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文献综述
在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实行的时间较短,多数投资者与管理者缺乏对审计职能的认识,对内部审计的作用知之甚少,开展内部审计的民营企业更是屈指可数。但在理论界,我国的学者还是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黄裙、王善平(2007)提出了“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可以确保审计的独立性,运行内部审计可以有效发挥监督管理的治理功能,可以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刘运国、胡丽艳(2005)探讨了“内部审计在提升企业治理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及不同内部审计模式对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王会金和唐厚燕(2008)认为“内部审计部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报告,可以提高内部审计效率,改善企业管理,实现企业治理的目标。”
综上所述,对内部审计的研究基本上还停留在内部审计目标、定位及效果表现等理论研究阶段,内部审计实际应用研究文献则鲜有少见。如何将内部审计理论引入到现实民营企业,以提升内部审计理论的应用水平,是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共同期待。本文试图以公司治理视角下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理论为基础,探求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中设立的依据,辨析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联性,揭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产生问题的根源,寻求公司治理下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策略,以期补充和完善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理论,同时也为内部审计理论应用于我国民营企业治理实践提供一种现实指导。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关联性辨析
(一)两者理论基础具有高度相关性
公司治理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导致的,其理论基础是受托责任理论,而内部审计则是对这种受托责任进行第三方鉴证的授信责任。即公司治理是履行受托企业治理责任,内部审计是履行受托企业鉴证责任。二者在理论上具有共同之处,都产生于委托理论,都是为了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而达成的契约关系。因此,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和企业公司治理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一个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一个健全的企业内控制度来保障,而内部审计正是这种内控制度创新和深化的重要保证。
(二)两者最终目标具有高度重合性
公司治理是通过管理部门的设置、运行及部门之间的联系机制,来协调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它不仅包括以公司治理结构为基础的内部治理,而且涵盖来自企业的外部治理,其目的不仅是保证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也是保证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监督内控体系,它是将企业各项内控制度和业务系统进行综合性评定,针对企业各部门不执行或执行不力的系统环节实行监督检查,从而揭示企业执行内控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此来有效防范企业运行风险,不断增强企业整体管控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股东财富最大化。显然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最终目标具有高度的重合性。
三、民营企业治理模式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分析
公司治理是内部审计实施的前提和保证,是促进内部审计有效开展的组织结构,内部审计是保障公司治理的内控机制,是公司治理的一项内控制度组成内容,内部审计活动必定受企业治理结构统一指挥和协调。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不同企业文化的民营企业,会有着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相应地,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又影响和决定着不同的内部审计组织结构和审计模式。从公司治理角度看,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模式可以分为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内部审计模式和以监事会为中心的内部审计模式。
(一)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内部审计模式
在董事会为中心的内部审计模式下,股东大会选出董事会,董事会再根据股东大会决议,设置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等机构。在这种模式下,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下的一个机构委员会,主要负责企业运作的监管责任,充当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角色。在董事会的授权下,审计委员会按企业相关的审计制度和工作流程履行内部审计职能,对企业各管理部门和机构进行监督,并向董事会报告。这种模式下审计委员会一般是由具备会计知识和审计技能且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且成员中大多数为独立董事,内部审计人员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较好地保持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内部审计模式特点是:内部审计人员属于企业行政体系的一部分,受审计委员会领导与监督,可以无限制地与董事会保持密切联系,无限制地对企业生产运营活动及其相关财务资料等进行检查,有权持续地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及内控制度进行评价与监督,协助管理层建立内控管理流程并进行监控,防止出现重大过错或舞弊,帮助企业高管有效地履行管理受托责任,促进企业利润的增长,它是一种兼顾财务管理型的内部审计。
(二)以监事会为中心的内部审计模式
以监事会为中心的内部审计模式下,公司设有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审计委员会对监事会负责。审计委员会由监事会提名组成,受监事会监督。在这种模式下,监事会的主要职责是评价企业资金使用、利润与薪酬分配等财务活动;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审计企业财务活动及结果,如对企业财务报告的鉴定,提请注册会计师审计等方面。监事会为中心的内部审计模式相对于其他模式,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较高,能保持较好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职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以监事会为中心的内部审计模式特点是:股东大会下设立监事会,内部审计受审计委员会领导与监督,审计人员做出审计报告后直接提交董事长和经理层,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督促,反馈经理层执行审计意见的情况,既有监督权还有决策权;内部审计人员实行定期岗位轮换制,关注内部控制建设,防范企业风险,其目的是维护股东和职工利益,维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它是一种管理建设型的内部审计。
四、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产权结构、审计队伍、理论研究等因素的影响。
(一)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
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是导致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为止,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章程、规范还不完整,还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未能从制度层面明确企业内部审计职责、权限、工作范围等,使得内审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合法有序地开展审计业务,在内审过程中,审计工作主要依赖于管理层的重视程度。又由于内部审计工作范围不明确,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随意性强,无法系统识别管理风险,审计结果差异大,审计质量无法保证,审计决定执行力度不够,审计整改不到位。
(二)审计队伍维度结构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存在维度结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相应的审计理论和岗位技能,难以适应内部审计岗位工作。很多内部审计人员没有相关从业资格,审计观念落后,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账项审计阶段,对企业治理缺乏理解,对风险识别和判断能力不足,不能发现风险和内控问题,影响了审计效率和效果,最终导致审计质量不高。另外,很多企业没有单独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而是附属在其他职能部门,如并入财务部门,由财务人员兼任。这种设置导致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丧失审计独立性,无法客观公正地审核和评价审计结果,不能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同时,内审人员受企业利益的牵制,无法按内部审计要求独立开展审计工作,使内部审计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科学性,内部审计失去其应有的功能。
(三)理论研究滞后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理论相对匮乏,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绩效评估缺乏一个公认的评价体系,致使内部审计流程难以制度化和标准化。在很大范围上,现在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是参照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模式,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比较,虽然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但由于其产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方式的不同,在很多方面还存在很大差异,目前的学者对此研究还很少。此外,专家学者对内部审计方法的创新和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与控制等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同公司治理水平相比较,内部审计的创新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内部审计工作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对促进内部审计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障碍,同时也极大地束缚了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进一步发展。
五、现代公司治理下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策略
基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变化,民营企业应该明确内部审计定位,强化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手段,逐步改变产权单一化,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同时建立高素质内部审计队伍,促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保护性和建设性作用。
(一)明确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定位,强化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手段
现代企业的核心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内部审计工作的行为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内在要求的实现。因此,首先在国家层面上,要给企业内部审计一个明确的法律地位,尽早出台适合我国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法规,并将政府审计的理论指导和监控范围作用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标准、流程和方法进行必要的帮助与辅导,促使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行为规范有序,确保内部审计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其次在企业层面上,民营企业要结合内部审计发展的客观需要,学习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企业内部审计先进经验与做法,强化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手段。在企业内部审计方面,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成功开创了世界内部审计范例,通过内部审计,公司的经营状况得到巨大改善,公司的投资目标得以年年实现,公司依靠的是公司审计部。因此,当下的民营企业应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企业章程中对内部审计机构和职能做出明确规定,并按照企业运行体制的原则,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及相关审计准则,使内部审计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和标准化,充分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二)改变民营企业产权单一化,增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
一个成熟的产权制度应该是多元化的,因此要改革单一的产权制度,激发企业的内在活力。就目前民营企业的发展实践来看,促进民营企业产权多元化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供借鉴:一是吸收国外资金,实现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二是实行股份改造,力推企业上市;三是员工持股,实现股份合作制;四是购并重组。只有多元化产权结构才能摆脱家族化管理模式,才能使投资者为了实现资本利益最大化,主动地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使企业价值得以进一步提升,这样审计地位就会逐渐的提高,管理层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上就会更加注重规范性、合理性及必要性,从而树立审计权威性,增强审计独立性,以此推动内部审计的发展。比如采用“英美模式”内部审计组织模式,将内部审计归属于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之下,独立于企业的管理层,可以增强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能,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三)建立民营企业多元化内部审计队伍,提高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建立一支懂业务的高素质内审队伍。伴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由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人员的构成也日益多元化,这支队伍不仅要能熟练掌握会计、审计知识,而且还要了解现代企业治理策略,掌握计算机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方法,才能不断适应日益扩大审计领域的需求,才能使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展现出它应有的职能作用。因此,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必须根据自身的定位与发展要求,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多元化内部审计专业人才。为此,民营企业应当重点关注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选拔任用,打破任人唯亲,注重内部审计队伍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多层次、多渠道组建审计团队。同时支持和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内部审计手段和方法,不断优化审计人员职业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促进民营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四)转变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认识,促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成果转化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自筹资金、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企业要谋求科学发展,必须树立科学正确的稽核机制和监督机制,权利失去了控制与监督,管理就会流于形式。因此,民营企业的管理必须设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建立一套符合民营企业发展的内部审计制度,使企业的内部审计具有专业性和独立性,同时要积极责成有关部门认真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克服困难,消除不利因素,促进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真正实现内部审计成果的利用与转化。
作者:林克明 单位:三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