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与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宏观与微观经济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内部审计中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和情况,内部审计法规制定相对滞后。没有专门针对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

(二)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独立性差。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强弱取决于领导层次的高低,领导层次越高,则其独立性和权威性越强。目前,基层已建立内审机构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大都由分管财务的领导分管。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审什么、怎么审、审计结果如何处理、审计建议能否落实等都要受本单位领导的制约。有时审计人员提出合理审计建议时,单位领导负责人不是积极听取,而是直接拍板,使内部审计人员处于尴尬的境遇,影响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内部审计人员长期从事本单位或本系统内的审计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碍于情面,不利于查找和揭露存在的问题,严重妨碍了内审工作的独立性,致使审计结论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较低

审计范围小,审计方法手段简单,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审计、财务知识,还要掌握财政金融税收政策、工程预决算、各行业法律法规等其他方面的知识,熟悉各行业经营管理和业务流程。但从目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来看,内部审计人员虽然具有基本的财务和审计知识,但是在工程、经济学、法律等方面知识水平不高,审计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困乏,只能审查一些表面现象问题,不能从制度机制方面提出改善管理、提高效率的建设性意见,不能全面有效的开展审计工作。大多数单位的内部审计以事后审计为主,很少进行事中审计,检查的范围中以财政收支审计为主,经济责任审计比例不大,大多采用审阅、复核等传统的查账方法,强调查错防弊,对一些电子业务数据很少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等方法,缺乏综合筛选分析能力。一些审计人员缺乏学习进取意识,不积极主动学习新的财务、审计知识和行业财务管理规定,审计思维老套,工作方法简单,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起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五)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影响审计质量。目前许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还不够完善,制度没有宏观指导性和操作性;审计实施方案没有细化分解审计目标,没有明确的审计重点和需要采用的审计方法,方案缺乏可操作性;审计工作记录、取证记录要素不完整,问题定性、适用法规不准确,审计复核流于形式,重纠正错误,轻处理处罚,审计质量控制无从入手;没有建立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奖罚不明、责任不清,导致审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行为不规范,出现审计过错,责任也无法落实到人,结果使制度流于形式。

二、加强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提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内部审计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树立战略管理观念,提高自身的素质,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在维护国家财经纪律、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保证财务和业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内部审计的管理与支持。一是要切实转变审计理念,正确认识内部审计在单位内部管理控制中的作用。随着政府职能的明确与转变,单位内部控制手段将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六十一条规定:内部审计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等,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所以内部审计实质上是部门、企业事业单位自身的“免疫系统”,是为自身的安全健康提供服务的。二是要明确内部审计工作职责。既然内部审计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为目的,那就必须以“改善管理、堵塞漏洞、防范风险、提高效能”为己任,在维护财务收支、会计核算准确恰当的基础上,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内部控制建设,强化风险管理的重要职责。因此,内部审计的作用是财政监督、国家审计监督无法替代的,它必须独立存在。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提高单位的领导、职工对搞好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只有领导高度重视,职工全力配合,才能使内审工作更好地为部门发展做好服务。

(二)设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工作机构。

审计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因此,一些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工作机构。一些未建立内审机构的部门单位应抓紧建立内审机构,尽快开展内审工作,如县级林业、农牧和卫生系统等,其所属单位较多,应尽快建立健全内审工作机构。已经建立内审工作机构的部门,应授予内审工作机构审计职权,确保能够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独立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不受财务、纪检等其他部门和领导的干涉,可向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报告工作。

(三)改变传统思维方式,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

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把工作目标确立在为单位领导班子的决策当好参谋助手,及时发现单位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在思想方法上要实现转变。即由偏重微观的思维方法转变为宏观着眼、微观入手的思维方法,增强宏观意识。二是在内部审计方法上要实现转变,即逐步实现由事后审计向事中与事前审计转变,要坚持以财务审计为基础,既要对重大经营决策、重点投资项目等实行跟踪审计,又要对项目预期效果进行评价,防止盲目投资,控制投资风险。同时要对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测试、调查和评价,确保审计工作质量。三是在内部审计职能上,要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基础,逐步向效益性审计转变,突出对所审计事项的效益性、效果性评价,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突出内审的服务性特点,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增强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四是在审计方式上,要由传统手工审计逐步向计算机审计转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手工记账将逐渐被淘汰,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审计技术,才能使查找问题更快更准,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四)完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部质量管理制度是提高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的有力保证。对于审计质量而言,明确控制标准是前提,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度是保障。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审计复核制度、审计考核制度、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等。一是建立审计复核制度和跟踪检查制度。每个审计项目现场审计结束后,审计组应及时将审计资料提交专门人员进行复核,主要复核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重点、审计内容是否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问题反映是否全面,定性是否准确,有无避重就轻等现象,严把审计项目质量关。同时,还应从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现场审计、问题整改落实进行全程审计质量跟踪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二是建立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中,审计责任追究是核心,因此,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出实施细则,划清审计组长、主审和一般审计人员、审计复核人员的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对应当实施必要审计措施而未实施导致重要审计事项遗漏、应当发现和揭露的问题未发现、其他检查部门发现的问题,应追究审计人员的责任。三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适当探索和尝试内审工作质量的外部监督检查,以此来促进内部审计人员拓宽视野,改进方法,促使单位建立健全各项审计制度,加快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推动内部审计的全面发展。

(五)加强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

加强审计人员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根本保证。各主管部门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优化审计人员队伍的专业、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同时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形成一支“政治强、作风硬、品德好、业务精”的审计人员队伍,以适应内部审计工作日益发展的需要。

作者:李建义 单位:庄浪县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