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以企业风险分析评估为导向,根据量化的分析排定审计项目优先次序,依据风险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协助企业管理风险,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独立、客观的鉴证和咨询活动。”与传统的的内部审计相比,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主要特征包括:
1.审计对象以企业风险分析评估结果为基础导向。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对传统风险审计方法的不断改进,其显著特点是重点关注企业面临的风险。内部审计人员从企业面临的风险出发,在对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关注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重大风险。相比传统的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不仅仅是某项现有制度或流程是否被遵循,而是通过审计实施确认企业的制度或流程,也就是企业的管理现状是否能够实现对风险的管控,更关注企业目标是否实现,重大风险是否受控。
2.审计范围包括企业管理中影响风险的各方面。
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关注的是影响风险因素的控制程度,而不仅仅是一个制度或一个流程的合规或执行情况。风险管理和制度流程的管理处于管理的不同维度,同一风险可能涉及多个制度或流程,而同一制度或流程也可能涉及多个风险,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就是从风险管理的维度出发,通过审计实施确认企业的管理现状对风险管控情况。
3.审计结果更体现了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作用。
传统的以制度和流程为基础的审计,从企业现有制度和流程出发,重点关注的是现有管理模式的落地和执行情况。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不局限于现有制度流程,从风险是否得到有效控制评估管理角度,评估现有管理模式的落地和执行情况,同时更重要的是提出目前企业尚未管控盲点,以及过度管理和不必要的控制。更体现了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作用。
二、风险导向模式在我单位科研课题专项审计中的应用
我单位科研课题主要包括一些科技部资助课题、首发基金课题、集团公司的课题,以及我单位为提高科研水平自筹资金设立的院内课题。为规范科研课题的管理,我单位将科研课题专项审计纳入年度计划。在实施项目过程中,为更准确的关注单位科研课题管理目标的实现,提高审计项目的效果,参照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探索实施了审计过程。
1.在审计方案中突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
在对被审计对象进行编制时,应立足于我单位科研分析总体目标,并对管理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识别。了解单位科研课题管理现状评估面临的业务风险,从而确定审计重点,形成项目审计方案。
1.1识别和评估。
方案编制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核心环节即是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做到正确识别。审计组参照《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初步梳理风险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相关管理人员和领导进行访谈进行补充完善,完成了对影响管控目标实现的风险的分析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重要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科研课题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可能导致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②科研课题实施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研发成本不受控、或研发失败。针对①来说,与该风险相关的子风险包括四项:一是科研发展规划对行业领域内的领先科技、前沿技术研究跟踪不足可能导致课题选项立项项目落后;二是医院科研发展战略不清晰,重点学科和发展方向不明晰,可能导致课题选项立项与医院长远发展不一致;三是科研课题未经过论证或评估,或论证评估的专家组构成、论证流程不合理,可能导致选定项目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四是未能编制项目预算或预算编制不合理或缺乏相关的分级审批,可能影响选择课题项目的决策或资源的不合理使用。针对②来说,与该风险相关的子风险包括六项:一是科研课题项目设备的配备,人员配备不合理,难以保障科研课题目标的实现;二是科研项目方案不够详细,对项目跟踪不够及时,很难保证课题研究目标的顺利实现;三是课题预算监督和调整不合理,可能影响科研课题的成本不受控或资源浪费;四是课题研究过程中,资金使用存在不规范现象,且相关审批程序未按要求进行,可能导致资源浪费、腐败等问题,进而出现廉洁风险;五是科研课题与其他单位合作研究,未对相关分工、权利、成果归属等进行规定或规定不明确,可能对研究成果的产权归属造成影响;六是未开展验收,或验收未经专业人员的独立评审和验收,可能难以保障科研难以发挥科研课题的作用。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对各项风险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其中子风险第二项“医院科研发展战略不清晰,重点学科和发展方向不明晰,可能导致课题选项立项”;以及第九项“科研课题与其他单位合作研究,未对相关分工、权利、成果归属等进行规定或规定不明确,可能对研究成果的产权归属造成影响两项因发生可能性评估较低未纳入审计重点。第五项“科研课题项目设备的配备,人员配备不合理,难以保障科研课题目标的实现”,因考虑到审计能力所限,未纳入审计重点。
1.2确定审计重点。
依据上述筛选出来的相关子风险,对子风险管理和控制的重点内容及主要流程,并将其整理为重点审计内容,与风险因素联系密切的子风险包括7项,分别为①科研发展规划对行业领域内的领先科技、前沿技术研究跟踪不足可能导致课题选项立项项目落后;②科研课题未经过论证或评估,或论证评估的专家组构成、论证流程不合理,可能导致选定项目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③未能编制项目预算或预算编制不合理或缺乏相关的分级审批,可能影响选择课题项目的决策或资源的不合理使用;④科研项目方案不够详细,对项目跟踪不够及时,很难保证课题研究目标的顺利实现;⑤课题预算监督和调整不合理,可能影响科研课题的成本不受控或资源浪费;⑥课题资金使用不规范,审批不规范,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可能导致腐败,引发廉洁风险;⑦未开展验收,或验收未经专业人员的独立评审和验收,可能难以保障科研难以发挥科研课题的作用。这七项子风险管控重点分别为:①科研发展规划制定流程;②课题立项审批;③课题预算编制与审批;④课题计划、跟踪情况;⑤课题预算执行及预算调整;⑥课题资金使用和审批;⑦课题结题验收。
2.审计实施和评价。
审计实施和评价时,参照《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单位相关管理制度以及外部制度法规要求,确定评价标准和依据。通过选取部分代表性课题项目,对上述七项重点流程进行测试,通过观察、提问、分析、调查,评估等方式,搜集审计资料,评价相关风险是否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在审计评价中一是评价是否遵循了相关制度和要求,同时最重要的是评估风险是否得到有效管理,管理目标是否实现。审计中发现科研预算管理、项目经费审批等流程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制度和流程缺失,并提出了管理建议。
三、对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专项审计实施的思考
我单位科研课题专项审计,只是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初步探索,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1.确定审计项目——发挥关键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审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且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成为新时期必然发展趋势。本次实践结果显示,被审计目标确立后,以实质问题为根本,更加重视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主要因素,并将其纳入到审计方案和计划中,为确定审计对象夯实了基础。但同时,在审计项目选择时通过利用企业的风险评估结果,关注影响企业发展的重大风险,确定审计项目时更需要风险导向模式的运用。
2.审计模式转变——与风险管理工作密切相关。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需要参考借鉴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部门的工作,比如风险管理部门年度重大风险的评估结果对审计项目的选择很重要,同时在具体审计项目中,对于业务风险的识别和认定,同样需要借鉴风险管理部门的成果。在设立风险管理部门的单位,内部审计可以利用风险评估的结果,而在没有设立风险管理部门的单位,内部审计师需要同时担负起风险评估的职责。
3.改变传统判定标准——风险审计认定模式面临一定挑战。
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可能面临一是审计范围内企业没有既定的制度和管理办法,二是企业的制度不明确不完善,内部审计人员在对管理现状进行认定时无所适从,同时容易引发被审计方对审计人员认定和建议的质疑。这时对审计认定事项可接受的风险水平评估对内部审计非常重要,有时往往会超出内部审计组或内部审计部门所能评估的范围,需要组织单位内部、外部有关专家评估,必要情况下需要征求审计委员会的意见。
作者:宋文贤 单位:航天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