对策略),内部监督(内部监督主要包括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两个方面),信息与沟通(企业不仅要准确而及时地收集内部信息,还要建立良好的外部有效沟通与交流)等五个关键点,企业只有以内部环境为内控基础,以控制活动为内控手段,以风险评估为前期预警,以内部监督为实施保障,并借以信息化、网络化的渠道进行内、外部信息交流,才能主抓内控制度建设的着力点。
三、企业发挥内审作用的强化举措
正是基于内审与内控的渊源分析,才发现单一构建内控不能全面地实现内控发展,还应强化内审,实现彼此促进。
1.转变观念,确立内审独立性。
现代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内控制度来更好地实现生产经营,而健全的内控建设离不开内审的配合,所以,继续转变观念,加速实现高素质人才与内审机构的独立性,才能更加稳固企业内审的实际地位。
2.调整目标,创新内审新职能。
社会在发展,内审在创新。现代内审目标应由传统意义上单纯针对凭证、报表等的真实、合法性审计逐步拓宽职能,向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强化经管模式,提高经济效益等方向转变。
3.加强培训,实现人员高素质。
企业内审机构人员应实现多元化,其中不仅要囊括懂财务的专业人才,还需要精通企业运营的综合人才。所以,全方面、科学性地引进人才,并对其进行专业知识与思想道德培训,才能既丰富了内审人员组成,又提高了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
4.全面监督,强化考核时效性。
将考核指标落实到内审环节中去,加强考核力度,并实现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与财务部等的全员参与,方可力图使内审工作更为标准与制度化。
四、通过内审强化企业内控的应用分析
内审对企业内控构建的应用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分析:
(一)预算执行方面
内审可预先对预算系统进行功能设定,根据设定进行预算指标对比,并分析查找差异原因。在操作时应注意如下细节:企业内部的专项经费,企业经营的收支情况,企业内部的销售业务及产品的销售价格等,通过重点财务指标的内审来实现内控运作的有效,以便企业未来作出进一步的战略方针调整。
(二)财务管理方面
财务管制方面的内部审计是内审的攻坚点,其对财务日常核算,账务处理,规范性操作以及现金坐支,科目调整等异常流程都应密切关注,并及时提示且记录这些异常行为,找出所涉及的财务内控制度的短板与缺陷,进而实现企业内控的进步。
(三)财务分析方面
针对企业内部的财务分析审计,可利用组合财务分析工具的方法,界定分析标准及违反标准时应作出的总结性论断,进而对每一条财务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发现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重要性原则进行疑点重点监控,从而明确审计详查方向,控制经济指标,以形成财管分析、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三者的循环推动模式。
(四)风险评估方面
企业的风险来自方方面面,正确认识与评估风险,认真分析企业经济环境等影响因素,以降低错误和不合法行为的发生。良好的风评对企业至关重要,在风险管理中,内审职能可以尽情发挥:首先,内审能洞悉并发现企业经营的风险管理隐患;其次,内审可协助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再有,内审可进一步评价风险管理的充分性与有效性;最后,内审可持续参与风险管理,并进行组织与协调风控的具体工作。所以,内审在企业内控的上述关键方面发挥效用,才能得以帮助企业内控的再发展。
五、内审与内控协调发展的未来展望
新形势下,企业内审呈现出由合规型向管理型转变的总体趋势,以增加内审附加值,由此可见,内审职能的集中化管理不仅利于其内部资源的调动,也增加了内审独立性。既然内审已成为企业内控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切实从各方面能够支持与帮助企业的内控职能发挥,其工作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当下,企业应通过加强对内审人员的考核等来增强内审的核心竞争力,以其带动企业内控的发展及顺应现代企业经管方面的全面述求。
作者:陈宇星 单位:湘潭大学
参考文献:
[1]章之旺,李宗彦.内部审计理论前沿[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2.(12):124.
[2]缪艳娟.企业内控规范实施机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会计研究,2010(11).
第四篇:电网企业内部审计文化探索
摘要:
内部审计文化是企业管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职业文化。本文从内部审计文化的目标、架构及组织实施等层面探索电网企业内部审计文化体系。
关键词:
电网 审计 文化
一、电网企业内部审计文化构建目标
内部审计文化是企业管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机构及人员在履行审计职责、实施经济监督行为时,培育形成的价值观体系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体现在审计工作所恪守的理念、所追求的价值、所遵循的规范、所体现的风骨、所展示的形象等各个方面。构建企业内部审计文化的目标,就是通过内部审计文化建设,形成具有企业特点的内部审计理念和价值观,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和咨询职能,构建企业内部审计文化的主要任务,就是大力宣贯企业内部审计理念,牢固树立内部审计价值观,积极构建内部审计文化体系框架。
二、电网企业内部审计价值
依据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电网审计人应以“独立、依规、公正、进取、奉献”作为内部审计价值观。
(一)独立是内部审计文化最本质的特征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生命,是其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主要体现:一是组织独立。审计机构单独设置,与被审计对象没有组织上的隶属关系。二是人员独立。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不存在经济利害关系,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三是工作独立。审计机构及其人员依法独立开展审计工作,不受来自其他职能部门、经济组织和个人的干扰。四是经费独立。审计机构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依照审计办法的规定单独列入企业财务预算。
(二)依规是内部审计机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依规审计是企业制度管理在审计监督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一方面要求审计机构必须以国家法规和企业制度规定作为审计的依据与标准;另一方面要求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依法履职时,规范自身行为。
(三)公正是审计人员履行职责时基本的价值取向
审计的客观性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必须保持一种公正的、不偏不倚的精神状态。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职时,不应有任何质量妥协,要依法办事,在搜集审计证据、评价审计事项、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时,从企业发展大局出发,维护企业整体利益出发,谨慎执业,客观评价。
(四)进取是审计人员开拓创新的基本品质
当前,电网依法治企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审计工作必须渗透到企业各项管理活动中,审计人员需要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不断钻研新业务,不断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保持专业技术的适应性,积极进取是审计人员基本品质。
(五)奉献是整个内部审计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
廉洁奉公,无私奉献是内部审计工作有效运行的必要保证。审计工作的定位和职责,要求审计人员要技高一筹、德高一筹。审计人员必须廉洁自律,不从被审计单位获取任何可能妨碍职业判断的利益;必须诚实守信,不得损害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必须严守秘密,按规定使用履行职责时获取的各种信息和结论。
三、内部审计文化体系架构探索
为有效地落实审计文化建设任务,需要要从“物质、制度、行为、精神”四个方面构建。
(一)夯实物质基础,构筑保障机制
物质文化建设理念是:机构独立、保障有力。审计物质文化是内部审计存在和发展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工作环境。相对独立的审计机构、运作正常的审计委员会、符合程序的审计干部任免、必要的经营管理会议参与度、定期的工作报告制度等,构成审计工作必需的运作机制。必备的办公场所、相对充裕的业务经费、适当的工资福利待遇、必要的现代化办公设备等,构成审计工作物质保障。
(二)完善制度规范,构建制度体系
制度文化建设理念是:体系健全、执行到位。审计制度文化是保证审计工作正常运行、审计人员行为规范、审计组织职能有效履行的关键。涵盖广泛、相互衔接且落实到位的审计制度体系,代表着审计文化建设所达到的水平和高度。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可从三个层次建设,一是审计工作办法;二是审计业务办法和审计管理制度;三是具体的审计业务指南。
(三)积极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行为文化建设理念是:爱岗敬业、争先创优。营造健康向上的审计氛围,有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工作环境、爱岗敬业的道德风尚、争先创优的进取精神、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通过规范审计程序和审计行为,加强对审计人员工作业绩考核评价,引导审计人员严格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审计承诺。通过竞争的、动态的审计人才管理制度,加速人才培养,营造一个“学习、创新、务实、诚信”的人才辈出的激励机制。
(四)塑造形象,培养精神
精神文化建设理念是:客观公正、无私奉献。审计精神文化是审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要引导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意培养自身的沟通协调能力,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牢固树立“独立、依规、公正、进取、奉献”的企业内部审计价值观,做到“正直、客观、保密、胜任”,建立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共有的精神家园。
四、内部审计文化构建与实施
文化理念的形成不能靠一朝一夕的灵感和热情,而是来自于水滴石穿的潜移默化,需要遵循审计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推进。
(一)加强组织,持续推进
审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要按照审计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进行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工作努力。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审计文化建设的领导工作,分解细化建设任务,将审计文化建设与审计工作目标管理、审计工作规划、年度工作重点有机的结合起来,持续地加以推进。
(二)大力宣传,形成氛围
审计文化建设是一个新的文化理念,要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利用系统内的各种信息宣传载体,就审计文化建设的内涵外延、重要意义、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等方面,向企业审计人员及相关人员宣传交底,引导审计人员提高认识,积极参与并形成自觉行动。
(三)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审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渐进的系统工程。要按照总体规划,根据本单位实际,选择不同的突破口,抓住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四个层面审计文化的关键内容,精心策划,逐步实施。在文化建设上要力戒本本主义和形式主义,更不能把文化建设狭义的理解为“搞活动”。
(四)总结提高,逐步完善
审计文化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要通过实践和创新不断探索、总结适应我企业文化发展的规律和经验,使审计文化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形成系统完整的企业内部审计文化体系,更好地促进企业审计工作的发展。
作者:韦祖彬 汪子林 赵承康 费韫婷 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
第五篇:内部审计有效增加企业价值
一、内部审计增加企业价值的存在优势
1.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增加企业价值。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也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可规范企业财经秩序,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企业通过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可向企业经营者提供企业经营活动情况的全部过程,为企业经营者做出决策提供参考,是高层管理者不可缺少的“眼睛”。
2.内部审计的评价作用增加企业价值。
内部审计通过企业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为组织控制资源,实现管理目标而进行后种管理行为,不仅是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实践性活动,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企业内部审计通过对经营活动记录的反映、规划控制、计算分析及监督评价等方式,着眼于企业利益最大化来指导经济行为,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评价,保证财务活动的资料、手续的完备性、符合性,经济指标的准确性与适当性,从而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价值。
3.内部审计的改进作用增加企业价值。
内部审计通过对管理层执行的内控及控制过程加以监督,内部审计人员以其良好的道德操守及职业技术,对企业内部目标与战略程序、监控目标实现情况程序、衡量业绩及其“责任机制”程序、维护价值程序等一系列企业活动进行定期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推动企业完成各项管理目标,从而实现企业价值。
二、内部审计如何增加企业价值的途径探讨
1.在优化公司治理中实现增值。
内部审计既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又是公司的自我约束机机制之一,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可发挥以下作用:
1.1内部审计能降低公司治理的成本,保证受托责任关系的履行。
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缓解问题、降低成本,直接为组织增加价值。一方面,内部审计通过检查监督等手段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计,保证了经营成果的真实性,缓解经营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在公司内部存在多元关系,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是对受托方进行监督和评价,保证每一层级参与方受托责任关系的履行,同时还能对企业内部员工产生激励作用。内部审计部门通过恰当的履行职责,能有效地降低受托-关系中的成本,并合理保证受托-责任的恰当履行。
1.2内部审计对高层文化的建立与控制。
公司治理的内容既包括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审查,也包括对企业文化、道德规范和控制环境等高层文化的建立与控制。高层文化对于企业价值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从长远来看,具有共同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企业团队将会更容易实现企业目标,良好的高层文化会引导企业走良性的发展和竞争之路,在无形中提升企业价值。公司高层文化的构建离不开内部审计确认与咨询功能的发挥。内部审计应定期对如下与道德文化相关的特征进行评价:道德规范是否清晰易懂、方向是否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否有道德文化的宣传教育和考核机制。内部审计还应充分发挥咨询功能,提供如下增值活动:对公司高层文化的形成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帮助管理层建设良好的道德文化体系,对道德文化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进一?完善公司治理。
2.在完善内部控制中增加企业价值。
2.1内部审计能实现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要素。从控制体系层次看,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约束机制的主要内容,是企业有效组织经营,进行管理及各项经济业务有序开展的必要保证,对于维护企业生存、防范企业风险、增加企业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内部审计本身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企业内部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测试,指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上的缺陷及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遵循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针对其薄弱环节查清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其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改进的合理意见和建议,报告给企业管理当局,督促有关部门落实相关责任,促使企业健全内部控制,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从而帮助企业预防和减少损失,达到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状况的目的,增加企业增加价值。在其间接价值方面,内部审计会对企业内的经营管理者和其他职能部门产生潜在的威慑作用,会促使他们严格管理,落实控制措施,从而预防风险,减少损失。
2.2内部审计推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CSA)。
除了在日常工作中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还提供另一项增值服务——作为主体推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CSA)。CSA强调转变传统的内部审计监督方式,内部审计部门通过设计合理的程序,引导企业从基层员工到管理层都参与到对于内部控制的评估中来。这改变了以往内部审计部门单独评价的情况,一方面使更多的内部审计人员有更充裕的?间从事咨询等能为企业带来较大增值的服务;另一方面也能使参与CSA的人员学到更多的内部控制方面的知识,并运用到日常工作中,更为主动的改善内部控制情况,从长远看必然会对企业价值产生有利的影响。虽然CSA的理论被广为推崇,但是现阶段在实践中实行的公司不多,所以尽管未来能解放更多的内部审计人员从事更为增值的服务,但是目前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员运用积累的经验和专业技能对内部控制的流程、关键控制点进行梳理,以设计规范的CSA流程,并对公司相关人员进行内部控制领域的相关培训。
3.在改善风险管理中增加企业价值。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面临的风险无处不在。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实证结论就是:有效的风险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对于企业来说,风险管理都是其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内容,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及相关人员的一项主要职责,应当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及风险管理程序来控制风险,避免损失。内部审计部门具有独立性、综合性以及针对性和及时性等特点,在风险管理方面内部审计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对风险管理进行再监督。通过适当和充足的关于风险管理的证据,明确风险管理中的程序设计是否合理、重大风险是否得到有效的识别,是否制定并实施了恰当的风险应对方案,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最大限度的减少为企业带来的损失。此外,内部审计部门还能提出优化风险管理体系及流程的改进建议,提高风险管理系统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并能直接向公司高层反映,可以提高建议传递的速度,也较易被采纳。
作者:赵承康 韦祖彬 汪子林 孙永 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审计部 国网宿州供电公司
第六篇:混合型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摘要]
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程度以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能力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国有混合型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变化、市场风险以及不确定因素等都在增加。企业内部审计以及全面风险管理是有效控制和监测企业市场化经营过程中财务风险、建立科学内部审计体系、提高风险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国有混合型企业 内部管理 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
1国有混合型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概述
1.1对国有混合型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认识
国有混合型企业的资本规模庞大、组织体系复杂、管理机构众多,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程中,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内控体系,企业内部审计是内控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对内控体系工作质量和管理规范程度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有效环节。伴随中国经济多年的高速发展,其经济发展宏观环境的基本面已经发生了变化,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和内审体系需要结合企业内外经营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变化对国有企业参与市场化经营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管理,完善内部审计的制度环境,优化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和体系模式,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这是国有企业规避市场风险、增加市场价值的有效方法。
1.2国有混合型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国有混合型企业逐渐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其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环节的重点建设内容,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第一,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水平和效率。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是管理体系的自我监控和自我约束,这个功能实现的主要依据是内审体系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其服务对象是整个企业的治理体系、管理结构和整体管理目标,通过监控与约束机制的有效发挥督促企业管理组织功能的更好实现,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第二,内部审计和全面风险管理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国有企业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管理形式,其终极的目标就是提高国有资产的价值,服务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所以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理念在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内部审计和全面风险管理能够完善企业管理结构,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
2国有混合型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2.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制度落后、内容浮浅
当前,国有混合型企业已经初步建立了内审和风险管理的体系,但是由于受到管理水平、市场变化因素、政治环境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其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仍然存在制度相对落后、内容浮浅的问题。例如,当前许多国有混合型企业已经初步建立了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但是其审计的目标定位还停留在只服务于企业财务审计,对如何服务于企业的全面管理还认识不清,其中的财务风险因素未能及时的从审计结果中发现,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程序未能适应国企的体制改革,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独立性不够强,相关的责任主体不明确等,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国有混合型集团在参与市场化运营和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对企业内部审计程序建立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设计存在缺陷,相关指标量化、管理模式创新还不能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环境有效结合,在企业管理中的反映是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对企业管理水平提升贡献和约束作用有限。
2.2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目标不明确、组织不清晰
当前,国有混合型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是财务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像企业管理审计和企业风险审计的发展水平并不高,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风险管理审计有一定的要求,说明我国国有企业建立内部审计体系和风险管理的水平并不高。例如,随着国有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参与资本运作,企业的管理层次越来越复杂,管理的范围和内容越来越多,其内部审计的价值导向应该更加注重企业的风险管理,与企业全面管理和战略发展的结合程度应该更加紧密,参与提升企业市场价值的内容应该更加丰富,但是许多的国有混合型企业在制定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目标时并没有将其搞清楚,其内部审计的组织管理清晰程度、独立性和客观性比较差。
3加强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建设的有效措施探析
3.1健全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制度,促进管理体制改革转型
国有混合型企业健全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制度要着眼于职能转变、体制完善和组织创新。首先,随着国有混合型企业面对的市场不确定因素继续增加、企业经营规模复杂化程度加深,企业要努力实现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体系的职能转变。例如,内部审计要更加注重企业管理审计、服务审计和监督审计,摆脱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和财务审计职能,有效将内审制度和企业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管理结合,加强内部审计对风险及其累积的识别和控制。其次,企业要完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制度。例如,企业要结合发展和经营状况的实际,在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体系设计时更加注重强化工作责任、细化审计标准、突出审计体系的制度化,加强审计的风险导向目标等。最后,企业要注重内审机构和风险管理机构的组织创新。当前,大型的国有混合型企业一般采用总公司和子公司的模式结构,在考虑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组织设计时要结合企业发展情况确定机构的具体设计、审计部门的隶属情况,突出审计部门和风险管理机构的独立性职能的发挥。
3.2加强风险管理评估和内部审计监督,促进企业整体发展
以企业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必须依靠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评估体系和内部审计监督体系,依靠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内在关系,促进企业的整体健康发展。风险管理的前提是全面有效的风险因子识别以及风险强度评估,这也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点,风险管理评估核心环节是评估标准体系的建立。例如,企业可以参照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对市场不确定因素、投融资风险因素、企业管理风险因素等建立清晰、量化的评估标准,结合审计数据对风险及时进行识别评估。同时,企业要加强审计监督体系的完善工作。国有混合型企业的审计监督依靠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及相关审计监督细则和技术标准的出台,因此,从宏观的角度讲,国有企业的制度化改革需要国家的法律法规作为基础保障,现代企业制度在国企建立的基础上也要依靠相关的审计工作框架和审计工作标准化程序等。
3.3完善上市国企的信息披露制度与企业治理结构
国有混合型企业的发展壮大必须依靠参与资本市场的资本化运作,完善上市国企的信息披露制度和企业治理结构是加强上市国企风险管理和审计的重要措施。我国在完善上市国企的信息披露制度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适当地借鉴了国外对于上市国企审计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相关经验,企业的风险是投资者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的重要参考,注重企业风险管理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企业审计的对象,有利于企业准确及时地处理风险,消除风险因素的累积。例如,企业在完善治理结构的过程中要重视内部风险审计,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企业的审计监督,通过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将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结合起来,将企业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结合起来,提升企业的审计管理水平。
4结论
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一环。本文主要对国有混合型企业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现状和问题以及针对性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作者:吕诚伦 单位:湖南华菱津杉产业投资公司
参考文献:
朱乃平.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