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内部审计问题和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文探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变革和机遇,并提出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的应对策略,以期供相关单位参考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高校;问题及对策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意义
内部审计是相对于外部审计而言的,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活动。旨在运用系统的、规范的专业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财务(财政)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从而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的特点,具有经济监督、风险评价和管理服务的职能,旨在帮助组织提高运营效率。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通过采用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方法对高校的财务收支、教学科研、资产运营、后勤基建、风险控制管理等实施有效的监督和评价,为学校防范经济风险、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推进廉政建设服务。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也相应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资金投入形成了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的多渠道筹措格局,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办学经费的使用效益,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对内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可以帮助学校有效落实国家方针政策,规范财务(财政)收支活动,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等,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实现改革发展的新目标。
二、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内审人员专业能力不强
部分高校由于对内审工作的认识思想滞后,不重视内审工作,认为内部审计可有可无,内审工作仅处于从属地位,仅被动按照《教育系统内部审计规范》的要求从本校内部抽调一两个人勉强组成内审机构,认为只要有机构应付上级考核就行,却不考虑相关人员是不是具备内部审计的工作能力,能不能够胜任内部审计工作,出现了内部审计人力资源与审计任务需求不匹配的情况。一方面,由于人力不足,通常需要一个人同时承担多个审计任务,工作强度非常大,严重透支了内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审计质量,还违背了《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另一方面,现有的内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内审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对财经法规及审计工作规范没有较深的认知,不熟悉教育经济活动规律,更未取得专业的资格,缺乏过硬的审计业务技能。内审人员继续教育的力度不够,外出培训和深造的机会也基本与内审人员无缘,往往不熟悉政策,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站位不高视野不够开阔,导致揭示问题的深度、广度不足,不能及时发现实质性问题,出具的审计报告专业性、权威性不够,缺乏有效的指导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校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客观上需要不断地拓展审计业务,加强审计监督,内审机构已然成为高校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门。为适应新时代高校经济活动的需要,基于风险导向为主的新时代审计模式不断创新改革,内部审计业务范围的拓宽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预见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内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与应用丰富的财经法规、审计准则和新时代国家对审计工作的要求,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专业的审计知识、过硬的审计技能、丰富的审计经验、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能够将以大数据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审计工作,精准发现问题,科学处理问题。所以高校应该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特别要注重提高内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审计专业技能,提高内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审计信息化程度不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会计电算化得到了全面普及,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我国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高校内部的审计工作模式主要以传统的手工劳动来实现对审计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采用人工技术的方式对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传统的审计手段显得相对落后,降低了工作效率,错误率也较高,从而降低了审计工作质量。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运用信息化、数据化手段的时间相对较晚,高校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没有大数据应用的意识,对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审计工作的模式认知不足,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跟上大数据时代发展的步伐并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高校管理部门之间,以及管理部门与二级学院、科研院所之间没有实现数据共享,从审计机关、金融机构、税务局、市场监管局等外部单位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不畅,以致内审信息化建设不能适应新时代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内审人员在长期传统工作中形成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他们在接受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审计的发展模式上面临了一些挑战和困境,意识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内审人员还未具备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审计工作的知识和能力,从主观意识上也没有积极主动去思考,如何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开展审计审查工作,及时发现本单位资金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影响了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有效应用。
3.审计观念落后且内审独立性有限
部分高校对内审工作的认识不足,认为常态化的内部审计会挫伤教学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加学校内部的矛盾,阻碍学校教育教学及科研工作的开展,以致内审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人员、设备、软件都得不到足够的投入。在安排内审工作上显得被动,不愿积极作为,内审工作主要为了应付上级考核而流于形式。大多高校的内审工作局限于财务收支、大宗物资采购、基建维修预决算等的程序化监督,这些工作只强调了“监督”,却没有引入服务机制,会造成相关部门对内审机构的反感,不愿积极配合工作,导致内审工作开展得较为艰难。高校内审工作和其他部门工作一样,需要在领导层的安排下进行,审计对象、审计内容、甚至审计报告大多由领导层决定,内审部门只能被动执行,缺乏主观能动性。同时,由于内审人员工资福利均由所在单位核发,发展前途也掌握在单位手里,与所在单位存在利益的一致性,在审计工作中顾虑太多,以致审计工作中放不开手脚,不能主动独立地发现问题、研判问题。尤其是当自身利益与所在单位利益高度一致时,内审人员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愿主动深入发现问题,揭露舞弊行为,客观上限制了内审的独立性。内审独立性受到限制势必造成监督职能的缺失,内审工作将得不到深入发展。
三、加强高校内部审计改革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首先,高校应该切实提高内审人员的地位,树立内审机构的权威。审计部门开展高效的审计工作,其专业技术人才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学校要积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建设,有序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充实内审队伍,切实增强内审力量,以自身建设立信,以创新规范立业。要加强整体内部审计队伍的综合素养,就要首先专注于审计团队结构的建设,组建一支信息化程度高的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可以通过学校内部竞争或对外招考、招聘,引进作风优良业务过硬,信息技术经验丰富的审计专业人才加入审计队伍。其次,高校应该加强与审计主管机关及相关科研院所的业务工作联系,聘请专家对学校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业务培训,加强财经法规、审计准则以及审计工作要求等知识的培训,使内审人员在牢牢遵守职业操守的基础上,切实提升审计工作业务水平,力求在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同时,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介绍和分析,引入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的实战经验和先进做法,强化内审人员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认识和掌握,结合高校工作实际,加强相关软件的应用培训,提高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进而提高内审人员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日常审计工作的能力,改进内审人员的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最后,在内部审计队伍中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将对审计信息化技术的培训转化为阶段性考核任务,关心内审人员的成长,通过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外出深造等机制拓展内审人员的成长空间,激发内审人员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使审计队伍成为一支高素质、多技能、敢打敢拼的专业化复合型审计队伍。
2.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
顺应当今社会大数据建设的大趋势,各大高校应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稳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以便有效推动学校业务模块实现信息化、数据化,增加审计部门获取和查阅各类数据的渠道,实现和学校财务、教学科研、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甚至审计主管部门、税务部门、金融机构、文化管理部门、市场监管等外部相关单位的数据共享,有效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使审计人员集中精力推动审计核心业务的开展。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结合高校审计工作的特点引入审计软件,构建审计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力资源投入成本,有效将业务流程、内部控制范畴等融入审计信息系统,高效实现审计信息化与业务管理信息化的结合,特别是审计信息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可以提升业务数据的有效利用率,提高整体系统模块的业务协同,加强与其他管理部门、业务部门、二级学院相关数据的对接与整合,使用信息技术对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根据审计行业规则及有关法律法规设置预警信息提醒,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预警。利用大数据分析揭露问题出现的根源、造成的危害、发展的趋势,从而找出治理的措施,有效地处置和防范风险。利用大数据自动预警取代人工审计做出的人为判断,可以大大提升审计报告结果的客观性和公允性,进一步提高内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树立内部审计的威信。
3.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内审的经济监督作用
高校应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内审工作在规范学校经济活动、防范资金风险、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在高校内审工作中,纠错就能增效,增效就是创收,就能促进发展。高度重视内审工作,改进管理体制,依法赋权,树立内审机构的威信,切实保证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增加内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充实审计力量,为内审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着力研究高校教育经济规律,实现审计监督在学校重要经济活动的全覆盖,做到事前审计与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审计手段,不断加强财务收支审计、基本建设审计、大额采购审计、内部控制风险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精准发现问题,查错防弊,增进效益,并逐步向效益审计、管理审计方向发展。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监督是手段,服务是宗旨,在监督中服务于被审计对象,在服务中促进管理,做到审计、帮扶、促进相结合。在审计过程中加强与相关管理部门的协同合作,科学分析发现的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措施,揭示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向管理层提出建设性建议,为规范学校经济秩序服务,为促进学校管理服务。
四、结语
总之,高校内部审计是监督、评价高校经济活动和效益的重要方式,高校内审部门使用专业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大数据技术,通过对财务收支、教学科研、物资采购、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后勤基建等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实施审计监督,推动廉政建设,服务学校管理。高校要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切实保障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加大审计科技投入,加强内审人员新时代内部审计理念和内容的学习,尤其需加强以大数据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提高审计人员执业综合素质,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做好审计监督工作,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办学经费得到迅速增长,资金筹措渠道也呈多元化趋势,势必给高校内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目前高校内部审计面临着诸多问题,这种现状促使高校内部审计不断地进行变革与创新,应不断提高应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审计工作的能力,提前预警面临的风险,精准发现问题、科学研判问题、妥善处理问题。与时代相适应,向管理层提出建设性意见,有效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谌业平 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