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研究(7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内部审计研究(7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企业内部审计研究(7篇)

第一篇: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研究

一、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

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在《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和改善,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它的目标。”从这个定义中我们看出这样的定义在我国企业集团中完全适用。此外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具有内向性、独立性、简化性、广泛性、及时性等特征,具有全过程控制、方法多样性、经济效益型、开放性几方面的特点。

二、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目标

在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目标就应该是:内部审计首先一定要遵循国家的审计准则规范、章程;其次通过内部审计要使企业的审计质量达到既定的标准,使内部审计不在只是监督的作用,让其成为为企业服务的服务者,从而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控制标准,而目前我们国家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内部审计准则,一个是质量控制办法,这两个标准仔细研究下来后发现根本没有具体的说明,就是一个简单的架子,就是一个房子,只有房盖和四周的墙,没有里面的任何设施,这样的标准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由于没有具体的标准,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就没有可依据的东西,也就无法评价内部审计质量的好坏,水平的高低,不同的企业都遵照自己的标准进行,自己做自己的,质量状况参差不齐,也就不存在可比性,根本无法实现预期的审计目标,因此这样的质量控制标准根本不适合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

2.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缺乏独立性

对于企业集团来说,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虽然在不断的提高,但一直也是在管理层主导下工作,根本没有发挥到监督的作用。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不高还体现在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上,目前我们国家更多的关注是外部审计,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就没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就造成了内部审计人员地位低,独立性显然就不会高。

3.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人员控制机制不完善

具体体现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主体的权责落实不到位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4.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体系不完善

具体体现在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指标设置不合理,如指标设置简单,可操作性差。

四、加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策

1.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

在实际实施时,可以选择参照一些比较的审计案例,同时寻找专业的审计人员进行制作工作底稿,根据审计的进度不断的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

2.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独立性

企业集团应当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要设置审计委员会进行日常的审计事物管理,这样审计的范围就会比较广泛,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受审计委员会和懂事的双重领导,独立性也比较高,可以有效的开展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干扰也会比较小,审计部门所提出的审计意见也不难落实。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必须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而不是这种兼职的形式,首先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职业道德,不能随便收到任何人任何事情的干扰,要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态度进行。其次,对于内部审计人员要不定期的进行轮岗,最好要让新入职的内部审计人员先到其他岗位从事工作,这样有助于熟悉企业企业,更好的参与审计。第三,定期的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考核,制定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职责,不允许参加任何企业的经营活动,要严格遵守内部审计的制度,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及时予以解聘,考核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奖励,保证内部审计人员能够遵守职业道德。

3.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人员的控制机制

第一、落实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主体权责首先,设置一个质量控制机构并在每个岗位配备质量控制专职人员,并且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经济业务的多少确定不同的机构和人员,大的集团企业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小的企业,涉及的业务量也比较少,只要简单设置就可以。第二、加强内部审计人员职业化管理如可以建立职业准入制度和从业资格制度,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的后续教育,建立内部审计人员待遇提高和晋升制度等。

4.改进内部审计质量制度体系

(1)强化对内部审计过程的监督

①制定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这样能提高监察人员的督导工作的规范化,使其有章可循。②开展内部审计执业人员自查。这样能够强化内部审计执业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提高其工作效率。③设置专门的督导小组。

(2)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的考核与评价

①考评指标的设计②考核指标及时记录③评分等级④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我国的企业集团是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支柱,这些企业集团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而有着其特殊性,因此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对审计质量进行控制,提高审计质量,就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势条件,从人力要素、监控要素、督导要素和制度要素入手,推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发展,推动内部审计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

作者:高原 单位:七台河职业学院

第二篇:电力集体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探究

一、加强对集体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上级公司对市县电力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但组织对市县公司的集体企业的审计鲜有涉及,一般均由同级电力公司对其审计,或者是对主业公司审计的延伸才涉及。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这些审计很多仅限于经营指标的审计,未能全面、深层次反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审计效果也大打折扣,审计起到的作用有限。在人们对内审工作的认识和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如何规范和加强集体企业的内部管理显得十分必要。

1、规范经营行为,为集体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由于内部审计范围涉及不同的层次和领域,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揭示管理漏洞和内部控制弱点,提出审计建议并跟踪落实,合理保证集体企业按照预定目标进行发展、不偏离经营目标,改善经营状况。

2、查错防弊,震撼违法违规现象。

内部审计对集体企业发现的一些问题,分析原因,判断性质,属于一般常规问题的,则由集体企业整改落实;若发现违规违纪情况,要绝不姑息手软,向纪检部门通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以起到警戒的作用。

二、电力集体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电力公司管理不能完全到位。

目前,各单位均成立了集体企业领导组织和管理机构,管理机构挂靠于电力公司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本身就事务繁杂,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涉及集体企业的管理监督,日常管理通常限于召开一些会议和填报一些报表,没有经常组织各部门对集体企业进行“会诊”,管理监督表面化。

2、集体企业经营管理松散。

长期以来,集体企业的很多业务依赖于电力公司关联交易,市场意识淡薄,内部压力不够,经营管理松散、低下,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造成工作无标准、无依据,没有产生制度的约束力,容易产生企业的经营风险。

3、集体企业依法治企观念淡薄,部分关键岗位或人员廉政意识不强。

由于管理松散、认识不足,集体企业依法治企的意识不强,加上各方面监管不力,个别人员投机思想严重,甚至违规违纪现象时常发生。

4、集体企业内控制度执行不力。

集体企业对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缺乏制度执行的刚性和严肃性。具体表现有:材料采购、验收、入库、保管职责未严格分离,材料出入库缺乏相应的手续,工程项目的概预算编制与造价审核为同一人等现象。

三、加强对集体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的几项措施

1、树立科学的内部审计理念,促进集体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对集体企业的内部审计不仅仅停留在查错纠弊层面,而是要发现集体企业的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及重大管理漏洞等风险,只有树立以增加企业价值为目的和监督与服务并重的理念,才能更好地体现审计的作用。同时要从事后审计为主,逐步转变为事前事中的全过程审计,通过审计发现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实际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议,促进集体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建设不断完善和优化。

2、整合审计人力资源,改变对集体企业审计方式。

针对集体企业内审机构不健全、人员业务素质不全面及审计质量不高的状况,有必要从公司的组织价值增值目标和审计任务目标出发,创新审计人力资源和审计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内审的作用和效能。一是全面整合配置审计人力资源。按照现有审计人员的专长、业务能力高低的现状,确定欠缺的审计专业和人员情况;建立包括兼职审计人员的专家库,包括财务、工程、物资等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能力,发挥整体合力作用。二是改变对集体企业的审计方式。参照省公司对主业公司审计的方式,对集体企业的审计由上级公司组织安排进行,同时,审计计划应该作为单独的项目进行立项,不作为对主业审计项目的延伸审计,以便全面深入地检查。

3、加强集体企业各项业务内容审计,规范经营行为。

一是重大经营决策事项的审计。集体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是指针对经营活动中的重大事项,需要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决策。具体包括资本、产品、财务经营、市场营销和其他重大经营等决策行为。具体审计内容:集体企业是否认真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对外投资、担保、委托贷款、委托理财和出借资金是否履行规定的决策和审批程序,管理是否规范,是否存在重大损失风险;领导干部是否存在违规参与社会经营活动,利用职务和工作之便从中获利等问题。二是财务收支行为的审计。主要是对集体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完成情况的审计,围绕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完整性、真实性开展。具体审计内容:成本支出是否真实,是否存在虚列成本、超标准列支成本和成本费用支出不合规现象;资产是否真实,是否存在不良资产,资产损失核销是否真实,程序是否合规,有无虚假核销资产损失;资金支付审批流程是否规范,是否存在长期未处理的银行未达账项,财务收支是否存在违纪违规;对债权债务是否建立定期清查制度,是否及时进行清理;是否通过隐瞒收入、突击花钱等手段调节年度利润、是否存在供电公司成本转移到集体企业中列支情况等。三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审计。这是集体企业产生违规违纪和贪污腐败的“重灾区”。近几年来,在这领域犯事被查处的人确有不少。由于审计线索涉及到外部单位,取证较为困难,给内部审计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审计:工程招投标管理是否存在不严格、走形式,施工单位之间围标、串标问题;工程合同签订是否合法、规范,是否认真履行合同条款,是否不按合同规定支付工程款行为;集体企业从主业承揽的电力施工、安装、设计、工程监理等业务是否违规转分包;是否存在挤占、虚列工程成本现象,工程结算、竣工决算和移交资产是否真实合规等。四是物资材料管理的审计。由于物资材料采购过程中的问题较为隐蔽,可能也会造成个别人员铤而走险,向供应商索要钱物,吃回扣,材料以次充好,损公肥私。具体审计内容:物料需求计划是否合理、科学,与生产计划是否相符;物资材料招投标管理制度和办法是否健全;工程大宗设备、物资是否按规定实行招标;招投标过程是否合法、规范;是否有完整的收货、入库、发放过程的原始记录和验收控制;废旧物资回收是否按规定处理;存货、工程物资是否进行定期清查盘点,盘盈盘亏是否按照规定处置。

4、加强审计成果运用,建立落实责任考核机制。

一是建立落实责任考核机制,是加强审计成果运用的有效手段。通过审计结果责任的区分,将责任评价体现在干部职工管理和考核工作中,作为职工绩效考核和干部升迁任免的重要依据,形成审计监督和绩效管理相结合的人事管理机制,责任区分主要包括: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一般责任和重大责任、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等。二是要把审计建议和意见的执行和落实,纳入集体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范围,确保审计结果得到供电公司领导层和各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有效提高审计的影响力和威慑力。同时加大后续审计力度,定期组织对审计意见落实情况的检查,实现审计成果效能最大化,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防范增值服务作用,为集体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平安的经营环境和有力保证。

作者:郑陈伟 单位:国网安徽含山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第三篇:企业内部审计险管控意识探索

一、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概况

从理论上分析,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以及组织内部的多种分权管理所形成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促使了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这是因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造成了股东与经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管理层有可能在股东不知情的情况下作出对企业不利的逆向选择。为了防范这种情况的发生,就需要内部审计。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将内部审计定义为“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是国际组织第一次赋予内部审计“确认与咨询”双重服务内容。2004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的发起人委员会提到,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审查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管理过程,为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分散战略提供建议,从而为组织增值。IIA(2007)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营运的独立、客观地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以帮助实现组织目标”。IIA(2009)颁布了新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IIPPF),肯定了内部审计对治理程序的监督评价功能。认为公司治理是内部审计的对象。IIA(2011)新版《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强调内部审计的目的“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2012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通过国有企业自荐、国资委和金融监管部门推荐、地方内部审计(师)协会和协会各分会推荐的方式,搜集了大量内部审计工作有引领作用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典型经验,以更好地推进内部审计有效地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发展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在逐步提高,其职能已从监督和差错防弊转向站在企业风险管控的角度,为公司治理和企业增值服务。

二、企业内部审计嵌入风险管控意识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企业舞弊现象层出不穷,特别是高管舞弊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无限增大。红塔集团原负责人利用职权和职务之便,伙同他人私分单位巨额的销售货款;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原负责人违规挪用巨额社会保障资金给民营企业投资经营;天津大学原有关领导动用教育经费炒股损失巨大。从经济监督角度看,这些案件都是单位的内部控制失效、内部监督失控的结果。而本该发挥监督作用的社会审计却无所作为。随着国家取消强制验资和年报审计政策,社会审计需求越来越窄,而内部审计需求将越来越大。内部审计已经被推向企业防范舞弊、降低管控风险的前线。当然,社会公众也会质疑内部审计对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认为内部控制的独立性较社会审计会差一些,甚至过去很多企业都选择了审计业务外包。但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用社会审计替代内部审计是有很大弊端的。比如,外部审计人员并不了解企业的情况,审计中通常会运用跟外部审计相似的方法和思维。事实上,内部审计的范围和角度跟社会审计大相径庭。外部审计人员无法站在管理层的角度为企业考虑,且与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沟通方面会有欠缺,而且社会审计费用较高,必然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外部审计人员有可能泄漏企业的秘密。相反,内部审计人员熟悉公司业务并能够随时深入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去了解掌握具体情况,收集到大量第一手资料,从中发现存在风险的隐患问题,进行风险分析,提请管理层注意风险管理和控制等相关建议。至于“独立性”问题,李明辉[5]认为可以通过“职能性报告”和“行政性报告”的双报告模式来改善。殷丽丽等通过对财富100强的调查表明,内部审计活动范围在经营风险、信用风险、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成本降低、财务风险、处于财务困境的第三方信息披露等领域不断扩大,这对企业降低管控风险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人员处境尴尬

目前,内部审计在大多数企业的定位依旧是监督经济业务的警察,或是受气的夹心饼,形同摆设的花瓶,或是沦为整人的工具。内部审计员的工作待遇是财务经济系列中最低的,在工作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并不对等。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被审计对象的终端都连着一名高层领导,审计过程中的困难和阻碍是可想而知的,企业各部门和人员对内部审计人员普遍持不友好的态度。被审计对象对内部审计人员普遍怀有抵触情绪,往往不会主动配合其工作,认为内部审计人员的所得就是他们的所失。内部审计发现过失和薄弱环节,就是想让管理层看到他们的业绩,突显各部门工作的不到位。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内审工作得不到肯定。

(二)企业重外审而轻内审,内部审计地位低

审计从独立性来划分可以分为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多年来,考虑到独立性因素,社会各界普遍认可外部审计,认为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够强,其审计结论不值得信赖。事实上,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地位不高,大多是属于企业的财务部门的一个科室,或者和财务部门一起由同一领导负责,而不是直接向董事会负责,起不到监督管理的作用。然而,在政府审计管控能力有限、社会审计责任缺失的今天,内部审计有外部审计无可比拟的优势。

(三)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强

目前,有超过一半的内部审计人员由财务人员担任,而很多大型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则直接启用有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经验的注册会计师。然而,一个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仅具备良好的财会知识基础和丰富的财务工作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同样,内部审计工作跟社会审计在审计目标、审计方法、审计内容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一个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并不一定非常了解企业的复杂情况,并不一定能很好地胜任内审工作。

(四)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管理层无风险管控意识

内部控制对企业风险管控来说是必须的。但事实上,大多数人普遍不喜欢被控制,包括那些对他们实施监督的人。企业高管不是很愿意接受内控,因为一旦全面执行内控就会把高管层自己也控制了,他们都希望自己不受控而其他人受控。由于每个岗位的人都不愿受控,这就导致了企业内部控制设计无效,或者虽设计有效但运行无效。

(五)企业内部审计重监督轻管理,重问题轻风险

揭露问题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职能的着力点应转向“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目前内部审计工作侧重于财务会计审计领域,重点在于查找财务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监督,而对企业管理活动,尤其是投资、融资战略、企业文化等管理决策的审计监督还处于空白。内部审计强调查找问题,而事实上对企业来说风险管控更重要。内部审计不能只注重查找问题而轻管控风险,风险和问题是截然不同的,问题是针对过去的,风险则是针对未来的,我们要投资未来,而不是过去信息。

四、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提升内部审计部门地位,实行员工激励

长期以来,企业高层忽视内部审计在宏观战略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内审部门地位最重要的一点是内部审计部门应当保持独立性,不得置于财务部门的领导之下或者与财务部门合署办公。内部审计人员不得从事企业具体的业务活动,要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以客观地对风险进行识别。企业内部审计部要直接对董事会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向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激励问题被认为是良性动力,可使客户将审计视为改进的推动力而加以接受。鉴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难度和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高要求,我们可以通过实行薪酬激励措施来实现,比如可以通过开出比普通同等岗位高出30%-50%的薪酬来吸引有能力的员工转向内审岗位,同时辅以配套的福利计划,以确保审计人员能高效地开展工作。

(二)内审团队成员要注重沟通,知识要多元化

卡耐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专业技术,而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为人处事的能力。一个优秀的审计人员除了必须具备超高的业务能力外,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或者说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7]。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存在于审计工作的每一个角落,并显现出巨大作用。因此,内审工作需要保持良好、有效的沟通。作为一个高效的内审团队,既需要经验丰富的财会专家,也需要计算机专家和法律专业人士等,团队成员的知识背景应尽可能多元化。合格的内审人员除了具备扎实的财会知识和经验外,还应熟悉本单位生产经营及经济业务情况,熟悉相应的法律法规及公司规章,掌握内部审计内容及内部审计技术。必要时可以对内审人员分组,各司其职,以尽可能优化内审组织结构,完善内审工作体系,推进日常审计工作流程化与标准化,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三)拓展内部审计范围

随着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大,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已不再仅仅定位于“财务审计”,内审工作己经扩展到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投资可行性评价审计、基建工程管理审计和预算管理、考核审计。可以说,内部审计的触角已延伸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服务于预算管理和经营业绩考核。企业业务性质的差别使得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和重点会有比较大的变动。内部审计工作应将审计范围逐步拓宽,使其能够包括销售与收款审批、固定资产审计、投资与融资审计、人力资源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基建工程项目验收、决算、费用审核、采购物资跟踪与原料付款审核、成本核算管理、重大合同管理、设备及配件到货验收、使用情况检查、财务支付规范性审计等。

(四)加强内部控制,降低企业内控风险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防范和杜绝舞弊和重大错报等问题的发生,降低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企业要满足“有限责任、有人负责、有效制衡”的要求,建立起规范的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式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要充分吸收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强调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统一,将内部控制建设和风险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企业可以抽调财会、审计和生产管理等业务骨干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同时有计划地培养内部控制专业人才。以风险为导向,以内控为基础是今后内部审计工作的方针。要持续推进内部控制及其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执行的评价,评估与识别可能的控制风险并报告公司管理层,以降低企业内控风险。企业也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以检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五)创新内部审计方法

内部审计的方法有别于外部审计,企业的情况复杂多样,内部审计人员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个别访谈、调查问题、专题讨论、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审计。除此之外,企业还要鼓励支持内审工作方法推陈出新,比如可以实行“家访制度”,了解员工特别是领导八小时以外的生活情况,这对企业内部反贪反腐审计非常有效。也可以指派专人负责研究和评估重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并跟踪监督重大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以更好地审计重大投资情况。当然,如果内审工作找不到突破口,我们可以从最基础的入手,如在进行固定资产审计时,可以考虑从固定资产盘点开始,对照财务部门的资产盘点表进行盘点,很自然就会知道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转移或报废等情况。

(六)强调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果转换

内部审计工作呈现的成果是出具内部审计报告。内部审计报告要详细地阐述审计的具体情况、审计依据、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审计建议等内容。但内部审计报告并不意味着内审工作的结束。审计报告出具后,企业管理层要注重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果转换。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签订限期整改通知书,根据限期整改通知书的时间要求,审计部门要安排审计人员对该项目进行必要的后续审计程序,以检查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建议或审计决定的情况,检查和评定审计项目的质量和效果,对整个审计项目实施事后监督和检查,内审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发送与后续审计有关的报告。同时,企业管理层也需要对照内审结果进行对比自查,要大力支持内审工作,确保审计工作的正常运转与审计工作的成果转换。

五、企业内部审计提升到风险管控高度的新思路

(一)企业内部审计模式需要朝风险管控方向转变

为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内部审计需要开展自我模式的创新,要从“揭露问题型”向“持续改进型”转变,从“被动接受型”转向“主动参与型”,从单独强调“独立性”向积极追求“价值增值”转变,从“过程控制型”向“风险管理型”转变,从“借鉴应用型”向“开发创新型”转变。企业内部审计需要化解威胁企业的内、外部风险,为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以增加企业价值为审计理念,帮助企业防范和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

(二)内部审计要融入企业风险管理,提倡参与式审计

企业需要提高被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的接受程度。内部审计的着力点是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内部审计团队要以合作的方式与企业内部各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让各个部门和岗位人员参与其中,保证各方利益目标的一致性。要增加企业实现既定目标的机会,确认运营改进,降低风险,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当然,内部审计部门需要把绩效考核这一权利牢牢地抓在手里,这样才能保证各个部门的配合参与。内部审计人员要站在公司治理的高度,通过对公司的整体风险控制和长期风险策略与决策的审计、调查,发现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善、指导企业风险管理的意见和措施,使内部审计成为企业的免疫系统。

(三)提升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强调职业道德

内部审计作为受托责任的一种控制机制,其发展首先需要提升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人员从“后台”走向“前台”,审计控制的关口需要前移,而非“秋后算账”“事后诸葛亮”,要主动进行了事前、事中诊断、控制和评价。内部审计人员必须集调查人员、指导顾问、咨询专家、管理层的有益助手等职责于一身。其次,要保持高质高效的内部审计,内审人员除了要具有高超的专业胜任能力外,还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做保证。内部审计组织和人员必须首先保证自身的独立性,才能在审计工作中做到不偏不倚,客观公正。高超的专业胜任能力加上严格的职业道德操守,内部审计人员必将成为企业防患于未然的专家。

(四)着重考虑ERP信息系统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

内部审计理论与技术、方法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IT新技术的出现等而催生的。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ERP系统①对企业内部审计将产生深远影响。内部管理权限的严密性以及关键风险点的设置成为ERP环境下内部控制的重点。相关员工通过对程序的篡改,不仅可以对数据资料进行修改、复制或销毁,还可以消除交易轨迹,不留下操作痕迹,传统的审计线索就这样中断甚至消失。因此,内部审计会存在操作风险、过分信赖自动控制结果风险、设备风险、网络风险等并存的多样化状态,在内部审计工作中这无疑都必须一一加以考虑。

作者:夏赛莲 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学院

第四篇:烟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采购管理研究

一、烟草行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

(一)对招标管理不够

在一些招标活动中,经常有几家企业联合抬高标价,使用雷同的标书,这种不规范的行为是不正规的竞争手段,提高了物资的采购成本。更有一些企业故意降低标价,中标后却不能提供有质量的物资资源。

(二)采购方式不正规

部分采购人员习惯和某一家企业合作,这样的供货渠道过于狭窄,俗话说货比三家,这样没有对比的供货价格只会让审计人员蒙蔽双眼,同时,新的产品,新的企业也很难再合作,很有可能错失更多、更好、更优惠的物资。

二、烟草行业内部审计发挥的作用

审计的基本职能就是验证,对企业财务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查验,衡量其资金流动是否准确、可靠。而烟草部分内部审计工作大概分四个方面:

(一)审查采购物资

内部审计人员对采购物资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跟踪审计是审计人员的职能。对物资审计的第一个主要环节就是查看物资是否能被企业所采用,是否符合当年的预算成本[1]。

(二)审计招标过程

这一环节审计人员需要对物资的采购方法,标书的内容和开标的结果进行审计。对采购方法的审计是需对物资的数量及特性进行审计,看是否符合企业的要求和预算,是否经过正规渠道获取,是否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对标书内容的审计是查看投标人是否符合企业要求,是否对保证金的要求明确,是否存在合伙抬高价格的行为。在开标结果进行审计时,要看评委是否公平、公正、公开的对投标人的文件进行一一核对,是否向招标人出具书面评论,是否随意对中标候选人进行特定排序。审计人员参与招标采购的全过程管理,对流程,价格,预算进行控制。在这里我们要区分好,审计和监察部门不同,监察是对工作效率进行监察、对人员的廉洁度进行监察。

(三)审计采购合同

在这一环节,主要审计合同是否合法,是否有纰漏,提供物资的供应商是否能履行合同,是否有违约行为,是否有抬高价格或者缺货的行为,是否对物资进行验收和检查。

(四)采购后核对在采购物资结束后,审计人员还需对物资的退货、换货和索赔进行跟踪调查。

三、对烟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管理

(一)增强审计责任

一个健全的审计体系工作可以让审计人员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使审计部门成为企业有效可靠的监督管理部门,保证每一项的合法性和可靠性。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的作用很大,可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企业具有法律保护,每一个环节都有专门的审计工作,更能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二)完善企业物资采购的管理制度

在采购物资时,内部审计需对企业物资采购进行一个客观合理的评价。加强和改善审计人员在采购管理中的管理制度可以更有效的保证企业采购资金的节约和物资质量的提升。

(三)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

审计工作不受其他管理部门的限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局限性才能更显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在采购管理中,审计的工作质量和企业物资质量成正比,因此,企业内部应当设置一个专门的审计部门,有专门的审计人员,对企业物资进行管理和控制,保障企业权益。审计人员的管理是烟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一部分,也是远远高于企业的管理部门。

(四)提高审计人员专业水平

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养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一个专业可靠的审计人员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从现代的发展趋势,审计人员的素质已经走向了现代化,多元化的轨道,应呈整体上升的趋势,因此对审计人员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参与企业各个部门的运作,涉及范围广,因此审计人员一定是要有相关证书,相关经验,有专业的技术水平,多方向发展的人才。打破“审计就是会计”的思想,多吸纳工程造价,法律,营销,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其次,完善培训机构,通过鼓励学习,企业提供培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工作能力和道德标准,还要对审计人员进行分类,分层管理,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效果。

四、展望烟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未来采购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无论是我国审计的发展趋势还是烟草本身对审计的需求,烟草行业内部审计的发展都在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和挑战。这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从思想上开始转变,坚持廉洁公正,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己任,提倡新型的内部审计人员管理标准。烟草企业内部审计可以实行派驻式管理,将审计人员分派到各省市,监督自己的管理区域,定期参观审查其他地区,这样既实现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又提高了审计效率。坚持审计监督和服务并重,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观察分析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协助管理部门共同实现目标,同时使审计部门成为咨询机构,服务更多管理层,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职能部门,提高企业效益。

五、结束语

当今市场的竞争条件下,烟草行业处于优胜劣汰的局势,好的原材料生产好的烟草,选择优质的物资成为了企业发展速度的一个前提,而审计人员恰恰是这个因素的重要决定部分。现在很多烟草企业的审计工作基本成型,但跟国内一些先进的企业相比还有一些差距,这就需要烟草行业在内部审计管理中把握发展路线,同时将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企业最重要的部分,从而提升企业的效益。

作者:宋秀娟 单位: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

第五篇:大型企业内部审计优化途径

1价值链视角下的内部审计发展

1985年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价值链理论,将企业中参与价值形成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企业财务被包含于基础设施活动中,但是对内部审计的归属并未有所阐述。探其原因,虽然在1971年IIA第三次将内部审计定义为是建立在审查经营活动基础上的独立评价活动,但是在当时企业很大部分内部审计机构仍没有与财务部门完全脱钩或有些仍然设置于财务部门之下,许多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仍处于建立之中,甚至一些学者将内部审计作为财务范畴,所以内部审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随着实务界对内部审计工具的迫切需求,内部审计监督与评价的职能在实务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实现,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人们开始思考其在价值链中的地位转变。赵娜(2010)认为企业内部审计既不属于能直接创造价值的基本活动,也不属于通过管理而提高绩效的辅助活动,李凤华(2007)、万寿义(2009)、闫学文、刘澄(2013)等多位学者都认为内部审计应该属于企业价值链上的一项辅助活动,通过整个价值链而不是单个活动起辅助增值作用,武玲玲、张立火(2013)提出内部审计虽然在企业的价值链中看似是辅助活动的一部分,但是内部审计在价值链中是不可替代的一环,这与价值链中其他辅助活动有非常显著地差别。如今,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强调了内部审计要为促进企业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服务,以往被作为“成本中心”或“费用中心”的传统内部审计也必然需要调整自我,朝着成为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利润中心”的目标发展,向增值型内部审计过渡。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要求内部审计参与到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包括了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在企业各项活动前期,内部审计就以“参谋”的身份为各部门提供建议,这也符合了价值链对CHINAMANAGEMENTINFORMATIONIZATION/会计研究辅助活动的定义,即“用以支持基本活动而且内部之间又相互支持的活动”。同时,现代内部审计又关注价值链链节之间的协调,在降低协调成本方面发挥作用(时现,2003),和对链节间管理协同效应进行评价,协助企业制度优化。结合这一角度,内部审计应该属于企业价值链上的一种特殊的辅助活动。

2内部审计资源整合的几种途径

随着内部审计职能的拓展,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任务越加繁重,从这一角度说,企业应当扩大内部审计规模,配备更多资源的内部审计能够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使其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是上述对价值链的分析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审计规模的扩大必然会造成审计成本的增加,这与价值链理论的要求是要违背的。所以,作为一项特殊的辅助活动,现代内部审计应该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实现企业内部审计资源的最优配置,提升审计资源利用率,降低审计成本。在国内外很多大型企业内部审计的实践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提升内部审计效能的经验总结。

2.1内部审计的部分外包与合作外包

内部审计外包作为一种柔性化措施,带来了组织结构的重大变革(黄溶冰,2012)。内部审计业务的内置与外包会影响到组织的资源配置,从而影响到组织的成本与收益。在内部审计受到广泛关注的现状下,内部审计被赋予了更多的职能,但是一方面内部审计团队可能因规模不够而不足以具备完善的完备的技能去处理公司面临的多种风险(甫瀚,2009),另一方面在关注价值增值、需要控制成本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内部审计应当将更多资源集中于其核心竞争力业务,现今很多企业选择了将外部审计作为辅助力量,根据组织环境将部分业务外包或者合作外包。如当涉及到工程项目的审计时,可能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无法保证业务的质量或者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而社会审计机构往往在这些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所以将此部分的业务外包或者让内部审计机构与社会审计机构分别承担不同部分的责任更适合成本与效益原则。

2.2信息共享

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给内部审计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内部审计部门内各项工作的分配,以及总部与分子公司之间的审计范围都可能存在交叉重复。内部审计规模有限的前提下,更应该规避工作重复带来的资源浪费。FEMSA集团等公司内部审计集中共享中心的举措不但可以降低审计计划的重复率,也同时为内部审计识别审计域、发现危险信号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使审计资源能够更有效的投入到核心业务。信息共享不仅是工作重复的解决途径,同时也为各区域内部审计部门提供了经验的分享。现今不少企业审计总部也充分扮演了咨询的角色,在进入分子公司履行监督职能时,同时也将其他公司的最佳实践予以分享,为其带去识别薄弱环节、提高工作效率等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方法。工作质量的提升,也使内部审计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创造价值。

2.3风险图表的绘制

很多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风险图表的绘制,为其确定审计工作的倾向带来了便利。审计人员根据公司的战略以及各项业务的开展,对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确认,通过权衡轻重来安排审计工作,从而促进公司目标的实现。当然,公司战略的动态变化导致内部审计人员需要不断的调整风险图表,也因此需要审计人员对每个领域风险的深入了解,这对审计人员的素质也给予了莫大的考验。

2.4大审计思想的融入

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促使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内部审计逐步成为推动企业稳步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更有效的集中审计资源,近年来内部审计结构扁平化的思想融入了众多企业的实践工作中。审计中心突破了原来传统的层级化结构,将审计资源集中分配、统一管理的模式够有效的规范了审计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审计中心的建立使信息能够及时共享,先进的审计技术在审计人员之间得到相互的学习。很多公司审计总部往往并不会有太多的人员配置,在大型企业分子公司众多的背景下,对于分子公司业务类型相差不大的情况,交叉审计得到了不断的尝试。在审计总部协调下的交叉审计不仅可以为总部的审计工作减轻负担,同时也更有效的保证了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对于企业来说,交叉审计本身就是对内部审计资源的一种更充分、更合理的利用,审计总部对本系统内内部审计资源的统一调度,也体现了大审计的思想。

3我国大型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我国内部审计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不少企业管理层开始将内部审计视为高管层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随着各部门对内部审计认识的加深,内部审计咨询服务也逐步深入到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然而在内部审计的发展进程中,仍然面对许多挑战。

3.1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呈现趋同性

关于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体制的讨论,无论是隶属关系还是组织模式,更多学者的观点体现出了对某一种体制或者模式的推崇。2006年中石化集团等企业率先推出双轨矩阵式内部审计管理体制的改革,该管理体制的推行也引来了各类大型企业的纷纷效仿。但是,通常所探讨的各种模式的优缺,本身具有局限性,内部审计管理体制的选择不存在普适的最优方案。内部审计是服务于公司战略的,每个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尽相同,其企业文化、成长阶段等自身因素也不一样,这些都是内部审计管理体制的影响因素。企业只有量体裁衣,选择最合适的才是明智之举,才能保障内部审计功能的发挥和审计资源效能的提升。

3.2内部审计发展不均衡

现代内部审计发展至今仅50多年,其作为一种职业的认可程度也呈现差异化。不少企业将内部审计作为管理者的摇篮给予足够的重视,其业务也与企业战略、风险、管理决策等方面紧密相联;但是仍有很多企业将内部审计视为会计上查错纠弊的一种方式,束缚了内部审计的发展。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企业中,内部审计的发展也不够均衡,分子公司可能因为地域因素、领导重视程度、人员配置等问题差异较大,偏远地区的分子公司更可能在审计技术等方面呈现不足。

3.3缺乏系统的内部审计流程予以支撑

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公司战略也呈现动态的发展。内部审计的工作方向要实现与公司战略保持一致,必然需合理安排审计计划。公司在发展进程中,业务不断的向各个市场渗透,各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不同,随之带来的风险也各不相同。内部审计部门精力有限,不可能将视线投放到每个角落,因此在安排计划时需要着重考虑高风险领域。然而,目前更多的内部审计部门都是借鉴风险管理部门的成果来确定风险点,并没有形成独立的风险图表,这种情形下使得内审人员缺乏客观的判断,最终导致审计计划的失误。另一方面,工作成果最终得到利用才是内部审计为企业实现价值增值的归宿。目前不乏内审部门能够审查出各类问题,但是事后关注审计建议的执行率的并不多。将所有的审计资源都投入到审计过程中却忽略了整改,这也丧失了内审的意义。

4针对现状的几点建议

4.1建立审计信息平台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内部审计带来了许多便利之处,审计信息平台的建立是提升审计效能的有效途径。目前不少软件系统都可以实现审计的全过程记录,这种方式提高了审计主管监督审计工作开展的效率,审计发现的问题通过系统的后续跟踪得到了监督与改善,内部审计也实现了其支持公司业务开展,为企业增加价值的目标。另一方面,审计信息平台也为大型企业分享信息创造有利环境。信息平台的建立,更有效的维护了整个公司审计系统的运行,审计信息平台上对审计计划的公布能够尽量减免审计工作的重复。企业分子公司各区域的分布,尤其是地理位置偏远的分子公司,通过信息平台能够吸收到更多最佳实践,促进其审计技术的发展,提高其审计工作的质量。

4.2整合审计职能

内部审计要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必然需要确定其核心竞争力。企业需要权衡内部审计在确认与咨询两大职能上的资源分配,更应该清楚需要内部审计去实现怎样的目标?利用有限的审计资源去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有效的方式之一是明确自身的核心审计业务。不同的企业内部审计的业务不尽相同,内部审计根据所处企业的环境决定其业务的重要性,从而整合其审计职能。另外,内部审计工作可能因为被审计对象专业性强而受到阻碍,在审计主体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选择将部分业务外包或者合作外包也是内部审计的合理选择。

4.3发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通过对企业各类业务的风险评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帮助内部审计更合理的安排了审计工作的优先顺序,从而完成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不少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借鉴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的识别来安排审计计划。但是作为企业的第三道防线,内部审计本身是对企业风险管理部门的一种再监督,同时内部审计更是对更高层次的公司治理层面的风险进行把关。所以随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在借鉴其他部门基础上,根据自身需要加强风险库建设,动态的记录企业的各类风险。

4.4实现人才多元化

审计规模有限的前提下,审计资源整合最基础的方式是从审计资源的质量入手。内部审计多元化人才的培养,并非是让每一位内审人员都成为全才,掌握所有技能也并不现实。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相关知识有必要认知,但是,内审部门需要的是各领域的专才,实现部门人才的多元化。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建立人才库的方式,将各专业的优秀人员引进部门,也可以通过轮换的方式安排内审人员进入其他部门学习。另外,定期开展案例教学与经验分享,鼓励员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知识更新也是必要途径。

作者:周? 单位:南京审计学院审计与会计学院

第六篇:企业内部审计转型问题浅析

一、国企内审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1.国有企业内审转型与企业治理密不可分

传统模式下的内部审计,主要是服务于管理层,对其他人的利益缺乏维护,这对企业治理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实践中,为加强企业治理,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应当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的思想观念,服务于更多的人。同时,合理、高效的企业内部审计,对于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能够确保企业治理结构中各利益关系者的互相制衡,对于避免出现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为核心的问题,意义重大。同时,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与企业治理目标具有一致性,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内部审计业已成为企业治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企业治理也是确保审计独立、审计质量有效保障。

2.企业内审转型与国企制度完善密切相关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推动国企完善内审制度。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其属于全民所有,对于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化及保障人民共同利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其总体上已与市场经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需适应国际化、市场化发展新形势,将规范经营决策、公平参与竞争以及资产保值增值和提高国企效率、活力,作为工作的重点,并且不断深化国企改革。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其制度的建立应当产权界定清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可根据监督评价的职能,对资产进行核实,并且还要明确界定产权,并且落实法人财产权,使国有企业真正做到产权明晰,确保政企分开。然而,国有企业内审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内审行政色彩浓厚、国企没有真正认识到内审的重要性。国有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应当有与之相适应的内审机制,必须要对企业内部审计进行优化转型,全面推动国有企业的健全和完善。

二、强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必要性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有效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深化和加快转型步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健全国企内部审计管理机制

第一,取消传统的分级管理制度,采取集中管理模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部分国有企业采用的是三级预算管理框架,企业内部审计管理过程中采用的多是按企业法人单位进行分级管理的模式,而且内部审计人员分散于整个企业的各个管理层。从效果来看,这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使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难以体现工作的独立性,而且也深受其他部门的干预和影响。此外,这种分级管理模式的应用,可能会造成企业内部审计乏力,难以有效满足企业三级复核等内部审计把控要求。由于审计人员多分散在各个层级,因此可能会导致内审工作覆盖面较小,容易出现监管空白;实践中可以看到,很多国有企业的二级单位对三级及以下单位的审计监督,会出现常年未审现象。比如,早在2011年,中建七局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大审计部,撤销了局所属单位的内审机构,而由局审计部进行统一履行内审责任;同时,还要充实经营管理业务骨干进入内审岗位,并在现有财务专业审计人员考核基础上,对法务、工程管理以及企义务骨干进行严格考核和调整,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企业审计和咨询能力,采取内审集中管理模式。第二,对内审员应采用派审与集中管理有机结合的模式。在对国有企业中的内审人员而言,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并且对其下属单位进行内部审计,并?用派审管理方式。比如,中国电信集团就是采用了该种审计模式,其内审“软集中”管理,既有集中方式,又有分散模式,二者之间有机结合,并且形成了一种“形散而神不散”的高绩效审计管理模式。通过转变和改进审计管理体制,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国企内部审计人员组成以及专业知识结构能够得以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审计监督能力,而且还有效保证了企业内审工作质量和效率。

2.弱化国企内部审计过程中的政府参与色彩

第一,明确国企监管机构的地位和角色。实践中,对国企内审人员的定位,直接关系着内审质量评价标准,国企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多为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委派,然资产监管机构作为行政机关所承担的是公共管理职能,因此监管机构不应能过分干涉董事会的决策,而是应当以监督为主、政企分离。此外,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引入外部董事,并且丰富董事会的背景,从而更好的为隶属于董事会的内审机构制定决策方案。第二,转变国企行政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国有企业与行政机关单位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受政府委派的董事长、高管人员以及监理人员,应当积极削弱“官本位”,并且应当高度关注国企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提高业务管理水平。通过转变国企行政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积极推动国企深化改革,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可有效满足符合国企现状的内部审计模式,使之适应和促进国企发展。

3.建立和完善国企内审质量考核管理体系

第一,严把考评关,不断改进和创新国企内审项目质量监控手段和方法。首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审理评分以及点评制度,全面推行审理退回以及审计回访调查制度,严把内审项目质量关。比如,国企可制定适合本企业发展需要的审理方法、考核评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密切结合内审成效、程序和创新内容等,对国企内审小组以及个人的工作和行为,进行客观的点评,然后针对性地指出优缺点,并对其进行表扬或者指正,从而使国企内审人员能够真正认识到个人的发展空间,以便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国企内部审计。其次,强化示范效应,积极推动审计项目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每年均应当严格按照审理及评分方法,优选出较好的项目小组以及先进个人,并在企业内部公开表彰,以此来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国企内审部门创造更多的“精品”。比如,中石化每年中旬都要组织全系统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活动,并将评选出的优秀审计项目上报审批,并以企业文件形式表彰先进,专门以《审计工作简报》的形式,要求企业各级审计部以优秀审计项目为标准,对大风险领域、业务重点等,进行严格的审计监督。第二,整合监督资源,形成“联动合力”。实践中,应当有效整合审计、财务总监以及监事会和纪委监督资源,全面提升国企整体监督效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整体监督格局。审计部门应当积极支持财务总监、监事会以及纪委的工作,实现审计监督资源的优化共享。同时,还要通过“有为”来实现“有位”。(1)质量意识。通过加强国企审计质量管控,将质量作为生命线。对于审计项目而言,不求数量、但求质量,任何随便应付了事的行为只能是徒劳无功;(2)责任意识。应当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当站得高、看得远和想得深,能够想得出、干得好以及写得全和说得到位;同时要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主动转换角色,从传统的监督者向更高层次的控制者转变。

三、结语

总而言之,国企内部审计转型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该项工作任重而道远,并非一蹴而就。因此,应当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准确定位,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并且对财务,以及业务工作强化监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成功转型,从而全面推动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英 单位:西安市?灞河发展有限公司

第七篇:内部审计职能创新服装企业探究

一、内部审计职能面临的挑战

(一)内部审计有两个重要的基本职能:

监督职能和咨询服务职能长期以来人们的观念认为,审计就是查账,就是纠错防弊。因此,传统的内部审计职能,更多的表现在监督职能。这种职能是基于审计产生的根源。审计产生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进而产生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所有者没有办法亲自经营自己的公司,而是将这种经营权委托给经营者,经营者按所有者的意思去经营企业。由于所有者远离企业的实际经营,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因此要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的组织,来获取经营者是否尽职尽责的按所有者去经营企业的信息。正是这种受托经济的存在,产生了审计职业。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的一个子类,其从产生之日起,便深深地打上了这种烙印,在经济发展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

1.纠错防弊是内部审计的直接效果。

内部审计的直接效果,也是显性效果。这种效果表现在内部审计通过审计,查出被审计对象舞弊侵害组织利益而挽回经济损失。另外,被审计对象非舞弊因工作差错而造成组织的损失,通过内部审计得以纠正,也可以挽回损失。这两种损失的挽回是审计纠错防弊功能。这种效果是可以直接量化、显性,易于评价内审计工作的业绩和价值。

2.起敲山震虎、稻草人作用是内部审计的间接效果。

内部审计的间接效果,也是隐性效果。这种效果表现内部审计通过审计行为,无法直接纠错防弊,而是因为内部审计机制的存在,让被审计对象产生心理上的畏惧,想贪不敢贪、想不尽责而不敢不尽责,从而促进组织的健康良性发展。这种作用不易于被量化、识别、评价,但确确实实存于内部审计的功能之中,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企业发展的现代化、规范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免疫力作用。

审计免疫系统理论是我国审计长刘家义提出,说的是一个组织就如一个动物活体,而审计机制就是这个组织的免疫系统,可以有效抵抗有害病菌的入侵。内部审计机制的存在,是现代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织部分,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随着内部审计的开展和不断深入,内部审计工作开展遇到了瓶颈,主要体现在:

1.没有什么差错和舞弊可查。

由于内部审计会对被审计对象心理上产生畏惧,可以让被审计对象不敢舞弊和尽职尽责地工作,这让组织内部的舞弊和差错大大减少或没有舞弊和差错,自然的,内部审计也没有什么差错和舞弊发现。另外,审计整改和跟踪,也不断促进了组织内部控制等管理的健全,差错和舞弊也会大减少或消失。因此,内部审计纠错防弊及审计价值越来越难直接量化。

2.稻草人的有限作用。

内部审计固有的局限性及受成本效益原则的制约,内部审计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这些审计死角,对被审计对象的差错和舞弊不起作用,因此,被审计对象也不会害怕。

3.产生抗体,被审计对象提升反审计能力。

被审计对象经过内部审计人员审计,会撑握内部审计技术方法和规律、审计范围和思路,因此在差错和舞弊方面,会做得更加有技术、更加的隐性,更难让内部审计人员发现。

二、内部审计职能的创新

内部审计职能如果不创新,就会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内部审计职能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咨询服务职能拓宽、延伸、创新:

(一)为被审计对象提供价值管理咨询服务。

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应当从组织经营管理的经济性(考量最低的成本)、效率性(考量资源的最好利用)、效果性(考量最佳的结果)三方面为被审计对象的资源使用情况提供建议。

(二)组织信息管理系统的审计与咨询。

内部审计通过对被审计对象信息管理系统是否为报表编制、资产管理等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提升内部审计的附加值。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在组织管理系统越来越重要。

(三)开展项目管理审计,审计关口前移。

内部审计对具体特定项目进行审计,评估项目的投资价值、经济效益、管理等,预防项目在投资、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将审计关口前移,可以有效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内部审计可以鉴定项目的预期目标是否实现,项目是否按预算书、计划书有效的运行,并从运行项目失败教训中总结经验等。

(四)执行内部数据质量审计。

大数据时代,数据对企业经营决策的作用越来越大,数据的质量如何,将影响决策效率和效果,因此,内部审计应对组织内部数据执行审计,并建立“内部数据质量问责制”。

(五)开展经营审计。

内部审计应当将审计触角延伸到采购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经营行为领域。经营审计可以将内部审计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因为内部审计团队聚合财务、管理等专业领域人才,而且对组织内部情况又很熟。

三、价值创造内部审计职能创新在服装企业的具体运用

服装行业应属于快速消费品行业,产品的同质性高而品牌差异性大,其销售网点的健全与布局的合理性、数量的多少对销售额的影响明显。服装企业很重视销售的渠道建设,内部审计应当在渠道建设方向进功能创新,为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

(一)规范分销体系各企业(分公司)的日常涉税行为,为分销体系开展税务咨询、筹划服务,合法节约税收成本,解决分销体系经营过程中的财税难题,降低税务风险,增强分销体系各企业(分公司)的发展实力。

(二)开展货币资金活动的事前、事后、事中审计,集团实行严格的收支两条线制度,严格执行授权审批制度。对店面的营业款开展审计,合理确保营业款及时存足额入公司账户。对各分公司的货币资金使用开展审计,提高了集团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三)开展销售返利、店面租金补贴、装修费补贴、转让费补贴审计,规范公司重大费用支出的合理性,有效遏制了这四项大业务控制过程的不法行为,维护了公司的合法权益。对货品管理开展审计,推进精细化管理,有效提高了分销体系的货品管理的准确性。对货品结构等提出审计意见,对过季产品处理提出意见,促进了货品结构的良性,减少货品积压。对货品管理的细节提出审计意见,关于鞋在店面陈列产生色差的意见被相应管理部门采纳,由于鞋子陈列产生色差减价损失的减少就创造了价值。改进门店的存货管理办法,运用售价金额+数量法,提升存货盘点的准确,减少存货盘亏损失。

(四)开展供应链审计及融资活动,增强以组织本身为核心整个供应链企业的融资能力。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也许服装企业本身的融资能力强,但是上下游企业不一定也融资能力强,这时内部审计通对供应链企业开展审计,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作者:王向辉 单位:安踏(中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