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银行内部审计论文2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
(一)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
因“内审是得罪人的工作”,审计人员在历来的中层干部岗位竞岗和年终述职上评分多不尽人意,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挫伤了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也直接影响了银行内部审计质量。对审计人员考核缺乏相应的量化标准,干好干差一个样,难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审计标准要求不统一,使审计结果带有随意性。对审计人员违规行为处罚制度不完善。
(二)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审计人员安于现状,认为自己拥有本科学历和中级审计师职称在目前的审计环境中足足有余,再说升职机会很少会眷顾审计人员,人生失去了追求和奋斗目标,影响了内部审计质量;审计人员未及时学习新业务、更新审计相关知识、手段,平时缺乏审计经验的积累,在审计时无法正确判断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在审计中检查不力,对该发现的问题未发现,引起严重后果的审计风险;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工作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审计时为了不得罪人,对相识的人审计走过场,自我防范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差,风险意识淡薄,这样审计出的内部审计质量肯定不高,使审计缺乏客观、权威性。
二、提高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解决途径
(一)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每一个审计项目、审计事项都或隐藏着风险隐患,在审计时要时刻注意风险防范,克服麻痹大意,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要强化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培育,加强审计人员规避审计风险的能力,内审部门服务于基层,要加强与基层的沟通和交流,内审是为了基层业务更好健康的发展,为临柜人员提供业务流程的咨询,实现增值服务功能。确保内审部门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不断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工作手段。内部审计部门是全方位锻炼人的地方,学习信贷、财务、法律等各类知识的摇蓝,只要你对学习时刻抱有新鲜感,在这儿会学到很多你想要的东西。
(二)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既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其作用的充分发挥。领导重视审计工作,业务发展与审计两者不打架,内部审计有利于为业务合规、合法,合理、合法的业务有利于业务健康、稳健的运行。
(三)合理配备审计人员,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要善于解决问题,为企业提出积极的有针对性建议。因此,内审机构在人员结构上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精通信贷、财务及审计的人才,还应配备懂银行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选择有丰富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人员加入内审机构。同时推行可持续培训教育,老审计人员帮带新审计人员,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学习计算机、外汇业务等新业务的学习以及通过讲解典型审计案例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能力,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生命的意识。建立短期岗位轮岗制度,每年审计人员轮岗到信贷岗位或办理临柜业务一段时间后再回到审计岗位,通过第一线实践可以更好的发现业务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文件存在的不合理性等。完善审计部门设备配置,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给每一个审计人员配一台手提电脑、一台终端和打印机,在审计部门就可以随时上核心系统和“OCR”影像系统、会计档案系统查询相关业务,减少现场审计作业时间,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四)创新内部审计理念,开拓审计人员视野
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应逐步由常规性审计向风险性、效益性审计转变;手工审计向计算机审计转变;业务操作合规性审计向制度合理性审计转变。开拓创新,拓展内部审计的范围和内容,大胆尝试开展新领域的审计。平时在工作中要善于总经经验,发现问题要及时查找,及时解决,并做好审计成果的提炼工作。随着上级领导对审计的期望值不断加大,希望审计部门实时监控内部风险,将违规行为抹杀在萌芽状态,依赖手工审计已不现实,必须向计算机审计转变,加强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的运用,充分认识到“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资格”,建立数据分析团队,实时、动态监测分析相关数据。在审计方式上可由现场检查为主向非现场检查为主转变,减少现场审计时间,建立审计违规主要问题库、审计整改台账督促整改落实,并注重审计成果的利用;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对业务经营进行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实施流程控制和动态跟踪,将不合规行为抹杀在萌芽状态。
(五)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以“工作量化与业绩考核”为主的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因内部审计是一份得罪人的活,要给审计人员提供特殊成长的平台,发挥审计人员的潜力和上进心,更好的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加大审计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做到公平合理。建立健全审计责任制,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诚信意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实行亲属回避制度,实行异地审计人员交流工作,通过交流、沟通和协作,学习他人审计长处,提升审计人员知识面,促进审计成果共享,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三、总结
总之,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命力,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健运行“保驾护航”。
作者:金煜翔 单位:浙江乐清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篇
一、价值增值理念的理论基础
核心专长理论是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PrahaladandHamel)等人1990年提出的,其主要观点认为:核心专长是能使企业提供附加价值给客户的一组独特的技能和技术;核心能力是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核心力是一个系统,包括员工的技能、物理体系中的知识、管理系统和价值观四种形式的技术竞争力。根据该理论,内部审计人员凭借其在组织中的独特地位和职业的“胜任能力”,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的核心力的方式,实现增加价值的目的,从而拓展了人们研究企业发展的思维,使企业管理者逐渐突破在传统企业理论的束缚下以单一的利润或成本为目标的经营理念,大大强化了人们关注企业价值问题的意识。
上述理论表明,企业要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和谋取利益。基于以上理论,本文认为,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作为组织管理的一个子系统,是由审计实施主体、授权人、审计对象等诸要素相互作用和有机结合的系统,其目标与组织根本利益应当是一致的。因此,研究内部审计如何促进人民银行实现工作目标创造价值,关键是要建立起有效连接审计实施主体、授权人、审计对象三者在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合理运行机制,达到内部审计的“二次增值”。一是实现被审计对象增值,将审计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和执行力,带动被审计对象其他管理同步发展,提高各项业务的工作效率,实现被审计对象的管理目标,最终提升辖区人民银行履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等各项职能的能力和水平,达到价值增值。二是实现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增值,在提升被审计对象价值的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自身价值也得以实现。当内部审计成为一种创造价值的职业时,其影响力也得以提高,将会吸引内审人员以更强的使命感和积极性投身到内审事业当中。
二、价值增值理念的应用实践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价值增值理念的应用实践
按照《人民银行内审转型三年发展规划》要求,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内部审计项目以突出咨询服务为切入点,以风险导向为落脚点,以绩效审计作为价值增值的核心内容,尝试了在价值增值领域中的一系列实践。
1.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优化审计资源配置。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尝试运用剩余风险评估模型进行风险量化评估工作。组织全行27个处室开展对人民银行12项核心职能和11项辅助职能共109项业务活动进行风险量化评估,确定各项业务活动的风险等级及排序,按照风险大小制定审计项目频率和周期,确定审计重点,重点关注风险隐患较大的业务领域,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重要的环节,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切实做到风险引导审计,审计关注风险;实现审计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增加组织价值。
2.开展绩效审计,提高组织人、财、物资源的配置效率。200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引入“3E”绩效理论和平衡记分卡原理,先后组织开展了营业部和事后监督中心绩效审计、机关计算机应用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审计、辖区县市支行资源配置及履职情况审计、发行基金押运成本和集中采购管理绩效审计等多项审计。建立起柜台业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机应用系统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发行基金押运成本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集中采购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等5项业务领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审计,促进了全行人、财、物资源的有效配置,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节约了各项业务运行成本,切实提高组织价值。
3.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促进央行治理结构的完善。从2009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探索开展对县市支行和机关职能处室的内部控制审计,按照COSO报告框架五要素,从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控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检查,重点关注基层央行治理结构的缺陷,揭示内部控制的薄弱环境,提出整改建议和措施,促进基层行不断完善组织治理,提升组织价值。
4.开展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提高人民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增值性。2010至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围绕“金融机构贷款”、“再贴现”、“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经理国库款项”、“表外应收未收利息”等项目开展对资产负债表健康性审计,促进人民银行相关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切实提高相关资产的质量,提高组织的整体价值。实践表明,内审转型成果只有应用到实践中,才能实现内审工作自身的价值增值,也才能真正推动本级行和下级行组织治理的完善,推动履职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组织整体价值的增值。
(二)价值增值理念亟待解决的问题
1.审计理念需要突破。IIA新定义为内部审计赋予了增加价值的使命,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审计理念还不能完全适应内部审计增值发展需要。一是对转型发展时期内部审计“绩效+增值”的重新定位和向咨询服务转变的理念理解不够、领会不深,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预防作用,不能实现内审价值创造的前瞻性。二是对内审部门角色从“经济警察”向“经济顾问”的转变认识不够。
2.审计手段和审计模式需要改进。目前,西方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业务已完成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过渡,风险导向审计与战略审计方法已广泛应用。而我国内部审计还主要停留在财务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业务专项审计等合规性审计,绩效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信息技术审计等比例明显偏低。同样,人民银行系统目前主要还是采取较传统的审计手段,专注于“挑毛病、找问题”,甚至是审查数豆子的人是否将豆子数得一粒不差等,而对风险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方面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开展的项目比较少,比例偏低。
3.审计方法需要创新。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主要采用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或多种交叉审计方法,而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应用还比较少,不能完全适应人民银行内审转型发展的需要,亟待从传统的账项审计和制度审计逐步过度到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等现代审计方法。
三、深化价值增值理念,促进内审工作转型的建议
(一)打破惯例,促进内审观念转型
内部审计的价值推动力源自于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内部治理及控制的需要。因此,央行内部审计要转变工作重点,积极研究并提出合乎实际的审计需求,以风险为导向,以创造价值为目的开展内部审计活动。一是需要打破惯例,重新进行审计理念定位和方法技术创新,在审计理念、审计职能、审计内容、审计方式、审计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二是围绕价值增值的功能定位,转变和创新工作思路,推进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
(二)找准价值增值路径,选择最佳审计模式
审计价值增值功能定位,要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必须站在完善内控机制、强化内部监控的高度,正确地把握审计价值导向,以央行的发展战略和工作目标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综合运用成本控制模式、重塑流程模式、审计成果“二次开发”模式和参与式审计模式等审计方式方法,找准最能体现最高价值目标和最优监督效能作为审计监督切入点,做出最富有价值意义的行为选择。
1.控制成本模式。控制成本和增加审计价值,应着重在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控制审计项目成本以控制审计变动成本。在审计项目的安排上,应更多的关注高风险领域,设计恰当的审计抽样,重点围绕这些领域进行抽样审核与评估,进行系统化的风险排序,减少审计面,实现以点带面。二是控制审计中人力、物力、财力耗费以控制审计现实成本。抓住审计重点,更多关注一类风险点和重大决策事项,一般不在低风险领域浪费时间,从而节约资源,营造增值机会。
2.重塑流程模式。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是经营管理活动的载体,而设计方案和流程是约尔•M•思腾恩(JoelMStern)创造企业价值的主要方法之一。增值型内审必须立足于管理层的需要,“超越账本,深入业务”,利用其熟悉组织业务流程的特点,围绕特定的价值链,通过审计程序,及时调整、优化或帮助管理部门再造业务流程,使流程更加合理、经济、有效,从而达到增值目的。
3.评估风险模式。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函数,是对风险管理的再管理。增值型的内审应积极切入风险管理评估,通过评估、计量和报告总体风险,从中发现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上的问题,提出产品和业务流程整合与再造方案,提供支持性的建议,以此推动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帮助管理层或职能部门梳理业务流程并进行更科学的监督,确保人民银行的活力和依法履行职责。
4.审计成果“二次开发”模式。一是审计产品“深加工”。把处于“初级产品”甚至“原材料”状态的审计成果和信息,或历史的、局部的、零散的审计素材,按照一定的目的进行提炼加工,开发出具有含金量和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二是扩大审计成果和效果。每个项目结束后,善于对审计发现的存在问题和潜在隐患进行梳理归类,分析、研究、挖掘深层次原因,科学预测和分析潜在风险,提出合理化建议,实现审计成果的价值增值。
5.参与式审计模式。与被审计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和信任关系是实现审计主体与客体良性互动的价值活动。一是让有关管理部门参与审计内容、审计计划的确定,一起提出改善建议,以利建议的执行或落实;二是在审计中注重激励与支持,减少指责与批评,从而产生更好的实际效果,创造出超过预期价值的价值。三是与被审计对象讨论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共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探讨改进的可行措施,寻求他们的合作。
(三)优化审计方法,引入风险评估技术和绩效评价工具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要把内部审计构筑在现代管理科学之上,以风险导向审计思维和绩效审计理念作为指导,在审计过程中引入成熟的现代管理理论和工具。如尝试运用剩余风险模型对业务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风险量化评估,用以制定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并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探索运用平衡计分卡(BSC)、关键绩效指标(KPI)、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现代管理理论和绩效评价方法建立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实现审计评价由单纯的定性评价向“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为辅”的转变,增强审计评价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四)改进审计手段,提高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
1.改进审计手段。推广应用人民银行总行统一开发的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类业务审计模型。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对各项业务交易活动的合规性进行全面扫描,可节省大量检查时间,大幅度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
2.鼓励内部审计人员立足实际。大量使用Access、SQL数据库、Excel表单和ACL等数据分析软件开展审计,改变审计人员过度依靠手工审计的习惯,推动审计信息化手段的深入应用。
3.积极开发相关业务在线审计软件。对各类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实时预警,准确提供审计线索,提升内部审计的针对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尽可能地减少单位的损失。同时,各级行应多为内部审计部门配备或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提高内审工作信息化水平。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课题组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