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增值型内部审计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以增加组织价值为目标对促进央行内审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以增加价值为目标定位是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
人民银行内审部门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审计内容从财务审计向绩效审计、系统审计、管理审计逐步拓展;审计手段从手工操作向计算机辅助审计方向逐步转变;审计品种从全面审计、专项审计到经济责任审计、履职审计、内控审计、信息技术审计逐步丰富。这种发展和变化是人民银行内审工作顺应内外部环境变化而进行的适应性调整,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央行内审工作中的体现。总结起来变化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服务人民银行中心工作的现实需要。2003年银监分设以后,人民银行的职能定位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央行传统职能不断深化的同时,又增加了一些新职能。在此情况下,内审工作必须顺应这种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二是内部审计自我发展完善的必然结果。内审工作从无到有、从易到难、由浅入深,这是内审工作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世界各国央行内审部门都在不断寻求自我完善和发展,人民银行的内审工作也应遵循这一规律。三是顺应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的需要。内审工作转型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长期过程,是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不断贴近国际标准的过程。以增加价值为目标定位正是顺应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发展的需要,既是对过去的继承,又是一种延伸和提高。
(二)增加价值目标定位是进一步拓展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职能的需要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成立初期,其职能定位主要体现在监督职能上,基本上是以查错纠弊、堵塞漏洞为目的。事实表明,以账项检查的方法来审计人民银行的业务是很有必要的。但长远看,人民银行的内审满足于查错纠弊,审计活动发挥作用的层次、外延、深度等明显不足,既达不到监督目的,也无法体现内部审计本质特征,这种监督导向型内部审计所固有的局限影响了内部审计的发展。一是单纯将审计目标定位于查错纠弊,满足于合规性审计,审计发挥作用的空间极为有限。许多问题还是老调重弹,或屡查屡犯,内部审计的评价、咨询职能被忽视。二是随着管理加强,操作行为的规范,业务部门的差错和漏洞越来越少,内审工作就不能只停留在查错纠弊、堵塞漏洞上,而应该向不断优化内部控制系统,增强其控制有效性的方向和思路上发展,以帮助管理层有效履行其受托管理责任,减少成本,改善管理绩效、增加组织价值。目前人民银行内部在如何看待内部审计潜能与内部审计发挥何种功能还存在着预期差距,为有效地处理此种差距,需要重新定位内审职能,也就是说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要立足长远发展,找准定位,不断寻求新的服务领域,才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
(三)增加价值目标定位是人民银行加强风险管理的需要
内审工作转型的目的,概括起来就是要更好地发挥内审作用,把央行风险降到最低,使央行职能实现得更好。在实现中央银行职能时,我们会面临很多风险,如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等。开展审计后要基于风险分析,提出管理建议。审计部门基于对风险要素的综合考量,通过对被审计对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与缺陷的分析,对内部控制适当性、遵循性、有效性做出客观公正评价,并结合被审计对象的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使审计在强化管理、规范业务操作、提升履职水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审计部门充分发挥确认与咨询职能,将有助于全面推动央行风险管理,促进人民银行职能的有效发挥,持续改进内部控制与治理过程,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增值。
二、以增加价值为目标,促进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与发展的路径
(一)内审转型,首先是观念转型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观念的差距主要表现:一是工作理念上,不少内审人员仍然比较容易满足于一般性的查错纠弊。二是在审计内容上,仍然比较容易满足于微观操作层面。三是在审计评价上,仍以合规性为主,对审计对象履行职责的效果性、内控的有效性、资源配置的效率性监督评价不够。四是在审计建议上,仍以就事论事为主,未能充分体现审计建议的建设性与整体性。为此,要全面推动内审转型与发展,首先要打破常规,勇于接受新的审计理念,重新进行审计理念定位。其次要深刻认识转型的含义。即审计理念要检查与评价并重、纠错与治理并重;审计职能上要强调审计为组织服务以帮助其实现目标;审计类型要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审计内容要重点关注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审计方式要向全过程审计转变;审计手段要多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
(二)内审转型,价值增值是路径
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增值作用,必然要求人民银行各级审计部门正确地把握审计价值导向,以组织的发展战略、工作目标作为一切判断标准,从完善内控机制,强化内控管理的角度,将充分体现价值目标和最优监督效能的项目作为审计切入点,确保审计增值作用最大化。
1.控制成本
根据成本管理理论,成本与其产生的价值在一定的条件下,成正比关系,即审计成本投入越多,审计增加值就越大,但超出一定限度时,审计成本增量与审计增加值之间的关系就成反比。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成本控制,需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控制审计项目成本要重点控制审计变动成本。为此,安排审计项目时要高度关注风险高的领域,比如发行保卫、财务资金、基建工程、大额采购等领域,要重点围绕高风险领域进行系统化的风险排序,逐步实现以点带面。另一方面,具体到审计项目要控制审计过程中人、财、物等各类资源的耗费以降低审计现实成本。为此,从设计审计方案开始,就必须抓住审计重点,科学运用审计抽样方法,关注高风险点和重大管理决策事项,合理分配审计资源,提升审计增值能力。
2.重塑流程
人民银行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各类业务的操作均需要完善的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作为支撑。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就要求内审工作立足于管理层的需要,重点评价人民银行各类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是否科学合理,审计人员的关注重点要从账本本身上升至管理层次,结合组织业务流程的特点,利用分析性符合的方法,及时帮助管理部门调整、优化或再造业务流程,使各类流程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合理、有效,以充分发挥增值作用。
3.评估风险
评估风险是发挥内审增值作用的另一重要领域。内审部门通过对被审计对象总体风险的评估、计量和报告,综合分析被审计对象业务流程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被审计单位实际提出防范风险隐患、强化风险管理的建议,以此推动各级行实施风险管理,确保人民银行活力和依法履行职责。
4.扩大外延产品
根据差异化理论,应扩展外延产品,增加服务产品的附加价值。为此,内部审计可凭其“专业胜任能力”,为人民银行在经营管理运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谋划策,提供解决方案。审计过程中,内审部门除关注被审计对象履职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要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从微观和宏观方面提出改进管理、堵塞漏洞的审计建议,含金量较高的审计建议作为内审成果的重要产品,能较好地体现审计工作价值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咨询职能。
5.审计成果二次开发
一是加强内审综合分析。通过对审计年度内审计项目的提炼加工,形成高附加值的综合分析报告,并将其作为内审成果,采取专门下发文件或在本行工作会议上通报形式,运用好内审综合分析。二是加强与业务部门的定期沟通、磋商。内审部门可结合实际,构建与业务部门交流磋商的机制,通过与有关业务部门召开座谈会的形式,交流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共同探索改进措施。三是建立内审成果信息平台,再现审计成果。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内部局域网,搭建内审成果信息平台,内审动态监控信息,上传审计报告、审计案例分析等材料,为决策层及管理层提供决策服务,实现审计成果的价值增值。
6.探索参与式审计
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努力与被审计人员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分析错误和问题的实际及潜在影响,一起探讨改进的可行性和应采取的措施,从而加强内部控制、改善内部管理,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感到彼此利益与共、目标一致时,他们就会相互支持。当被审计人员能够参与对自己进行的审计工作时,他们对审计工作的抵制也就较少;当他们能够参与制定关于今后他们工作的改进措施时,对落实这些措施的工作热情也会更高。参与式审计就是让被审计人员在方案制定和现场检查时参与到审计项目之中,与审计人员共同讨论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问题整改,再由审计组核实整改情况,以取得最好的审计效果。
(三)内审转型,关键是手段转型
人民银行倡导和推进内审工作转型,不是说要放弃合规性审计,在当前和今后仍然要加强合规审计,充分发挥合规审计纠正违规、揭示风险、促进管理、服务决策的作用。从我们的内审工作实践来看,推进内审工作转型,关键是手段转型,就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审计手段,探索开展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管理审计是建立在财务信息真实性和全面性的基础上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审计。通过开展合规性审计可以掌握被审计单位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利用管理审计的理念对审计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与漏洞,进而提出合理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可以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而绩效审计是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对人民银行各级职能机构履职过程中管理、运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查、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的审计活动。开展绩效审计可以通过转换审计视角,从关注审计对象履职“对不对”向“好不好”“能否更好”转变,审视被审计对象在绩效管理方面的缺陷和疏漏,提出更具实用性、前瞻性和全面性的意见和建议,有效履行内审确认和咨询职能,实现审计帮助组织提升管理、增加价值的目标。
作者:朱剑飞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