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目前国有企业作为地方政府发展的重要平台,资产规模不断扩大,投融资影响面越来越广,如何防范国有企业运营风险,确保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也是当前政府和企业需要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分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分析国内控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剖析,探索寻找提升国企内部审计效能的新途径。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运营风险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鉴证和咨询服务,其目标在于增加价值并改进经营。它通过一套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以帮助组织达到目标。近年来国有企业在政府重大项目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也成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关注的焦点,内部审计程序紊乱、奖惩不明确、审计责任不清等问题亟需改进加强。2018年5月提出“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为进一步贯彻中央出台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等文件要求,本文以国企的运营风险为导向,分析国企运营中内部审计存在的实际问题,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企业内部审计水平,降低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
从国有企业规模和国有资产总量角度考量,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的内设机构应当在企业党组织、董事会(或者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向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并且国有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总审计师制度,总审计师协助党组织、董事会(或者主要负责人)管理内部审计工作。受限于企业层级、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不清晰等原因,大多数县市区国资公司主要关注投融资项目,对内部审计关注度不够,市级及以上国资公司虽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但普遍处于弱势地位,运行制度不健全,领导层重视程度不够,内审机制不健全,内部管理改革速度无法跟上企业的发展步伐,进而导致无法对公司项目和相关业务实施有效的监督;而县市区国资公司大多数没有单设内部审计机构,仅仅通过办公室等业务科室兼任,无专人负责内审事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无法保障。长此以往,国资公司内部审计长期未纳入企业日常重要工作范畴,内部审计的效用无法完全发挥,内部审计流于形式。
(二)内部审计流程紊乱
目前很多国资公司对于内部审计还停留于字面理解,单纯的认为就是审计项目金额、审计单个业务。有的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直接委托业务科室自行审查,一边是“运动员”,一边又是“裁判员”,审计全过程无第三方科室或专人监督、无规范明确的流程、无专人经办、无相应审计台账材料等,极易造成虚报项目经费、违规列支费用、审批程序不到位等违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最终造成内部审计“乌烟瘴气”;有的审计项目虽然进行了内部专项审计,但对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没有持续跟踪,审计问题发现而未改进到位,导致内部审计浮于形式,未真正帮助企业节省经费和规范管理;对内部审计发现的涉嫌违法违纪行为,出于“怕得罪人”的心态,部门之间相互扯皮、踢皮球,甚至部分职工故意干扰搅乱内部审计流程,导致内部审计无法持续下去,最终不了了之。
(三)制度建设不完善
党的提出,要健全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改革审计管理体制,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当代国有企业更要不断加强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目前市级及以上国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基本上已经配备到位,但县市区级国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建设完整,部分国资公司尚未按实运作,实行多套牌子一套班子的模式来运营,董事会、监事会和实际管理层之间职责不清。这种机制上的不完善会导致内部审计的管理通道不畅,内审的监督权威性无法得到保障。外加上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按照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从事审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而我们很多国资公司内审人员还停留在过去简单的复核层面,缺乏继续教育培训机会,导致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审计的需求。
(四)内部审计反馈机制不健全
受限于内部审计机制不完善,大多数国有企业尚未建立内部审计通报制度及考核奖惩机制,很多时候内审结果往往局限于小范围通报、领导班子内部掌握,未能把内部审计的威慑警示作用发挥到最大,导致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治解决。整个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整改缺乏关注,审计跟踪处理手段尚不成熟,一直未采用计算机审计、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审计等现代化、信息化审计手段,有的甚至还停留在人工记账等水平,导致未真正的将实际审计问题进一步延伸并曝光出来,审计整改落实停留在中间环节,停留在表面、个人。同时内部审计追责问责程序不健全,还存在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形式上是完成了,实际根本没有将整改进行到底。
二、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从内部控制角度来讲,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各国资公司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总审计师制度,负责协助企业党组织、董事会管控内部审计工作,通过检查国有企业的内部经济活动,开展咨询、监控、信息鉴证以及风险预警等活动,为国资公司的管理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科学合理的规避企业在日常经营中的风险。因此,国有企业需将内部审计纳入企业“三重一大”事项进行管理,内部审计机构可直接向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汇报审计情况,将内审结果与人员考核、奖惩、任免直接挂钩,提高内部审计的威慑力。同时不断提升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阐明内部审计对提升公司管理水平、降低成本的重要性,明确将内部审计作为企业重要工作之一,配备足够的人力物力,满足开展实际审计业务的需要。
(二)改进内部审计的规范性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要严格按照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要求,着重完善企业内控机制、防范风险,理清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的职责界限,切实保障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完善制度建设,结合现有的企业规模、行业类别、业务特点等因素,分行业分类别制定企业内部审计指导监督工作制度,形成制度先行规范化、因企施策行业化,对内部审计的流程、资源的配备、突发事件的处理等进行详细的规定,进一步聚焦内部审计职能定位,提高内部审计的实操化和标准化。同时不断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守牢执业资格准入的底线,增强审计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优化内部分工协作,充分考虑审计任务与内审人员岗位的匹配度,不断提升内审人员在审计环境相对复杂时处理问题的判断力、正确率、实效性。
(三)完善内部审计的制度性
严格按照上级的文件要求,根据国有企业自身情况,逐步建立完善听党指挥的内审队伍,构建覆盖企业生产经营、投融资等所有部门的内部监督体系。考虑内部审计涉及科室条线众多,国有企业应通过建立层次鲜明、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对不同领域、不同规模的项目实行分类审计管理,打造审计通报、追责问责、考核奖惩、预警预防全链条式的内审制度体系。同时需明确审计工作的监督管理职责,练好“内功”,让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与被审计项目相隔离,避免内审人员自身成为监督的盲区。
(四)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效能
通过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国有企业的直属主管部门或集团总公司出台内部审计管理办法、内部审计的实施意见等相关规章制度,用制度文件来强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建立内审一对一制度,从审计程序、审计重点、审计取证、审计整改跟踪等方面进行直接指导,同步建立审计人员自身的奖惩考核制度,将被审计单位的考核、任免、奖惩情况与审计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挂钩,定期将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上报企业管理层,真正将内部审计作用发挥出来,避免“一审了之”的现象。同时制定实施内部审计效能提升计划,每年有计划的安排不同岗位、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龄段的内审人员参加相关审计,逐步实现“以审代学”“以审代训”“以审代惩”,不断提升国企内部审计的专业水平和实战能力。
参考文献
[1]丁美玲,蒋玉华.内部审计助力国企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中国内部审计,2020(8),59-61.
[2]李晓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控探究[J].会计师,2020(1),49-50.
[3]高雅丽.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业务指导和监督的路径初探[J].经济研究参考,2019(11),109-112.
[4]王梦迪.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强化路径探讨[J].知识经济,2019(25),76-78.
作者:张吉 姜珠萍 董磊 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国有资产管理指导中心 嘉兴市南湖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嘉兴市南湖投资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