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教育系统制度下内部审计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问题的分析
(一)审计观念滞后,制约内审发展。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审计观念决定审计行为。我国自1985年开始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再加之内部审计执业环境不够理想,人们对内部审计认识不够深入,导致内部审计的观念滞后。其主要表现为:一些学校听到要审计了,就产生“敬而远之”的心态,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会导致被审单位的不配合,造成审计取证工作困难;他们一直认为内部审计就是监督而非服务,内审工作就是专找岔子整人,是针对人而非对事的审计,往往因人际关系原因而使得审计质量受到影响;个别领导不够重视,审计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得内审工作流于形式而没力度。等等这些情况都会制约着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
(二)内审制度不健全,审计质量受影响。
2003年5月1日起实施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四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利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但是,由于认识问题或其他原因,内审机构的设置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如现时教育系统的内部审计是与纪委、监察处合署办公的,不是由以局长为首的最高领导层直接领导的,而是受纪委监察一把手领导,那么或多或少会受到来自相关部门或人员的干扰,丧失了其独立性,进而影响了审计的质量;还有就是没有建立相应的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以及与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相配套的各种内部审计制度,如部门预算审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审计制度等制度。
(三)审计技术方法落后,影响内审工作成效。
近些年来,学校已经普遍实现了财务管理电算化,那么我们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必须要跟上财务管理信息的发展。可我们在审计技术和方法上还是远远不能跟上财务管理信息的发展。最终我们的审计一直是深度不够、内容单一、范围狭窄、作用层次低,难以适应现代学校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四)审计人员素质有限,难以适应发展要求。
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一门专门管理技术,其工作内容涉及到学校管理的多个领域。目前教育系统内审人员大多数是理论功底差、业务技能单一,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和再教育,不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还有大部分内审人员是从会计部门、管理部门调配而来兼职审计的,科牌出身的专业审计人员较少,导致总体上内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使得审计工作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在工作中很少有突破性的发展。难以适应学校内部审计自身发展要求。
(五)职能发挥不到位,内审工作陷被动。
内部审计工作其根本目的是“增加组织价值、防范组织风险”而我们传统的内部审计往往只重于事后监督和审计,几乎没有开展内部控制评价、风险审计等工作。大部分内审工作只局限于对财务收支活动的审计与监督,很少服务到经济活动的事前审计把关和事中审计控制,忽视了对管理及效益的审计。由于没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只强调事后监督而未能做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也给一些腐败行为有机可乘,最终使得内部审计工作陷于被动地位。
二、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的路径选择
(一)观念更新。
观念作为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审计始终,是审计行为模式的高度概括。内部审计创新首要条件是观念上的创新,必须不断解放思想,使内部审计从“经济监督”的传统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强化内部审计服务的“内向性”,始终树立服务意识。内审工作是为实现组织目标、防范组织风险而实施的,审计人员要从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的角度研究审计出现的问题,改变被审计单位对内部审计“敬而远之”的心态。
(二)制度创新。
①设立审计委员会,强化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在教育系统内部设立审计委员会,该委员会应由教育系统最高领导层领导并向其负责。在审计委员会下设立内审机构并配备审计人员,独立开展日常审计工作,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和报告工作。②建立审计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要求内审专业人员必须具备审计或相近专业资格证,突出内审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同时要建立内审工作人员专业培训与后续教育制度,确保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得到不断更新和提升。③建立相关与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相配套的各种内部审计制度,并注重制度的落实工作。
(三)方法革新。
目前学校已普遍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财务管理方法和手段,审计技术和方法也应有所创新发展。具体做法是:加强设施建设,加大投入,配备足够的审计服务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和联网审计实施系统。逐渐由手工审计向电算化审计发展,将计算机辅助审计运用到审计全过程,最终实行全面电算化审计。我们应在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同时还要实现教育系统内审部门与学校财务部门的数据共享,以便利于实时的服务与监督。以此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
(四)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一门专门管理技术,其工作内容涉及到学校管理的多个领域。我们需要建立内审人员准入制度与必要的专业培训和再教育,通过这种多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来提高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提高内审人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内审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更新和提升业务技能,尽可能使其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五)职能创新,防范风险。
内部审计工作在强调审计监督职能的同时,更要重视服务效能,使审计职能由以监督为主转变为监督与服务并重,寓服务于监督之中,通过监督,进行服务;通过服务,体现价值。通过“参与式审计”与被审单位座谈、商讨,介入到经济活动的事前把关和事中控制,由被动变主动,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和减少损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学校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实现了内部审计机构职能的正确定位。
作者:倪协亮 单位:瑞安市马屿片区教育会计核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